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验证试验

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验证试验

一、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验证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徐卫,褚浩然,郑博文,唐灿,禹恩发,薛鹏,盛洁,李晓海[1](2020)在《我国低放废物热解焚烧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文中认为根据国际上焚烧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特点,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自主开发出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热解焚烧技术,在国内应用近20年,建成3座焚烧设施。这些焚烧设施运行、处理了大量低放废物,具有净化效率高、减容效果好、核素控制好等特点,验证了热解焚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先进性。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针对早期焚烧设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降低了设备腐蚀问题;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减少了二次废物的产生量;并进一步提高了焚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对高塑料橡胶含量废物的兼容处理能力。经过这些技术改进,国内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热解焚烧技术逐渐完善。

郑博文,徐卫,褚浩然,李晓海,杨利国,张晓斌,杨丽莉[2](2020)在《紧凑式低放固体废物焚烧工艺装置设计及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焚烧作为处理放射性废物的主要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为满足部队、科研及核技术应用等废物产生量较少的单位的放射性废物焚烧处理需求,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针对性开发了紧凑式低放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并实现了工程应用。经试验验证,该装置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设计目标和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处理能力相当的情况下,紧凑式焚烧设施占用的建筑面积减少为常规焚烧设施的1/30,人员减少为原1/6,能耗减少为原1/8,建造成本降为原1/8,并且可实现8 h/d间歇运行,大幅降低了建造和运行成本。

郑博文,唐灿,杨丽莉,徐卫,褚浩然,何小平,张禹[3](2020)在《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焚烧是放射性废物的主要处理技术之一,同常规废物焚烧技术相比,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更关注对放射性核素的截留效果、系统的辐射安全和对废物的适应能力。随着废物特性的变化、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焚烧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和改进,对塑料、橡胶和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适应性更强的第三代焚烧技术已成为主流,包括热解焚烧、蒸汽重整焚烧以及等离子体焚烧,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废物类型。未来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整体经济性和满足环保要求为前提,尽量提高废物的整体减容效果,对多种废物的兼容处理,并为满足特殊废物的处理要求开发针对性的焚烧技术。

皮煜鑫[4](2019)在《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系统工艺运行安全研究》文中提出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的技术有很多,本文重点研究了热解焚烧技术在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领域的应用。文章介绍了比利时工程规模的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生产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内扩大规模和能力的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的生产工艺,从原理、设备构造、物料守恒等方面对处理系统进行了工艺分析和理论计算,同时,研究了系统的各项安全性能,并提出了应急情况下的应急对策。在充分分析了各工艺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开展了工艺系统的生产试运行试验研究,研究试验分别对97个单系统进行了单体调试,调试成功后,继续对7套联动系统进行了水试验,再之后又开展了17套系统的模拟料液试验,通过模拟料液,可以模拟真实料液在系统中的处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反应后续真实料液的处理情况,记录了相关的试验数据。在试验结束后,结合生产运行试验情况和试验数据分析,初步掌握了有机废液/水分离系统、热解焚烧系统、燃烧尾气净化系统、尾气排放系统、冷却水系统、热解灰卸灰及转运系统等重要系统的安全性能阈值及稳定运行参数。同时,查找出了影响及制约工艺安全稳定运行的骤冷器喷淋不佳、柴油水箱虚假信号、高温气体过滤器损坏及热解炉搅拌桨卡滞等各类因素。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理研究、理论计算,试验验证,成功的解决了影响放射性有机废液热解焚烧处理工艺系统安全稳定的各类因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国内工程规模的处理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工艺系统运行提供基础数据参考,可以为核行业同类核设施的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余达万,徐宏明,周辰昊,郭喜良,余达宇,姜春辉[5](2019)在《秦山核电基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技术实践与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秦山核电基地在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方面的实践。包括建立了蒸汽发生器排污树脂和通风过滤器金属框架清洁解控工作流程;改进了水泥固化线工艺,水泥固化包装容器采用金属桶代替水泥桶;开发了废过滤器芯子暂存衰变法分类处理及一桶装多芯方案;开发了技术废物"三明治"式废物装桶和超级压实提高外包装容器效率等最小化实践。对废液、废树脂、技术废物、有机废液等处理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采用废液蒸干压实技术、废树脂蒸汽重整技术、可燃废物和有机废液焚烧技术,预计秦山核电基地废物产生量可由541 m3/a减至约94 m3/a。

许娜[6](2018)在《高品位含铀碱渣铀的浸出工艺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某核燃料元件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品位含铀碱渣中铀的浸出和萃余水相中硝酸的回收问题,进行了高品位含铀碱渣的筛析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溶解浸出条件选择工艺、循环溶解和不同渣的铀含量对铀浸出的影响、洗涤浸出探索、不溶渣的预处理和不同液固比影响试验,并对萃余液进行了减压蒸馏回收硝酸试验,结果表明:(1)对含铀碱渣S1进行了粉碎筛析试验,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粒级的含铀碱渣中铀的分布情况是均匀的,渣中铀含量为59.63%,除了主体元素铀之外,还有大量的Fe、Ca、P等元素的存在,影响铀的浸出,导致铀的浸出率降低;根据含铀碱渣特性,进行了浸出工艺参数选择试验,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液固比对铀浸出的影响,确定了浸出工艺参数为浸出时间3h、浸出温度80℃、浸出液固比2.2:1,铀的浸出率达99.01%。(2)对含铀碱渣S1进行了16次循环溶解,最后得到铀含量为0.181%的不溶渣,残渣剩余量为1.33%,说明循环溶解效果较好,当循环溶解达到一定次数时,渣的铀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对不同铀含量的碱渣A、B、C分别进行了六次循环溶解试验,重点考察铀的浸出效果,碱渣A的铀含量从8.66%降至0.901%,B的铀含量从25.09%降至0.223%,C的铀含量从57.28%降至0.822%,渣计浸出率均达98%以上,结果表明渣中铀的浸出效果与渣的品种和性质特征密切相关;对S1循环溶解后的不溶渣进行渣浸出液回用、浸出时间对铀浸出影响的探索试验,不溶渣的铀含量从0.197%降至0.091%,说明两次浸出、一次洗涤工艺对于不溶渣降低铀含量效果较为明显。(3)对铀含量为7.76%的不溶渣,进行了两次高浓度硝酸洗涤、溶解浸出再洗涤和预处理后再浸出洗涤试验。两次高浓度硝酸浸出和两次稀硝酸浸出试验结果表明,渣中铀含量最后达到0.059%;采用硫酸钙、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二氧化硅、氟化钠分别和不溶渣混合均匀,经750℃焙烧后冷却,用稀硝酸进行铀的浸出,渣的铀含量达到0.105%;采用浓硫酸与不溶渣混合,200℃熟化后冷却,用稀硝酸浸出,铀含量降至0.248%。对铀含量7.76%的不溶渣进行八次洗涤后进行不同液固比的探索试验,采用两次浸出、一次洗涤的方法,当总液固比为30:1时,渣中铀含量为0.080%,继续增大液固比,对铀的浸出影响较小,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综合考虑,多次洗涤、浸出可以提高铀浸出率,降低渣的铀含量,采用焙烧或熟化预处理可改善铀的浸出效果,不溶渣洗涤后选择适当液固比也可降低渣的铀含量。(4)通过对萃余液进行蒸馏回收硝酸的试验,考察了萃余液成分和一级蒸馏、二级蒸馏对硝酸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浓度随蒸馏时间的加长和蒸馏液体积的增大而不断上升,最高可达700g/L以上,硝酸回收率最高可达90%。萃余液中杂质含量越高,蒸馏越困难,所需时间越长,底部剩余的渣量也越多。综上所述,根据碱渣S1溶解浸出挑选出的工艺参数,采用循环溶解、洗涤和浸出工艺相互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浸出碱渣里的铀,对于难溶的含铀不溶渣,可以采用高温焙烧或浓硫酸熟化预处理后再硝酸浸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铀的浸出,降低渣中铀含量;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萃余液,采用两级减压蒸馏的方法进行对废液中硝酸的回收,既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又能回收重复利用,降低污染,为以后的萃余液蒸馏回收硝酸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杨丽莉,王培义,郑博文,李晓海,张晓斌,杨利国,李串连,贾成明,褚浩然,王煦晋,徐卫,阮佳晟[7](2016)在《紧凑式低放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设计、建造与工程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废物污染轻、产生量少的场合,开发了一套占地小、投资少的"紧凑式低放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并进行了工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工艺可行、整体运行平稳;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处理能力、减容比、减重比等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烟气排放监测结果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王培义,李晓海,杨利国,张晓斌,王煦晋,李串连,郑博文,贾成明,徐卫,杨丽莉,李达,褚浩然,林小龙,董京玲[8](2013)在《ZRF25型放射性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冷态试车”工程验证》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我国某厂"ZRF25型放射性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的冷态试车工程验证情况,通过24 h、72 h及168 h的模拟物料连续运行试验,得出结论:该装置工艺可行、整体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焚烧装置处理能力、减容比、焚烧灰热灼减率等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合同书及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林鹏,刘夏杰,陈明周,吕永红,向文元[9](2013)在《热处理技术在核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目前核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理工艺具有高增容性的特点,带来了废物处置的压力;针对高增容的处理现状,介绍了放射性废物减容处置技术的研究重点——热处理技术,包括焚烧技术、熔融盐氧化技术、热等离子体技术以及高温熔融固化技术,并分析了各技术的特点、应用难点以及各技术的适用范围,最后对放射性废物热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郑博文,李晓海,王培义,周连泉,王煦晋,杨利国,张晓斌,李串联,贾成明,徐卫,杨丽莉,李达,林小龙,褚浩然,董京玲[10](2012)在《放射性废物焚烧设施烟气净化系统运行经验及改进》文中认为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放射性废物焚烧设施经过几年运行,其烟气净化系统中部分设备出现严重腐蚀现象、废水处理方面也出现问题。在后续第二、第三座焚烧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通过优化烟气净化工艺和改进设备材质及结构,消除了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延长了设备寿命,也减少了二次废物的产生量。废物管理、运行经验和交流等非技术因素也是造成设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重要原因,需要同样重视。

二、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验证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验证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低放废物热解焚烧技术的应用及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低放废物焚烧技术工程应用及特点
    1.1 三座已建设施及运行概况
    1.2 热解焚烧法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技术特点
2 问题及改进
    2.1 设备腐蚀问题及改进
    2.2 热解及焚烧设备的优化
    2.3 烟气冷却及净化工艺优化
    2.4 安全及应急优化
    2.5 操作便利性及其他方面
3 持续改进及下一步工作
    3.1 降低废物前处理过程操作强度
    3.2 提高废物中塑料橡胶的接收比例
4 结语

(2)紧凑式低放固体废物焚烧工艺装置设计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思路
2 工艺设计
    2.1 废物预处理工艺
    2.2 焚烧工艺
    2.3 烟气冷却工艺
    2.4 烟气净化工艺
    2.5 排灰工艺
3 辐射安全设计[7]
    3.1 工作人员剂量估算
    3.2 放射性物质的净化
    3.3 事故应急
4 试验验证
    4.1 验证试验
        4.1.1 试验内容
        4.1.2 试验结果
    4.2 与常规焚烧设施比较
5 结论

(3)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特点
    1.1 焚烧的处理能力较小
    1.2 辐射安全是关注的重点
    1.3 减容效果是关键
2 焚烧技术的发展历程[3]
    2.1 第一代:过量空气焚烧技术[4-6]
    2.2 第二代:控制空气焚烧技术[7-9]
    2.3 第三代:裂解焚烧技术
3 第三代焚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3.1 热解焚烧[10-12]
    3.2 蒸汽重整焚烧[13-16]
    3.3 等离子体焚烧[17-19]
    3.4 三种技术特点比较及分析
4 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对塑料橡胶的高适应性
    4.2 一炉多用
    4.3 排放污染物的控制
    4.4 特种废物的处理
5 结语

(4)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系统工艺运行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工艺系统
    2.1 放射性有机废液来源
    2.2 放射性有机废液热解焚烧处理工艺系统
        2.2.1 放射性有机废液热解焚烧处理主工艺系统
        2.2.2 放射性有机废液热解焚烧处理辅助系统
    2.3 工艺系统处理量计算
        2.3.1 悬浮液计算
        2.3.2 热解反应计算
        2.3.3 燃烧反应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安全分析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
    3.1 放射性有机废液/水分离系统
        3.1.1 防火防爆安全分析
        3.1.2 防废液贮存泄漏安全分析
        3.1.3 防废液输送泄露安全分析
        3.1.4 废液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2 TBP/OK接收及悬浮液配制系统
        3.2.1 防废液贮存泄露
        3.2.2 防废液输送堵塞
        3.2.3 废液泄漏事故应急处置
    3.3 热解系统
        3.3.1 防火防爆
        3.3.2 防热解灰泄漏
        3.3.3 热解炉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4 燃烧系统
    3.5 辅助系统安全分析
        3.5.1 柴油供应系统
        3.5.2 通风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运行试验及安全措施研究
    4.1 单体设备/单系统运行试验
        4.1.1 电气系统
        4.1.2 消防系统
        4.1.3 给排水系统
        4.1.4 通排风系统
        4.1.5 通信系统
        4.1.6 仪控系统
        4.1.7 柴油贮存及供应系统
        4.1.8 去离子水系统
        4.1.9 化学制剂配制及分配系统
        4.1.10 冷却水系统
        4.1.11 压空制氮系统
        4.1.12 设备呼排系统
        4.1.13 悬浮液配制系统
        4.1.14 工艺尾气排放系统
        4.1.15 烟道气处理系统
        4.1.16 供料、热解及过滤系统
        4.1.17 油水分离系统
        4.1.18 其他系统
    4.2 系统水运行试验
        4.2.1 TBP/OK接收系统水联动试验
        4.2.2 悬浮液配制系统水联动试验
        4.2.3 工艺尾气排放系统水联动试验
        4.2.4 烟道气处理系统水联动试验
        4.2.5 供料、热解及过滤系统水联动试验
        4.2.6 热解气体燃烧系统水联动试验
        4.2.7 油水分离系统水联动试验
    4.3 系统模拟料液调试
        4.3.1 辐射监测系统
        4.3.2 油水分离系统
        4.3.3 取样、悬浮液配制、热解燃烧及尾气处理系统
    4.4 放射性有机废液热解焚烧处理系统运行试验结论
        4.4.1 放射性有机废液/水分离系统试验结论
        4.4.2 放射性有机废液悬浮液配置系统
        4.4.3 热解焚烧及尾气处理系统
    4.5 系统运行试验存在的安全问题
        4.5.1 单系统及水试验存在的安全问题
        4.5.2 模拟料液试验存在的安全问题
    4.6 单系统及水试验安全措施研究
    4.7 模拟料液试验安全措施研究
        4.7.1 供料喷嘴安全措施研究
        4.7.2 压空管线安全措施研究
        4.7.3 高温气体过滤器安全措施研究
        4.7.4 热解炉搅拌桨安全措施研究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秦山核电基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技术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废物分类及处理工艺
    1.1 废物分类
    1.2 废物处理工艺
    1.3 废物产生量
2 废物最小化技术实践
    2.1 APG废树脂清洁解控
    2.2 通风过滤器拆解及金属框架清洁解控
    2.3 水泥固化采用金属桶包装容器
    2.4 废过滤器芯子暂存衰变法分类处理及一桶装多芯技术
    2.5 技术废物“三明治”法装桶及提高外包装容器效率
3 废物最小化新技术分析
    3.1 废液处理技术
        3.1.1 废液蒸干压实技术
        3.1.2 浓缩液高效水泥固化技术
        3.1.3 放射性废水膜处理技术
    3.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3.2.1 蒸汽重整技术
        3.2.2 废树脂热超压技术
        3.2.3 等离子熔融技术
        3.2.4 可燃废物焚烧技术
        3.2.5 废金属熔炼技术
    3.3 最小化技术比较分析
        3.3.1 废液最小化技术
        3.3.2 固体废物最小化技术
        3.3.3 采用新技术效果
4 结论

(6)高品位含铀碱渣铀的浸出工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铀的存在形式
        1.1.2 含铀碱渣来源
    1.2 铀的浸取技术
        1.2.1 酸法浸取技术
        1.2.2 碱法浸取技术
        1.2.3 生物浸取技术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5 焙烧、熟化等预处理技术
        1.2.6 萃余液中回收硝酸
        1.2.7 分析方法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与特色
第2章 含铀碱渣的制备与工艺条件选择
    2.1 试验仪器及试剂
    2.2 试验材料的制备
        2.2.1 化学成分分析
        2.2.2 样品筛析试验
        2.2.3 测试过水性能
    2.3 含铀碱渣浸出工艺条件选择试验
        2.3.1 试验内容
        2.3.2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试验
        2.3.3 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试验
        2.3.4 浸出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试验
        2.3.5 验证试验
    2.4 试验结果
        2.4.1 浸出时间影响试验
        2.4.2 浸出温度影响试验
        2.4.3 浸出液固比影响试验
        2.4.4 验证试验
    2.5 小结
第3章 含铀碱渣溶解试验
    3.1 试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3.2 试验内容
        3.2.1 循环溶解试验
        3.2.2 不同铀含量碱渣影响试验
        3.2.3 不溶渣浸出
        3.2.4 渣浸出液回用对新渣溶解的影响
        3.2.5 浸出时间对不溶渣浸出的影响试验
        3.2.6 碱渣循环溶解—洗涤—浸出验证试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循环溶解试验
        3.3.2 不同渣品位对铀浸出的影响
        3.3.3 不溶渣浸出
        3.3.4 渣浸出液回用对新渣溶解的影响
        3.3.5 浸出时间对不溶渣浸出的影响
        3.3.6 碱渣循环溶解—洗涤—浸出的验证
    3.4 小结
第4章 不溶渣浸出试验
    4.1 试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4.2 探索试验内容
        4.2.1 不溶渣的制备
        4.2.2 不溶渣的洗涤探索
        4.2.3 洗涤验证试验
        4.2.4 不溶渣的浸出探索
    4.3 不溶渣的浸出试验内容
        4.3.1 CaSO_4混合焙烧
        4.3.2 CaO混合焙烧
        4.3.3 NaF混合焙烧
        4.3.4 SiO_2混合焙烧
        4.3.5 CaCO_3混合焙烧
        4.3.6 NaOH混合焙烧
        4.3.7 浓酸熟化
        4.3.8 不同液固比对浸出的影响
        4.3.9 不溶渣的连续多次浸出
    4.4 不溶渣探索试验结果
        4.4.1 不溶渣的制备
        4.4.2 不溶渣的洗涤探索
        4.4.3 洗涤验证
        4.4.4 不溶渣的浸出探索
    4.5 不溶渣浸出试验
        4.5.1 CaSO_4混合焙烧
        4.5.2 CaO混合焙烧
        4.5.3 NaF混合焙烧
        4.5.4 SiO_2混合焙烧
        4.5.5 CaCO_3混合焙烧
        4.5.6 NaOH混合焙烧
        4.5.7 浓酸熟化
        4.5.8 不同液固比对浸出的影响
        4.5.9 不溶渣多次浸出
    4.6 小结
第5章 萃余液回收硝酸试验
    5.1 试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5.2 试验内容
        5.2.1 硝酸蒸馏曲线
        5.2.2 溶液成分对蒸馏的影响试验
        5.2.3 一级蒸馏
        5.2.4 二级蒸馏
    5.3 结果与讨论
        5.3.2 硝酸蒸馏曲线
        5.3.3 溶液成分对蒸馏的影响
        5.3.4 一级蒸馏
        5.3.5 二级蒸馏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紧凑式低放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设计、建造与工程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
    1.1 主工艺系统
        1.1.1 焚烧系统
        1.1.2 烟气冷却-净化系统
    1.2 辅助工艺系统
        1.2.1 送排风系统
        1.2.2 压空系统
        1.2.3 冷却水循环系统
        1.2.4 应急安全系统
        1.2.5 电气及仪表控制系统
    1.3 工艺特点
        1.3.1 集成紧凑式设计
        1.3.2 控制空气热解焚烧工艺
        1.3.3 干法烟气净化工艺
        1.3.4 冷却水封闭循环冷却工艺
    1.4 主要技术指标
2 关键工艺设备
    2.1 一燃室
    2.2 二燃室
    2.3 水冷换热器-空冷换热器
    2.4 高温袋滤器-高温高效过滤器
    2.5 酸气吸收器
    2.6 活性炭吸附器
3 工程验证
    3.1 目的
    3.2 模拟物料组成
    3.3 工程验证试验
        3.3.1 25 h模拟固体废物焚烧试验
        3.3.2 100 h模拟固体废物焚烧连续运行验证试验
    3.4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结果
4 结语

(8)ZRF25型放射性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冷态试车”工程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焚烧装置简介
    1.1 设计功能
    1.2 主要技术指标
    1.3 焚烧工艺流程介绍
    1.4 装置改进
        1.4.1 前处理系统
        1.4.2 热解-焚烧系统
        1.4.3 烟气冷却-净化系统
2 冷态试车工程验证
    2.1 试车目的
    2.2 模拟物料组成
    2.3“冷态试车”工程验证试验
        2.3.1 24 h废油焚烧模拟试验
        2.3.2 24 h模拟固体废物焚烧试验
        2.3.3 72 h废物焚烧连续运行验证模拟试验
3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结果
    3.1 连续运行试验
    3.2 污染物监测结果
4 问题讨论
5 结论

(9)热处理技术在核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理现状
    1.1 放射性废物源项
    1.2 处理工艺
2 放射性废物热处理技术
    2.1 焚烧技术
    2.2 熔融盐氧化技术
    2.3 冷坩埚熔融固化技术
    2.4 热等离子体技术
3 适用性分析
4 结论及展望

四、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验证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低放废物热解焚烧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 徐卫,褚浩然,郑博文,唐灿,禹恩发,薛鹏,盛洁,李晓海. 辐射防护, 2020(05)
  • [2]紧凑式低放固体废物焚烧工艺装置设计及验证[J]. 郑博文,徐卫,褚浩然,李晓海,杨利国,张晓斌,杨丽莉. 辐射防护, 2020(05)
  • [3]放射性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展望[J]. 郑博文,唐灿,杨丽莉,徐卫,褚浩然,何小平,张禹. 辐射防护, 2020(05)
  • [4]放射性有机废液处理系统工艺运行安全研究[D]. 皮煜鑫. 南华大学, 2019(01)
  • [5]秦山核电基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技术实践与探讨[J]. 余达万,徐宏明,周辰昊,郭喜良,余达宇,姜春辉. 辐射防护, 2019(03)
  • [6]高品位含铀碱渣铀的浸出工艺试验研究[D]. 许娜. 南华大学, 2018(01)
  • [7]紧凑式低放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设计、建造与工程验证[J]. 杨丽莉,王培义,郑博文,李晓海,张晓斌,杨利国,李串连,贾成明,褚浩然,王煦晋,徐卫,阮佳晟. 辐射防护, 2016(06)
  • [8]ZRF25型放射性可燃固体废物焚烧装置“冷态试车”工程验证[J]. 王培义,李晓海,杨利国,张晓斌,王煦晋,李串连,郑博文,贾成明,徐卫,杨丽莉,李达,褚浩然,林小龙,董京玲. 辐射防护, 2013(05)
  • [9]热处理技术在核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林鹏,刘夏杰,陈明周,吕永红,向文元. 环境工程, 2013(S1)
  • [10]放射性废物焚烧设施烟气净化系统运行经验及改进[J]. 郑博文,李晓海,王培义,周连泉,王煦晋,杨利国,张晓斌,李串联,贾成明,徐卫,杨丽莉,李达,林小龙,褚浩然,董京玲. 辐射防护, 2012(02)

标签:;  ;  

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系统工程验证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