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受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苏淼[1](2021)在《高校基金会受赠非货币资产管理探析——以行政管理模式为背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基金会是凝聚各方社会资源,为高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非营利社会组织。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基金会采用行政管理模式,导致高校的教育事业与高校基金会的公益事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暴露出了高校基金会对接受捐赠资产(以下简称"受赠资产")管理的一些弊端,尤其对接受捐赠的非货币资产(以下简称"受赠非货币资产")存在管理不规范和制度缺陷等问题。为此,高校基金会要根据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受赠非货币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与学校之间建立高度契合、相互制约的闭环式管理模式,促使受赠非货币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李战静[2](2020)在《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无偿受赠资产的会计核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公立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捐赠、调拨、受托代理等经济业务。本文结合新冠疫情期间实际发生的无偿受赠资产业务,对应急状态下社会捐赠资产、政府无偿调拨资产、受托转赠资产的会计核算处理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无偿受赠资产的价值核定方法 ;并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提出应急结束后冲销调整账务的建议,有利于财务人员区分业务类别,正确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冯丽娟[3](2020)在《探讨接受捐赠等业务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将对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和税务处理新规加以介绍,同时借助案例作出相应的评价,并且分别从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角度阐述有关制度关于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处理的规定,对新准则存在的弊端展开分析,进而提出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参考。
郑大喜[4](2018)在《公立医院接受捐赠内部控制、账务处理与信息披露》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接受捐赠大幅增加。本文梳理了公立医院开展接受捐赠业务内部控制的政策依据,介绍了接受捐赠内部控制的实务操作,对医院、政府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捐赠的入账标准和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促进接受捐赠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徐艳霞,郑大喜[5](2017)在《医院接受捐赠业务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解决由于医院会计制度规定不完善,造成各医院捐赠业务会计处理不统一的问题。方法:全面梳理有关制度和政策规定,进行规范研究。结果:医院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违背"配比"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论:医院接受社会捐赠是一种重要的筹资方式,应对捐赠资金使用是否受限制进行区分,增设有关科目,改进医院会计制度。
田伟[6](2017)在《H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受赠资产是高校经费的一部分,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置是否优化、利用是否高效关系到高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高校的长远发展。随着我国捐赠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受赠资产越来越多,高校受赠资产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怎样科学合理的对高校受赠资产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受赠资产的价值,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高校受赠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高校并未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而是按照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进行管理。从高校受赠资产的属性、分类以及其自身特征来看,现有的管理方式存在弊端,也缺乏科学性。因而,为对高校受赠资产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提高受赠资产的使用效率,开展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受赠资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受赠资产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H高校受赠资产的管理为案例进行研究,对其管理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其设计出更为合理的管理框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聂淼[7](2017)在《所得概念的税法诠释》文中提出所得税被认为最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成为主体税种。然而,作为所得税的核心范畴,所得的定义问题却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放眼寰宇,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所得税法中,均未对所得给出定义,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更为迫切。本文牢牢立足法学的学科特色,以所得的财产权属性为中心展开分析,尝试对“所得的概念”问题做出回答。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章:第一章,所得概念的实证法阐释。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所得税立法也并未给出所得的明确定义。尽管如此,我国仍然存在定义所得的法律条款,并形成由一般条款、肯定条款与否定条款共同组成的法律框架。通过仔细梳理我国的立法与规范性文件可知,我国的所得范围徘徊于市场所得与净资产增加之间,具体的判断标准显得十分模糊,也缺乏规则适用的连贯性。第二章,所得概念的财产权属性:以净资产增加为基础。心理所得理论尝试对所得的本质做出揭示,却失之主观。为此,经济学家提出净资产增加理论以求对所得做出客观判断。根据这一理论,所得是两个时间点之间可供纳税人消费的资产的净增长。这一理论揭示了资产、取得与时间这三项核心要素,应将其作为定义所得的基础。在此前提下,将资产转换为法学话语中的财产权,并将所得初步界定为新取得的财产权。然而,净资产增加理论存在着范围过于宽泛的缺陷,因而要从法学的视角对其进行限缩。第三章,所得概念的源泉之维:以源泉理论为中心。在净资产增加理论基础上,源泉理论还要求来源的存续性与所得出现的周期性,并据此建立起资本-所得二分的框架。这一理论的创立带有农业社会的深深烙印,其背后是课税不侵及税本的理念。源泉理论对来源的关注,也揭示了其区别于净资产增加的限制型研究路径。源泉理论对不同来源所得差异性的关注值得肯定。然而,将所得的范围局限于来自于原物的孳息,则使得所得范围过于狭窄,在具体的结论上无法让人信服。第四章,所得概念的支出之维:基于收支一体的整体考量。权利与义务是紧密联系的一对法学范畴。聚焦于对待给付义务对于收益可税性的决定性意义,德国税法学者提出市场所得理论,将所得的范围限制于通过市场活动所取得收益的范围之内。尽管这一理论极富洞见,但在论证的强度上仍嫌薄弱。有必要从收入支出整体分析的角度,对市场所得理论进行赓续与发展。为此,应以是否负有返还义务作为判断标准,将借款这一类收益排除出征税范围。此外,无论是私人赠与,还是家庭内部的服务提供,一般都不存在净收益,而且均属于私人活动的领域。对此,国家征税权应保持尊重与谦抑。第五章,所得概念的时间之维:以实现原则为依归。收益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正因为此,时间维度对于判断收益的可税性就显得异常重要。消费型所得理论着眼于区分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出于经济发展与税收公平的考虑,该理论将储蓄与投资排除出征税范围之外。这一主张过于狭隘,相比之下,取得型税收才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仅仅只有资产价值的增长尚不足以成为国家征税权行使的正当性基础,必须在纳税人通过买卖、互换等途径形成新增财产时,才能认为所得真正实现。除了时间节点的选择,时间单位的确定也不可或缺。第六章,个别收益可税性探析:所得概念的具体应用。运用财产权理论,可以对个别收益的可税性做出判断。其中,损害赔偿的可税性应采用权利替代性原理,区分人身权与财产权而有不同的答案。只有对于财产权的赔偿才具有可税性。违法所得的获得者通常负有返还义务,因而其并不具有法律上的财产权,不应对其征税。劳动者获得的附加福利只是在财产权的形态上不拘泥于现金,并不影响其可税性的成立,至于财产的量化评价与分配难题则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应对。资本利得也应属于征税范围,只不过为适应其长期性的特征,应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同时,避免累进税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结语。应以财产权理论为指引,革新我国所得税法中的征税范围。具体来说,以列举的方式例示所得的征税范围,并以兜底条款的设置以应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变迁。此外,以除外条款的形式,反面排除借款、违法收益、受赠收益等部分类型,从而形成所得定义的完整结构。
郎凤荣[8](2012)在《浅谈高校受赠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高校资金筹措渠道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对高校捐资助学,他们需要了解高校的财务运营情况,希望知道受赠资金使用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高校要管好用好受赠资产,定期披露相关信息,增强社会公信力。《中华人民共和
林斌[9](2006)在《特殊情形下受赠非现金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文中研究表明关于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及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也在不断地完善。本文以固定资产为例,对企业在特殊情形下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进行探讨。
宋传联[10](2005)在《对企业受赠固定资产会计制度的审计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分析受赠资产的会计制度,探讨了受赠资产会计制度可能造成的会计系统的漏洞,从而为审计人员审计受赠资产应如何防范风险提供了参考。
二、浅谈受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受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基金会受赠非货币资产管理探析——以行政管理模式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校基金会及受赠非货币资产的界定 |
1.1 高校基金会的特点和管理模式 |
1.2 受赠非货币资产业务和受托代理业务的区别 |
2 高校基金会受赠非货币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2.1 受赠非货币资产管理的内控不健全 |
2.2 管理者缺乏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背景 |
2.3 受赠非货币资产财务核算不规范 |
2.4 受赠非货币资产监管缺位 |
2.5 受赠非货币资产信息披露不到位 |
3 高校基金会受赠非货币资产管理对策 |
3.1 健全受赠非货币资产的内控建设 |
3.2 规范受赠非货币资产的财务核算 |
3.3 建立内外联动监督机制 |
3.4 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
4 结束语 |
(2)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无偿受赠资产的会计核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偿受赠资产的核算 |
(一)社会捐赠资产 |
(二)政府无偿调拨资产 |
(三)受托转赠物资 |
二、无偿受赠资产的价值核定 |
三、可直接向病人收费的存货类资产核算 |
(3)探讨接受捐赠等业务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和税务处理新规 |
二、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估值及会计处理 |
(一)案例浅析 |
(二)相应评价 |
三、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会计处理 |
四、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估值以及信息披露依据的缺乏 |
(一)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估值方式 |
(二)信息披露依据的缺乏 |
五、对新准则存在的弊端展开分析、提出建议 |
结语 |
(4)公立医院接受捐赠内部控制、账务处理与信息披露(论文提纲范文)
1 公立医院接受捐赠业务的内部控制 |
1.1 公立医院加强接受捐赠业务内部控制的政策依据 |
1.2 公立医院接受捐赠业务内部控制的实务操作 |
2 公立医院接受捐赠业务的账务处理 |
3 公立医院接受捐赠的财务信息披露 |
(5)医院接受捐赠业务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制度中有关捐赠会计处理的规定 |
2 现行接受捐赠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
2.1 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 |
2.2 未明确规定接受捐赠资产后续计量 |
2.2.1接受捐赠经费与自有经费混同使用, 违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2.2.2捐赠结余随其他收支进入结余和结余分配, 违背配比原则。 |
2.3 初始入账成本的确认、计量标准不统一 |
3 改进医院接受捐赠业务会计处理的建议 |
3.1 区分捐赠资产是否限定用途 |
3.2 初始计量 |
3.3 后续计量 |
3.4 期末结转 |
4 完善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建议 |
(6)H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与研究的相关问题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方法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相关研究评述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4.2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2章 高校受赠资产及其基础理论 |
2.1 高校资产辨析 |
2.1.1 高校资产与高校财产 |
2.1.2 高校资产的分类 |
2.1.3 高校资产的管理内容 |
2.2 高校受赠资产及其管理 |
2.2.1 高校受赠资产涵义 |
2.2.2 高校受赠资产分类 |
2.2.3 高校受赠资产特征属性 |
2.2.4 高校受赠资产管理规范 |
2.2.5 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的动因 |
2.3 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产权理论 |
2.3.3 内部控制理论 |
2.4 高校受赠资产管理框架构建 |
2.4.1 受赠资产管理目标 |
2.4.2 受赠资产管理原则 |
2.4.3 受赠资产管理框架设计 |
第3章 H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现状与缺失分析 |
3.1 H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现状 |
3.1.1 H高校概况 |
3.1.2 资产管理概况 |
3.1.3 受赠资产管理概况 |
3.2 H高校受赠资产管理实施情况 |
3.2.1 制度建设 |
3.2.2 组织实施 |
3.2.3 效果评价 |
3.3 H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缺失分析 |
3.3.1 制度模糊,内控不完善 |
3.3.2 管理主体不明晰,监管失位 |
3.3.3 受赠资产登记不完整,实物资产脱离管理 |
3.3.4 财务核算存在弊端 |
3.3.5 受赠资产的处置随意 |
3.3.6 缺乏对受赠资产的清查与使用考核 |
3.4 原因分析 |
3.4.1 高校受赠资产总体偏少,未引起重视 |
3.4.2 受赠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
3.4.3 内控与监督缺失 |
第4章 完善H高院受赠资产管理策略思考 |
4.1 健全制度,建立受赠资产管理机制 |
4.2 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健全管理体系 |
4.2.1 实行归口管理,明确受赠资产管理部门职责 |
4.2.2 财务部门核算职责 |
4.2.3 具体使用部门的责任 |
4.2.4 审计、纪检部门的监督职责 |
4.3 实行受赠资产分类登记 |
4.3.1 合理划分受赠资产,健全登记制度 |
4.3.2 实物资产登记 |
4.3.3 货币资金登记 |
4.4 规范受赠资产核算 |
4.4.1 固定资产 |
4.4.2 存货 |
4.4.3 货币资金 |
4.5 规范受赠资产处置 |
4.5.1 评估 |
4.5.2 审批 |
4.6 实施绩效考评,履行受托责任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成果 |
5.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所得概念的税法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所得概念的实证法阐释 |
第一节 所得概念的范围扩展 |
一、制度初创(1949-1980) |
二、三法并立(1980-1993) |
三、归于一统(1993年至今) |
四、几点启示 |
第二节 所得概念的立法框架 |
一、一般条款 |
二、肯定条款 |
三、否定条款 |
第三节 其他所得的行政解释 |
一、其他所得条款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 |
二、通过行政解释的明确化之路 |
三、其他所得与偶然所得的界分 |
第四节 所得概念的适用困境 |
一、标准缺失 |
二、用语模糊 |
三、方法失当 |
第二章 所得概念的财产权属性:以净资产增加为基础 |
第一节 心理所得:对所得本质的追寻 |
一、心理所得理论概述 |
二、心理所得理论的价值与缺陷 |
第二节 净资产增加:所得定义的基础 |
一、净资产增加说的提出与发展 |
二、净资产增加说的理论价值 |
三、净资产增加说的适用困境 |
第三节 所得财产权属性的提出与证立 |
一、所得定义的学科进路:从经济学到法学 |
二、所得财产权属性的证立 |
三、所得财产权属性的初步展开 |
第三章 所得概念的源泉之维:以源泉理论为中心 |
第一节 源泉理论的基本主张 |
一、周期理论 |
二、源泉类型理论 |
第二节 源泉理论的法律实践 |
一、源泉理论与税收立法 |
二、源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三、发展趋势:源泉理论的松动 |
第三节 源泉理论评析 |
一、源泉理论的价值 |
二、源泉理论的缺陷 |
第四章 所得概念的支出之维:基于收支一体的整体考量 |
第一节 市场所得理论述评 |
一、市场所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二、市场所得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
第二节 净所得课税原则与收支一体的考量 |
一、净所得课税原则 |
二、收支一体的解释框架 |
三、基于收支一体的课税除外 |
第三节 所得税法介入私人活动的界限 |
一、人的行为类型与可税性辨析 |
二、家庭内部的服务提供 |
三、财政给付与其他给付 |
四、扩张的市场所得理论 |
第五章 所得概念的时间之维:以实现原则为依归 |
第一节 时间是定义所得的维度 |
一、税收之债的时间之维 |
二、所得时间维度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消费型所得理论批判 |
一、消费型所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二、消费型所得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
第三节 所得实现原则:理论与实践 |
一、实现原则的立法框架 |
二、实现原则的司法呈现 |
三、实现原则的理论争鸣 |
第四节 财产权取得的实现时间 |
一、时间节点:发生时间的选择 |
二、时间单位:周期税与非周期税的混合模式 |
第六章 个别收益可税性探析:所得概念的具体应用 |
第一节 损害赔偿的可税性 |
一、观点争鸣 |
二、我国立法 |
三、本文主张 |
第二节 违法所得的可税性 |
一、理论争鸣 |
二、我国立法 |
三、本文观点 |
第三节 附加福利的可税性 |
一、附加福利的征管难题 |
二、制度因应:比较法的视角 |
三、我国立法 |
四、基于财产权视角的分析 |
第四节 资本利得的可税性 |
一、资本利得的征管困境 |
二、困境的解决:以英国为例 |
三、我国资本利得税制的完善 |
结语 |
一、我国应采纳财产权理论 |
二、基于财产权理论的制度调适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浅谈高校受赠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受赠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资产不入账, 造成资产流失 |
(二) 法律制度意识淡薄, 无预算乱支出 |
(三) 产权关系模糊, 权责不清 |
(四) 随意处置, 造成资产流失 |
(五) 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优化配置不够 |
二、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的对策 |
(一) 纳入预算, 进行会计处理 |
(二) 完善管理制度, 保证账实相符 |
(三) 明确产权关系, 确保权责清晰 |
(四) 清资盘点, 及时入账 |
(五) 规范处置, 加强使用 |
(六)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信息平台 |
(9)特殊情形下受赠非现金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当年出现应税会计利润亏损时受赠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
1.先进先出法 |
2.加权平均法 |
二、企业年初有未弥补亏损时受赠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
(10)对企业受赠固定资产会计制度的审计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3年前后我国会计制度对受赠固定资产的不同规定 |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理论受赠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
三、管理当局降低控制风险的对策及审计人员的审计策略 |
四、浅谈受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基金会受赠非货币资产管理探析——以行政管理模式为背景[J]. 苏淼. 当代会计, 2021(16)
- [2]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无偿受赠资产的会计核算分析[J]. 李战静. 财务与会计, 2020(21)
- [3]探讨接受捐赠等业务的会计和税务处理[J]. 冯丽娟. 财会学习, 2020(24)
- [4]公立医院接受捐赠内部控制、账务处理与信息披露[J]. 郑大喜. 现代医院管理, 2018(03)
- [5]医院接受捐赠业务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 徐艳霞,郑大喜. 中国卫生经济, 2017(06)
- [6]H高校受赠资产管理研究[D]. 田伟. 河北大学, 2017(01)
- [7]所得概念的税法诠释[D]. 聂淼. 武汉大学, 2017(07)
- [8]浅谈高校受赠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J]. 郎凤荣. 财会通讯, 2012(26)
- [9]特殊情形下受赠非现金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 林斌. 商业会计, 2006(17)
- [10]对企业受赠固定资产会计制度的审计思考[J]. 宋传联. 工业技术经济,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