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EG引发种子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晗,王荣华,王维成,刘大丽,吴则东,王茂芊[1](2021)在《4种引发剂对不同甜菜种子的引发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测定不同的引发剂对不同甜菜种子引发的效果,为甜菜种子包衣剂物料筛选提供依据。研究以4种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选用4种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检测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结果显示,处理后4种甜菜种子的发芽势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12%~17.67%、0%~23%、7.34%~22.34%、4.34%~10.00%;处理后4种甜菜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33%~9.67%、-5.00%~0.33%、-4.00%~-0.33%、-11.66%~4.00%;处理后4种甜菜种子的发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6.56~13.27、-2.32~18.26、9.12~23.72、4.16~12.37;处理后4种甜菜种子的活力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95.45~172.92、2.83~223.22、106.93~324.93、53.99~254.08。研究结果表明,4种处理对种子的活力指数有促进作用,同一处理对于不同种子的引发效果有所不同。
卫梦丹,刘大军,杨晓旭,刘畅,闫志山,冯国军[2](2021)在《引发处理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不同引发剂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种子引发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菜豆‘玉冠’和‘将军’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引发剂的不同浓度、引发时间的组合对菜豆种子进行处理,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菜豆品种引发效果不同‘,玉冠’引发效果较差,没有显着提高种子的活力,不适合引发处理;而‘将军’的引发效果较好,采用40 mmol/L的CaCl2引发12 h效果最佳,活力指数及其他指标均较高。对于不同的菜豆品种,在进行引发之前必须进行引发剂的筛选。
李健健[3](2021)在《PEG引发拯救临亡紫叶稻种质的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子活力丧失及恢复机制攸关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一直是种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至今尚未完全揭示。紫叶稻是近年来新兴的景观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广泛应用于观光农业。目前我国紫叶稻种质资源主要是地方品种,且以种子形式保存。由于农户或育种家缺乏低温保存设施,常导致种子生活力过低,繁殖更新时遗传完整性丧失。因此,开展低活力的紫叶稻种子拯救并揭示其生理机制为保护与利用紫叶稻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的江西省地方品种紫叶稻种子(萌发率仅为58%)为研究材料,用20%PEG-6000溶液对其分别进行12 h、24 h、48 h渗透引发处理,以未经引发的种子为对照,分析生活力指标、抗氧化系统的酶活性、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以及遗传多样性指数。主要结果如下:1.20%的PEG-6000溶液渗透引发处理可以较好地提高紫叶稻种子的生活力,并促进快速萌发。其中,引发48 h的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根苗长、活力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3.34%、21.66%、1.92、0.04、1.52 cm、1.06、0.003,引发处理显着降低了紫叶稻种子中的MDA含量及其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2.引发处理的紫叶稻种子,除了DHAR活性未发生显着变化外,SOD、CAT、APX、GR和MDHAR等5种主要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显着提高;除了Fe SOD与Mn SOD的表达无显着变化外,CAT、APX、GR同工酶蛋白表达变化与酶活性变化一致;另外,引发处理使得16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显着被上调,6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显着被下调。3.引发48 h的紫叶稻种质群体在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香农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等4项反映遗传完整性的指标上均显着高于老化种子。综上所述,PEG引发可以提高临亡紫叶稻种子的生活力,抗氧化系统活性,和遗传完整性,以上结果可为拯救临亡种质提供科学依据。
王玥[4](2021)在《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生长与饲草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盐碱化是目前影响燕麦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影响植株的生长与发育。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温度上升等原因土壤盐碱化问题愈加严重,导致燕麦实际生产遭到更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盐碱胁迫下燕麦的高效种植技术对指导燕麦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种子引发可以完善细胞膜结构,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幼苗抗性,增加作物产量。本试验以燕麦白燕2号和白燕7号为试验材料,选用AsA、GA3、MgSO4作为引发剂,研究种子引发对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长调节效应和饲草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引发剂的最佳引发浓度,为盐碱地燕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引发对燕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种子引发可以提高盐胁迫下燕麦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促进燕麦幼苗株高、根长和叶面积的增加,各引发剂对促进燕麦萌发效果的最佳引发浓度分别是1.5 mM/L AsA,150 μM/L GA3和4.5 mM/L MgSO4;不同品种燕麦对同一引发剂的响应效果也不同,白燕2号的株高、根长、叶面积分别在450 μM/LGA3、1mM/LAsA,150 μM/L GA3下取得最大值,白燕7号的株高、根长、叶面积分别在150 μM/LGA3、450 μM/L GA3、150 μM/L GA3下取得最大值。2.种子引发对盐碱地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种子引发可以促进盐碱胁迫下燕麦的株高,LAI,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增加,两个品种燕麦均表现出抗逆性,其中白燕7号各生长指标及产量均大于白燕2号,更适宜在江苏沿海滩涂种植。不同引发处理对燕麦的影响效果不同,AsA引发处理对白燕2号效果最好,该条件下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分别高出达到25.63、8.09、1.68t/hm2,GA3引发处理对白燕7号效果最好,该条件下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分别高出对照 35.56、10.75、2.60t/hm2。3.种子引发对盐碱地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种子引发提高盐分胁迫下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增加,减少植株中MDA含量。两个品种燕麦之间光合色素含量差异不显着,引发处理可以缓解盐胁迫下燕麦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下降速度。白燕7号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高于白燕2号,两个品种燕麦之间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差异不显着。在抽穗期-灌浆期阶段燕麦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显着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燕麦遭受盐胁迫较为严重。总体来说,白燕7号抗逆性大于白燕2号,GA3、AsA处理对提高燕麦抗逆性效果较好4.种子引发对盐碱地燕麦养分积累和品质的影响种子引发提高了盐分胁迫下燕麦植株的蔗糖、淀粉含量增加,随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之间含量差异越为显着,在灌浆期白燕2号植株蔗糖和淀粉含量均低于白燕7号。引发处理提高了燕麦植株中大量元素N、P、K和中量元素Ca、Mg、Na的含量,在分蘖期两个品种燕麦离子元素含量差异较显着,在灌浆期白燕2号植株Na含量显着高于白燕7号,其他含量均略低于白燕7号。总体来说,白燕7号饲草品质高于白燕2号,引发处理可以提高燕麦饲草品质,白燕2号在AsA处理下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白燕7号GA3处理下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AsA处理下粗纤维含量最低。
肖爽,韩雨辰,号宇然,王晓蕾,刘连涛,孙红春,张永江,李存东[5](2021)在《聚乙二醇引发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棉花在盐胁迫下的出苗率,争取全苗、壮苗,以棉花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蒸馏水和5%、10%、15%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6、12、24 h引发,根据发芽势(GP)和发芽率(GR)筛选出最适引发条件。后续以未引发种子为对照,使用筛选出的最佳引发条件进行引发,分别于4个NaCl浓度(0、50、100、150 mmol·L-1)下进行萌发,研究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5%PEG-6000引发12 h为最佳引发条件,并且在后续的NaCl胁迫下同样表现突出。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引发后种子的GP、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Ⅵ)均较未引发出现了显着提高。对萌发7 d棉种形态特征的研究发现,下胚轴长度和根长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分别提高了17.95%~30.37%和12.93%~74.96%。种子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引发的棉种萌发7 d其根系活力提高了6.84%~39.32%;萌发2、4、6 d,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未引发种子相比同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种子内部的H2O2、丙二醛(MDA)含量却降低,说明PEG引发可以通过增强种子内部抗氧化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来提高棉种的耐盐能力。本研究为提高棉花在盐胁迫下的出苗率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姚东伟,吴凌云,沈海斌,田守波,李明[6](2020)在《种子引发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种子引发是种子商业生产中为促进萌发、提高活力广泛使用的一种处理技术。种子引发具有加速发芽、提高抗逆性,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通过概述种子引发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种子引发的主要效果及机理,对今后种子引发技术研究进行展望。
闫月,卢艳,崔程程,张鹏[7](2020)在《聚乙二醇引发处理对水曲柳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解除初生休眠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种子为材料,在10、25℃两种引发温度时,使用不同质量分数(0、5%、25%、50%)聚乙二醇(PEG)溶液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1、3、7 d)的引发处理,观察不同引发处理种子在高温(25℃)下的萌发表现,分析PEG引发处理对水曲柳种子在高温(25℃)条件下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引发处理能够减弱高温条件下水曲柳种子热休眠的诱导,10℃引发的种子萌发能力好于25℃引发的种子。25℃引发时,使用中等质量分数(25%)的PEG溶液对种子进行中等时间(3 d)的引发处理,可以显着提高其发芽率,但延长了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10℃引发时,使用高质量分数(50%)的PEG溶液对种子进行中等时间(3 d)或长时间(7 d)的引发处理,可以在不延长平均发芽时间的情况下,显着提高其发芽率与发芽指数,有效阻止种子进入热休眠。
陶奇波[8](2020)在《“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丰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腾格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 cv.Tenggeli)是由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6年审定登记的野生栽培品种(登记号:499)。该品种具有极强的抗旱、耐寒和耐瘠薄等特性,适宜于在我国北方干旱荒漠地区作为优良牧草、生态草及草坪草进行推广利用。但目前该品种仍存在建植率较低、种子清选困难、产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于20162019年连续4年在甘肃省民勤县,进一步开展了“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种子引发处理对种子出苗的影响及其机理;灌溉和施氮肥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和对种子田耗水量、水分利用特征的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种子产量的作用;同时,开展了农户生产水平的种子脱粒和清选技术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水、PEG-6000(-0.3 MPa)和亚精胺(0.5 mmol/L)3种引发处理可显着缓解干旱胁迫对“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种子室内萌发率分别提高了10.0、16.5和23.5个百分点;温室和田间出苗率分别提高了417和919个百分点。在各种引发处理中,以亚精胺处理效果最好。对其引发机理的研究表明,较未引发的对照,引发处理种子的水浸液电导率和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29.8%63.7%和19.3%35.1%。引发也显着提高了种子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的(H2O2)产生量(P<0.05),这反映了引发处理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在干旱胁迫下对种子的细胞膜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引发处理使种子细胞中处于细胞周期G2期细胞的比例增加,提高了G2/G1比率;温室和田间出苗率与G2期比例和G2/G1比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引发后的种子活力更强。2.连续4年研究了生长季灌溉(I1:分蘖期灌水1次;I2:分蘖期、小穗分化期和初花期各灌水1次)、施氮时期(分蘖期、小穗分化期、两时期分施)和施氮量(0、60、120和180 kg N/hm2)交互作用对“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生产和水分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因子都极显着影响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P<0.01)。在交互作用方面,施氮时期×施氮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极显着(P<0.001);年际×灌溉处理、灌溉处理×施氮时期和年际×灌溉处理×施氮量的影响显着(P<0.05)。较I1处理,I2处理4年平均种子产量提高了71.4%,且显着提高了无芒隐子草生物量、水分生产力和降水利用效率,但降低了灌水利用效率。种子产量及水分利用相关指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120和180 kg/hm2处理间无显着差异。在I2处理且施氮量为120和180 kg/hm2时,4年中分施较分蘖期处理种子产量平均提高了14.7%,同时显着提高收获指数和水分生产力(P<0.05)。综合分析认为,I2+120 kg N/hm2+分施处理可作为适宜的灌溉和施氮肥管理措施,4年平均种子产量可达507.3 kg/hm2。3.连续4年研究了叶片喷施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生产的影响,每生长季分别在分蘖期和花期分2次施用,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6种生长调节剂中,α-萘乙酸、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及6-苄氨基嘌呤处理均显着提高了种子产量(P<0.05),4年平均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634.6、666.7、654.8和611.7kg/hm2,分别较对照(537.4 kg/hm2)提高了18.1%、24.1%、21.8%和13.8%,表明赤霉素处理对提高种子产量效果最好;但复硝酚钠和三十烷醇两种生长调节剂对种子产量无显着影响。施用生长调节剂对地上生物量无影响,使收获指数提高了2.46.1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生殖枝/m2和种子数/m2与种子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4.连续2年在农户生产水平下开展“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脱粒和清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的50 kg石磙碾压不同遍数处理中,以4555遍处理的种子收获率最高,以手工完全脱粒为对照,收获率超过70%,且对种子发芽率与活力无显着影响。另外,不同筛选、风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筛孔尺寸为0.7 mm的筛子,过筛2次且配合4.5 m/s风速风选,种子净度可达85%以上,较以往研究(仅过筛而未风选的对照)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以上。该结果也为“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收获机械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智文芳[9](2020)在《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高粱是一种耐盐、耐旱性较强的粮饲兼用杂粮作物,适于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不仅能改良土壤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盐碱地种植高粱萌发出苗较为困难,种子引发可以解决高粱苗期对盐分胁迫较为敏感、耐盐性差等问题,提升高粱的出苗率,成苗率。本试验于2018年分别在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沿海林场进行。试验田土壤全氮0.72 g/kg,速效磷1.45 mg/kg,速效钾279mg/kg,有机质 19.75 g/kg,PH 8.8(8.21-9.48),盐分平均含量 1.67g/kg。本试验以加拿大高粱CFSH30和高粱1230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引发(H2O2、NaCl、KCl、MgSO4)对高粱萌发、幼苗生长、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于加拿大饲草高粱CFSH30来说:2%H2O2对发芽率提高效果较好,50mMKCl对叶面积的增加效果较好,250 mMMgSO4引发对幼苗鲜重的影响效果较好,52.0 mM NaCl对幼苗干重的影响效果较好;对高粱1230来说:2%H2O2对发芽率提高效果较好,52.0mMNaCl引发对叶面积的增加效果较好,50 mM KCl对幼苗的鲜重和干重影响效果较好;在本试验中,对两个高粱品种引发效应较好的引发剂浓度分别为52.0mM NaCl、2%H2O2、250 mM MgSO4、50 mM KCl。2.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种子引发可以提高盐分胁迫下高粱的株高、鲜重产量和干重产量,KCl处理对高粱产量的促进效果最好,CFSH30和高粱1230鲜重产量达到82.8和119.3 t/ha,比对照分别增加了 14.6和20.7 t/ha,干重产量达到39.7和47.8 t/ha,比对照增加了 9.9和14.6 t/ha。3.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和元素积累的影响种子引发对高粱光和色素含量无明显促进作用,高粱的蔗糖含量随着生育期逐渐增加,高粱的淀粉含量随着生育期呈先增后减趋势,在孕穗期达到峰值。种子引发可以提高盐碱地高粱的CAT、POD、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盐分胁迫下经种子引发的高粱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对照,且有效的降低了盐碱地高粱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减轻了高粱细胞膜的脂膜过氧化现象。高粱品种间的氮、磷、钾、钙、镁等元素含量有显着差异,引发处理间除磷元素外其他含量均无显着差异,高粱1230的元素含量均高于CFSH30,单位生物量的氮磷钾含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降低,钙镁等元素含量各生育期相差不大。
闫月[10](2020)在《水曲柳解除休眠种子的PEG引发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子次生休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它给农林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导致减产和经济损失。聚乙二醇(PEG)引发具有促进种子萌发效果,但其是否可以抑制种子次生休眠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为材料,通过探究PEG引发处理和激素及细胞周期抑制剂与PEG协同引发处理对种子萌发能力、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水曲柳种子适宜引发条件的确定和种子热休眠调控的生理机制解析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PEG引发条件对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适温萌发条件下,在10℃引发温度下使用低质量分数(5%)的PEG溶液对种子进行短时间(1d)的引发处理,可以显着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高温萌发条件下,在10℃引发温度下使用高质量分数(50%)的PEG溶液对种子进行中等时间(3 d)或长时间(7 d)的引发处理可以显着提高其发芽率与发芽指数,有效阻止种子进入热休眠。(2)高温萌发条件下,渗透引发处理具有提高种子萌发能力的作用,不同激素和细胞周期抑制剂协同PEG引发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PEG引发效果,且未预吸水种子经引发处理后发芽表现的提升效果好于预吸水种子。使用浓度为1 mmol/L的GA4+7协同PEG溶液引发对预吸水处理后的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的抑制效果最好,可显着提高种子发芽率(94%),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及种子发芽时间没有促进作用;使用100 mmol/L的羟基脲溶液协同PEG对未经预吸水处理的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的抑制效果最好,可显着提高水曲柳种子的发芽率(85%)和发芽指数(1.84),对种子发芽时间无显着影响。(3)高温萌发条件下,PEG渗透引发处理会引起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预吸水种子和未预吸水种子间存在差异。对于预吸水种子,相较于未经引发处理的对照种子,PEG引发可以提高种子内GA3、GA7、IAA和CTK含量,提升纤维素酶活性,降低ABA含量。对于未预吸水种子,相较于未经引发处理的对照种子,PEG引发处理可以提高种子内GA3、GA7和IAA含量。(4)高温萌发条件下,对于预吸水水曲柳种子,相较于仅用PEG引发处理,PEG+羟基脲引发可以提高种子GAs、IAA和CTK含量,降低ABA含量。对于未预吸水种子,相较于仅用PEG引发处理,PEG+羟基脲协同引发可以提高种子GA3、IAA含量及果胶酶活性,并降低种子ABA含量。综上所述,高温萌发条件下PEG引发处理可以通过提高种子胚乳纤维素酶活性弱化胚乳对种胚突破的阻碍,改变种子种胚及胚乳内源激素含量(GAs、IAA和CTK含量通常提高,ABA含量通常会下降)调控激素效应来促进种子萌发。由此PEG引发处理有效阻止了水曲柳种子热休眠。
二、PEG引发种子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EG引发种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4种引发剂对不同甜菜种子的引发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溶液处理TD701甜菜种子的结果 |
2.2 不同溶液处理TD703甜菜种子的结果 |
2.3 不同溶液处理TD801甜菜种子的结果 |
2.4 不同溶液处理TD805甜菜种子的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2)引发处理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种子消毒 |
1.2.2 浸种 |
1.2.3 烘干 |
1.2.4 发芽试验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引发种子生长试验结果及比较 |
2.2 PEG引发种子生长试验结果及比较 |
2.3 GA3引发种子生长试验结果及比较 |
2.4 CaCl2引发种子生长试验结果及比较 |
2.5 褪黑素引发种子生长试验结果及比较 |
3结论与讨论 |
(3)PEG引发拯救临亡紫叶稻种质的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种子活力 |
1.2 种子老化 |
1.2.1 种子老化与抗氧化系统 |
1.2.2 种子老化与种质遗传完整性 |
1.3 种子引发 |
1.3.1 种子引发的类型 |
1.3.2 种子引发的条件 |
1.3.3 种子引发与抗氧化酶系统 |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2 PEG引发对老化紫叶稻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种子引发 |
2.2.3 种子萌发 |
2.2.4 种子活力指标测定 |
2.2.5 幼苗活力指标测定 |
2.2.6 相对电导率测定 |
2.2.7 丙二醛提取与测定 |
2.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引发对紫叶稻种子生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3.2 引发对紫叶稻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2.3.3 引发对紫叶稻种子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4 讨论 |
3 PEG引发对老化紫叶稻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种子引发 |
3.2.3 种子吸胀 |
3.2.4 抗氧化酶提取与活性测定 |
3.2.5 抗氧化同工酶蛋白表达分析 |
3.2.6 抗氧化同工酶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检测 |
3.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引发对紫叶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2 引发对紫叶稻种子抗氧化同工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3 引发对紫叶稻种子抗氧化同工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讨论 |
4 PEG引发对老化紫叶稻种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种子引发 |
4.2.3 基因组DNA提取 |
4.2.4 引物合成 |
4.2.5 荧光PCR |
4.2.6 荧光PCR产物检测 |
4.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基因组DNA检测结果 |
4.3.2 引物筛选 |
4.3.3 荧光PCR产物的SSR分型 |
4.3.4 PEG引发对紫叶稻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分析 |
4.4 讨论 |
4.4.1 荧光SSR在鉴定遗传完整性中的可行性分析 |
4.4.2 引发对老化紫叶稻群体遗传完整性影响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生长与饲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 研究背景 |
1.1 盐碱地概况 |
1.2 开发利用盐碱地的途径 |
1.3 提高作物耐盐性的方法 |
1.4 燕麦的经济价值 |
2 种子引发对作物生长影响 |
2.1 生长方面 |
2.2 生理方面 |
2.3 抗逆方面 |
2.4 产量方面 |
2.5 品质方面 |
3.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目标 |
3.3 技术路线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燕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AsA引发对盐胁迫下燕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 GA_3引发对盐胁迫下燕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3 MgSO_4引发对盐胁迫下燕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株高的影响 |
2.2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茎秆伸长率的影响 |
2.3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2.4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2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燕麦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2.4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种子引发处理对燕麦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2 种子引发处理对燕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3.4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养分积累和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
2.2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离子吸收的影响 |
2.3 种子引发对灌浆期燕麦饲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种子引发对燕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
3.2 种子引发对燕麦离子吸收的影响 |
3.3 种子引发对燕麦饲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1 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燕麦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
2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3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
4 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养分积累和饲草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6 本研究存在不足 |
7 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5)聚乙二醇引发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1.2 最佳引发条件筛选 |
1.2.1 引发方法 |
1.2.2 发芽试验 |
1.2.3 测定项目 |
1.3 盐胁迫对引发和未引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1.3.1 试验设计 |
1.3.2 测定指标 |
1.4 数据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引发条件筛选 |
2.2 盐胁迫下引发和未引发处理对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
2.3 盐胁迫下引发和未引发处理对棉种形态特性的影响 |
2.4 盐胁迫下引发和未引发处理对棉种根系活力的影响 |
2.5 盐胁迫下引发和未引发处理对棉种SOD、POD活性的影响 |
2.6 盐胁迫下引发和未引发处理对棉种H2O2、MDA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PEG引发处理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的影响 |
3.2 PEG引发处理对盐胁迫下幼根根系活力的影响 |
3.3 PEG引发处理对盐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PEG引发处理对缓解盐胁迫下棉种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
4 结论 |
(6)种子引发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引发发展简史 |
2 种子引发技术研究和应用 |
2.1 引发技术研究综述 |
2.1.1 水引发(Hydropriming) |
2.1.2 渗透引发(Osmopriming) |
2.1.3 基质引发(Solid matrix Priming) |
2.1.4 生物引发(Biopriming) |
2.1.5 化学引发(Chemopriming) |
2.1.6 激素引发(Hormonal priming) |
2.2 种子引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
3 引发效果与机理 |
3.1 加速种子萌发 |
3.1.1 种子引发中的水分控制 |
3.1.2 引发种子回干 |
3.1.3 种子引发加速萌发的机理 |
3.1.3. 1 引发促进蛋白表达 |
3.1.3. 2 引发增强能量代谢 |
3.1.3. 3 引发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 |
3.2 种子引发提高抗逆性 |
3.2.1 植株引发和种子引发 |
3.2.2 种子引发过程中的胁迫 |
3.2.3 引发诱导胁迫抗性可能机制 |
3.2.3. 1 引发促进专一蛋白表达 |
3.2.3. 2 引发过程中的活性氧水平和抗氧化系统 |
3.3 引发打破种子休眠 |
3.3.1 引发解除种子休眠的应用 |
3.3.2 引发打破生菜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
4 讨论与展望 |
(7)聚乙二醇引发处理对水曲柳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经10 ℃和不同PEG引发处理后在高温时的萌发表现 |
2.2 种子经25 ℃和不同PEG引发处理后在高温时的萌发表现 |
3 讨论与结论 |
(8)“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丰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国际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现状 |
2.1.1 发展了规模化、专业化的草类植物种子集中生产区 |
2.1.2 重视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推广转化 |
2.1.3 形成了完善的草种认证体系 |
2.2 我国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
2.2.1 我国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现状 |
2.2.2 我国草类植物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2.3 草类植物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
2.3.1 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的地域性 |
2.3.2 草类植物种子田的建植 |
2.3.3 影响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的田间管理措施 |
2.3.4 草类植物的种子收获及收获后的田间管理 |
2.4 无芒隐子草研究进展 |
2.4.1 抗旱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
2.4.2 种子萌发特性 |
2.4.3 建植和种子生产技术 |
2.4.4 坪用特性和管理技术 |
2.4.5 生态学研究 |
2.4.6 抗逆基因挖掘与利用 |
第三章 无芒隐子草种子引发技术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供试材料 |
3.2.2 引发处理 |
3.2.3 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测定 |
3.2.4 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
3.2.5 样品收集与生理指标测定 |
3.2.6 细胞周期测定 |
3.2.7 温室出苗试验 |
3.2.8 田间出苗试验 |
3.2.9 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3.1 种子萌发 |
3.3.2 生理指标 |
3.3.3 细胞周期 |
3.3.4 温室出苗率 |
3.3.5 田间出苗率 |
3.3.6 部分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生长季灌溉和施氮肥对无芒隐子草种子生产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地概况 |
4.2.2 试验设计 |
4.2.3 试验地建植管理 |
4.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4.2.5 数据分析 |
4.3 结果 |
4.3.1 种子产量 |
4.3.2 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收获指数 |
4.3.3 产量构成因素 |
4.4 讨论 |
第五章 生长季灌溉和施氮肥对无芒隐子草水分利用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设计 |
5.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5.2.3 数据分析 |
5.3 结果 |
5.3.1 耗水量 |
5.3.2 水分利用状况 |
5.4 讨论 |
第六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芒隐子草种子生产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地建植管理 |
6.2.2 试验设计 |
6.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6.2.4 数据分析 |
6.3 结果 |
6.3.1 种子产量 |
6.3.2 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收获指数 |
6.3.3 产量构成因素 |
6.4 讨论 |
第七章 农户生产水平的无芒隐子草种子脱粒与清选技术研究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地概况 |
7.2.2 试验设计 |
7.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7.2.4 数据分析 |
7.3 结果 |
7.3.1 收获率 |
7.3.2 种子质量 |
7.3.3 种子净度、千粒重及空瘪率 |
7.4 讨论 |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 研究背景 |
2 种子引发研究进展 |
2.1 种子引发的机理 |
2.2 种子引发的方法 |
2.3 种子引发的影响因素 |
2.4 种子引发的效应 |
2.4.1 种子引发对种子细胞膜的修复作用 |
2.4.2 种子引发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3 种子引发对植株幼苗的影响 |
3 高粱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1 目的及意义 |
4.2 研究内容 |
4.3 研究目标 |
5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方法和测定项目 |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H_2O_2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 KCl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3 MgSO_4对高粱发芽率和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 |
2.4 NaCl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主要生育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株高的影响 |
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鲜重的影响 |
2.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干重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和元素积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光合色素的影响 |
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2.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蔗糖含量的影响 |
2.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淀粉含量的影响 |
2.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2.3.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2.3.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2.4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4.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可溶性糖的影响 |
2.4.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脯氨酸的影响 |
2.5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丙二醛(MDA)的影响 |
2.6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的养分吸收与利用 |
2.6.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含氮量的影响 |
2.6.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光合色素的影响 |
3.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3.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3.4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5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6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矿质元素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主要生育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的影响 |
4 结论 |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6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探究成果 |
致谢 |
(10)水曲柳解除休眠种子的PEG引发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种子休眠及生理调控 |
1.1.1 休眠种类 |
1.1.2 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 |
1.2 种子引发 |
1.2.1 种子引发方式 |
1.2.2 引发处理的作用 |
1.3 水曲柳种子研究现状 |
1.3.1 水曲柳种子初生休眠及其解除方法 |
1.3.2 水曲柳种子的次生休眠研究现状 |
1.3.3 水曲柳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水曲柳解除休眠种子的PEG引发效应 |
2.1 研究材料和方法 |
2.1.1 研究材料 |
2.1.2 研究方法 |
2.1.3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PEG引发处理种子在适温条件下的萌发表现 |
2.2.2 PEG引发处理种子在高温条件下的萌发表现 |
2.2.3 外源激素及PEG引发处理水曲柳种子在高温条件下萌发表现 |
2.2.4 细胞周期抑制剂及PEG引发处理水曲柳种子在高温条件下萌发表现 |
2.3 讨论 |
2.3.1 PEG引发对水曲柳种子在适温环境下萌发的作用 |
2.3.2 PEG引发对水曲柳种子在高温环境下萌发的作用 |
2.3.3 植物激素引发对水曲柳种子在高温环境下萌发的作用 |
2.3.4 细胞周期抑制剂引发对水曲柳种子在高温环境下萌发的作用 |
2.3.5 预吸水对水曲柳种子引发效应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高温下PEG引发处理对水曲柳种子生理变化的影响 |
3.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材料 |
3.1.2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高温萌发下羟基脲及PEG引发对预吸水水曲柳种子生理变化的影响 |
3.2.2 高温萌发下羟基脲及PEG引发对未预吸水水曲柳种子生理变化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不同引发处理对预吸水水曲柳种子生理特征的影响 |
3.3.2 不同引发处理对未经预吸水处理水曲柳种子生理特征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PEG引发种子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4种引发剂对不同甜菜种子的引发影响[J]. 刘晓晗,王荣华,王维成,刘大丽,吴则东,王茂芊.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2]引发处理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 卫梦丹,刘大军,杨晓旭,刘畅,闫志山,冯国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31)
- [3]PEG引发拯救临亡紫叶稻种质的生理机制研究[D]. 李健健.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4]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燕麦生长与饲草品质的影响[D]. 王玥. 扬州大学, 2021
- [5]聚乙二醇引发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肖爽,韩雨辰,号宇然,王晓蕾,刘连涛,孙红春,张永江,李存东. 核农学报, 2021(01)
- [6]种子引发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姚东伟,吴凌云,沈海斌,田守波,李明. 上海农业学报, 2020(05)
- [7]聚乙二醇引发处理对水曲柳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的影响[J]. 闫月,卢艳,崔程程,张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6)
- [8]“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丰产技术研究[D]. 陶奇波. 兰州大学, 2020(01)
- [9]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D]. 智文芳. 扬州大学, 2020
- [10]水曲柳解除休眠种子的PEG引发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 闫月.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