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INQUE法评定桥梁控制网观测精度(论文文献综述)
蒋英豪[1](2020)在《不等式约束平差在高铁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测绘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测量仪器和观测手段愈加丰富,观测数据中隐含了很多先验信息,而经典的测量平差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针对目前工程测量数据处理不能有效利用先验信息的问题,本文研究了附不等式约束平差模型的算法和精度评定方法,并将不等式约束平差用于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参数估值较经典平差的结果明显更符合工程实际变形情况,同时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为提取工程测量数据中的有效先验信息,对文献中先验信息的获取途径进行梳理,根据先验信息在数学模型中的应用方式,将其分为随机先验信息和函数模型中的先验信息。深入研究了不等式约束平差模型,给出模型取极值时的最优性条件,并通过算例对比各种不等式约束算法的优劣。2.分析常见不等式约束平差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惩罚函数的遗传算法。比较四类惩罚函数的优劣,总结出惩罚函数的构造原则,构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自适应惩罚函数,并证明了新算法的复杂度和收敛性。推证了不等式约束对参数估值和精度的影响程度,比较了三类不等式约束平差参数估值的质量评定方法,最终选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价不等式约束平差解的质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参数的准确精度信息。3.不等式约束平差处理变形监测数据的问题在于有效、准确的先验信息不易获得,根据变形监测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研究使用组合预测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作为先验信息。为获得准确的先验信息,提出使用Kalman滤波求解模型参数,参数求解时利用L-M法优化每次迭代的状态协方差阵,确保观测信息被充分利用。通过实测数据的验算,证明基于L-M的Kalman组合预测模型能够获得准确、有效的先验约束信息。4.通过预测值及其均方根误差建立不等式约束条件,利用新算法计算高铁沉降数据,并对比了不同约束尺度下的平差结果;根据高铁横向累计位移量建立不等式约束条件,使用新算法解算高铁平面数据,最后利用蒙特卡洛法评价无约束和约束平差结果的质量,证明了不等式约束平差可以显着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
蒋志浩[2](2018)在《CGCS2000参考框架维持、更新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高精度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建立、维持与更新是国际上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实施了坐标参考框架现代化工作。我国于2008年7月1日启用了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简称 CGCS 2000)及其坐标参考框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DS)全球化应用,我国对CGCS2000参考框架的精确性、稳定性以及全球化提出了新需求。论文以计算获取的高精度CORS网和大规模GNSS网成果为基础,以我国自主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的精确性实现、动态性分析、稳定性维持为主线,以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维持和更新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有效实现方法。论文主要贡献和研究成果如下:1)对国家CORS网1999年至2016年的连续观测成果和大规模GNSS网1999年至2013年多期数据进行精细处理,获取了精度高(坐标分量精度优于5mm,速度场精度优于2mm/a),范围广(覆盖了中国大陆),观测点数多(1720点)的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成果。2)研究了 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有效连接问题,提出了全球和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站选取原则,采用七参数法、监督分类和分级栅格化方法,对全球框架站点选取进行合理、严密的分析,为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全球化奠定基础。3)研究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构建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了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下的我国大陆高时空分辨率水平速度场模型,建立了我国区域地壳垂向运动速度场,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区域板块运动特征。4)研究采用负荷格林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由质量负荷效应造成的地壳非构造形变,利用卫星对地观测数据及相关地球物理模型,修正了非构造形变对国家CORS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利用主成分空间滤波算法(PCA)提取经质量负荷改正后的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公共误差(Common Mode Errors,CME),研究其时空特性。定量分析了非构造形变对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点影响,构建了中国大陆非线性运动参考框架。5)利用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和噪声分析等方法对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坐标时间序列的噪声特征进行了研究,证明白噪声、闪烁噪声和随机漫步噪声组合是国家CORS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基本噪声特性。6)首次将有色噪声的理论引入了我国CORS站速度估值和实际精度评估中。采用最大似然法定量估计了坐标时间序列中有色噪声,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处理得到了顾及多种噪声影响的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站速度估值和实际精度。7)研究了构建全球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的数学模型,证明了二步法和一步法数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等价。研究结果可完善我国坐标框架构建的基础理论体系,对CGCS2000框架的全球化实现提供科学方法。8)研究分析了内部约束理论,以框架转换参数及其速率变化量最小为标准重新定义框架转换约束条件,使经过坐标相似变化得到的最优网形和初始网形拟合度达到最高,保证了不同观测技术参考框架的内在纯粹性,可充分发挥不同观测技术优势。
刘超[3](2011)在《矿区GPS变形监测及其伪卫星增强技术》文中认为矿区地表变形是资源开采引起的重要现象,对变形体进行监测、分析其内在规律,用于灾害防治,对矿山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矿区地表变形监测的关键是如何高效率、高精度的获取变形信息,本文针对西部矿区地表起伏较大、沟壑林立,常规测量手段工作量巨大甚至无法实施,引入GPS定位技术进行矿区地表变形监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提出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矿区地表变形监测模式,并针对该模式下精度的主要制约因素,建立了高精度GPS基线解算模型和对中杆模式下GPS-RTK高精度测量模型;同时,针对卫星遮挡严重区域,GPS定位精度较差或无法定位,引入伪卫星增强GPS系统,研究了伪卫星的优化布设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GPS/伪卫星组合定位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矿区地表变形监测模式。分别基于经典最小二乘理论与抗差估计理论,研究并建立了矿区高精度GPS三维变形监测网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并通过矿区现场试验,给出了该模式的主要工作流程及其数值结果。(2)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平均的GPS基线解算模型。充分利用多路径效应等非建模系统误差的低频特性,进行系统误差的去除,最后通过序列平均得到最终的基线解。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的削弱多路径误差对基线解算的影响,且可以灵敏地探测和去除粗差,提高了基线向量的精度和可靠性。(3)基于测边交会方法和非完整球面拟合方法,提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矿山变形GPS-RTK对中杆监测方法,系统分析了其主要误差源,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通过高精度试验台试验和不同环境下地面试验表明:采样间隔1s、采样时段10s,即可获得E方向和H方向优于10mm、N方向1030mm的测点精度。(4)提出了一种针对GPS/伪卫星组合相对定位的伪卫星优化布设方案,即:建立以时间、高度角和方位角自变量,相对精度因子为因变量的四维模型;与传统给定备选方案相比较,该方案能更直观、更高效的指导伪卫星的选址工作,且理论最优,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5)提出了一种针对变形监测的高精度GPS/伪卫星组合动态解算模型,该模型有效削弱了伪卫星多路径误差对组合定位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模型可以更为有效的去除伪卫星多路径误差对定位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定位的精度。该论文有图84幅,表32个,参考文献140篇。
刘志强[4](2007)在《基于随机模型精化的GPS精密定位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高精度的GPS定位测量通常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其定位的精度依赖于基线解算所建立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目前GPS精密定位的随机模型,通常采用基于观测值等精度的简化等权随机模型。受多种误差源的影响,实际上不同卫星、不同观测历元的观测值精度是不相等的,而且存在时空相关性。等权随机模型假设各原始卫星观测值等精度,这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研究建立能准确反映观测值相关性和质量特征的随机模型,在随机模型精化的基础上探讨GPS精密定位算法,可进一步提高在复杂工程环境下GPS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对GPS随机模型的精化算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软件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卫星高度角、信噪比、最小二乘残差与GPS基线解算精度之间的关系。基于卫星高度角信息,建立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模型,探讨卫星高度角与GPS观测中误差的关系。利用TEQC软件成功提取出载波观测值的信噪比信息,建立相应的信噪比函数模型。通过实验算例验证卫星高度角和信噪比模型能有效的提高GPS基线解算的精度及可靠性。2.基于方差分量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BIQUE)原理,研究GPS随机模型BIQUE估计的算法,并进行软件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探讨在浮点解的求解过程中对观测值的方差分量进行BIQUE估计提高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以及确定整周模糊度后重新进行BIQUE估计进一步提高基线固定解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分析验证在静态和快速静态两种处理模式下,基线整周模糊度解算的可靠性以及基线向量的精度得到有效改善和显着提高。3.基于等价方差—协方差阵的稳健最小二乘估计原理,探讨GPS随机模型稳健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RBIQUE)算法,并进行软件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结合算例验证该方法用于GPS随机模型的验后估计的可行性,RBIQUE估计能有效地抵抗GPS观测中部分粗差对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的影响,使观测权的匹配较少地受粗差观测量的干扰,可进一步提高整周模糊解算的可靠性及基线解算的精度。
王瑞[5](2005)在《GPS基线精度分析及控制网的方差分量估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PS定位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广泛,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GPS测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GPS控制网而言,提高基线解算精度是提高GPS网点精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GPS控制网平差处理结果的精度也同样重要。 基线解算是静态GPS测量中的关键步骤,对各种情况下基线解算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有利于根据观测条件改善GPS测量精度。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了影响GPS基线解算精度的因素:1、采用单频和消电离层模式对不同长度的基线分别解算,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2、根据目前单点定位精度给起始点加上适当的坐标偏差,研究起始点坐标偏差对基线处理结果的影响。3、选用不同的观测值及其线性组合,对基线解算结果进行研究。4、对24小时观测的数据分时段处理,分析观测时间段对基线处理结果的影响。 为了提高GPS工作时效,在测设控制网时,有时采用不同类型的GPS接收机同时观测、使用不同基线解算软件处理的基线向量、观测时段不同、观测区域不同、把大型控制网分成若干子网进行平差或将不同等级的GPS网整体平差等,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参与平差时基线向量间权比失调,导致平差结果不准确。为了合理地确定不同观测值的权比,就需要进行验后方差估计,即方差分量估计。本文研究了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应用于GPS网平差,通过调整单位权中误差,重新定权,使不同类型观测值之间的权比达到合理配置,提高平差精度。本文完成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软件的研制,并把该估计方法成功应用于苏通大桥GPS控制网平差处理中,经过验后估计的网点坐标精度得到提高,说明了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在GPS网平差中的实用价值。
郑加柱[6](2002)在《MINQUE法评定桥梁控制网观测精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MINQUE法评定大型桥梁控制网观测精度的原理和方法,并且对两种不同平差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由此可知用MINQUE法评定这种特殊控制网观测值精度更合理、更准确、更可靠,且能提高控制网的点位精度,对确保大型桥梁的施工安全有重要意义。
李朝奎[7](2001)在《非线性模型空间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测绘科学技术发展,线性模型空间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已成为制约测量数据处理精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二十多年来,非线性平差、变点分析、神经网络方法、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围绕非线性模型空间测量平差与变形数据分析的有关问题,用综合的、联系的、系统的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阶段性或层次性结论,无疑对于现有非线性测量数据处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论文首先对误差和精度的定义与分类进行研究,其特点是把粗差归入随机误差类,同时提出以广义精度作为参数质量的评价标准:其次研究了非线性模型的数学特征,从理论上提出了基于Cook距离的强、弱非线性模型的可区分性推断新标准;提出基于真误差定义的SMSE=minE(X-X)2融合抗差参数估计准则,采用AR(1)部分延续模型对真误差进行描述,对SMSE准则约束下的平差模型,借助迭代技术在非线性模型空间进行解算,运用Monte-Carlo方法对非线性模型空间函数方差的进行估计:以MLE为背景,推导了基于非线性方差分量模型的随机参数估计方法,给出了融合抗差理论背景下测量平差(广义)精度的评定公式:给出了非线性时序分析中因素、指标、模型的分解与综合的多种方法、对非参数型非线性时序模型的估计方法作了详细推证,给出了非线性时序分析中高维数据的降维方法。 将上述部分理论与方法运用于非线性GPS基线解算、GPS水准高程的非线性高斯函数拟合及桥塔位移的非线性时序分析等应用问题,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和满意结果。这从实践上对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验证。
二、MINQUE法评定桥梁控制网观测精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INQUE法评定桥梁控制网观测精度(论文提纲范文)
(1)不等式约束平差在高铁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附先验信息的平差模型 |
1.2.2 组合预测算法 |
1.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高铁数据处理传统模型及算法 |
2.1 最小二乘估计数学模型 |
2.2 先验信息获取及使用 |
2.2.1 先验信息的类型 |
2.2.2 先验信息在函数模型中的应用 |
2.2.3 先验信息在随机模型中的应用 |
2.3 附不等式约束的平差模型 |
2.3.1 约束条件与解的关系 |
2.3.2 不等式约束平差模型的K-T条件 |
2.4 不等式约束平差模型的现有解法 |
2.4.1 最小距离法 |
2.4.2 虚拟误差方程法 |
2.4.3 惩罚函数法 |
2.4.4 简单迭代法 |
2.4.5 贝叶斯方法 |
2.4.6 算法分析比较 |
第3章 不等式约束平差新算法及精度分析 |
3.1 基于自适应惩罚函数的遗传算法及其改进 |
3.1.1 遗传算法 |
3.1.2 基于惩罚函数的遗传算法 |
3.1.3 构造惩罚函数的方法 |
3.1.4 自适应惩罚函数的遗传算法的改进 |
3.2 不等式约束对估值的影响 |
3.2.1 不等式约束对待估参数的影响 |
3.2.2 不等式约束对估计方差的影响 |
3.2.3 不等式约束平差结果精度评定 |
第4章 基于KF组合模型获取先验约束条件 |
4.1 单项预测模型的选择 |
4.1.1 单项预测模型的定性选择 |
4.1.2 单项预测模型的定量选择 |
4.2 单项预测模型的构建 |
4.2.1 相关性分析 |
4.2.2 单因素预测模型 |
4.2.3 单因素模型参数求解 |
4.3 改进的Kalman滤波组合模型 |
4.3.1 离散线性系统的Kalman滤波 |
4.3.2 基于L-M的 Kalman滤波 |
4.3.3 组合模型的定权方法 |
4.3.4 基于L-M的 Kalman滤波的组合预测模型 |
第5章 不等式约束平差在高铁测量数据处理的应用 |
5.1 不等式约束在高铁沉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单项预测模型选取与组合模型构建 |
5.1.3 预测效果分析与先验信息获取 |
5.1.4 不等式约束平差计算及精度评定 |
5.2 不等式约束在高铁平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5.2.1 工程概况 |
5.2.2 不等式约束平差计算及精度评定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2)CGCS2000参考框架维持、更新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2.3 基准定义及实现方法 |
1.3 国际地球参考系统和参考框架进展 |
1.3.1 ITRS定义 |
1.3.2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
1.3.3 地球参考框架建立 |
1.3.4 区域坐标参考框架建立 |
1.4 我国坐标参考系和参考框架进展 |
1.4.1 传统坐标系统和框架 |
1.4.2 坐标参考框架网建设 |
1.4.3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 |
1.4.4 现代坐标参考框架建立 |
1.5 相关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5.1 数据处理平差方法 |
1.5.2 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 |
1.5.3 地壳运动特征分析 |
1.5.4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
1.5.5 并置站与局部连接 |
1.6 国内存在不足 |
1.6.1 CGCS2000参考框架建立 |
1.6.2 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维持 |
1.6.3 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更新 |
1.7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7.1 研究目标 |
1.7.2 研究内容 |
1.8 本章小节 |
第2章 区域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建立 |
2.1 引言 |
2.2 数据情况 |
2.2.1 国家CORS网站 |
2.2.2 国家大规模GNSS网 |
2.3 参考框架点选取原则 |
2.3.1 全球框架站选取原则 |
2.3.2 区域框架站选取 |
2.4 数据处理方案 |
2.4.1 数据处理软件 |
2.4.2 数据预处理 |
2.4.3 单日数据处理 |
2.4.4 子网划分 |
2.5 平差计算方案 |
2.5.1 平差参数配置 |
2.5.2 国家CORS网平差 |
2.5.3 国家大规模GNSS网平差 |
2.6 处理成果与精度统计 |
2.6.1 数据处理成果 |
2.6.2 精度统计 |
2.7 问题及建议 |
2.8 本章小节 |
第3章 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维持理论 |
3.1 引言 |
3.2 动态性维持 |
3.2.1 坐标参考框架站水平运动速度场 |
3.2.2 坐标框架点垂向运动速度场 |
3.2.3 坐标框架点非线性运动分析 |
3.3 稳定性分析 |
3.3.1 功率谱分析方法 |
3.3.2 小波分析方法 |
3.3.3 噪声分析方法 |
3.3.4 结果分析 |
3.3.5 参考框架动态修正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更新 |
4.1 引言 |
4.2 建立ITRF数学模型 |
4.2.1 时间序列模型 |
4.2.2 坐标框架转换模型 |
4.2.3 框架构建两步法模型 |
4.2.4 框架构建一步法模型 |
4.3 内部约束算法 |
4.3.1 技术内综合的内部约束模型 |
4.3.2 技术间联合的内部约束模型 |
4.4 一步法和两步法模型比较 |
4.4.1 两种算法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
5.2 今后工作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附表 国内CORS站坐标时间序列和重复性图 |
致谢 |
(3)矿区GPS变形监测及其伪卫星增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结构与组织 |
2 矿区地表动态变形监测模式 |
2.1 监测方案设计 |
2.2 矿区高精度GPS 三维变形监测基准网 |
2.3 矿区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
2.4 变形数据分析及灾害监测 |
2.5 小结 |
3 基于序列平均的高精度GPS 基线解算模型 |
3.1 两类改进的GPS 基线解算模型 |
3.2 基于序列平均的GPS 基线解算模型 |
3.3 实验分析 |
3.4 小结 |
4 基于 GPS-RTK 的矿山变形监测方法 |
4.1 常规GPS-RTK 技术的局限性 |
4.2 基于测边交会方法的GPS-RTK 技术 |
4.3 基于非完整球面拟合方法的GPS-RTK 技术 |
4.4 实验分析 |
4.5 小结 |
5 伪卫星增强 GPS 系统的优化布设方案 |
5.1 GPS 结构强度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
5.2 伪卫星增强GPS 系统模拟分析 |
5.3 针对双差相对定位的伪卫星优化布设方案 |
5.4 实验分析 |
5.5 小结 |
6 高精度 GPS/伪卫星组合基线解算模型 |
6.1 伪卫星技术及其主要误差源 |
6.2 GPS/伪卫星组合静态基线解算模型 |
6.3 高精度 GPS/伪卫星组合动态变形监测模型 |
6.4 实验分析 |
6.5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随机模型精化的GPS精密定位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GPS精密定位随机模型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GPS精密定位的数学模型 |
2.1 GPS观测值及误差分析 |
2.2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
2.3 精密定位数学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卫星高度角和信噪比随机模型试验研究 |
3.1 GPS数据预处理与观测值质量分析 |
3.2 卫星高度角与信噪比模型 |
3.3 实验算例与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 GPS随机模型精化 |
4.1 概述 |
4.2 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 |
4.3 GPS随机模型 BIQUE估计算法及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PS随机模型稳健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 |
5.1 概述 |
5.2 基于等价方差一协方差阵的稳健估计原理 |
5.3 稳健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 |
5.4 GPS随机模型 RBIQUE估计算法及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GPS基线精度分析及控制网的方差分量估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GPS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现状与意义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GPS定位原理与基线处理 |
2.1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
2.2 差分GPS观测技术 |
2.3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PS基线解算的精度分析 |
3.1 电离层折射对GPS 基线精度的影响 |
3.2 起始点坐标偏差对 GPS基线精度的影响 |
3.3 载波观测值及其线性组合对GPS 基线精度的影响 |
3.4 观测时间长短对 GPS基线精度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PS网平差与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研究 |
4.1 GPS控制网的平差方法 |
4.2 GPS控制网的平差基准 |
4.3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原理 |
4.4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4.5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应用实例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非线性模型空间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非线性测量数据处理概论 |
1.1 线性空间测量数据处理理论进展 |
1.2 非线性测量数据处理理论研究现状 |
1.3 小结及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 非线性模型的可区分性及其处理方法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非线性模型的可区分性研究 |
2.3 非线性模型的处理方法 |
2.4 非线性模型空间非线性模型的综合处理方法与计算实例 |
第三章 、 非线性模型空间平差参数的估计理论及其算法 |
3.1 非线性模型空间参数估计方法概述 |
3.2 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理论及其算法 |
3.3 非线性多源融合抗差估计理论 |
3.4 非线性模型空间平差函数精度的估计方法 |
第四章 、 非线性模型空间随机参数的估计理论及其算法 |
4.1 非线性随机参数估计概述 |
4.2 非相关权阵的获取方法 |
4.3 非线性模型空间随机参数的估计理论及其算法 |
4.4 非线性模型空间测量平差精度的评定方法 |
4.5 非线性模型空间参数估计量的统计特征 |
第五章 、 非线性模型空间时序模型的统计推断 |
5.1 概述 |
5.2 非线性时序数据结构的分解 |
5.3 非线性时序数据结构的综合 |
5.4 非参数估计的降维技术 |
5.5 非线性时序模型的非参数估计 |
5.6 非参数估计的假设检验 |
第六章 、 非线性测量数据理理论的几点应用 |
6.1 非线性参数估计理论在非线性GPS基线解算中的应用 |
6.2 基于模型变点理论的桥塔位移非线性时序分析 |
6.3 非线性参数估计理论在GPS水准高程测量中的应用 |
第七章 、 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在读期间参与或主持的科研项目 |
四、MINQUE法评定桥梁控制网观测精度(论文参考文献)
- [1]不等式约束平差在高铁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 蒋英豪.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CGCS2000参考框架维持、更新理论与方法研究[D]. 蒋志浩. 武汉大学, 2018(06)
- [3]矿区GPS变形监测及其伪卫星增强技术[D]. 刘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11(05)
- [4]基于随机模型精化的GPS精密定位算法研究与实现[D]. 刘志强. 河海大学, 2007(05)
- [5]GPS基线精度分析及控制网的方差分量估计研究[D]. 王瑞. 河海大学, 2005(04)
- [6]MINQUE法评定桥梁控制网观测精度[J]. 郑加柱. 江苏测绘, 2002(S1)
- [7]非线性模型空间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D]. 李朝奎. 中南大学,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