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现代教育”与“新传统教育”

评“现代教育”与“新传统教育”

一、"现代教育"和"新传统教育"思想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苏彦霏[1](2021)在《风流文化对朝鲜族舞蹈作品创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云飞[2](2020)在《国内外建筑史教材教参资源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谢洪[3](2014)在《斯坦贝克作品在中国译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今众多的外国小说家中,约翰·斯坦贝克作为近代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广为中国读者知晓。中国文学界对斯坦贝克研究成果丰富,但大都停留在对斯坦贝克小说的内容分析解读和写作手法解析层面。对斯坦贝克小说中文译本翻译历史研究不够深入,仍停留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研究中对二十世纪后期至今的译介史鲜有提及,但这并不表示该段时期的翻译活动缺乏研究价值。相反,该时期的翻译活动呈现诸多新时期特点。本文试图对斯坦贝克作品在中国的中文译本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采取数据收集、描述分析法对约翰·斯坦贝克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历程和出版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本文对约翰·斯坦贝克的译介在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翻译成果和出版发行刊物都进行了梳理。之后,分析了约翰·斯坦贝克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中文译本的特征,包括翻译的及时性、侧重性、复译性和全面性。最后,总结斯坦贝克作品中文译本的价值,包括其对中国翻译文学的贡献与影响。本文通过对约翰·斯坦贝克个案的分析与整理,进一步丰富对斯坦贝克及其作品的中文译本研究,丰富我国翻译文学的研究。希望对填补现有翻译研究在翻译史断代的空缺,同时抛砖引玉将更多研究者的目光吸引到翻译历史的研究中来。

鲁豫坤[4](2014)在《从行为心理出发的彝族传统民居设计研究 ——以红万村民居的改造及新民居设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城市与现代生活模式的迅速发展,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建筑也面临新挑战,如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脉继承和发扬成为关键所在。目前对传统住居的研究大多仅仅停留在建筑形式与装饰构件的研究层面,虽然有关于人的行为心理、环境及空间关系的探讨,但仅是笼统的概括性研究,仍然需要对具体的不同空间类型与人的行为心理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基于此研究背景,以行为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工程学等为理论指导而展开。本论文立足于实践,在研究内容上可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所采取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为理论论述部分,从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方面分析人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为人的行为心理和居住空间设计的关系。分别从行为心理对居住空间和居住空间对行为心理两方面进行搭接建构来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内容涉及人的行为心理如何对建筑空间的限定以及建筑空间的比例、围合形式、色彩、形态以及尺度如何对人的行为心理造成影响。第四部分为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出发点的案例分析,探寻案例中“为人而设计”的理念,把握方案中人的行为心理和建筑空间设计的契合点。第五部分为实际项目的研究性设计。基于前几章的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理论及设计方法,运用所得出的方法结合实际项目,探讨行为心理对民居空间的指定,使所研究的东西真正回归于实践,为更加完善的理论提供有力的验证平台。第六部分是对上一部分指定建筑空间进行组合更新,更进一步的提出对项目改造更新的营造手法和更新策略。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中人的行为模式的调研和归纳,了解和研究人的行为与民居空间存在的关系。旨在了解传统彝族民居空间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合理之处,以探索其对现代人居空间环境的健康、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可借鉴之处。

孙大慧[5](2011)在《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业务分析与经营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道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道路运输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缺乏竞争能力。二是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不利于市场的发展。三是运政管理法制滞后,管理力度不强。四是经营服务质量低下,损害行业形象。五是运输设施水平较低,不能适应需求。本文即使以此具体情况为背景,通过对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现状与主营业务分析,探讨分析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战略理论,结合战略发展中的问题,确定了以差异化战略为主导,扩大4S店经营投资的多元化战略为辅助的战略决策。通过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包括了公司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政策环境、竞争对手的分析,提出主攻客运主业、加强4S店合资力度、改进人力资源状况。引导企业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周小玲[6](2011)在《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 ——以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文体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主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等后现代思潮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译者翻译活动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译者文体(the translator’s style)也逐步成为翻译研究的焦点之一。另一方面,以霍姆斯(James Holmes)、图里(Gideon Toury)等为代表的翻译研究学派倡导用描写的方法来进行翻译研究,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则使译者文体研究逐步摆脱了传统研究零星的、主观的、印象式点评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量化的、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全面的、大规模的译者文体研究提供了契机。从莫纳·贝克(Mona Baker,2000)率先提出用语料库方法研究译者文体至今已有10年,在这10年间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有对译者偏爱的语言模式的研究,还有对构成译者文体的宏观因素的量化分析。但从研究现状来看还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对译者文体的认识还比较笼统,没有明确的、详细的描写细则,研究规模偏小,以及迄今还没有对某一译者文体或某一译者群体文体的全面的、系统的量化描写。本研究试图融合文艺学、文体学、语料库语言学以及翻译研究学派的描写翻译学与文化学派的观点,以理雅各(James Legge)英译中国典籍的译者文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描写体系,为更大范围的译者文体描写提供借鉴,也为译者文体批评提供新的依据。本研究首先从中西文论中的文体观出发,探讨了文体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而对译者文体的本质进行了阐释。译者文体作为文学文体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具有与文学创作文体类似的特征,也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就本质而言,译者文体指译者在译文中所突显的译者自身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译者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为了特定的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操控而留下的创造痕迹。译者文体是译者无意识的语言表达习惯与译者有意识的文体选择的统一体。影响译者文体形成的因素既包括译者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译者自身的学识修养、翻译观念、翻译策略等中观层面的因素,还包括意识形态、社会规范、文学观念、读者期待等宏观层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反映在译者的翻译文本中,形成译者独特的文体特征。译者文体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与合理性。伴随着语言学、文体学、翻译学理论的发展,译者文体研究的方法和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的零星点评模式,经过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的对等模式,文化转向以来的后现代哲学思辨模式,直到当代的语料库实证描写模式的转变历程,总的发展趋势是从规定性研究走向实证描写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以描写翻译学为基础,借助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通过对大量语料的量化分析与描写来发现译者文体,并对形成译者文体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做出解释。这种模式将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有效地结合起来,是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与文化研究途径的融合。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以哲学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认识论基础,把经验主义的量化描写和理性主义的推理解释相结合,以客观的语言现象为依据,揭示语言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描写翻译学的发展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的步骤为定相观察、定量分析和定性解释,其描写方法为历时和共时对比。历时时对比描写主要把同一原作不同时期的多个译本,或者同一译者不同时期的多种译文进行对比,考察历史文化的变迁对译者文体的制约和影响。共时对比描写则把同一时期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或同一时期不同原作的译本进行对比,考察译者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的文化立场、翻译观念、翻译策略等等。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描写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进行。在构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描写框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为个案,重点选取了其英译的6部作品,以及《论语》不同时代的4个代表性译本,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考察理雅各的译者文体。微观层面从词、句、篇章特点着手,主要考察形符数、类符数、类符/形符比、平均词长、平均句长、平均段长、词频、词汇密度、语篇连贯、叙事方式等。中观层而主要考察反映理雅各个人修养、翻译观念、翻译策略的语言要素,如主题词、高频词、特色词、独特词,译者所添加的副文本(如注释、序、跋等),以及译文中的核心文化词、习语、特殊句式、修辞格等的处理模式。宏观层面主要从原语文化语境和译入语文化语境出发,探讨意识形态、社会规范、文学观念以及读者期待等因素在译者文体中的反映。研究发现理雅各的译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忠实、准确、正统、严谨、庄重,体现了其学者型、研究型的译者文体特征,揭示了其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名热爱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和一名热衷于基督教的传教士的身份。理雅各译者文体的形成与其个人的学识修养以及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紧密相连。结论部分对论文的观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进行总结,指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将对大规模的语言事实的量化描写与对语言现象的文化阐释有机地结合,是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与文化途径的融合与互补。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扩展了翻译批评的客体,对翻译批评以及翻译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为微观层面的量化描写较多,而对影响译者文体形成的宏观因素则阐释较多而量化描写不足;对同一原文本的不同译本的历时对比描写较多,而对同一译者不同译本之间共性的共时描写不足。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张敢[7](1999)在《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研究》文中指出

二、"现代教育"和"新传统教育"思想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教育"和"新传统教育"思想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3)斯坦贝克作品在中国译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Origin of Study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Organization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John Steinbeck and His Works in China
    2.2 Studies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John Steinbeck's Works
Chapter Ⅲ Translations of John Steinbeck's Works in China
    3.1 Introduction of John Steinbeck and His Works
    3.2 Translation from 1938 to 1949
    3.3 Translations from 1950 to 1989
        3.3.1 Translations in the Mainland
        3.3.2 Translation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Province
    3.4 Translations from 1990 to 2012
        3.4.1 Translations in the Mainland
        3.4.2 Translations in Taiwan Province
    3.5 Conclusion
Chapter Ⅳ Studies of the Features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Translation
    4.1 The Features
        4.1.1. Timeliness
        4.1.2. Stress on the Translation of anti-Fascist and realist Works
        4.1.2.1. Stress on the Translation of Anti-Fascist Works in the 1940s
        4.1.2.2. Stress on the Translation of Realist Works
        4.1.3. Retranslation
        4.1.4. Comprehensiveness
    4.2 Value of the Translation
        4.2.1. 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4.2.2. The Influences in China
Chapter Ⅴ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Bibliography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Acknowledgements

(4)从行为心理出发的彝族传统民居设计研究 ——以红万村民居的改造及新民居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价值观念的转变
        1.1.2 “为人而设计”理念的发展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概况
        1.3.1 国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概况
        1.3.2 国内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概况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行为·建筑空间
    2.1 行为心理学相关概念
        2.1.1 概念关键词——行为
        2.1.2 概念关键词——心理
    2.2 行为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3 其它相关理论
        2.3.1 人体工程学
        2.3.2 环境心理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为心理与居住空间的关系
    3.1 人的行为心理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3.1.1 居住行为类型
        3.1.2 居住心理的特点
    3.2 居住空间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3.2.1 空间形式对行为心理的影响
        3.2.2 空间功能对行为心理的影响
        3.2.3 空间结构与行为心理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人的行为心理角度出发的民居建筑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4.1 “一号屋的试用”展示
    4.2 “广西融水县民居”展示
    4.3 “丽江老君山傈僳族传统民居改造更新”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彝族居住行为心理特征及对空间的指定——以红万村为例
    5.1. 红万村概况
        5.1.1 区位及行政区划
        5.1.2 自然环境概况
        5.1.3 红万村的历史文化概述
    5.2 红万村居民的行为心理与传统建筑
        5.2.1 红万村居民的行为心理类型和特点
        5.2.2 红万村传统民居
    5.3 红万村人们的行为心理对建筑的指定
        5.3.1 建筑外观风格形式的指定
        5.3.2 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的指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行为心理指定下的建筑空间营造手法和策略
    6.1 民居空间的营造手法
        6.1.1 空间的拆分与重组
        6.1.2 空间的开放与私密
        6.1.3 空间的模糊性与多层次性
    6.2 基于行为心理指定下的民居更新策略
        6.2.1 建筑形式的确定
        6.2.2 建筑功能属性的确定
        6.2.3 建筑空间组合的确定
        6.2.4 建筑院落的确定
        6.2.5 建筑结构的确定
        6.2.6 建筑材质的确定
        6.2.7 室内配置的确定
    6.3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附录1 参考文献
附录2 红万村民居调查表

(5)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业务分析与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2章 企业经营战略理论基础
    2.1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与作用
    2.2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
        2.2.1 战略分析阶段
        2.2.2 战略选择阶段
        2.2.3 战略实施阶段
        2.2.4 战略评价阶段
    2.3 各种企业经营战略
        2.3.1 增长型战略
        2.3.2 稳定型战略
        2.3.3 复合型战略
        2.3.4 紧缩型战略
    2.4 企业管理分析法
        2.4.1 PEST分析法
        2.4.2 五力模型分析法
        2.4.3 SWOT分析法
第3章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公路客运业务
    3.1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公路客运业务状况
    3.2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运力资源
    3.3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土地资源情况
    3.4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运营模式
        3.4.1 单车承包经营
        3.4.2 公车公营
第4章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外部战略环境
    4.1 政府政策
    4.2 常州地区经济环境
    4.3 常州地区文化风俗环境
    4.4 公路客运行业技术实力环境
    4.5 公路客运行业内竞争者状况
        4.5.1 目前行业内竞争者状况
        4.5.2 未来新加入竞争者的威胁
        4.5.3 其他运输方式的威胁
第5章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内部战略环境
    5.1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5.1.1 人力资源的意义及目的
        5.1.2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5.2 管理组织机构
        5.2.1 企业机构职能分散
        5.2.2 人事管理落后
        5.2.3 股份制改革
    5.3 企业财务现状分析
        5.3.1 企业财务现状
        5.3.2 融资策略
    5.4 企业文化建设
        5.4.1 企业文化精神层面建设
        5.4.2 企业文化制度保障
第6章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研究
    6.1 公路客运业务经营环境的变化
    6.2 采用差异化发展战略公路客运业务
        6.2.1 差异化发展战略的特征和类型
        6.2.2 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6.3 合资经营4S业务
        6.3.1 4S店的投资收益
        6.3.2 强化4S店合资战略
    6.4 地区联盟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6)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 ——以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文体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3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译者文体的本质
    2.1 什么是文体?
        2.1.1 中国文论中的文体观
        2.1.2 西方文体学中的文体观
    2.2 什么是译者文体?
    2.3 影响译者文体形成的因素
        2.3.1 微观层面的因素
        2.3.2 中观层面的因素
        2.3.3 宏观层面的因素
    2.4 从隐身到显形:译者文体存在的客观性
        2.4.1 译者文体隐形说与显形说
        2.4.2 译者文体存在的理论解释
    2.5 需要澄清的几对关系
        2.5.1 译者文体与原作者文体
        2.5.2 译者文体与原文文体
        2.5.3 译者文体与译文文体
        2.5.4 译者翻译文体与译者创作文体
        2.5.5 译者文体与同时代其他译者的文体
    2.6 小结
第3章 译者文体研究方法的嬗变:从规定走向描写
    3.1 传统的零星点评模式
    3.2 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的对等模式
    3.3 文化转向以来的后现代哲学思辨模式
    3.4 语料库实证描写模式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的理据和模式
    4.1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的理据
        4.1.1 哲学上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4.1.2 描写翻译学的发展
    4.2 语料库译者文体研究的语料库类型、建设与检索
        4.2.1 几种主要的语料库类型
        4.2.2 语料库的建设
        4.2.3 语料库的检索与分析
    4.3 语料库译者文体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4.3.1 步骤:定相观察、定量统计与分析、定性解释
        4.3.2 语料库译者文体研究的方法
    4.4 语料库译者文体研究的层次
        4.4.1 译者文体研究的微观层面
        4.4.2 译者文体研究的中观层面
        4.4.3 译者文体研究的宏观层面
    4.5 小结
第5章 个案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理雅各译者文体的描写
    5.1 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概况
    5.2 有关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研究现状
        5.2.1 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研究的主要内容
        5.2.2 学界对理雅各翻译的评价
        5.2.3 理雅各翻译研究的局限和出路
    5.3 理雅各中国典籍英译本语料库的建设与检索
        5.3.1 理雅各中国典籍英译本语料库简介
        5.3.2 语料库检索
    5.4 理雅各译者文体的描写
        5.4.1 理雅各译者文体的微观描写
        5.4.2 理雅各译者文体的中观描写
        5.4.3 理雅各译者文体的宏观描写
    5.5 小结
第6章 结语:对译者文体批评的思考
    6.1 本研究的总结
    6.2 译者文体批评的思考
    6.3 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UCREL CLAWS5 TAGSET(词类码)
    附录二:《论语》4个英译本的词频统计表(前60位)
    附录三:理雅各5部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词频统计表(前50位)
    附录四:理雅各中国典籍英译本注释示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着作
致谢

(7)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外对抽象表现主义的研究状况
    三、 本文框架结构
    四、 致谢
第一章 抽象表现主义诞生的背景
    第一节 30年代的美国美术
        一、 美国情景绘画
        二、 艺术家与新政
    第二节 美国前卫艺术家的探索
        一、 美国抽象艺术家协会
        二、 萌芽:画室中的讨论
        三、 宣言:格林伯格的美学思想
第二章 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40年代前期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一、 二战中的纽约艺术家
        二、 来自欧洲的声音
        三、 阿什尔.戈尔基:欧洲艺术与抽象表现主义之间的桥梁
    第二节 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
        一、 神话的制造者
        二、 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
第三章 抽象表现主义的两大潮流:40年代后期
    第一节 行动绘画
    第二节 色域绘画
第四章 50年代: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第一节 绘画的胜利:50年代前期
        一、 抽象表现主义团体的确立
        二、 绘画的胜利:抽象表现主义的成功与解体
    第二节 美国的胜利:抽象表现主义获得国际地位
        一、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二、 美国的胜利:抽象表现主义获得国际地位
结束语
    一、 抽象表现主义之后
    二、 留给我们的思考
附录: 抽象表现主义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目
图版目录
图版

四、"现代教育"和"新传统教育"思想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风流文化对朝鲜族舞蹈作品创作的影响研究[D]. 苏彦霏. 延边大学, 2021
  • [2]国内外建筑史教材教参资源比较研究[D]. 李云飞. 东南大学, 2020
  • [3]斯坦贝克作品在中国译介的研究[D]. 谢洪.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8)
  • [4]从行为心理出发的彝族传统民居设计研究 ——以红万村民居的改造及新民居设计为例[D]. 鲁豫坤.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5]常州公路运输有限公司业务分析与经营战略研究[D]. 孙大慧.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6]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 ——以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文体为个案[D]. 周小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7]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研究[D]. 张敢. 中央美术学院, 1999(01)

标签:;  ;  ;  ;  ;  

评“现代教育”与“新传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