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局域网仿真系统的设计

ATM局域网仿真系统的设计

一、ATM局域网仿真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邹青春[1](2014)在《基于校园网组建的AT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ATM技术全称为异步传输技术,在当今信息多样的网络社会中逐渐兴盛起来。ATM技术数据传输速度较高,能够同时传输多元化信息。对于校园网这种类型的局域网而言,通常要求所组建的局域网满足多样化用户的信息传输。由于校园内人数众多,数据传输量大,因而需要有高速传输的网络。ATM技术恰好能满足校园网的基本需求,因而大多数校园网的建设采用ATM技术。

薛倩倩[2](2012)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络带宽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必将成为未来卫星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ATM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核心交换和复用技术,具有灵活分配带宽、提供有保证的通信服务质量、保证低时延及高安全性等优势,与卫星通信覆盖面广、可提供宽带连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卫星通信组网和在广域范围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而要实现并推广基于星上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就必须解决如何将地面Internet中应用广泛的IP网络接入卫星ATM交换网络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对卫星ATM网络信令系统的分析以及对IP/ATM融合技术的研究,同时结合ATM永久虚连接(PVC)方式的特点,重点对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进行设计与实现,从而达到IP网接入卫星ATM网络进行多媒体业务通信的目的。本文首先阐述研究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必要性以及IP网接入卫星ATM网络的关键问题;其次,介绍了ATM网络技术与IP/ATM融合技术,并对ATM网络信令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重点介绍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方案——针对IP网络与卫星ATM网络的互联,设计了一套以太网多媒体通信专用信令,并将该信令与ATM-PVC信令形成对应关系,从而保证在网络控制中心(NCC)为用户建立PVC通信连接时,地面IP/ATM适配网关能够完成多媒体通信专用信令与ATM-PVC信令之间的转换,实现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链路的建立与释放;第四,详细叙述了IP/ATM适配网关对PVC信令的收发处理和转换表的动态维护,及终端用户系统和NCC代理机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搭建演示验证系统,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能够实现链路的正常建立、维护和释放,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赵阳[3](2009)在《基于SUPANET的虚拟专用LAN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现有的Internet仅是提供“尽其所能”的服务而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的问题,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了“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的网络(SUPANET)。SUPANET是一种提供数据高速交换的骨干网,由两大平台组成,包括信控管理平台(S&M-platform)和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U-platform)。信控管理平台保留了Internet的协议层次,而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将通信子网的3层传输平台简化为单物理层结构,并能为用户提供更有服务质量保证的数据传输服务。信控管理平台保留了原有的Internet协议栈,使得现有的用户接入SUPANET时能够减少成本,不需要改变软硬件或者尽量少的改变。SUPANET建立的虚链路由一系列VLI串接而成,并且由EPF帧承载MAC帧完成数据传输。本论文提出的虚拟专用局域网(VPLN)模型是基于SUPANET骨干网,不同局域网的主机跨越SUPANET进行通信,建立虚链路,使位于不同局域网的主机之间好像中间并没有跨越广域网,而是在一个局域网中通信,实现VPLN的目标——透明通信。VPLN模型实现透明通信的基本思想是:利用SUPANET特有的EPF帧,为源端主机的请求报文进行封装,进入SUPANET传输至边缘网关,保证请求报文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当该帧到达边缘网关时,根据网关的地址自动学习功能,学习该报文的源MAC地址与网关端口对应,建立MAC地址映射表,同样目的端主机回复应答报文建立相应的MAC地址映射表。用户根据建立的映射表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端口直接转发,从而实现透明通信。本文的工作包括SUPA的信控管理平台和用户平台两大平台的研究,重点放在SUPA的信控管理平台。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详细阐述了点对点通信和点对多点通信,以及MAC地址映射表的详细建立过程。(2)设计了MAC地址映射表表项字段以及组织结构,并实现对该表的维护,对映射表的老化、更新等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3)阐述了用户之间如何实现数据透明通信。(4)对VPLN的可行性进行了仿真。

唐忠,欧旭[4](2008)在《医院远程会诊系统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叶光阳[5](2008)在《ATM技术及其反向技术(IMA)研究》文中认为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制定的模式。它综合了分组交换方式统计占用频带、使用灵活和电路交换方式传输时延小的特点,力图用一个单一的,通用的交换结构来有效的处理各种类型的业务和多媒体应用,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率充分利用了网络的资源,并且让用户可以对服务的质量做出选择。由于ATM具有灵活的带宽分配、完善的服务质量控制以及低时延、高安全等特性,使得ATM在广域网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ATM技术的通信网和通信设备都十分的成熟,在我国和国际的通信领域ATM技术占的比重很大,现在的光纤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十兆、百兆在很大程度上倚仗ATM技术的发展。ATM的反向复用技术是一个新兴的课题,IMA(Inverse Multiplexing ATM)采用了反向复用的工作机制,与传统的ATM复用方式正好相反。在传统的复用方式中,多个低速的数据流被组合复用到一个单一的高速管道中,在管道的另一端该高速数据流又被解复用成多条原始的低速数据流。而IMA技术是将多条链路组合成一个单一的逻辑信道,以实现将一个大的、单一的数据流分解在多个低速链路上传送;在接收端,这些被分解传送的数据流将重组成原始的数据流。一般方法是将多个E1/T1类型的低速传输信道“捆绑”在一起,提供一个高速的逻辑传输信道来传输数据。它可以灵活的增加或减少带宽、减少传输风险并且可以充分的利用信道的带宽。此外ATM反向复用技术(IMA)可以弥补传统的E1/T1和E3/T3传输信道之间的数据速率断层,为人们提供一种经济而灵活的数据传输方式。本文先讨论ATM技术和ATM反向复用技术(IMA)的基本原理及其优势,然后再通过VHDL编程语言以及Quartus 2仿真软件设计了一套具有IMA功能的收发装置,同时还设计了一套可以对收发两端间传输信道进行监控的路由监控装置,均由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若两套设备一同使用可以有效地分散、聚合数据并且可以根据传输信道的通断情况实时改变传输方式、避免数据的丢失同时发出告警。本文中设计的具有IMA功能的收发装置可以将6Mbit/s左右的数据在发送端进行分散传输并且在接收端进行汇聚接收,路由监控装置可以应对一条传输信道的断开故障。另外,本文中设计的芯片程序均可以自由的修改来适应不同的传输速率及不同数量的传输信道。这样用户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由、灵活的使用这套装置,有效的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东萍[6](2008)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网信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是高速发展的地面宽带网络向太空的延伸。ATM技术具有资源分配灵活、支持多媒体业务和多播、且具有国际标准的特点,ATM技术的灵活性和服务质量保证与卫星通信覆盖面广的特点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卫星通信组网和在广域范围支持用户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卫星ATM(SATM)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星上信令处理技术,它能够建立地面用户之间的连接,实现数据接入、带宽分配和连接管理等诸多功能。本文结合本室承担的合作项目“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研究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与ATM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探讨星上ATM交换机信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分析了异种网络间业务信息适配技术和控制协议转换技术,给出详细的呼叫连接控制工作流程。提出信令软件实现方案,对其中主要模块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具体实现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已经进行的调试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完成星上ATM信令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喻雷锋[7](2007)在《以太网接入SUPANET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纤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发展,使单波长上的数据传输率达到80Gbps,单根光纤接近Tbps,从而为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电话交换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的集成提供了通信基础。然而,现有的Internet在体系结构上存在着用户数据传输平台层次结构复杂、传输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较难得到保障的缺点,使之难以满足高速综合数字业务传输服务的需要。针对现有的Internet体系结构存在的不足,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了“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体系结构”(SUPA—Single Physical layer User-data transfer & switching Platform Architecture),以SUPA体系结构构建的网络称作SUPANET。SUPANET采用带外信令控制思想将Internet现有的协议栈保留在其“信控管理平台”(S&M-platform)上,以保持与Internet的互联互通能力,而利用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时槽交换(EPFTS-Ethernet-oriented Physical Frame Timeslot Switching)技术将用户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U-platform)简化为单物理层结构,为用户提供有服务质量保证的、面向连接的业务传输服务。SUPANET是采用新型体系结构的高速交换网络,其用户平台的数据帧称为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EPF—Ethernet Physical Frame),以最大MAC帧长度作为EPF帧的数据承载字段长度。随着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地位的不断巩固,现有的普通以太网用户能否在已经投资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里不做或尽可能少做改动,方便、高效地接入SUPANET,享受SUPANET提供的高速的、有服务质量保证的业务传输服务,是SUPANET最终能否被用户接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提出的以太网接入SUPANET的基本思想是:利用SUPANET面向以太网和采用带外信令的特性,通过为同一台以太网主机上的每个不同业务流分配一个虚拟的MAC地址,从而虚拟出多个“用户”,每个业务流在链路层形成以太网帧时,其源MAC地址域的值即为分配的虚拟MAC地址,当此帧到达SUPANET边缘交换机时,边缘交换机根据此虚拟的MAC地址来查找此业务对应的虚连接,从而可直接将MAC帧封装为EPF帧,在SUPANET网内传输。论文中的接入技术需要在用户和接入交换机之间的UNI信令的支持。UNI信令主要用来定义以太网用户和接入交换机之间的信息交互的规则和过程,完成以太网用户到SUPANET的高效接入。论文的主要工作工作可以概括为:(1)详细阐述了接入思想以及接入过程。(2)设计了接入技术中的UNI信令。(3)对接入技术的接入流程进行了仿真。

姬金伟[8](2007)在《MPLS技术在数字化营区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部队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网络结构和规模越来越复杂以及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多样化,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网络设备的研发越加困难,因而急需一种科学的手段来反映和预测网络的性能,网络仿真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近20年来系统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仿真、智能化规划、网络优化及其管理成为数据网络的热点问题。借助仿真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明显降低网络投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今后网络仿真将成为网络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MPLS技术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络上利用定长标记引导数据高速传输和交换的网络新技术。近些年来,MPLS技术以其高效率、超时代的特点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其价值在于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特性,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保证了各种各样网络的互连互通。MPLS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了网络的复杂度,兼容了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并向用户提供网络业务时能保证QoS和安全性。而且MPLS还具有支持流量工程等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的功能。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MPLS的有关背景、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QoS保证机制等技术及其具体应用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OPNET为工具,深入研究了仿真建模技术,根据MPLS技术在营区网络中的应用需求以及仿真系统提供的标准模型,定量地分析与比较了数字化营区网络改造前后的性能。论文重点分析了MPLS技术应用于营区网络后对网络QoS的影响,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通过MPLS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调节数据流的流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拥塞,从而实现网络性能的提升。

胡虹[9](2007)在《ATM局域网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ATM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分析了ATM在局域网方面的应用需求和要求,介绍了2种重要的ATM局域网协议,即局域网仿真和ATM多协议规程技术,展望了ATM局域网技术的应用前景.

张文,吴娟[10](2006)在《基于ATM技术的LANE架构》文中研究表明ATM作为一种现代通信技术在计算机通信网的应用,符合今后电信网和信息网的发展趋势。LANE的功能是在ATM网络上仿真LAN,LANE提供与现有MAC协议给网络层提供的驱动相同的服务接口,不需要改变该驱动,这将加速ATM的发展和应用。

二、ATM局域网仿真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M局域网仿真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校园网组建的AT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校园网概述
    1.1 校园网简介
    1.2 校园网的建设原则
2 ATM 技术概述
    2.1 ATM 技术简介
    2.2 ATM 技术特点及优缺点
    2.3 ATM 技术基本原理
3 ATM 技术在校园网组建中的应用
4 结语

(2)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
        1.1.1 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与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1.1.2 基于星上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
    1.2 IP网络可接入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
        1.2.1 IP网络与基于星上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融合的必要性
        1.2.2 IP网络接入基于星上ATM交换技术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宽带多媒体ATM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基础知识
    2.1 ATM技术
        2.1.1 ATM信元结构
        2.1.2 ATM的逻辑连接机制
        2.1.3 ATM连接方式
    2.2 IP与ATM融合技术
        2.2.1 IP/ATM技术
        2.2.2 局域网仿真(LANE)
    2.3 卫星ATM网络信令系统
        2.3.1 ATM信令协议层
        2.3.2 ATM信令系统原理
        2.3.3 信令系统的QoS保证技术
第三章 IP网络接入的卫星ATM网络中PVC信令的设计
    3.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概述及总体框架
    3.2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需求
    3.3 IP网接入的卫星ATM网络PVC信令设计
        3.3.1 多媒体通信专用信令
        3.3.2 卫星ATM-PVC信令
        3.3.3 IP/ATM转换表
        3.3.4 终端用户主机状态标识
    3.4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交互总体流程
        3.4.1 注册过程信令交互流程
        3.4.2 PVC连接建立的信令交互流程
        3.4.3 PVC连接拆除的信令交互流程
第四章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实现与验证
    4.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实现
        4.1.1 开发环境简介
        4.1.2 地面终端用户系统与网络控制中心NCC代理机的关键技术和功能模块设计
        4.1.3 地面IP/ATM适配网关的关键技术和功能模块设计
    4.2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验证
        4.2.1 测试环境
        4.2.2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端到端PVC通信的测试验证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3)基于SUPANET的虚拟专用LAN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SUPANET相关内容介绍
        1.2.1 SUPANET的提出
        1.2.2 SUPANET的体系结构
        1.2.3 SUPANET的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 本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2章 现有虚拟网络技术分析
    2.1 虚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
        2.1.1 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
        2.1.2 VPLS技术
        2.1.3 局域网仿真技术(LANE)
        2.1.4 虚拟专用网(VPN)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VPLN模型
    3.1 VPLN单点对单点通信
        3.1.1 VPLN中MAC地址映射表项设计
        3.1.2 交换机地址自动学习原理
        3.1.3 VPLN模型中建立MAC地址映射表过程
    3.2 VPLN点对多点通信
    3.3 VPLN模型中MAC地址映射表的组织结构
    3.4 MAC地址映射表的维护
        3.4.1 MAC地址映射表的存储与查找
        3.4.2 MAC地址映射表的更新与老化
    3.5 VPLN模型的用户数据传输
        3.5.1 VPLN的用户平台
        3.5.2 VPLN的用户平台操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VPLN仿真
    4.1 仿真模型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4.1.2 VPLN中的节点模型设计
        4.1.3 VPLN中进程模型功能设计
    4.2 仿真过程及结果
        4.2.1 host_A与host_C建立通信过程仿真
        4.2.2 host_B与host_C建立通信过程仿真
结论与展望
    1. 论文总结
    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医院远程会诊系统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组网设计
    1.1 现有网络的特点
    1.2 设计原则
    1.3 方案描述
    1.4 网络协议设计
    1.5 在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结 论

(5)ATM技术及其反向技术(IMA)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安排
第2章 ATM 基本原理
    2.1 概述
    2.2 ATM 信元
    2.3 ATM 协议体系结构
        2.3.1 物理层
        2.3.2 ATM 层
        2.3.3 ATM 适配层(AAL)
    2.4 ATM 主要接口和交换原理
        2.4.1 ATM 的主要接口
        2.4.2 ATM 交换原理
    2.5 ATM 与IP 技术的融合
        2.5.1 两种技术的研究背景
        2.5.2 ATM 与IP 结合技术的分类
        2.5.3 重叠技术
        2.5.4 集成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ATM 反向复用(IMA)电路设计
    3.1 IMA 基本原理
    3.2 IMA 技术的优点
    3.3 设计要求
    3.4 IMA 发送端设计
    3.5 IMA 发送端模块设计
        3.5.1 数据跟踪电路
        3.5.2 倍数锁定电路
        3.5.3 模可变计数器
        3.5.4 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芯片
        3.5.5 发送端的整体仿真结果
    3.6 IMA 接收端设计
    3.7 IMA 接收端模块设计
        3.7.1 倍数提取模块
        3.7.2 模可变判别器
        3.7.3 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
        3.7.4 接收端整体仿真结果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路由监控模块电路设计
    4.1 自动路由监控模块设计概述
    4.2 自动路由监控模块
    4.3 自动路由监控模块电路组成及相关程序
        4.3.1 路由监控电路
        4.3.2 路由重组芯片
        4.3.3 减法电路
        4.3.4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网信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媒体信息业务
    1.2 IP/ATM网络
    1.3 宽带卫星通信:ATM卫星通信系统
        1.3.1 ATM技术与卫星通信系统相结合的潜在优势
        1.3.2 基于ATM交换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
        1.3.3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卫星ATM信令及QoS保证原理概述
    2.1 ATM信令系统原理
        2.1.1 ATM信令协议栈
        2.1.2 ATM的逻辑连接机制
        2.1.3 ATM呼叫连接控制过程
    2.2 IP/ATM网络融合技术
        2.2.1 局域网仿真(LANE)
        2.2.2 在ATM上的传统IP(CIPOA)
    2.3 SATM网络的QoS保证
        2.3.1 ATM的QoS机制
        2.3.2 ATM的QoS实现
        2.3.3 网络中数据信息的ATM 业务类型划分
第三章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网信令系统的设计方案
    3.1 SATM系统设计方案
    3.2 SATM信令系统工作流程
        3.2.1 单播工作流程
        3.2.2 组播工作流程
    3.3 网络资源分配
        3.3.1 连接接纳分配带宽
        3.3.2 动态调节带宽分配
    3.4 ATM信令系统扩展消息定义
        3.4.1 标准消息格式
        3.4.2 扩展消息定义
第四章 信令系统软件的实现与调试验证
    4.1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4.1.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
        4.1.2 VxWorks中的任务间通信
    4.2 系统软件模块的设计
        4.2.1 系统软件模块的功能及模块划分
        4.2.2 呼叫/连接控制模块
        4.2.3 呼叫/连接控制部分接口设计
    4.3 软件调试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7)以太网接入SUPANET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的背景
    1.2 SUPA网络体系结构与SUPANET
        1.2.1 SUPA借用带外信令技术将用户平台简化为单层
        1.2.2 SUPANET的协议层次模型和接口
        1.2.3 SUPANET的SUPA模式下的工作过程
        1.2.4 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时槽交换(EPFTS)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本论文的组织
第2章 以太网接入高速网络分析
    2.1 以太网接入高速网络的必要性
        2.1.1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及应用
        2.1.2 广域网的历程
        2.1.3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融合统一趋势
    2.2 以太网接入帧中继网络
        2.2.1 帧中继网络
        2.2.2 以太网接入中继网络
    2.3 以太网接入ATM网络
        2.3.1 ATM网络
        2.3.2 ATM局域网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以太网接入SUPANET技术
    3.1 以太网接入SUPANET思想的产生
        3.1.1 优化接入过程
        3.1.2 以太网接入SUPANET的含义
    3.2 以太网接入SUPANET技术
        3.2.1 问题的提出
        3.2.2 虚拟 MAC地址
    3.3 接入技术的数据传输过程
        3.3.1 连接建立过程
        3.3.2 数据传输过程
        3.3.3 连接释放过程
    3.4 接入技术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3.4.1 帧长与填充问题
        3.4.2 虚拟MAC地址的分配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太网接入SUPANET的信令设计
    4.1 信令
    4.2 SUPANET中的信令
        4.2.1 QoSNP综述
        4.2.2 QoSNP中的QoS参数
        4.2.3 QoSNP的PDU格式
        4.2.4 QoSNP的协商流程
    4.3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UNI信令设计
        4.3.1 UNI信令消息与信令元素
        4.3.2 信令过程
        4.3.3 UNI信令消息格式
        4.3.4 连接状态
    4.4 UNI信令和NNI信令的转换
        4.4.1 消息之间的转换
        4.4.2 信息单元之间的转换
        4.4.3 呼叫的对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接入流程仿真
    5.1 仿真模型设计
        5.1.1 网络拓扑结构建模
        5.1.2 节点建模
    5.2 接入技术流程仿真
        5.2.1 接入流程仿真
        5.2.2 对节点资源预留情况的仿真
    5.3 小结分析
结论与展望
    1.研究总结
    2.前景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MPLS技术在数字化营区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协议的发展背景
        1.1.1 MPLS技术简介
        1.1.2 MPLS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1.2 数字化营区通信系统对网络的要求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
    2.1 MPLS的概述
        2.1.1 MPLS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2.2 MPLS的关键技术
        2.2.1 标记的分发与转发
        2.2.2 显式路由
        2.2.3 资源预留协议流
        2.2.4 VC合并
        2.2.5 环与TTL
        2.2.6 MPLS与多路径路由
        2.2.7 MPLS的组播
    2.3 流量工程TE(TRAFFIC ENGINEERING)
        2.3.1 流量工程性能目标
        2.3.2 MPLS的流量工程
第三章 MPLS技术实现方法及技术优势
    3.1 ATM交换机上承载MPLS技术
        3.1.1 IP与ATM结合技术的分类
    3.2 基于路由器的MPLS技术实现
        3.2.1 MPLS路由器的结构
        3.2.2 设计思想
    3.3 MPLS的特点及优势
第四章 OPNET MODELER的工作环境介绍
    4.1 OPNET MODELER简介
    4.2 OPNET软件的工作机制
    4.3 OPNET中的几种不同的仿真技术
        4.3.1 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Event Simulation)
        4.3.2 分析仿真(Analytical Simulation)
        4.3.3 混合仿真(Hybrid Simulation)
        4.3.4 微(个体)仿真(Micro Simulation)
        4.3.5 流分析(Flow Analysis)
    4.4 OPNET仿真软件应用于网络规划设计的主要步骤
        4.4.1 收集和分析网络工程设计的文档
        4.4.2 建立网元模型
        4.4.3 建立网络模型
        4.4.4 建立网络流量模型
        4.4.5 仿真设计和仿真计算
        4.4.6 查看结果分析并提交仿真报告
        4.4.7 比较仿真结果与实验或测量结果
    4.5 OPNET标准端对端业务配置
        4.5.1 设定应用参数
        4.5.2 设定业务主询
        4.5.3 配置服务器支持的应用
        4.5.4 设定客户端业务主询
第五章 MPLS技术支持的营区网络QOS仿真分析
    5.1 MPLS在数字化营区网络系统间的应用
        5.1.1 数字化营区网络系统结构简介
        5.1.2 数字化营区网的功能及需求简介
        5.1.3 功能模块的实例分析
        5.1.4 数字化营区网络的MPLS系统建模分析
    5.2 用MPLS技术优化网络流量工程(TE)的仿真分析
        5.2.1 网络仿真建模
        5.2.2 仿真实验的基本思路
        5.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2.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附录A 缩写词汇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ATM局域网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ATM网络的技术特点
2 ATM在局域网的应用需求及要求
3 ATM局域网技术简述
    3.1 局域网仿真
    3.2 ATM多协议规程技术
4 结束语

四、ATM局域网仿真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校园网组建的ATM技术应用研究[J]. 邹青春.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06)
  • [2]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PVC信令的设计与实现[D]. 薛倩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3]基于SUPANET的虚拟专用LAN研究[D]. 赵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4]医院远程会诊系统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J]. 唐忠,欧旭. 广西医学, 2008(09)
  • [5]ATM技术及其反向技术(IMA)研究[D]. 叶光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03)
  • [6]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网信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东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7)
  • [7]以太网接入SUPANET技术研究[D]. 喻雷锋.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 [8]MPLS技术在数字化营区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姬金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9]ATM局域网技术及应用[J]. 胡虹.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10]基于ATM技术的LANE架构[J]. 张文,吴娟.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标签:;  ;  ;  ;  ;  

ATM局域网仿真系统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