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五年亚太地区移动通信市场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蔺陆洲[1](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陈锡标[2](2019)在《DL公司增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信息通信技术突飞猛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量子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运用,使得信息通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于传统的通信企业来说如何抓住机会,利用新技术所带来产业大发展的契机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访谈法、分类对比分析法、工具分析法等方法对DL公司进行研究。本文先分析DL公司的内、外部环境,通过SWOT分析指出DL公司面临着外部的巨大机会与内部挑战,提出了新的企业增长战略,设计了增长战略的发展路径,对增长战略进行实施部署,同时制定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本文研究了企业为什么要制定新战略?如何制定增长战略?如何实施增长战略及保障战略实施顺利完成?以DL公司为例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了研究论证。文章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有:第一,要体现竞争优势,企业的资源及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做到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并且其他企业不容易具有的或短时间无法建立起来的;第二,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的竞争结构;第三,当外部有巨大机会时偏向于选择增长战略,特别是企业内部有优势时更应选择增长战略;第四,企业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增长型战略解决了企业业绩停滞不前问题,实现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最后,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或能力不足时,通过并购能够让企业利用更充实的资源去实施既定的战略。文章研究结果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创新和贡献:第一,采用宏观及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DL公司的机会及挑战,提出增长战略,而对DL公司的增长战略是从公司的多元化增长及强化内部业务的战略来进行制定,有区别于以往大多研究是单纯以某一战略来制定;提供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解决方案;第二,本文是对DL公司战略的全面深入研究并总结输出,对相似的传统通信技术服务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江博[3](2018)在《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对科技的推崇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最近5年来,科技创新这一提法逐步出现在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和决定因素,不仅仅在国内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成为了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得以形成和提升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真正意义上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动力之泉,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要程度,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显得突出和关键。随着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推动尤为重要。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科技创新大国,正积极探索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北斗产业发展,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北斗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的指引和推动。本文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科技哲学、技术经济学、社会调查、系统科学的方法,对以北斗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路径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以寻求解决处于“竞争困境”中的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的短板和局限,既阐明科技创新理论对北斗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又推动科技创新与北斗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全文分为五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文章选题的问题研究背景、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创新、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等研究现状评述,阐明了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通过分析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关系,重点对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进行多维度分析,指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并重点阐明全面创新赋予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内涵。第三章主要介绍我国北斗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关系。以问题与需求导向入手,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突出强调北斗是我国科技创新技术的产物,剖析北斗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成果,并重点介绍北斗产业发展的困境与面临的挑战。通过与GPS对标分析,提出北斗技术突围的困境以及北斗产业发展的机遇,为提出北斗产业发展策略奠定基础。第四章介绍科技创新对北斗技术与产业发展变革的推动影响。北斗技术和产业因科技创新而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根源产生影响。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北斗产业发展,阐述了科技创新对北斗产业发展产生新变革、提出新要求、培育新能力、产生新影响,以及科技创新为北斗产业发展开辟新领域等。通过理论指引和实践研究,为科技创新驱动北斗产业发展实施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五章重点介绍了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北斗产业发展的策略。首先从战略层面入手,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平台战略,推动北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布局;其次从战术层面入手,提出技术和行业应用创新,打牢北斗产业发展基础,开启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北斗产业发展规律,构建产业闭环;依托协同创新,打造北斗产业生态系统;辅助金融创新,利用资本手段快速推动北斗产业发展;结合北斗全球组网的趋势,提出北斗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动实施北斗“走出去”,实现北斗产业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河娜(Ha Na)[4](2018)在《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主题是“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一直备受中国媒介人的关注,但全面系统研究韩国有关成就及揭示其动因的论着迄今还是空白。本论文尝试开展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工作,以望能为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以及中国新媒介的成长发展都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韩国新媒介产业领域当中选取核心的五大产业——互联网产业、移动新媒介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数字电视产业进行分析与考察,在探寻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态势的同时,着重展开对其各个不同领域的新媒体产业之内涵及特征的解析与阐释,尽可能详细剖析出其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中的特点与兴起的动因。本文运用当今最新的产业报告、政府机构政策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资料,梳理并揭示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整体风貌,力图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揭示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的动因。立足于对韩国新媒介产业的发展动因,通过探讨韩国新媒介产业背后的韩国国民性等文化因素,进一步对韩国文化创意市场做出全新的解读。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运用较为详实的一手资料,通过对“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服务及特点”和“韩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这三项有机联系之内容的考察,全面对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呈现。二是从“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韩国移动媒体的主流趋势与动向”、“韩国智能媒介的主要增值应用服务”和“移动广告产业动向分析”这四个互为关联的不同侧面,来阐释韩国移动新媒介产业的兴起发展所具备的特点。三是通过对“韩国出版产业的现状”、“影响韩国出版产业的历史因素”、“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及“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的产业动态变化的分析,来梳理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趋势做以展望。四是将韩国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为研究对象,从韩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韩国网络漫画“Webtoon”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韩国动漫市场制度政策的建议和展望。五是通过对普通电视到高清及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的整理分析,在韩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历程与韩国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背景下,来阐述在韩国数字电视产业影响下重构和发展。本文最后对韩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进行概观论述、并对其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建议与总结,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并蓄与包容的韩国新媒体产业进行文化定位,并对其新媒体领域的后续研究作出概要铺垫。
李苑[5](2012)在《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国选择战略》文中指出区位决策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也是现阶段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决策问题。目标国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电信运营企业深受管制制度影响,各国在电信市场准入制度上的差异使企业能否进入目标国以及以何种地位进入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全球移动通信市场逐步趋于饱和更使这种有限的市场进入机遇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性,这使得传统的目标市场选择方法难以满足决策需要,成功的市场进入需要企业从战略视角审视目标国选择问题。本文基于竞争优势理论和FDI区位理论,从电信产业特性出发总结了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特点,在案例研究和大样本统计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挖掘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了目标国选择(TCS)决策模型,以中国移动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为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国选择提供战略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全球20家跨国电信运营企业在152个国家的竞争地位数据进行了统计,探讨了企业跨国经营理论对电信运营企业的适用性。研究发现,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并不总是从周边国家开始,其区位分布是随各国电信私有化和自由化改革进程的时间顺序进行。经济发展落后、国家风险高的新兴国家正成为投资热点,这与传统目标市场选择方法的结论相悖。现有的文献没有论证殖民地、语言等因素对企业跨国经营区位分布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统计结果区分了各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历史上的殖民地因素在拉丁美洲影响显着,语言和宗教因素在阿拉伯国家影响显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因素在欧洲影响显着,在非洲和亚太国家各因素均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在逐步弱化,在亚太国家尚没有形成具有区域主导地位的运营商。研究建议企业在跨国经营初期阶段应避免选择这些因素影响显着的区域。2、选取了20家跨国电信运营企业从1995年至2009年的162次市场进入行为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论证了企业进入目标国时的排名是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目标国环境因素和企业市场进入行为两类,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绩效之间关系的7项研究假设,设置了相应的10个变量。研究结果表明,3项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其中企业进入目标国时的排名与企业跨国经营运营绩效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目标国竞争者数量和进入时移动用户普及率与企业跨国经营绩效呈微弱负相关关系。而与原假设结论相反的是,目标国国家竞争力水平对企业跨国经营财务绩效产生一定负向影响。因此,建议企业选择能取得较高市场进入排名的目标国,选择移动用户普及率低、竞争者数量相对较少的国家并正视目标国国家竞争力水平低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一结论为TCS决策模型的指标设置提供了论据。3、构建了TCS决策模型,并以中国移动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提供了具体到国家层次的目标国评价结果。本文按跨国经营的不同动因将模型分成寻求市场和追随客户两大类,决策按动因分析、目标国筛选、目标国评估、战略制定四个程序依次进行。现有的电信运营企业目标市场选择文献多是基于区域的选择结果和建议,方法上未考虑市场进入地位不确定情况下各影响因素的不同表现,本文在TCS模型构建过程中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假设的论证结果,在筛选机制中设置定量指标,在评估机制中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拓宽了评估范围。在两类决策过程中,分别对191个国家和30个国家样本进行筛选和评估,得到了五组战略方案组合,结果表明,与新加坡电信进行少数股权合作、收购MTN部分股权进入非洲市场、等待埃塞俄比亚和缅甸市场开放机遇在五组方案中相对较优。
李崑[6](2008)在《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3G市场竞争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着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其管理学经典着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企业战略的中心问题是应对竞争的观点。之后,通过低成本、差异化、专一化战略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树立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在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管理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但随着各行业竞争情况的不断变化以及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特别是创新和变革所导致的新兴行业的诞生和企业形式的出现,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外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此,本文结合竞争力分析和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对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在中国3G市场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从对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作出积极反应以及提升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来确立市场竞争优势这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爱立信在中国3G市场的竞争策略,希望对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实现长久持续发展有所帮助。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提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选题的理论背景和实际背景以及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阐述了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价值链理论与价值链分析对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影响以及钻石体系和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第三章首先介绍了爱立信的概况,然后对全球电信发展形势以及中国电信产业政策对3G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爱立信不仅要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还要根据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塑造有利于自己的竞争环境;第四章在前一章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爱立信加强自身变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并以保持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优化和巩固卓越运营为目标,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唐志元[7](2008)在《吉林网通3G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对吉林省网通3G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本项目经济评价的任务就是根据吉林网通3G项目的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该项目的现金流情况,分析该项目是否可行,最后选择合理的投资方案,为项目的决策立项提供可靠依据,是吉林省3G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考虑到评价角度、范围和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吉林网通3G项目经济效果评价重点是进行财务评价,而不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本文首先介绍了3G项目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相关理论,主要论述了项目经济效果评价的必要性、评价内容及分类、评价指标和方法及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其次介绍了吉林省网通3G项目投资概况,主要阐述了吉林省网通公司概况、吉林省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吉林网通3G项目建设规划,进行了吉林网通市场占有率分析及业务预测,同时根据预测结果,测算出3G无线网络的拟建规模,根据建设规模进行了投资估算。在收集项目基础数据与参数的基础上,编制了吉林网通3G项目的预测成本费用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计算了反映项目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的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同时,对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得出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结论;最后论述了吉林网通3G项目不确定性下的策略选择,分析了将来网通3G的营销策略,指出一方面打造网通3G业务品牌,另一方面创新业务运营模式,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加强市场的有效需求,减少项目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为确保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必要有益的补充。
刘军[8](2008)在《中兴通讯(000063) 调整市场上的确定性机会》文中指出海外业务可持续增长电信业面临重组,3G即将启动国内市场收入有望进入全面增长阶段当前股价:56.1元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2007年发展和业绩回顾2007年可以说是公司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一年,当年公司来自国际的收入首次超过国内,总额达到了200亿,占公司主营收入57.8%。公司2004年时在中国市场上曾创下178亿元的收入记录,但随后2年出现了下降,2005年之后国内PHS和CDMA投资的大幅减"小以"及固网市场的缩小导致了这种下降。公司国内收入在2007年虽然有所提升,但仍未能超过2004年的高点。
喻召福[9](2007)在《CW公司GSM/CDMA移动通信终端(手机)项目投资策划与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CW公司GSM/CDMA移动通信终端(手机)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MBA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投资策划和分析。CW公司作为国内着名消费电子企业集团,一直关注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国内外招聘了一批具有多年手机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经验的人才,组建了移动通信事业部,准备将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成为另一个主产业,并在深圳投资建设移动通信终端(手机)开发生产项目。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接着介绍了项目投资分析与管理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主要有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市场需求预测、技术分析与评估、经济效益预测、项目投资风险与控制等,为后续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CW公司企业发展背景、已有基础与优势等的分析,确立了投资建设手机开发项目是符合CW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结论;通过对项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发展现状及主要竞争对手、未来发展预测的分析,确立了投资建设该项目的必要性;再次,对项目建设进行技术分析,通过研发体系建设、生产线建设、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组织高效的规模生产,形成一个从产品开发、批量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的完整的通信终端产业,向中国市场及国际市场提供性能、价格、功能、外观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第四,对项目投资效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在项目基本市场策略和财务测算的基础上,计算了项目的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同时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确立了项目投资可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项目投资分析的一般性步骤、方法和原则的介绍,将投资理论在项目实践中运用,从而达到以合法的程序、科学的手段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判断。
赵娟[10](2007)在《中国联通渭南分公司CDMA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1987年开始运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起至今已近20年,中国的移动通讯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达3.72776亿之多,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随着电信垄断格局逐渐打破,面对进入WTO后行业竞争更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及行业内日趋复杂的竞争形势,营销策略的正确制订与执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渭南联通公司作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在陕西省渭南地区设立的经营电信业务的分支机构,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业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CDMA网络的开通给联通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是摆在渭南联通公司面前的难题。本文以中国联通渭南分公司COMA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该公司市场供求状况及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在对当地移动市场进行细分与选择后,对COMA业务进行了市场定位,并对该移动通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建议,为渭南CDMA业务新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希望中国联通渭南分公司能够通过GSM和CDMA网络的协同发展;代理商销售、社会直销销售及公司自建渠道销售的协同发展;城区市场、大客户市场及县乡村市场的协同发展;CDMA网络建设与品牌建设的协同发展,使CDMA实现质的飞跃。
二、未来五年亚太地区移动通信市场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五年亚太地区移动通信市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军事安全 |
二、法律政策 |
三、经济产业 |
四、科学技术 |
五、文化认知 |
六、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概述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 |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
二、航天科技 |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
一、历史沿革 |
二、定义范畴 |
三、构成要素 |
四、本质特性 |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
第四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理论范式 |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
第二节 理论模型 |
一、关键要素 |
二、理论内核 |
三、主要逻辑 |
第三节 理论推论 |
一、太空竞赛 |
二、空间合作 |
第四节 理论验证 |
一、定量检验 |
二、定性检测 |
第五节 理论颠覆 |
一、理论界限 |
二、商业航天 |
三、理论发展 |
第五章 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
一、综合分析 |
二、分项分析 |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
一、大国博弈 |
二、多边主导 |
三、应用推广 |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
一、持续的竞争 |
二、潜在的合作 |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DL公司增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企业战略选择理论 |
2.2 增长型战略理论 |
2.3 资源基础理论 |
2.4 企业竞争理论 |
2.4.1 波特定位战略 |
2.4.2 动态竞争理论 |
2.5 战略推进理论 |
2.6 相关分析方法 |
2.6.1 PEST分析法 |
2.6.2 SWOT分析法 |
2.6.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第三章 DL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DL公司发展状况 |
3.2 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状况 |
3.2.1 电信的发展状况 |
3.2.2 物联网的发展状况 |
3.2.3 ICT人才培养发展状况 |
3.2.4 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
3.3 宏观环境分析 |
3.3.1 政治法律环境 |
3.3.2 经济人口环境 |
3.3.3 社会文化环境 |
3.3.4 技术自然环境 |
3.4 市场环境分析 |
3.5 行业环境与竞合分析 |
3.5.1 行业内部竞争分析 |
3.5.2 顾客讨价还价的权力 |
3.5.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权力分析 |
3.5.4 替代产品的威胁 |
3.5.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5.6 竞合分析 |
3.6 DL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6.1 企业资源分析 |
3.6.2 企业能力分析 |
3.6.3 企业核心专长分析 |
第四章 DL公司增长战略选择 |
4.1 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选择 |
4.1.1 企业优势 |
4.1.2 企业劣势 |
4.1.3 外部机会 |
4.1.4 外部威胁 |
4.1.5 SWOT分析矩阵 |
4.2 基于发展态势下的战略选择 |
4.3 DL公司的增长战略选择 |
4.3.1 多元化战略 |
4.3.2 竞争战略 |
4.3.3 强化战略 |
第五章 DL公司增长战略设计与实施 |
5.1 公司使命、愿景 |
5.2 战略目标 |
5.3 战略实施计划制定 |
5.3.1 短期划(1-3 年) |
5.3.2 中期计划(3-5 年) |
5.3.3 中长期阶段计划(5-10 年) |
5.4 战略实施部署 |
5.4.1 并购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
5.4.2 竞争战略的实施 |
5.4.3 强化战略的实施 |
第六章 DL公司增长战略实施保障 |
6.1 强化公司治理 |
6.1.1 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 |
6.1.2 强化集团管控 |
6.1.3 建立并完善对子公司的管控 |
6.2 调整组织架构 |
6.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6.4 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的激励机制 |
6.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目标、方法及重难点 |
第二章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 |
一、创新与科技创新 |
二、科技创新的构成 |
三、科技创新的运行模式 |
四、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 |
五、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 |
第二节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多维度分析 |
一、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
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
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实际价值 |
第三节 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涵 |
一、科技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迫切需要 |
二、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
第四节 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及引领作用 |
一、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地位 |
二、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
第三章 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北斗产业发展态势 |
第一节 我国北斗产业的发展概况 |
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历程 |
二、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北斗产业发展背景 |
三、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北斗产业面临GPS的直接挑战 |
一、北斗技术层面面临的挑战 |
二、北斗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三节 北斗产业面临GPS的竞争优势 |
一、北斗与GPS共性技术优势分析 |
二、北斗系统发展的创新特质分析 |
三、北斗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分析 |
第四节 科技创新驱动北斗产业的发展机遇 |
一、科技创新驱动北斗核心技术突破 |
二、科技创新促进北斗政策环境完善 |
三、科技创新推动北斗参与国际竞争 |
第四章 科技创新对我国北斗产业未来发展影响 |
第一节 科技创新推动北斗产业技术新变革 |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引导北斗产业系统发展 |
二、科技创新对北斗产业技术变革提出要求 |
第二节 科技创新培育北斗产业发展新能力 |
一、具备对产业发展关键性推动的能力 |
二、加强对行业应用多元化拓展的能力 |
第三节 科技创新促进北斗产业发展新影响 |
一、创新北斗产业商业模式 |
二、创新北斗产业金融支持 |
三、创新北斗产业管理体系 |
第四节 科技创新驱动北斗产业步入新领域 |
一、北斗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
二、北斗产业发展领域预测 |
第五章 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北斗产业加快发展策略 |
第一节 以顶层设计指引北斗产业健康发展 |
一、做好北斗产业顶层设计 |
二、夯实北斗产业平台建设 |
第二节 以技术创新夯实北斗产业发展基础 |
一、突破北斗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
二、加快北斗系统科技创新速度 |
三、提升北斗系统科技创新能力 |
第三节 以应用创新扩大北斗产业发展规模 |
一、加强军民融合应用创新 |
二、加大民用市场应用创新 |
第四节 以模式创新构建北斗产业发展闭环 |
一、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
二、创新市场化的商业模式 |
第五节 以协同创新打造北斗产业发展生态 |
一、深化国家政策指引 |
二、优化产业创新环境 |
三、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
四、推动技术人才培养 |
第六节 以金融创新注入北斗产业发展活力 |
一、发挥北斗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作用 |
二、推动政府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角色 |
第七节 以国际化战略布局提升北斗全球竞争话语权 |
一、抓紧制定北斗国际化战略发展策略 |
二、加快实施北斗国际化战略布局步伐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4)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
六、核心概念诠释:新媒介、新媒介产业 |
第一章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
第一节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 |
一、韩国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脉络 |
二、韩国互联网产业应用的径路 |
第二节 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服务及特点 |
一、电子商务(EelectronicCommerce) |
二、社区化电子商务(SocialCommerce;Socialshopping) |
三、家庭电视购物 |
四、互联网视频广告 |
五、物联网 |
第三节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 |
一、信息通信市场竞争促进政策 |
二、互联网学校教育的推进 |
三、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治理 |
第二章 韩国移动新媒介产业的发展 |
第一节 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
一、模拟服务与移动通信的大众化(第一代:韩国从1980年至1990年段) |
二、移动通信时代的进化(1G到4G) |
三、韩国各时代移动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
四、韩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态 |
五、韩国的4G创造的新环境(LTE)与向5G的到来与展望 |
第二节 韩国移动媒体的主流趋势与动向 |
一、以On-demandService(立即响应式服务)为中心的移动媒体产业 |
二、韩国新媒体在MobileOnly(移动独占)时代 |
三、移动APP市场的动向分析 |
第三节 韩国智能媒介的主要增值应用服务 |
一、智能手机 |
二、金融技术(Fintech) |
三、移动办公与智能工作(MobileOffice&SmartWork) |
四、移动云计算 |
五、移动电子商务(Mobilecommerce) |
六、移动游戏 |
七、MobileAppcessory |
第四节 移动广告产业动向分析 |
一、韩国移动广告市场的发展趋势 |
二、韩国国内移动广告运营商相关动向 |
三、韩国移动广告的类型与发展 |
四、韩国移动广告市场的展望 |
第三章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
第一节 韩国出版产业的现状 |
一、韩国出版流通市场的现状 |
二、韩国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发展趋势 |
第二节 影响韩国出版产业的历史因素 |
一、韩国图书定价策略的标准与细节 |
二、图书定价策略对韩国出版产业的影响 |
三、韩国出版着作权法动向 |
第三节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
一、韩国数字出版的定义和范畴 |
二、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环境与动向 |
三、韩国数字出版研究的现状与课题 |
第四节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 |
第四章 韩国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 |
第一节 韩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
一、韩国动漫产业发展与动向 |
二、韩国动漫产业用户动向 |
第二节 韩国网络漫画“Webtoon”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一、网络漫画(Webtoon)的定义和发展程序 |
二、OSMU(OneSourceMultiUse):创造出漫画之外的附加价值 |
第三节 韩国动漫市场制度政策的建议 |
一、作为韩流内容的网络漫画的地位 |
二、通过向海外市场进军克服韩国国内市场的局限 |
三、作为创造附加收入的核心内容的角色 |
四、韩国动漫产业政策目标 |
第四节 韩国卡通形象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
一、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发展与动向 |
二、各时期卡通形象的变迁 |
三、韩国国内卡通形象的OSMU成功事例 |
四、卡通形象产业的展望及管理战略 |
第五章 韩国数字电视产业 |
第一节 从普通电视到高清及数字电视 |
一、韩国电视发展的脉络 |
二、高清、数字电视的蓬勃兴起 |
第二节 韩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历程 |
一、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过程 |
二、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政府推动 |
第三节 韩国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 |
一、广播电视与通信融合的主要进程 |
二、广播通信融合动向与实践 |
三、融合的法律体系 |
第六章 韩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动因 |
第一节 文化立国战略与新媒介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 |
一、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出台 |
二、政府的政策与支持 |
第二节 企业对新媒介产业的敏锐创新与积极投入 |
一、虚拟现实(VR)市场的发展战略:韩国Amway引进的AI“Dreame” |
二、移动游戏市场的规模营销与攻占缝隙市场 |
三、智能机器人(智能型)产业战略 |
四、借助平昌冬奥会,抢占世界5G服务制高点 |
五、以几家大公司为龙头,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 |
结语 |
参考文献与书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国选择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本章摘要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本章摘要 |
2.1 企业跨国经营理论 |
2.1.1 企业跨国经营理论概述 |
2.1.2 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
2.1.3 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
2.1.4 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 |
2.2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相关研究 |
2.2.1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
2.2.3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 |
2.2.4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其它研究 |
2.2.5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相关研究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特点 |
本章摘要 |
3.1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概述 |
3.1.1 电信运营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
3.1.2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 |
3.1.3 电信运营企业与电信设备制造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 |
3.2 全球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
3.2.1 跨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忙张使各国电信市场竞争国际化 |
3.2.2 移动网络运营商成为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导 |
3.2.3 并购成为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进入模式 |
3.2.4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市场进入竞争越来越激烈 |
3.2.5 网络融合使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竞争环境复杂化 |
3.3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进程分析 |
3.3.1 中国通信市场发展进程分析 |
3.3.2 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国际化进程 |
3.3.3 中国移动进入巴基斯坦市场案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分布 |
本章摘要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区位分布现状 |
4.2.1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区位分布总况 |
4.2.2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在各区域跨国经营的区位分布 |
4.3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区位分布的特点 |
4.3.1 母国区位特点 |
4.3.2 目标国区位特点 |
4.3.3 区位分布特点与企业跨国经营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
4.4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本章摘要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研究假设 |
5.2.1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绩效 |
5.2.2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 |
5.2.3 研究假设框架 |
5.3 研究方法 |
5.3.1 样本选择 |
5.3.2 变量度量及数据来源 |
5.3.3 统计方法 |
5.4 结果讨论 |
5.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5.4.2 相关分析结果及讨论 |
5.4.3 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及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TCS决策模型的构建 |
本章摘要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TCS决策模型构建的目的和原则 |
6.2.1 TCS决策模型构建的目的 |
6.2.2 TCS决策模型设计的原则 |
6.3 TCS决策模型的构成 |
6.3.1 TCS决策模型的基本框架 |
6.3.2 收益-风险曲线对模型设计理念的解释 |
6.3.3 基于寻求市场动因的TCS决策 |
6.3.4 基于跟随客户动因的TCS决策 |
6.4 TCS决策模型的适用范围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TCS决策模型的应用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 |
本章摘要 |
7.1 中国移动竞争优势分析 |
7.1.1 中国移动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优势 |
7.1.2 中国移动竞争优势跨国转移分析 |
7.2 中国移动寻求市场动因的跨国经营TCS决策 |
7.2.1 中国移动寻求市场动因分析 |
7.2.2 寻求市场动因的目标国筛选机制 |
7.2.3 寻求市场动因的目标国评估机制 |
7.2.4 不同风险下的目标国选择战略组合 |
7.3 中国移动跟随客户动因的跨国经营TCS决策 |
7.3.1 中国移动跟随客户动因分析 |
7.3.2 跟随客户动因的目标国筛选机制 |
7.3.3 跟随客户动因的目标国评估机制 |
7.3.4 不同风险下的目标国选择战略组合 |
7.4 中国移动跨国经营战略建议 |
7.4.1 目标国选择战略建议 |
7.4.2 巴基斯坦市场经营建议 |
7.4.3 跨国经营的其它建议 |
7.5 TCS决策模型的推广应用和局限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3G市场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理论背景 |
1.2 企业的实际背景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6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竞争力研究理论综述 |
2.1 价值链理论与价值链分析对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影响 |
2.2 钻石体系竞争力分析架构 |
2.3 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的关系 |
第三章 爱立信在中国3G市场的竞争环境分析 |
3.1 爱立信公司介绍 |
3.1.1 爱立信发展历史及现状 |
3.1.1.1 爱立信发展历史 |
3.1.1.2 爱立信发展现状 |
3.1.2 爱立信在中国的发展 |
3.2 全球和中国电信发展形势对3G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 |
3.2.1 全球电信业和3G发展概况 |
3.2.2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形势 |
3.2.3 中国3G的发展形势 |
3.2.4 运营商重组对国内通信产业发展的影响 |
3.3 中国电信产业政策对3G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 |
3.3.1 本土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成长 |
3.3.2 其它外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竞争 |
3.3.2.1 阿尔卡特朗讯 |
3.3.2.2 诺基亚西门子 |
3.3.2.3 摩托罗拉 |
3.3.2.4 北电网络 |
3.3.2.5 电信设备制造商合并重组形成新的竞争环境 |
3.3.3 国家经贸政策的影响 |
3.3.4 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影响 |
3.3.4.1 政府作用 |
3.3.4.2 生产要素 |
3.3.4.3 需求状况 |
3.3.4.4 支持性产业 |
3.3.5 政治与外交关系的影响 |
3.4 对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作出积极反应 |
第四章 爱立信在中国3G市场的竞争策略研究 |
4.1 三种3G技术标准与爱立信3G市场竞争策略的关系 |
4.1.1 WCDMA成为爱立信奠定3G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技术 |
4.1.1.1 借助GSM向WCDMA的平滑演进抢占3G市场先机 |
4.1.1.2 在WCDMA商用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
4.1.2 剥离cdma2000业务提高运营效率 |
4.1.3 积极投身TD-SCDMA产业链 |
4.2 后3G及4G技术的出现对爱立信3G市场竞争策略的影响 |
4.2.1 爱立信在后3G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
4.2.1.1 HSPA技术增强WCDMA的市场竞争力 |
4.2.1.2 LTE的技术跨越延续3G的竞争优势 |
4.2.2 WIMAX跻身3G标准可能影响中国3G市场竞争格局 |
4.2.3 爱立信在4G技术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 |
4.3 应对市场风险,加强自身变革,增强3G市场竞争力 |
4.4 积极提升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 |
4.4.1 整合和扩充企业优势资源 |
4.4.1.1 整合爱立信在中国的优质资源 |
4.4.1.2 优化组织结构以提高运营效率 |
4.4.1.3 人本主义的管理之道 |
4.4.1.4 借助外部并购扩充优质资源 |
4.4.2 调整核心业务架构提供顺应电信市场变化的产品和服务 |
4.4.2.1 保持和巩固网络设备市场份额和领先优势 |
4.4.2.2 加强全球电信专业服务业务 |
4.4.2.3 以多媒体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
4.4.3 优化市场和销售策略 |
4.4.3.1 巩固既有市场的优势地位 |
4.4.3.2 重视中西部市场 |
4.4.3.3 提升在新兴移动运营商中的市场份额 |
4.4.3.4 一体化销售流程(One Sales Process)强化卓越运营 |
4.4.4 超前和充分的准备应对3G市场竞争 |
4.4.4.1 招投标模拟演练和3G试验网 |
4.4.4.2 继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的合作 |
4.4.4.3 大力拓展中国联通市场 |
4.4.4.4 本地化战略 |
4.4.4.5 良好的财务状况为3G市场竞争提供充足资金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吉林网通3G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 |
1.1.1 3G 业务的简介 |
1.1.2 3G 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
1.1.3 3G 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1.2 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相关理论 |
2.1 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必要性 |
2.2 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及其分类 |
2.2.1 项目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 |
2.2.2 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的分类 |
2.3 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
2.3.1 静态评价指标 |
2.3.2 动态评价指标 |
2.4 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
2.4.1 评价方案类型 |
2.4.2 独立型方案评价 |
2.4.3 互斥型方案评价 |
2.5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
2.5.1 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
2.5.2 不确定分析的含义 |
2.5.3 不确定性分析的作用 |
2.5.4 不确定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
第三章 吉林网通3G 项目投资概况 |
3.1 吉林省网通公司简介 |
3.2 吉林省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
3.3 吉林网通3G 项目建设规划 |
3.4 吉林网通3G 项目的市场占有率分析 |
3.5 吉林网通3G 业务预测 |
3.5.1 语音用户数的预测 |
3.5.2 3G 数据用户预测 |
3.6 吉林网通3G 项目拟建规模及投资估算 |
3.6.1 拟建规模 |
3.6.2 投资估算 |
第四章 3G 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评价分析 |
4.1 项目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 |
4.1.1 项目基础数据 |
4.1.2 项目评价基础参数 |
4.2 项目的预计财务报表 |
4.3 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 |
4.3.1 静态评价指标 |
4.3.2 动态评价指标 |
4.4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
4.5 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结论 |
第五章 项目不确定性下的策略选择 |
5.1 打造网通3G 品牌 |
5.2 创新业务运营模式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9)CW公司GSM/CDMA移动通信终端(手机)项目投资策划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状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4 本文的框架 |
第2章 项目投资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
2.1 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
2.2 市场需求预测与分析 |
2.3 项目技术分析与评价方法 |
2.4 项目经济评价与分析方法 |
2.5 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析 |
第3章 CW公司背景及现状分析 |
3.1 公司背景 |
3.2 经管管理现状及发展规划 |
3.3 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项目市场分析 |
4.1 国际市场及其发展趋势 |
4.2 国内市场现状及主要竞争对手 |
4.2.1 国内生产情况 |
4.2.2 主要竞争对手 |
4.3 未来市场预测 |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技术分析 |
5.1 项目产品大纲及建设规模 |
5.2 研发建设方案分析 |
5.2.1 技术来源及研发方案 |
5.2.2 产品研发环境建设 |
5.2.3 产品研发流程 |
5.3 项目生产建设方案分析 |
5.3.1 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
5.3.2 生产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 |
5.4 项目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
5.5 节能、消防和安全卫生 |
5.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第6章 项目市场策略及投资效益分析 |
6.1 定价策略及营销策划 |
6.2 投资效益分析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
6.3 投资估算 |
6.3.1 建设投资估算 |
6.3.2 流动投资估算 |
6.3.3 总投资估算 |
6.4 项目融资策划 |
6.5 成本收益分析 |
6.5.1 基础数据 |
6.5.2 销售收入估算 |
6.5.3 成本费用估算 |
6.5.4 盈利能力分析 |
6.5.5 社会效益分析 |
第7章 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 |
7.1 风险因素识别 |
7.1.1 政策法律风险 |
7.1.2 经济环境风险 |
7.1.3 技术及市场风险 |
7.2 风险评估 |
7.2.1 盈亏平衡分析 |
7.2.2 敏感性分析 |
7.3 风险控制措施 |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中国联通渭南分公司CDMA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状况 |
1.1.2 渭南联通简介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理论综述 |
2.1 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 |
2.2 SWOT分析法 |
2.3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理论 |
2.3.1 市场细分的基本理论 |
2.3.2 目标市场定位理论 |
2.4 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
2.5 服务营销组合理论 |
2.6 整合营销理论 |
3 渭南联通CDMA营销环境分析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3.1.2 产业环境分析 |
3.1.3 渭南联通公司CDMA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 |
3.1.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2 渭南联通CDMA内部环境分析 |
3.2.1 渭南联通CDMA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3.2.2 渭南联通CDMA产品现状 |
3.3 SWOT分析 |
4 CDMA市场定位分析与渭南移动通信市场预测分析 |
4.1 渭南联通CDMA市场定位分析 |
4.1.1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细分 |
4.1.2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细分 |
4.2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现状与预测分析 |
4.2.1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
4.2.2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
4.3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预测经济模型 |
4.3.1 预测的程序 |
4.3.2 渭南市移动电话用户数量预测 |
4.4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供给现状与预测分析 |
4.4.1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供给现状分析 |
4.4.2 渭南移动通信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
5 渭南联通CDMA营销策略设计 |
5.1 产品策略 |
5.1.1 产品组合策略 |
5.1.2 新产品开发 |
5.2 定价策略 |
5.2.1 产品定价目标 |
5.2.2 定价方法与定价策略 |
5.2.3 价格调整 |
5.3 渠道策略 |
5.3.1 CDMA现行渠道策略 |
5.3.2 CDMA渠道策略的改进 |
5.4 促销策略 |
5.4.1 广告宣传 |
5.4.2 人员推销 |
5.4.3 营业推广 |
5.4.4 公共关系 |
5.5 服务策略 |
5.6 渭南联通公司CDMA目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制定 |
5.6.1 针对政府机关目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5.6.2 针对农村居民用户目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5.6.3 针对高端用户目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6 渭南联通CDMA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以用户需求和欲望为导向,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 |
6.2 整合营销传播手段,转变营销观念 |
6.3 充分了解用户,强化用户管理 |
6.4 构建新的销售网络,方便用户的购买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未来五年亚太地区移动通信市场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 [2]DL公司增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D]. 陈锡标.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3]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江博. 武汉大学, 2018(01)
- [4]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D]. 河娜(Ha Na). 上海大学, 2018(06)
- [5]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国选择战略[D]. 李苑.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3G市场竞争策略研究[D]. 李崑.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7]吉林网通3G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D]. 唐志元. 吉林大学, 2008(11)
- [8]中兴通讯(000063) 调整市场上的确定性机会[J]. 刘军. 证券导刊, 2008(12)
- [9]CW公司GSM/CDMA移动通信终端(手机)项目投资策划与分析[D]. 喻召福.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7)
- [10]中国联通渭南分公司CDMA营销策略研究[D]. 赵娟.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