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ink/Stateflow模型的成员开发环境研究

基于Simulink/Stateflow模型的成员开发环境研究

一、基于Simulink/Stateflow模型的成员开发环境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贺阳阳[1](2020)在《基于Simulink/Stateflow的CTCS-1级列控车载子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铁路正不断地高速发展,尽管高速铁路覆盖率越来越广,但是既有线线路仍然在我国铁路运营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CTCS-1级列控系统的研究对于优化既有线铁路运营质量和提高列车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控系统可以分为车载子系统和地面子系统,C1列控系统并未正式投入运营线路使用,其仍然具有许多需要解决和可挖掘的研究内容。CTCS-1级列控系统是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在200km/h以下的新建或改造线路的列控系统,由于其方案的预演属性使得很多方面都没有得到验证,所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对C1车载子系统的建模仿真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对C1技术方案进行验证和尝试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针对C1列控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的车载子系统建模仿真研究方案并进行深入研究。车载设备主要负责实时计算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并且根据生成的曲线对列车进行超速防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了C1车载子系统的设备功能和接口关系之后,分析了各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根据车载功能和信息交互关系抽象提取出车载子系统的四种关键模块,并提出C1车载子系统在基于模型的建模方法下的建模仿真流程。(2)设计了车载子系统具有的功能模块的总体框架,并对车载子系统的四种关键模块进行分析,设计了它们的内部和外部接口,重点研究了车载ATP模块。(3)使用Simulink/Stateflow建立车载子系统各功能模型,为了模型的完整运行增加了列车仿真模型和行车许可模型。(4)使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k测试和验证工具识别模型中隐藏的错误、对模型进行覆盖率检测、对模型进行形式化验证和系统化测试。为了车载子系统各个单独的功能模型能组建成完整的系统模型,本文设计和构造了行车许可场景的整体模型,使得整个系统模型得到仿真运行。在把真实数据应用到系统模型中后输出了仿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图48幅,表3个,参考文献54篇。

牛家梅[2](2020)在《全球软件开发过程混合仿真建模研究》文中认为全球软件开发(Global Software Development,GSD)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软件开发方式,其特征是软件开发团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区为同一个软件项目工作,这种全球协同开发方式有利于加快软件的开发进度并提高质量。然而,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往往是复杂的,过程中的一些变量因素对项目的开发周期和产出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逐日增加,但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开发困难重重。软件过程仿真建模是建立一个能够在仿真软件上运行的、抽象的可视化模型,构建仿真模型用于捕获开发项目中的关联关系并通过仿真运行来反映开发过程中一些可以预见的问题。本文结合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和Petri网方法,构建一个能够描述全球软件开发过程的混合仿真模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能够描述因素间关联的作用关系;Petri网能够立足于宏观层面,将全球软件开发过程描述为一系列有序的离散活动,体现活动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本文对全球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混合仿真建模研究,是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参考。首先,通过对全球软件开发过程行为进行分析,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连续与离散两大部分,并分别对连续与离散部分建立对应的仿真模型;然后,根据离散与连续混合的特点,为GSD过程构建混合仿真模型。由于在实践中,有许多开源软件项目是典型的全球软件开发项目,我们以Apache的Ambari、Hadoop及Hbase三个开源软件项目为研究案例来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和地理分散因素对全球软件开发项目存在的影响;最后,使用Matlab工具,对GSD过程的混合仿真模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来分析全球软件开发过程的动态运行情况。

杨启帆[3](2020)在《无人机拦阻着陆仿真系统快速原型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无人机拦阻着陆仿真系统是现代拦阻型无人机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验证平台,用以验证无人机飞行逻辑与控制性能并模拟无人机真实的空中飞行状态与地面拦阻着陆状态。面对如今飞速发展不断拓宽的无人机领域,为了适应各类型无人机功能需求的日益丰富,性能需求的日益提高,仿真系统必须向着快速开发、实时可靠、易于扩展的方向发展。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建立仿真对象数学模型,包括无人机整体系统模型、拦阻着陆模型、风场扰动模型与故障注入模型,为之后仿真软件设计提供具有坚实严谨数学基础的快速原型模型。(2)根据无人机拦阻着陆仿真系统实际功能与性能需求进行分析总结,设计了仿真系统整体软件架构,详述了功能层的设计依据、工具以及具体实现过程和管理层的任务划分、主要管理功能的实现以及与内核间的交互方式。(3)根据模型代码自动生成机制,从手工代码设计和目标机环境配置角度对代码自动生成过程进行控制,并采用信号存储空间重用与参数内联化等方式对自动生成的代码进行优化改进。(4)针对仿真系统的任务运行特点,设计了时间片轮转与优先级抢占结合的任务调度策略和共享资源消息队列等资源交互策略,并采用互斥信号量解决优先级抢占模式下数据不一致问题,设计消息队列溢出处理逻辑解决数据量过大导致的溢出问题。最后,通过搭建飞行控制计算机在环的半物理闭环仿真试验环境,对所开发的仿真系统进行全面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系统功能和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也验证了快速原型代码生成技术能够应用于无人机拦阻着陆仿真系统设计中,满足当前仿真系统的功能性能需求。

包静茹[4](2020)在《基于代码生成的机载软件配置与定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目前软件工程的发展,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方便、易懂、易维护并且对设计需求反应灵敏的特点使得软件集成速度快速提升。当前在民用航空领域,越来越多的机载设备供应商在采用基于模型的开发和验证(Model-Based 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的方式进行机载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这种基于结构化的方法由于支持代码生成以及支持仿真手段的使用为软件开发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本文采用基于模型的开发(Model-Based Design,MBD)方法,选择Simulink作为本文的研究平台,在按照DO-178B/C规范的开发要求下,设计出一套高安全性的机载软件开发流程用以保证开发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弥补了在软件工程角度开发机载代码过程对标准符合性研究的不足。鉴于目前航空领域建模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后续可移植性的考虑,本文选择Simulink及Embedded Coder(EC)代码生成器进行模型开发和代码生成工作;针对当前机载代码结构的特点及生成代码可读性不高,效率偏低的情况,从模型开发、仿真验证、代码优化等方面入手,着重对Simulink一致性建模环境配置方式以及代码高级定制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最佳优化方案。在机载代码定制生成方面,通过对目标系统支持包的分析,以Simulink通用的嵌入式系统支持包为出发点,对系统目标文件及其他与代码生成相关的文件进行研究,开发与机载代码生成过程有直接影响的重要控制文件,从编译器的角度对机载代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从而达到优化生成代码结构和可读性的目的,最终实现基于模型的安全、可读性高的机载代码开发工作。最后,将四旋翼飞控系统为实现对象对上述研究进行验证对比工作,按照该课题开发的流程图作为过程指导,从软件的系统需求出发对飞控软件进行建模,使用该课题研究出优化配置方案对代码生成过程进行控制,最后将生成的代码进行静态检测与适航性检测,对比未做优化的代码检测结果,该课题所研究的优化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生成代码运行效率和可读性。

桑杰[5](2019)在《基于模型的CTCS-1级列控地面子系统仿真研究》文中认为地面子系统作为列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与车载设备的实时安全通信,也直接关系到列车在整个线路中的安全运行。CTCS-1级列控系统升级优化了 C0系统的缺陷和不足,兼容吸纳了 CTCS-2级、CTCS-3级列控系统的诸多优势,形成了一套适用于200km/h以下新建或改造线路的过渡型列控方案。然而CTCS-1级列控系统在跨线运营方案、兼容C0功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既往关于列控系统建模仿真的研究多依托于计算机编程语言来实现;采用基于模型设计方法建模仿真列控系统的研究多见于城轨列控系统仿真或大铁车载设备仿真,部分研究仅实现了各模块的独立功能,没有实现模块到模型、再到系统的综合仿真过程。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运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展开对CTCS-1级列控系统地面子系统的建模仿真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深入分析了各设备、各控制系统的详细功能和接口关系后,基于Simulink/Stateflow建模方法,提出了适用于C1地面子系统的模型框架和建模仿真流程。(2)针对地面子系统各模块进行Simulink/Stateflow图形化建模,随后将模块连接整合,实现了地面子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3)将真实线路数据融入仿真研究,进行线路模型设计,通过MATLAB图形化显示环境监测Simulink/Stateflow模型的输出状态,将模型仿真结果准确显示于站场图中。(4)结合Simulink通用的检查工具筛查模型的配置及设计漏洞,通过输入不同的进路号、临时限速信息、列车位置信息来仿真C1列控系统典型列车运行场景,进而分析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并给出系统中信号机模型转为C代码的示例过程。图74幅,表13个,参考文献42篇。

何宇[6](2019)在《基于Simulink的飞控基础模型库的设计及生成代码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于模型开发(MBD,Model-Based Design)设计方式的逐渐成熟,使用基于模型开发的方法来进行飞控系统软件开发也越来越流行。然而基于模型开发的飞控系统自动生成的嵌入式产品代码的运行效率(处理器在环测试的时间效率)普遍远低于手工代码的运行效率,导致其无法达到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基于模型的飞控系统自动生成代码的运行效率成为了开发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该热点出发,从多个方面对影响自动生成代码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取飞控系统通用基础功能进行优化建模组成了飞控基础模型库。之后基于该模型库重新搭建了飞控控制律并进行优化,自动生成了代码,最后将生成的代码集成到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闭环仿真,将其运行效率与手工代码及优化前模型代码运行效率进行对比,以验证飞控基础模型库及其他优化方法对提高飞控系统自动生成代码运行效率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本文首先分析了飞控系统通用基础功能,给出了飞控基础模型库需求分析以及自动生成代码运行效率优化需求分析,接着对整体方案进行了设计。第二,依照整体方案,本文从模型搭建逻辑优化、平台对代码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模型到代码实现过程中的优化三个方向出发进行优化研究。其中模型搭建逻辑优化是从代码运行效率提升的方式反向归纳模型逻辑搭建方式,同时参考了手工编码经验进行优化;Simulink平台对代码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分为三个方面:Stateflow编程方式、数据类型和平台生成代码优化配置项;模型到代码实现过程的优化是模型速率转换过程中缓冲区的优化。第三,基于自动生成代码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设计并搭建了飞控基础模型库,其中包括空间换时间预处理模块与其他基础功能模块,模型库搭建完成后进行了仿真和测试。之后基于该库搭建了飞控系统进行优化,并自动生成了代码。第四,为了验证飞控基础模型库和缓冲区优化及平台优化配置项能够有效提升模型代码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为了验证搭建的飞控系统模型代码是否能满足实时性要求,本文对模型自动生成的代码进行了闭环仿真,从而验证了飞控基础模型库的实时性,解决了基于模型的飞控系统自动生成代码的运行效率远低于手工代码的问题。

郭亚楠[7](2017)在《新型智能按摩椅电气与控制系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依据中医按摩理论的智能按摩椅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本文以按摩椅的电气与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控制系统方案、辅助电源、复杂逻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及通信技术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涉及内容如下:(1)根据产品功能,对按摩椅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其中包含电机驱动电路、气囊驱动电路、位置检测电路、基于MC9S08PT16的电容式触摸按键、基于STM32的显示控制板和实现手机控制的蓝牙模块接口电路设计等。(2)基于Flyback拓扑设计系统辅助电源,对电路中高频变压器、控制芯片外围电路进行了设计,考虑到该电路需在较宽的市电电压环境下工作,本文对电压反馈回路及补偿网络等关键部分进行了详细理论分析与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拥有良好的的稳态与动态性能。(3)提出将Stateflow模型设计方法应用于按摩椅复杂逻辑系统,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系统建模、模型仿真验证、自动代码生成等。文中还将生成的代码移植至硬件平台中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tateflow的模型设计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按摩椅此类具有复杂逻辑的系统中。(4)基于STM32对按摩椅通信系统进行软件设计分析,其中通信协议采用MODBUS协议的RTU传输格式及基于CRC校验码的差错控制。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性能良好,满足控制系统工作要求。

赵艳辉[8](2016)在《多轴车辆电控空气悬架设计》文中提出电控空气悬架使用逐渐增加的非线性空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可以使车辆获得良好的平顺性。通过对空气弹簧充放气可以实现车高的调节,在保证车辆通过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高速转向的稳定性,是越野车辆理想的悬架形式。多轴车辆悬架是一个复杂的静不定系统,同时单轮载荷大,结构要求紧凑,对于空气悬架的设计提出了较大挑战。本文针对多轴车辆的参数和使用要求,进行了电控空气悬架的设计,重点解决空气弹簧设计建模、空气弹簧参数优化和车高调节控制算法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空气弹簧基于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在LMS Imagine.Lab AMESim中建立空气悬架仿真模型。对空气弹簧样品进行动静刚度试验,同时在AMESim中进行仿真,验证仿真模型正确性。以空气悬架为基础,建立半车仿真模型。2.在MATLAB中建立了四轴越野车半车模型,用ARMA方法构造了输入路面不平度的时域模型。为方便对空气弹簧参数进行优化,考虑车辆的性能侧重点、不同行驶路面等因素,研究了车辆性能综合评价方法。3.在AMESim中对空气弹簧不同初始高度时的刚度进行仿真,并将仿真曲线拟合后输入到半车模型中进行平顺性仿真。综合仿真结果与评价指标,确定不同工况下空气弹簧的最优参数。4.为解决多轴车辆复杂静不定系统车高调节的问题,设计了符合多轴车辆特点的模糊PID控制策略,通过在Simulink-stateflow中调用AMESim半车模型,实现了控制系统和机械机构的联合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李卫朋[9](2016)在《BCM车身控制器模型搭建及功能测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身控制器也成为汽车标配部件,车身控制器主要控制车灯、雨刮洗涤、车窗、中控锁以及防盗报警等模块,其功能和性能的可靠性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驱动性和转向性等有显着影响。对其设计方法与功能测试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以车身控制器为研究对象,基于现代设计理论和测试方法,对其模型搭建以及功能测试进行设计与优化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为了提高车身控制器功能测试的效率以及测试的覆盖率,根据硬件在环测试要求,运用合理的测试方法,编写车身控制器功能测试用例。测试用例为车身控制器功能测试提供依据,能够及时发现设计缺陷,有效的验证车身控制器的功能要求。2、控制策略模型搭建是车身控制器开发工作的重点,基于MATLAB模型化开发,运用Stateflow图形化模型表达复杂的控制逻辑,应用Simulink对控制策略模型进行仿真测试,验证控制逻辑的正确性,软件在环(SIL)测试验证了自动生成代码的可靠性,缩短了开发周期。3、功能测试是车身控制器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论文依托德国dSPACE仿真系统搭建了硬件在环(HIL)功能测试平台。通过上位机软件ControlDesk进行手动测试和AutomationDesk进行自动化测试对车身控制器进行功能测试,确保车身控制器功能的正确性。通过故障仿真进行故障注入测试,ControDesk FIU控制界面控制继电器吸合方式模拟产生各种故障状态,采用诊断工具读取当前故障码,完成车身控制器故障注入测试,确保装车前清除所有故障。本文车身控制器模型搭建以及功能测试的研究理论以及测试方法,为同类型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甫[10](2016)在《面向汽车电子应用的ISO15765网络层协议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汽车中的嵌入式电子控制单元日益增多,它们会带来很多对统一车载诊断服务的需求。在汽车界,无论是开发人员,维修人员或是售后服务人员都需要使用车载诊断系统来帮助他们完成领域内的工作。现阶段,通过应用KWP2000,SAEJ1939和UDS等一系列通讯协议,使得诊断设备和车载网络可以基于特定的标准进行相互间的通信。UDS(统一诊断服务)是一种独立的服务规范。所以,要想实现基于CAN总线的车载诊断,必须有其他的规范支持。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规范是ISO15765(CAN网络上的诊断),它采用OSI的7层通信模型,定义了一系列独立于服务的通信协议,从而使得车载诊断服务能够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传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设计很多文档工作和手工代码,这使得很多的验证工作缺少专业工具的支持,从而引入手工误差,也使得很多复杂的软件算法及逻辑问题通常在开发的后期才能被发现,从而给整个开发过程带来很高的修复代价。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目前汽车行业内广泛使用一种基于模型设计的开发方法,模型设计可以在早期就得到清晰且可执行的需求规范,并通过自动验证和自动生成来保证开发流程的便利性和有效性。本论文的目标是分析和实现ISO15765中的网络层通信协议,同时采用基于模型设计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首先在simulink/stateflow平台上遵照协议标准进行协议栈系统建模,并对通讯逻辑,定时控制和错误管理进行详细设计,最终利用RTW工具包进行产品级代码生成并完成相关验证工作。

二、基于Simulink/Stateflow模型的成员开发环境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Simulink/Stateflow模型的成员开发环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imulink/Stateflow的CTCS-1级列控车载子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列控系统的技术发展和研究现状
        1.2.2 CTCS-1级列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列控系统建模仿真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2 CTCS-1级车载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和建模方法介绍
    2.1 功能需求分析
        2.1.1 车载子系统的结构
        2.1.2 车载子系统的功能
    2.2 Simulink和 Stateflow建模方法概述
        2.2.1 Simulink简介
        2.2.2 Stateflow简介
    2.3 基于Simulink/Stateflow的车载子系统的建模仿真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方案设计和功能接口设计
    3.1 模型的总体框架设计
    3.2 关键模块分析
        3.2.1 仿真车模块和司机模拟驾驶模块
        3.2.2 车载ATP模块
    3.3 本章小结
4 模型的设计和实现
    4.1 仿真车模块和模拟驾驶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2 车载ATP模块的建模
    4.3 DMI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模型的测试与验证
        5.1.1 模型的调试
        5.1.2 模型的Advisor检验
        5.1.3 模型的Design Verifier检查
    5.2 行车许可场景的仿真与验证
        5.2.1 模型参数设置
        5.2.2 紧急制动仿真与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全球软件开发过程混合仿真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
        1.3.2 本文的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1 研究现状
    2.2 全球软件开发仿真模型
    2.3 系统动力学基础知识
        2.3.1 开源软件社区人力资源子系统
        2.3.2 质量管理子系统
        2.3.3 需求变更实现子系统
        2.3.4 进度计划与控制子系统
    2.4 PETRI网基础知识
        2.4.1 Petri网
        2.4.2 混合Petri网
第三章 全球软件开发过程混合建模
    3.1 全球软件开发过程混合建模框架
    3.2 全球软件开发过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设计
        3.2.1 全局人力资源子系统模型
        3.2.2 子站点人力资源子系统模型
        3.2.3 质量保证子系统模型
        3.2.4 Issue实现子系统模型
        3.2.5 计划与控制子系统模型
    3.3 模型验证
    3.4 元模型设计
        3.4.1 离散过程元模型DPMM
        3.4.2 混合过程元模型HPMM
    3.5 全球软件开发过程离散仿真模型
        3.5.1 离散仿真模型设计
        3.5.2 离散仿真模型检测
    3.6 全球软件开发过程混合模型
第四章 案例研究
    4.1 基线数据收集
    4.2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
    4.3 混合模型仿真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无人机拦阻着陆仿真系统快速原型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拦阻动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3.2 快速原型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仿真对象建模
    2.1 引言
    2.2 仿真对象描述
    2.3 无人机主体模型
        2.3.1 常用坐标系描述
        2.3.2 无人机本体建模
        2.3.3 伺服系统建模
        2.3.4 传感器建模
    2.4 拦阻着陆阶段建模
        2.4.1 拦阻着陆过程描述
        2.4.2 拦阻着陆建模假设
        2.4.3 拦阻阶段动力学建模
        2.4.4 拦阻着陆阶段无人机所受合力及力矩
    2.5 风场扰动模型
        2.5.1 常值风模型
        2.5.2 阵风模型
        2.5.3 风切变模型
        2.5.4 大气紊流模型
    2.6 故障注入模型
        2.6.1 故障类型分类
        2.6.2 故障特性建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仿真系统方案设计
    3.1 引言
    3.2 仿真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设计
        3.2.2 性能需求设计
    3.3 仿真系统软件层次结构设计
        3.3.1 仿真软件层次结构
        3.3.2 功能层
        3.3.3 管理层
        3.3.4 接口服务层
        3.3.5 内核任务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仿真系统功能层设计
        4.2.1 快速原型设计工具
        4.2.2 无人机快速原型建立
    4.3 仿真系统管理层设计
        4.3.1 系统任务划分与调度
        4.3.2 仿真状态管理
        4.3.3 时间管理和同步
        4.3.4 管理层软件逻辑实现
    4.4 仿真系统内核任务层设计
        4.4.1 模型代码运行机制设计
        4.4.2 任务调度策略设计
        4.4.3 任务资源交互策略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人机快速原型代码生成过程控制
    5.1 引言
    5.2 代码自动生成机制
    5.3 仿真系统代码生成过程控制
        5.3.1 手工代码设计
        5.3.2 目标机生成参数配置
    5.4 代码优化方案设计
        5.4.1 代码生成结构
        5.4.2 内存与代码执行效率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仿真系统功能验证及性能分析
    6.1 引言
    6.2 仿真系统验证平台
    6.3 模型等效性验证
    6.4 无人机仿真系统功能验证
        6.4.1 闭环飞行验证
        6.4.2 拦阻着陆系统验证
        6.4.3 故障注入验证
        6.4.4 风扰动注入验证
    6.5 无人机仿真系统性能分析
        6.5.1 任务调度性能分析
        6.5.2 模块间资源交互分析
        6.5.3 实时性能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基于代码生成的机载软件配置与定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高安全性机载代码生成相关技术
    2.1 基于DO-178标准的软件开发要素分析
    2.2 机载软件开发流程图分析设计
        2.2.1 DO-178总体内容分析
        2.2.2 软件开发过程分析
        2.2.3 机载软件开发流程图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载软件代码生成的配置/定制设计
    3.1 机载代码关键特性分析
        3.1.1 生成代码执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1.2 生成代码可读性影响因素分析
    3.2 机载代码生成配置/定制方法研究
        3.2.1 一致性建模环境分析
        3.2.2 模型优化及配置参数配置方法分析
    3.3 总体优化方案制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载软件代码生成的配置/定制实现
    4.1 机载代码模型优化配置
        4.1.1 代码生成结构分析
        4.1.2 信号线的代码生成结构分析
        4.1.3 代码生成接口结构分析
        4.1.4 自定义存储类型与信号/参数数据对象分析
        4.1.5 实时任务调度与代码生成分析
    4.2 基于Embedded Coder的机载代码定制生成
        4.2.1 系统TLC文件定制开发
        4.2.2 系统钩子文件定制开发
        4.2.3 代码模板文件定制开发
        4.2.4 主函数TLC文件定制开发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控机载代码生成及配置/定制优化
    5.1 系统需求分析及验证
        5.1.1 飞行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5.1.2 飞行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5.1.3 飞行控制控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5.2 飞行器控制系统模型设计
        5.2.1 飞行器建模
        5.2.2 飞行控制器建模
        5.2.3 模型设计验证
    5.3 软件编码过程及配置/定制优化
    5.4 机载代码测试与对比
        5.4.1 代码静态测试对比
        5.4.2 代码有效性验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模型的CTCS-1级列控地面子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列控系统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2.2 CTCS-1级列控系统研究现状
        1.2.3 基于模型的设计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分布
2 地面子系统模型框架设计
    2.1 C1地面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 Simulink/Stateflow建模方法概述
        2.2.1 Simulink建模与验证方法
        2.2.2 Stateflow基本原理
    2.3 基于Simulink/Stateflow的模型框架设计
        2.3.1 线路信号设备仿真模块
        2.3.2 车站计算机联锁仿真模块
        2.3.3 区域数据控制中心仿真模块
        2.3.4 地面子系统的建模仿真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C1地面子系统模型设计
    3.1 线路信号设备建模
        3.1.1 信号机模块
        3.1.2 道岔模块
        3.1.3 轨道区段模块
    3.2 车站计算机联锁模块
    3.3 区域数据控制中心模块
    3.4 本章小结
4 线路模型的设计实现
    4.1 数据处理与应用
        4.1.1 基础数据表的提取、编制及整合
        4.1.2 进路数据表与仿真模块的映射关系
    4.2 应用邻接矩阵绘制站场图
        4.2.1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
        4.2.2 站场图绘制程序设计
    4.3 地面子系统综合模型的运行流程
    4.4 本章小结
5 运行场景仿真与代码自动生成
    5.1 模型的检查与分析
    5.2 C1主要运行场景仿真
        5.2.1 站间运行仿真
        5.2.2 站内运行仿真
    5.3 场景仿真结果分析
    5.4 Simulink模型到C代码的转换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论文成果综述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Simulink的飞控基础模型库的设计及生成代码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基于模型设计的软件开发方法
        1.2.2 飞控系统基于模型设计的开发方法
        1.2.3 模型扩展库及代码性能优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飞控基础模型库及代码优化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2.1 飞控基础模型库功能需求分析
    2.2 自动生成代码性能需求分析
    2.3 总体方案设计
        2.3.1 代码优化方案设计
        2.3.2 总体开发流程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生成代码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3.1 飞控系统生成代码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2 模型搭建逻辑优化
        3.2.1 空间换时间预处理
        3.2.2 基础运算的优化
    3.3 SIMULINK平台影响代码效率因素分析
        3.3.1 离散系统中STATEFLOW编程方式效率对比
        3.3.2 连续系统中数据类型对代码效率优化的方法
        3.3.3 平台其他生成代码优化配置选项
    3.4 多速率转换缓冲区优化研究及改进
        3.4.1 多速率转换缓冲区优化研究
        3.4.2 缓冲区优化方法改进
        3.4.3 改进后的实验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控基础模型库的设计与实现
    4.1 概述
    4.2 预处理模块设计
        4.2.1 预处理模块非内联S函数的编写
        4.2.2 编写TLC文件实现非内联S函数的内联化
        4.2.3 自定义模型库添加到系统模型库
    4.3 飞控基础模型库设计
        4.3.1 积分器等模块设计与实现
        4.3.2 迭代器模块设计与实现
        4.3.3 多路选择器设计与实现
        4.3.4 位操作模块设计与实现
        4.3.5 限幅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 飞控基础模型库的仿真测试
        4.4.1 模型静态检查
        4.4.2 模型静态测试
        4.4.3 模型动态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控系统生成代码性能测试验证
    5.1 基于飞控基础模型库搭建飞控系统控制律
        5.1.1 纵向通道控制律设计
        5.1.2 横侧向通道控制律设计
    5.2 控制律模型缓冲区优化及仿真
        5.2.1 控制律模型缓冲区优化
        5.2.2 飞控系统控制律仿真
        5.2.3 控制律代码自动生成
    5.3 飞控系统闭环仿真测试
        5.3.1 闭环仿真测试平台简介
        5.3.2 飞控系统闭环仿真
        5.3.3 运行效率对比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新型智能按摩椅电气与控制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按摩椅技术发展现状
        1.2.1 按摩椅国外发展现状
        1.2.2 按摩椅国内发展现状
    1.3 按摩椅中电气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1.3.1 电机
        1.3.2 按摩椅辅助电源
        1.3.3 人机交互
        1.3.4 Stateflow模型设计在复杂逻辑系统中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按摩椅控制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1 按摩椅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2 运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2.2.1 电机驱动电路
        2.2.2 气囊驱动电路
        2.2.3 位置检测电路
    2.3 人机交互系统电路设计
        2.3.1 基于MC9S08PT16的电容式触摸按键电路设计与实现
        2.3.2 基于STM32的显示控制板电路设计与实现
        2.3.3 蓝牙接口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lyback的系统辅助电源设计
    3.1 系统辅助电源简介
    3.2 单端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3.3 反激变换器的设计与分析
        3.3.1 高频变压器设计
        3.3.2 基于UC3845控制芯片的外围电路设计
        3.3.3 电压反馈电路设计
        3.3.4 基于小信号模型的补偿网络设计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稳态实验结果
        3.4.2 动态响应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tateflow的按摩椅复杂逻辑系统研究
    4.1 按摩椅复杂逻辑系统
    4.2 Stateflow与有限状态机
    4.3 基于Stateflow的人机交互复杂逻辑系统
        4.3.1 基于Stateflow的人机交互复杂逻辑系统模型
        4.3.2 人机交互系统状态图
        4.3.3 Stateflow模型的验证
    4.4 自动生成需求的代码
        4.4.1 Real-Time Workshop自动代码生成机制
        4.4.2 配置Simulink模型使其自动生成代码
        4.4.3 生成定制的C代码
        4.4.4 生成代码分析
    4.5 代码测试
        4.5.1 软件在环测试
        4.5.2 硬件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TM32的按摩椅通信系统设计
    5.1 按摩椅通信系统架构
    5.2 STM32 USART简介
    5.3 按摩椅通信系统通信协议的制定
        5.3.1 系统帧格式与数据定义
        5.3.2 基于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差错控制
    5.4 基于STM32的按摩椅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5.4.1 组帧软件设计
        5.4.2 解帧软件设计
    5.5 通信测试结果分析
        5.5.1 主机通信测试
        5.5.2 从机通信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表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多轴车辆电控空气悬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空气悬架的发展研究状况
        1.1.1 国外发展研究状况
        1.1.2 国内发展状况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空气弹簧建模
    2.1 空气弹簧数学模型
        2.1.1 空气弹簧气囊模型
        2.1.2 附加气室模型
        2.1.3 节流孔模型
        2.1.4 连接管路模型
        2.1.5 辅助空间模型
    2.2 基于AMESim空气悬架系统建模
        2.2.1 橡胶气囊
        2.2.2 大气压强
        2.2.3 车体及构架
        2.2.4 高度控制阀
        2.2.5 橡胶应急堆
        2.2.6 整体建模
    2.3 模型正确性验证
        2.3.1 静刚度实验仿真对比
        2.3.2 动刚度实验仿真对比
    2.4 半车建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悬架参数设计
    3.1 空气弹簧形式选择
    3.2 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
    3.3 车辆性能评价体系
        3.3.1 平顺性评价方法
        3.3.2 综合评价方法
    3.4 MATLAB模型建立
        3.4.1 路面模型建立
        3.4.2 四轴车辆半车模型
    3.5 空气弹簧初始参数对车辆性能影响
        3.5.1 确定最优阻尼
        3.5.2 确定最优空气弹簧初始参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高调节方式控制策略
    4.1 电控空气悬架简介
        4.1.1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
        4.1.2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主要部件
    4.2 模糊PID控制
        4.2.1 模糊PID控制理论
        4.2.2 模糊PID控制器的实现
    4.3 多轴车辆调节的问题
    4.4 车高调节控制策略
        4.4.1 空气悬架高度调节
        4.4.2 静止时调节车高
        4.4.3 在斜坡时调节
        4.4.4 行进过程中调节车身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BCM车身控制器模型搭建及功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车身控制器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车身控制器功能测试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车身控制器故障注入测试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车身控制器功能测试介绍
    2.1 车身控制器简介
    2.2 车身控制器开发过程设计
    2.3 车身控制器功能测试设计
        2.3.1 测试用例开发
        2.3.2 测试用例编写方法
        2.3.3 测试用例开发示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身控制器模型搭建及软件仿真测试
    3.1 车身控制器软件开发环境
    3.2 车身控制器软件开发过程
        3.2.1 底层驱动程序编写
        3.2.2 中间层策略编写
        3.2.3 上层控制策略模型建立
    3.3 建立上层控制策略实例
        3.3.1 前雨刮、前洗涤功能分析
        3.3.2 前雨刮、前洗涤控制模型
    3.4 模型策略仿真测试
        3.4.1 Simulink仿真模型搭建
        3.4.2 模型仿真测试示例
    3.5 软件在环仿真测试(SIL)
    3.6 车身控制器控制策略自动代码生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身控制器硬件在环(HIL)测试
    4.1 硬件在环(HIL)测试平台简介
    4.2 测试平台硬件环境开发
        4.2.1 车身控制器硬件接口分析
        4.2.2 dSPACE板卡配置及资源分析
    4.3 硬件在环测试台架开发
    4.4 硬件在环测试软件开发
        4.4.1 硬件在环平台Simulink模型开发
        4.4.2 测试管理界面(ControlDesk)开发
        4.4.3 车身控制器功能自动化测试开发
    4.5 车身控制器功能测试数据分析
        4.5.1 车身控制器功能手动测试
        4.5.2 车身控制器功能自动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身控制器故障注入功能测试
    5.1 故障仿真概念与作用
    5.2 故障注入测试硬件系统设计
    5.3 故障注入测试软件系统设计
        5.3.1 车身控制器故障诊断设计要求
        5.3.2 故障注入测试FIU控制界面
    5.4 车身控制器故障注入测试示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面向汽车电子应用的ISO15765网络层协议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模型设计技术发展现状
        1.2.2 汽车总线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Matlab基于模型设计技术分析
    2.1 基于模型的开发技术
        2.1.1 V模型开发模式
        2.1.2 基于模型设计简介
    2.2 自动代码生成技术
        2.2.1 Matlab RTW代码生成机制
        2.2.2 模型设计和验证
        2.2.3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定点模型转换
        2.2.4 软件在环测试
        2.2.5 产品级代码生成
3 CAN总线和汽车诊断系统分析
    3.1 CAN总线技术
        3.1.1 CAN总线概述
        3.1.2 CAN总线通信规范
    3.2 汽车诊断系统
        3.2.1 汽车诊断系统概述
        3.2.2 汽车诊断系统体系结构
        3.2.3 ISO15765 应用层协议分析
        3.2.4 ISO15765 网络层协议分析
4 ISO15765 网络层协议模型设计及代码生成
    4.1 网络层协议关键技术点解析
        4.1.1 服务接口定义
        4.1.2 网络层PDU定义
        4.1.3 单帧/多帧报文传送规则
        4.1.4 时序控制
        4.1.5 纠错处理
    4.2 系统状态机设计
        4.2.1 有限状态机理论
        4.2.2 Stateflow使用简介
        4.2.3 状态机详细设计
    4.3 模型检查及系统仿真
        4.3.1 模型检查
        4.3.2 系统仿真及设计验证
    4.4 代码优化及代码生成
        4.4.1 建立代码模型
        4.4.2 软件在环测试(SIL)
        4.4.3 代码优化及硬件匹配
        4.4.4 自动代码生成
5 ISO16765 网络层协议的验证与分析
    5.1 测试工具简介
    5.2 半实物仿真测试
        5.2.1 测试环境及方法
        5.2.2 测试结果
    5.3 自动代码测试
        5.3.1 测试环境及方法
        5.3.2 自动代码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基于Simulink/Stateflow模型的成员开发环境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imulink/Stateflow的CTCS-1级列控车载子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 贺阳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全球软件开发过程混合仿真建模研究[D]. 牛家梅. 云南大学, 2020(08)
  • [3]无人机拦阻着陆仿真系统快速原型设计与开发[D]. 杨启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4]基于代码生成的机载软件配置与定制技术研究[D]. 包静茹.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基于模型的CTCS-1级列控地面子系统仿真研究[D]. 桑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基于Simulink的飞控基础模型库的设计及生成代码性能优化研究[D]. 何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新型智能按摩椅电气与控制系统技术研究[D]. 郭亚楠. 安徽工业大学, 2017(02)
  • [8]多轴车辆电控空气悬架设计[D]. 赵艳辉.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9]BCM车身控制器模型搭建及功能测试[D]. 李卫朋.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2)
  • [10]面向汽车电子应用的ISO15765网络层协议研究与实现[D]. 李甫.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基于Simulink/Stateflow模型的成员开发环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