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泥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小型水泥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水泥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叶平[1](2014)在《基于生态伦理的环境科学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生态伦理视角的环境科学,肩负着变革传统理论观念与建构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实践观念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为此,对环境科学的整体定位进行了重新确证,认为环境科学的体系结构是兼容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以及环境自然科学、环境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门类的超级学科群落。它的特征在于观念的继承性和革命性、研究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学科发展的发散性和收敛性、文化的批判性和先导性、结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环境科学共同体不应局限于自然科学,还应扩展到环境交叉学科,形成大环境科学共同体,明确环境科学研究的人文范式,并以“一个地球,两个世界”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地球“资源”和“根源”并存的生态价值观、从“社会契约”到“自然契约”的生态权利观,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理论工具。分析环境科学不同层面的理论观念问题,认为环境自然观不应当建立在自然终结论的基础上,而应当坚持自然有机体论、进化自然论,主张敬畏自然,其依据在于“自然界最懂自然”、“生物利益的自我保护性”和“大自然的报复性”;在环境保护观上,分析了“极端的环保”观点产生的原因,其症结在于坚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并忽视环境保护的时-空异质性、经济发展区位的差异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度在于“益于人类,促进生态”的双标尺度;在“循环型经济还是节约型经济”的环境社会观的争论上,对二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循环型经济”适合于产业发展模式,不适合于环境社会发展模式;节约型经济是针对经济社会的物欲消费提出的,包括循环。循环的目的在于节约,突出环境社会的伦理自觉,即在于物质上的节制主义、生活上的简约主义。对环境科学的实践观念问题展开研究。一方面,分析城市环境友好型产业产生的背景和工业生态化应确立的实践观念,认为环境友好型产业是工业生态化的范例,不可能自动实现,依据在于“整体支配并决定部分”、“外部不经济性”、“工业生态化并非企业自愿”和“取-予平衡”等环境观念。特别是“小水泥”为摆脱“落后产能”而开展的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的工艺创新,尽管环境评价和水泥质量监测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是其社会正当的商品生产和生态生产的名分仍未确定,其症结在于缺乏“实践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态度,以及正确的评价标准。“耗能”、“环保程度”、“地方水泥需求状况”以及企业本土化程度应当成为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从生态伦理视角,对“荒野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以及“河流生命伦理及其建构的实践思维方式”进行论证,认为荒野属于环境关系集合体,其内涵不在于有无人居住,而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性。其特征在于:原发自然性与建构自然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稳定性与波动性、局部斗争性与整体和谐性。荒野的本质在于野性。野性是自然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成就。确立荒野概念并作为决策观念,有助于改变仅从森林,或湿地,或河流等局部进行的“条块分割的决策”。生物多样性属于环境关系的属性,它与文化多样性相互制约,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进行探讨,发现生物多样性不等于生物多样,而是多样生物的本质属性。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有“生存环境的依赖”,而人类科学理性则把多样的“生活世界”变成了单一的物质世界,用简单的机械物理运动代替生命运动形式,这是今天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文化本质。实质上,任何生物包括人类,都有存活属性和种属属性。保护存活属性的共性和种属属性的差异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本质。基于生态伦理研究河流环境实体,在地球水圈图景中透视河流“活的”生命形态,目的是确立以“河流生命健康”观念为特征的河流生命管理方式。认为河流生命概念符合非平衡生态学和复杂性理论,特别是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的机体模型解释,体现自然界活的系统是自组织系统,具有协同的整体性和进化的方向性。由此,把机械系统存在的因果关系与有机系统存在的功能关系相区别。河流生命的根是水,其命脉是超循环流动,有其自身的生存和健康方式。对河流生命的管理应坚持协同的整体论、进化的价值论和“像河流那样思考”的伦理思想特征。河流生命是一个新概念,是绿色知识创造和传播体系中的一个范畴。其实践思维方式体现在对河流生命意义的重要性、表达和理解的三个维度。环境科学肩负着为人类终极关怀服务和为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的使命,其任务在于形成大环境科学共同体并促进环境学科的交叉研究,特别是当前需要开展环境科学史的基础研究。

刘成[2](2011)在《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产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十分突出。在当前提倡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下,水泥产业最可以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产业。长期以来,水泥产业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新疆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建设机遇,在大力提倡绿色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对新疆水泥产业发展进行反思,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出一条使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助于保证新疆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在对新疆水泥产业进行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和价值链理论,对新疆水泥产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论证了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通过实施循环经济促使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具体措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新疆水泥产业如何实现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优化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参考建议,并研究了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及其政策安排。本文主体内容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3章,对西方主要国家水泥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国外水泥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研究了中国水泥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市场结构与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区域竞争态势和进入水泥产业的主要壁垒等,探讨了中国水泥产业发展趋势。本章的研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借鉴和研究背景。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4章,对新疆水泥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本章的研究以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为基础,汇集了大量数据和实例,是对新疆水泥产业发展的一个系统的总结,并研究了新疆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包括第5章和第6章,认为大力实施循环经济是推进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了新疆水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措施。第四部分包括第7、8、9三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对新疆水泥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优化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分析了新疆水泥工业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新疆水泥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研究,提出了新疆水泥产业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在借鉴发达国家水泥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水泥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措施;认为寡头垄断是当前新疆水泥产业市场结构的最为合理的选择,并提出了新疆水泥工业实现寡头垄断的路径、产业组织优化的基本思路、优化途径,及其配套的产业政策设计。第五部分包括第10章和第11章,研究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及其政策安排建议,提出了促进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具体战略,包括水泥生产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集团化发展战略、产业链延伸战略、竞合共赢战略和服务创新战略;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安排思路,认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新疆水泥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支持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策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构建水泥产业生态工业园区,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与指导职能。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王佳宁[3](2010)在《蓝本之二:重庆产业转型》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32个年头,从改革起步的"选准切入点",到改革稳步推进的"渐进式";从改革攻坚的"先增量后存量",到改革可持续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闭关自守",到"融入世界主流文明",藉此释出泱泱大国的国际形象,一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如果说有一种确凿可靠的编年史,

马建红[4](2008)在《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能源、资源短缺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主要耗能产业的结构调整是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治本之策。而如何加快高耗能产业之一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当前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昆明地区水泥工业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结构理论、结合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对目前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做深入分析,找出目前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参考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结合昆明地区实际,通过对昆明地区水泥生产企业管理者、设计者及水泥行业管理者多次深入访谈调研,设计了本文的问卷量表,并在反复的试测中逐步修改完善问卷量表。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实证研究了目前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现状,以及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中,哪些政策措施对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最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进一步得出昆明地区水泥工业在新的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制定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

张建新,田悦,李彤,吴承杰[5](2007)在《2007中国水泥之记忆》文中研究说明再过20多天,2007年就将离我们而去。岁末回眸,2007年,对中国水泥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结构调整始终是左右水泥工业发展的主线,有几经周折,60家大企业受国家重点支持之大喜;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南方水泥公司成立之惊叹;有订单不断,中国水泥技术装备国际市场受宠之兴奋;有重组联合,收购与被收购多轮谈判之艰辛;有重新洗牌,市场格局瞬息万变面临多种选择之苦恼;更有淘汰落后产能,忍痛爆破炸毁立窑之悲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回首2007年,我们曾欢笑,我们曾伤感,我们曾迎来荣耀,我们也体会艰辛……在2007年最后日子里,《中国水泥》编辑部整理有关资料,拜访或电话采访了部分嘉宾,请他们与我们一道来对话,回顾和点评2007年那些曾经影响我们、震撼我们、感动我们的记忆吧!

郭禄,李一[6](2007)在《辽宁“中小水泥”何去何从——对全省中小水泥企业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辽宁省建材工业协会、省水泥协会近日组织相关人员,分成7个小组,对全省14个市、200余家落后工艺生产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企业现状

张莉[7](2007)在《用好政策 乘势而上——在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志们: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局和中国建材协会、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召开的国家重点支持企业座谈会。借此机会,我就当前水泥工业发展通报一些情况,并对重点企业谈几点要求,供大家讨论。

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江油市支行、安县支行联合课题组,李铀,黄福亮,邓竟[8](2006)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以绵阳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对水泥行业实行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调整,水泥行业正处于调整的关键期。本文对绵阳市水泥工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查显示,绵阳市水泥工业企业扩张型投资趋于理性,但仍然存在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优化升级能力不足等困难和问题。为此,应通过调整水泥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路、促进水泥工业多元化融资、提高水泥工业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程度等方式,有效推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水泥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鲁言,李红兵[9](2006)在《河南省水泥工业发展的软肋在哪里》文中指出介绍了河南省水泥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2006年河南省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阎震彪,刘龙,谢纪平[10](2005)在《河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途径和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从发达国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以及建筑工程材料科学前瞻性等方面出发,指出了河南省小散规模,整体工艺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市场恶性竞争等是全行业连续八年亏损关键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泥工业综合竞争力的最大障碍。提出了加速河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途径和具体措施。

二、小水泥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水泥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态伦理的环境科学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概况
        1.2.1 环境科学的性质
        1.2.2 环境科学的体系结构
        1.2.3 环境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1.2.4 环境哲学与生态伦理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1.2.5 环境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观念问题
    1.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环境科学问题研究的生态伦理基础
    2.1 生态伦理视域中环境科学的结构体系及其特征
        2.1.1 环境科学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构体系
        2.1.2 环境科学群产生和发展的特征
    2.2 生态伦理的立论基点和基本观点
        2.2.1 立论基点
        2.2.2 基本观点
    2.3 环境科学共同体和研究范式
        2.3.1 环境科学共同体
        2.3.2 研究范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境科学的理论观念问题研究
    3.1 环境自然观问题
        3.1.1 环境自然观的逻辑争论和科学事实
        3.1.2 自然观念的本义
        3.1.3 确立敬畏自然的环境自然观
    3.2 环境保护观问题
        3.2.1 环保的内涵
        3.2.2 所谓“极端的环保”
        3.2.3“极端的环保不可取”的伦理立场
        3.2.4 人与自然关系的度
    3.3 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的环境社会观问题
        3.3.1 两种对立的观点
        3.3.2 循环型经济的本质属性
        3.3.3 倡导节约型经济的环境社会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境科学的实践观念问题研究
    4.1 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实践观念问题
        4.1.1 环境友好型产业产生的背景
        4.1.2 环境友好型产业规划的范例及其实践观念问题
        4.1.3“小水泥”产业创新的实践尺度
    4.2 荒野环境保护的实践观念问题
        4.2.1 荒野环境概念问题
        4.2.2 荒野环境的内涵和特征
        4.2.3 荒野环境保护的本质
    4.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观念问题
        4.3.1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认识问题
        4.3.2 生物多样性的新范式
        4.3.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
        4.3.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本质
    4.4 河流生命保护的伦理及其建构的实践思维方式
        4.4.1 荒野有机整体论与河流生命观念的定位
        4.4.2 河流生命保护伦理的思想特征
        4.4.3 建构河流生命保护伦理的实践思维方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科学的终极关怀及其现实任务
    5.1 二十一世纪是环境科学发展的时代
    5.2 环境科学的终极关怀
        5.2.1 为人类终极关怀服务
        5.2.2 为人与自然和谐服务
    5.3 终极关怀视野中的现实任务
        5.3.1 形成大环境科学共同体
        5.3.2 促进环境交叉学科研究
        5.3.3 开展环境科学史的基础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着
致谢
个人简历

(2)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水泥产业及其基本特征
        1.2.2 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起源与基本内涵
        2.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2 循环经济理论
        2.2.1 循环经济理论起源和发展
        2.2.2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2.2.3 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2.3 市场结构理论
第3章 国内外水泥产业发展概述
    3.1 国外水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国外水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1.2 国际水泥产业发展的特点
    3.2 中国水泥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3.2.1 行业管理体制
        3.2.2 市场结构
        3.2.3 市场容量
        3.2.4 竞争格局
        3.2.5 区域竞争态势
        3.2.6 进入水泥产业的主要壁垒
    3.3 中国水泥产业发展趋势
第4章 新疆水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4.2 绿洲经济的产业布局
    4.3 相对封闭的新疆水泥市场
    4.4 产业集中度较高
    4.5 新疆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5章 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5.1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5.2 有助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新疆
    5.3 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需要
    5.4 有利于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5 有助于实现新疆水泥和建材产业发展的远期目标
    5.6 有助于保障新疆水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7 有助于促进新疆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6章 实施循环经济,推进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6.1 水泥工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产业之一
    6.2 发达国家水泥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
    6.3 水泥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6.4 新疆水泥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
    6.5 新疆水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
第7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疆水泥产业布局
    7.1 新疆水泥产业布局现状
        7.1.1 新疆水泥产业布局分析
        7.1.2 新疆水泥工业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
    7.2 新疆水泥工业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影响新疆水泥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7.3.1 主要地区的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7.3.2 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因素分析
        7.3.3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促使水泥消费走势上升
        7.3.4 从未来新疆水泥需求量看水泥工业产业布局
    7.4 新疆水泥产业优化布局的基本思路
第8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疆水泥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
    8.1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理论
        8.1.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8.1.2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8.1.3 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
    8.2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借鉴
        8.2.1 美国、德国和日本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8.2.2 对我国水泥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启示
    8.3 新疆水泥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8.3.1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
        8.3.2 增量调整,发挥后发优势
        8.3.3 存量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8.3.4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优化产业结构
第9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疆水泥产业的产业组织优化
    9.1 水泥产业组织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9.2 新疆水泥产业市场结构的选择——寡头垄断
        9.2.1 新疆水泥产业市场选择寡头垄断的原因
        9.2.2 新疆水泥产业市场实现寡头垄断的途径
    9.3 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基本思路
        9.3.1 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9.3.2 组建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实现水泥产业组织优化
        9.3.3 促进中小水泥企业再发展的建议
    9.4 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途径
        9.4.1 水泥企业自组织能力成长的途径
        9.4.2 企业组织能力的培育
    9.5 新疆水泥产业组织优化的产业政策设计
        9.5.1 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规则
        9.5.2 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第10章 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
    10.1 水泥生产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
    10.2 集团化发展战略
    10.3 产业链延伸战略
        10.3.1 水泥工业产业链的结构
        10.3.2 以"大水泥"的理念来重构新疆水泥工业的产业链
        10.3.3 产业链延伸的具体战略
    10.4 竞合共赢战略
        10.4.1 企业与合作者的竞合
        10.4.2 企业与同行竞争者的竞合
        10.4.3 竞合共赢战略给企业带来的战略优势
    10.5 服务创新战略
第11章 支持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1.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新疆水泥产业发展规划
    11.2 建立支持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策体系
    11.3 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提高水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11.4 构建水泥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11.5 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与指导职能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12.1 研究结论
    1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蓝本之二:重庆产业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产业转型的学术论争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产业转型的学术论争/产业转型内涵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产业转型的学术论争/产业转型与优势产业培育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产业转型的学术论争/不确定环境下的城市产业转型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产业转型的学术论争/金融危机下的产业转型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产业转型的学术论争/信息技术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产业转型的学术论争/国外产业转型启示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产业转型的学术论争/产业转型策略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中央相关政策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中央相关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安排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中央相关政策/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重庆产业转型/背景/重庆经济概略
◆重庆产业转型/重庆产业转型路径及相关评论
◆重庆产业转型/重庆产业转型路径及相关评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
◆重庆产业转型/重庆产业转型路径及相关评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重庆产业转型/重庆产业转型路径及相关评论/产业结构演变与产业转型的关联
◆重庆产业转型/重庆产业转型路径及相关评论/重庆产业结构任务和目标
◆重庆产业转型/重庆的产业结构演进与转型路径/重庆产业转型的官方安排
    2009~2012年发展目标
    主要内容
    主要任务
    保障措施
◆重庆产业转型/重庆的产业结构演进与转型路径/重庆官方关于产业转型的言论
◆重庆产业转型/西部十二省 (区、市) 2010年产业发展态势
◆重庆产业转型/《改革》所发涉及产业转型文章及其核心观点

(4)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和流程
        1.5.1 论文结构
        1.5.2 研究流程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2.1.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1.2 产业结构调整要素分析
        2.1.3 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机制
        2.1.4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2.1.5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方法
    2.2 市场壁垒
        2.2.1 进入壁垒
        2.2.2 退出壁垒
    2.3 水泥工业
        2.3.1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及基本现状
        2.3.2 浙江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经验
        2.3.3 “十一五”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目标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与模型
    3.1 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现状介绍
    3.2 研究架构
        3.2.1 研究构思
        3.2.2 研究变量说明
        3.2.3 研究假设
    3.3 访谈设计
    3.4 问卷设计
    3.5 统计分析方法说明
    3.6 本章小结
4 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
    4.1 均值及方差分析
    4.2 效度与信度检验
        4.2.1 效度检验
        4.2.2 信度检验
    4.3 相关分析
        4.3.1 行政措施与水泥工业结构的相关分析
        4.3.2 经济手段与水泥工业结构的相关分析
        4.3.3 产业政策与水泥工业结构的相关分析
        4.3.4 消费市场促进与水泥工业结构的相关分析
    4.4 回归分析
        4.4.1 地方政府政策措施对发展先进新型干法的回归分析
        4.4.2 地方政府政策措施对淘汰落后立窑产能的回归分析
        4.4.3 地方政府政策措施对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回归分析
        4.4.4 地方政府政策措施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回归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5.1.1 目前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现状调查结果
        5.1.2 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5.1.3 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5.1.4 政府政策措施对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5.1.5 研究主要结论
    5.2 对策措施
    5.3 研究的创新点
    5.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6)辽宁“中小水泥”何去何从——对全省中小水泥企业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基本情况
存在的问题
一点建议
发展方向

(10)河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途径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结构调整经验,为河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1 发达国家水泥工业结构现状
    1.2 先进省份的调整经验
        1.2.1 浙江省结构调整经验
        (1)产业政策控制
        (2)经济手段限制
        (3)消费市场抑制
        (4)法律法规制止
        (5)行政措施遏制
        1.2.2 其他省结构调整经验
3 高集中度是河南省水泥工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3.1 有利于消除或减缓恶性竞争,使水泥行业恢复到正常的盈利水平并走上正常的良性循环轨道
    3.2 有利于水泥质量水平的提高,促进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3.3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性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
4 河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四、小水泥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态伦理的环境科学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问题研究[D]. 叶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2]新疆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刘成.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6)
  • [3]蓝本之二:重庆产业转型[J]. 王佳宁. 改革, 2010(04)
  • [4]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研究[D]. 马建红. 浙江大学, 2008(07)
  • [5]2007中国水泥之记忆[J]. 张建新,田悦,李彤,吴承杰. 中国水泥, 2007(12)
  • [6]辽宁“中小水泥”何去何从——对全省中小水泥企业的调查[J]. 郭禄,李一. 辽宁建材, 2007(05)
  • [7]用好政策 乘势而上——在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J]. 张莉. 中国水泥, 2007(05)
  • [8]宏观调控背景下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以绵阳市为例[J]. 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江油市支行、安县支行联合课题组,李铀,黄福亮,邓竟. 西南金融, 2006(08)
  • [9]河南省水泥工业发展的软肋在哪里[J]. 鲁言,李红兵. 建材发展导向, 2006(01)
  • [10]河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途径和对策研究[J]. 阎震彪,刘龙,谢纪平. 建材发展导向, 2005(03)

标签:;  ;  ;  ;  ;  

小型水泥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