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产业园区营造创业氛围

以特色产业园区营造创业氛围

一、用特色产业园营造创业氛围(论文文献综述)

杨玥[1](2021)在《基于多元数据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过去四十余年,以办公或产业发展为目的的新城园区建设是中国大规模快速城市化的关键部分,正逐步从关注单一经济增长目标的产业集聚地向关注综合发展目标的复合功能都市区转变。当前中国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并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发展,科创园区成为未来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其“产”的发展离不开“城”“创”这两个关键要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代表我国最新园区发展趋势,经历了政府规划、房地产开发、城中村自发嵌入等不同主体主导下的不同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发展过程。其汇集了多类型科创园区及创新平台,依托杭州数字经济优势、社区共生资源、西溪湿地生态、老余杭仓前文脉,是创新要素集聚、多元功能混合、园区社区并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共赢的新城代表,是研究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的典型范本。本文以衡量科创园区发展的“科创企业发展”反映“产”,以衡量城市用地功能混合的“职住关系”反映“城”,以衡量创新资源的“高校创新力”反映“创”,通过分析职住关系、高校创新力与科创企业发展的关联,来研究“产”“城”“创”的关系,进而从“产城创”融合角度展开对大走廊科创园区发展的研究。采用多元数据包括科创企业发展数据、基于位置服务的职住大数据、高校创新资源数据、地理空间数据,运用统计学回归、案例研究等方法。首先,研究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阶段和空间特征。然后,从企业聚集程度、发展规模、创新能力、经营状况、综合实力选择科创企业发展指标作为因变量;从职住平衡指数和通勤距离选择职住关系指标,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学术影响、产学合作选择高校创新力指标,作为两组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研究职住关系、高校创新力与科创企业发展的关联性。最后,选择大走廊“阿里系”园区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梦想小镇,从园区科创企业发展、职住关系、及其与高校创新力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案例剖析。研究结论:“产城创”融合为未来科创园区提供了极具活力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激发科创园区活力、实现新城综合发展。“产”“城”“创”之间存在关联性,职住平衡和高校创新资源溢出有利于促进科创园区企业发展。本研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从“产城创”融合角度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科创园区发展,及时总结我国科创园区发展的智慧和新鲜经验,为未来园区和新城实践提供参考,对支持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万博文[2](2021)在《西安城市众创空间的微区位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始终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创新城市的建设,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众创空间作为城市创新空间的代表,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西安作为国内科教资源的高地之一,创新基础好、众创空间发展火热。研究西安城市众创空间的布局,能够为促进西安创新发展和创新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撑。而近年来,随着区位布局理论、地点理论等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经典理论的发展,“微区位”的概念和相关研究正成为当下的前沿热点之一。将众创空间和微区位的概念结合,探讨众创空间的微区位布局特征,既可为相关理论发展提供支持,亦可从规划的视角为城市众创空间发展提供指导。本文以西安城市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开源数据获取法、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法、实地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按照“研究体系构建——众创空间总体分布的区位特征——典型众创空间的微区位特征——众创空间微区位动力机制与组织模式研究——规划视角下众创空间优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对西安众创空间布局的微区位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在城市“社会—行为—文化—经济”空间视角下,构建了包括发展基础、社会区域、地点感知、行为文化四大维度的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研究体系,进而延伸出由13个二级维度和三十余项具体指标组成的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研究体系框架。(2)从发展情况、总体特征、不同类型特征、总体布局的区位关系等层面,梳理西安众创空间总体分布的区位特征:总体布局呈“整体分散,区域集聚,南密北疏”的特点,其空间聚类特征呈较为显着的集聚状态,能够较好的与城市发展结构相适应,与其所在地区的科创氛围、政策力度、技术资源等存在较强的联系。(3)众创空间集聚区的发展基础和社会区域两项指标要明显优于独立众创空间,但各处众创空间都有其相应的区位优势资源。而结合各众创空间微区位现状和主观认知得分反馈,亦能够发现各处众创空间的优劣势所在,也体现出了微区位布局特征和认知存在因人而异、因“空间”而异的特点。(4)对西安众创空间微区位特征进行深度提炼,总结其“临近性、融合性、依赖性”、“圈层式、组团式、分散式”、“临近情况、空间区位、空间布局模式”等一些模式化、类型化的特征内容。并提炼出了以发展基础维度为众创空间产生的核心驱动力,以社会区域维度为众创空间发展的强劲支持力,以地点感知和行为文化两个维度共同构成众创空间激活的吸引力的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动力机制系统,进而演绎出由众创核心驱动圈、众创设施配套圈、众创环境服务圈三个圈层构成的“城市众创发展圈”的理想微区位组织模式。(5)在规划的视角下,西安众创空间优化提升策略主要有:注重在大关中层面遵循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打造区域众创联盟,在大西安层面抓住城市战略目标的引导,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各项抓手;在总体空间维度上建立创新空间体系,在资源维度上注重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的整合,在管理维度上深化编制专项规划,强化空间联系;注重优化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模式,增强众创空间与各类用地的功能连接;注重明确街区人群画像和发展定位,合理组织横向、竖向空间功能;在布局选址上结合自身优势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依托资源特色促进众创空间营造;在服务设施上注重总体配套与各类型配套相结合;在空间环境上注重提升可视性和可进入性、提升环境氛围增强互动体验、丰富街区形象展示活力氛围。

田茜[3](2021)在《T市J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政府支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强大动能,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始终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积累了财富,提升了个人素质,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城市的先进经验带到农村,帮助农村实现经济发展。国家多次发文指导各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助力。近年来,T市J区政府通过政策落实、资金奖补、创业培训指导等方面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并提供了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政府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创业专项资金、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效不明显、成果不突出。因此,针对T市J区政府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支持研究,对于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服务型政府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创业理论等,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T市J区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其次根据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通过一些国家级返乡创业示范区的经验借鉴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相关的概念界定及其基础理论;第三部分是T市J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第四部分是T市J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国家其他地区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验借鉴;第六部分是针对T市J区政府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中的的对策建议:(1)健全制度保障,包括政策体系的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2)增加创业资金投入,包括建立创业财政专户、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信贷额度、配套的资金投入;(3)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包括开发监测网络、优化创业培训、建立返乡创业平台;(4)加大宣传力度,包括增加宣传渠道、营造有利社会舆论环境。

孙頔[4](2021)在《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效能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兴起,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双创载体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促进众创空间的培育、建立、发展,从而促进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但在众创空间由规模化扩张向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定位不清、发展不均衡、初创企业难孵化、科研成果难转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地方政府众创空间的发展质量与成果转换,及时开展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效能评估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力图从定性和定量层面对地方政府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效能进行评估。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分别从事实维度和价值维度两个方面探索众创空间政策效能评估的方法,并以南京2015-2020年期间的众创空间扶持政策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此期间,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重点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省级、国家级备案的众创空间数量涨幅受到影响。通过对众创空间扶持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对众创空间从业人员及入住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致使政策效能乏力的困境在于政策源自诸多部门、政策内容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方面。文章认为,扶持政策效能乏力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政策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体系建设难推动影响。南京市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立足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其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实施优势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存在问题与原因具有较强的共通性与代表性,故而在此基础上,从制度、执行和体系层面归纳出地方政府在提升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效能的优化路径,以期对地方政府对众创空间未来的发展、评估、考核提供些借鉴。

赵昱晨[5](2020)在《浅谈电商科技园和文化“双创”的深度融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与产业创新发展不断融合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成为国家扶持的重要创新创业项目之一。在此基础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与创新成为促进电商科技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增强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科技园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信息、人才、技术、经验等多种资源,给予了大学生发挥自身技术与理念优势的机会,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基于新媒体与互联网交融发展的背景,对电商科技园发展进行了分析,并着力研究与探讨了电商科技园与文化"双创"的融合渠道,旨在推动电商科技园产业转型与升级,也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

赵佳佳[6](2020)在《农民创业中信任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推进农民创新创业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尚不完善的正式制度与农村地区要素制度改革期的不稳定引致农民创业活动创业风险加剧、不确定性攀升,严重阻碍了农民创业活力的激发,制约了农民创业效益的提升。信任,作为一项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缺位时发挥重要的补充替代作用。信任不仅可以降低不确定性、抵御风险,还能促成合作、提高协作效率,为新时期新阶段提升农民创业发生率和提高创业成功率提供新思路。因此,将信任概念引入农民创业优化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创业过程理论、机会识别理论、资源基础观等多维理论,构建创业过程视角下信任对农民创业影响的理论逻辑框架,详细阐述信任对农民创业选择决策、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农民创业资源获取与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在梳理农民创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的微观数据与课题组在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地搜集的890份农民创业者专项调查数据,总结了农民创业者的主要特征,测度了农民创业者的信任水平。运用Probit、Lewbel-IV等模型实证检验了信任对农民创业选择决策的影响;运用链式多重中介(Serial Mediation)模型和层级回归法实证检验了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直接影响以及信任通过创业警觉性和外部知识获取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间接影响;运用Probit、IV-Probit等模型实证分析了信任对农民创业资金获取、劳动力获取、信息资源获取的影响;运用有调节的中介(Moderated Mediation)模型和Bootstrap法检验了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直接效应、信任通过创业学习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中介效应以及创业环境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得出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看,全国农民创业发生率约为8%,且存在显着的区域异质性,长江三角区和珠江三角区部分省份高于其他省份,因此须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异,全面提升农民创业概率。从实地调研数据看,种植业为农民创业者的首选行业,其次是养殖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农民创业者识别的机会数量主要在3个以内,以量表得分衡量的农民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处中等偏上水平,且在行业和区域间呈现异质性。创业资金方面,个人积蓄为农民创业资金的首要来源,其次是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和借款,而将银行贷款作为资金来源的农民创业者占比较低。创业信息方面,农民创业者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为家人亲戚和朋友熟人,选择政府等正规部门获取信息的样本占比较少。创业绩效方面,农民创业者群体纯收入的中位数约为12万元,超过未创业的普通农民群体。以量表得分衡量的农民创业绩效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在分维度绩效间存在异质性,其中生存绩效大于个人绩效大于成长绩效。总体来看,农民创业大多处于存活阶段,创业绩效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信任水平方面,农民创业者的整体信任水平中等偏上,其中分维度的制度信任大于情感信任大于社会信任,且农民创业者的信任水平存在显着的区域异质性。第二,信任显着提高了农民创业选择的概率,持“大多数人可以信任”态度的农民进入创业的概率比持“与人相处要越小心越好”态度的农民高出1个百分点,约为全国平均农民创业发生率的八分之一,具有显着的经济意义。从信任的分维度看,以对邻居的信任程度来表征的情感信任显着促进了农民创业选择决策;以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来表征的社会信任显着正向影响农民创业选择决策,且社会信任的边际效应量略大于情感信任;而以对地方官员信任程度来表征的制度信任显着负向影响了农民创业选择决策。此外,年龄、受教育水平、民族、家庭规模、家庭人口结构等变量也是影响农民创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受教育水平、党员身份、汉族、理财投资经历对农民创业选择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年龄、家庭老年人占比、家庭总收入对农民创业选择具有显着负向影响。第三,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即信任水平较高的农民创业者在创业机会识别方面更具优势。外部知识获取在信任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农民创业者的信任可通过影响外部知识获取进而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作用。创业警觉性在信任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信任水平越高的农民创业者,其创业警觉性越高,因而能更敏锐地识别出有前景的创业机会。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在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即农民创业者信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除创业警觉性和外部知识获取两条单独的中介路径外,还包括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影响,从中介效应量大小看,创业警觉性的效应量大于外部知识获取的效应量大于链式中介的效应量。第四,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创业资金获取方面,信任可显着提高创业者通过亲戚朋友筹集资金的概率,其中,情感信任和制度信任均能促进创业者通过亲戚朋友获取创业资金,且情感信任的边际效应量大于制度信任,而社会信任的影响不显着。此外,信任对创业者通过社会关系获取创业资金与通过银行贷款获取创业资金的影响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创业劳动力获取方面,信任能显着促进创业劳动力资源的获取。其中,情感信任和社会信任对劳动力获取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情感信任的边际效应量大于社会信任的效应量,但制度信任的影响不显着。创业信息资源获取方面,信任对创业信息资源获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情感信任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促进创业信息获取,且情感信任的影响程度略大于社会信任,但制度信任对创业信息获取的影响未通过显着性检验。第五,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农民创业者信任水平越高,创业绩效越好。分维度看,制度信任的正向作用大于情感信任大于社会信任。创业学习在信任与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任通过提高农民创业者对信息和知识的接纳度,促进农民创业者开展创业学习,增强创业技能,进而提升创业绩效。其中,创业学习的中介效应量在情感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中最大,制度信任次之,社会信任最小。创业环境正向调节了创业学习在信任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但创业环境对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未得到验证。此外,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不仅在创业领域、创业类型、创业者性别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还受到信任“差序格局”的影响。

秦江磊[7](2020)在《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以来,国内出现以医疗城、健康城、医学中心为代表的医疗产业园的建设热潮,但该类医疗产业园建设的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在国内尚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北大医疗城于2003年已开始规划建设,于2014年正式运营,如今已成为国内特色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的样本,对医疗产业园的建设具有示范引导的意义。从建筑学科的角度来看,北大医疗城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始终围绕着建设什么与怎样建设两个问题展开,而这正是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的主要研究领域。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便是通过对北大医疗城的产业功能配置,及该产业功能配置与空间的协同发展方式的研究,探讨北大医疗城与建设什么、怎样建设问题相关的建筑策划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将北大医疗城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法提升为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对该模式的异地复制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进行探讨。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的研究,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是北大医疗城与建设内容、建设方法相关建筑策划策略生成的操作方法。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的重点,是从建筑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北大医疗城产业与空间发展问题的全面搜索,以解决建设什么与怎样建设两个问题。并且将北大医疗城的前期建筑策划框架分为目标分析环节、内外部条件分析环节和空间模式构想环节,以实现对问题的全面、系统化搜索与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北大医疗城与建设内容、建设方法相关建筑策划策略的研究,北大医疗城的前期建筑策划框架是对问题进行全面搜索的工作方式,建筑策划策略则是针对于前期建筑策划而言,对搜索所得问题的具体解决途径。针对于建设什么的问题,重点研究了与北大医疗城产业功能配置相关的建筑策划策略,针对于怎样建设的问题,重点研究了与北大医疗城空间结构组织相关的建筑策划策略。第三部分则探讨了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的模式,对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基本属性与基本空间特征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对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异地复制可行性与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文全篇7万余字,图54幅,表11个,其中图与表部分,除在图与表的下方标注有来源,皆为作者拍摄与绘制。

杜欢[8](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创新创业政府公共对策研究 ——以平度市大泽山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正式提出以来,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当前的时代大背景。而农民创新创业作为农村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创新创业理论进行了梳理汇总,阐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阐明发展目标和远景谋略,概括分析了实现路径;对“农民创新创业”的概念内涵进行定义,区分了与传统创业的根本区别,阐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及有关农民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从国家、平度市、大泽山镇三个层面,对农民创新创业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全面梳理汇总了各层面针对农民创新创业工作实施的支持政策,对当前的培育现状和取得的进展进行梳理总结;站在基层政府的角度,结合数据实证,对平度市及大泽山镇的农民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进行了思考,主要提出了基础客观环境、农民创新创业者主观自身、人才资金土地等关键要素和现有的发展模式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三方面相对具体、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既要通过更新理念、加强舆论引导、打造文化内核等措施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要从加强政策优惠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大胆探索基于“互联网+”、特色资源、能人带动、主体培育等多种创新创业模式。

侯立行[9](2020)在《新时代背景下庄河市城山镇创业环境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面奔小康的目标中,农村农民面临着增收乏力的困局。随着脱贫攻坚的稳步推进,用什么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如何提升农村创业活力等问题成为推动“三农”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还是要立足于农村本身,“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号角吹响后,促进农村自主创业已成为我国农村乡镇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战略政策。庄河市城山镇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在全民奔小康和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城山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城山农村选择了创业致富。在全面奔小康的时代感召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助推农村农民创业,提升农民创业者成功率,城山镇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共同为农发展村创造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这些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因此研究城山镇创业环境优化对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农民创业对于解决城山镇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全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山是典型的东北地区乡镇,位于碧流河水源地保护区,全镇为丘陵地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本论文基于庄河城山的自然资源现状和创业调查数据分析,对庄河农村优化创业环境开展研究。通过走访村镇企业和种植大户,发放调查问卷约270份,大量收集了农村创业者在创业发展中遇到的创业环境问题,对农村创业外部环境优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根据国内外关于农村创业环境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本论文围绕着创业环境的五要素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一是农村创业支持的必要性条件,包括客观的天然环境、当地的技术环境和当地的人才环境;另一种是创业补充性的条件,包括创业所需的社会资本、当地的创业支持制度环境和当地创业氛围的文化环境。通过对城山地区创业者的调查、当地种植户的调查,从创业者的基本情况到创业面临的各项问题,以及对外部创业环境的满意度调查,对城山镇创业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创业者模型和创业环境五维度模型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分析,针对城山镇在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从政策支持、创业文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优化城山镇创业环境优化提出意见和参考。

司炜炜[10](2020)在《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国家一直提倡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顺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提供各方面优势条件,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力推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发展。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丰富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促进返乡创业在河南省的实施,为以后研究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乃至其他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带动更多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施。本文在有详实数据支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使用人力资本理论、推拉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研究河南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举措,分析了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效,总结了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其次,剖析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其中返乡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创业意愿有待加强,创业能力存在短板,高素质人才支持不足等。此外,本文借鉴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陕西省和贵州省等,并从两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验中得到启示。最后,提出推动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其中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的对策建议有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合理配置创业资源,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加强返乡农民工的自身建设是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突破创业主体的局限性,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用特色产业园营造创业氛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特色产业园营造创业氛围(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元数据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1.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作为城市经济增长极的产业园区发展面临转型
        1.1.3 科创园区已成为创新驱动背景下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
        1.1.4 “互联网+”数字经济发达的杭州在长三角的重要战略地位
        1.1.5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产城创”融合发展的新城代表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科创园区
        1.4.2 “产城创”融合
        1.4.3 “互联网+”新兴产业
        1.4.4 多元数据
    1.5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对象
        1.5.3 研究方法
        1.5.4 论文章节安排
        1.5.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构建
    2.1 科创园区由来及发展历程
        2.1.1 国外园区发展历程
        (1)“产”一元孤立发展阶段
        (2)“产城”二元复合发展阶段
        (3) “产城创”三元关联发展阶段
        2.1.2 国内园区发展历程
        (1)“产”一元孤立发展阶段
        (2)“产城”二元复合发展阶段
        (3)“产城创”三元关联发展阶段
    2.2 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相关研究
        2.2.1 科创园区发展研究
        (1)机制路径研究
        (2)影响因素研究
        (3)评价指标建立
        (4)空间规划布局
        2.2.2 “产城创”融合相关研究
        (1)产城融合
        (2)职住关系
        (3)产学合作
    2.3 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相关研究中运用的数据方法
        2.3.1 多元数据在城市空间研究中的运用
        2.3.2 科创园区发展常用量化研究方法
    2.4 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当前实践探索
        2.4.1 科创园区规划与实践发展趋势
        2.4.2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践与研究
    2.5 文献研究评述与启示
        2.5.1 文献研究评述
        2.5.2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2.6 研究框架构建
        2.6.1 研究假设
        2.6.2 “产城创”指标选择
        (1)以“科创企业发展”反映“产”
        (2)以“职住关系”反映“城”
        (3)以“高校创新力”反映“创”
        2.6.3 研究思路
        2.6.4 研究框架
    2.7 本章小结
3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阶段与空间特征研究
    3.1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阶段演绎
        3.1.1 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独立组团发展起步阶段(2007 年以前)
        3.1.2 以科技城为核心的产城一体发展加速阶段(2007-2011 年)
        3.1.3 以创新为重点的科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阶段(2011-2016 年)
        3.1.4 “产城创”融合发展的科创大走廊阶段(2016 年至今)
    3.2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空间分布分析
        3.2.1 科创园区空间
        3.2.2 居住区空间
        3.2.3 高等院校空间
        3.2.4 科研院所空间
        3.2.5 综合交通体系
    3.3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特征归纳
        3.3.1 混合性
        3.3.2 创新性
    3.4 本章小结
4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关联性量化研究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数据
        4.2.1 科创企业发展数据
        (1)指标选择依据
        (2)数据采集
        (3)数据结果和指标确定
        4.2.2 基于位置服务的职住大数据
        (1)LBS数据采集
        (2)职住关系指标确定
        4.2.3 高校创新资源数据
        (1)指标选择依据
        (2)数据来源和指标确定
        4.2.4 地理空间数据
    4.3 研究方法
        4.3.1 核密度分析
        4.3.2 偏最小二乘回归
    4.4 “产城创”指标分析
        4.4.1 科创企业发展指标分析
        4.4.2 职住关系指标分析
        (1)职住平衡指数分析
        (2)职住通勤距离分析
        4.4.3 高校创新力指标分析
    4.5 职住关系与科创企业发展关联性
        4.5.1 回归分析步骤
        4.5.2 回归分析结果
    4.6 高校创新力与科创企业发展关联性
        4.6.1 回归分析步骤
        4.6.2 回归分析结果
        (1)高校创新力与科创园区企业发展关联性分析结果
        (2)不同类型高校创新力与科创企业发展关联性对比分析结果
    4.7 本章小结
5 大走廊“阿里系”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案例研究
    5.1 研究概述与案例背景
        5.1.1 研究概述
        5.1.2 案例背景
    5.2 “阿里系”园区科创企业发展
        5.2.1 园区空间布局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空间布局
        (2)梦想小镇空间布局
        5.2.2 园区科创产业发展分析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科创产业发展状况
        (2)梦想小镇科创产业发展状况
    5.3 “阿里系”园区职住关系
        5.3.1 园区周边业态分布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周边业态分布
        (2)梦想小镇周边业态分布
        5.3.2 园区职住通勤分析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职住通勤分析
    5.4 “阿里系”园区与高校融合发展
        5.4.1 园区与高校空间分布关系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与高校空间分布
        (2)梦想小镇与高校空间分布
        5.4.2 园区与高校创新力融合分析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与高校创新力融合分析
        (2)梦想小镇与高校创新力融合分析
        (3)梦想小镇职住通勤分析
    5.5 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路径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大走廊经验对未来科创园区发展的建议
    6.3 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局限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访谈记录整理
    附件2 大走廊科创园区企业创始人和工作者访谈记录整理
    附件3 大走廊居住区居民访谈记录整理
    附件4 相关研究已发表于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SCI)上的文章
    附件5 相关研究已发表于Land(SSCI)上的文章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西安城市众创空间的微区位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城市创新空间
        1.2.2 众创空间
        1.2.3 微区位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城市创新空间研究进展
        1.3.2 众创空间研究进展
        1.3.3 区位布局和微区位理论研究进展
        1.3.4 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范围
        1.4.3 数据来源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案例与研究体系构建
    2.1 理论解读
        2.1.1 创新、众创相关理论
        2.1.2 区位、微区位相关理论
        2.1.3 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理论
        2.1.4 生活圈理论
    2.2 案例研究
        2.2.1 国外案例
        2.2.2 国内案例
        2.2.3 借鉴启示
    2.3 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影响因子选取
        2.3.1 基于理论研究的影响因子研究
        2.3.2 基于主体感知的影响因子研究
    2.4 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研究体系构建与解读
        2.4.1 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研究体系构建
        2.4.2 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研究体系指标解读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众创空间总体分布的区位特征分析
    3.1 西安众创空间发展情况
        3.1.1 西安创新产业发展环境
        3.1.2 西安众创空间布局演化历程
    3.2 西安众创空间总体布局特征
        3.2.1 总体空间格局
        3.2.2 空间发展导向
        3.2.3 空间聚类特征
        3.2.4 众创空间布局与城市结构的耦合关系
    3.3 西安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布局特征
        3.3.1 西安众创空间的类型
        3.3.2 西安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特点
        3.3.3 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布局特征
    3.4 西安众创空间布局与各微区位因子的关系
        3.4.1 区位发展基础要素
        3.4.2 区位社会区域要素
        3.4.3 区位地点感知和行为文化要素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典型众创空间的微区位特征实证
    4.1 研究对象与内容
        4.1.1 典型实例选取
        4.1.2 众创空间微区位因子街区层面表达要素
    4.2 众创空间集聚区的微区位特征
        4.2.1 各集聚区基本情况
        4.2.2 发展基础特征
        4.2.3 社会区域特征
        4.2.4 地点感知特征
        4.2.5 行为文化特征
    4.3 独立众创空间的微区位特征
        4.3.1 各众创空间基本情况
        4.3.2 发展基础特征
        4.3.3 社会区域特征
        4.3.4 地点感知特征
        4.3.5 行为文化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西安众创空间微区位的动力机制与组织模式研究
    5.1 特征规律提炼
        5.1.1 发展基础规律
        5.1.2 社会区域规律
        5.1.3 地点感知规律
        5.1.4 行为文化规律
    5.2 类型时序特征
        5.2.1 类型性特征
        5.2.2 时序性特征
    5.3 动力机制解析
        5.3.1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客观因子权重获取
        5.3.2 基于综合调研分析的主观因子权重获取
        5.3.3 综合视角下众创空间微区位因子权重比较
        5.3.4 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体系构成的动力机制
    5.4 组织模式阐释
        5.4.1 “城市众创发展圈”的理想微区位组织模式
        5.4.2 不同空间属性众创空间的组织模式偏好
        5.4.3 不同专业性质众创空间的组织模式偏好
    5.5 本章小结
6 规划视角下众创空间优化提升策略
    6.1 规划引导策略
        6.1.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视角
        6.1.2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视角
    6.2 街区设计策略
        6.2.1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6.2.2 完善城市设计引导
    6.3 众创提升策略
        6.3.1 布局选址优化策略
        6.3.2 服务设施配套策略
        6.3.3 空间环境设计策略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一:西安众创空间使用感受调查
附录二:西安众创空间微区位布局特征指标重要程度调查
致谢

(3)T市J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政府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1.6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2.1 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民工
        2.1.2 农民工返乡创业
        2.1.3 政府支持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创业理论
第3章 T市J区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现状
    3.1 T市J区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采取的措施
        3.1.1 出台了相关政策
        3.1.2 增加了资金投入
        3.1.3 开展了创业培训
        3.1.4 改进了基础设施
        3.1.5 扩大了宣传途径
    3.2 取得的成效
        3.2.1 涌现一批创业典型
        3.2.2 创业品牌越来越响
        3.2.3 创业平台更加多元
        3.2.4 营商环境实现提升
    3.3 返乡创业农民工现状及其意愿的调查分析
        3.3.1 成功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
        3.3.2 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的现状调查
第4章 当前T市J区政府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T市J区政府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度保障不健全
        4.1.2 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4.1.3 帮扶农民工返乡创业举措不力
        4.1.4 农民工信息渠道不通畅
    4.2 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服务意识不强
        4.2.2 缺乏创业专项资金
        4.2.3 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4.2.4 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
第5章 国内其他地区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验借鉴
    5.1 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的政府支持举措
        5.1.1 贵州省正安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举措
        5.1.2 江苏省沭阳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举措
        5.1.3 河南省平舆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举措
    5.2 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中政府支持的启示
        5.2.1 提高重视程度
        5.2.2 利用资源优势
        5.2.3 加大资金补贴
        5.2.4 扩大创业平台建设
        5.2.5 加强宣传氛围营造
第6章 T市J区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6.1 健全创业制度保障
        6.1.1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6.1.2 完善创业政策体系
        6.1.3 加强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6.1.4 落实政府监管责任
    6.2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6.2.1 建立创业财政专户
        6.2.2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6.2.3 投入更多配套资金
    6.3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6.3.1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
        6.3.2 优化创业培训
        6.3.3 建立返乡创业平台
        6.3.4 利用本地地域特点
    6.4 加大创业宣传力度
        6.4.1 增加创业宣传渠道
        6.4.2 营造社会创业氛围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成功返乡创业农民工现状及其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2 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4)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效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创业政策研究综述
        1.2.2 关于众创空间发展及政策研究综述
        1.2.3 关于政策效能评估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众创空间
        2.1.2 众创空间扶持政策
        2.1.3 政策效能评估
    2.2 理论基础
        2.2.1 政策效能评估理论
        2.2.2 资源共享理论
第3章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背景及现状
        3.1.1 国家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
        3.1.2 南京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
    3.2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效能分析
        3.2.1 政策效能评估框架
        3.2.2 评估权重的确立
        3.2.3 数据获取与分析
    3.3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存有的问题分析
        3.3.1 政策措施过于集中
        3.3.2 政策宣传渠道单一
        3.3.3 生态体系发展落后
第4章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效能不佳的原因分析
    4.1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内容不健全
    4.2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执行不到位
    4.3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体系建设不完整
第5章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效能提升的对策建议
    5.1 制度层面科学规划及时反馈
        5.1.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5.1.2 优化内容和协调机制
        5.1.3 完善评估和反馈机制
    5.2 执行层面提高效率、加强考核
        5.2.1 提高政策落实效率
        5.2.2 加强载体考核运营
        5.2.3 强化政策实施成效
    5.3 体系层面改善环境、推进产业建设
        5.3.1 改善现有创业环境
        5.3.2 打造开放的创新中心
        5.3.3 推进创投与产业孵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效能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二: 2015-2020年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文本
附录三: 南京众创空间配套扶持政策
附录四: 南京众创空间环境扶持政策
附录五: 南京众创空间资金扶持政策
致谢

(5)浅谈电商科技园和文化“双创”的深度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电商科技园的发展
二、电商科技园和文化“双创”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三、电商科技园和文化“双创”深度融合的途径
    (一)注重人文关怀理念,培育现代企业精神
    (二)营造创业氛围,凝聚成员内驱力
    (三)完善政策制度,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环境
    (四)大力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
    (五)强化科技产业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
四、结语

(6)农民创业中信任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信任及相关研究
        1.3.2 农民创业及相关研究
        1.3.3 信任对农民创业的影响研究
        1.3.4 国内外文献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6 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信任
        2.1.2 农民创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创业过程理论
        2.2.2 创业选择理论
        2.2.3 创业机会识别理论
        2.2.4 创业资源基础观
    2.3 信任对农民创业影响的分析框架
        2.3.1 信任与农民创业选择决策
        2.3.2 信任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
        2.3.3 信任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
        2.3.4 信任与农民创业绩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的现状分析
    3.1 农民创业发展历程及扶持政策演变
        3.1.1 创业萌芽阶段(1978-1991)
        3.1.2 探索成长阶段(1992-2006)
        3.1.3 返乡创业阶段(2007-2014)
        3.1.4 蓬勃发展阶段(2015-至今)
    3.2 农民创业测度与特征分析
        3.2.1 创业选择决策的特征分析
        3.2.2 创业机会识别的特征分析
        3.2.3 创业资源获取的特征分析
        3.2.4 农民创业绩效的特征分析
    3.3 信任测度与特征分析
        3.3.1 信任的测度
        3.3.2 信任的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选择决策
    4.1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4.2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估计策略
        4.2.1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4.2.2 变量测量与描述性统计
        4.2.3 模型设定
    4.3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3.1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估计结果
        4.3.2 信任分维度对农民创业决策的估计结果
    4.4 内生性讨论与稳健性检验
    4.5 信任对农民创业决策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
    5.1 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的研究假说
        5.1.1 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直接影响
        5.1.2 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5.1.3 创业警觉性的中介效应
        5.1.4 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5.2 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的估计策略
        5.2.1 样本与数据
        5.2.2 变量与测量
        5.2.3 信度和效度
        5.2.4 变量间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信任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5.3.1 假说检验
        5.3.2 结果讨论
        5.3.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
    6.1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的研究假说
        6.1.1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金获取的研究假说
        6.1.2 信任对农民创业劳动力资源获取的研究假说
        6.1.3 信任对农民创业信息资源获取的研究假说
    6.2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影响的估计策略
        6.2.1 样本基本情况
        6.2.2 变量测量与描述性统计
        6.2.3 模型设定
    6.3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6.3.1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金资源获取的估计结果
        6.3.2 信任对农民创业劳动力资源获取的估计结果
        6.3.3 信任对农民创业信息资源获取的估计结果
    6.4 内生性讨论与稳健性分析
    6.5 信任对农民创业资源获取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信任与农民创业绩效
    7.1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说
        7.1.1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7.1.2 创业学习的中介效应
        7.1.3 创业环境的调节效应
    7.2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估计策略
        7.2.1 样本基本情况
        7.2.2 变量测量与描述性统计
        7.2.3 共同方法偏差与信效度检验
        7.2.4 模型设定
    7.3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7.3.1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直接效应检验
        7.3.2 创业学习的中介效应检验
        7.3.3 创业环境的调节效应检验
        7.3.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7.4 内生性讨论与稳健性检验
    7.5 信任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地区信任水平
        8.2.2 营造公平市场秩序,降低创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8.2.3 优化创业培训服务,缓解农民创业人力资本瓶颈
        8.2.4 拓宽资源获取渠道,破解农民创新创业资源约束
        8.2.5 着力创业环境升级,激活乡村地区创新创业潜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1.2 北大医疗城的研究必要性
        1.1.3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策略的研究必要性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建筑策划研究现状
        1.4.2 医疗产业园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
    2.1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领域
        2.1.1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领域
        2.1.2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与战略性发展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系
        2.1.3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与使用运营的关系
    2.2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
        2.2.1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
        2.2.2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目标分析环节
        2.2.3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内外部条件分析环节
        2.2.4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空间模式构想环节
    2.3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特性
        2.3.1 对问题的全面搜索的关注
        2.3.2 对项目发展全过程的关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大医疗城发展定位与产业功能配置
    3.1 综合服务型医疗城的发展定位
        3.1.1 综合服务型医疗城的内涵
        3.1.2 综合服务型医疗城的特征
        3.1.3 综合服务型医疗城发展定位的意义
    3.2 北大医疗城产业功能配置概况
    3.3 北大医疗城产业功能框架
        3.3.1 核心产业功能与延伸产业功能
        3.3.2 居住与公共服务功能
        3.3.3 外部支撑条件
    3.4 主体产业功能中的医疗服务功能
        3.4.1 由单一治疗向综合健康服务的功能转变
        3.4.2 综合健康服务功能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3.4.3 专科医院与其它医疗服务机构的建筑承载形式
    3.5 主体产业功能中的生物医药产业功能
        3.5.1 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孵化器性质定位
        3.5.2 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器性质定位下的基本功能组成与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大医疗城的空间结构组织
    4.1 北大医疗城的产业功能开发次序
    4.2 北大医疗城的空间结构发展目标
    4.3 北大医疗城的空间结构弹性设计理念
        4.3.1 弹性设计理念
        4.3.2 空间结构的弹性设计
    4.4 北大医疗城的空间结构阶段性发展问题
        4.4.1 开发阶段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4.4.2 内生增长阶段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
    5.1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概念提出
        5.1.1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概念
        5.1.2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基本属性
        5.1.3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基本空间特征
    5.2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异地复制可行性
        5.2.1 异地复制的内涵
        5.2.2 异地复制的可行性
        5.2.3 异地复制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5.3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产业功能组织拓展形式
        5.3.1 “专科医院+产业园”的产业功能组织形式
        5.3.2 “其它医疗服务机构”+“综合医院+产业园”的产业功能组织形式
    5.4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前期建筑策划策略要点
        5.4.1 以定义问题的方式展开对前期建筑策划策略要点的研究
        5.4.2 对目标分析环节问题的定义
        5.4.3 对内外部条件分析环节问题的定义
        5.4.4 对空间模式构想环节问题的定义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异地实践
    6.1 青特医疗产业园
        6.1.1 项目概况
        6.1.2 项目可行性
        6.1.3 产业功能配置
        6.1.4 空间结构组织
    6.2 上海国际健康街区
        6.2.1 项目概况
        6.2.2 项目可行性
        6.2.3 产业功能配置
        6.2.4 空间结构组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创新创业政府公共对策研究 ——以平度市大泽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综述
    3.研究的主要内容
    4.研究方法
    5.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创新创业概述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谋略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第二节 农民创新创业概述
        一、“农民创新创业”概念定义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
        三、农民创新创业政策背景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央政府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关农民创新创业政策
        一、支持政策
        二、我国农民创新创业工作的整体情况
    第二节 平度大泽山镇农民创新创业实证分析
        一、平度市及大泽山镇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关农民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规划
        二、平度市及大泽山镇农民创新创业工作情况
    第三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条件落后
        二、农民创业者自身存在短板
        三、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不足
        四、发展模式不够有效
第三章 推动农民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一、更新创新创业发展理念
        二、加强创新创业舆论宣传
        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
    第二节 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
        一、加强政策优惠力度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三、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第三节 探索多种创新创业模式
        一、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模式
        二、基于特色资源的创新创业模式
        三、基于能人带动的创新创业模式
        四、基于主体培育的创新创业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时代背景下庄河市城山镇创业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发展综述
        2.1.1 创业模型中创业环境相关研究进展
        2.1.2 关于农村创业外部环境的研究综述
    2.2 农村创业实践进展综述
        2.2.1 国内外鼓励农村创业的相关政策制度
        2.2.2 国外农村创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及经验
3 大连庄河市城山镇农村创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连庄河市城山镇简介
        3.1.1 交通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3.1.2 城山镇农村创业情况
    3.2 城山镇创业者现状分析
        3.2.1 农村创业者的基本情况
        3.2.2 城山镇农民创业特征分析
    3.3 城山镇创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农民创业政策落地难
        3.3.2 农村创业气氛不够浓
        3.3.3 农民创业能力不够强
        3.3.4 创业者缺乏创业资金
        3.3.5 创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4 庄河城山镇创业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4.1 政府政策落地能力差
    4.2 创业文化相对保守
    4.3 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
    4.4 金融贷款途径少
    4.5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薄弱
5 城山创业环境优化建议
    5.1 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和法治化软环境
        5.1.1 建设法制型廉洁型政府
        5.1.2 打造服务型创新型政府
        5.1.3 建设高质量村镇干部队伍
    5.2 加强创业文化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创业氛围
        5.2.1 引导创业树立创业榜样
        5.2.2 完善农民创业条件
    5.3 加强创业者的教育培训建设
        5.3.1 加大农业创业技能培训宣传力度
        5.3.2 加大培训力度打造培训长效机制
        5.3.3 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5.4 加大金融等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力度
        5.4.1 加强补助政策落地
        5.4.2 与金融部门合作增加融资渠道
    5.5 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优化
结论
附录 A 城山镇农村创业环境优化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基本思路
        2、研究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民工
        2、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相关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推拉理论
        3、需求层次理论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理论分析
        1、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推力
        2、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拉力
三、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概况
    (一)河南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举措
        1、完善政策体系
        2、注重示范带动
        3、加强创业扶持
        4、提供服务平台
    (二)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效
        1、创业人员数量增多
        2、创业形式多样
        3、创业领域多元
        4、创业规模逐渐增大
    (三)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
        1、创业领域涵盖三产业
        2、创业规模增长有潜力
        3、创业形式逐渐电商化
        4、创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四、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一)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
        2、融资渠道不畅通
        3、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4、创业意愿有待加强
        5、创业能力存在短板
        6、高素质人才支持不足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支持政策不够完善
        2、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3、创业宣传不到位
        4、农民工对提升自身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一)陕西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验
    (二)贵州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验
    (三)启示
六、推动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1、强化政策扶持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合理配置创业资源
        5、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二)加强返乡农民工自身建设
        1、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
        2、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3、突破创业主体的局限性
        4、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七、结论与展望
    (一)简短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用特色产业园营造创业氛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元数据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研究[D]. 杨玥. 浙江大学, 2021(01)
  • [2]西安城市众创空间的微区位特征研究[D]. 万博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T市J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政府支持研究[D]. 田茜. 扬州大学, 2021(09)
  • [4]南京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效能提升研究[D]. 孙頔. 扬州大学, 2021(09)
  • [5]浅谈电商科技园和文化“双创”的深度融合[J]. 赵昱晨. 就业与保障, 2020(22)
  • [6]农民创业中信任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赵佳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7]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策略研究[D]. 秦江磊.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8]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创新创业政府公共对策研究 ——以平度市大泽山镇为例[D]. 杜欢. 青岛大学, 2020(02)
  • [9]新时代背景下庄河市城山镇创业环境优化研究[D]. 侯立行.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10]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D]. 司炜炜.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以特色产业园区营造创业氛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