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类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

龟类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

一、甲鱼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论文文献综述)

王光娟[1](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引领农村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观光农业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的经验及模式,解决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瓶颈,对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杨琴[2](2011)在《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浙江省玉环县苔山塘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农业生产不断扩张,大面积原生态城郊型湿地被开发和侵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湿地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湿地旅游业得到开发,但缺乏对其社会及生态效益的总体考虑,导致资源的退化,缺乏可持续性。目前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及都市农业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和系统,但针对都市农业与湿地资源结合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尚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都市农业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景观三元论和生态学相关学科理论,综合分析资源特色,提出都市农业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三元论:即开发策略的三元——保护、恢复、利用;规划内容的三元——生态、景观、旅游;服务对象的三元——自然、人与自然、人;意境营造的三元——动态、静态、动静结合;构思原则的三元——自然、野趣、闲逸;文化植入的三元——提炼、重构、新生;规划演绎的三元——单一向多元、传统向现代、观光向休闲;操作方法的三元——调查、引导、营造。本文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玉环县都市农业湿地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论,指导玉环苔山塘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并以此论证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的指导意义。提出都市农业湿地公园理想的旅游项目规划,引申出其建设模式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期为都市对农业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王捷青[3](2011)在《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中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服务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的乡村旅游较国外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游意愿的增强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机制还不成熟,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没有完全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基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以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为例,以科学地处理好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准则,运用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手段,对晨东农庄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为晨东农庄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晨东农庄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从提升产品特色、注重品牌营销、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完善。另外,本研究还对晨东农庄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营销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和合理建议。

陈健[4](2009)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累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这种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完全是现代产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它建立在对自然界的单方面索取和掠夺上,因而生产越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也越严重。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和应用,使这种破坏变本加厉。发展绿色产业就是对人类自身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深刻反思结果。我国绿色产业不仅肩负着确保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等经济重任,更承载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非经济重任。自然资源禀赋及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绿色产业发展的道路。绿色产业的提出是为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自然资源短缺、产业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其目标体现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是时代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本文阐述共分七章,除了第一章导论和第七章结论之外,第二、三、四章着重理论研究,第五、六章着重现实分析。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阐述课题研究背景,分析国内外绿色产业相关理论,在疏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绿色产业的内涵,为论文进一步实证及提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角度;第二章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双刃剑”为切入点,分析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原因,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得出绿色产业是我国应对壁垒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的出路的结论;第三章系统阐述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产业代谢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和物质循环理论;第四章立足于绿色产业的划分,阐述绿色产业链的内涵、耦合关系、运行机制和监控体系建设;第五章阐述我国绿色产业,包括绿色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评价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六章以珠三角地区为实例,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进行具体分析,并运用MATLAB程序计算珠三角地区2001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状况,得出珠三角在五年间生态赤字稍有好转,并有良性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低承载、低足迹、高赤字”的不可持续状态。提出建议如下:(1)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2)减少经济开发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3)采用生物高新技术,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4)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5)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的建议: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是:1、系统地构建了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框架。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总体描述绿色产业链运作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研究了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构想,从而系统地构建了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框架;2、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以珠江三角洲的个案资料为例,运用生态足迹等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3、注重应用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对策建议和政策选择。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从总体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政策选择,试图提升本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邱化蛟[5](2005)在《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文中提出都市农业必须可持续,生态农业应成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都市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策略、资源利用、主导产业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尚待加强研究。本研究针对此以北京郊区为例展开。 都市农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集约化程度特别高,尤其是投入的集约化,因投入不当往往对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在水资源方面:北京都市农业用水比例较高,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活动已经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漏斗和严重的水污染。北京市2003年生产的农产品含有虚拟水87.79亿m3,其中动物性产品占比例超过71%;要达到小康标准,北京尚缺虚拟水227.4亿m3。在土地资源方面:近年来农用地大幅度减少,化肥用量的增加虽然使土壤肥力和产量得到提高,但同时也造成严重的污染;大田0-20cm土壤剖面和20-50cm的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03;北京市2003年对生态足迹的需求是2.30507,而北京当前的生态承载力仅是0.26715。对可持续性发展形成威胁。 由于其特殊的区位条件,都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与一般农区有很大不同,不能主观想当然地确定。前些年,北京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作为都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主要是没有考虑到它们对水资源的高度集约利用,尤其是没有考虑到它们可能造成的严重的面源污染。 对顺义区和密云县进行了案例研究。顺义区是北京近郊农业强区的代表,NUTMON模型的分析表明,当前顺义几乎所有的土地利用类型都是养分聚集型。密云县则是环保和经济发展存在矛盾的农业弱县的代表,由于畜牧业的超常发展和畜禽粪便未妥善处理等原因,也存在严重的污染,2003年畜禽养殖剩余氮素2891吨、磷素384吨;提出了“生态资产”的概念,并计算当前密云的生态资产总价值是107.41亿元;绿色GDP的分析则表明,2001-2003年密云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耗减和恶化已占到GDP的0.01%-1.78%。 在对都市农业功能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生态农业,并且应是一种新的形式——“质能型”生态农业,即循环利用农业物质、最大化充分利用农业能量。在比较优势等理论的探讨下,确定了北京生态农业的主导产业为:以高档有机型的蔬菜、水果等园艺业和牛、羊等草食性畜禽养殖业的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和服务等组成的产业集群及生物质能源利用。并设计了一种未来生态农业的具体形式——“牵手农业”,包括宠物农业、游戏农业、漂流农业、虚拟农业等十种不同的形式。 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对它的监测和评价。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都市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健康、经济活力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子层次共13个指标,提出了完整的算法体系和分析方法。同时还构建了一种新的衡量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秩指标体系框架。

文龙[6](2001)在《甲鱼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文中研究指明 鳖是高价值的美食补品,鳖的质量衡量已不单纯是它的营养结构和鲜活程度,还要看养殖过程中各种有害物质对其机体的影响,特别是集约化养殖中各种人为添加的药物残留,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仿绿色生态养殖的鳖与一般养殖鳖相比,口味纯正,品

二、甲鱼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鱼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观光农业中的作用
二、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
    (一)国内观光农业的发展
        1.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2. 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
        1. 美国
        2. 意大利
        3. 英国
        4. 韩国
三、实现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 杜绝对原有景观的开发性破坏
        2. 防止环境恶化,维护生态平衡
        3.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二)因此制宜,错位发展
    (三)推广低排放“环保型”农业技术
    (四)构建“生态+”观光农业模式
        1. 生态+体验
        2. 生态+文化
        3. 生态+学习
    (五)开展创意农业的规划设计
        1. 产品创意
        2. 农艺创意
        3. 景观创意易
    (六)加强专业化、生态化管理

(2)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浙江省玉环县苔山塘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概念界定
        2.1.2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概念
        2.1.3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资源
        2.1.4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与其他公园概念的比较
    2.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2.1 景观生态学
        2.2.2 自然生态美学
        2.2.3 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是指人类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其
        2.2.4 景观三元论
    2.3 相关评价体系概述
3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及方法研究
    3.1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
    3.2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
        3.2.1 开发策略的三元——保护、恢复、利用
        3.2.2 规划内容的三元——生态、景观、旅游
        3.2.3 服务对象的三元——自然、人与自然、人
        3.2.4 意境营造的三元——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3.2.5 构思原则的三元(出发点)——自然、野趣、闲逸
        3.2.6 文化植入的三元——提炼、重构、新生
        3.2.7 规划演绎的三元——单一向多元、传统向现代、观光向休闲
        3.2.8 操作方法的三元——调查、引导、营造
4 基于“三元论”的玉环县都市农业湿地公园调查分析
    4.1 玉环县基本情况研究
        4.1.1 玉环县县域概况
        4.1.1.1 地质地貌状况
        4.1.1.2 气候条件
        4.1.1.3 经济状况
        4.1.1.4 产业情况
        4.1.1.5 社会文化指标
        4.1.1.6 生态环境指标
        4.1.1.7 植被情况
        4.1.2 玉环县域总体规划
        4.1.2.1 发展战略与总体思路
        4.1.2.2 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空间构架
        4.1.2.3 玉环县游憩资源和游憩产品定位
        4.1.2.4 都市农业湿地资源县域生态定位
    4.2 玉环县都市农业湿地资源现状问题研究
        4.2.1 总体发展策略
        4.2.2 总体布局
        4.2.3 多功能整合
        4.2.4 文化植入
        4.2.5 可持续发展
        4.2.6 小结
    4.3 民意调查
5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玉环县苔山塘生态湿地公园
    5.1 基本概况
    5.2 玉环县苔山塘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评价
        5.2.1 风景资源评价
        5.2.2 综合旅游资源评价
    5.3 研究区域在各上位规划中的定位
        5.3.1 研究区域在城市的区位
        5.3.2 在各上层规划中的作用
    5.4 规划设计概要
        5.4.1 规划的目标
        5.4.2 对规划的思考
        5.4.3 引入都市农业湿地公园规划的三元论
    5.5 玉环苔山塘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5.5.1 开发策略的三元——保护、恢复、利用
        5.5.2 规划内容的三元:生态、景观、旅游
        5.5.3 服务对象三元——自然、人与自然、人
        5.5.4 规划设计的意境——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5.5.5 规划设计的构思出发点原则三元——自然、野趣、闲逸
        5.5.6 规划设计文化元素的植入——提炼、重构、新生
        5.5.7 规划设计的演绎:自然向科普、传统向现代、观光向休闲
    5.6 小结
6 总结
    6.1 结论
    6.2 都市农业湿地公园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后续发展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3)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乡村旅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1.1.2 乡村旅游成为居民旅游新时尚
        1.1.3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提倡品牌竞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案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旅游
        2.1.2 乡村旅游产品
    2.2 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理论
        2.2.1 可持续理论
        2.2.2 旅游者需求理论
        2.2.3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4 旅游市场营销理论
第三章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与市场营销
    3.1 乡村旅游的发展概述
        3.1.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概述
        3.1.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概述
    3.2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3.2.1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3.2.2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3.2.3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3.3 乡村旅游产品市场营销
        3.3.1 产品策略
        3.3.2 促销策略
        3.3.3 价格策略
        3.3.4 销售渠道策略
第四章 案例研究-以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为例
    4.1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资源分析
        4.1.1 自然资源
        4.1.2 人文资源
        4.1.3 其他资源
    4.2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市场分析
        4.2.1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客源现状
        4.2.2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基础设施分析
        4.2.3 区域合作条件
        4.2.4 旅游者对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的偏好调查
        4.2.5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存在的问题
        4.2.6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发展建议
    4.3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开发
        4.3.1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4.3.2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开发的项目
    4.4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市场营销
        4.4.1 晨东农庄旅游客源市场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4.4.2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的营销形象
        4.4.3 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
        4.4.4 市场细分后的营销方案
        4.4.5 旅游产品的营销价格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4)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 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
        (二) 对新时期我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三) 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
        (四) “绿色奥运”带来了绿色契机
        (五) “毒奶粉事件”导致的信任危机
    二、绿色产业相关理论研究动态
        (一) 绿色产业概述
        (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的研究述评
        (三) 绿色经济的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
        (一) 研究的基本框架
        (二) 研究重点与难点
        (三)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绿色产业: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壁垒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二) 绿色壁垒的国际发展趋势
    二、绿色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双刃剑”
        (一)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二)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三、绿色产业是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绿色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代谢理论
        (一) 代谢理论的来源
        (二) 物质代谢理论
        (三) 产业代谢理论
    二、物质平衡理论
        (一) 总量平衡与分量平衡
        (二) 克尼斯等环境经济学家的物质平衡理论
        (三) 质量平衡方法
        (四)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五) 对环境恶化与资源过量使用关系的分析
    三、物质循环理论
        (一) 物质循环概念分析
        (二) 生物系统中的碳循环
        (三) 循环经济理念
        (四) 循环经济的概念
        (五) 循环经济的基本实施原则、方法和核心标准
第四章 绿色产业链的构建
    一、绿色产业的分类
        (一) 产业分类
        (二) 绿色产业分类
        (三) 绿色产业的划分
    二、绿色产业链与传统的生产方式
        (一) 产业链与传统的生产方式
        (二) 绿色产业链的概念及简化模型
    三、绿色产业链的构建原理
        (一) 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二) 因地制宜
        (三) 系统集成
    四、绿色产业链构建的诊断
        (一)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 诊断指标体系
        (三) 诊断指标
    五、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方法
        (一) 主导产业链优选
        (二) 引入补链企业
        (三) 横向共生、纵向耦合
        (四) 绿色产业链构建层次
        (五) 绿色产业链支撑系统设计
        (六) 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操作步骤
    六、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技术
    七、绿色产业链的效益
        (一) 绿色产业链环境效益
        (二) 绿色产业链经济效益
    八、绿色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一) 企业与绿色产业链
        (二) 政府与绿色产业链
        (三) 社会与绿色产业链
    九、绿色产业链在各产业中的构建方向
        (一) 绿色农业产业链的构建
        (二) 绿色工业产业链的构建
        (三) 绿色服务业产业链的构建
第五章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
    一、我国绿色工业的发展
        (一) 绿色工业对传统环保理念的冲击和突破
        (二) 工业绿色化与绿色工业节能
        (三) “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的本质
        (四)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五) 我国绿色工业发展评价
    二、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一) 从“有机农业”到“绿色农业”
        (二)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三) 绿色农业的组织实施
        (四)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评价
    三、我国绿色服务业的发展
        (一) 绿色消费与绿色服务
        (二) 绿色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及其基本要求
        (三) 绿色流通的组织实施
        (四) 绿色营销的组织实施
        (五) 我国绿色服务业发展评价
第六章 绿色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一、珠三角现代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一) 珠三角的概况
        (二) 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三) 珠三角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
        (四) 珠三角现代产业面临的转型
    二、珠三角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 珠三角绿色工业发展现状
        (二) 珠三角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三) 珠三角绿色服务业发展现状
    三、对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评价—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
        (一)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二)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假定
        (三)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四) 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珠三角的应用分析
        (五)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局限性
    四、珠三角绿色产业发展前瞻
        (一) 改变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 控制人口数量
        (三) 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倡绿色生活消费
        (四) 提高生物生产用地的面积和质量
        (五) 加快一体化整合,明确发展潜力所在
第七章 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政策选择
    一、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壁垒建设体系
        (一)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监测、调查制度
        (二) 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管理服务的前置化
        (三) 实施质量安全战略,构建和完善出口产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疫体系
        (四)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五) 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
        (六) 完善外贸体制,形成外向型经济的强大合力
        (七) 实行环境外交
    二、调整产业结构
        (一) 发展绿色科技,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进程
        (二) 发展绿色生产力,提高资源生产力
        (三) 调整产业结构,从企业做起
    三、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 构建我国绿色产业的投资机制
        (二) 强化绿色立法、执法,严禁国外污染源进入
        (三) 发展绿色科技,培养绿色人才
        (四) 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新时尚
        (五) 依据国际标准,培植绿色企业
    四、加强对绿色产业的宏观管理
        (一) 加强国家绿色企业认证的标准化工作
        (二) 建立绿色产业的信息服务机构与分类、统计及审计系统
        (三) 充分发挥政策与市场的作用
        (四) 制定适合各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战略
        (五)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六) 加强统一领导,完善绿色产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七) 打破产业分割,地域分割,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
        (八) 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绿色第三产业
        (九) 尽快统一绿色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附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MATLAB计算程序
致谢

(5)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可持续农业、都市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1.2 都市农业研究综述
    1.3 生态农业研究综述
    1.4 我国未来可持续性都市农业的研究重点
    1.5 论文意义、方法及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北京市水资源分析
    2.1 北京市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现状
    2.2 气候条件、大气污染和北京水资源
    2.3 北京都市农业与水资源
    2.4 运用虚拟水理论对北京市都市农业用水状况的估算
    2.5 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京市土地资源分析
    3.1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
    3.2 北京农地化肥施用量增加,作物产量提高
    3.3 农田土壤肥力逐步提高
    3.4 土壤养分对环境的污染增大
    3.5 生态足迹计算北京土地的承载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京市都市农业产业现状研究
    4.1 农业优势产业的研究方法
    4.2 北京都市农业产业现状分析
    4.3 北京各区县农林牧渔业产业优势分析
    4.4 北京都市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农民收入的关系
    4.5 北京都市农业优势产业总体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市区县案例研究
    5.1 顺义区案例研究
    5.2 密云县案例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北京市都市农业总体评价
    6.1 都市农业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的污染、浪费
    6.2 都市农业支柱产业的支柱度不突出,出口导向农业不甚发达
    6.3 农民增收增长缓慢,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增大、地区差距增大
    6.4 农民和企业经营者科技素质较低,创新意识差
    6.5 北京市生态建设中的若干有待改进的地方
    6.6 从北京和荷兰的比较看北京都市农业的差距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北京市可持续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及策略
    7.1 从都市农业的功能和发展看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
    7.2 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及其发展
    7.3 北京质能型生态农业的主导产业
    7.4 发展质能型生态农业的配套措施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都市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1 指标(体系)的选择标准
    8.2 都市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社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1 可持续发展的可测量性
    9.2 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分类
    9.3 可持续性指标的选择方法
    9.4 可持续性指标的分析方法
    9.5 可持续性指标的开发建议
    9.6 一种新的社会可持续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9.7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0.1 论文主要结论与思路
    10.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甲鱼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王光娟. 农业经济, 2019(08)
  • [2]都市农业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浙江省玉环县苔山塘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D]. 周杨琴.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 [3]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王捷青.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4]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D]. 陈健.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5]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D]. 邱化蛟.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6]甲鱼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J]. 文龙. 渔业致富指南, 2001(01)

标签:;  ;  ;  ;  ;  

龟类应提倡仿绿色生态养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