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哮喘致敏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性哮喘致敏小鼠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性哮喘致敏小鼠模型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魏子风[1](2021)在《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变应性鼻炎是属于上呼吸道的一种炎症性疾病,本质上表现为气道炎症。大量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多发生在支气管哮喘之前,表示变应性鼻炎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尽管上述临床现象已为人熟知,但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如何演变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联系机制如何,目前尚不十分明确。NGF是一种能诱导神经细胞定向生长并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的多肽分子,在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NGF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腔灌洗液中NGF显着升高,而经鼻腔滴入抗NGF抗体能有效缓解大鼠鼻腔局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同样,患者鼻粘膜组织与血清中NGF的表达亦有类似改变。以上说明NGF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拟在近年来我们对支气管哮喘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相关研究取得的工作基础上,以NGF调控哮喘嗜铬细胞冗余性为切入点,从嗜铬细胞发育、分化规律及其表型和功能转变入手,提出变应性鼻炎在NGF调控作用下的发生与发展的可能发生机制: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NGF持续作用于不同分化阶段的嗜铬细胞可能逐渐降低其冗余性阈值,为最终突破糖皮质激素的抗冗余性效应,转化为交感神经元(倾向)做好铺垫,最终由内分泌表型向神经元表型转化,进而引起血中肾上腺素分泌减少,难以达到舒张气道的浓度而促使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该假说不仅补充和丰富了“一个气道,一种疾病”的神经-内分泌发病机制学说,还可能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目的:探讨NGF诱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以OVA制剂鼻内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进行模型鉴定。2.分别予NGF、NGF高亲和力受体阻滞剂K252a干预变应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3.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NGF、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浓度等肾上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4.电镜和光镜观察各组小鼠嗜铬细胞组织结构变化以及超微结构变化。5.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嗜铬细胞苯基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NMT)特异性酶表达变化。6.免疫印迹法分别在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检测嗜铬细胞神经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囊泡素(SY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鼻粘膜组织无炎症细胞浸润,而AR小鼠鼻粘膜可见明显的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样改变,NGF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也可见明显空泡变性样改变,细胞水肿,而K252a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空泡样变明显减轻,细胞水肿也不明显。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肺组织中NGF表达明显增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NGF表达增强。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GF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浓度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K252a组血清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经处理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皮质与髓质细胞排列规则,髓质细胞胞体较大,线粒体结构清晰,嗜铬颗粒分布均匀,核圆,核膜光滑清晰。AR模型组可见髓质嗜铬细胞核膜皱缩,分泌颗粒分布疏松,同时细胞内容物崩解,呈现凋亡改变。NGF干预组髓质嗜铬细胞胞浆肿胀,线粒体水肿,同时有突起伸出。K252a干预组髓质嗜铬细胞间隙增宽,但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病变程度减轻。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NMT在模型组和NGF组中表达明显下调,而K252a处理后能够促进模型组中PNMT的表达。6.Western blot检测SYN在AR动物模型中的m 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R动物模型中SYN的m RNA和蛋白水平在模型组中显着高表达;与模型组相比,NGF干预后模型中SY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但与模型组和模型组+NGF组相比,K252a干预后能显着抑制模型组中SYN的表达水平。表明SYN参与了AR的疾病进展,并且NGF能够上调AR模型中SYN的表达,而K252a能够抑制NGF的作用,显着抑制SYN的表达。结论:NGF诱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肾上腺髓质细胞表型和功能转化有关。

张千一[2](2020)在《基于TSLP的麻芥巴布膏治疗变应性鼻炎小鼠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发病率随着气候恶化,环境污染等因素逐年升高。目前西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法是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值得肯定,但是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并且容易反复发作。中医外治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悠久历史,临床实践检验疗效稳定,并且副作用不明显,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麻芥巴布膏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变应性鼻炎发生初期,鼻粘膜上皮细胞接触致敏原后可分泌TSLP,其通过对DC细胞、Th2细胞、B细胞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从而引发下级免疫反应。麻芥巴布膏麻黄、白芥子等配伍,既能解散表寒,又能驱逐痰饮,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免疫失调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实验通过麻芥巴布膏对变应性鼻炎小鼠体内TSLP的调控作用,研究麻芥巴布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膏药组、西药组四个组别,予以尘螨造模,通过小鼠行为学评分、鼻粘膜HE染色、血清特异性IgE对模型进行评价;2ELISA法检测各组别小鼠血清中IgE、组胺的含量,以明确麻芥巴布膏对尘螨致敏变应性鼻炎小鼠的治疗作用;3ELISA法检测各组别小鼠血清中TSLP的含量;IHC法观察各组别小鼠鼻粘膜中TSLP的多寡;WB、qPCR法检测各组别小鼠肺组织中TSLP的含量,以明确麻芥巴布膏对尘螨致敏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鼻粘膜及肺组织中TSLP的影响;4ELISA法检测各组别小鼠血清中IL-4、IL-12的含量,以探讨麻芥巴布膏对尘螨致敏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4、IL-12的影响;结果1成功建立了尘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完善了尘螨变应性鼻炎小鼠的造模方法。小鼠行为学评分:模型组5分,达到过敏标准。小鼠鼻粘膜HE染色:模型组较之空白组,粘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纤毛脱落,粘膜下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腺体增生。血清IgE:模型组较之空白组,IgE含量明显升高(P<0.01)。2麻芥巴布膏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治疗效果:小鼠鼻粘膜HE染色:膏药组和西药组较之于模型组,粘膜下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减少,充血水肿、腺体增生情况明显减轻。膏药组较之西药组,软骨组织结构轮廓清晰,结构完整连续未被破坏,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明显改善,且血管壁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西药组及模型组组织则出现组织轮廓断续紊乱,血管壁断续被破坏的现象。IgE、组胺:膏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IgE、组胺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3麻芥巴布膏对TSLP的作用结果:血清TSLP的ELISA: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TSLP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膏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SLP的含量显着降低(P<0.01)。鼻粘膜TSLP的IHC:模型组较之空白组,TSLP阳性反应点明显增多,且炎细胞浸润数目明显上升,血管充血、水肿,管壁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膏、西药组较之模型组,TSLP阳性反应点及炎细胞浸润数目均明显减少。西药组较之膏药组,组织细胞结构排列紊乱、断续,未见完整组织轮廓,而膏药组轮廓完整而清晰。肺组织TSLP的WB:模型组条带较之空白组,虽有加宽加深的表现,但差异不明显,而膏药组及西药组条带较之模型组,则明显变浅变细。肺组织TSLPmRNA的qPCR: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膏、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SLP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1)。4麻芥巴布膏对IL-4、IL-12的作用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IL-4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IL-12的含量有减少的趋势(P>0.05)。膏、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IL-4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L-12的含量有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麻芥巴布膏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降低TSLP的含量,进而抑制Th2型炎症反应实现的。

刘婷婷,李晓利,李莉红,王亚康,王军宁[3](2019)在《miR-200介导的IL-33表达参与支气管哮喘发展过程的临床和小鼠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miR-200对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选取22例为哮喘患者为哮喘组,14例正常人为正常组,检测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iR-200a、miR-200b、miR-200c和血清中IL-33表达,分析IL-33与miR-200a、miR-200b、miR-200c的相关性。选取4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OVA+miR-200b组、OVA+miR-200c组,每组各10只。采用OVA建立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之后用miR-200b或miR-200c寡核苷酸通过鼻腔给药干预OVA小鼠,对照组小鼠用生理盐水代替。检测各组小鼠对不同浓度醋甲胆碱的气道阻力,及血清、BALF及肺组织中IL-33的含量,肺组织中miR-200b、miR-200c、IL-4、IL-5、IL-13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患者BALF中miR-200b和miR-200c的表达显着降低(P <0. 05),miR-200a的表达无显着变化(P>0. 05),此外哮喘组患者血清IL-33的含量显着增加(P <0. 05)。哮喘组患者血清IL-33的含量与BALF中miR-200b和miR-200c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P <0. 05)。与对照组比较,OVA组小鼠肺组织中miR-200b和miR-200c的表达显着降低(P <0. 05),血清、BALF及肺组织中IL-33的含量显着增加(P <0. 05),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4、IL-5和IL-13含量显着增加(P <0. 05),对8 mg/ml、12 mg/ml和16 mg/ml的醋甲胆碱的气道阻力显着增加(P<0. 05)。与OVA组比较,OVA+miR-200b组和OVA+miR-200c组小鼠上述指标均逆转(P <0. 05)。结论 miR-200b/c表达降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其可通过调节IL-33信号通路,可作为哮喘治疗的靶点之一。

彭万胜,吕平,董淮富[4](2019)在《重组IL-35-BCG新生儿期接种对实验性哮喘模型Tregs及Th17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建立重组卡介苗(recombinant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rBCG)新生期接种的小鼠哮喘模型,观察生命早期进一步加强Tregs类免疫反应后,哮喘发作阶段气道炎症受到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为3组:IL-35-BCG组、OVA组、对照组,IL-35-BCG组新生期接种后分别在生后第4周和第6周进行OVA致敏,OVA组新生期给予BCG稀释液(不含BCG)接种后分别在生后第4周和第6周进行OVA致敏,除对照组外小鼠哮喘模型均在第7周开始使用OVA激发,连续激发1周,最后一次激发后24 h内,进行相关检测。结果 IL-35-BCG组与OVA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比例都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35-BCG组上述细胞均显着低于OVA组。流式细胞术显示IL-35-BCG组与OVA组肺部Tregs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与OVA组相比,IL-35-BCG新生期接种组哮喘小鼠Tregs细胞比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5-BCG组与OVA组肺部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与OVA激发的哮喘组比较,新生期IL-35-BCG接种小鼠激发后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期接种IL-35-BCG在哮喘期,促进Tregs分化,抑制Th17细胞分化,明显减轻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提示Tregs及Th17细胞在实验性哮喘小鼠发病中起作用,新生期接种IL-35-BCG在生命早期增强Tregs介导的免疫应答,以便诱导Tregs细胞在发生哮喘时发挥抗哮喘作用。

吕平[5](2019)在《IL-35+rBCG重组质粒对小鼠哮喘模型Tregs/Th17的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asthma)是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可达人群33%,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经典免疫学说认为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后Th2优势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发现Tregs/Th17细胞平衡是的一个重要免疫平衡,它们在分化发育和功能上相互抑制,已有研究证实该平衡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表现为Th17细胞功能过强,使抗原被不断递呈而加重气道高反应;而Tregs功能减弱,不能有效抑制Th17引起的过度亢进的气道反应,最终加重了哮喘。IL-35作为IL-12家族新的一员,主要表现为促进Tregs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Thl7细胞的分化及促炎症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所以我们推测IL-35将成为哮喘研究的新热点,并将成为哮喘防治的新靶点。卡介苗(BCG)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新生儿期广泛接种的减毒活疫苗。动物实验证实BCG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诱导IFN-γ的产生,抑制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反应;近来研究还发现,灭活分枝杆菌疫苗还可通过诱导过敏原特异性Tregs,减少肺内IL-17含量,达到预防和治疗哮喘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比较新生期卡介苗(BCG)与重组IL-35+BCG接种后对哮喘动物模型Tregs、Th17发育及Tregs/Th17平衡的影响,观察BCG抗哮喘作用的是否与Tregs/Th17失衡有关,明确重组IL-35+BCG新生期接种能否有抗哮喘的作用,进一步阐明T细胞亚群尤其是Tregs/Th17平衡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动物模型对以上假设分为两部分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部分BCG对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Tregs/Th17功能平衡影响目的:建立BCG新生期接种的小鼠致敏模型和哮喘模型,探讨BCG在哮喘气道炎症不同阶段干预实验性哮喘模型是否是通过调节Tregs/Th17平衡,并通过干预模型了解哮喘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发病机制。方法:1)新生清洁级BALB/c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OVA组、BCG+OVA组,新生期接种后分别在4周和6周除对照组外均进行OVA致敏,小鼠致敏期模型在进行激发前即7周进行相关检测;小鼠哮喘模型在第7周开始使用OVA激发,连续激发一周,最后一次激发后24小时内,进行相关检测;2)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7细胞、Tregs细胞比例;3)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 E水平;4)肺组织HE染色进行肺组织炎症分析。结果:1)在致敏期:对照组、OVA组、BCG+OVA组三组小鼠肺部均无明显炎症,肺泡间隔无增厚,血管周围和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各致敏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加,和OVA组相比:新生期接种BCG气道高反应性显着降低,BALF中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降低;流式结果提示和对照组比较:BCG+OVA组Treg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上升。2)在激发期:各致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新生期接种BCG组和OVA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肺部病理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均显着降低;流式结果提示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OVA组,而Tregs细胞与OVA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1)在实验性哮喘模型的致敏期肺组织局部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但有炎症细胞动员增加和血清OVA特异性Ig E水平显着增高;2)小鼠新生期接种BCG能显着降低致敏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但对血清OVA特异性Ig E水平无显着抑制作用,在激发期,气道急性炎症主要由TH17介导;3)在致敏期,虽然BCG+OVA组和OVA组TH17、Tregs均比对照组高,但两组间并无明显区别。而在哮喘期BCG+OVA组比OVA组TH17显着降低,说明新生期接种BCG,可于致敏后激发时,显着降低TH17细胞浸润,提示BCG减轻气道炎症与抑制TH17分化相关。第二部分IL-35+r BCG新生期接种对实验性哮喘模型Tregs/Th17平衡的影响目的:建立r BCG新生期接种的小鼠致敏模型和哮喘模型,观察生命早期进一步加强Tregs类免疫反应后,致敏和哮喘发作阶段气道炎症受到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新生清洁级BALB/c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OVA组、r BCG+OVA组,新生期接种后分别在4周和6周除对照组外均进行OVA致敏,小鼠致敏期模型在进行激发前即7周进行相关检测;小鼠哮喘模型在第7周开始使用OVA激发,连续激发一周,最后一次激发后24小时内,进行相关检测。2)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7细胞、Tregs细胞比例;3)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 E水平;4)肺组织HE染色进行肺组织炎症分析。结果:1)在致敏期,与OVA组比较:小鼠新生期接种r BCG能显着减少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动员,但降低OVA特异性Ig E不显着;而在流式结果中提示TH17细胞及Tregs细胞比例均没有明显差异。2)在激发期,与OVA组比较:新生期接种r BCG显着降低肺部炎症病理状况,减少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降低血清OVA特异性Ig E;且r BCG+OVA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OVA组,而T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OVA组。结论:1)小鼠新生期接种r BCG加强生命早期机体Tregs介导免疫反应,能显着降低小鼠致敏模型和哮喘模型的气道炎症和血清OVA特异性Ig E水平;2)在哮喘期r BCG+OVA组Tregs明显高于OVA和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余两组,进一步说明r BCG新生期接种在生命早期加强Tregs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利于在发生哮喘时诱导Tregs细胞发挥抗哮喘作用。

周艳丽,阮研硕,劳文艳,赵晓红[6](2017)在《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全球哮喘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哮喘发病机制研究多使用实验动物建立哮喘模型。该文就哮喘动物模型的动物品系、常用致敏原、佐剂、致敏和激发、致敏主要评价指标(典型症状、气道变应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为哮喘机制研究以及哮喘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

李晓狄[7](2016)在《TLR2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TLR2在小鼠哮喘模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TLR2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成三组:TLR2-/-小鼠哮喘模型组、C57BL/6小鼠哮喘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以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收集单侧肺泡灌洗液,离心分离细胞,涂片镜检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取另一侧部分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取另一侧肺组织剩余部分采用RT-PCR法检测IL-4、IL-5、IL-13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TLR2-/-哮喘组中血管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C57BL/6哮喘组减轻,没有气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哮喘组BALF中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较C57BL/6哮喘组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明显增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57BL/6哮喘组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多,而巨噬细胞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鼠BALF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肺组织中IL-4、IL-5、IL-13 m RNA的表达,结果显示TLR2-/-哮喘组、C57BL/6哮喘组、对照组均有表达,TLR2-/-哮喘组肺组织中IL-4、IL-5、IL-13m RNA表达水平与C57BL/6哮喘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2参与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发展进程,OVA诱导的实验性过敏性哮喘是部分依赖于TLR2的。第二部分TLR2-/-小鼠哮喘模型信号转导途径抗炎机制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TLR2发挥作用的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实验分为三组:TLR2-/-哮喘组、C57BL/6哮喘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以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Akt、p-38、ERK、NF-κB p65及磷酸化Akt、p-38、ERK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只检测到非磷酸化ERK。TLR2-/-哮喘组肺组织中Akt、p38、NF-κB p65及磷酸化Akt、ERK、p38与C57BL/6哮喘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2敲除后能够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的过敏性炎症,是通过抑制Akt和ERK信号途径的调节实现的。第三部分TLR2-/-哮喘小鼠肺部APC亚群的确立【目的】探讨APC亚群在TLR2-/-哮喘小鼠肺部的组成及各个APC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以明确APC亚群在TLR2-/-小鼠哮喘发生及发展中的地位。【方法】实验分为四组:TLR2-/-哮喘组、TLR2-/-对照组、C57BL/6哮喘组及C57BL/6对照组,每组8只。以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悬液中CD103+DCs、CD11b+DCS、p DCs、肺泡巨噬细胞、间质巨噬细胞等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TLR2-/-哮喘组肺组织中间质巨噬细胞表达水平较C57BL/6哮喘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2敲除后气道过敏性炎症减轻可能是通过间质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实现的。第四部分哮喘患儿血浆IL-33及IL-4水平及相关性的研究【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浆中IL-33的表达水平及与IL-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分组:哮喘急性发作组,22例;喘息组,20例;对照组,1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33及IL-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IL-33与IL-4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浆中IL-33蛋白水平较喘息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浆中IL-4蛋白水平较喘息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3与IL-4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78,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浆IL-33水平上调,能够增加IL-4表达,从而促进哮喘的气道炎症发展。

刘琮琳[8](2016)在《哮喘在人和小鼠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哮喘和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均为炎症性疾病。哮喘患者血浆Ig E水平可能升高,并且在支气管和肺泡中可能大量聚集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而在AAA患者的动脉壁中会呈现类似现象。目前尚不清楚两者是否互为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大样本人群研究,证实哮喘和AAA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AAA发生及破裂的风险评估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从Danish National Registry of Patients(DNRP)数据库中选取选取丹麦从1996-2012年所有AAA破裂的病人(ruptured AAA,r AAA)以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无瘤体破裂的AAA对照组。并从Viborg Vascular筛查试验(Viborg vascular screening trial,VIVA)中随机选取研究对象,将哮喘患者归类为:医院诊断的哮喘和使用支气管扩张剂(Bronchodilator)以及其他有抗哮喘处方药物使用记录者。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NRP数据中哮喘是否与AAA破裂的风险相关,以及在VIVA研究中哮喘是否为筛选A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DNRP研究中,在病人入选后1年内或6个月内诊断为哮喘会增加AAA破裂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 OR)=1.602.12),在校正AAA并发症后OR=1.512.06。曾使用过或入选后90天内使用过支气管扩张剂均能增加AAA破裂风险(OR=1.101.37),校正后OR=1.101.31。使用过抗哮喘药物的患者在同样的校正前(OR=1.121.79)和校正后(OR=1.091.48)均显示AAA破裂风险增加。在VIVA筛查试验中,使用抗哮喘药物会增加AAA的风险(OR=1.45),在校正危险因素吸烟后OR=1.45,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OR=1.46。结论:近期活动性哮喘能够增加AAA发生及AAA破裂的风险。上述发现能够证明并提示该两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间新的联系。目的:哮喘和AAA均为炎症反应性疾病。我们前一部分研究证实,患哮喘的患者发生AAA或AAA破裂的风险更高。本研究在动物模型中验证哮喘和AAA同时或相继发生对另一种疾病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上述现象的具体发生机制。方法:予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诱发小鼠产生哮喘。皮下灌注血管紧张素-II诱发小鼠产生AAA或用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 Cl2)损伤动脉诱导的小鼠AAA。通过进行哮喘和AAA模型的不同组合形式的6个实验,用来测试在Apoe–/–小鼠中哮喘和AAA的相互作用:同时建立哮喘和AAA模型;同时建模并予抗Ig E抗体治疗;先建立哮喘模型再建立AAA;该三项实验用于测试哮喘的发生是否会影响AAA形成,哮喘是否通过促进Ig E产生加剧AAA形成;先诱导AAA模型,再诱发哮喘;或仅诱发哮喘模型作为对照;该两项实验用于测试后继发生的哮喘是否会加剧预先存在的AAA以及预先存在的AAA是否影响过敏性呼吸道反应的发生;最后在氯化钙损伤诱导的AAA模型中制备哮喘模型,以测试哮喘是否也加剧动脉Ca Cl2损伤介导的AAA模型。结果:AAA小鼠同时发生哮喘能够使腹主动脉直径增加一倍,并使AAA斑块中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含量增加、动脉中膜SMCs凋亡程度、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哮喘还能提高血浆Ig E水平,降低血浆IL5水平,并提高BALF中总炎症细胞数量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通过腹腔注射抗Ig E抗体能够有效抑制AAA斑块发展,减轻斑块炎症反应和BALF中炎症反应,并降低血浆Ig E水平。预先建立的哮喘还能够增加AAA斑块面积、斑块中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含量及中膜SMCs凋亡,升高血浆Ig E水平,降低血浆中IL5、IL13和TGF-?水平,并增强BALF中炎症反应。而在已有AAA小鼠中再建立哮喘模型也能够使已存在的AAA斑块面积增加一倍,并增加斑块中肥大细胞和T细胞含量、中膜SMCs凋亡、斑块中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BALF中炎症反应,并升高血浆Ig E水平。在Ca Cl2损伤诱导的小鼠AAA模型中,建立哮喘也能够促进AAA形成,加强斑块炎症反应,升高血浆Ig E水平以及BALF中炎症细胞含量。结论:本研究提示了哮喘和AAA病理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一种疾病的发生会加剧另一种疾病的进展。

马小娟[9](2014)在《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慢性哮喘的干预作用及其过程中Tfh细胞的变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Balb/c小鼠慢性哮喘的模型,并用维吾尔药神香草干预后,观察神香草对慢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比较肺组织中MMP-9、TIMP-1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并探讨神香草能否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平衡而达到改善气道重塑的目的;检测不同组中Tfh细胞表型和含量的变化,以了解Tfh细胞是否参与了慢性哮喘的发病过程,同时观察维吾尔药神香草干预后对慢性哮喘时Tfh细胞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包括:①复制慢性哮喘的动物模型,并分别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观察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组织结构的改变,探讨神香草能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组织损伤;②通过比较各组MMP-9,TIMP-1与T细胞主要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慢性哮喘发病过程中MMP-9,TIMP-1的改变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同时给予神香草干预,观察维吾尔药神香草是否能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平衡而对慢性哮喘气道重塑发挥改善作用;③分析哮喘组和对照组中Tfh细胞含量和表型的变化,初步探讨Tfh细胞在慢性哮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观察维吾尔药神香草干预后脾脏和外周血中Tfh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改变,进一步揭示神香草的作用机制。方法:课题第一部分:①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神香草干草经煮沸、过滤后呈水提液,并浓缩备用;②选择健康的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神香草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均致敏,并连续激发8周;预处理组小鼠分别于激发前1h给予地塞米松和神香草水提液灌胃,连续8周。末次激发24h内在清醒、无创条件下测定小鼠气道反应性;抽取肺泡灌洗液并进行白细胞的分类和计数;并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以及胶原纤维的沉积和气道粘液分泌的情况。课题第二部分: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及模型的复制同第一部分。末次激发后留取标本,测定指标。通过Real-timePCR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MMP-9、TIMP-1、IFN-γ、IL-4、IL-17、TGF-βmRNA的变化,并且分别比较MMP-9、TIMP-1和IFN-γ、IL-4、IL-17、TGF-β的相关性;此外,使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并比较了各组肺组织中MMP-9、TIMP-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课题第三部分: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及模型的复制同第一部分。末次激发后留取标本,测定指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各组脾脏和外周血中Tfh细胞的比例;采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BCL-6、CXCR5、ICOS、ICOSL和IL-2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课题第一部分: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在吸入各浓度Mch时Penh值均升高(P<0.05),且此差异具有浓度依赖性;地塞米松组和神香草组小鼠在吸入各浓度Mch时Penh的变化大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的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均增加(P<0.05),但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含量和比例均减少(P<0.05);哮喘组小鼠血清IgE的浓度增加(P<0.05),而神香草干预后IgE的浓度有所下降;此外,Masson染色和PAS染色的结果均表明哮喘组肺组织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和黏液分泌,而地塞米松组和神香草组中上述变化均减轻。课题第二部分:经RT-PCR法均观察到哮喘组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尤其是TIMP-1的变化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MMP-9、TIMP-1的表达降低,与哮喘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发现,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肺组织IL-4、IL-17和TGF-β在mRNA水平的表达均较哮喘组减少(P<0.05),而IFN-γmRNA的表达量却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MMP-9与IL-4和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IFN-γ的表达呈负相关;TIMP-1的表达量与各指标均密切相关。此外,蛋白水平的检测也表明,哮喘组MMP-9和TIMP-1的表达增加(P<0.05),而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表达量下降(P<0.05)。课题第三部分: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脾脏和外周血中CD4+CXCR5+细胞数的百分率均低于哮喘组,并且神香草组中的减少更加明显(P<0.05);同时神香草组肺组织中BCL-6、CXCR5、ICOS、ICOSL和IL-21mRNA的表达均低于哮喘组(P<0.05),并且经WesternBlot检测后发现神香草组BCL-6、CXCR5、ICOS、ICOSL的水平也低于哮喘组(P<0.05);此外,IL-21的阳性表达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慢性哮喘时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增加,气道反应性增高,组织损伤并伴有大量黏液的分泌;而经维吾尔药神香草预处理后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降低气道反应性,减轻组织损伤和黏液的分泌;提示,维吾尔药神香草可能通过影响T细胞的表达,使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减少,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组织损伤。②慢性哮喘发病过程中,MMP-9、TIMP-1的改变与T细胞主要细胞因子的变化具有相关性;而维吾尔药神香草可减少IL-4、IL-17和TGF-β的表达,增加IFN-γ的表达,还可纠正MMP-9/TIMP-1的失衡;考虑T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了MMP-9和TIMP-1的分泌,维吾尔药神香草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的表达,纠正了MMP-9/TIMP-1失衡从而达到缓解气道重塑的目的;③哮喘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fh细胞的含量增加,并且肺组织中BCL-6、CXCR5、ICOS、ICOSL、IL-21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哮喘的发病过程;而神香草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fh细胞的含量低于哮喘组;并且神香草组小鼠肺组织Tfh细胞相关分子BCL-6、CXCR5、ICOS、ICOSL及IL-2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考虑维吾尔药神香草可能抑制了慢性哮喘过程中Tfh细胞的表达。

崔殿波,王艳宏[10](2014)在《过敏性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过敏性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过敏性哮喘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以其为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性哮喘致敏小鼠模型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性哮喘致敏小鼠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和来源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1.4 主要试剂及相关液体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动物造模及药物干预
        2.2.3 荧光定量PCR实验
        2.2.4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2.2.5 免疫组化检测
        2.2.6 免疫荧光实验
        2.2.7 HE染色
        2.2.8 透射电镜观察嗜铬细胞
        2.2.9 ELISA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两组小鼠症状观察结果
    3.2 HE染色示各组小鼠鼻粘膜及肾上腺髓质细胞病理学的变化
    3.3 光镜下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NGF表达
    3.4 电镜下各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病理学变化
    3.5 NGF干预抑制变应性鼻炎中PNMT的表达
    3.6 NGF干预促进变应性鼻炎中SYN的表达
    3.7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表达变化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神经生长因子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基于TSLP的麻芥巴布膏治疗变应性鼻炎小鼠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于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变应性鼻炎的概念
        2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3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3.1 变应性鼻炎发生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
        3.2 TSLP在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4 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标准
        4.1 诊断标准
        4.2 治疗方案
        4.3 评价方法
    综述二 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
        1 中医外治法的源流
        2 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进展
        2.1 针刺疗法
        2.2 艾灸疗法
        2.3 推拿疗法
        2.4 穴位注射法
        2.5 穴位埋线法
        2.6 穴位敷贴法
        2.7 雾化吸入法
    综述三 麻芥巴布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学基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尘螨变应性鼻炎小鼠的造模及模型评价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剂和溶液
        1.3 设备
        2 方法
        2.1 分组
        2.2 配液
        2.3 造模
        结果
        1 小鼠模型行为学评价
        2 小鼠血清IgE检测
        3 小鼠鼻粘膜HE染色
    实验二 麻芥巴布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剂及溶液
        1.3 仪器
        2 方法
        2.1 造模
        2.2 小鼠行为学评分评定小鼠过敏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
        2.3 鼻粘膜HE染色观察麻芥巴布膏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粘膜组织炎症的作用
        2.4 ELISA法对比麻芥巴布膏对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gE和组胺的影响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麻芥巴布膏可改善变应性鼻炎小鼠的过敏症状
        2 麻芥巴布膏可减轻变应性鼻炎小鼠鼻粘膜组织的炎症情况
        3 麻芥巴布膏能够降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中IgE和组胺的含量
    实验三 麻芥巴布膏对变应性鼻炎TSLP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剂及溶液
        1.3 仪器
        2 方法
        2.1 造模
        2.2 鼻粘膜组织IHC法观察麻芥巴布膏对鼻粘膜组织中TSLP的作用
        2.3 WB实验对比麻芥巴布膏对肺组织中TSLP的影响
        2.4 qPCR法检测麻芥巴布膏对肺组织中TSLP mRNA的影响
        2.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麻芥巴布膏能够减少鼻粘膜组织中的TSLP
        2 麻芥巴布膏能够降低肺组织中TSLP的含量
    实验四 麻芥巴布膏对变应性鼻炎IL-4、IL-12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剂及溶液
        1.3 仪器
        2 方法
        2.1 造模
        2.2 通过ELISA法测定麻芥巴布膏对小鼠血清中IL-4、IL-12的影响
        2.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麻芥巴布膏能够降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中IL-4、IL-12的含量
    讨论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3)miR-200介导的IL-33表达参与支气管哮喘发展过程的临床和小鼠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及样本采集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1.3 实验性哮喘模型建立
    1.4 mi RNA寡核苷酸干预
    1.5气道高反应性检测
    1.6 实时定量PCR检测
    1.7 ELISA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i R-200和IL-33表达的比较
    2.2 哮喘患者IL-33与mi R-200的相关性分析
    2.3 四组小鼠IL-33表达的比较
    2.4 四组小鼠炎症因子含量的比较
    2.5 四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4)重组IL-35-BCG新生儿期接种对实验性哮喘模型Tregs及Th17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分组及处理
        1.2.1 对照组
        1.2.2 OVA组
        1.2.3 IL-35-BCG组
    1.3 BALF细胞计数
    1.4 肺脏组织标本处理及分析
    1.5 Tregs、Th17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肺脏组织病理变化
    2.2 支气管肺泡盥洗液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
    2.3 激发后小鼠肺脏组织Tregs和Th17细胞亚群分化发育情况
3 讨 论

(5)IL-35+rBCG重组质粒对小鼠哮喘模型Tregs/Th17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BCG对实验性哮喘TREGS/TH17 功能平衡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L-35+RBCG新生儿期接种对实验性哮喘模型TREGS/TH17 平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英文术语对照表
    附录 B 常用试剂配制
    附录 C 作者简介和科研成果
    附录 D 综述
        参考文献

(6)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哮喘模型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1.1大鼠
    1.2 小鼠
    1.3 豚鼠
2 哮喘模型的建立方法
    2.1 常用致敏原
        2.1.1 OVA
        2.1.2 尘螨
        2.1.3 花粉
        2.1.4 蟑螂变应原
    2.2 常用佐剂
        2.2.1 百日咳杆菌
        2.2.2 弗氏佐剂
        2.2.3 内毒素
        2.2.4 氢氧化铝[Al (OH) 3]
    2.3 致敏与激发
3 哮喘模型评价指标
    3.1 典型哮喘发作症状
    3.2气道变应性炎症
    3.3 气道高反应性
    3.4 气道重塑
4 展望

(7)TLR2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TLR2在小鼠哮喘模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LR2~(-/-)小鼠哮喘模型信号转导途径抗炎机制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TLR2~(-/-)哮喘小鼠肺部APC亚群的确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哮喘患儿血浆IL-33、IL-4 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TLR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
致谢

(8)哮喘在人和小鼠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一部分 哮喘是人腹主动脉瘤发生及破裂的风险因素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与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哮喘相关炎症反应加剧小鼠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腹主动脉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与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哮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慢性哮喘的干预作用及其过程中Tfh细胞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分组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 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
        1.4 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慢性哮喘气道重塑过程中 MMP-9,TIMP-1 平衡的调节作用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分组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 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
        1.4 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 Tfh 细胞在慢性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神香草的干预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 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
        1.4 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过敏性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豚鼠实验性哮喘动物模型
2 大鼠实验性哮喘动物模型
3 小鼠实验性哮喘动物模型
4 结语

四、实验性哮喘致敏小鼠模型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D]. 魏子风. 南昌大学, 2021(01)
  • [2]基于TSLP的麻芥巴布膏治疗变应性鼻炎小鼠作用机制研究[D]. 张千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miR-200介导的IL-33表达参与支气管哮喘发展过程的临床和小鼠实验研究[J]. 刘婷婷,李晓利,李莉红,王亚康,王军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22)
  • [4]重组IL-35-BCG新生儿期接种对实验性哮喘模型Tregs及Th17的影响[J]. 彭万胜,吕平,董淮富. 中华全科医学, 2019(09)
  • [5]IL-35+rBCG重组质粒对小鼠哮喘模型Tregs/Th17的影响的研究[D]. 吕平.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6]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进展[J]. 周艳丽,阮研硕,劳文艳,赵晓红.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10)
  • [7]TLR2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D]. 李晓狄. 苏州大学, 2016(11)
  • [8]哮喘在人和小鼠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琮琳. 郑州大学, 2016(01)
  • [9]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慢性哮喘的干预作用及其过程中Tfh细胞的变化研究[D]. 马小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10]过敏性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J]. 崔殿波,王艳宏. 哈尔滨医药, 2014(04)

标签:;  ;  ;  

实验性哮喘致敏小鼠模型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