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影响

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影响

一、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龙[1](2021)在《靶向炎症小体的淫羊藿炮制减毒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淫羊藿是传统中医使用多年的补肝肾、强筋骨良药,临床疗效确切。然而,随着淫羊藿及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警戒杂志和临床医生均通报淫羊藿及其制剂具有致肝损伤风险,淫羊藿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因此,深入阐释淫羊藿毒性作用机制及炮制减毒手段是淫羊藿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淫羊藿和淫羊藿次苷II在体内均可影响NLRP3炎症小体活化过程中ASC聚合和线粒体损伤,在体外可以促使尼日利亚菌素刺激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从而促使caspase-1蛋白表达和IL-1β炎症因子分泌,从而促使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造成免疫特异质肝损害,且直接给药无明显的固有毒性。基于此,前期调研药监局含有淫羊藿的相关制剂(仙灵骨葆胶囊、壮骨关节丸等)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发现,其所用皆为淫羊藿,而非炙淫羊藿,然而传统补益制剂中一般都明确写有采用炮制品入药,例如:注明用羊脂炙的淫羊藿入药的有:壮阳益肾、补气滋阴的《海马保肾丸》和《三肾丸》,活血祛风、增强筋骨的《虎骨酒》;注明用炙制淫羊藿入药的有:补肾壮阳的《龟龄集》和壮骨强筋,祛风通络的《加味金刚片》。同时最早记录淫羊藿炮制方法的《雷公炮炙论》采用羊脂炙法,也是几千年来历朝历代使用频次最高且沿用至今的炮制方法。因此,羊脂炙法可能是降低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风险的好方法,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拟基于前期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的机制研究,筛查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的风险成分,进一步探讨羊脂炙降低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风险的成分变化基础及生物学机制,为淫羊藿经羊脂炮制降低致特异质肝毒性风险提供依据。同时为了解决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风险的问题,本课题提出应在当前“找成分、测含量”的基础上,将“联风险”纳入其中,建立风险成分指数的生物评价的方法为淫羊藿炮制及质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研究方法具体如下:1.收集不同批次的淫羊藿样品,并按照药典及文献条件将其分批炮制为羊脂炙淫羊藿,分别制备其醇提物;配置淫羊藿16个化学成分的标准品母液储存。2.采用超高效液相法(UPLC)和液质联用法(UPLC-QTOF-MS)检测不同批次淫羊藿及其炮制前后的各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成分变化的原因。3.运用小鼠免疫应激模型验证淫羊藿炮制前后ALT、AST、Caspase-1、IL-1β、MDA等生化指标的差异,HE染色后观察其肝脏的损伤差异,然后运用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测定其关键靶蛋白Caspase-1的活性和炎症因子IL-1β的分泌,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确定关键蛋白炮制前后的差异。4.基于前期淫羊藿及淫羊藿次苷II致特异质肝毒性的机制研究,利用LPS诱导的免疫应激体外模型,选取Caspase-1和IL-1β关键靶蛋白对淫羊藿中致特异质肝毒性高风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5.将上述含量测定结果结合筛选出的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损伤高风险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风险权重分配,运用多个指标共同评价淫羊藿致特异质毒性的风险成分指数(RCI),并通过不同批次淫羊藿样品的活性检测对淫羊藿致特异质毒性的风险成分指数的代表性进行验证。结果1.共收集淫羊藿8批、制备羊脂炙淫羊藿8批,制备得醇提物储存备用;分别配置了淫羊藿16个化学成分的标准品母液储存。2.运用超高效液相构建了淫羊藿的指纹图谱,测定出15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同时发现淫羊藿炮制后10个成分的含量显着降低;液质联用法(UPLC-QTOF-MS)检测淫羊藿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发现淫羊藿素显着升高。结果表明淫羊藿在羊脂炮制过程中,随着炮制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含有糖基的黄酮类成分可能脱糖基转化为了黄酮苷元。3.小鼠免疫应激模型实验结果发现淫羊藿炮制后ALT、AST、Caspase-1、IL-1β、MDA等生化指标均有显着性降低,同时HE染色结果发现其炙淫羊藿组和淫羊藿组比,肝脏的损伤在炮制后降低。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实验结果发现其关键靶蛋白Caspase-1的活性和炎症因子IL-1β的分泌在炮制后均有明显降低,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确定了关键蛋白Caspase-1和IL-1β在炮制前后有明显差异。通过淫羊藿致脂多糖诱导的体内体外免疫应激实验,结果发现羊脂炮制可降低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发生的风险。4.基于前期淫羊藿及淫羊藿次苷II致特异质肝毒性的机制研究,运用Caspase-1和IL-1β这两个关键靶蛋白对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高风险成分进行筛选,筛选结果发现对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风险有较高贡献的成分主要有4个,分别是淫羊藿次苷II、宝藿定II、箭藿苷B、淫羊藿次苷I。5.将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高风险成分的生物活性和含量联合,釆用倒数归一化法对将毒性风险成分进行药效权重分配,进一步运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淫羊藿特异质毒性的风险成分指数,不同批次淫羊藿样品的生物活性检测对风险成分指数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淫羊藿样品特异质肝毒性的1/EC50与风险成分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1/EC50与风险成分指数为显着正相关关系(R2=0.8316,**P<0.01),即风险成分指数越大,1/EC50越大,EC50越小,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的风险越高,说明风险成分指数能较好的表征淫羊藿的特异质肝毒性的风险。结论本文基于前期淫羊藿及淫羊藿次苷II致特异质肝毒性的机制研究,首先建立了淫羊藿多个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然后对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研究,之后通过药理实验建立羊脂炙降低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风险的表型,随后基于LPS诱导的免疫应激体外模型对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的高风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联合炮制前后的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损伤高风险的化学成分变化,解释淫羊藿炮制降低致特异质肝毒性风险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为降低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风险提供证据支持,最后建立风险成分指数用于质控。

王明哲[2](2021)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疗效欠佳。目前对于COPD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需要终身控制疾病的发展。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纲,可以通过“扶正”、“固卫”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从而更好的预防和控制COPD的发生与发展。“固本止咳中药”源于国医大师、中医内科呼吸病专家晁恩祥教授多年诊治COPD的临床经验。晁恩祥教授十分重视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病和病情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出“扶正固卫”理论,因而以经典方剂“玉屏风散”为基础,加减化裁创制固本止咳中药。前期临床研究表明,固本止咳中药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并可通过调控T细胞亚群发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大量的前期动物实验表明,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肺功能情况、呼吸道病理损伤及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并降低肺组织αβT细胞/γδT细胞比例、增加肺组织中KGF,KGFR蛋白和基因表达含量等。因此,进一步开展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模型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损伤修复是在各类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协调有序过程,分为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基质沉积及组织重塑四个时期。呼吸道损伤修复是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贯穿了慢阻肺疾病的全程。本研究从呼吸道的黏膜炎症损伤修复、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及异常的呼吸道损伤修复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固本止咳中药对于COPD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从而更好的阐释中医“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的理论。方法:本研究将100只健康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n=30)、模型COPD组(n=35)和固本止咳中药组(n=35)。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被制成COPD模型。本研究采用被动吸烟加鼻腔滴入LPS的方法进行COPD小鼠造模。治疗组于第61天开始予固本止咳中药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使用蒸馏水以同样方法灌胃,共28天。第一部分:体重监测和肺功能检测明确COPD模型小鼠的模型制备情况和固本止咳中药的药效。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的呼吸道黏膜炎性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研究方面,本研究首先通过抗体芯片法对小鼠呼吸道40种炎性因子进行系统检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抗体芯片结果中COPD组明显变化和固本止咳中药组发挥明显调控作用的炎性因子进行验证。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的调控以及对异常的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方面,本研究通过病理学评判、免疫组化法和透射电镜进行检测,以判断香烟烟雾暴露+LPS滴鼻对小鼠呼吸道结构、肺泡结构、细胞外基质和Ⅱ型上皮细胞的结构损伤情况以及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对相应结构损伤修复及异常的损伤修复的调控情况。第二部分:基于质谱技术,对固本止咳中药的成分分析研究,从固本止咳中药的化学成分入手,探讨其发挥损伤修复作用机制的原理。此外,本研究对各组小鼠肺组织进行label-free蛋白组学检测,明确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模型小鼠的靶点及通路。阐释其对于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控的机制。第三部分:基于western-blot和RT-qPCR技术,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结果富集出现的JAK-STAT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研究,对通路中JAK1,p-JAK1,STAT3,p-STAT3和SOCS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JAK1 mRNA,JAK2mRNA,JAK3mRNA,STAT1 mRNA,STAT3 mRNA,SOCS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体重监测: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2)肺功能检测:COPD 组较空白组 FEV 0.05,FEV0.1,FEV0.2,PEF,Crs,Cst均明显下降(P<0.01);Rrs,Ers,Rn均明显升高(P<0.01);G,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COPD组FEV0.05,FEV0.1,FEV0.2,Crs均明显升高(P<0.05);Rrs,Ers,Rn均明显下降(P<0.05);PEF,G,H,Cs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理形态学:HE染色结果表明,COPD组小鼠病理形态符合COPD的特征,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50-100μm直径气道、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病理形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OPD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出现空泡化,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部分板层小体出现空泡化,线粒体肿胀,但程度与COPD组相比明显减轻。4)抗体芯片检测:在40个炎性因子中,COPD组与空白组相比,共有8个显着升高的炎性因子,分别为 IL-6,GM-CSF,TNF-α,IFN-γ,IL-1β,IL-3,IL-17 和 IL-12p70(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与COPD组相比,共有7个显着降低的因子,分别为IL-6,GM-CSF,TNF-α,IFN-γ,IL-1β,IL-3 和 TCA-3(P<0.05)。5)免疫组化检测:与空白组相比,COPD组IL-6,GM-CSF,TNF-α,IFN-γ,α-SMA,MMP-9,TIMP-1,MMP-9/TIMP-1,HIF-1α 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 COPD 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 IL-6,GM-CSF,TNF-α,IFN-γ,α-SMA,MMP-9,TIMP-1,MMP-9/TIMP-1,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空白组和COPD组,固本止咳中药组与COPD组之间Collegen 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中药成分分析:共鉴定出固本止咳中药的41个成分,其中的多种成分被证明可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气道重塑等参与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7)label-free蛋白组学检测:在COPD组和空白组之间共发现287个差异蛋白,固本止咳中药组和COPD组之间共发现184个差异蛋白。通过对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和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中性粒细胞脱颗粒、补体通路、细胞外基质、JAK-STAT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以及多个参与COP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从整体上参与COPD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8)JAK-STAT信号通路的实验:本研究通过RT-PCR法对各组小鼠肺组织JAK1,JAK2,JAK3,STAT1,STAT3和SOCS3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JAK1 mRNA,JAK2 mRNA,JAK3 mRNA,STAT3 mRNA 和 SOCS3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STAT1 mRNA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OPD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组织中JAK1 mRNA,STAT3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 SOCS3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JAK2mRNA,JAK3 mRNA,STAT1 mRNA与COPD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采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小鼠肺组织JAK1,p-JAK1,STAT3,p-STAT3,SOCS3进行测定。与空白组相比,COPD 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p-JAK1,p-STAT3,p-JAK1/JAK1,p-STAT3/STAT3 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SOCS3与空白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OPD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组织中p-JAK1,p-STAT3,p-STAT3/STAT3明显降低(P<0.05),SOCS3 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P-JAK1/JAK1 与 COPD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减少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发挥调控呼吸道黏膜炎症损伤修复的作用;并通过改善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结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损伤,发挥调控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和减少异常的呼吸道损伤修复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的理论。2)固本止咳中药在COPD损伤修复机制的整体调控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3)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下调JAK1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上调SOCS3的表达从而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是固本止咳中药基于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理论调控呼吸道损伤修复在机制上的具体体现。

杨钦钦[3](2021)在《冠心宁片抗动脉粥样硬化与安全抗血栓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高脂诱导西藏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冠心宁片(GXN)对AS的形成及其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GXN抗AS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大鼠冠状动脉血栓模型、胃溃疡模型以及体外细胞试验,观察GXN的抗血栓作用与出血风险,探讨GXN的安全抗血栓机制。方法(1)取4-5月龄、体重为8-12 kg雄性西藏小型猪18只,按体重分为6只饲喂基础饲料即为正常对照组和12只高脂饲料(HFC)饲喂,在HFC饲喂至16周时,按体重和血脂水平均匀分成模型组和GXN组,每组6只,模型组继续饲喂HFC,而GXN组在饲喂HFC同时每日给予GXN(162 mg/kg/d),连续12周,即HFC饲喂至28周。试验期间,进行一般观察,在给药前和给药后4周、8周、12周时取血,检测血常规白细胞分类和血脂(TC、TG、HDL-C、LDL-C),并于给药前和给药12周取血,检测ox-LDL、CRP、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和SOD、MDA、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以及vWF、ET-1等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指标,并测定PT、TT、APTT、Fbg等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给药结束后,用多普勒超声仪超声检查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取各组粪便,利用高通量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对各组肠道菌群进行物种注释和功能注释,分析GXN对AS模型菌群组成结构、功能基因组成、代谢产物等的影响,并基于宏基因组学测序结果,选取与A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包括氧化三甲胺(TMAO)、胆汁酸(BAs)以及短链脂肪酸(SCFAs),进行靶向代谢组学测序,分析GXN对这些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寻找代谢产物标志物。试验结束后,行安术死,解剖观测表征指标(体重、BMI和体型指数)以及脂肪分布,并取血管、肝脏、脂肪等组织,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苏丹Ⅳ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沉积,Movat五色套染法观察AS斑块内泡沫细胞和胶原成分以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NF-κB、ICAM-1、MMP-9蛋白的表达。(2)取体重为190-210g的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均匀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GXN低剂量组(300mg/kg GXN)和高剂量组(600 mg/kg GXN)、阿司匹林组(50 mg/kg Aspirin),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各组大鼠经口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10 mL/kg)1 h后,利用光化学法诱导建立大鼠冠状动脉血栓模型。术后大体观察血栓形成情况以及HE染色观察血栓栓塞程度。另取体重为190-210 g的雄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均匀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GXN低剂量组(500 mg/kg GXN)和高剂量组(1000 mg/kg GXN),阿司匹林低剂量组(50 mg/kg Aspirin)和高剂量组(100 mg/kg Aspirin),每组8只。各组大鼠经口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3天后行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手术,术后继续给药5天。给药结束后,观察胃组织大体情况,取胃溃疡组织进行HE染色和ICAM-1免疫荧光染色,并测定胃组织VEGF及ES水平。(3)体外细胞实验,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XN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THP-1细胞用低、中、高剂量GXN(100、200、400 μg/mL)以及佛波酯(PMA,1 ng/mL)处理后,再与人血小板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PLA)的影响。THP-1细胞经低、中、高剂量GXN以及PMA(1 ng/mL)处理后,用BCECFAM标记,再与包被GPIbα蛋白的96孔板作用,连续光谱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THP-1细胞经低、中、高剂量GXN以及PMA(1 ng/mL)处理后,用PCR法检测THP-1细胞Mac-1 mRNA表达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ac-1活化情况。收集经低、中、高剂量GXN处理后的THP-1细胞,并与人血小板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1a和CD62p表达情况。结果(1)连续GXN干预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1)GXN组体型指数显着降低(P<0.05),总脂肪重量、总脂肪指数以及腹部脂肪重量明显减少(P<0.01),前、中、后的背部脂肪增厚明显被抑制(P<0.05,P<0.01)。2)GXN组给药8周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嗜酸性细胞计数均显着降低(P<0.05,P<0.01),给药12周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着降低(P<0.05)。3)GXN组给药8周时HDL-C显着升高(P<0.01)、AI指数显着降低(P<0.01),给药12周时LDL-C、AI指数显着降低(P<0.05)。4)GXN组 ox-LDL、CRP、TNF-α、IL-1β 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 SOD 和 GSH-Px 显着升高(P<0.01),MDA含量则显着降低(P<0.01)。5)GXN组ET和vWF显着降低(P<0.05,P<0.01)。6)GXN组Fbg和血小板聚集率则显着降低(P<0.05,P<0.01)。7)GXN组LVd mass、IVSd和LVPWd均显着降低(P<0.05),而EF和FS均明显增加(P<0.05)。8)GXN组胸主动脉、腹主动脉以及总主动脉血管脂质沉积明显减少(P<0.01),血管AS病变明显减轻,定量分析可知血管IMT、NIA、NIA/MA和NIA/IELA比值均显着降低(P<0.05,P<0.01),血管内皮下泡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内、中膜层胶原纤维沉积改善,血管胶原纤维沉积率以及脂质沉积率均显着降低(P<0.05,P<0.01),血管NF-κB、TNF-α MMP-9阳性表达率亦均显着下降(P<0.05,P<0.01)。(2)宏基因组学测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XN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0.05),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普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0.05),大肠埃希氏菌种(Escherichiacoli)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乳酸菌种(Lactobacillusjohnsonii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功能分析显示GXN组与胆碱代谢、肉毒碱代谢、乙酸激酶生成有关的肠道菌群基因显着降低(P<0.05),与短链脂肪酸转运、丙酸激酶、丁酸激酶生成相关的肠道菌群基因显着升高(P<0.05);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细菌基因明显下调(P<0.01),而与AMPK信号通路相关的细菌基因明显上调(P<0.05);与Entner-Doudoroff通路、脂多糖生成、磷酸乙酰转移酶-乙酸激酶途径以及胆碱生成相关的细菌相对丰度明显下降(P<0.05,P<0.01),而与磷酸戊糖循环、羟基丙酸途径相关的细菌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在GO方面,与多糖合成过程、丙酸激酶活性和氧化还原活性有关的细菌基因明显增加(P<0.05),而与甜菜碱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和胆汁酸代谢相关的细菌基因明显减少(P<0.05)。靶向代谢组学测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XN组粪便和血清中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粪便总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也明显增加(P<0.05);粪便和肝脏胆碱显着降低(P<0.05),血清TMAO含量和粪便总TMA相关代谢物含量也显着降低(P<0.05);粪便CDCA明显降低(P<0.05),LCA-3S 显着升高(P<0.05)。(3)冠状动脉血栓大鼠模型试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XN组血栓形成明显减少、血栓面积明显缩小(P<0.01)。胃溃疡大鼠模型试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XN高、低剂量组胃黏膜溃疡、糜烂有不同程度改善,亦未见明显出血点,溃疡面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阿司匹林高、低剂量组溃疡面积有升高的趋势,其中阿司匹林高剂量组溃疡面积显着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GXN高剂量组出血量显着减少,而阿司匹林组充血、出血症状明显加剧;GXN低、高剂量组ES和VEGF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阿司匹林高剂量组ES表达显着升高(P<0.01),VEGF表达显着下降(P<0.01)。体外试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XN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PLA(P<0.05,P<0.01),降低Mac-1与GPIbα的粘附率(P<0.05,P<0.01),抑制THP-1细胞Mac-1 mRNA表达和CD11b 活化(P<0.05,P<0.01),减少血小板 CD41a 表达(P<0.05)。结论(1)GXN可通过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心脏功能紊乱,减少体脂、血管脂质沉积,抑制血管炎症和脂质氧化作用,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和胶原纤维增生,保护血管内皮,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2)GXN可有效改善西藏小型猪AS模型肠道菌群失衡的状态,靶向调节变形菌门、埃希氏菌属、普氏菌属、乳酸菌种等菌群功能,增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产生,促进初级胆汁酸的转化,增加次级胆汁酸的排泄;同时,GXN还能减少粪便和肝脏胆碱水平、血清TMAO含量和粪便总TMA相关代谢物含量,表明GXN抗AS形成可能与调节菌群代谢物SCFAs、TMAO、BAs密切相关。(3)GXN可有效抑制冠状动脉血栓大鼠模型的血栓形成,且不增加胃溃疡大鼠模型的胃肠出血风险,表明了 GXN具有低出血风险的抗血栓作用。同时,GXN可显着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抑制白细胞Mac-1表达和αM I-domain活化,抑制Mac-1:GPIbα的结合作用,抑制白细胞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41a的表达,表明GXN的安全抗血栓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以及其互作靶点Mac-1:GPIbα有关。

罗江南[4](2021)在《山银花总皂苷部位抗菌抗炎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基于物质基础,研究山银花总皂苷成分是否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阐明山银花总皂苷成分的药效作用。2比较山银花和金银花挥发性成分差异,为山银花和金银花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1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量,DAD检测器等度检测绿原酸含量;ELSD检测器梯度洗脱检测皂苷含量。2山银花总皂苷纯化工艺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UV)测定山银花总皂苷的含量,比吸附量和解析率作为指标,研究D101大孔树脂对药液的静态比吸附量,上样浓度,洗脱流速,洗脱溶媒,动态吸附泄露曲线,除杂试剂及洗脱试剂用量,进而确定纯化工艺。3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抗菌活性研究采用管碟法测定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及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效果,测定抑菌圈直径,MIC和MBC;在管碟法的实验基础上,使用微量量热法对管碟法实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微量量热法测定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探索山银花总皂苷及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活性。4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抗炎活性研究通过CCK-8法测定药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山银花水提液,除总皂苷部位,总皂苷部位不同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以存活率≥90%为安全用药浓度;酶联免疫法检测RAW264.7炎症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5不同产地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研究顶空进样分析山银花和金银花粉末样品。确定顶空条件,建立GC-MS方法,采用程序升温,分析挥发性成分,并结合聚类分析,确定山银花和金银花中挥发性成分并比较成分的差异。结果:1绿原酸(R2=0.999)、灰毡毛忍冬皂苷乙(R2=0.9962)和川续断皂苷乙(R2=0.9971)3个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均符合要求,RSD<2.97%;绿原酸含量分别为:8.53%(湖南),4.40%(江西),7.10%(湖南),5.56%(河南新乡),3.36%(河南郑州),4.46%(河南),3.34%(河南封丘),4.24%(山东),3.00%(山东),4.21%(山东平邑),3.75%(山东);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含量分别为:6.09%(湖南),4.23%(江西),5.02%(湖南);川续断皂苷乙含量分别为:0.86%(湖南),0.48%(江西),0.43%(湖南),金银花中未检测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2 D101大孔树脂对总皂苷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筛选结果为:以0.2 g·m L-1的药液上样,上样吸附5 h后,先后用蒸馏水,30%乙醇,70%乙醇5BV,3BV,3BV洗脱,3 m L·min-1的速度洗脱,经过重复验证后,工艺稳定,总皂苷成分纯度为79.57%。3管碟法中山银花水提物,除总皂苷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抑菌圈直径均≥15 mm,MIC和MBC≤15.63 mg·m L-1;山银花各提取液对伤寒杆菌的MIC和MBC值均≥500 mg·m L-1,对绿脓杆菌的MIC和MBC均为250 mg·m L-1;总皂苷部位对5种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6.42±0.05,MIC和MBC均≥500 mg·m L-1;微量量热法中山银花总皂苷部位,除总皂苷部位,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26%,29.44%,37.39%。4细胞毒性实验表明,用于溶解山银花提取物粉末的DMSO浓度不能超过0.1%;山银花水提液的安全浓度为0~0.25 mg·m L-1;除总皂苷部位的安全浓度为0~0.25 mg·m L-1;总皂苷部位的安全浓度为0~1.0 mg·m L-1。不同浓度的山银花水提液,除总皂苷部位,总皂苷部位均能显着抑制炎症细胞中NO,IL-6、IL-1β、TNF-α的分泌(P<0.01),降低炎症反应,且与给药剂量呈现正相关性。5 11批山银花和金银花共鉴定出86个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8个(糠醛、糠醇、苦杏仁油、二甘醇、2-吡咯-甲醛、苯乙醇、4H-吡喃-4-酮、γ-丁内酯),金银花中的酸类,酯类,酮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他类成分的种类均高于山银花,醇类物质则山银花中种类更多;聚类分析将11批样品分为四类,河南金银花聚为一类,山东金银花聚为一类,湖南山银花和江西山银花各为一类。结论:本课题采用大孔树脂纯化山银花总皂苷,得到总皂苷部位和除总皂苷部位,并将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部位进行抗菌抗炎活性研究:抗菌实验发现,山银花水提液,除总皂苷部位有着较强的抗菌活性,以水提液的抗菌活性最强,而山银花总皂苷部位的抗菌活性极低,使用微量量热法对总皂苷部位的抗菌活性进行了验证,结果也表明水提液、除总皂苷部位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总皂苷部位抗菌活性极低,总皂苷部位的抗炎活性可忽略;RAW364.7细胞炎症模型研究发现,总皂苷部位,除总皂苷部位,山银花水提液均存在着较强的抗炎活性,水提液的抗炎活性最强,且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抗炎活性增强。通过GC-MS测定山银花和金银花中挥发性成分研究发现,金银花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和质量较山银花高,河南金银花挥发性成分质量较山东金银花高。

李佳[5](2021)在《原儿茶酸改善高脂诱导肝脏炎症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量高糖和高脂饮食的摄入可引起机体肥胖,导致全身慢性炎症,其中在肝脏中发生的代谢性炎症尤为明显,代谢性炎症会增加肝细胞的免疫细胞浸润,脂质聚集以及炎性因子分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明显消退。肝脏是机体调控糖脂代谢的中心,炎症会破坏肝细胞正常代谢并损害其中的胰岛素信号传导。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花青素类化合物可有效改善肝脏炎症。而作为花青素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原儿茶酸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能有效预防和改善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炎症,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原儿茶酸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儿茶酸对高脂饮食小鼠和棕榈酸处理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在机体中发挥抗炎活性,从而预防和改善肥胖导致的代谢性炎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原儿茶酸改善高脂饲喂小鼠肝脏炎症的表型。选取C57BL/6J小鼠,通过十二周60%的高脂饮食饲喂诱导小鼠肥胖,以灌胃方式摄入原儿茶酸作为膳食补充,探讨原儿茶酸改善小鼠机体炎症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100 mg/kg/day的原儿茶酸(PCA)膳食补充可以降低小鼠体重,改善小鼠肝脏和血液中的炎症水平。此外,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其肝脏H&E染色及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脂组小鼠肝脏切片中含有大量脂肪空泡,而原儿茶酸干预会缓解这一症状。上述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对高脂小鼠肝脏炎症及脂质积累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2.转录组测序研究发现差异基因富集于代谢、炎症相关通路。转录组测序建立原儿茶酸干预小鼠肝原代细胞全基因谱,即利用“两步法”对小鼠肝脏进行灌流,取小鼠肝脏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利用饱和棕榈酸(PA)刺激诱导小鼠肝原代细胞构建肥胖炎症模型,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差异基因的比较中,与Control组相比,PA组显着上调基因18个,显着下调基因个数为29个;与PA组相比,PCA组显着上调基因855个,显着下调基因1422个。研究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炎症相关通路。3.原儿茶酸通过TLR4/My D88/NF-κB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进行调控。选用100μmol棕榈酸刺激小鼠原代肝细胞并建立炎症模型,探究原儿茶酸改善肝脏炎症的分子机制。试验结果显示,原儿茶酸通过调控炎症信号通路,降低了炎症因子的表达。并通过siRNA技术沉默TLR4,证实了原儿茶酸通过TLR4/My D88/NF-κB调控炎症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从而改善肝脏炎症。综上所述,原儿茶酸通过调控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达到改善肝脏炎症的目的,从而减少肝脏脂质聚集,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恢复肝脏正常代谢,为深入阐明原儿茶酸等天然产物在机体中发挥抗炎活性,预防和改善肥胖导致的肝脏炎症奠定了理论基础。

赵磊,张会敏,徐美利,鲍玺,艾欣,陈艳麟,王成涛,连运河[6](2021)在《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抗炎作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建立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部肿胀模型,以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为检测指标,检测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体内外抗炎作用。结果:体外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结果显示,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均能抑制RAW264.7细胞产生NO,抗炎效果为异绿原酸C≈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异绿原酸A。3种样品对小鼠足肿胀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甜叶菊废渣提取物。高剂量的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能抑制小鼠肝脏NO的生成,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和异绿原酸C可显着降低小鼠血清NO和PGE2含量,且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C能显着提高小鼠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减轻机体自由基损伤。3种样品对小鼠肝脏PGE2生成无显着影响。结论: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中的异绿原酸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炎效果。

赵雪莲[7](2021)在《桑叶中隐绿原酸的抗炎活性及初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桑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的植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甾醇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酚酸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其生物活性极其丰富。隐绿原酸是桑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对于隐绿原酸的药理作用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隐绿原酸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的抗炎活性,并且分析了隐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及分子机制,进一步明确了 Nrf2/HO-1信号通路是隐绿原酸抑制脂多糖诱导细胞炎症的关键分子机制。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桑叶中的隐绿原酸。结果显示隐绿原酸的含量为0.286 mg/g。将桑叶粗提物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确定隐绿原酸主要分布在正丁醇萃取层,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方法对桑叶样品进行分离得到纯度为93%的隐绿原酸。2.MTT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脂多糖处理细胞12 h时对细胞无显着毒性,不同浓度脂多糖处理细胞24 h时,超过2μg/mL的脂多糖处理后,细胞活力显着下降。不同浓度脂多糖处理细胞48 h时,仅在0.5 μg/mL时细胞活力显着降低,因此,选取不同浓度脂多糖处理细胞24 h进行后续实验。一氧化氮(NO)结果表明:在脂多糖1 μg/mL作用于RAW264.7细胞24 h后,一氧化氮含量最高,结合MTT实验结果,最终选用1 μg/mL脂多糖处理细胞24 h作为最佳造模条件。3.隐绿原酸具有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作用。细胞活力分析结果表明:150 μM的隐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有轻微毒性,100 μM以内隐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的生存率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故选取100 μM以内浓度进行实验。NO结果表明:隐绿原酸(20、40、80 μM)可以抑制脂多糖引起的炎症产生,并且隐绿原酸提前预处理2 h为加药的最佳条件。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隐绿原酸预处理,细胞内炎症因子iNOS、COX-2、TNF-α、IL-6和TLR4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Western blot同样表明:隐绿原酸也可以抑制脂多糖激活的p-IKK-α/β和p-IκB-α的磷酸化,抑制IκB-α蛋白降解,抑制NF-κB(p65)蛋白的核易位。4.隐绿原酸可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氧化应激。检测隐绿原酸对细胞内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隐绿原酸预处理后,RAW264.7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具有显着的提升,而丙二醛(MDA)的水平显着的降低。此外,隐绿原酸能显着的减弱脂多糖引起的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同时,促进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模型组比较)。采用Nrf2的抑制剂ML385提前处理细胞后,阻滞了隐绿原酸降低NO与炎症因子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隐绿原酸可以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综上所述,桑叶中的隐绿原酸具有抗炎作用,并且隐绿原酸可以降低炎症反应中的氧化应激,揭示了 Nrf2/HO-1通路在抗炎作用方面的潜力,为隐绿原酸治疗炎症性疾病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佳[8](2021)在《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女贞子Ligustri Lucidi Fructus系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明目;主治阴虚内热,腰肢无力,肾虚滑精,视力减退等。研究表明,女贞子主要含有齐墩果酸、熊果酸、特女贞苷、女贞子苷等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保肝、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已有文献证明女贞子可以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然而目前的研究未能阐释女贞子发挥免疫增强活性的化学成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是少见。本研究进行了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部位筛选、活性成分分离鉴定、活性成分增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部位的筛选通过乙醇提取法和液-液萃取法制备女贞子五个极性部位,通过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五部位萃取物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女贞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萃取物得率分别为1.64%、1.28%、1.13%、11.15%和26.96%;女贞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萃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且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的增强效果较好;女贞子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萃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促增殖效果较好。说明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为女贞子的主要免疫增强活性部位。(2)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通过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薄层色谱法,对女贞子正丁醇部位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和HR-ESI-MS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大孔树脂乙醇洗脱段和单体化合物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女贞子正丁醇部位萃取物的大孔树脂水洗脱段、30%、50%、70%和90%乙醇洗脱段得率分别为8.54%、25.62%、58.34%、1.42%和1.07%,其中30%乙醇洗脱段的免疫活性较强;对30%乙醇洗脱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橄榄苦苷酸(oleuropeinic acid)、女贞子苷(nuezhenide)、异女贞子苷(isonuezhenide)、红景天苷(salidroside)、异女贞苷酸(isoligustrosidic acid)、ligulucidumoside A、8(E)-女贞子苷(8(E)-nuezhenide)、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橄榄苦苷(oleuropein)和p-hydroxyphenethyl 7-β-D-glucosideelenolic acid eater,其中橄榄苦苷酸、红景天苷、羟基酪醇、橄榄苦苷和p-hydroxyphenethyl7-β-D-glucosideelenolic acid eater有不同程度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且羟基酪醇的作用最强。说明羟基酪醇等是女贞子的主要免疫增强活性成分。(3)女贞子活性成分羟基酪醇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及机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羟基酪醇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后细胞抗原摄取能力,ELISA检测细胞因子分泌,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释放,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和共激活分子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TLR4信号通路相关靶点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羟基酪醇能显着增强巨噬细胞对FITC-OVA的摄取能力,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分泌,促进NO释放和ROS产生,并显着上调细胞表面分子MHC-Ⅱ和共激活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表明,羟基酪醇可以显着上调细胞核NF-κB p65表达,下调细胞浆IκB-α表达,同时还能显着上调TLR4,My D88,TRIF和IKKβ的表达,说明羟基酪醇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化可以通过TLR4/My D88(TRIF)/IKKβ介导的信号反应激活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实现。(4)女贞子活性成分羟基酪醇增强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及机制通过ELISA检测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亚群比例,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微板法检测细胞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活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NFAT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靶点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羟基酪醇可显着增加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TNF-α分泌,提高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CD8+比例;进一步研究表明,羟基酪醇可以显着增加细胞内Ca2+浓度,提高Calcineurin活力,并且显着上调细胞核NFAT和NF-κB p65表达,同时下调细胞浆NFAT和IκB-α表达,说明羟基酪醇可以通过促进Ca2+/Calcineurin/NFAT和NF-κB信号通路的级联反应,激活脾淋巴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女贞子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为其主要免疫增强活性部位,并分离和筛选得到多个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其中羟基酪醇活性最好;进一步研究阐释了羟基酪醇可以通过影响细胞信号通路的传递,引起NF-κB p65和NFAT的入核来增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本论文研究结果为今后将女贞子开发为免疫增强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发展可以替代抗生素的中兽药饲料添加剂提供思路。

杜云艳[9](2021)在《复方金黄妇科泡腾片主成分的体外抗炎作用及泡腾片的制备》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冰片、薄荷脑、绿原酸及蛇床子素的体外抗炎作用,筛选复方金黄妇科泡腾片的处方并探究其制备工艺。方法:1)用LPS活化RAW264.7细胞进行造模,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冰片和LPS的用药剂量。给药24 h后观察细胞一般形态;一步法测定NO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MAPK、Nrf2/HO-1和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ROS含量变化。2)用LPS活化RAW264.7细胞进行造模,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优化薄荷脑给药剂量。给药24 h后观察细胞一般形态;一步法测定NO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HO-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MAPK通路中蛋白的磷酸化水平。3)用LPS活化RAW264.7细胞进行造模,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优化绿原酸给药剂量。给药24 h后观察细胞一般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HO-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MAPK通路中蛋白的磷酸化水平。4)用LPS活化RAW264.7细胞进行造模。给药24 h后观察细胞一般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一步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用于检测培养液中IL-1β、PGE2和ICAM-1的含量;iNOS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用RT-PCR法检测;MCP-1蛋白和Nrf2/HO-1、MAPK、NF-κB及JAK2/STAT3通路中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ROS的表达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5)单因素考察法用于筛选酸碱源、稀释剂、粘合剂、润滑剂及崩解剂及其用量,冰片、薄荷脑用β-CD进行包合,采用酸碱分开制粒后混合压片的方法制备泡腾片,并以颗粒流动性、片剂硬度、pH值、崩解时限等为指标探究其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考察。结果:1)LPS浓度低于1.5μg/mL,冰片浓度低于600μg/mL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并优化出冰片减轻炎症的最适低、中、高浓度分别为1.5、15和150μg/mL,LPS浓度为1.2μg/mL。镜下可见,KB组和YX组细胞趋于正常;MX组细胞有较长的触角,形状不规则,且可见透明小泡;而冰片均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LPS引起的细胞分化,显着降低NO和ROS的高表达。此外,冰片干预后,MAPK和NF-κB通路的蛋白表达下调,Nrf2蛋白表达上调。2)薄荷脑浓度低于400μg/mL,对细胞增殖无显着抑制,进一步优化出薄荷脑低、中、高浓度分别为1、10和100μg/mL。镜下可见,KB组细胞趋于正常;MX组细胞有较长的触角,形状不规则,且可见透明小泡;不同剂量薄荷脑组细胞形态和MX组类似,亦可见大量较长触角和空泡。同时,薄荷脑组NO含量和HO-1蛋白的表达及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MX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绿原酸浓度在0-2 mg/mL时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在0.5-2 mg/mL范围内其细胞增殖率出现负增长,因此选用50、100和200μg/mL分别作为绿原酸的低、中和高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镜下可见,KB组细胞趋于正常;MX组细胞有较长的触角,形状不规则,且可见透明小泡;不同剂量绿原酸组细胞亦可见大量较长触角和空泡,形态和MX组类似。同时,绿原酸组HO-1蛋白的表达及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MX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4)蛇床子素治疗后,细胞状态明显改变,浓度高于10μg/mL时,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出蛇床子素抑制细胞炎症的最适低、中和高浓度分别为20、40和80μg/mL。镜下可见,KB组和YX组细胞趋于正常,MX组细胞有较长的触角,形状不规则,且可见透明小泡,而蛇床子素均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LPS引起的细胞分化,且能显着提高细胞增殖率、T-SOD、GSH和CAT含量;并抑制NO、IL-1β、PGE2、ICAM-1和MDA的高表达;降低i NOS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此外,蛇床子素干预后,MAPK、NF-κB和JAK2/STAT3通路中蛋白表达水平、MCP-1蛋白表达及ROS含量明显下调,而Nrf2和HO-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5)酒石酸和碳酸氢钠的用量比为3﹕1;乳糖﹕蔗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比例为5﹕5﹕2﹕2,作稀释剂;75%乙醇配制的7%PVP为粘合剂。经该工艺制备出的颗粒剂流动性好,且泡腾片外观均匀,p H值为4.0-5.0,硬度为2.5-3.1,能在5 min内全部崩解完毕。结论:冰片和蛇床子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介导炎症介质水平和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产生抗炎功效;薄荷脑不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但其可作为渗透促进剂加入到处方中;绿原酸不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但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该处方制备出的复方金黄妇科泡腾片质量考察符合药典规定,制备工艺具有可重复性。

吴永继[10](2021)在《杜仲水提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项研究表明,神经炎症是参与神经元变性的关键过程,同时也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以抑制神经炎症为切入点,寻找缓解或治疗上述疾病的抗炎药物。杜仲属于杜仲科杜仲属的单一树种,具有较强的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抗炎及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杜仲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的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且已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杜仲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WEE)是否具有抑制神经炎症、改善神经炎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等作用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神经炎症的小鼠模型及细胞模型,通过在体试验与体外试验相结合,探讨WEE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的缓解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杜仲的综合性利用及开发新的抗炎天然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WEE抑制LPS诱导的大脑组织中SOD、GSH-Px活力下降及MDA含量减少的程度,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性。通过水迷宫试验和爬杆试验发现,WEE能够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通过旷场试验及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发现,与LPS组小鼠相比,WEE能够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为探究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原因,分析海马中与学习记忆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不同小棘的比例变化。结果发现,与LPS组相比,WEE能够增加海马中Mushroom状小棘的比例,上调突触相关蛋白如:突触泡蛋白(synaptophysin,SYP),树突棘素(spinophilin,SP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的表达水平,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样行为。(2)LPS引起小鼠海马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Brd U+和DCX+的细胞数量减少,分子层(Mesomolecular layer,ML)中Brd U+细胞数量增多,WEE明显增加了DCX+细胞的数量。与LPS组相比,WEE降低了LPS诱导的新生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的程度,增加祖细胞不对称分裂的百分比。以上结果表明,WEE对LPS诱导的小鼠海马中成体神经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Sholl及Skeleton/Fractal方法对小胶质细胞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WEE能明显影响LPS诱导的小鼠海马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复杂性。(3)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在海马不同区域的密度,结果发现,与LPS组相比,WEE明显降低GFAP+细胞在海马CA1,CA3,ML和门区的密度及海马中GFAP蛋白表达。类似地,与LPS组相比,WEE能明显降低Iba1+细胞在CA1,CA3及门区的密度。通过q PCR检测发现,与LPS组相比,WEE显着降低IL-1β、IL-6、IL-1ra、i NOS、Arg-1的m RNA表达水平,同时降低MMP9、MCP-1、m PPARγ的m 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发现,WEE通过抑制LPS激活的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4)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分析大脑皮层中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发现,与LPS组比,WEE降低小鼠大脑皮层中GFAP+与Iba1+的细胞密度及相应蛋白表达量。通过q PCR检测发现,与LPS组相比,WEE能够明显抑制TNF-α、IL-1β、IL-6、IL-10及IL-1ra等炎症因子在大脑皮层中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WEE能够抑制LPS激活的NFκB、p38 MAPK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WEE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保护小鼠肠道免受LPS的损伤。且与LPS组相比,WEE能够抑制小鼠结肠中TNF-α,IL-1β,IL-6,IL-10,IL-1ra及Occludin的表达,增加结肠中紧密相关蛋白的表达,缓解肠道炎症的发生。(6)通过LPS作用于BV2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发现,与LPS组相比,WEE增加BV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的分化程度及ROS的含量,且能够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WEE能够抑制LPS激活的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缓解细胞炎症。综上所述,WEE能够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样行为;对LPS诱导海马中成体神经发生起到保护作用;抑制小鼠大脑皮层与海马中炎症相关因子与TLR4、NFκB、p38 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二、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靶向炎症小体的淫羊藿炮制减毒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前言
    一、淫羊藿及其成分简介
    二、淫羊藿及其制剂致免疫特异质肝损伤的临床及毒理问题
    三、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的机制研究
    四、淫羊藿炮制减毒相关的信息调研
    五、淫羊藿的生物评价及其优势
    六、本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
第一章 淫羊藿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二章 淫羊藿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三章 羊脂炮制降低淫羊藿特异质肝毒性的风险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四章 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的高风险成分的筛选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五章 淫羊藿致特异质肝毒性的风险成分指数的建立与验证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淫羊藿成分研究概述及成分—效应整合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损伤修复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和调控呼吸道损伤修复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组学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机制的整体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基于质谱技术的固本止咳中药成分分析
        材料
        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基于蛋白组学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冠心宁片抗动脉粥样硬化与安全抗血栓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冠心宁片对高脂诱导西藏小型猪AS形成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2.受试药物
        3.试剂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1.建模与给药
        2.体征评估与脂肪分布测量
        3.血液学与生化指标检测
        4.炎症与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5.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指标测定
        6.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测定
        7.心脏超声检查
        8.血管组织病理学观察
        9.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 冠心宁片对AS模型一般体征的影响
        (二) 冠心宁片对AS模型体脂的影响
        (三) 冠心宁片对AS模型白细胞分类的影响
        (四)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脂的影响
        (五)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六)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清SOD、MDA和GSH-Px的影响
        (七)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清ET-1和vWF的影响
        (八) 冠心宁片对AS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
        (九)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十) 冠心宁片对AS模型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十一) 冠心宁片对AS模型主动脉血管脂质沉积的影响
        (十二)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管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十三)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管组织斑块内部成分的影响
        (十四)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管组织脂质沉积的影响
        (十五) 冠心宁片对AS模型血管组织NF-κB、TNF-α、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研究冠心宁片抗AS的作用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猪粪便
        2.猪血清
        3.猪肝脏
        4.主要实验试剂
        5.主要实验器材
        (二) 实验方法
        1.宏基因组学分析
        2.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3.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 冠心宁片对AS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
        1.各组动物测序数据质量
        2.冠心宁片对AS模型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影响
        3.冠心宁片对AS模型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4.冠心宁片对AS模型相关肠道菌群功能学的影响
        (二) 冠心宁片对AS相关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影响
        1.冠心宁片对AS模型粪便和血清SCFAs的影响
        2.冠心宁片对AS模型TMA/TMAO的影响
        3.冠心宁片对AS模型粪便和血清BAs的影响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冠心宁片抗血栓形成与低出血风险机制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2.受试药物
        3.志愿者招募
        4.试验细胞
        5.试剂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1.光化学法致大鼠冠状动脉血栓模型实验
        2.乙酸致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实验
        3.体外细胞实验
        4.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冠心宁片对冠状动脉血栓大鼠模型的影响
        1.冠心宁片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2.冠心宁片对血栓栓塞的影响
        (二) 冠心宁片对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影响
        1.冠心宁片对溃疡面愈合的影响
        2.冠心宁片对溃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冠心宁片对溃疡组织微血管免疫荧光的影响
        4.冠心宁片对胃溃疡组织VEGF及ES表达的影响
        (三) 冠心宁片对白细胞-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影响
        1.冠心宁片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
        2.冠心宁片对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3.冠心宁片对白细胞整合素Mac-1与血小板GPIbα粘附的影响
        4.冠心宁片对白细胞Mac-1表达、活化的影响
        5.冠心宁片对Mac-1诱导的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中药酚酸类物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山银花总皂苷部位抗菌抗炎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 释 表
引言
文献综述
    1 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有机酸类
        1.2 黄酮类
        1.3 挥发油类
        1.4 三萜皂苷类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
        2.2 抗炎
        2.3 抗氧化
        2.4 保肝利胆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品的配备
        2.2 供试品的配备
        2.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2.4 方法学考察
        2.5 样品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结果
        3.2 方法学考察结果
        3.3 测定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山银花总皂苷纯化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制备
        2.2 山银花水提液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2.3 D101 大孔树脂对山银花总皂苷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考察
        2.4 山银花水提液中总皂苷的纯化工艺验证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D101 大孔树脂对山银花总皂苷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考察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抗菌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1.4 菌种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的制备
        2.2 菌液浓度的考察
        2.3 抑菌作用测定
        2.4 微量量热法
    3 实验结果
        3.1 菌液浓度考察结果
        3.2 抑菌圈直径结果
        3.3 MIC和 MBC结果
        3.4 微量量热法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山银花总皂苷部位和其他提取部位抗炎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的配备
        2.2 RAW264.7 细胞培养
        2.3 细胞毒性实验
        2.4 山银花提取液对NO释放的影响
        2.5 山银花提取液对IL-6、IL-1β、TNF-α释放的影响
    3 实验结果
        3.1 DMSO细胞毒性评价结果
        3.2 药物浓度毒性评价结果
        3.3 药物对LPS诱导RAW264.7 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不同产地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顶空样品的制备
        2.2 实验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4 聚类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金银花和山银花总离子流图和共有峰的确定
        3.2 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挥发油GC-MS实验结果
        3.3 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
        3.4 聚类分析结果(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4 讨论与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5)原儿茶酸改善高脂诱导肝脏炎症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肝脏炎症研究进展
        1.1.1 肥胖引起肝脏炎症的危害
        1.1.2 肥胖引起肝脏炎症的机制
    1.2 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2.1 TLR4 研究进展
        1.2.2 TLR4/My D88/NF-κB途径
        1.2.3 TLR4/My D88/NF-κB途径下游效应物
    1.3 原儿茶酸研究进展
        1.3.1 原儿茶酸的来源与代谢
        1.3.2 原儿茶酸的活性
        1.3.2.1 原儿茶酸的抗炎活性
        1.3.2.2 原儿茶酸的抗氧化活性
        1.3.2.3 原儿茶酸的其他生理活性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儿茶酸对高脂小鼠抗炎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动物试验
        2.2.2 小鼠活体指标变化
        2.2.3 小鼠样本采集与处理
        2.2.4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测定
        2.2.5 小鼠肝脏形态学及炎症因子检测
        2.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各组体重、肝重变化结果
        2.3.2 原儿茶酸对高脂小鼠的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3.3 原儿茶酸对小鼠血液中AST、ALT、TG和 TC水平的影响
        2.3.4 原儿茶酸对高脂小鼠的血清及肝脏炎症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原儿茶酸改善肝原代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药物配制
        3.2.2 细胞处理及测序样品准备
        3.2.3 RNA的提取与鉴定
        3.2.4 测序文库构建及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RNA质量检测
        3.3.2 测序数据的质量分析
        3.3.3 数据的预处理
        3.3.4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3.3.5 GO通路
        3.3.6 KEGG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原儿茶酸改善肝原代细胞炎症及小鼠肝脏炎症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药物配制
        4.2.2 细胞处理
        4.2.3 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4.2.4 肝脏组织蛋白的提取
        4.2.5 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量
        4.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qRT-PCR验证测序结果
        4.3.2 原儿茶酸对肝原代细胞TLR4 信号通路的影响
        4.3.3 TLR4 沉默后对原儿茶酸干预肝原代细胞的影响
        4.3.4 原儿茶酸对肝组织TLR4 信号通路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讨论、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5.1 讨论
    5.2 结论
    5.3 创新点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抗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1.3实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2.1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和NO生成量的影响
        1.2.2 动物分组给药
        1.2.3 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的测定
        1.2.4 小鼠血清中NO、SOD、MDA和PGE2的测定
        1.2.5 小鼠肝脏中NO、SOD、MDA和PGE2的测定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对炎症细胞NO生成量的影响
    2.3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2.4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对小鼠血清中NO、SOD、MDA和PEG2的影响
    2.5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对小鼠肝脏中NO、SOD、MDA和PGE2的影响
3 结论

(7)桑叶中隐绿原酸的抗炎活性及初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桑叶的研究概况
        1.1.1 桑叶的简介
        1.1.2 桑叶的活性成分
        1.1.3 桑叶的生物活性研究
    1.2 隐绿原酸的研究概述
    1.3 超声辅助提取法简介
    1.4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简介
    1.5 炎症
        1.5.1 炎症简介
        1.5.2 炎症产生的原因
    1.6 氧化应激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桑叶中隐绿原酸的提取分离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1 超声提取工艺流程
        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3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4 桑叶中隐绿原酸的HPLC分析
        2.3.5 提取率
        2.3.6 桑叶中隐绿原酸的分离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桑叶提取含量测定
        2.4.2 粗提物制备分析
        2.4.3 桑叶中隐绿原酸的分离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2.1 细胞株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材料
        3.2.4 主要溶液配制
        3.2.5 细胞培养用品的准备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1 细胞的复苏
        3.3.2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3.3.3 细胞活力分析
        3.3.4 一氧化氮含量检测
        3.3.5 实验数据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脂多糖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
        3.4.2 不同浓度脂多糖对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隐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细胞株
        4.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3 实验材料
        4.2.4 主要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3.1 细胞培养用品的准备
        4.3.2 细胞的复苏
        4.3.3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4.3.4 细胞活力分析
        4.3.5 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药物预处理的最佳时间
        4.3.6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4.3.7 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炎症因子和炎症通路相关蛋白
        4.3.8 细胞核蛋白与细胞质蛋白的提取
        4.3.9 免疫荧光分析
        4.3.10 实验数据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隐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
        4.4.2 隐绿原酸预处理RAW264.7细胞最适时间的确定
        4.4.3 隐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4.4.4 隐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内炎症相关蛋白的影响
        4.4.5 隐绿原酸预处理对细胞NF-κB通路激活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隐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中氧化应激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和材料
        5.2.1 细胞株
        5.2.2 主要仪器
        5.2.3 实验材料
        5.2.4 主要溶液配制
    5.3 实验方法与步骤
        5.3.1 细胞内抗氧化因子的检测
        5.3.2 细胞内MDA含量的检测
        5.3.3 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
        5.3.4 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
        5.3.5 细胞核蛋白与细胞质蛋白的提取
        5.3.6 一氧化氮和炎症因子含量分析
        5.3.7 实验数据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隐绿原酸预处理对细胞抗氧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5.4.2 隐绿原酸预处理对细胞MDA含量的影响
        5.4.3 隐绿原酸预处理对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5.4.4 隐绿原酸预处理对细胞Nrf2通路和HO-1蛋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8)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药增强免疫研究进展
        1.1.1 中药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1.1.2 中药增强免疫细胞功能
        1.1.3 中药调节免疫分子生成
        1.1.4 中药影响信号通路传递
    1.2 女贞子研究进展
        1.2.1 女贞子化学成分
        1.2.2 女贞子药理作用
        1.2.3 女贞子兽医临床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部位的筛选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药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方法
    2.2 结果
        2.2.1 女贞子五部位萃取物得率
        2.2.2 女贞子不同部位萃取物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2.2.3 女贞子不同部位萃取物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2.2.4 女贞子不同部位萃取物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女贞子五部位萃取物的制备
        2.3.2 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部位的筛选
    2.4 小结
第三章 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药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方法
    3.2 结果
        3.2.1 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女贞子正丁醇部位萃取物试验结果
        3.2.2 不同乙醇洗脱段的免疫活性检测结果
        3.2.3 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
        3.2.4 单体化合物的免疫活性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女贞子正丁醇部位萃取物的分离纯化
        3.3.2 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3.4 小结
第四章 女贞子活性成分羟基酪醇增强巨噬细胞免疫的作用机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药物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1.4 方法
    4.2 结果
        4.2.1 羟基酪醇对巨噬细胞摄取FITC-OVA的影响
        4.2.2 羟基酪醇对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的影响
        4.2.3 羟基酪醇对NO释放的影响
        4.2.4 羟基酪醇对ROS产生的影响
        4.2.5 羟基酪醇对细胞表面分子MHC-Ⅱ及共激活分子CD80、CD86表达的影响
        4.2.6 羟基酪醇对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4.2.7 羟基酪醇对TLR4/MyD88(TRIF)/IKKβ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4.2.8 信号阻断试验
    4.3 讨论
        4.3.1 羟基酪醇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活性
        4.3.2 羟基酪醇活化巨噬细胞的分子机制
    4.4 小结
第五章 女贞子活性成分羟基酪醇增强淋巴细胞免疫的作用机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药物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1.4 方法
    5.2 结果
        5.2.1 羟基酪醇对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分泌的影响
        5.2.2 羟基酪醇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5.2.3 羟基酪醇对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5.2.4 羟基酪醇对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影响
        5.2.5 羟基酪醇对核转录因子NFAT和NF-κB转运的影响
        5.2.6 信号阻断试验
    5.3 讨论
        5.3.1 羟基酪醇增强淋巴细胞免疫活性
        5.3.2 羟基酪醇激活淋巴细胞的分子机制
    5.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复方金黄妇科泡腾片主成分的体外抗炎作用及泡腾片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冰片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细胞
        1.2 试剂与材料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溶液的配制
        2.2 RAW264.7 细胞的培养
        2.3 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
        2.4 分组和给药
        2.5 细胞形态观察
        2.6 一步法测定各组中NO含量
        2.7 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
        2.8 DCFH-DA荧光探针检测ROS含量变化
        2.9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冰片的细胞活力实验
        3.2 LPS的细胞活力实验
        3.3 各组细胞的基本形态
        3.4 各组NO表达情况
        3.5 Nrf2/HO-1、MAPK及 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3.6 各组细胞ROS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第二章 薄荷脑对LPS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细胞
        1.2 试剂与材料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RAW264.7 细胞的培养
        2.2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2.3 细胞形态观察
        2.4 一步法测定各组中NO含量
        2.5 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细胞活力检测结果
        3.2 细胞一般形态
        3.3 对NO含量的影响
        3.4 对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绿原酸对LPS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细胞
        1.2 试剂与材料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RAW264.7 细胞的培养
        2.2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2.3 细胞形态观察
        2.4 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细胞活力检测结果
        3.2 细胞一般形态
        3.3 对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第四章 多种信号通路介导的蛇床子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仪器
        1.1 细胞
        1.2 试剂与材料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溶液的配制
        2.2 RAW264.7 细胞的培养
        2.3 分组和给药
        2.4 细胞形态观察
        2.5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2.6 一步法测定各组中NO含量
        2.7 ELISA法测定IL-1β、PGE2和ICAM-1含量
        2.8 检测细胞裂解液中MDA、T-SOD、GSH和 CAT的含量
        2.9 RT-PCR法检测i NOS和 COX-2 m RNA基因表达水平
        2.10 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
        2.11 DCFH-DA荧光探针检测ROS含量变化
        2.1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细胞一般形态
        3.2 各组细胞增殖率变化
        3.3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变化
        3.4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PGE2和ICAM-1的含量变化
        3.5 各组细胞裂解液中MDA、T-SOD、CAT和 GSH含量的变化
        3.6 各组细胞i NOS和 COX-2 m RNA表达情况
        3.7 各组细胞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
        3.8 各组细胞ROS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第五章 复方金黄妇科泡腾片的研制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剂与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
        2.2 蛇床子提取物的制备
        2.3 冰片、薄荷脑β-CD包合物的制备
        2.4 基本处方设计
        2.5 附加剂的筛选
        2.6 酸、碱颗粒的制备及压片
        2.7 质量考察
    3 结果
        3.1 附加剂的筛选结果
        3.2 质量考察结果
    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妇科泡腾片及中药抗炎主要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杜仲水提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神经炎症
    1.2 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1.2.1 神经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症
        1.2.2 神经炎症与帕金森氏症
        1.2.3 神经炎症与多发性硬化症
        1.2.4 神经炎症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3 脂多糖
    1.4 脂多糖诱导的实验动物模型
    1.5 炎症参与的信号通路
        1.5.1 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2 MAPK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3 PI3K/AKT/m TOR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4 ROS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5 NO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5.6 COX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
    1.6 杜仲的研究进展
        1.6.1 杜仲概述
        1.6.2 杜仲的主要化学成分
        1.6.3 杜仲的主要药理作用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样行为的抑制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杜仲水提物的制备
        2.1.5 分析条件
        2.1.6 模型建立及分组
        2.1.7 行为学检测
        2.1.8 组织取材与固定
        2.1.9 石蜡切片制作
        2.1.10 尼氏染色
        2.1.11 高尔基染色
        2.1.12 免疫荧光染色
        2.1.13 蛋白提取
        2.1.14 脑组织中氧化指标的检测
        2.1.15 蛋白免疫印迹
        2.1.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杜仲水提物成分的测定
        2.2.2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生存率与体重的影响
        2.2.3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各组织重量的影响
        2.2.4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2.5 杜仲水提物对LPS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2.2.6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2.2.7 杜仲水提物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2.2.8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海马中不同形态小棘比例的影响
        2.2.9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海马中学习记忆相关蛋白的影响
        2.2.10 杜仲水提物增加LPS诱导的小鼠海马TH、TPH2 蛋白水平
        2.2.11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的海马中间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海马成体神经发生的保护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3.1.4 Brd U标记
        3.1.5 取材与切片
        3.1.6 免疫荧光染色
        3.1.7 RNA提取
        3.1.8 反转录
        3.1.9 q PCR
        3.1.10 蛋白免疫印迹
        3.1.11 小胶质细胞形态分析
        3.1.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海马新生神经元数量减少
        3.2.2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海马中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下降
        3.2.3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海马齿状回新生GCs的数量的减少
        3.2.4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神经祖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及分裂方式的影响
        3.2.5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神经祖细胞向小胶质细胞分化
        3.2.6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3.2.7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分型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动物分组与给药
        4.1.3 取材与切片
        4.1.4 免疫荧光染色
        4.1.5 蛋白免疫印迹
        4.1.6 q PCR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的海马中c-Fos~+细胞的表达
        4.2.2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的影响
        4.2.3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影响
        4.2.4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
        4.2.5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的TLR4 信号通路的影响
        4.2.6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皮层NFκB和 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
        4.2.7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海马NFκB与 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
        4.2.8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海马内质网应激
        4.2.9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海马的细胞凋亡
        4.2.10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大脑皮层中胶质细胞的增殖
        4.2.11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小鼠大脑皮层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4.2.12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大脑皮层的细胞凋亡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神经炎症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1.3 动物分组与给药
        5.1.4 粪便样品采集
        5.1.5 免疫荧光染色
        5.1.6 蛋白免疫印迹
        5.1.7 q PCR
        5.1.8 CTAB法提取肠道微生物DNA
        5.1.9 细菌16S r RNA基因片段扩增
        5.1.10 PCR产物的定量与纯化
        5.1.11 文库构建与测序
        5.1.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5.1.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结肠细胞增殖的影响
        5.2.2 杜仲水提物增加小鼠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5.2.3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小鼠结肠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5.2.4 杜仲水提物对肠道菌群结构的α多样性的影响
        5.2.5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组间物种组成的影响
        5.2.6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菌门组成的影响
        5.2.7 杜仲水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组间的多样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炎症的体外作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试剂
        6.1.2 主要仪器
        6.1.3 BV2 细胞的培养
        6.1.4 细胞分组与给药
        6.1.5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6.1.6 流式细胞术检测BV2 细胞凋亡率
        6.1.7 ROS含量测定
        6.1.8 细胞蛋白样品的制备
        6.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杜仲水提物对LPS诱导BV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6.2.2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BV2 细胞形态的变化
        6.2.3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BV2 细胞内ROS的生成
        6.2.4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诱导的BV2 细胞的凋亡
        6.2.5 杜仲水提物对BV2 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作用的影响
        6.2.6 杜仲水提物抑制LPS激活的NFκB/MAPK炎症通路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靶向炎症小体的淫羊藿炮制减毒的质量评价研究[D]. 张龙.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D]. 王明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冠心宁片抗动脉粥样硬化与安全抗血栓的机制研究[D]. 杨钦钦.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山银花总皂苷部位抗菌抗炎作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D]. 罗江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原儿茶酸改善高脂诱导肝脏炎症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李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6]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异绿原酸的抗炎作用[J]. 赵磊,张会敏,徐美利,鲍玺,艾欣,陈艳麟,王成涛,连运河. 中国食品学报, 2021(05)
  • [7]桑叶中隐绿原酸的抗炎活性及初步机制研究[D]. 赵雪莲.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8]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9]复方金黄妇科泡腾片主成分的体外抗炎作用及泡腾片的制备[D]. 杜云艳. 皖南医学院, 2021
  • [10]杜仲水提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吴永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绿原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