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电东送:第六种“运输”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荣潇[1](2014)在《基于Lean Six Sigma的配电网故障抢修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配电网作为电力网络中与用户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覆盖面广泛,拓扑结构复杂,相比于输电网故障几率更高。受技术与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实现配电网自动化仍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现有的技术水平已严重制约了供电企业的故障抢修效率,降低了供电可靠性,直接损害用户的利益。因此,寻求新视角、新方法,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的品质是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着眼于故障抢修品质的提升,将Lean Six Sigma(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云南电网公司的配电网故障抢修业务当中,阐述了各种Lean Six Sigma分析工具在不同分析阶段的具体应用,诊断分析了配电网故障抢修中存在的浪费和缺陷,并对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实际问题,采用Lean Six Sigma的改善工具对整个流程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并详细介绍了具体实施方法。通过对配电网故障抢修业务的全面升级,建立了以精益生产拉动抢修流程,以六西格玛管理控制各环节质量,具有精益思想,实现闭环管理,可持续改善的故障抢修模式。优化后的抢修模式精益效果明显,抢修效率、用户满意度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均有所提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刘金朋[2](2013)在《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能源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保障因素,能源系统的科学发展受到了世界性的广泛重视,针对能源供需发展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受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坚持长期、有效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国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能源资源的大量开采使用,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对能源系统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强,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未来我国能源供需问题仍将十分突出: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一次能源储量及结构问题突出,能源使用污染问题严重,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到我国能源供需体系的长期稳定发展。然而,针对能源供需体系发展的全面分析缺乏系统性的依据,如何更好的结合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作用分析我国的能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概念,并结合其内涵展开了深入的发展演变分析及管理方法挖掘,为综合提高新环境要求下我国能源供需的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依据与实践借鉴。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提出了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概念,并从“总量、结构、布局、流向”四个方面阐释了能源供需格局的内涵。针对国内外能源供需管理研究动态的总结,以及世界、我国能源供需发展特点的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及分析基础。(2)综合介绍了能源供需格局分析的相关基础理论。明确了能源与能源系统的内涵,分析了能源的资源约束理论及环境约束理论,进一步概述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能源经济学、3E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系,为深入开展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能源供需格局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3)全面梳理了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时间发展维度,总结了我国能源生产情况、能源消费情况以及能源供需平衡情况;在空间发展维度,分析了我国能源供需空间差异情况以及能源运输体系。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基础,有助于深入总结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的过程及现状,挖掘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的特点及问题。(4)对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能源资源及供给能力、能源消费、能源运输三个方面,总结了能源供需格局的内部影响因素;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国际因素四个方面,总结了能源供需格局的外部影响因素。深入挖掘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机理及影响效果,对未来合理把握能源供需格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影响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科学的协整分析,构建了能源需求VAR模型,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及协整性,分析了影响因素与能源需求的因果关系。(5)开展了资源与环境约束下能源需求预测方法研究。梳理了传统的能源需求预测方法,并利用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了能源需求预测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LMDI法协同情景预测的能源需求预测思想,能够很好的兼顾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作用,进行更加合理的能源需求预测研究,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为考虑资源与环境约束作用下科学提高能源需求预测准确性提供了方法手段。(6)研究了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考虑了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引入了能源供需收敛系数、能源矩等指标内容,构建了综合的能源供需格局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本文研究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层优选混合评价模型,并对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为合理分析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动态发展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借鉴基础。(7)结合能源结构预测分析开展了能源供需格局发展优化研究。总结了能源结构优化发展对推动供需格局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进行了能源结构发展预测研究,并基于修正转移概率矩阵的思想优化了能源结构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深入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供需格局优化发展的实施路径。(8)开展了基于输煤输电综合比较分析的能源供需格局发展优化研究。分析了优化煤炭运输体系对供需格局的重要意义,结合价差法分析了输煤输电的经济性,利用线性规划法比较了输煤输电的能源利用效率,基于环境承载力理念分析了输煤输电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输煤输电并举优化能源供需格局的发展策略。(9)结合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相关分析基础,对格局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建议措施。介绍了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分析软件的基本架构,以及应用的基本价值。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分析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内在结构及发展趋势提供很好的依据,为优化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潘志凌[3](2012)在《专业性工程咨询公司转型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程咨询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全过程提供咨询和管理的智力服务。我国工程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21世纪头10年是工程咨询行业市场化发展关键时期。我国很多事业体制工程咨询单位在这期间改企转制为独立法人的工程咨询企业,整个市场焕发出勃勃生机。但也有一部分工程咨询单位,仍然保留着事业编制,在行业发展历程中处于落后地位。工程咨询业整体市场化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面对已渡过保护期的工程咨询行业,这样的企业既要与国内企业竞争,又要与国际巨头相抗衡,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如何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如何才能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如何调整公司的整体发展,明确市场选择,因势利导、避险求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这类型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的研究正是居于这一背景,通过本文,有助于正处于改企转制转型期的企业或是即将开始市场化征程的工程咨询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思路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或建议。
王旭辉[4](2011)在《特高压成能源输送通道建设重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月16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
王海[5](2010)在《新疆实现“煤走空中、电送全国”》文中认为能源基地获外送通道 月初,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实现正式投运。此举不仅结束了新疆长期以来220千伏孤网运行的历史,而且使得新疆能源基地破解了能源外送之困,开始承担起“西电东送”的重任,实现了“煤走空中、电送全国”。 11月3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
张兰[6](2010)在《国家电网力争“十二五”加快电网建设 改善电力能源发展方式》文中指出临近2010年岁末,“十二五”成为热词。站在五年交接的节点上眺望下一个周期,实现电力工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成为我国电力能源行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电网发展速度要与电力需求和装机规模相匹配,互相协调发展,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陈长云[7](2010)在《“绿能科技”时代的区域能源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掀起以绿能科技为主导的新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着眼区域能源系统优化,结合绿能科技发展,从涉及区域能源系统的电源、电网和用户三个方面入手,尝试建立以"新能源+新电网+新用户"为框架的绿色能源系统格局。在充分解读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绿色能源系统的核心目标和理念,以广东为例,通过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和节能技术在区域、城市和社区的优化布局,实现能源系统优化。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区域能源系统优化的运营与管理措施。
陈长云[8](2010)在《构建区域绿色能源系统格局》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掀起以绿能科技为主导的新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着眼区域能源系统优化,结合绿能科技发展,从涉及区域能源系统的电源、电网和用户三个方面入手,尝试建立以"新能源+新电网+新用户"为框架的绿色能源系统格局。在充分解读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绿色能源系统的核心目标和理念,以广东为例,通过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和节能技术在区域、城市和社区的优化布局,实现能源系统优化。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区域能源系统优化的运营与管理措施。
赵红梅[9](2009)在《国电集团贵州火力发电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国电集团贵州火力发电企业在新电力市场形势下,如何稳定现有电能市场,开拓新电能销售市场,为获取效益最大化的竞争资源的优化对策研究,以提升竞争力的问题,从实践论的视角探究了贵州区域内的国电集团发电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得出了影响国电集团公司在贵州区域内火力发电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几个因素:产生的新竞争市场、能源供应环境的市场变化、投资资金环境变化、机组容量小、设备老化、人员富裕,投资理念和手段单一及市场营销能力薄弱,生产中的一些管理技术方法手段没有高效发挥。提出了提升竞争力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生产管理价值增殖点角度提升竞争力。即整合生产管理的评价体系,形成高效的生产能效评价合力等优化竞争资源的对策;一方面是从市场营销能力方面提升竞争力。即建立符合新电力市场格局下的市场营销队伍及其相关制度体系,并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计划,构架营销策略;第三,是从资本金运作能力方面提升竞争力。即建立战略联盟,挖掘投、融资收益渠道的策略,这些研究可为国电集团公司在贵州区域的发展规划提供一些参考,也为贵州省发电企业市场的科学合理的运作提供一点参考。
蒙彦琼[10](2009)在《神华宁煤集团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能否创造并保持核心竞争力,事关其生存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是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技术、文化、机制和能力等等的有机集合体。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功能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获得各种资源或技能并将其转化成企业技能或产品的能力;二是企业组织调动各种要素进行生产经营,使企业各个环节处于协调、统一和高效运转的能力。从第一方面内容看,核心竞争力包括整合力、创新力和转化力;从第二方面内容看,核心竞争力还包括决策力、反应力和协调运作力。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的内部,同时,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资源变量、机制和文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及产品和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因素共同构成了煤炭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各要素。神华宁煤集团关键的核心能力有了,但基础核心能力不强,竞争力相对较差,效率提升能力的后劲不足。因此,神华宁煤集团核心能力提升的重点是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快能源的转化速度。本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回顾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第三部分对神华宁煤集团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神华宁煤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模式。第五部分明确了神宁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及其对策。
二、西电东送:第六种“运输”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电东送:第六种“运输”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ean Six Sigma的配电网故障抢修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Lean Six Sigma运用于电力行业的研究现状 |
1.2.1 Lean Six Sigma运用于电力行业的适用性 |
1.2.2 成功案例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Lean Six Sigma原理概述 |
2.1 精益思想 |
2.1.1 精益生产 |
2.1.2 精益思想 |
2.2 Lean Six Sigma |
2.2.1 实施Lean Six Sigma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2.2 成功实施Lean Six Sigma的关键因素 |
2.3 Lean Six Sigma工具介绍 |
2.3.1 分析工具 |
2.3.2 改善工具 |
2.4 SPSS软件工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电网公司配电网故障抢修业务现状 |
3.1 云南电网公司概况 |
3.2 配电网抢修业务现状 |
3.2.1 抢修范围及各部门职能 |
3.2.2 抢修流程现状 |
3.2.3 抢修指标现状 |
3.3 配电网故障抢修中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Lean Six Sigma的故障抢修分析 |
4.1 分析思路 |
4.2 抢修业务整体分析 |
4.3 抢修流程分析 |
4.4 抢修资源配置分析 |
4.4.1 抢修人员分析 |
4.4.2 抢修物资分析 |
4.4.3 信息资源分析 |
4.5 理念与管理分析 |
4.5.1 人员理念 |
4.5.2 管理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Lean Six Sigma的故障抢修优化 |
5.1 故障抢修模式优化目标 |
5.2 优化思路及方法 |
5.3 抢修流程优化 |
5.3.1 流程优化 |
5.3.2 指标优化 |
5.4 抢修资源配置优化 |
5.4.1 抢修人员优化 |
5.4.2 抢修物资优化 |
5.4.3 信息资源优化 |
5.5 理念与管理优化 |
5.5.1 开展专项培训 |
5.5.2 基于精益思想的评价考核制度 |
5.5.3 基于精益思想的外包队伍管理 |
5.5.4 实行标准化作业 |
5.6 优化效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专利目录 |
(2)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能源供需管理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国内外能源供需发展特点分析 |
1.3.1 世界能源发展特点分析 |
1.3.2 我国能源发展特点分析 |
1.4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内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1.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5.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能源供需格局分析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 能源与能源系统 |
2.2 能源的资源约束理论分析 |
2.3 能源的环境约束理论分析 |
2.4 能源经济学理论 |
2.5 3E系统理论 |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时间发展演变研究 |
3.1 我国能源生产情况分析 |
3.1.1 能源资源条件与生产总量 |
3.1.2 能源生产结构 |
3.1.3 各品种能源生产情况 |
3.2 我国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
3.2.1 能源消费总量 |
3.2.2 能源消费结构 |
3.2.3 各品种能源消费情况 |
3.3 我国能源供需平衡情况分析 |
3.3.1 我国能源供需平衡总体情况 |
3.3.2 各品种能源的供需平衡情况 |
3.3.3 各地区能源供需平衡情况 |
3.4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时间发展总结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空间发展演变研究 |
4.1 我国能源供需空间差异分析 |
4.1.1 能源供给地区差异 |
4.1.2 能源消费地区差异 |
4.2 我国能源运输体系分析 |
4.2.1 运输总量 |
4.2.2 运输基础条件 |
4.2.3 运输距离 |
4.2.4 运输品种结构 |
4.2.5 运输成本 |
4.3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的空间发展总结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
5.1 能源供需格局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5.1.1 能源资源及供给能力方面 |
5.1.2 能源消费方面 |
5.1.3 能源运输方面 |
5.2 能源供需格局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5.2.1 经济因素方面 |
5.2.2 社会因素方面 |
5.2.3 政策因素方面 |
5.2.4 国际因素方面 |
5.3 基于VAR模型的能源需求与主要影响因素协整关系分析 |
5.3.1 能源需求与人口协整关系分析 |
5.3.2 能源需求与GDP协整关系分析 |
5.3.3 能源需求与产业结构协整关系分析 |
5.3.4 能源需求与能源消费结构协整关系分析 |
5.3.5 能源需求与城镇化水平协整关系分析 |
5.3.6 基于VAR模型的能源需求与影响因素协整关系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能源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
6.1 传统的能源需求预测方法分析 |
6.2 基于MV法的能源需求组合预测研究 |
6.2.1 组合预测基本原理 |
6.2.2 实证研究 |
6.3 基于LMDI法协同情景预测的能源需求预测研究 |
6.3.1 LMDI分解法基本原理 |
6.3.2 LMDI法协同情景预测的思路 |
6.3.3 能源需求预测实证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
7.1 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7.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7.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7.1.3 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7.2 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
7.2.1 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
7.2.2 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 |
7.2.3 能源供需格局发展分层优选混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7.3 实证研究 |
7.3.1 能源供需体系评价 |
7.3.2 能源安全体系评价 |
7.3.3 能源运输体系评价 |
7.3.4 能源环境影响体系评价 |
7.3.5 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综合评价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基于能源结构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的能源供需格局发展优化研究 |
8.1 能源结构优化发展的意义 |
8.2 基于修正转移概率矩阵马尔科夫模型的能源结构预测研究 |
8.2.1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
8.2.2 修正转移概率矩阵的能源结构发展预测研究 |
8.3 基于能源结构调整的能源供需格局发展优化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基于输煤输电综合比较分析的能源供需格局发展优化研究 |
9.1 我国煤炭运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9.2 基于价差法的输煤输电经济性比较分析 |
9.2.1 研究问题分析 |
9.2.2 边界条件设定 |
9.2.3 比较结论分析 |
9.3 基于线性规划法的输煤输电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 |
9.3.1 研究问题分析 |
9.3.2 目标约束条件 |
9.3.3 边界条件设定 |
9.3.4 比较结论分析 |
9.4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输煤输电环境影响比较分析 |
9.4.1 我国区域环境现状问题分析 |
9.4.2 煤炭开发与利用的环境影响比较分析 |
9.4.3 煤炭储运与电力输送的环境影响比较分析 |
9.4.4 基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煤电协同发展研究 |
9.5 基于输煤输电并举的能源供需格局发展优化分析 |
9.6 本章小结 |
第10章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优化建议措施研究 |
10.1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10.2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建议措施 |
10.3 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分析软件开发 |
10.4 本章小结 |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
11.1 结论 |
11.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专业性工程咨询公司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思路和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平台 |
2.1 研究工具 |
2.2 相关概念 |
3 国内外工程咨询业概况 |
3.1 工程咨询业发展简史 |
3.2 国外工程咨询业简况 |
3.3 我国工程咨询业简况 |
4 工程咨询行业结构研析 |
4.1 工程咨询单位 |
4.2 工程咨询单位的市场准入 |
4.3 行业市场结构特点 |
4.4 市场结构关系的变化 |
4.5 六种竞争力量 |
5 工程咨询公司市场选择 |
5.1 市场战略 |
5.2 国内工程咨询行业SWOT分析 |
5.3 基本战略选择 |
5.4 市场选择 |
5.5 保障战略实施的5点措施 |
6 案例分析 |
6.1 云南H工程咨询公司概况 |
6.2 危机重重 |
6.3 机会并存 |
6.4 企业优势分析 |
6.5 发展战略 |
6.6 启示 |
7 政策与建议及发展趋势 |
7.1 政策与建议 |
7.2 国内工程咨询业发展展望 |
7.3 国际工程咨询业未来发展前景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国电集团贵州火力发电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前言 |
1.1 引言 |
1.2 现阶段电力行业市场的新发展及其新格局趋势 |
1.3 国电集团在贵州区域的发电企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战略管理理论 |
2.1.2 价值链理论 |
2.1.3 竞争优势与市场理论 |
2.1.4 运筹学理论 |
2.1.5 其他一些方法 |
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3 文献综述 |
第二部分 贵州区域发电行业状况、特性与环境分析 |
3 贵州区域发电行业状况、特性与环境分析 |
3.1 贵州区域发电行业状况及发电容量分配情况 |
3.2 贵州区域火力发电行业特性 |
3.3 贵州区域火电行业环境分析 |
第三部分 国电集团贵州火力发电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
4 国电集团贵州火力发电企业竞争力分析 |
4.1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4.2 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4.3 竞争力综合分析 |
4.3.1 外部竞争资源对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4.3.2 内部竞争资源对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4.3.3 影响竞争力的竞争资源不足因素 |
5 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定位 |
5.1 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途径 |
5.2 国电贵州火力发电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方案 |
5.3 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指导思想 |
6 制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措施与保障 |
6.1 制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
6.1.1 整合生产管理的评价体系,形成高效的生产能效评价合力 |
6.1.2 建立符合新电力市场格局下的市场营销队伍及其相关制度体系 |
6.1.3 建立投资机制进行战略联盟,挖掘投、融资收益渠道 |
6.2 实施竞争力提升的措施与保障 |
6.2.1 要纳入集团公司在贵州区域内的发展战略规划 |
6.2.2 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的实施目标,具体的实施责任落实 |
6.2.3 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 |
6.2.4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
第四部分 总结 |
7 结束语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神华宁煤集团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
(一)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二) 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
(三) 相关研究与实践述评 |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 |
(一)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分析 |
(二)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分析 |
(三)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模型 |
三、神华宁煤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
(一) 神华宁煤简介 |
(二) 神华宁煤集团竞争环境分析 |
(三) 神华宁煤集团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
(四) 神华宁煤集团核心竞争力整体评价 |
四、神华宁煤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要素 |
(一) 神华宁煤集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二) 神宁核心竞争力提升要素 |
五、神华宁煤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重点及其措施 |
(一) 转变经营理念,建设科学管理体系 |
(二) 加大资源控制,加速煤炭转化 |
(三) 创建创新平台,打造核心技术 |
(四) 创建五型企业,培育优秀文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西电东送:第六种“运输”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ean Six Sigma的配电网故障抢修模式研究[D]. 荣潇.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2]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研究[D]. 刘金朋. 华北电力大学, 2013(11)
- [3]专业性工程咨询公司转型发展研究[D]. 潘志凌. 云南大学, 2012(08)
- [4]特高压成能源输送通道建设重点[N]. 王旭辉. 中国能源报, 2011
- [5]新疆实现“煤走空中、电送全国”[N]. 王海. 中国能源报, 2010
- [6]国家电网力争“十二五”加快电网建设 改善电力能源发展方式[N]. 张兰. 机电商报, 2010
- [7]“绿能科技”时代的区域能源系统优化研究[A]. 陈长云. 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0
- [8]构建区域绿色能源系统格局[A]. 陈长云. 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 2010
- [9]国电集团贵州火力发电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D]. 赵红梅. 贵州大学, 2009(S1)
- [10]神华宁煤集团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蒙彦琼. 兰州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