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服务为宗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高斯芃[1](2020)在《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的热门领域,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则是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前沿课题与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扎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实践,系统探究“互联网+政务服务”逻辑内涵、演进机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政务服务领域的重要体现,强调政府部门坚持“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模式、健全运行机制、创新行政手段,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政务大厅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途径,面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便利、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在政务服务领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在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进行的一项以系统性与动态性为显着特征的整体性工程和全面性改革。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具有明显的生态性。本研究以构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为主线,按照“两个理论、一个模型、逐步具象”的思路渐进式展开。全文共分为七章,研究内容逐步深入、逐步具象:首先,阐释整体政府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探究“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形态及进化机理,构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进而,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的阶段性逻辑,并对生态进化趋势进行验证;进而,在确定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具象化研究,得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全要素具象化形态;最后,提出基于模型的实践启示。本研究立足国情,在更多强调改革实践的背景下,旨在一定程度弥补“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中全要素关联模型及成熟度等级模型的学术研究不足,以及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中生态性思维的学术研究不足,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三点研究成果:第一,探索了一个理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自身特点,通过跨界的研究思维,将生态系统理论植入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过程中,这是本文在研究视角上的一大创新。在生态视域的内蕴特征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审视相契合的背景下,提出利用生态系统方法论中的生态因子、时空结构、共生及协同进化等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辅助深度剖析“互联网+政务服务”逻辑内涵、成熟度等级、优化路径等内容,不仅有助于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拓宽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思维宽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第二,延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理论模型研究。完成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建模,明晰了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系统阐释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逻辑内涵、演进机理及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因子、生态结构、共生及协同进化机制以及目标、特征、功能等进行深入分析,解析“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基本形态;通过形成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的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解析模型的动力机制及政策整合、结构整合、文化整合、信息整合的进化趋势。即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为模型研究的动力机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模型构建的方法论,提出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其次,借助生态位优位差异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将生态进化阶段与模型成熟度等级相匹配,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的阶段性逻辑,同时基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连续5年发布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以及3个典型建设案例的分析对生态进化趋势进行验证。为系统地、发展地看待“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丰富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的方法工具。形成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明晰了组成“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形态,从而确定发展路径,这是将学术模型应用于指导实践的一种创新探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丰富“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的方法工具,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关注。基于模型构建、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分析,进而从政府供给侧视角,基于NVivo对检索、筛选出的有关电子政务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整体性建设指导的11份政策文本进行质性研究,完成模型第一、二阶段的具象化分析;从公众需求侧视角,基于 SPSS 及 LISREL,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接受模型,完成模型第三阶段的具象化分析。以“供给侧+需求侧”双视角以及“纵向静态完整性+横向动态发展性”双维度的模型具象化形态研究,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提供了方法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满意”为价值取向、“生态思维”为根本遵循、“环体因子”为建设基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对策建议。
杨婷[2](2020)在《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革新,信息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传统的政府服务已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推动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如今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对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要求,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电子政务发展政策,并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举措,新的想法,新的方法。但是对比公众需求,目前还有亟待需要提升的空间,存在观念转变意识不足、地区、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物力、人力保障不足等现象。因此如何更好地发展电子政务,向公众提供更人性化更精准的电子政务服务,也是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是以德阳市为例,研究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来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特点。其次,通过调查研究法获得德阳市部门信息系统的调查数据,再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及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以新公共服务为主要理论框架,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服务而非掌舵”、“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等内涵,综合辅助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流程再造理论,深入分析德阳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现状、案例特点,科学地、细致地剖析出德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培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力度的角度提出对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对策及建议。希望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深入剖析研究的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建设,有助于德阳市向公众提供更加科学地、高效地、便捷地公共服务,能为其他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王慧娇[3](2020)在《天津海事局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
刘世鑫[4](2020)在《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的一环,在提高服务效能、增加政府透明度、增强群众满意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不同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加快我国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通过实证和比较研究发现,S县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财政资金投入少、缺乏足够认识、体制机制不健全和和专业人才短缺等,通过整合资源,拓宽资金渠道,营造电子政务建设氛围、健全机构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做法可以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加快S县电子政务的建设。
闫心瑶[5](2020)在《数字政府引领公共服务变革的广东实践 ——基于粤省事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尽管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例如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公共服务配置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优化等等,然而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仍然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责任不清、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失衡等许多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大数据时代带来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大数据时代下商业也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也倒逼政府发生变革,政府数字化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数字政府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传统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困境,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变革的重要工具。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政府的驱动因素与广东省数字政府的实践过程,研究数字政府与公共服务变革的技术衔接,并分析数字政府对公共服务变革的驱动成效。本文从数字政府的驱动角度出发对公共服务变革展开研究,由从研究背景出发,通过分别分析和整理国内外数字政府与公共服务的文献,明确了选题以及选题意义。接着本文通过对数字政府与公共服务变革进行概念界定,梳理相关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数字政府内在的问题、战略、理念、技术与先例等多重驱动因素,探索数字政府的起源。接下来本文通过广东省数字政府的实践——粤省事的案例,分析数字政府建设的过程,与此结合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公共服务动因、公共服务内容、公共服务方式、公共服务绩效五个方面对应分析数字政府引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的内在逻辑和优化路径,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和总结出数字政府落实的具体成效,在本文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对以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根据本文的研究,数字政府改革驱动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在要素转变,从具体层面来看,数字政府的改革使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为多元主体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供给动因转变为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主,使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整个数字政府的改革中;供给内容转变为以公众需求为主的精细化、个性化内容供给;供给方式转变为一体化、协同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供给绩效转变为以公众的满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标准,完善且拓宽了公众的参与以及监督渠道。数字政府改革为公共服务的供给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效率,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也极大提升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朱燕锦[6](2020)在《大数据时代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以H市的县区政府为例》文中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行政审批业务搬到网上,如何全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便捷、高效的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网上在线业务办事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而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如何构建科学、优质、便捷、合理的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已经成为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大数据时代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文献、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H市的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现状、问题及存在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得出由于服务观念未转变、以评促改没有奖惩制度、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冲突、公众监督没有制度保障、公众参与意识有待提高、服务质量认知偏差等原因,H市的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存在评价组织方陷入自我评价的局限性、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缺失、评价信息来源单一、评价过程不公开、评价结果运用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借鉴国内外电子政府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众的期望与需求,完善评价指标,改进评价方式,明确评价目的来统一评价认知,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完善评价激励和问责倒逼制度等大数据时代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的优化对策,以期改进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的改善,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吴芸[7](2020)在《河北省Z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从2001年国务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始,政府一直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再到兼顾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提升了审批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十八大以后,随着大批审批事项的取消和下放,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审批效能和政府管理水平,促进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需要深入思考。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始,“互联网+”技术与政府管理不断融合,尤其在行政审批领域发展蓬勃,各地政府纷纷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多项改革措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路径,有效推动了改革向纵深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然后以河北省Z市为例,梳理了十八大以来Z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历程,深入研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Z市行政审批局“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应用情况,阐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审批效能,转变政府职能的积极作用。在梳理中发现Z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等措施。
曾恺琪[8](2020)在《新疆兵团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新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方式,是新时代我国推行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18年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这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从新疆兵团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研究切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以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职工群众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实施,通过访谈分析法对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所有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统计基础数据,搜集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的意见,为后文研究做好铺垫。其次,结合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发现存在平台功能不完备、办公系统相对独立、业务流程监督监管方式单一、公众参与度较低四个方面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分别是由于政府层级观念影响、网站平台缺乏协同办公系统、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宣传不到位的缘故。最后,针对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一是在完善平台功能上下功夫,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在打造协同系统上进行努力,提升办件效率;三是在健全监督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加强监管效能;四是在宣传渠道上不断开拓,增强公众参与。通过研究和结论,希望对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有所促进,以此增强第五师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让第五师的企业和职工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更顺畅、更快捷。同时也希望能为五师本级政府和新疆兵团其他师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乂化[9](2020)在《大连金普新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电子政务建设,顺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互联网+”的重要体现,是形成“电子政府+”的必经之路。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政府管理能力的体现。大连金普新区作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要顺应时代发展,提升管理能力,满足社会需求,为招商引资、社会公共事业、信息技术发展等奠定基础。本文以大连金普新区电子政务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定性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运用无缝隙政府、服务型政府理论、新公用服务理论,总结大连金普新电子政务建设在基础网络建设、“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扩充、诉求办理渠道方面的措施,分析出目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的成效,探究新区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情况、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数据开放利用程度不足、电子政务建设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互动的电子政务建设尚不到位的问题,分析原因。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经验,包括美国的电子政务明确规划、德国以及英国,分析相关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典型案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出可以加以借鉴四条经验,分别是:具有明确的电子政务服务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网络集群”效应、大力开展政府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政民互动为中心进行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综合上述内容,提出大连金普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四项建议:一是加快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统筹规划,在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管部门之上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功能,同时将电子政务建设成效纳入区政府绩效考核范畴;二是打造区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包括夯实以政民互动为中心的政府门户网站、搭建无沟通壁垒的信息资源交换网络平台;三是强化区政府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打造自有专业化队伍、引进专业化人才、建立电子政务实操培训体系的方式加以实现;四是建议加大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宣传力度,宣传方式为内部宣传提高政务服务意识以及推广宣传提升全民参与程度。金普新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要紧紧围绕从中央到大连市对“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建设的要求和方针政策,提高新区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随着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将确保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运转的效率,为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金普新区信息化的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升了管理能力,平衡了市场经济发展,也将为人民谋福祉。
赵明远[10](2020)在《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完善》文中研究表明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代表产物,更是电子政务得以有效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其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政府网站建设,具有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型与升级步伐,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增强行政质量以及效率水平,强化政府的监督与服务水平,保护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作用。对促进社会监督具有意义。本文基于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各部门网站的实际建设和运行情况,分析了哈尔滨市政府网站的建设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发展完善对策。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力求全面,深入,系统地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整合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政府网站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的结构和实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意义。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背景、研究内容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第一章主要是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理论阐释,并概述了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和作用,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和界定进行分析。第二章则是通过对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研究,分析了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哈尔滨市门户网站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通过比较和借鉴国内外类似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经验,从其汲取可用理念和政策。并从哈尔滨市的城市情况、地方特色和机制框架等方面总结了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和完善的对策。
二、以服务为宗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服务为宗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在线政务服务有关研究 |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关研究 |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模有关研究 |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有关研究 |
五、现有研究总体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整体政府及生态系统的理论溯源 |
第一节 整体政府理论基础 |
一、整体政府理论起源与内涵 |
二、整体政府改革兴起动因 |
三、整体政府范式 |
四、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 |
第二节 整体政府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分析 |
一、价值取向相耦合 |
二、知识结构相耦合 |
三、要义特征相耦合 |
第三节 生态系统理论基础 |
一、生态系统基本含义 |
二、生态系统衍伸含义 |
第四节 生态系统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分析 |
一、生态视域的内蕴特征 |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审视 |
三、生态系统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视界融合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建模 |
第一节 “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形态探究 |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因子 |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结构 |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共生及协同进化机制 |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的目标、特征及功能 |
第二节 基于整体政府观的生态系统进化机理探究 |
一、行政体制改革语境中的整体政府观 |
二、基于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的动力机制 |
三、基于整体政府基本特征的进化趋势 |
第三节 模型总体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分析 |
第一节 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界定 |
一、进化阶段界定 |
二、成熟度等级匹配 |
第二节 生态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逻辑 |
一、“供给侧优位”阶段即初始级 |
二、“供给侧+需求侧优位”阶段即受管理级 |
三、“需求侧优位”阶段即优化级 |
第三节 进化趋势验证 |
一、基于评估结果的趋势验证 |
二、基于案例研究的趋势验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分析 |
第一节 供给侧分析视角 |
一、政策文本质性研究设计 |
二、生态因子提取 |
三、文本深度遍历 |
第二节 需求侧分析视角 |
一、公众接受模型定量研究设计 |
二、结构方程与数据检验 |
第三节 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 |
一、生态因子具象化形态 |
二、模型总体具象化形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模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启示 |
第一节 “人民满意”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价值取向 |
一、贯穿生态进化全过程 |
二、影响生态因子全链条 |
第二节 “生态思维”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根本遵循 |
一、把握生态系统构成以全面破解建设难题 |
二、尊重生态进化规律以稳步推进建设步伐 |
第三节 “环体因子”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基础 |
一、坚持网络基础设施的集约性与普惠性 |
二、坚持法律标准体系的完备性 |
三、坚持网络信息安全的可靠性 |
四、坚持信息技术赋能的敏锐性 |
五、坚持服务供给评价的规范性 |
六、坚持创新应用扩散的针对性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回顾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公众接受“互联网+政务服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
(2)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5 理论工具 |
1.5.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1.5.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5.3 流程再造理论 |
1.6 研究内容与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1.7 主要创新点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分析 |
2.1 德阳市概况 |
2.2 案例典型性的描述 |
2.2.1 德阳市具备电子政务发展的巨大潜力 |
2.2.2 德阳市城市基础网络覆盖水平高 |
2.3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描述 |
2.3.1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
2.3.2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取得的成效 |
2.4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
2.4.1 推行网上办事,简化业务流程 |
2.4.2 让数据多跑路,提高服务效率 |
2.4.3 利用在线服务平台,加大监督力度 |
2.4.4 吸收公众建议,推动科学决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意识不足 |
3.1.1 领导的服务意识转变不够 |
3.1.2 基层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不到位 |
3.1.3 公众参与意识不足 |
3.2 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各自为政 |
3.2.1 部门建设规划各自为政 |
3.2.2 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不高 |
3.3 引导公众参与电子政务服务的能力不足 |
3.3.1 公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参与度不足 |
3.3.2 公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信任度不足 |
3.4 面向公共服务的物力与人力资源缺乏 |
3.4.1 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缺口大 |
3.4.2 电子政务建设人才不足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原因分析 |
4.1 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足 |
4.1.1 以公众为中心的思想认识不足 |
4.1.2 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作用不足 |
4.1.3 公共服务的形式过于片面化 |
4.2 部门间的电子政务建设统筹协调不足 |
4.2.1 电子政务建设统筹整合不足 |
4.2.2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
4.3 电子政务服务窗口发展不足 |
4.3.1 电子政务服务的发展建设不平衡 |
4.3.2 电子政务服务窗口建设缺乏统一 |
4.3.3 电子政务服务的宣传力度不足 |
4.3.4 电子政务服务内容不够新颖 |
4.4 电子政务物力与人力资源保障不足 |
4.4.1 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资金来源单一 |
4.4.2 吸引电子政务人才的手段缺乏 |
4.4.3 人才晋升激励机制建立不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5.1 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5.1.1 转变思维,以服务公众为导向 |
5.1.2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升服务质量 |
5.1.3 引入电子政务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
5.2 注重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培养 |
5.2.1 增加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度、参与度 |
5.2.2 举行电子政务的使用培训 |
5.2.3 适当引入第三方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
5.2.4 拓宽公众参与政务服务渠道 |
5.3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力度 |
5.3.1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保障 |
5.3.2 注重电子政务服务人才培养 |
5.3.3 引入人才激励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0.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0.4 研究方法 |
0.5 本文的创新点 |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电子政务 |
1.1.2 服务型政府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1.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1.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1.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 S县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及探索 |
2.1 S县情况简介 |
2.2 S县建设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
2.3 S县电子政务建设的积极探索 |
2.3.1 O2O为民服务中心 |
2.3.2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 |
2.3.3 微警务平台 |
2.4 S县建设电子政务的成效 |
3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
3.1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1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落后 |
3.1.2 政务新媒体实用性差 |
3.1.3 “互联网+”与政务服务不能完全同步 |
3.1.4 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 |
3.2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财政资金投入较少 |
3.2.2 缺乏对电子政务建设足够认识 |
3.2.3 专业人才短缺 |
3.2.4 工作机制欠缺 |
4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借鉴 |
4.1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借鉴 |
4.1.1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实践 |
4.1.2 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实践 |
4.1.3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
4.2 国内其他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借鉴 |
4.2.1 青岛市“数字青岛”建设实践 |
4.2.2 杭州市“智慧杭州”改革实践 |
4.2.3 国内其他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借鉴 |
5 加快S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
5.1 加强资金投入 |
5.2 营造电子政务建设氛围 |
5.3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
5.4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
5.5 扩大服务范围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数字政府引领公共服务变革的广东实践 ——基于粤省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数字政府的内涵 |
2.2.2 公共服务变革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2.3 数字治理理论 |
2.3 数字政府对公共服务变革的价值取向 |
2.3.1 政府职能转变 |
2.3.2 政府机构重塑 |
2.3.3 服务能力提升 |
第三章 数字政府建设的多重驱动因素 |
3.1 问题驱动 |
3.2 战略驱动 |
3.3 理念转变 |
3.4 技术优化 |
3.5 先进引导 |
第四章 数据政府建设的实践过程:以粤省事为例 |
4.1 优化运营模式 |
4.2 转变服务思维 |
4.3 丰富服务内容 |
4.4 重塑服务流程 |
4.5 规范服务评估 |
第五章 数字政府引领公共服务模式变革的优化路径 |
5.1 数字政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
5.2 数字政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动因转变 |
5.3 数字政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精细化 |
5.4 数字政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整体化 |
5.5 数字政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绩效开放化 |
第六章 案例佐证的数字政府创新 |
6.1 消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
6.2 分散变为整体,实现政府协同 |
6.3 以服务为宗旨,实现开放式政府 |
6.4 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 |
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展望 |
(1)广东实践的未来发展展望 |
(2)数字政府的未来研究及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大数据时代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以H市的县区政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与局限性 |
1.4.1 创新点 |
1.4.2 局限性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服务型政府 |
2.1.2 大数据时代 |
2.1.3 在线业务 |
2.1.4 服务质量评价机制 |
2.2 理论依据 |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2 公民网络参与理论 |
第三章 H市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的现状 |
3.1 评价的组织方 |
3.2 评价主体及其互动关系 |
3.3 评价内容 |
3.3.1 办事服务 |
3.3.2 互动交流 |
3.4 评价指标体系 |
3.4.1 办事服务评价指标 |
3.4.2 交流互动评价指标 |
3.5 评价方式 |
3.6 评价制度 |
3.7 评价结果 |
第四章 H市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4.1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4.2 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
4.2.1 评价组织方陷入自我评价的局限性 |
4.2.2 评价主体存在缺陷 |
4.2.3 评价指标缺失 |
4.2.4 评价信息来源单一 |
4.2.5 评价过程不公开 |
4.2.6 评价结果运用不足 |
4.3 原因分析 |
4.3.1 服务观念未转变 |
4.3.2 以评促改缺乏配套奖惩激励措施 |
4.3.3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冲突 |
4.3.4 公众监督没有制度保障 |
4.3.5 公众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
4.3.6 服务质量的认知偏差 |
第五章 大数据时代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的优化对策 |
5.1 中外政府网站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的经验借鉴 |
5.1.1 苏州市县区政府网站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亮点 |
5.1.2 美国政府网站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亮点 |
5.2 改进大数据时代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的对策 |
5.2.1 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众的期望与需求 |
5.2.2 优化以用户为导向的评价指标 |
5.2.3 评价方式多元化 |
5.2.4 以明确评价目的来统一评价认知 |
5.2.5 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评价奖惩制度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河北省Z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互联网+政务服务” |
2.1.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2.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3章 河北省Z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
3.1 十八大以来Z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历程 |
3.1.1 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 |
3.1.2 简政放权 |
3.1.3 “放管服”改革 |
3.1.4 行政审批局改革 |
3.2 改革前期Z市政务服务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
3.3 Z市行政审批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情况 |
3.3.1 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 |
3.3.2 提升“一站式”办结水平 |
3.3.3 构建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
3.3.4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
3.3.5 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 |
3.4 “互联网+政务服务”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意义 |
3.4.1 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
3.4.2 推进转变政府职能 |
第4章 河北省Z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治理理念落后 |
4.2 信息技术薄弱 |
4.3 “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平台仍不完善 |
4.3.1 “信息壁垒”仍然存在 |
4.3.2 “网上办”可办率低 |
4.3.3 乡镇层级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不完善 |
4.4 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
4.4.1 审批监管机制不完善 |
4.4.2 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5章 部分地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践及启示 |
5.1 浙江省“四张清单一张网” |
5.2 上海市“一网通办” |
5.3 衡水市线上线下一体化 |
5.4 部分地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经验启示 |
第6章 完善河北省Z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对策 |
6.1 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治理理念 |
6.1.1 政府部门加强培养互联网思维 |
6.1.2 引导群众强化互联网思维 |
6.2 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
6.3 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
6.3.1 加快打破“信息壁垒” |
6.3.2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 |
6.3.3 加大放权力度完善乡镇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
6.4 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6.4.1 建立健全审批监管机制 |
6.4.2 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疆兵团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行政服务中心”的概念 |
2.1.2 “互联网+”的概念 |
2.1.3 “政务服务”的概念 |
2.1.4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 |
2.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特征及意义 |
2.2.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特征 |
2.2.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意义 |
2.3 理论依据 |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3章 新疆兵团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 |
3.1 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基本现状 |
3.1.1 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
3.1.2 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
3.2 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 |
3.2.1 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历程 |
3.2.2 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 |
第4章 新疆兵团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调查设计及实施 |
4.1.1 问卷调查情况 |
4.1.2 访谈窗口工作人员情况 |
4.1.3 调查结果总结 |
4.2 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
4.2.1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不完备,群众满意度较低 |
4.2.2 各部门办公系统相对独立,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与协同 |
4.2.3 业务流程监督监管单一,方式较为落后 |
4.2.4 办件传统方式形成习惯,群众参与度不高 |
4.3 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成因分析 |
4.3.1 政府层级观念影响“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缓慢 |
4.3.2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缺乏协同办公系统 |
4.3.3 “互联网+政务服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
4.3.4 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宣传不到位 |
第5章 新疆兵团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对策 |
5.1 完善平台功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
5.1.1 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站内容 |
5.1.2 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站功能 |
5.2 打造协同系统,提升办件效率 |
5.2.1 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协同办公系统 |
5.2.2 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
5.3 健全监督体系,加强监管效能 |
5.3.1 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监督监察系统 |
5.3.2 建立可持续的监督激励机制 |
5.3.3 实行线上线下监督监管结合方式 |
5.4 开拓宣传渠道,增强公众参与 |
5.4.1 打造个性化的互动功能 |
5.4.2 建立用户参与评价机制 |
5.4.3 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业务辅导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附录 C 受访者基本情况统计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大连金普新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电子政务 |
2.1.2 电子政务建设 |
2.2 理论基础 |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3 大连金普新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
3.1 大连金普新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3.1.1 所采取的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大连金普新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 |
3.2.1 政府各职能部门电子政务存在重复建设情况 |
3.2.2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数据开放利用程度不足 |
3.2.3 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
3.2.4 政民互动的电了政务建设尚不到位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统筹规划不到位 |
3.3.2 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集成度不高 |
3.3.3 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滞后 |
3.3.4 政府电子政务推广宣传力度不足 |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
4.1.1 美国:政府主导对电子政务建设做出明确规划 |
4.1.2 德国:统一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实现资源共享 |
4.1.3 英国:推广以政民互动为宗旨的24小时在线“虚拟政府” |
4.2 国内其它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
4.2.1 武汉东湖高新区:通过政务服务局实现层级管理 |
4.2.2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指尖政府”实现在线实时服务 |
4.2.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探索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人才新模式 |
4.3 经验借鉴 |
4.3.1 具有明确的电子政务建设主管部门 |
4.3.2 充分发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网络集群”效应 |
4.3.3 大力开展政府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4.3.4 以政民互动为中心进行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
5 进一步加强大连金普新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
5.1 加快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统筹规划 |
5.1.1 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管部门 |
5.1.2 各职能部门发挥功能确保电子政务高效运行 |
5.1.3 电子政务建设成效纳入区政府绩效考核范畴 |
5.2 打造区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平台 |
5.2.1 夯实以政民互动为中心的政府门户网站 |
5.2.2 搭建无沟通壁垒的信息资源交换网络平台 |
5.3 强化区政府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5.3.1 打造自有专业化队伍 |
5.3.2 引进专业化人才 |
5.3.3 建立电子政务实操培训体系 |
5.4 建议加大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宣传力度 |
5.4.1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的内部宣传提高政务服务意识 |
5.4.2 通过电子政务服务的推广宣传提升公众参与程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理论阐释 |
第一节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概述 |
一、政府门户网站界定与功能 |
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内涵与内容 |
三、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价值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电子政务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一节 哈尔滨市政府网站建设现状 |
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网站基本情况介绍 |
二、哈尔滨市主城区政府门户网站分析 |
第二节 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网站服务体系构建不完善 |
二、页面布局与办事功能欠缺 |
三、信息公开不够充分 |
四、可持续发展和宣传存在隐患 |
第三节 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公共服务理念存在偏差 |
二、政府角色错位 |
三、管理和行政服务体制不完善 |
四、运行管理资金缺口及专业人才缺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完善建议 |
第一节 借鉴国内外同等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经验 |
一、国外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经验分析 |
二、国内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经验分析 |
三、对比分析与经验启示 |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理念 |
一、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发展 |
二、确立以公共利益为发展原则 |
第三节 明确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特色 |
一、科学定位组织整合门户网站 |
二、数据引领拓展渠道 |
三、实施强化人才战略 |
第四节 发展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机制构想 |
一、加快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理顺管理机制 |
二、加强门户网站信息资源的管理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以服务为宗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D]. 高斯芃. 中共中央党校, 2020
- [2]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德阳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案例研究[D]. 杨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3]天津海事局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D]. 王慧娇. 天津大学, 2020
- [4]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D]. 刘世鑫.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数字政府引领公共服务变革的广东实践 ——基于粤省事的分析[D]. 闫心瑶.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大数据时代县区政府在线业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以H市的县区政府为例[D]. 朱燕锦. 广西大学, 2020(07)
- [7]河北省Z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研究[D]. 吴芸. 河北大学, 2020(08)
- [8]新疆兵团第五师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研究[D]. 曾恺琪. 新疆大学, 2020(07)
- [9]大连金普新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 张乂化.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10]哈尔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完善[D]. 赵明远. 黑龙江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