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警惕:男性保健食品藏“玄机”(论文文献综述)
邢璐[1](2020)在《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我国媒介格局的变化,在Web2.0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了微内容的作用并根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产生了开放、庞大且丰富的在线话语空间,至此,基于用户关系生产与交换内容的自媒体诞生。而Web3.0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9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达99.3%1(CNNIC,2020),加速自媒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分享、互动交流、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发现具有开放平台、社交纽带、双向传播等特质的自媒体在商业信息传播中蕴涵的巨大价值和发展潜力,开始利用自媒体广告进行推广营销,自媒体广告也因此成为互联网营销的新风口。但是,由于内部活动主体在商业价值观上的缺陷,外部监管的不力,自媒体广告乱象渐渐浮出水面;广告导向不正、虚假广告、个人信息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破坏了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更有甚者影响着社会风气。因此,自媒体广告监管问题成为学界、业界共同瞩目的焦点。新《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明确了自媒体广告的法律边界,作为互联网广告的类型之一,自媒体广告纳入新法新规监管范围。而依托新法新规,目前我国形成了以政府监管为主,辅以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管的自媒体广告监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有效作用。但是,自媒体广告形式、技术、传播链太过复杂,部分问题也未在法律法规中得以明确,造成监管部门在具体监管过程中的无力。本文正是在依托新《广告法》形成监管环境的视域下找出自媒体广告监管真正的难点与原因所在,给予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策略建议。据此,本文拟定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三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本文研究视角——新《广告法》视域,研究对象——自媒体广告进行理论铺陈;通过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切实分析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及成因;在此基础上主要得出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一是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整体发展状况是较负面的状态;二是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体现在广告性质界定难、监管部门执法难、监测技术覆盖难、活动主体自律难与消费者自我保护难;三是造成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困难的原因在于法律法规未对软文类广告明确规制、行政体系不畅影响自媒体广告执法、广告监测技术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活动主体在商业价值观上存在缺陷、消费者主动参与广告监管动力不足;四是针对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难点,提出多维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义务、建立自媒体广告监管长效机制、运用专业广告监测技术助力监管、提升自媒体广告行业伦理道德素养、加强公众参与监管的意识能力五点对策。通过本文研究过程与最终结果,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现行模式、发展状态得以清楚呈现,存在的困难及成因也得以论证明晰,这不仅补充、丰富了国内关于自媒体广告及其监管的学术成果,也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更为全面、有效的自媒体广告监管以维护自媒体广告乃至整个互联网广告健康发展的目的所在。本文研究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逻辑,具体来看,共分为九个部分:第1章,绪论。本章在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的基础上,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同时通过梳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着作并对研究现状、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明确了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同时对拟定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重难点进行了介绍。第2章,新《广告法》视域概述。本章结合现象学重要概念“视域”的相关阐释,得出本文新《广告法》视域概念并分析出其蕴涵的逻辑性、全面性特征,继而对新《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颁布的背景、意义及有关互联网广告、自媒体广告的规制进行梳理,了解新法新规出台后形成的法律环境。第3章,自媒体广告概述。本章对自媒体广告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回顾了自媒体广告的发展背景,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从传播主体、内容领域、表现形式、投放平台四个角度对自媒体广告进行分类,总结出自媒体广告传播具有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播形式的隐匿性、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及传播效果的针对性四大特征,也将自媒体广告对广告产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第4章,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概述。本章从监管部门、监管模式、监管进程三个方面系统性地分析了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现状,并对其概念、类型及特征做出分析,同时解释说明了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实证研究做好准备。第5章,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分析。本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权威性、针对性的七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报导的有关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新闻做文本分析,具体使用了文本分析法与连续比较法两种研究方法,利用前者的情感分析技术得出目前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整体发展状况;利用后者的编码分析技术归纳出我国自媒体广告违法违规主要类型及原因。第6章,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调查研究。本章具体使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前者用于了解自媒体广告受众对于自媒体广告监管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后者用于了解自媒体广告主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流程、手段与难点。第7章,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及其原因。本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出了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体现在广告性质界定难、监管部门执法难、监测技术覆盖难、活动主体自律难与消费者自我保护难五个方面,同时有针对性地分析出相应原因。第8章,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对策。本章针对上一章节分析出的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及原因,提出多维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义务、建立自媒体广告监管长效机制、运用专业广告监测技术助力监管、提升自媒体广告行业伦理道德素养、加强公众参与监管的意识能力五个方面的对策。结论。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优化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策略的一般性结论。
刘静珊[2](2020)在《框架理论下保健品诈骗报道中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 ——以《人民日报》《老年日报》和澎湃新闻为例》文中提出2020年1月8日,时隔权健公司被自媒体揭露涉嫌虚假宣传、传销一年之后,“权健传销案”公开宣判。权健事件暴露了保健品市场的种种乱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保健品对老年人的“残害”,引发社会的持续关注和热烈讨论。本研究选择《人民日报》《老年日报》“澎湃新闻”的保健品诈骗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517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谭克达的“框架清单”分析取向和内容分析法对样本的媒介形象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并从整体性、对比性和历时性三个维度探讨国内媒体建构受诈骗老年人群体媒介形象的路径。研究发现,从整体性角度出发,三家媒体建构了比现实更加衰老、较多以群体出现、地域形象代表性有待提升、丧失社会职业角色的受诈骗老年人形象,和凸显失去判断力的“高知”形象和因保健品致贫的“贫民”形象;健康焦虑严重、处于“信息孤岛”和“精神孤岛”的悲惨形象;反应迟缓、亟待被拯救的形象;自身权益严重被侵犯却保持沉默的形象;因缺乏法律和维权意识而遭受权益损失的无助形象。从对比性角度出发,三家媒体的媒体性质有所不同,偏好的新闻框架也不同,因此建构的老年人的报纸媒介形象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倾向于报道受诈骗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的媒介形象更为凄惨、无助,以引导舆论的关注和倡导社会各界的关怀;作为面向老年读者的专业性报纸的《老年日报》,呈现的老年人形象较为积极、正面,以打造一个老年人表达和提升的群体互动平台和精神家园;作为新媒体平台的“澎湃新闻”,呈现的老年人形象整体上较为立体、多面,向读者提供多元解读和深入思考。从历时性角度出发,受诈骗老年人媒介形象的代表性逐渐减弱,衰老无用、被动沉默的受诈骗老年人依然是主要形象。受诈骗老年人形象的稳定性体现为:性别保持均衡;退休前职业始终缺失;一直突出没有发现被骗的受诈骗老年人媒介形象。受诈骗老年人形象的渐变性体现为:从2017年开始,从均衡各年龄段的老年人转向偏重七八旬老人,从均衡不同地域的老年人转向个体城镇老年人;从2016年起,老年人受诈骗的主观因素的呈现从分布均衡变成突出“防治疾病”主观因素;积极维权的老年人媒介形象逐渐淡化,没有维权的老年人媒介形象成为主要形象。此外,五年的报道可以划分为简单呈现阶段(2015年)、消极呈现阶段(2016年至2017年)、政策宣传阶段(2018年-2019年)分别对应差异化的形象、标签化的形象、回归客观的形象。
张娣[3](2017)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三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刘忠波[4](2013)在《灰鱼》文中研究表明上卷1记忆是时光留下的遗产,散发着带有霉味的气体。最初的记忆,总带有一点永恒的性质。某个春天的早晨,淡紫色的花又开始在樱桃树上长了,有些脆弱的花苞正从树上落下来。躺在潮湿的被窝里,蓦然开始怀念一个女人,很多年没有见过她了,不过这有什么关系,我的怀念深切又激动。时光已被粉碎成了很多碎屑,一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好在任何一种形式的怀念都是不褪色且永葆新鲜的。
杨玉帆[5](2009)在《抑郁症之文献研究及中医养生防治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抑郁症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癌症”,与癌症及艾滋病并驾齐驱,被公认为是新世纪的三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廿一世纪三大黑死病之一,据估计目前全国有精神障碍症状(如抑郁、焦虑等)的成人超过一亿人。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至70%,抑郁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一名的定义,是由现代精神病学所命名的,病因病机复杂,由于对疾病分类体系与认识疾病的方式不同,西医抑郁症在中医病症中至今无法定位于一个特定的疾病,它指包括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等的一组心理症候群。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虽无抑郁症病名,有关郁症的古代文献却极为丰富,对其认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秦汉起,发展于唐宋,完善于金元,鼎盛于明清,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早将属于郁证的百合病、脏躁、梅核气、奔豚气等情志引起的病证进行描述及鉴别,虽没有明确提出“郁证”的名称,但为郁证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的抑郁症提供了丰富的辨证施治材料。西方医学对于抑郁症形成原因至今未有定论,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学因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等方方面面探讨,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交错。治疗上以药物疗法为主流,主要包括三环抗郁剂(Tricyclic.Antidepressants;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剂(SSRI)等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新型抗抑郁药神经生长因子NGF植物药提取物治疗抑郁症特别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改变药物治疗策略,促使心理治疗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在古代抑郁症丰富文献基础上发展,现今中医有关抑郁症文献研究成果丰硕。古经方历久弥新如越鞠丸、逍遥散、温胆汤、柴胡类方、百合地黄汤、香砂六君子汤、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等都取得现代临床效果验证;以经方加减化裁,从辨证分型论治,从五脏病位论治或针对躯体疾病治疗研究,与西药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等也都在临床运用上展现成果,甚至发展为简便服用的中成药及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单方或复方天然药,无论动物实验或临床都持续在发展当中。针灸运用治疗缠绵难愈的抑郁症,机理研究获得临床认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单纯体针、电针、穴位注射、耳针、头皮针、埋线、离子透入、艾灸等,纯用针刺调神理气或针药并用,或搭配西药辅助治疗,内外兼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临床上己证明其疗效确切。中医养生和抑郁症之研究虽然属于起步阶段,但抑郁症的治疗发展应该朝向整体配套的防治思路,《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周期存在着同步节律变化。研究这种规律不仅对于养生保健,对于说明疾病的变化以及诊断、治疗、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从内经文献研究,将诸多因素有机的、系统的抑郁症病因纳入阴阳五行理论统摄之下,除了情志本身诱因之外,五脏相关、四时阴阳、五运六气、饮食因素、外邪侵袭、气血逆乱、体质因素、六经功能等等分析了抑郁症的病因,时藏阴阳理论与季节性抑郁症、气功、保健推拿、走罐疗法等经络养生取得临床印证,中医养生的具有防治抑郁症的可行性,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以方法多元综合施养为原则,具有普适性等更凸显了防治抑郁症的优势,掌握养生原则,养神为贵,采取精神养生、音乐养生、饮食养生、动静互涵中形神皆养的经络养生等养生措施将能对抑郁症防治做出贡献。
王小为,霍键[6](2009)在《识清假劣药面目斩断制售黑手》文中提出 [访谈背景]2008年,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了一系列的重大案件,其中包括6.3瑞龙专案、6.11非法销售A型肉毒毒素案等轰动全国的重大、特大制假、售假案。全年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0个,查扣假药品种121种,没收假药及用于制假的原料百余吨,用于制假的设备工具百余件,扣押用于从事制假售假的车辆12台,涉案金额近千万元。抓获涉嫌制造、销售假药的犯罪嫌疑人83人,刑事拘留45人,其中1人以销售假药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相关单位严厉的打击是否能让制售假药从此销声匿迹?在侦破违法犯罪的案件中发生了怎样的遭遇?百姓该如何识清假劣药的真面目,摆脱假药劣药的危害?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王小为处长,就打击
郭德海[7](2008)在《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分析及对中药产业的启示研究》文中指出中药产业作为新近走入工业化的传统医药产业,由于物质基础的复杂和技术手段的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还很薄弱。近年跨国公司由于研发压力纷纷将开发目标转向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尤其中医药以其悠久的医学传统和丰富的医药知识吸引了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跨国公司作为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推动者,知识产权制度在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中已经远远超出原有的法律意义。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具有哪些特点?跨国公司对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都有哪些威胁?面对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中药产业该如何面对?现有研究对这些问题还没有作出明确回应,从而这些问题成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通过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主要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数据和国外申请人在华中药领域专利数据的分析,结合相关专利诉讼、经营案例的调研,总结出跨国医药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提出完善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回顾分析了跨国医药公司在华发展概况,根据跨国医药公司在华投资深度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起步、发展、调整与提高三个阶段。从全球战略、市场环境、成本因素、资源供给、政策制度等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决策因素。第2章以跨国医药公司在华行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会员公司为样本,对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布局及相关诉讼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揭示了跨国公司专利布局的特点和专利诉讼的运用技巧。第3章对国外在华中药领域专利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检索统计和技术分析,纳入分析专利申请794件,其中290件为授权专利。国外中药专利申请主要来自日本、美国、韩国、德国,中药材在药材原料并没有占到绝对份额,很多国外申请是基于本国或其他地区天然产物提出的申请。对于企业申请人分别选取意大利因迪纳有限公司、日本株式会社资生堂、雀巢产品有限公司作为植物药、日用品、饮食品三类企业代表进行分析,并对日、美、韩、德、印五国的申请进行了重点分析。第4章选取近年积极投身中药资源开发的诺华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跨国公司获取中药专利的三种路径——自主创新、研发联盟、专利许可。同时,通过对银杏叶提取物专利和标准状况的介绍与分析,指出专利型标准化战略不符合中药技术特点和属性,中药产业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中药技术标准,占领中药产业发展的标准高地。第5章通过对相关数据与案例总结,归纳出跨国医药公司专利战略的特点和常见专利战略类型。专利战略作为跨国公司的核心战略与其商业战略和技术战略密不可分。跨国公司常用专利战略包括基本专利战略、专利网战略、专利许可战略、专利诉讼战略及研发联盟战略。第6章对于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给中药产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影响是:①跨国公司利用我国中医药资源法律监管制度缺失,无偿开发我国中药关键技术和药材资源;②跨国公司导致中药研发人才流失,中药企业创新能力被削弱;③国内机构中药专利成果议价能力不足,致使专利成果转让、许可遭遇不公正补偿。第7章针对跨国公司带给中药产业的现实威胁和远期影响,结合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国内中药产业的应对措施。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具有全局性,实施策略多样化,擅长利用各种法律、行政手段达到其战略目的。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活动主要特点:①专利意识强;②研发活动国际化趋势明显;③善于利用专利制度。针对跨国公司中药领域投资的主要环节,应加强中药材原料种植、炮制、提取物加工和中药国际交流合作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跨国医药公司在西药领域的专利布局和诉讼案例充分体现了跨国公司对于专利制度的工具化应用,为维护中药知识产权安全在借鉴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的基础上,国内中药产业应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采取措施防范未然。在政府层面,应该:①调整创建法律法规,构建中药法律保护体系;②健全现行法律体系,完善创新激励转化机制;③完善市场转化机制,促进医药企业技术创新;④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专利法规执行能力;⑤构建行业预警系统,加强知识产权安全监管。在企业层面,应该:①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②结成战略联盟,积极利用外部研发资源;③提高质量标准,拓展中药国际发展空间;④制订专利战略,增强企业专利运用能力;⑤集聚高端人才,构建国际水平运营能力。
中国消费者协会[8](2002)在《警惕:男性保健食品藏“玄机”》文中研究指明 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男性保健食品已从半遮半掩转为堂而皇之地走向市场。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和厂商却趁机大肆向一些性保健品商店、私人诊所或药店兜售假冒伪劣男性保健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随机抽样调查,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夸大食品疗效,误导消费者。许多保健食品通过街头传单等非法广告形式宣传一些食品具有治疗某种疾病,例如勃起功能障碍(简称ED,俗称"阳痿")"早泄"、"不育"等功效,违反了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规定。这些虚假宣传,夸大其成分和治疗效果,不但会使患者贻误病情,而且会令其丧失恢复健康的机会!
鲁明源[9](2001)在《《内经》体质思想及应用 ——湿热体质与冠心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内经》体质学说的再认识,以冠心病理论为研究目标探讨湿热体质与冠心病的关系。从“人群体质的古今变异”这一全新的视角对有代表性的冠心病治法之形成背景进行回顾,对现今冠心病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提出依据人群体质变化创新该病防治理论的必要性、紧迫性。全面分析现代人的生存环境,提出湿热体质在理论与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立足中医理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首次从新环境角度确立湿热体质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创立湿热体质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的新观点。对冠心病湿热病机及相关理论的确立,使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得到合理的、完满的解释,从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为中药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湿热体质的时代特征决定了该体质类型在众多的现代“文明病”中同样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这种研究方法符合中医理论的自身发展规律,为改变理论与临床脱节、理论研究滞后的中医科研现状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也为《内经》理论与临床研究,乃至整个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二、警惕:男性保健食品藏“玄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警惕:男性保健食品藏“玄机”(论文提纲范文)
(1)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总结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文本分析法 |
1.4.3 调查研究法 |
1.5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5.1 论文研究的重点 |
1.5.2 论文研究的难点 |
1.5.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新《广告法》视域概述 |
2.1 新《广告法》视域概念及特点 |
2.1.1 新《广告法》视域概念 |
2.1.2 新《广告法》视域特点 |
2.2 新《广告法》颁布 |
2.2.1 新《广告法》颁布的背景 |
2.2.2 新《广告法》颁布的意义 |
2.2.3 新《广告法》对互联网广告的增加 |
2.3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颁布 |
2.3.1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颁布的背景 |
2.3.2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互联网广告的规制 |
2.3.3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自媒体广告的规制 |
第3章 自媒体广告概述 |
3.1 自媒体广告概念 |
3.2 自媒体广告发展背景 |
3.2.1 技术催生新的互联网广告形式 |
3.2.2 受众地位崛起影响广告传播规则 |
3.2.3 自媒体投放广告的商业优势 |
3.3 自媒体广告类型 |
3.3.1 按传播主体分类 |
3.3.2 按内容领域分类 |
3.3.3 按表现形式分类 |
3.3.4 按投放平台分类 |
3.4 自媒体广告传播特点 |
3.4.1 传播主体的广泛性 |
3.4.2 传播形式的隐匿性 |
3.4.3 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
3.4.4 传播效果的针对性 |
3.5 自媒体广告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
3.5.1 对广告营销方式的影响 |
3.5.2 对广告审美文化的影响 |
3.5.3 对广告投放效果的影响 |
第4章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概述 |
4.1 自媒体广告监管概念 |
4.1.1 监管概念 |
4.1.2 自媒体广告监管概念 |
4.2 自媒体广告监管现状 |
4.2.1 自媒体广告监管部门 |
4.2.2 自媒体广告监管模式 |
4.2.3 自媒体广告监管进程 |
4.3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4.3.1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
4.3.2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可行性 |
4.4 自媒体广告监管类型 |
4.4.1 自媒体广告的自查 |
4.4.2 自媒体广告的他查 |
4.5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特点 |
4.5.1 监管对象的模糊化 |
4.5.2 监管主体的多元化 |
4.5.3 监管手段的技术化 |
第5章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分析 |
5.1 研究方法 |
5.1.1 文本分析法 |
5.1.2 连续比较法 |
5.2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选取 |
5.2.1 文本选取的原则 |
5.2.2 文本选取的结果 |
5.3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分析过程 |
5.3.1 文本情感分析 |
5.3.2 文本编码分析 |
5.4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文本分析结果 |
5.4.1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整体发展状况 |
5.4.2 我国自媒体广告违法违规主要类型 |
5.4.3 我国自媒体广告违法违规主要原因 |
第6章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调查研究 |
6.1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问卷调查 |
6.1.1 研究目的 |
6.1.2 样本容量 |
6.1.3 抽样方案 |
6.1.4 问卷设计 |
6.1.5 调查结果分析 |
6.2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的深度访谈 |
6.2.1 访谈对象 |
6.2.2 访谈进程 |
6.2.3 访谈结果 |
第7章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及其原因 |
7.1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难点 |
7.1.1 广告性质界定难 |
7.1.2 监管部门执法难 |
7.1.3 监测技术覆盖难 |
7.1.4 活动主体自律难 |
7.1.5 消费者自我保护难 |
7.2 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困难的原因 |
7.2.1 法律法规未对软文类广告明确规制 |
7.2.2 行政体系不畅影响自媒体广告执法 |
7.2.3 广告监测技术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 |
7.2.4 活动主体在商业价值观上存在缺陷 |
7.2.5 消费者主动参与广告监管动力不足 |
第8章 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对策 |
8.1 多维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义务 |
8.1.1 法律法规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义务 |
8.1.2 政府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指导监督 |
8.1.3 平台强化自媒体广告明示统一管理 |
8.2 建立自媒体广告监管长效机制 |
8.2.1 行政部门转变自媒体广告监管思路 |
8.2.2 重视其它力量参与自媒体广告监管 |
8.3 运用专业广告监测技术助力监管 |
8.3.1 逐级完善政府广告监测的技术设备 |
8.3.2 鼓励政府寻求第三方监测机构合作 |
8.4 提升自媒体广告行业伦理道德素养 |
8.4.1 增强对参与者伦理道德素养的引导 |
8.4.2 行业合力构筑广告伦理道德的防线 |
8.5 加强公众参与监管的意识能力 |
8.5.1 培养自媒体环境中公众的媒介素养 |
8.5.2 畅通公众参与自媒体广告监管渠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A 用户关于自媒体广告监管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
(2)框架理论下保健品诈骗报道中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 ——以《人民日报》《老年日报》和澎湃新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理论框架 |
四、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三、样本选取 |
四、类目建构 |
五、信度检验 |
第三章 研究发现 |
一、数据统计 |
二、整体性角度: 三家媒体受诈骗老年人媒介形象的整体特征 |
三、对比性角度: 三家媒体受诈骗老年人媒介形象的差异 |
四、历时性角度: 2015年-2019年受诈骗老年人媒介形象演变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3)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二、相关概念阐释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上篇 |
第一章 国内外儿童电视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国外少儿电视发展史 |
一、"节目时代"的国外少儿电视 |
二、"频道时代"国外少儿电视发展 |
第二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一个时期:节目时代(1958-1999) |
一、中国少儿电视分期的界定依据 |
二、"节目时代"少儿电视发展脉络 |
三、丰富、突破与交流: "节目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特征 |
第三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二个时期:频道时代(1999-2008) |
一、国内少儿频道成立之必然 |
二、中国少儿电视"频道时代"的开启 |
三、少儿电视频道的"绽放" |
四、精品节目与产业化: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特征 |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三个时期:新媒体时代(2008年至今) |
一、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电视 |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 |
第二章 阳光与净土: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分类研究 |
第一节 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发展的道路自信 |
一、世界三大电视体制概述 |
二、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体制的文化选择与自信 |
三、关于中国电视体制优劣的争议与结论 |
第二节 不能污染的净土: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 |
一、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法律保护 |
二、中国少儿电视保护规制的实践 |
三、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地位与作用 |
四、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分类 |
第三节 少儿新闻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新闻面面观 |
二、少儿新闻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锵锵校园行》节目为例 |
三、《锵锵校园行》与《新闻袋袋裤》节目比较研究 |
第四节 少儿娱乐类节目研究及功能研究 |
一、少儿娱乐类节目的发展与作用 |
二、少儿娱乐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非常小孩》节目为例 |
三、《非常小孩》与《快乐大巴》节目比较研究 |
第五节 少儿教育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教育类节目发展探究 |
二、少儿教育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成长关注》节目为例 |
三、《成长关注》与《幼儿缘》节目比较研究 |
第六节 少儿服务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服务类电视节目兴起与发展 |
二、少儿服务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辣妈驾到》节目为例 |
三、《辣妈驾到》与《非童小可》节目比较研究 |
第三章 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绽放与中国少儿文化的重构 |
第一节 少儿频道的建立与"频道时代"的到来 |
一、余培侠与中国少儿频道的建立 |
二、"频道时代"建立的政策因素与各地少儿频道的建立 |
第二节 少儿频道的时代特征 |
一、少儿频道的"公益性" |
二、"四级少儿频道"体制 |
三、动漫播出平台与动漫产业 |
四、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平台 |
第三节 频道时代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
一、儿童的缺失与"儿童本位"的艰难初现 |
二、电视媒介实践中儿童权利的初步体现与成人权威的瓦解 |
三、电视是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助推器,赋予儿童更丰富的娱乐权与参与权 |
四、频道时代电视媒介对儿童本位的确认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困境、机遇与未来 |
第一节 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困境的深度分析:外部困境与内部因素 |
一、政策环境:扶持与限制 |
二、受众限制与发展道路的迷失 |
三、来自内部的制约因素 |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少儿电视的危机与机遇 |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 |
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
三、新媒体发展对少儿的隐忧 |
第三节 产业化——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被动与主动 |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概述 |
二、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曲折历程:理念的分歧与政策、体制的波动 |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四个维度 |
一、产业化的基石:少儿频道内部架构的重建 |
二、产业化途径:少儿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
三、产业化创新:少儿频道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 |
四、产业化前沿:少儿频道的媒体融合 |
第五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案例讨论:山东少儿频道 |
一、山东少儿频道的产业化概况 |
二、山东少儿频道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
三、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与创新之一"品牌活动与儿童剧" |
四、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二:儿童教育产业 |
五、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三:亲子服务产业 |
六、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四:云端上的产业战略 |
七、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五: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 |
下篇 |
1. 《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
2. 《山东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抑郁症之文献研究及中医养生防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抑郁症古代相关文献汇要 |
一、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证但兼及相关病症 |
二、古代对"郁"证的认识 |
(一) 形成于秦汉 |
(二) 发展于唐宋 |
(三) 完善于金元 |
(四) 鼎盛于明清 |
三、传统中医与抑郁症相关病症文献梳理 |
(一) 癫病 |
(二) 梅核气 |
(三) 百合病 |
(四) 脏躁 |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概况 |
一、发生机理 |
(一) 躯体疾病与抑郁症高度相关 |
(二) 生化不平衡致病 |
(三) 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产生有影响 |
(四) 抑郁症具有遗传倾向 |
(五) 药物诱发抑郁症 |
二、临床表现 |
三、临床诊断 |
四、临床类型 |
五、临床治疗 |
(一) 文献丰硕手段多元 |
(二) 西药治疗研究进展 |
第三部分 中药治疗抑郁症相关研究 |
一、历久弥新古经方 |
(一) 常见证型与代表方 |
(二) 古方临床疗效佳 |
二、从辨证分型论治 |
三、从病位论治 |
(一) 从肝论治 |
(二) 从脾论治 |
(三) 从心论治 |
(四) 从肺论治 |
(五) 从肾论治 |
(六) 从肝脾论治 |
(七) 从肝肾论治 |
四、与西药比对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 |
五、中成药治疗抑郁症愈后良好 |
六、抗抑郁中药研究进展 |
(一) 作用机制研究—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 |
(二)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四部分 针灸治疗抑郁症之研究 |
一、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优势 |
二、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原则 |
(一) 根据辨证循经取穴进行治疗 |
(二) 根据病因病位选取穴位进行治疗 |
(三) 根据症状选取穴位进行治疗 |
三、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常用验穴举例 |
(一) 辨证取穴 |
(二) 辨病取穴 |
(三) 对症取穴 |
四、临床常用的针灸方法 |
(一) 普通针刺 |
(二) 电针 |
(三) 头皮针 |
(四) 艾灸 |
(五) 针药结合 |
五、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
(一) 针刺治疗 |
(二) 电针治疗 |
六、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 |
(一) 临床实验研究 |
(二) 动物实验研究 |
第五部分 中医养生和抑郁症之研究 |
一、系统观的理论支持 |
(一) 《内经》抑郁症病因的系统认识 |
(二) 从整体观预防抑郁症的系统认识 |
二、运用四时五脏阴阳学说防治抑郁症 |
(一) 四时五藏阴阳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 |
(二) 四时阴阳与抑郁症之发病关系 |
三、脾肾亏虚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
四、中医养生的特点与防治抑郁症的优势 |
(一)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二) 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 |
(三) 以方法多元为原则 |
(四) 中医养生具有普适性 |
五、抑郁症的中医养生措施 |
(一) 掌握养生原则 |
(二) 防治抑郁养神为贵 |
(三) 饮食养生防抑郁 |
(四) 运动不如运气—动静互涵中形神皆养 |
六、经络养生防治抑郁症研究成果具体 |
(一) 太极气功临床研究有效 |
(二) 保健按摩治疗抑郁症 |
(三) 走罐疗法有效针罐并用尤佳 |
第六部分 讨论与展望 |
一、梳理文献价值强化综合施治与预防研究 |
二、针对疾病本身的应对措施 |
(一) 针对抑郁症高危险及慢性化因素做好预防 |
(二) 加强测量量表研究,重视早期发现治疗 |
三、提高诊断水平 |
(一) 善用流行病学调查 |
(二) 中西融合不只是结合 |
四、加强抑郁症认识的教育研究及推广 |
(一) 针对患者本身与家属强化正确知识 |
(二) 针对一般大众去除污名化之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分析及对中药产业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概述 |
综述二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综述 |
前言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基本概念界定 |
3 研究目标及方法 |
4 创新点 |
第1章 跨国医药公司在华发展概况 |
1.1 跨国医药公司在华发展历程 |
1.2 跨国医药公司在华投资因素分析 |
第2章 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概况 |
2.1 专利分析样本构成 |
2.2 专利技术现状分析 |
2.3 专利诉讼情况 |
2.4 小结 |
第3章 国外在华中药专利技术现状 |
3.1 专利分析样本构成 |
3.2 专利技术现状分析 |
3.3 主要企业专利技术比较 |
3.4 主要国家专利技术比较 |
3.5 小结 |
第4章 跨国医药公司典型案例分析 |
4.1 诺华公司——跨国公司的中药研发路径 |
4.2 银杏提取物——中药技术标准化的策略选择 |
第5章 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分析 |
5.1 专利战略特点 |
5.2 常见专利战略类型 |
第6章 跨国医药公司专利战略对中药产业的影响 |
6.1 中药关键技术和药材资源流失 |
6.2 中药企业创新能力被削弱 |
6.3 中药专利成果转让议价能力不足 |
第7章 跨国医药公司专利战略对中药产业的启示 |
7.1 政府层面 |
7.2 企业层面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内经》体质思想及应用 ——湿热体质与冠心病(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
理论探讨 |
一、 冠心病中医学研究领域的问题与突破点 |
(一) 存在的问题 |
1、 重治疗轻预防 |
2、 个体治疗与群体治疗难以兼顾 |
3、 分型研究重虚寒轻实热 |
4、 缺乏实证性研究 |
5、 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
6、 治法理论有待探讨 |
(二) 体质研究是实现冠心病中医群体防治的有效途径 |
二、 冠心病与胸痹、心痛病证名辨 |
(一) 冠心病与胸痹、心痛涵义之异 |
(二)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病证范畴 |
1、 胸痹 |
2、 心痛 |
(三) 选用冠心病为研究对象的根据 |
1、 临床实际的需要 |
2、 医学现状的需要 |
3、 中医现代化的需要 |
三、 《内经》体质思想 |
(一) 体质的形成 |
1、 先天禀赋 |
2、 后天因素 |
(二) 体质的分类 |
1、 阴阳分类 |
2、 五行分类 |
3、 形态特征分类 |
4、 五色分类 |
5、 年龄分类 |
(三) 体质与疾病 |
1、 体质与发病 |
2、 体质与病性 |
3、 体质与病传 |
(四) 体质与预防 |
1、 未病先防与一级预防 |
2、 既病防变与二、三级预防 |
(五) 体质与治则 |
1、 体质与治病求本 |
2、 体质与三因制宜 |
四、 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体质演化 |
(一) 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时代特征 |
1、 环境因素 |
2、 饮食结构 |
3、 烟酒嗜好 |
4、 保健药食 |
5、 生存竞争 |
(二) 现代人的体质变异倾向 |
1、 形盛体实 |
2、 郁火内生 |
3、 湿热蕴积 |
五、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医评析 |
(一) 高脂血症 |
(二) 高血压 |
(三) 糖尿病 |
(四) 心理因素 |
(五) 吸烟饮酒 |
六、 冠心病主要治法溯源与述评 |
(一) 宣痹通阳法 |
1、 定义 |
2、 导源 |
3、 形成 |
4、 立法依据 |
5、 学术评价 |
(二) 芳香温通法 |
1、 定义 |
2、 导源 |
3、 形成 |
4、 立法依据 |
5、 学术评价 |
(三) 活血化瘀法 |
1、 定义 |
2、 导源 |
3、 形成 |
4、 立法依据 |
5、 学术评价 |
(四) 化痰蠲饮法 |
1、 定义 |
2、 导源 |
3、 形成 |
4、 立法依据 |
5、 学术评价 |
七、 湿热体质与冠心病 |
(一) 湿热质冠心病的理论渊源 |
(二) 湿热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 |
1、 主要病因 |
2、 基本病机特点 |
3、 主要病机演变 |
(三) 湿热质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
1、 主要诱因 |
2、 发病时间 |
3、 基本病证表现 |
4、 舌脉特征与从舍 |
5、 发病特点 |
(四) 湿热质冠心病的预防 |
1、 预防的意义及可行性 |
2、 预防措施 |
流行病学调查 |
一、 方法与对象 |
二、 调查结果及统计学处理分析 |
(一) 湿热质冠心病的发病情况 |
(二) 湿热质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
1、 体型构成比比较 |
2、 饮食习惯比较 |
3、 性格倾向比较 |
(三) 湿热质冠心病的临床特征 |
1、 冠心病类型构成比比较 |
2、 诱发因素比较 |
3、 发病季节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查新咨询报告书 |
致 谢 |
四、警惕:男性保健食品藏“玄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广告法》视域下我国自媒体广告监管策略研究[D]. 邢璐.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2]框架理论下保健品诈骗报道中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 ——以《人民日报》《老年日报》和澎湃新闻为例[D]. 刘静珊.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3]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08)
- [4]灰鱼[J]. 刘忠波. 百花洲, 2013(01)
- [5]抑郁症之文献研究及中医养生防治探讨[D]. 杨玉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6]识清假劣药面目斩断制售黑手[J]. 王小为,霍键. 健康大视野, 2009(05)
- [7]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分析及对中药产业的启示研究[D]. 郭德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01)
- [8]警惕:男性保健食品藏“玄机”[J]. 中国消费者协会. 中国防伪报道, 2002(01)
- [9]《内经》体质思想及应用 ——湿热体质与冠心病[D]. 鲁明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