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识读装配图”教学的几点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包世萍[1](2021)在《高职校企合作技术培训实践与研究》文中提出技术培训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培训需求、培训资源、企业客观条件、学校教师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开展技术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广州、深圳两企业培训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技术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培训对象范围广、基础参差不齐,培训场地和时间无法合理安排带来的技术性难题,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从拓展校企联系渠道,制定完善培训标准、管理制度,建设培训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制定培训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黄立平[2](2021)在《拓宽钳工技能范畴,推进钳工教学改革》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招生就业和等级工考试等方面的发展,钳工专业应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丰富钳工技能训练内容,增设液压气压模块教学、机修模块教学和UG软件教学,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助上一臂之力。
李琳琳[3](2020)在《疫情背景下高职制造类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探索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文中认为针对疫情背景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线上教学存在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理实分离、学生自觉性差等问题,课程团队通过对教师线上教学培训、规划课程内容、关爱学生学习实情等方面进行实践,确保了线上教学的工作要求和教学质量。
曹柯,权建洲,李纯仁[4](2019)在《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从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实践表明,按照本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王冬雪[5](2019)在《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促使社会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不断升温,加速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飞跃。因机械制图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其入门课程。学生只有掌握机械制图课程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后续课程,也为学习数控加工等技术奠定基础。鉴于,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研究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势在必行。以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为出发点。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来分析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找出了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形成一套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实践,同时进行了学情调查和效果评价。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加强机械制图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和强化学生的自身素质等。研究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环节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情况有着显着的影响,真正起到加强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作用。
赵东明[6](2018)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开发》文中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对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国机械专业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对后续的专业课程有着铺垫作用。由于课程模式的落后,近年来开发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课题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重新开发。首先,对中职学校进行了调查了解本课程的现状,发现本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方面的具体问题。并对本地区机械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企业对本课程的需求,召开专家会议筛选了依靠本课程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其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研究,分析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并结合对学科和学生的分析制定了课程的目标。再次,依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制定了课程标准并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最后,提出了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策略。
沈斌[7](2017)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极大提高,市场对数控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实现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相融通,培养出符合一线工作岗位要求的数控维修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需要考虑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数控维修技能人才的要求,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做出一定贡献。本论文针对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对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市场调研,阐述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明确了专业定位、建设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分析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工作内容与职责,并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通过召开数控维修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数控装调维修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提取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实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而开发出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资源,最终创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以及市场发展要求的技工院校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并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情况加以反思与总结,希望为技工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曾梅[8](2017)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兼论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日常生活对电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各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主要阵地,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活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中职校工科类专业中一门重要公共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经历了多次课程改革之后,当前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已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是技术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任何改革成果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需要对当前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重新进行探究。本课题主要针对我国中职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展研究,以完善更加符合现代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课程。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这部分内容从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现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应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分四个章节,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梳理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目前在四个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论、教学论和心理学原理等知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的第六章,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就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下一阶段研究方向做了分析。此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还是一门比较典型的中职校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在同类课程中比较有代表性。在研究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方案的同时,本文对中职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韦兰花[9](2014)在《中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建设国家示范学校对重点建设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对机械制图的教学进行新的设计。
张洁[10](2014)在《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发展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并将其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然而,受传统教学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学校教学设施的限制,各学校在课程建设上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毕业生就业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与自身未来发展的要求。许多中职学校已经意识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不合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着手进行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学校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进行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开展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就中职学校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结合现实做了一定的分析。其次,本文就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发现,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教学条件滞后、教材选择不当、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等四方面。鉴于此,本文提出的应对措施就是积极开展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活动。一方面,中职学校要明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目标与指导思想,选取与组织好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要重点分析专业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明确岗位能力需求,抓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涉及与课程体系的确定、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实施于评价等。最后,为了确保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能够顺利实施,还应当做好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监控与评价等工作。
二、关于“识读装配图”教学的几点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识读装配图”教学的几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校企合作技术培训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
1.1 企业培训需求与学校培训资源无法有效对接 |
1.2 受限于企业的客观条件技术培训很难开展 |
1.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技术性难题 |
1.3.1 企业培训目标不同导致培训对象范围广 |
1.3.2 员工知识技能基础不同导致培训侧重点不同 |
1.3.3 培训时间安排不同导致培训到课率差别大 |
2 技术培训改进的措施建议 |
2.1 依托校企平台,拓展渠道 |
2.2 制定技术培训标准,完善技术培训管理制度 |
2.3 建立企业培训资源库,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 |
2.4 打造高水平的技术培训师资队伍 |
2.5 解决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点 |
2.5.1 认真调研,因材施教 |
2.5.2 合理排课,内容适度 |
2.5.3 团队出击,优势互补 |
3 结语 |
(2)拓宽钳工技能范畴,推进钳工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钳工专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窘境 |
2 钳工教学改革 |
2.1 由单一技能训练转变为综合技能训练 |
2.2 开展UG软件模块教学 |
2.3 开展液压气压模块教学 |
2.4 开展机修模块教学 |
2.5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特色教学 |
3 钳工专业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 |
4 思考与展望 |
(3)疫情背景下高职制造类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探索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重要性 |
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线上教学经验不足 |
(二)课程内容多,实践部分不能操作,理论与实践脱离 |
(三)学生自觉性差,心理情绪大 |
(四)学生没有教材,网络流量不足或信号不好 |
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线上教学实践 |
(一)教师大力学习线上教学新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变教书匠为网络主播 |
1.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要上手快,智能化。 |
2.教师要充分将网络课程资源和自己的资源优化整合。 |
3.教师要做好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安排。 |
4.教师要掌握好直播技巧。 |
(二)整合教学内容,精细化知识点,线上实践化仿真、动画巩固,优化考核方式 |
(三)调动一切力量去激励、关爱学生 |
(四)以身作则去感动学生 |
结语 |
(4)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 |
1.1 内容设计理念 |
1.2 内容结构设计 |
1.3 内容的选取与安排 |
2 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策略设计 |
3 结束语 |
(5)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机械制图的兴起与发展 |
2.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1.教学实施方案 |
2.中等职业学校 |
3.机械制图课程 |
(四)相关理论依据 |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五)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二、机械制图课程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重要性 |
(一)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 |
(二)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 |
(三)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特色 |
(四)机械制图课程在相近专业教学目标异同 |
(五)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 |
(六)机械制图课程与人才培养 |
三、机械制图课程教与学现状 |
(一)问卷调查设计 |
(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习现状 |
1.学生学习基础 |
2.学生学习困难 |
3.学生应用能力 |
(三)机械制图课程教师教学现状 |
1.教学模式 |
2.教学节奏 |
3.考核方式 |
4.教学方法 |
(四)机械制图课程教与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1.机械制图课程教与学存在问题 |
2.机械制图课程教与学改进措施 |
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
(一)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标 |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 |
(三)教学实施方案案例 |
(四)教学效果评价 |
1.学情调查 |
2.效果评价 |
结论 |
(一)研究成果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2)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师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3)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访谈 |
致谢 |
(6)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中等职业学校课程 |
2.课程开发 |
3.工作过程系统化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基础 |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 |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 |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 |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步骤 |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与本课程的适用性 |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
1.杜威的教育思想 |
2.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 |
二、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现状 |
(一)课程目标来源过于单一 |
(二)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活动 |
(三)课程实施中学生缺乏主动性 |
(四)课程评价缺乏实践考核 |
三、课程目标的制定 |
(一)企业需求分析 |
1.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 |
2.针对岗位群进行调研 |
3.分析岗位调研的结果 |
4.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
(二)职业能力分析及知识领域归纳 |
1.中职学生成长规律 |
2.分析职业能力 |
3.归纳知识领域 |
(三)对学科及学生的分析 |
1.对学科的分析 |
2.对学生的分析 |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目标 |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一)选择工作与学习内容 |
1.工作对象 |
2.工具、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形式 |
3.工作要求 |
(二)学习情境设计 |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策略 |
(一)课程实施的策略 |
1.培养双师型任课教师 |
2.开发课程资源 |
3.教学方法 |
(三)课程评价的策略 |
1.建立三位一体评价体系 |
2.课程评价标准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7)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意义 |
1.4.1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
1.4.2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
1.5 概念界定 |
1.5.1 工学结合一体化 |
1.5.2 课程体系 |
1.5.3 课程体系开发 |
1.5.4 实践专家 |
1.5.5 代表性工作任务 |
1.5.6 典型工作任务 |
1.6 理论基础 |
1.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6.2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 |
1.6.3 情境学习理论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方法 |
第2章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与步骤 |
2.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 |
2.1.1 以人为本的思想 |
2.1.2 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
2.1.3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 |
2.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 |
2.2.1 人才需求及工作岗位调研 |
2.2.2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
2.2.3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
2.2.4 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
2.2.5 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 |
2.2.6 设计学习情境 |
2.2.7 确定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法 |
2.3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
2.3.1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
2.3.2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课业设计方案 |
2.3.3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工作页 |
第3章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
3.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
3.1.1 师资队伍建设 |
3.1.2 教学资源建设 |
3.1.3 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
3.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
3.2.1 进行企业调研,选择合作企业 |
3.2.2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校企职责 |
3.2.3 加强师资建设,引进企业力量 |
3.2.4 校企共享资源,共建实训基地 |
3.2.5 制定评价方案,实施多元评价 |
3.2.6 校企共同育人,共商教学安排 |
3.2.7 完善运行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
第4章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实践效果 |
4.1 课程体系改革初见成效 |
4.1.1 课程体系实现工学一体 |
4.1.2 师资队伍能力有所提升 |
4.1.3 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提高 |
4.1.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成保障 |
4.1.5 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提升 |
4.1.6 技能培训服务范围扩大 |
4.1.7 改革见成效,示范辐射广 |
4.2 课程体系改革的特色 |
4.2.1 对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
4.2.2 依托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学材 |
4.2.3 教学模式实现一体化、数字化、企业化 |
4.2.4 多方式多途径建设教学资源库 |
4.2.5 三方评价,形成多维度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
4.2.6 增、改、扩建校内实训场所 |
4.3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4.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在发展中完善 |
4.3.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还需不断深入 |
4.3.3 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
4.4 对开发与实施情况的反思 |
4.4.1 教师对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不积极 |
4.4.2 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
4.4.3 缺乏法律层面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提纲 |
附录 B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D 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8)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兼论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
二、工科类专业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
二、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
三、相关研究总结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定位研究 |
第一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性质分析 |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性质的研究现状 |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固有性质 |
三、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性质的新认识 |
第二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目标 |
一、知识目标分析 |
二、技能提升目标分析 |
三、情感培养目标分析 |
第三节 专业基础课程定位的研究 |
一、中职校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分析 |
二、中职校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分析 |
第三章 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研究 |
第一节 课程内容现状与问题 |
一、有关课程内容的调查 |
二、学生学习获取感的调查 |
第二节 目前课程内容存在问题 |
一、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取舍随意 |
二、内容偏重理论,脱离学生接受能力 |
三、内容偏离实际,学生感到学而无用 |
第三节 课程内容改革方案 |
一、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确定课程内容的主次 |
二、贴合学生实际水平,合理编排课程内容 |
三、从岗位需求出发,注重实践性内容的开发 |
第四节 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
一、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分析 |
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改革方案的研究 |
第四章 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
第一节 教学方法现状与问题 |
一、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二、“理实一体”等教学法使用现状 |
第二节 有效教学法失用原因分析 |
一、教学资源不足 |
二、实践器材维护难 |
三、教师安全压力大 |
第三节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
一、打造教师合作团队,为实践操作课提供保障 |
二、培养实践骨干学生,开展学生之间帮扶教育 |
三、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规范实训操作场所制度 |
四、课堂教学实例 |
第四节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
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
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措施 |
第五章 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评价研究 |
第一节 教学评价现状与问题 |
一、评价方式单调 |
二、评价内容死板 |
第二节 教学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 |
一、评价方式多元化 |
二、评价过程渐进化 |
三、评价反馈及时化 |
第三节 教学评价改革方案 |
一、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 |
二、适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评价 |
第四节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
一、关于中职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 |
二、中职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解决方案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二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三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现状调查(企业问卷) |
后记 |
(9)中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
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设计 |
(一)课程目标设计 |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 |
(三)教学内容设计 |
(四)课程考核设计 |
(10)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概念界定 |
1.4.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
1.4.2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
1.4.3 课程开发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
2.1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
2.1.1 人才培养目标 |
2.1.2 人才培养规格 |
2.2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调查与分析 |
2.2.1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 |
2.2.2 职业岗位能力调查与分析 |
2.3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培养 |
2.3.1 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
2.3.2 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
3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教学问题 |
3.1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
3.1.1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的现状 |
3.1.2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 |
3.1.3 实操课程设置的现状 |
3.2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
3.2.1 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
3.2.2 教学条件相对滞后 |
3.2.3 教材选择不当 |
3.2.4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4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
4.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方法 |
4.1.1 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
4.1.2 课程目标的开发 |
4.1.3 课程内容的选择 |
4.1.4 课程内容的组织 |
4.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步骤 |
4.2.1 专业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4.2.2 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
4.2.3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
4.2.4 学习领域的设计与课程体系的确定 |
4.2.5 学习情境设计 |
4.2.6 课程实施与评价 |
5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施 |
5.1 教材建设 |
5.1.1 教材建设的目标 |
5.1.2 教材建设的原则 |
5.2 师资队伍建设 |
5.2.1 师资队伍应满足的条件 |
5.2.2 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
5.3 教学环境建设 |
5.3.1 工作场景分析 |
5.3.2 教学环境建设 |
5.4 教学监控与评价 |
5.4.1 教学监控 |
5.4.2 教学评价 |
5.5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四、关于“识读装配图”教学的几点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校企合作技术培训实践与研究[J]. 包世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2]拓宽钳工技能范畴,推进钳工教学改革[J]. 黄立平.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04)
- [3]疫情背景下高职制造类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探索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J]. 李琳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5)
- [4]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J]. 曹柯,权建洲,李纯仁.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9(12)
- [5]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D]. 王冬雪. 长春师范大学, 2019(09)
- [6]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开发[D]. 赵东明. 长春师范大学, 2018(02)
- [7]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D]. 沈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8]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兼论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改革[D]. 曾梅.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9]中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 韦兰花. 广西教育, 2014(22)
- [10]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研究[D]. 张洁.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