一、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手工实验相关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丽[1](2021)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职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质量事关我国教育发展大局。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基于河北省Y校课程“诊改”实践,探究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问题。首先,基于OBE理论,明确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生成逻辑及目标遵从,确认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形成亦应遵循课程生成逻辑与目标。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存在升学、就业、证书(证书制度)3重导向。据此,比较《会计基础》和《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标准》要求,发现不同导向下课程内容具有一定差异,需要中职专业教师予以适当增减。其次,调查了河北省Y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实状况,确认中职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依然较弱。主要表现在:课程“诊改”认知仍不够全面,“诊改”实践能力依然不强,课程“诊改”适应能力、信息反馈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均未达到“较好”的状态。做好专业课程“诊改”工作,推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专业教师持续提升课程“诊改”能力水平。再次,立足调查结果,按照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并借鉴域外经验,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和实用性3项原则,设计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框架,具体包括课程“诊改”认知、“诊改”实践、“诊改”适应、“诊改”反馈、“诊改”发展能力等5项一级指标,下设14个二级指标,可用于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实践。最后,基于河北省Y校课程“诊改”实践,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存在的弱项,提出了专业课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发展的行动建议,具体包括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实践功力、凝聚发展合力和寻求外部助力等5个方面,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建设和发展课程“诊改”能力实践参考,供同类院校专业教师提升课程“诊改”能力借鉴。
倪心怡[2](2020)在《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要达成这一目标,做好理论教学工作的同时,中职学校也要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国务院在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多项举措,文件强调了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校内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政策要求以及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调查了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现状,对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做了进一步剖析。针对调查发现的具体问题和成因,提出了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优化路径。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条件、教学组织过程等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践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第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第三,学生在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第四,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建设不足;第五,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化;第六,校内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第七,学习效果评价不科学等。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本研究提出了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七条优化路径:一是完善高考制度,明确校内实践教学目标;二是完善师资培养和准入机制,增加教师实践经验;三是推动三方协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四是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建设;五是创新教学手段、方法,促使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六是结合岗位需求,丰富教学内容;七是推进评价体系建立,促使评价科学化。
梁栩赫[3](2020)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与改进研究 ——基于S-T教学分析工具》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方针,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部分会计电算化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行为转换率较低、问题设计不合理、师生互动频率把握不当、教师指导干预时机不适宜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肩负着优化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也迫切地希望提升自身教学业务水平。而S-T分析法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定量分析,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存在的优缺点,修正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研究采用S-T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等,对河北省某两所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的课堂进行现场录像及观察。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充。研究发现:尽管过多的师生互动可以调动课堂氛围,但不一定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混合型,整堂课不仅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比例相当,而且也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据此提出如下建议:改变学生地位,增强参与意识;适当增加有效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成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划分班级和选择教学内容;学校进一步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研究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理论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第二章是S-T分析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三章主要是运用S-T剖析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通过绘制S-T图和计算Rt、Ch值,从而判断出课堂教学模式。第四章是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现状。第五章是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冯钰钰[4](2018)在《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交互式”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描述了会计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开展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着课时量分配不合理问题,并提出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交互式"教学理念,分析其优越性,并阐述具体的实现路径。
娄新[5](2015)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 ——以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电算化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由于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前景认识的不到位、忽视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阻碍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随着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会计工作的进程的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办法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效。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根据本地区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专业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对接,推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本论文的研究,一方面借助问卷、访谈等手段,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典型案例法、比较分析法,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现存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优化策略,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思路,丰富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实践策略机制。最后以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深化了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机制,实现校企双赢。为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更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家的大力扶持和经济的发展给中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长期式发展,真正让教师业有所精,学生学有所长。
董静[6](2015)在《会计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结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文中指出本文阐述了会计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的差异,提出两者结合教学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具体实施措施,对会计实训教学中手工与电算化实训的有效融合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革,对具体实施内容和步骤进行重新规划、探讨与研究。
杨曦,程杰贤[7](2015)在《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以基础会计核算为例》文中指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已有文献观点的归纳的基础上,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突出课程与学生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匹配,认为基础会计核算实践教学改革应通过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三个方面进行。
周平根,吴永贺,杨帅[8](2015)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综合模拟“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以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是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非常重要两门实验课程,大多数高校这两门课程都是单独授课。两门课程的教学在开设时间、教学地点、师资配备和教材选用方面存在问题,应当积极探索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综合模拟"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四个"同一",即同一教师,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教材,该教学改革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大学生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目前,该项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理解能力明显增强,实验结果可以相互验证,能节约教学时间,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何卫霄[9](2015)在《试论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教学方式以及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家庭普及仅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电子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信息革命的巨大变革。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及应用的状况下,形成最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处理方式,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会计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详细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造成的重要影响。
关大卫[10](2014)在《浅析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财经政策、法规,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本文从会计实践相关理论着手,对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目标进行陈述,分析目前本科院校在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更新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等建议,以实现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手工实验相关教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手工实验相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教学“诊改”研究 |
1.3.2 课程“诊改”研究 |
1.3.3 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
1.3.4 会计电算化专业特点研究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核心概念 |
1.5.1 中职学校 |
1.5.2 课程诊改 |
1.5.3 专业课程教师 |
1.5.4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 |
第二章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目标向度 |
2.1 内部: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生成逻辑 |
2.1.1 OBE理论及其应用现状 |
2.1.2 OBE视域下的课程生成 |
2.1.3 OBE理论的“诊改”价值 |
2.2 外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三重导向 |
2.2.1 升学导向 |
2.2.2 就业导向 |
2.2.3 证书导向 |
2.3 差异:同门课程之间内容及标准比较 |
2.3.1 《基础会计》与《会计基础》比较 |
2.3.2 《会计基础》与《考试标准》比较 |
2.3.3 比较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
2.4 目标: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向度 |
2.4.1 基于普通教育课程实施能力的分析 |
2.4.2 基于中职课程“诊改”要求的分析 |
2.4.3 基于中职教育三重目标要求的分析 |
第三章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状调查 |
3.1 案例学校及专业 |
3.1.1 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
3.1.2 会计电算化专业情况 |
3.1.3 课程“诊改”实践情况 |
3.2 调查过程及方法 |
3.2.1 调查过程 |
3.2.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访谈对象情况 |
3.3.2 访谈内容编码 |
3.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框架与能力发展 |
4.1 课程诊改能力框架的设计 |
4.1.1 设计依据 |
4.1.2 设计原则 |
4.1.3 框架内容 |
4.2 课程诊改能力现状分析 |
4.2.1 诊改认知能力 |
4.2.2 诊改实践能力 |
4.2.3 诊改适应能力 |
4.2.4 诊改反馈能力 |
4.2.5 诊改发展能力 |
4.3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发展 |
4.3.1 激发内生动力 |
4.3.2 增强发展活力 |
4.3.3 提升实践功力 |
4.3.4 凝聚发展合力 |
4.3.5 寻求外部助力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前瞻 |
5.1 主要结论 |
5.1.1 确定了中职学校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目标向度 |
5.1.2 调查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状 |
5.1.3 设计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框架 |
5.1.4 提出了中职教师发展课程“诊改”能力的行动建议 |
5.2 存在不足 |
5.3 研究前瞻 |
5.3.1 普及职业教育评价知识 |
5.3.2 创建职业教育改进学科 |
5.3.3 课程“诊改”能力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证书(初级)考试标准》 |
附件2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现状访谈提纲(面向中职任课教师) |
附件3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现状访谈提纲(面向校长、财经部主任、任课教师) |
致谢 |
(2)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 |
1.2.1 有关校内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
1.2.2 有关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
1.2.3 有关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
1.2.4 有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 |
1.2.5 有关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研究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中职校内实践教学 |
1.3.2 中职学校 |
1.3.3 会计专业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 |
2.1 调查设计 |
2.1.1 调查思路及目的 |
2.1.2 调查对象与方法的选择 |
2.1.3 调查内容 |
2.2 调查结果分析 |
2.2.1 校内实践教学目标 |
2.2.2 校内实践教学主体 |
2.2.3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
2.2.4 校内实践教学组织过程 |
第三章 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问题 |
3.1 校内实践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
3.2 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
3.3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
3.4 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建设不足 |
3.5 校内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
3.6 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化 |
3.7 学习效果评价不科学 |
第四章 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问题的成因 |
4.1 高考制度制约了校内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
4.2 学校师资培养和准入机制尚不健全 |
4.3 三方影响导致学生积极性不足 |
4.4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不完善 |
4.5 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禁锢 |
4.6 教师忽视了会计岗位的需求 |
4.7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
第五章 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优化路径 |
5.1 完善高考制度,明确教学目标 |
5.2 完善师资培养和准入机制 |
5.2.1 推进教师参加技能大赛 |
5.2.2 组织教师入企实践 |
5.2.3 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
5.3 三方协作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
5.4 加强校内实践场所建设 |
5.4.1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践场所 |
5.4.2 增加室内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
5.5 创新教学手段、方法 |
5.5.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5.5.2 丰富校内实践教学方法 |
5.6 结合岗位需求,丰富教学内容 |
5.6.1 有机结合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实训 |
5.6.2 优化校内实践教材编撰 |
5.7 推进考核评价体系完善 |
5.7.1 制定全面的校内实践教学评价内容 |
5.7.2 明确校内实践教学评价的原则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3)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与改进研究 ——基于S-T教学分析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引导 |
1.1.2 新的教学理念与现实的冲突 |
1.1.3 运用S-T分析法便于课堂观察 |
1.2 理论意义 |
1.2.1 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
1.2.2 指导会计电算化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改革 |
1.3 研究现状 |
1.3.1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2 S-T分析法的相关研究 |
1.3.3 现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调查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会计电算化 |
1.5.2 课堂教学实例 |
1.5.3 教学模式 |
1.6 创新点 |
1.7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S-T分析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2.1 S-T分析法的编码系统介绍 |
2.1.1 编码系统 |
2.1.2 S-T分析法的时间采样标准和记录规则 |
2.2 S-T分析法的数据分析方法 |
2.2.1 绘制S-T图 |
2.2.2 绘制Rt-Ch图及教学模式的分析 |
2.3 S-T分析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
2.3.1 S-T分析法符合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指向 |
2.3.2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符合S-T分析法所分析的内容 |
2.4 应用过程 |
2.4.1 准备阶段 |
2.4.2 实施阶段 |
2.4.3 应用阶段 |
第三章 运用S-T剖析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 |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概述 |
3.2 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师教学过程的描述 |
3.2.1 A教师课堂教学流程描述 |
3.2.2 B教师课堂教学流程描述 |
3.2.3 C教师课堂教学流程描述 |
3.3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S-T数据记录表 |
3.4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S-T图分析 |
3.5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Rt-Ch图分析 |
第四章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现状 |
4.1 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4.2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特点 |
4.2.1 学生在课堂中更倾向于被动学习 |
4.2.2 教师的授课风格影响着学生上机操作的参与度 |
4.3 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3.1 部分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行为转换率较低 |
4.3.2 师生互动频率把握不当 |
4.3.3 问题设计不合理,难激发探究意识 |
4.3.4 教师指导干预时机不适宜 |
4.4 问题成因分析 |
4.4.1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
4.4.2 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较弱 |
4.4.3 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较大 |
4.4.4 教师的教学技能难以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要求 |
第五章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
5.1 改变学生地位,增强参与意识 |
5.2 适当增加有效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
5.3 增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成效 |
5.4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划分班级和选择教学内容 |
5.5 学校进一步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交互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我院会计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教学开展情况 |
(一) 会计手工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
(二) 会计电算化教学开展情况 |
二、会计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 会计手工实验课时量较多, 容易引发学生厌学情绪 |
(二) 会计电算化教学课时量较少对学生电算化能力的培养 |
三、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交互式”教学的优越性 |
(一) 两种实验可实现相互指引 |
(二) 两种实验可实现相互验证 |
(三) 两种实验可实现相互促进 |
四、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交互式”教学的实现路径 |
(一) 打造“交互式”教学课程 |
(二) 优化“交互式”教学环境 |
(三) 多路径选择实现灵活“交互” |
(5)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 ——以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 |
1.3.2 国外研究 |
1.4 概念界定 |
1.4.1 中等职业学校 |
1.4.2 会计电算化专业 |
1.4.3 专业建设 |
1.5 理论依据 |
1.5.1 教育与人的发展理论 |
1.5.2 人的主体性理论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7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A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现状 |
2.1 研究设计 |
2.2 会计电算化专业概况 |
2.3 专业存在的问题 |
2.3.1 师资队伍"普通化" |
2.3.2 课程设置"学科化" |
2.3.3 教学方法"低效化" |
2.3.4 实习实训"形式化" |
2.3.5 评价体系"单一化" |
第三章 A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问题的原因剖析 |
3.1 社会宏观环境层面 |
3.1.1 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
3.1.2 职业资格认证有待改革 |
3.1.3 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
3.2 学校专业建设层面 |
3.2.1 建设理念缺乏全局化 |
3.2.2 市场调研缺乏科学化 |
3.2.3 校企合作缺乏多元化 |
3.3 教师教学管理层面 |
3.3.1 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亟需更新 |
3.3.2 教师管理体制尚需完善 |
第四章 A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对策研究 |
4.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
4.1.1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4.1.2 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建设 |
4.1.3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
4.1.4 校企联合开发精品课程 |
4.1.5 建立"三位一体"的学生考核评价制度 |
4.2 师资队伍建设 |
4.2.1 立体化培养专业带头人 |
4.2.2 多层次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
4.2.3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 |
4.2.4 工教结合打造兼职教师队伍 |
4.3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
4.3.1 建设企业模式的校内实训环境 |
4.3.2 建设校企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调研资料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附件五 |
附件六 |
致谢 |
(6)会计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结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差异 |
二、会计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结合的关键点 |
1. 分步实施 |
2. 同步结合会计手工和会计电算实训资料实施教学 |
3. 填制手工会计凭证是手工和电算化相结合的前提条件 |
三、会计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结合的教学实践 |
(一)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结合内容设计 |
1. 实训资料同步 |
2. 实训数据共享 |
3. 统一实训教材 |
4. 统一企业案例 |
(二)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结合教学的步骤设计 |
(三)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结合教学的具体实施 |
1. 分岗位手工实训方案实施 |
(1)《基础会计》按工作流程设置的岗位手工实训方案实施 |
( 2 )《 财务会计 》 按工作任务设置的岗位手工实训方案实施 |
2. 会计电算化实训方案实施 |
(1)按财务工作流程设置的岗位电算化方案实施 |
(2)按工作任务设置的岗位电算化实训方案实施 |
3.手工综合实训与电算化综合实训阶段的结合实训方案实施 |
(7)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以基础会计核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文献评述 |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
三、基础会计核算实践教学改革 |
(一)基础会计核算实践教学目标重构 |
(二)基础会计核算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
(三)基础会计核算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
(8)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综合模拟“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以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手工综合模拟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
(一)了解学生会计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
(二)可以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三)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
二、当前会计手工综合模拟与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开设时间存在问题 |
(二)教学地点存在问题 |
(三)师资配备存在问题 |
(四)教材选用存在一定问题 |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综合模拟“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综合模拟“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
(二)统一教学地点 |
(三)统一教学时间 |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五)开发适合“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教材 |
四、改革效果 |
(一)学生理解能力明显增强 |
(二)实验结果可以相互验证 |
(三)能节约教学时间 |
(四)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
(9)试论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教学方式以及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内容改革 |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 |
1.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 |
2.会计电算化系统控制和管理 |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实验教学 |
1.会计软件应用的实验 |
2.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 |
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管理及维护实验 |
五、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方式改革 |
(一)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 |
(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
(三)重视实践教学 |
六、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一)选择好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 |
(二)需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的关系 |
(三)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演示之间的关系 |
七、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
(一)账户设置和账簿登记方法不同 |
(二)账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 |
(三)对账、结账及期末账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 |
八、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
九、结束语 |
(10)浅析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
1.专业知识 |
2.技术技能 |
3.应用能力 |
二、目前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
1.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
2.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
3.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 |
4.缺乏校外实训基地 |
5.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
三、改革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
1.更新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
3.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
4.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
5.手工与电算化实验有机结合 |
四、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手工实验相关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D]. 刘丽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2]X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 倪心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3]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与改进研究 ——基于S-T教学分析工具[D]. 梁栩赫.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4]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交互式”教学研究[J]. 冯钰钰. 南方企业家, 2018(04)
- [5]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 ——以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娄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5(06)
- [6]会计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结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J]. 董静.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3)
- [7]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以基础会计核算为例[J]. 杨曦,程杰贤. 职教论坛, 2015(20)
- [8]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综合模拟“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以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周平根,吴永贺,杨帅. 商业经济, 2015(04)
- [9]试论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教学方式以及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J]. 何卫霄. 智富时代, 2015(01)
- [10]浅析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J]. 关大卫. 现代经济信息, 2014(23)
标签:会计电算化论文; 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实践教学论文;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