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语言表达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语言表达

一、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1](2021)在《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与“人”的问题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人既是认知世界与使用语言的主体,也可作为被研究的客体。“人”这一对象是复杂的、多维的,故有必要从不同学科对其进行更全面的研究与阐释,本文则是从语言学视角对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进行的对比研究。本文以“观念分析法”为基础,从多个维度对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包括对“человек/人”的词源追溯与历时释义,共时维度下对其进行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分析,认知维度下对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原始域解读等。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力求以俄汉“语言中的人”为语料基础,充分展现俄汉“人的语言形象”,并以该两语言形象为对比分析的依据,深入探究俄汉民族“文化中的人”与“自我认知中人”的异同,并进一步诠释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世界等问题。

周秋璐,李擎[2](2020)在《技术传播跨文化理论关照下的中英说明书对比分析——以药品说明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技术传播正面临着双语或多语的环境。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技术传播不仅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涉及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本文基于跨文化理论,通过对比英汉药品说明书的差异,分析文化差异对技术传播的影响,并提出药品说明书技术写作的应对策略。

丁艳[3](2020)在《汉语植物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较大的语义场。众多植物词语在传达自身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富含民族文化意义的“能指”词。植物词语不仅是解读民族文化的一种媒介,也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出口。本文选择汉语植物词语(包括用来称说植物的名词和以植物名为构词语素构造的词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相关权威字典、词典及综合性语料库中的植物词语为语料,依据传统语言学、文化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知识对植物词语从命名、语义等语言层面以及认知、文化等角度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文章对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理据、意义构成、意义衍变特别是具有文化义的植物词语的语义特点及表现、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植物词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微观的描写与宏观的分析,深入探讨语言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在植物词语意义及植物隐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揭示植物词语一般特点的同时探索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勾勒出汉语植物词语系统的基本面貌;并希望借助某一类词语聚合的研究,从词汇层面上探讨一个民族的语言现实与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研究目标为:从植物名出发,分析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和命名的特点,探讨植物概念获得名称的依据与理由以及它们在词义特征中的具体表现;分析植物词语的意义构成和语义特征,探讨社会文化对语义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在植物词语词义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词义的演进与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汉语植物词语的命名理据多源,它们多方面揭示出植物词的词义特征并反映出植物的某种特点,呈现出类比性和具象性等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汉语植物词语的词义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有客观词义,也有主观词义,是植物概念义和深层附加义的双层叠加,词义蕴涵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产生和理解是建立在植物自身的特征属性和文化模式(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形式、习俗生活形式、心理文化形式)与认知模式(隐喻或转喻)的基础之上,并反映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信息。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植物命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植物的隐喻命名从属于与植物相关的基本概念隐喻,反映出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和规律;隐喻也是植物词语词义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植物词语的语义,以相似性(或相关性)为联结点,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途径实现了语义的衍生和拓展。汉语植物隐喻涉及的层面极广,模式多样且特色鲜明。这些独具特色的植物隐喻模式是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必然产物,与特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植物词语词义的演进与隐喻(包括转喻)的认知方式及其被用于语言交流的社会文化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汉语植物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学术回顾;分析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汉语植物词的命名。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植物词的命名理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特点,同时对植物词中的异名同名现象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产生植物词异名现象的深层原因。第二章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植物词语的语义构成包括理性义、语法义和文化义。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重点分析植物词语理性义和文化义两个方面。通过索解植物词语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植物词语理性义的直接性、间接性的语义表现和产生原因;阐释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特征,指出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来源和产生途径;通过对比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语义模式,探讨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意义对应模式,分析引起这种语义模式差异的原因。第三章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隐喻是植物命名的一种重要依据,也是用来描述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植物隐喻化认知表现在植物名的隐喻化上,也表现在借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映射反映非植物域的某一概念上。论文从两个方面即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来分析植物词语的隐喻系统和隐喻文化认知,指出在植物词语语义演变的过程中,隐喻起着重构、联想和转移的认知作用。同时,文章在深入考察植物隐喻特点的基础上也指出了汉语植物隐喻生成的动因。第四章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意义作为一种概念系统,基于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存在,词义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人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限制,也受到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章从文化的物质层次挖掘植物词语反映的古代生产生活以及植物词语对饮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映射,通过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的微观解读,探讨词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五章汉语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植物词语不仅可以反映物质文化,有些更是精神文化下的言语结晶。植物词语蕴涵着独特的礼俗文化色彩,并烙有礼俗文化的鲜明印迹。蕴含于植物词语中的大量礼俗事象,折射出汉民族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植物词语也映照出民族价值观念,人们以花草树木为载体,抒发了对高尚精神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彰显出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也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结语。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赵雯[4](2019)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体现》文中提出中西方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不仅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担当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在全球化日趋显着的今天,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双方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显着,本文主要从价值观、思维模式以及种族观这三个方面阐述双方文化差异和语言体现,旨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增强双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黄雪莲,李琳[5](2015)在《中英寒暄语及其差异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分析中英寒暄语在不同场合的运用、其不同的表现方式及得到的不同结果,对比中英寒暄语的差异,由此探讨中英寒暄语在其母语国家的具体来函,对比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表现不同价值观下文化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并加入当前新兴的网络寒暄语和问候语,旨在为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提供良好的借鉴。

杨绣妃[6](2014)在《浅论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文中研究表明价值观是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核心内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会导致中西方思想文化沟通的误解和冲突。因此,认识和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体而言,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道德性、权威性的价值观,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功利性、平等性的价值观。

吴克兰,张文凤[7](2013)在《语言顺应论视域下的中英广告语言文化价值观透视》文中研究说明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中英广告语言对共有和各自价值观的顺应,这也是广告人所用的一个重要语用策略。可以看出,只有广告语言很好地顺应了文化价值观后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继而促进产品的销售。

田小娜[8](2013)在《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它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入手,分析了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因素,以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基石的语言,反应了各自民族的特征和文化,所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必定在语言中有所反应。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的交流促使了翻译的诞生和发展,但由于各民族文化语言的不同,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译者进行翻译实践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并进行恰当的处理,尽可能的达到"信,达,雅"。

王晓音[9](2013)在《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针对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现存的基本素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专业素质有待完善等问题,以及当前研究中对教师素质界定的视角微观、内涵模糊等缺憾,提出“大素质”概念,从基本素质、专业素养两个大的方面着眼,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人格素养以及心理素质进行了详尽描述;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汉语知识素养、语言素养、业务素养、跨文化交际素养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本研究重实践性、实用性,以期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操作性较强的自我成长指南。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专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秉持正确的职业意识,以成为一名“多项全能选手”为目标,摒弃偏颇观念,从社会、个体、学术等角度认识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专业身份认同,既不可轻视自己为教书匠,也不可将职业与学术研究割裂开来。职业精神除了对本职业要充满热爱与激情,还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与同理心。作为涉外工作者,对外汉语教师要有符合规范的职业操守,言行得体,维护民族尊严。由于道德水平难以用数字量化,且本文也无意批评或评价,因此本研究从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行”、“良好的精神状态”两方面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格素养提出设想。从“践行公民道德”、“践行教师道德”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期待,希望对外汉语教师拥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可作表率的私德,在工作中有责任心、有激情,并且真心关爱学生。从“积极的精神面貌”、“健康的人格”两个方面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精力充沛、向学生输出正能量并且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工作激情,表现出健全、和谐、积极的人格状态以及良好的性格。本研究引用了“信念”(Belief)这一概念,从教师对自我的信念、对学生的信念以及对教与学的信念这三个角度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对自我的信念包括“认识自己”、“教学机智”、“心理应激”三个方面。教师要尊重自我,同时也要敞开自我,不断自我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是“中介者”、“导师”。准确的自我信念还包括稳定的心态、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善于调适自我心理、情绪等。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的信念包括“认识学生”、“认识学习者的情感”。对于教与学的信念,包括“对学习的信念”和“对教学的信念”。如何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如何实现高成效的教学,这都是在明晰了对教与学的信念之后才有可能得到答案的。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理解是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理解”是本研究的一个独特提法。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凸显出来的独特之处,教师对此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处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专业素养。本研究着重分析了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难点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本研究从“语言表达”、“语言运用”两个角度来分析对外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语言素养。在语言表达部分,分析了教师语言物理层面、意义层面、情感层面所应当具备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在语言运用部分,我们借用了英文相关着作的部分研究角度,从生理方面、人际方面、教学法方面分析了教学语言。最后,我们从建立和维持课堂交际模式、营造课堂气氛、与学生有效沟通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语言的作用。在每个层面的分析中,我们都引入了教学实例,使分析更具体,建议更实用。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主要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素养以及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技巧。备课不仅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还包括教师对自我的长期与短期的准备。教师从备课到上好一堂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与基础,上课是备课内容的实践、展现与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联接的。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基本素养”的概念,将“板书”、“范读”、“肢体语言”归为教师课上良好素养展示的因素,将“回顾反思”、“收集学生反馈”、“自我修正与调整”归为课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详尽分析了如何上好一堂课。掌握各种基础语言课的特点、教法,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业务素养之一。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教学中的多面手,各种课型全面适应。本文从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各种课型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包括听力教学、口语教学现状中的偏差和误区,阅读教材的缺陷,写作教学目标和写作模式的反思。以此梳理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修正途径以及详尽的教学建议。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专业素养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以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基础,搭建跨文化交际知识,有能力处理自身所经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处理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方式,以及应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手段。

潘延芳,顾航东[10](2012)在《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记录和承载着文化的内容,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通过对英汉语言物质结构(文字结构、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文字结构体现了中医"整体、辩证、综合"和西医"局部、静态、分析"的医学观;英汉语句子结构反映了西方文化"重律轻德"和中国文化"重德轻律"的"法治"观;英汉语篇结构展现了西方民族"直线型"和汉民族"螺旋型"思维方式的特点。因此,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可以明显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1)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俄汉观念对比研究的相关理论阐释
    第一节 语言“比较”研究思想的历时考量
    第二节 语言学研究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第三节 俄汉观念对比研究中的二元对立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词源追溯与历时释义
    第一节 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的词源分析与释义
    第二节 汉语观念词“人”的字源分析与释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聚合关系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同义聚合体对比研究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同义聚合体研究
        二、汉语观念“人”的同义聚合体研究
    第二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构词聚合体对比研究
        一、词根человек-与люд-的构词聚合体研究
        二、“人部字”构字聚合体研究
        三、俄语“表人”后缀构词聚合体研究
        四、汉语“表人”后缀、类后缀构词聚合体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组合关系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二、汉语观念词“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第二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语言形象分析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在组合关系中的形象分析
        二、汉语观念词“人”在组合关系中的隐喻形象分析
    第三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认知范畴特征
        一、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空间认知范畴
        二、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数量”认知范畴
        三、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颜色认知范畴
    第四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修辞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человек/人”为目标域的俄汉观念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对比分析
        一、俄语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分析
        二、汉语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分析
    第二节 俄汉“动植物词”指“人”的观念对比分析
        一、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能力或行为特征的人”的对比分析
        二、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品格特征的人”的对比分析
        三、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社会属性的人”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技术传播跨文化理论关照下的中英说明书对比分析——以药品说明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概述
    1.1 技术传播理论概述
    1.2 跨文化理论概述
2 文化差异对于药品说明书的影响
    2.1 地理文化差异
    2.2 思维方式差异
        2.2.1 主体思维模式和客体思维模式
        2.2.2 主语不同
        2.2.3 逻辑不同
    2.3 价值观念差异
3 结语
    3.1 语言
    3.2 排版

(3)汉语植物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植物词语的界定
        一、选题缘由
        二、植物词语的界定与选取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传统训诂学对植物词语的研究
        二、植物词语文化内涵研究
        三、植物词语隐喻认知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植物词的命名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与类型
        一、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
        二、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的特点
        一、理据多源,但命名单一
        二、选取事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命名
        三、命名具有类比性
        四、命名具有鲜明的具象性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的异名与同名
        一、植物词的异名同实
        二、植物词的同名异实
第二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理性义
        一、理性义的直接性及其表现
        二、理性义的间接性及其原因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文化义
        一、文化义的语义特征
        二、文化义的语义来源
        三、文化义的产生途径
    第三节 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及成因
        一、植物词语的语义对应模式
        二、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差异成因
第三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
    第一节 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
        一、植物概念与植物隐喻命名的认知形成
        二、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类型
        三、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认知分析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
        一、植物基本层次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二、植物构成部分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三、“人是植物”“事(物)是植物”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第三节 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及生成动因
        一、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
        二、汉语植物隐喻的生成动因
第四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生产生活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的农业生活
        二、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社会生活
        三、植物词语与古代其他生产活动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饮食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饮食生活
        二、植物词语与食事规仪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中医药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药学典籍
        二、植物词语与药学理论
        三、植物词语与医食保健
        四、植物词语与涉医文学
第五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礼俗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传统礼仪
        二、植物词语与民风民俗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价值观念
        一、“君子之风”理想人格的赞颂与追求
        二、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三、“德容兼备”古代社会的审美要求与反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价值观差异
二、思维模式差异
三、种族观差异
四、结论

(5)中英寒暄语及其差异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英寒暄语典型
二、新兴网络寒暄语
三、中英寒暄语语用失误
四、寒暄语差异的根本原因
    1.地理环境
    2.价值观取向
    3.哲学与道德基础

(6)浅论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一) 历史发展。
    (二) 思维方式。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一)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1. 集体主义与中国文化
        2. 个人主义与西方文化
    (二) 道德性与功利性
        1. 道德性与中国文化
        2. 功利性与西方文化
    (三) 权威与平等
        1. 权威与中国文化
        2. 平等与西方文化
四、结语

(7)语言顺应论视域下的中英广告语言文化价值观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语言顺应论简介
三、中英广告语言对文化价值观的顺应
    (一) 中英广告语言对共有文化价值观的顺应
        1.对美的向往
        2.对健康的追求
        3.对消费者需求层次的心理追求
        4.对礼貌原则的顺应
    (二) 对中英各自文化价值观的顺应
        1.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2.天人合一和求异心理
        3.权威和事实
        4.尊重老人和忌老的心态
四、结语

(8)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其对翻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因素
    (一) 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宗教信仰的影响
    (三) 思维方式的影响
    (四) 风俗习惯的影响
    (五) 价值观念的影响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成语翻译的影响
    (二)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动物习语的影响
    (三)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称谓翻译的影响
四、结论

(9)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2. 教师队伍所存在的问题
        2.1 基本素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 专业素养有待完善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研究现状思考
        3.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科背景
        3.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思考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现状
        1. 研究成果分析
        1.1 数量较少
        1.2 高质量研究不多
        2. 对本研究的介绍
        2.1 本研究的目的
        2.2 本研究的内容
        2.3 本研究的意义
上编 基本素质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意识
        1. 对本职业的认识与定位
        1.1 “小儿科”
        1.2 文化传播中介
        1.3 “香饽饽”
        1.4 “多项全能选手”
        2. 对外汉语教师的价值
        2.1 社会价值
        2.2 个体价值
        2.3 学术价值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意识
        1. 教书匠与专家
        2. 个人本专业为主与教汉语为辅
        3. 专业身份认同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精神
        1. 对本职业的热爱与激情
        2. 对学生的爱心、耐心与同理心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操守
        1. 遵守涉外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2. 遵守职业规范
        2.1 政治行为规范
        2.2 交际言行规范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格素养
        第一节 高尚的道德品行
        1. 践行公民道德
        1.1 良好的公德行为
        1.2 可作表率的私德
        2. 践行教师道德
        2.1 表现方式独特的责任心
        2.2 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关爱学生
        第二节 良好的精神状态
        1. 积极的精神面貌
        1.1 精力充沛
        1.2 输出正能量
        1.3 意志坚定
        1.4 充满工作激情
        2. 健康的人格
        2.1 健全、和谐的人格
        2.2 积极的人格状态
        2.3 良好的性格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
        第一节 对自我的信念
        1. 认识自己
        1.1 如何看待自己
        1.2 中介者
        1.3 导师
        2. 教学机智
        2.1 稳定的心态
        2.2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3. 心理应激
        3.1 自我心理调适
        3.2 自我情绪调控
        第二节 对学生的信念
        1. 认识学生
        1.1 关于学生的概念
        1.2 学习者的个体性
        2. 认识学习者的情感
        2.1 个别情感因素
        2.2 交互情感因素
        第三节 对教与学的信念
        1. 对学习的信念
        1.1 学习的概念
        1.2 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
        1.3 营造学习环境
        2. 对教学的信念
        2.1 教学的概念
        2.2 高成效教学
        2.3 反思性教学
下编 专业素养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知识素养
        第一节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特点的理解
        1. 语音
        1.1 以持续性为特点的语音训练
        1.2 以实用性为目标的教学内容
        2. 汉字
        2.1 灵活处理汉字教学
        2.2 教学内容的定位与调整
        3. 词汇
        3.1 利用内涵意义与构词特点分析词义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控制
        4. 语法教学
        4.1 教学内容的选定及处理方法
        4.2 发现教学难点
        第二节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要素处理
        1. 语音
        1.1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2 处理教学难点
        2. 汉字
        2.1 以分析理解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2.2 处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3. 词汇
        3.1 实用性教学原则
        3.2 词语释义技巧要点
        4. 语法
        4.1 教学原则
        4.2 处理方法要点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素养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表达
        1. 语言表达的物理层面
        1.1 教师语言物理层面要求
        1.2 教师语言物理层面特点
        2. 语言表达的意义层面
        2.1 准确规范
        2.2 清楚达意
        2.3 围绕中心
        2.4 实现目的
        2.5 收放自如
        3. 语言表达的情感层面
        3.1 语言中的情感
        3.2 教师情感的传达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运用
        1.教学语言
        1.1 生理方面
        1.2 人际方面
        1.3 教学法方面
        2. 教师语言的作用
        2.1 建立和维持课堂交际模式
        2.2 营造课堂气氛
        2.3 与学生有效沟通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上)
        第一节 教学准备
        1. 备课
        1.1 准备自己
        1.2 备教材
        1.3 备学生
        2. 课前准备
        2.1 检查教学用品、设备
        2.2 调整情绪
        3. 集体备课
        第二节 课堂教学基本素养
        1. 课上良好素养的展示
        1.1 板书
        1.2 范读
        1.3 肢体语言
        2. 如何上好一堂课
        2.1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2.2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2.3 灵活调整教法
        2.4 与学生有效互动
        3. 课后总结的良好习惯
        3.1 回顾反思
        3.2 收集学生反馈
        3.3 自我修正、调整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下)
        第一节 听力教学
        1. 听力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1.1 受到普遍的轻视
        1.2 教学模式单一
        2. 教学技巧
        2.1 有效的引导
        2.2 有针对性的讲解
        2.3 有趣的活动
        2.4 其他
        第二节 口语教学
        1. 口语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的偏差
        1.2 教学方法的误区
        2. 口语教学技巧
        2.1 引导“自发的”谈话
        2.2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2.3 分组活动
        2.4 巧妙纠错
        第三节 阅读教学
        1. 理想的阅读教学
        1.1 教材
        1.2 教学目标
        2. 阅读教学技巧
        2.1 课文处理
        2.2 提问技巧
        第四节 写作教学
        1. 写作教学目标
        1.1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目标
        1.2 汉语写作模式
        2. 写作教学方法
        2.1 写作指导
        2.2 修改与反馈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知识与素养
        1. 文化交际知识
        1.1 文化交际学与语言教学
        1.2 跨文化交际知识
        2. 跨文化交际素养
        2.1 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2.2 成为一个“多文化”人
        第二节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1. 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界定与定位
        1.1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
        1.2 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2. 应对与处理教学管理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2.1 教学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构成
        2.2 教学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类别
        2.3 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原因
        2.4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化解途径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课程设计与实施
        1.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计
        1.1 课程目标
        1.2 课程内容
        2.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实施
        2.1 教学方法
        2.2 教学改进设想
结论
    1. 本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1.1 综合性
        1.2 独创性
        1.3 实用性
        1.4 开放性
        1.5 针对性
    2. 本研究的缺憾
        2.1 研究方法方面
        2.2 研究内容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某校对外汉语教师学科背景调查表
    附录二 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质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调查问卷
    附录四 语音教学项目的初步设计(叶军)
    附录五 《基础汉字表》(1000常用字表)
    附录六 备课情况调查
    附录七 调查问卷
    附录八 MBTI测试题目
    附录九 学习类型自我测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英汉语言的文字结构看中西医学观的差异
二、从英汉语句子结构看中西“法治”观的差异
三、从英汉语文章的语篇结构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四、结语

四、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D]. 李佳.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技术传播跨文化理论关照下的中英说明书对比分析——以药品说明书为例[J]. 周秋璐,李擎. 英语广场, 2020(32)
  • [3]汉语植物词语研究[D]. 丁艳.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4]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体现[J]. 赵雯. 校园英语, 2019(47)
  • [5]中英寒暄语及其差异对比研究[J]. 黄雪莲,李琳. 考试周刊, 2015(A1)
  • [6]浅论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J]. 杨绣妃.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20)
  • [7]语言顺应论视域下的中英广告语言文化价值观透视[J]. 吴克兰,张文凤.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 [8]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 田小娜.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 [9]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D]. 王晓音.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2)
  • [10]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 潘延芳,顾航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标签:;  ;  ;  ;  ;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语言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