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施工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论文文献综述)
唐倩[1](2019)在《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认定和处理中的实证材料为基础,考察我国合同无效制度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领域的适用。从相关法律规范、裁判规则和观点学说变化趋势的视角,形成本文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系统性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和规则建议,化解司法实践困境,保障建筑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和法制环境下,为维护合同的稳定与交易的效率,保障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合理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与合同主体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人民法院在认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时,应当从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目的出发,在比例原则的指导下,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价值判断标准限定为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以及建筑市场秩序的法律规范所体现出的基本价值,进一步缩限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范围。在具体认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的过程中,应当以法律行为无效制度为理论指导,形成统一的司法裁判规则,防止“类案异判”现象对司法公信力的损害,引导合同主体正确行为。第二,从解释论的角度,在《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针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已经确立参照合同结算工程价款的处理规则下,应明确参照结算的工程价款在性质上应属于无效合同中“折价补偿的价值”,而非有效合同中依约支付的“合同对价”,并由此确定参照合同的具体范围和程度;更进一步提出应将双方在履行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因过错产生的损失,认定为折价补偿价值的折损(承包人的过错情形下)或对对方责任的免除(发包人过错情形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照合同约定进行抵扣。第三,《合同法》第286条规定承包人享有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应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效为要件,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不应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第四,实际施工人作为与发包人没有直接有效合同关系的施工主体,应以代位权制度作为其对发包人的诉权以及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法理依据。除导论和结论外,本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导论部分首先提出问题,描述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存在大量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不良现象,初步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据此对本文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分析,归纳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其次,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探讨本文的写作思路与计划。再次,导论中阐述了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该方法在深入研究本文主旨问题中的优势。第一章是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产生原因及司法困境展开的分析。首先,为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笔者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内涵和外延作出了界定,并对采用“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这一概念的原因作出解读。其次,该章还通过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认定和处理中的特殊性作出分析,提出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形成根源于建设工程法律制度存在缺陷、行政机关监督职能的缺失以及施工合同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由此指出司法机关在认定和处理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第二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提出了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一般认定规则。本章侧重于构建认定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理论范式:首先,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制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主要国家法律既有认定规则的研判作出比较法的考察,结合我国认定规则在规范上的演进,归纳出我国无效合同认定规则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我国现阶段无效合同认定规则本身存在的冲突和问题,寻求理论上的解决方案,提出引入比例原则下的利益衡量方法认定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再次,在理论建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建设工程法律渊源,考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类型化分析。第三章从实务角度出发,对部分存在重大争议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通过将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作出列举式的规定,方便法官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作出认定,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效果。但是在该司法解释的适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对欠缺书面形式、低于成本价中标、“黑白合同”、挂靠施工、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难以认定的问题,困扰着司法审判人员,成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本文依据第二章提出的一般性规则,逐一进行解读和回应,提出统一的、具有操作性的具体裁判规则。第四章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后果作出分析,鉴于本文是民法学论文,本章的讨论仍以私法上的后果为主,无效施工合同违反刑法或行政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该章通过对司法机关在处理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过程中确立的众多裁判规则进行归纳和分析,从总体的角度、发展的眼光对适用规则的理论依据、裁判效果作出评价,提出更加合理及有效的处理规则体系是本章的特色。在《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确立以参照合同的方式计算无效合同折价补偿价值的规则下,从解释论的角度,明确司法机关这一规则所体现的司法理念和法理依据,并就如何具体适用《合同法》规定的无效合同中的损害赔偿制度,提出裁判规则建议。第五章从解释论的角度,针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特殊制度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对《合同法》第286条所规定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优先权的行使与合同效力的关系作出分析,指出无效合同的承包人不应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二是针对《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提出的实际施工人制度,通过对“实际施工人”概念的准确解读,为实际施工人对发包人的诉权及其如何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寻求法理依据。最后部分是结论,除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作出回顾和总结以外,这部分还针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认定和处理中存在的制度外问题,提出司法适用方面的完善建议。具体而言:司法机关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及处理作出裁判时,不能超越立法,既要落实在对相关法理问题的深刻理解上,也要落实在司法技术上。由于司法程序对于实体权益的影响深远,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预判中如何实现司法权与工程鉴定鉴定制度的衔接,如何实现执行程序与实体裁判的衔接,亦是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阮至慧[2](2019)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固定价认定的法律适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素来以案情繁杂、证据事实种类多样为特质,其中的固定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类型在具体认定、造价依据、举证形式方面与其他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具有明显区别。为解决实践中与固定价认定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具体表现为认定错误、错误鉴定、证明责任分配错误,有必要以固定总价与固定单价价格形式为基本研究类型,辨析在实践中适用的固定价价格形式的认定方法。进而,在《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与新颁布施行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的内涵指引下,探寻有关适用问题形成原因、问题机理。力求从三个方面推进固定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认定的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建议增加固定价改变双方当事人合同权利义务的规定,增加固定价价格形式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的认识的要求,同时排除“暂定价”对固定总价认定的妨碍;完善司法解释,对固定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司法鉴定的限制明确适用方法,对司法解释中可能产生分歧的规定应当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案件事实进行适用;从固定价合同权利义务视角,补充完善固定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举证责任的具体规定。
费亚楠[3](2019)在《城市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存在大量的既有建筑正在面临不可逆的老化,对这些既有建筑进行改造迫在眉睫。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在既有建筑改造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如何运用好财政资金,既是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严峻考验。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具有审计风险较大和审计作用难以发挥的弊端,将审计介入时点前移,实施跟踪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本论文基于受托跟踪审计的立场,对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跟踪审计进行分析研究。论文在分析我国审计法律法规、跟踪审计实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更新改造工程跟踪审计的相关概念以及改造工程施工跟踪审计的基本要求,着重针对委托跟踪审计模式的实施,对施工合同的审计、计量与支付的审计、工程变更的审计等关键工作,从审计内容以及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出发,结合跟踪审计的相关案例,对跟踪审计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最后结合案例对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的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法进行验证。本文旨在探索一系列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改造工程跟踪审计的方法,为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改造工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孙丽[4](2018)在《唐山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全过程财政投资评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的结构逐渐优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不断深入。PPP合作模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下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着的收效。PPP模式的建设项目给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对PPP模式的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评审,让财政评审工作实现建设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全过程贯穿评审的新管理方法,通过实践积累逐渐推广应用。在项目源头由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实施、有效分配评审资源,加强对建设过程监督审查,确保财政部门全程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的监督审核,更好的取得财政资金合理支出的目的。本文从地下管廊PPP项目全过程财政投资评审的角度,分别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财政投资评审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在理论研究部分,本文概括剖析了各个阶段评审的主要内容、评审重点及应对措施;在实证剖析部分,以唐山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为案例,对全过程评审过程分别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针对PPP模式地下管廊项目全过程评审的新思路、新做法。本文也对地下管廊PPP项目全过程评审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困难、发展趋势等进行了适度分析。对地下管廊PPP项目全过程评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高[5](2018)在《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键条款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推行标准化合同示范文本可以有效的规避合同风险,缩短合同洽商时间,预防权力寻租,高效管理建筑项目。熟悉和掌握工程合同的主要关键条款,适应通用惯例,对内,有利于引导建设工程市场科学有序发展,对外,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自身竞争力。本文以2017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为样本与极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1999版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内完善国内标准合同文本;另一方面发现两种合同体系异同点,对外使我国发、承包人在实际工程中更好维护自己权利和应得的利益。本文将重点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主要关键条款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从工程结算、合同纠纷解决、工程担保等角度出发,探讨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下,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条款规定做到高效精确的工程结算管理,建立快速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合理的工程担保制度。论文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减少工程合同纠纷,提高合同使用效率。其中,主要提出按时与及时结算的思路,推行“联合测量计量”制度、推广调价公式的应用、严控进度款申报与审核,来实现高效精确的工程结算管理;通过合理的纠纷解决顺序和非诉讼方式来快速有效地解决合同纠纷;工程担保制度的完善和合理化,则需要通过银行引领工程保证担保市场,建立在政府监督前提下,适当保额有条件保函模式与的替补承包商担保并存的担保模式来实现,从而加强工程合同的履约管理,更好发挥合同的契约作用。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了促进工程结算、合理有效解决纠纷,以及落实工程担保制度实施运用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三个方面的成果,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发、承包双方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FIDIC施工合同条件内容的认识,加强合同履行中的管理,对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工程合同管理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张洁[6](2018)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审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市场竞价机制的深入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相较于传统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对发承包双方而言都意味着合同风险的重新洗牌。因此,该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的审查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审查内容及审查深度,对承包人而言,如何利用清单计价规范保护自身利益,如何在这样的计价模式下设置分配合同风险,实现最终的合同目的,已经成为合同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命题。在研究框架上,本文立足于合同法理论,兼顾真实的合同交易过程,突破法务人员审查合同的局限性,在合同审查思维中并重“专业技术”与“审时度势”。以偏重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合同,从工作实践出发,重新解读合同原则,重点分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合同审查的影响,关注发承包双方的博弈状态,目的在于为施工企业内部的合同审查提供新的模式和机制。在研究过程中,论文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的影响为基础,分析研究施工合同的审查,反之,又将新的审查思维和方式落在合同价款上,关注合同的柔性本质。通过研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审查的影响,并结合承包人合同审查的原则和技巧,探究施工企业内部合同审查的模式和机制。本文以偏重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合同,从工作实践出发,重新解读合同原则,研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审查的策略,对法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不同层面上的合同审查提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和审查策略,并提出了建立合同签约方审查制度、结合造价管理的审查流程、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模板三个建议,为施工企业内部合同审查机制和模式提供参考。
张涛[7](2017)在《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高结算影响因素识别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工程价款结算是施工企业按照施工合同和已完工程量向建设单位办理工程价款清算的经济文件。工程建设周期长,耗用资金大,结算的管理与控制逐步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部分建设工程结算过程中结算价远远高于合同价、高结算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影响程度差异化很大。所以建设工程高结算影响因素识别及分析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对高结算从内涵、特征及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界定。对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结算超支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选取的43宗施工合同中有38宗存在不同程度的结算超支,输水工程超支最为严重,其中21宗施工合同结算超支率达到10%以上,最大结算超支率高达76.31%。本文基于合同价款调整的四大类九小类因素根据本工程结算现状识别出对结算超支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分别为清单量差异、新增工程、设计变更、承包人索赔、现场签证。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不同参建主体角度对导致结算超支五大影响因素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构建高结算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从表面原因到深层原因,从单一因素到指标体系构建,逐步实现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高结算影响因素的识别。本文在详细分析工程量清单、设计变更、索赔报告、签证单等结算资料的基础上,对五大影响因素结算超支的影响频率和影响数额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了影响程度分析,最后结合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结算中超支最为严重的输水工程进行重点分析,从数据统计到数据分析、从全面分析到重点分析,逐步实现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高结算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后针对预防和解决建设工程高结算问题,结合构建的高结算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从不同参建主体和造价管理阶段提出五大因素具体的控制策略,以此达到高结算有效控制的目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得出高结算是一把双刃剑、五个高结算因素影响频率和影响数额的排序等七大结论,并指出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李会玲[8](2016)在《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提升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建筑市场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业主顾忌合同签订后被处于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的承包商―敲竹杠‖,便利用其合同签订前的优势地位在合同中设立大量转嫁责任的条款,致使承包商产生不公平的感知而影响双方的合作过程。工程领域相关研究普遍认同承包商的公平感知对于工程项目成功至关重要,但此类研究将公平感知视为激励模型中的一个参数或者影响某一具体经济活动效率的单一维度概念,仍是基于经济学视角;虽然部分研究对于工程项目属性的认识由―临时性契约组织‖过渡到―社会性网络组织‖,代理人―社会人‖的假设也促使学者们关注公平感知对于履约绩效的影响,但对于如何提高公平感知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故本文锁定DBB项目施工合同,研究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其提升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了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的概念模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得出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的构念,即承包商根据承发包合同对项目交易过程及其所能获得的回报有一个预期,而它对这一预期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的结果,不仅与承发包合同中决定分配与程序的重要条款(即客观的、实质性的内容)有关,也受交易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法学对合同中权利的划分(划分为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将承包商公平感知划分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两个维度,实体性权利对应分配公平,程序性权利对应程序公平。(2)识别出了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从合同条款及承包商主体特征两个方面入手考察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首先,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13清单和13合同中抽离出影响承包商公平感知的条款,归纳、合并形成基于合同条款的承包商公平感知影响因素集,包含六个方面,共计15条;其次,运用行为实验验证了基于主体特征的承包商公平感知影响因素,包括―己方以往承揽类似项目的经历‖、―己方目前正在承揽的类似项目‖、―己方市场地位‖、―其他与自己承揽类似项目的承包商‖、―伙伴声誉‖、―当前市场环境‖、―双方的合作经历‖。(3)提出了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提升策略建议。基于识别出的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集,结合工程实践,从合同条款设定和承包商主体特征两个方面,分别就市场层面,及承发包双方层面提出承包商公平感知的提升策略建议,为行政(及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市场规范、发包人进行合同条款设计、承包人进行合同审查提供参考。
张士涛[9](2016)在《S公司石化工程土建施工项目计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化工工程中的土建比例相对民建还是比较少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样合理地确定其合同价格是石化人员不断追寻的目标。石化中的土建不像安装工程有石化的指标定额做参考,在操作中只能参照地方定额含量和取费去执行,而地方土建定额主要是针对民建的,而缺少石化中的工程特点,所以在执行中难免有所偏差,现在石化概预算中心站也在着手编制自己的土建定额以供石化土建工程使用。不管是利用地方定额还是行业定额,怎么样去利用他们?还是在他们的基础上用清单来来表达工程内容,还是完全脱离地方或行业定额纯粹以清单来表达来工程内容呢?怎么样来利用定额和清单来公允的反映工程内容以及工程价格呢?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S公司为背景,将其中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应用与目前石化土建工程中的劳动操作、施工方法的差异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分析其各自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对比目前定额和清单在石化土建工程应用中的应用状况和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解决问题、运用组合计价模式使其构成的工程内容及工程造价更符合实际。
徐伟[10](2015)在《如何避免固定单价合同中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根据201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工程量清单应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在实际工程结算中,工程建设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变化,在规范合同中却找不到相应的约定和依据,由此产生大量工程造价纠纷,给工程结算带来很多麻烦,即便是仲裁委调解或是仲裁,有关合同内容的缺失也让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判定。要避免和最终解决这些造价纠纷,还应在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落实相关文件精神。
二、浅析施工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施工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论文提纲范文)
(1)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问题的提出 |
2.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
3.文献综述 |
4.研究路径 |
5.研究方法 |
第1章 无效施工合同的产生原因及司法困境 |
1.1 无效施工合同的界定 |
1.1.1 施工合同的法律定位 |
1.1.2 “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使用 |
1.1.3 无效施工合同的审查主体 |
1.1.4 无效施工合同的特殊性 |
1.1.4.1 司法认定无效情形严重 |
1.1.4.2 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 |
1.1.4.3 实际施工人对发包人的诉权 |
1.2 无效施工合同的产生原因 |
1.2.1 施工合同立法存在缺陷 |
1.2.1.1 对意思自治过度限制 |
1.2.1.2 与国际工程建设实务不适应 |
1.2.2 施工合同法律实施存在障碍 |
1.2.2.1 政府机构职能缺位 |
1.2.2.2 主体守法意识弱 |
1.3 无效施工合同的司法困境 |
1.3.1 裁判规则不统一 |
1.3.2 司法与行政脱节 |
1.3.3 恶意诉讼频发 |
第2章 无效施工合同的一般认定规则 |
2.1 认定施工合同无效的法理依据 |
2.1.1 法律行为无效制度 |
2.1.1.1 法律行为的效力根源 |
2.1.1.2 我国法律行为无效的规范演进 |
2.1.2 法律行为欠缺生效要件 |
2.1.2.1 生效要件的存废之争 |
2.1.2.2 行为能力制度的价值重申 |
2.1.2.3 意思表示瑕疵的弥合 |
2.1.3 法律行为符合无效事由 |
2.1.3.1 违法性事由的进一步限制 |
2.1.3.2 公序良俗原则的规范适用 |
2.1.3.3 形式要件的效力排除 |
2.2 无效施工合同认定中的主要问题 |
2.2.1 强制性规定仍旧难以甄别 |
2.2.2 公序良俗的内涵仍旧模糊 |
2.2.3 无效规则引发实践冲突 |
2.3 无效施工合同中的价值判断标准 |
2.3.1 施工合同无效的价值目标 |
2.3.1.1 协调自由与正义 |
2.3.1.2 平衡效率与安全 |
2.3.2 法律适用中的比例原则 |
2.3.2.1 比例原则的逻辑结构 |
2.3.2.2 比例原则的具体适用 |
2.4 无效施工合同的类型化分析 |
2.4.1 施工合同无效的主要因素 |
2.4.2 主体不适格的无效施工合同 |
2.4.2.1 发包人的主体要求 |
2.4.2.2 承包人的主体要求 |
2.4.3 形式违法的无效施工合同 |
2.4.4 内容违法的无效施工合同 |
第3章 施工合同无效认定规则的具体适用 |
3.1 招投标程序与施工合同的效力 |
3.1.1 欠缺书面形式的施工合同效力 |
3.1.1.1 招投标订立施工合同的主要流程 |
3.1.1.2 中标通知书的承诺性质 |
3.1.1.3 招投标文件具有合同约束力 |
3.1.2 低于成本价中标的施工合同效力 |
3.1.2.1 规范依据 |
3.1.2.2 成本价的确定 |
3.2 “黑白合同”的效力认定 |
3.2.1 “黑白合同”的界定 |
3.2.1.1 “黑白合同”的产生原因 |
3.2.1.2 “黑白合同”的主要特征 |
3.2.2 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认定 |
3.2.2.1 “背离”及“实质性内容”的内涵 |
3.2.2.2 合同的合理变更 |
3.2.3 “黑白合同”的具体效力 |
3.2.3.1 “黑”合同并非必然无效 |
3.2.3.2 “黑”“白”合同的效力关系 |
3.3 挂靠施工合同的效力认定 |
3.3.1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标准的统一化需求 |
3.3.1.1 建筑市场中挂靠施工现象仍旧猖獗 |
3.3.1.2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的实践现状 |
3.3.2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的行为界定基础 |
3.3.2.1 挂靠施工概念的类型化表达 |
3.3.2.2 与相关行为甄别的标准及意义 |
3.3.3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规则的疑难探讨 |
3.3.3.1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强制性分析 |
3.3.3.2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的规范缺失 |
3.3.3.3 挂靠施工合同中的双重法律关系 |
3.4 未取得建筑许可的施工合同的效力认定 |
3.4.1 建筑许可制度的主要内容 |
3.4.2 未经许可施工合同效力的规范现状 |
3.4.3 未经许可施工合同效力的判定规则 |
3.4.4 未经许可施工合同的效力补正 |
3.4.4.1 效力补正规则的参照适用 |
3.4.4.2 效力补正规则的具体程序 |
第4章 无效施工合同的法律后果 |
4.1 处理无效施工合同中的法理依据 |
4.1.1 恢复原状的基本范式 |
4.1.2 请求权性质 |
4.1.3 折价补偿规则 |
4.1.3.1 折价补偿的适用条件 |
4.1.3.2 折价补偿的数额量定 |
4.2 .折价补偿的具体方式——参照合同结算工程价款 |
4.2.1 参照结算的前提条件 |
4.2.2 参照结算的合同范围 |
4.2.3 参照结算的司法难点 |
4.2.3.1 “黑白合同”中的参照结算问题 |
4.2.3.2 未取得建筑许可的施工合同能否参照结算? |
4.2.4 参照结算规则的理论评析 |
4.3 合同外补偿方式 |
4.3.1 另行达成结算协议 |
4.3.2 工程造价鉴定 |
4.4 无效施工合同中的损害赔偿责任 |
4.4.1 赔偿责任的法理依据 |
4.4.1.1 请求权基础 |
4.4.1.2 责任范围 |
4.4.2 无效施工合同损失赔偿的具体规则 |
4.4.2.1 对第三人的违约责任损失 |
4.4.2.2 履行瑕疵引发的损失 |
4.5 收缴非法所得 |
4.5.1 规范分析 |
4.5.2 司法现状 |
4.5.3 规则建议 |
第5章 无效施工合同处理中的特别制度 |
5.1 实际施工人制度 |
5.1.1 实际施工人的界定 |
5.1.1.1 实际施工人的类型 |
5.1.1.2 实际施工人的权利义务来源 |
5.1.2 实际施工人的制度价值 |
5.1.3 实际施工人制度的完善 |
5.1.3.1 理论支持 |
5.1.3.2 规则建议 |
5.2 无效施工合同中的工程优先权 |
5.2.1 工程优先权的概念和性质 |
5.2.2 合同效力与工程优先权 |
5.2.3 实际施工人的工程优先权 |
5.2.3.1 实证分析 |
5.2.3.2 可行性分析 |
5.2.3.3 适用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固定价认定的法律适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固定价认定的法律适用现状 |
1.1 固定价价格形式的认定现状 |
1.1.1 固定价拥有相对确定的价格范围 |
1.1.2 非固定价的认定 |
1.2 固定价施工合同的工程造价依据 |
1.2.1 固定价施工合同的工程造价依据简述 |
1.2.2 非固定价施工合同的工程造价依据简述 |
1.3 固定价施工合同的工程量举证方式 |
1.3.1 固定价施工合同的举证方式 |
1.3.2 非固定价施工合同的举证方式 |
第二章 固定价认定的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2.1 固定价价格形式认定存在分歧 |
2.1.1 对固定价的认定门槛过高 |
2.1.2 对固定价的认定门槛过低 |
2.2 对鉴定缺乏限制可能导致错误裁判产生 |
2.2.1 启动鉴定的依据不合理 |
2.2.2 鉴定事项错误 |
2.3 认定工程量与工程造价时举证责任分配不当 |
第三章 固定价认定的法律适用中问题的产生原因 |
3.1 规避风险约定影响固定价认定与举证责任分配 |
3.2 建设工程合同司法解释对鉴定的规定不够明确 |
3.3 规范要件事实变更影响举证责任分配 |
第四章 固定价认定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建议 |
4.1 明确固定价施工合同的认定要件 |
4.2 完善司法解释实现对鉴定合理限制 |
4.3 补充对固定价施工合同举证责任的规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城市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研究现状 |
0.3 论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章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跟踪审计基本分析 |
1.1 审计与跟踪审计的基本分析 |
1.2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的特点分析 |
1.3 改造工程施工跟踪审计基本要求 |
第2章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施工合同审计 |
2.1 施工合同基本分析 |
2.2 施工合同常见问题 |
2.3 跟踪审计对施工合同问题的防范对策 |
第3章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计量支付的跟踪审计 |
3.1 工程计量与支付基本分析 |
3.2 计量与支付常见问题 |
3.3 跟踪审计对计量支付问题的防范对策 |
第4章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的变更审计 |
4.1 工程变更的基本分析 |
4.2 工程变更常见问题 |
4.3 跟踪审计对工程变更问题的防范对策 |
第5章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跟踪审计实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跟踪审计基本工作内容 |
5.3 跟踪审计实施内容、审计成效 |
5.4 跟踪审计实施总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唐山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全过程财政投资评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文献概述 |
2.1 相关基础理论 |
2.1.1 PPP模式概述 |
2.1.2 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
2.1.3 财政投资评审概述 |
2.2 文献综述 |
2.2.1 PPP模式文献综述 |
2.2.2 地下综合管廊文献综述 |
2.2.3 财政投资评审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全过程评审现状 |
3.1 PPP管廊项目财政投资评审的意义和优势 |
3.1.1 PPP管廊项目评审的意义 |
3.1.2 PPP管廊项目全过程评审的优势 |
3.2 PPP管廊项目全过程评审监管内容 |
3.2.1 前期监管 |
3.2.2 实施期监管 |
3.2.3 运营期监管 |
3.3 现价段PPP管廊项目评审监管现状 |
3.3.1 PPP管廊项目预算超概 |
3.3.2 实施过程中评审重点 |
3.3.3 运营期“入廊难” |
第四章 实证项目评审概述 |
4.1 概况简介 |
4.1.1 项目概况 |
4.1.2 项目特点 |
4.1.3 项目论证 |
4.2 评审工作安排 |
4.2.1 评审要求 |
4.2.2 评审流程 |
4.2.3 评审计划 |
第五章 实证项目评审过程控制 |
5.1 评审实施期控制 |
5.1.1 现场踏勘评审 |
5.1.2 预算控制价评审 |
5.1.3 变更、签证评审 |
5.1.4 结算评审 |
5.2 评审运营期控制 |
5.2.1 运营期入廊实施办法 |
5.2.2 入廊费用划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键条款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合同比较研究中关键条款的确定 |
1.2.1 现实问题描述 |
1.2.2 科学问题凝练 |
1.2.3 关键条款确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FIDIC合同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比较综述 |
1.3.2 工程结算研究现状 |
1.3.3 合同纠纷频发原因的研究 |
1.3.4 工程担保制度现状分析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FIDIC合同条件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比研究 |
2.1 FIDIC《施工合同条件》介绍 |
2.1.1 FIDIC组织 |
2.1.2 FIDIC合同体系 |
2.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介绍 |
2.2.1 我国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发展历程 |
2.2.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发展历程 |
2.3 两种合同体系相同点总括 |
2.4 两种合同体系不同点总括 |
2.5 本章小结 |
3 合同工程结算条款的比较研究 |
3.1 工程计量条款 |
3.2 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条款 |
3.3 工程结算条款 |
3.4 提高我国建设项目工程结算的建议 |
3.5 工程结算的案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合同争议解决条款规定的比较研究 |
4.1 FIDIC合同争议解决条款 |
4.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争议解决条款 |
4.3 争议评审解决纠纷方式的优势 |
4.4 强化我国施工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的措施 |
4.5 合同争议解决的案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合同工程担保条款规定的比较研究 |
5.1 FIDIC合同工程担保条款 |
5.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担保条款 |
5.3 建设工程担保运作方式分析研究 |
5.3.1 保额要求和担保类型 |
5.3.2 担保模式选择 |
5.3.3 担保方式的选择 |
5.4 完善与加强我国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建议 |
5.5 工程担保制度实施的案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审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1.2 科学问题的分析与凝练 |
1.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 研究背景 |
1.2.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 |
1.2.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应用 |
1.3 研究对象界定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
2.1.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施工合同的关系 |
2.1.2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承包人的保护 |
2.2 合同原则的重新审视 |
2.2.1 合法性原则与合同目的 |
2.2.2 平等原则与建筑市场等级秩序的对抗 |
2.2.3 诚信原则与逆向审查思维 |
2.3 国内外施工合同审查的不同视角 |
2.3.1 合同的利益博弈 |
2.3.2 合同的规则运用 |
2.3.3 签约方的心理防线 |
2.4 国内外施工合同审查的基本内容 |
2.4.1 施工合同审查的范围边界 |
2.4.2 施工合同审查的基本内容 |
2.5 合同审查人员的误区 |
2.5.1 逃避专业知识的“法律人士” |
2.5.2 忽略合同价款的“空中花园” |
第三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审查的影响分析 |
3.1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影响 |
3.1.1 协议书中对合同价款的约定 |
3.1.2 通用条款中对合同价款调整的约定 |
3.1.3 通用条款中合同价款计量与支付的约定 |
3.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价款审查的影响 |
3.2.1 合同价格形式的审查 |
3.2.2 合同价款调整的审查 |
3.2.3 合同价款计量与支付的审查 |
3.3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审查过程的影响 |
3.3.1 法务人员的强制性条文审查 |
3.3.2 技术人员的合同价款审查 |
3.3.3 管理人员的合同战略审查 |
第四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审查的对策 |
4.1 建立针对合同签约方的审查制度 |
4.2 结合造价管理建立有效合同审查的流程 |
4.3 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模板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高结算影响因素识别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1.5.1 研究的目标 |
1.5.2 研究的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2 高结算理论界定及研究样本选择 |
2.1 建设工程高结算理论界定 |
2.1.1 建设工程高结算内涵 |
2.1.2 建设工程高结算的特征 |
2.1.3 建设工程高结算的评价 |
2.2 研究样本的选择 |
2.3 本章小结 |
3 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结算现状分析 |
3.1 工程简介 |
3.2 结算现状分析 |
3.2.1 投资概算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
3.2.2 结算超支情况统计 |
3.3 本章小结 |
4 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高结算影响因素的识别 |
4.1 基于合同价款调整因素的高结算影响因素识别 |
4.1.1 政策调整类合同价款调整因素 |
4.1.2 清单变化类合同价款调整因素 |
4.1.3 材料设备价格变动类合同价款调整因素 |
4.1.4 索赔签证类合同价款调整因素 |
4.2 参建主体高结算影响因素原因分析 |
4.2.1 建设单位高结算影响因素原因分析 |
4.2.2 施工单位高结算影响因素原因分析 |
4.2.3 设计单位高结算影响因素原因分析 |
4.3 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要求 |
4.3.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成 |
4.4 本章小结 |
5 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高结算影响因素的分析 |
5.1 高结算影响因素对结算超支的统计分析 |
5.1.1 影响因素对工程量清单费用构成的具体影响 |
5.1.2 影响因素对结算超支影响数额的统计方法 |
5.1.3 清单量差异因素结算超支统计分析 |
5.1.4 新增工程因素结算超支统计分析 |
5.1.5 设计变更因素结算超支分析 |
5.1.6 承包人索赔因素结算超支统计分析 |
5.1.7 现场签证因素结算超支统计分析 |
5.2 高结算影响因素对结算超支的影响程度分析 |
5.3 超支严重的压力管道北干线工程量差异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高结算控制策略与结论 |
6.1 高结算控制策略 |
6.1.1 招投标阶段高结算的控制策略 |
6.1.2 施工阶段高结算的控制策略 |
6.1.3 竣工结算阶段高结算的控制策略 |
6.2 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各(子)因素对结算超支影响金额统计表 |
附录2 五大因素及其他因素对结算超支影响金额汇总表 |
附录3 结算情况调研访谈记录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建筑行业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 |
1.1.2 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中转嫁责任条款普遍存在 |
1.1.3 履约过程中的合同纠纷居高不下 |
1.2 问题提出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2 研究施工合同中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必要性 |
1.2.3 科学问题的凝练与解构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技术路线、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公平相关概念及其维度划分的综述 |
2.1.1 公平相关概念的综述 |
2.1.2 有关公平感知维度划分的综述 |
2.1.3 对本研究的启示 |
2.2 有关公平感知影响因素的综述 |
2.2.1 组织间公平感知影响因素的综述 |
2.2.2 工程领域关于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的综述 |
2.2.3 对本研究的启示 |
2.3 有关组织之间公平感知提升策略的综述 |
2.3.1 组织之间公平感知的提升策略 |
2.3.2 工程领域公平感知的提升策略 |
2.3.3 对本研究的启示 |
2.4 有关公平感知的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综述 |
2.4.1 组织之间有关公平感知的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综述 |
2.4.2 工程领域有关公平感知的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综述 |
2.4.3 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概念模型的建立 |
3.1 研究逻辑 |
3.1.1 研究逻辑框架图 |
3.1.2 研究方法简介 |
3.2 数据收集与整理 |
3.2.1 样本选择 |
3.2.2 访谈数据收集与整理 |
3.3 范畴挖掘与提炼 |
3.3.1 开放性编码 |
3.3.2 主轴编码分析 |
3.3.3 选择性编码分析 |
3.4 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构念及其结构维度的阐释 第四章 基于合同条款的承包商公平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
4.1 关键问题解构 |
4.2 研究逻辑 |
4.2.1 研究逻辑框架图 |
4.2.2 研究方法简介 |
4.3 文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4.3.1 文本资料的选择 |
4.3.2 文本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
4.3.3 文本资料的分析与结果输出 第五章 基于主体特征的承包商公平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
5.1 研究逻辑 |
5.1.1 研究逻辑框架图 |
5.1.2 研究方法简介 |
5.2 实验准备 |
5.2.1 被试者选择 |
5.2.2 实验材料准备 |
5.3 实验设计 |
5.3.1 实验变量确定 |
5.3.2 实验诱导场景设计 |
5.4 实验实施 |
5.4.1 实验预测试 |
5.4.2 实验正式实施 |
5.4.3 实验结果收集 |
5.5 实验结果分析 第六章 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提升策略建议 |
6.1 基于合同条款的承包商公平感知提升策略建议 |
6.1.1 对行政(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策略建议 |
6.1.2 对发包人的策略建议 |
6.1.3 对承包人的策略建议 |
6.2 基于主体特征的承包商公平感知提升策略建议 |
6.2.1 对发包人的策略建议 |
6.2.2 对于承包人的策略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
(9)S公司石化工程土建施工项目计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定额计价 |
2.1.1 定额计价的定义 |
2.1.2 定额计价的基础 |
2.1.3 定额计价的发展 |
2.1.4 定额计价的特点 |
2.1.5 定额计价的应用 |
2.2 清单计价 |
2.2.1 清单计价的定义 |
2.2.2 清单计价的基础 |
2.2.3 清单计价的发展 |
2.2.4 清单计价的特点 |
2.2.5 清单计价的应用 |
2.3 国内外计价模式研究状况 |
2.3.1 英国 |
2.3.2 日本 |
2.3.3 中国 |
第3章 S公司土建施工合同计价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S公司企业简介 |
3.2 S公司石化土建施工合同的计价模式现状 |
3.2.1 S公司石化土建施工合同采用定额计价的现状 |
3.2.2 S公司石化土建施工合同采用清单计价的现状 |
3.3 S公司石化土建施工合同中计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S公司石化土建施工合同采用定额计价所存在的问题 |
3.3.2 S公司石化土建施工合同采用清单计价所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S公司土建施工合同计价模式选择 |
4.1 石化行业土建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 |
4.2 合同模式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
4.2.1 合同模式在一般土建工程的应用 |
4.2.2 合同模式在S公司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
4.3 S公司土建项目计价模式选择 |
4.3.1 定额计价模式选择 |
4.3.2 清单计价模式选择 |
4.3.3 组合计价模式选择 |
第5章 S公司土建施工合同计价模式应用案例分析 |
5.1 案例项目背景介绍 |
5.2 组合计价模式在案例项目中的应用 |
5.2.1 组合计价的准备工作 |
5.2.2 组合计价中清单计价的内容 |
5.2.3 组合计价中定额计价的内容 |
5.2.4 组合计价模式的商务标评标办法制定 |
5.3 组合计价模式使用效果分析 |
第6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如何避免固定单价合同中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包方应明确采用的结算方式及费率标准 |
1.1 明确计价方式采用综合单价计价 |
1.2 工程类别的确定原则 |
1.3 总承包服务费的结算方式 |
1.4 规费及税金的结算方式 |
1.5 工程计价风险的确定和分担 |
1.6 因不可抗力导致增加工程费用的分摊 |
2发承包双方应明确综合单价和工程量调整原则 |
2.1 竣工结算时工程量的确定 |
2.2 合同施工期内材料价格波动时合同价款的调整原则 |
2.3 合同施工期内预算人工工资单价变动时合同价款的调整原则 |
2.4 工程量结算时工程量增减综合单价的调整原则 |
2.5 竣工结算中出现项目特征描述不符或清单漏项时综合单价的调整原则 |
2.6 措施项目费用的调整原则 |
3 发承包双方应明确材料暂估价和材料价款的结算原则 |
3.1 材料暂估价的结算原则 |
3.2 甲供材料的结算方式 |
3.3 工程用水电费的结算方式 |
4 明确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 |
5 结语 |
四、浅析施工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研究[D]. 唐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固定价认定的法律适用研究[D]. 阮至慧. 广西大学, 2019(01)
- [3]城市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研究[D]. 费亚楠. 东南大学, 2019(05)
- [4]唐山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全过程财政投资评审研究[D]. 孙丽.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5]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键条款比较研究[D]. 刘高. 西华大学, 2018(01)
- [6]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审查研究[D]. 张洁. 云南大学, 2018(01)
- [7]李家河水利枢纽工程高结算影响因素识别及分析[D]. 张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8]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提升策略[D]. 李会玲. 天津理工大学, 2016(04)
- [9]S公司石化工程土建施工项目计价研究[D]. 张士涛.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8)
- [10]如何避免固定单价合同中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J]. 徐伟. 江苏建材, 2015(06)
标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论文; 施工合同论文;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论文; 合同条款论文; 工程量清单计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