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歆军[1](2021)在《数字化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数字化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7例行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患者,分析其临床影像特征。结果:造影结果显示为下肢静脉显影无异常者8例;下肢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25例;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21例;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例;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27例;15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例静脉瘤样改变;9例深静脉血栓;1例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结论:数字化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图像清晰度高,对比良好,并可实时行图像回放及反复对比观察,能给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张岩,朱国献,杨红伟,王祖辉,郭娟娟[2](2021)在《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顺行造影情况》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C3级及以上患者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情况,以期制定髂静脉压迫程度的评价标准。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观察不同下肢静脉曲张分级患者的髂静脉压迫情况及评分。结果不同下肢静脉曲张分级的髂静脉压迫评分为1~5分的患肢所占比例为22.64%、13.18%、12.84%、15.54%、4.39%;髂静脉压迫程度为无压迫、轻度压迫、中度压迫和重度压迫患肢所占比例分别为31.42%、35.81%、12.84%和19.93%。不同下肢静脉曲张分级情况患者的髂静脉压迫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C3级及以上的患者髂静脉压迫程度中轻度所占比例较高。
柴渊[3](2021)在《CHIVA及传统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提出下肢浅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是周围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为隐静脉与深静脉交汇处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流反流至大隐静脉,使大隐静脉呈迂曲走行。症状包括下肢的浅静脉迂曲扩张,腿部诉乏力不适,行走或久站后沉坠不适,肢端肿胀伴疼痛,皮肤呈营养性的改变,浅静脉迂曲处溃疡等,严重时可引起身体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肢浅静脉曲张因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引发的身体和心理疾患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下肢浅静脉曲张,治疗的手段有传统手术即传统静脉剥脱术以及近年来新开展的CHIVA(Conservative and Hemodynamic Correction of Venous Insufficiency,CHIVA)手术,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可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选择更多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数据基础。目的:比较CHIVA手术及传统静脉剥脱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9月份至2020年9月份行CHIVA手术的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CHIVA组,选取同期行传统静脉剥脱术的76例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及CEAP分级上与CHIVA组无统计学差异)为对照组,患者术前均已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和(或)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方式下患者的术前CEAP分级,术前患者症状、体征,术后电话随访手术效果、病情转归、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种术式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99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均为符合诊断标准C2期以上患者,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后,无明显手术禁忌的患者,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两种术式操作过程及相关风险,23例患者进行CHIVA治疗,76例患者行传统静脉剥脱术治疗,CHIVA组性别组成(男17例,女6例),年龄(57.57±12.86)岁,住院天数(6.69±0.68)天,剥脱组性别组成(男47例,女29例),年龄(56.95±10.16)岁,住院天数(9.43±0.85)天,两组患者CEAP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对99例手术患者行随访观察,进行随访的时间为手术后的6个月。CHIVA组失访者2例,剥脱组失访者4例;CHIVA组术后色素沉着维持或变浅者3例,占13.0%。剥脱组术后色素沉着变浅者12例,占15.7%。CHIVA组术后血肿者0例,占0.0%。剥脱组术后血肿4例,占5.3%。两组患者出现的感觉异常主要包括患区部位瘙痒、电击样疼痛、发麻、结节样异物感、下肢坠胀不适感,CHIVA组感觉异常持续存在者为6例,无加重病例。剥脱组感觉异常持续存在者为21例,占27.6%,加重2例,占2.6%。溃疡迁延或新发CHIVA组为0例,剥脱组无迁延不愈者。曲张复发CHIVA组为0例,占0.0%,剥脱组7例,占9.2%。夜间痉挛者CHIVA组0例,剥脱组1例加重,3例偶发痉挛,占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静脉剥脱术相比、CHIVA手术在在感觉异常等术后不良反应、色素沉着范围变化、溃疡改善以及等情况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方面,术后血肿及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两组手术P<0.05,认为两组手术术后血肿发生及曲张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CHIVA手术安全、有效,可将CHIVA手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手段选择之一并适宜推广。CHIVA手术住院时长显着优于传统静脉剥脱术,同时适用于此前行过下肢曲张手术治疗、近期行其他重大手术者,可作为静脉曲张治疗方式的补充。
林雅青[4](2020)在《股总静脉超声定量分析与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股总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超声检查的差异性,为其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客观指标。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01月18日至2020年07月17日在福州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三组(气虚血瘀证组、寒湿凝筋证组、湿热下注证组)。对每个研究对象的股总静脉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其管径、流速、反流情况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不同中医证型与超声下股总静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排除、剔除后总计110例,中医辨证分组后为:气虚血瘀证组44例、寒湿凝筋证组35例、湿热下注证组31例。(1)三组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患病的肢体分布(左右侧分布、单双侧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病例超声下测得的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管径、流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径从粗到细的顺序为湿热下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寒湿凝筋证组。流速从快到慢的顺序为湿热下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寒湿凝筋证组。组间两两对比发现,股总静脉管径、流速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湿热下注证组与寒湿凝筋证组之间。三组病例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根据反流时间划分为三个等级,各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别主要表现在寒湿凝筋证组与湿热下注证组、寒湿凝筋证组与气虚血瘀证组之间。反流情况中,重度反流占比从高到低排序为气虚血瘀证组、湿热下注证组、寒湿凝筋证组,中度反流占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寒湿凝筋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瓣膜功能正常占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寒湿凝筋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结论:1.研究结果表明,超声下股总静脉的管径较粗、流速较快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倾向于湿热下注证,股总静脉的管径较细、流速较慢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倾向于寒湿凝筋证,股总静脉的反流时间较长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倾向于气虚血瘀证。2.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股总静脉在超声下测量的管径、流速、反流情况与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超声测量参数可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鑫,张博闻,姜云飞,朱云峰,葛红卫,王惠[5](2020)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下肢静脉曲张是外周静脉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可由下肢静脉反流性疾病、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静脉畸形等多种疾病所致;不同病因导致的下肢静脉曲张其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临床中常出现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误诊误治,故明确其病因至关重要。目前下肢静脉造影仍是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金标准,可提供完整的下肢静脉系统影像,为明确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总结江苏常州地区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探讨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意义,并分析该地区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方法: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 012例(3 42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观察患肢踝部至盆腔段深静脉形态、通畅度,以及患者做Valsalva动作时造影剂的反流情况,对患者静脉曲张的病因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3 420条肢体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 395条(40.79%),单纯浅静脉曲张1 052条(30.76%),髂静脉受压综合征569条(16.64%),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328条(9.59%),其他(双股静脉畸形、腘静脉瘤、深静脉瘤样扩张、先天性静脉曲张骨肥大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盆腔肿瘤等)76条(2.22%)。结论:常州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因以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浅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受压为主。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病变,需明确病因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明确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的可靠方法,并能检出腘静脉瘤、布加综合征等少见疾病,可有效避免误诊误治;其在下肢静脉病变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杨金铭,吴英锋[6](2020)在《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评判效用》文中研究指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由静脉阻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肌肉泵功能障碍或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长期下肢静脉高压所引起的疾病[1]。CVI的症状和体征对其静脉功能评估的特异性通常较低[2],因此准确的检查手段非常重要。对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阻塞的有无、位置、范围或严重程度,需要更详细的静脉系统检查,从而能从病因学解释症状、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或经皮手术、评估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并建立慢性静脉疾病的自然病史。本文将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对CVI的静脉功能评估检查
冯秀利[7](2020)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与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静脉论坛中针对下肢静脉疾病制定的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且术前均完成下肢静脉的顺行造影、蛙式试验检查(评估患者血行),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评估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36个月的随访。采用CEAP方法对两组手术前、手术后1周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手术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后2周静脉管径、平均血流速度、返流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6个月CEAP分级情况;记录并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破溃、切口感染、患肢疼痛、淋巴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后1周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表浅静脉曲张、静脉性水肿、色素沉着、脂质硬化、疼痛、溃疡时间、溃疡大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短(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手术后1周静脉管径、返流持续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1周各血流动力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1周C0、C1病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CEAP分级C3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CEAP分级C4、C5、C6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6)两组手术完毕后均进行36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复发率、破溃、切口感染、患肢疼痛、淋巴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能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手术创伤较小,风险性较低,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徐伟洋[8](2020)在《球囊扩张辅助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liac femoral venous thrombosis,IFVT)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以发病急、全下肢肿胀、伴皮温升高为主要特点,如果治疗不当,远期将会转变成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IFVT是PTS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在长期抗凝的情况下,PTS的发生率也高达20%~50%[2]。虽然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在IFVT的治疗中效果较好[3],但依然存在溶栓周期长、出血风险高等缺点。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球囊扩张辅助CDT为治疗急性IFVT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与传统治疗对照研究较少,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证实。本课题旨在对比分析球囊扩张辅助CDT与系统溶栓及单纯CDT治疗IFVT的有效性、安全性、住院时间及费用、远期预后等方面有无差异。以期为急性IFVT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IF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35例)采用足背静脉溶栓治疗,B组(37例)采用单纯CDT治疗,C组(35例)采用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并结合电话及门诊等方式随访,随访期间需复查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或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采用SAS 9.4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组下肢周径变化、静脉通畅程度、出血发生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凝血功能、远期PTS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方面有无差异,并探讨影响预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设定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治疗前大腿及小腿健、患侧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10d大腿及小腿健、患侧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两两比较:C组小于A组和B组(P<0.05)。2.三组治疗前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10d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两两比较:C组小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治疗后10d及6个月的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两两比较: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3.三组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A22.86%(8/35)、B 10.81%(4/37)、C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溶栓时间及尿激酶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两两比较:C组短(少)于A组和B组(P<0.05)。5.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表明,C组PTS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C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方式和治疗后大腿周径差(cm)对预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OR=0.003,95%CI:0.002~0.005,P=0.0119)和B组(OR=0.015,95%CI:0.002~0.870,P=0.0484)疗效更差,C组的预后静脉通畅率更可能大于等于50%。治疗后大腿周径差越大(OR=0.352,95%CI:0.135~0.921,P=0.0333)的患者预后效果更差,静脉通畅率更可能小于50%。而性别、年龄、尿激酶用量和溶栓时间等对预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种方式对IFVT的治疗都是有效的。2.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IFVT较单纯CDT和系统溶栓疗效好,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3.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IFVT虽然住院费用较高,但具有治疗周期短、溶栓用药少、PTS发生率低、预后静脉通畅率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侯勇[9](2020)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988年,Franceschi描述了一种名为“基于血流动力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保守手术治疗”(CHIVA,Cura conservadora e hemodin?mica da insu cie?ncia venosa em ambulato?rio)的新方法,该方法综合了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血管内治疗的优点。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共7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CHIVA组和传统外科技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度及复发率、手术前后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并比较不同CEAP分期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1、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9.13±10.34)min和(61.33±8.41)min;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41±3.67)ml和(26.52±5.78)ml;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5±1.26)天和(8.33±2.66)天;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873.54±301.22)元和(7633.67±611.45)元;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2、CHIVA组患者术后轻度疼痛共29例,重度疼痛共7例,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9.4%;对照组患者术后轻度疼痛共13例,重度疼痛共27例,重度疼痛发生率为67.5%,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3、CHIVA组患者术后血肿形成、皮肤瘀斑、感觉障碍、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肿形成、皮肤瘀斑、感觉障碍、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5.0%;CHIV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4、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8%和5.0%,CHIVA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4.42±0.48)分和(2.24±0.61)分,CHIVA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5.49±1.18)cm/s和(5.44±1.19)cm/s;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09±0.65)cm/s和(3.22±0.83)cm/s;CHIVA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数据比较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浅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72±1.01)cm/s和(3.69±1.04)cm/s;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CHIVA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浅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13±0.61)cm/s和(2.63±0.59)cm/s;CHIVA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数据比较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6、根据CEAP(C:Clinical,E:Etiology,A:Anatomy,P:Pathophysiology)分级法评估C2C4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CHIV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数据比较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根据CEAP分级法评估C5C6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CHIV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数据比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CHIVA手术具备有效性与安全性,且不会导致较大创伤,可尽快恢复,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显着下降,同时在病人满意度方面也表现出突出优势。
史孟杰[10](2020)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VVLE)伴有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IVCS)一体微创诊疗方案,分析预先处理髂静脉阻塞或狭窄的必要性,探究激光与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段治疗VVLE的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因VVLE入院患者。造影发现合并NIVCS患者计33人,预先给予髂静脉支架植入,解决NIVCS后,患者需处理VVLE,将其设定为实验组(A组),给予激光腔内闭合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在严格控制性别、BMI、年龄、工作性质等基本变量的条件下,根据1:2的比例关系,配对同期住院的单纯原发性VVLE患者共66例,设为对照组(B组),住院期间给予激光联合硬化剂治疗VVLE。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半年进行密切随访。随访均在门诊B超引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对入组病人进行CEAP分级[1]临床分级;从住院至随访期间以电话或门诊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静脉严重程度评分表(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2]对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VCSS评分,计算各组样本术前及术后VCSS评分及差值,来评判手术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的基本特征A组及B组在性别分布、年龄结构、身体质量指数(BMI)及术前ceap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我们也将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久站久坐时间作为独立变量进行控制及配对,其分布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入组病人手术前常规进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初筛时共纳入640例左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其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57.1%,单纯小隐静脉曲张8.0%,大隐静脉合并小隐静脉曲张21.8%,合并穿通支反流5.1%,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5.3%,合并血栓后综合征(PTS)2.2%,隐匿性DVT患者占0.3%,发现1例K-T综合征,占0.1%。未发生严重对比剂不良反应。3.vcss评分得分随访时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VCSS评分,术前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月、3月各随访时间点,检出统计学差异(P<0.05);VCSS评分的差: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A组及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半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4.术后主干及分支静脉再通情况因术后发生此类事件后,均需要临床干预处理,重新封闭再通静脉,故术后半年的再通率计算采取累计率指标,术后半年主干再通累计发生率实验组为(1/33),对照组为(7/66),无统计学差异(p=0.192);分支再通累计发生率实验组为(4/33)对照组为(15/66),也无统计学差异(p=0.207)。将两种再通事件发生的次数进行合并,对合并总体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检验,以提高阳性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但按照ceap得分对患者进行分层后,ceap得分轻度(CEAP2-3)和中度(CEAP4)的病人,再通事件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但ceap分级为严重的(CEAP5-6),对照组合并再通发生率升高(13/66),高于实验组(2/33)并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25)。5.术后并发症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肺栓塞、髂静脉破裂等情况。对水肿、腿疼、脂质硬化、溃疡、色素沉着、炎症6种次要术后症状分别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可显着改善各类术后不良症状的发生,似乎支持预处理髂静脉阻塞或狭窄的必要性。结论:1.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操作简便,耗时较短,安全性高。其优点在于:清晰暴露静脉曲张或畸形的范围、程度,显示下肢静脉血流动力特点,清晰显示深静脉通畅程度、深浅静脉瓣膜形态及功能、有无穿通支及其血流方向、瓣膜功能等,我中心将其作为VVLE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对于明确病因及辅助手术治疗有明确优势。2.对于有明确手术指征的髂静脉受压,应积极采取介入干预,解除深静脉高压,提高浅静脉闭合术后的疗效。预处理髂静脉压迫能明显改善VVLE的预后。3.激光联合硬化剂微创治疗VVLE安全有效,损伤较小符合美学,应强调术后患者随访。
二、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2结果 |
2.1 下肢静脉造影表现 |
2.2 静脉逆流性疾病 |
2.3 静脉阻塞性疾病 |
3讨论 |
(2)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顺行造影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髂静脉压迫评分 |
2.2 下肢静脉曲张分级与髂静脉压迫程度 |
3 讨论 |
(3)CHIVA及传统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HIVA手术近期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股总静脉超声定量分析与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标准 |
6 研究方法 |
6.1 观察方法 |
6.2 观察指标 |
6.3 观察指标测定方法 |
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临床资料 |
1.1 年龄 |
1.2 性别 |
1.3 病程 |
1.4 患肢的分布及数量比较 |
2 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管径、流速、反流情况的比较 |
2.1 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管径的比较 |
2.2 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流速的比较 |
2.3 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反流情况的比较 |
讨论 |
1 概述 |
2 西医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 |
2.1 西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的认识 |
2.2 髂静脉、股总静脉及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 |
2.3 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
2.4 西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
3 中医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 |
3.1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病名的认识 |
3.2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病机的认识 |
3.3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
4 文献分析 |
5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中医学的辨证分型相联系的意义 |
6 结果分析 |
6.1 一般资料分析 |
6.2 股总静脉超声检查结果与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
7 展望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造影参数 |
1.3 造影方法 |
2 结 果 |
2.1 总体造影情况 |
2.2 静脉曲张病因分析结果 |
3 讨 论 |
(6)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评判效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静脉造影 |
2.1 临床应用 |
2.1.1 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 |
2.1.2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2.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2.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2.1.5 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 |
2.2 评价 |
3 AVP |
3.1 临床应用 |
3.2 评价 |
4 IVUS |
4.1 临床应用 |
5 双功多普勒超声 |
5.1 临床应用 |
5.1.1 静脉血栓形成 |
5.1.2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5.1.3 穿静脉功能不全 |
5.2 评价 |
6 体积描记法 |
6.1 临床应用 |
6.1.1 静脉阻塞 |
6.1.2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6.1.3 小腿肌肉泵功能 |
6.2 评价 |
7 小结 |
(7)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纳入、排除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不可预测情况及质量控制 |
3 方法 |
3.1 术前准备 |
3.2 手术方法 |
3.3 术后处理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
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3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
4 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
5 两组CEAP分级比较 |
6 两组远期治疗预后比较 |
讨论 |
1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病情况分析 |
2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
3 腔内激光闭合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
4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
5 三种手术联合使用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8)球囊扩张辅助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法/英文缩写一览表 |
附录B CEAP临床分级 |
附录C 个人简介 |
附录D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已发表论文 |
附件 |
四、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J]. 刘歆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1)
- [2]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顺行造影情况[J]. 张岩,朱国献,杨红伟,王祖辉,郭娟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03)
- [3]CHIVA及传统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对比研究[D]. 柴渊.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股总静脉超声定量分析与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林雅青.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王鑫,张博闻,姜云飞,朱云峰,葛红卫,王惠.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06)
- [6]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评判效用[J]. 杨金铭,吴英锋.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02)
- [7]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 冯秀利. 青岛大学, 2020(01)
- [8]球囊扩张辅助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D]. 徐伟洋. 郑州大学, 2020(02)
- [9]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D]. 侯勇.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10]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疗研究[D]. 史孟杰. 山东大学, 2020(02)
标签:大隐静脉曲张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论文; 造影检查论文; 中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