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咳安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和血脂的影响

消咳安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和血脂的影响

一、消渴安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脂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蒋里[1](2021)在《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医清热益气法的有效性,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选取英文关键词“Type 2 diabetes”、“TCM”、“clear Heat”、“supplement Qi”、“Replacement therapy”及中文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药”、“中草药”、“清热”、“清热益气”、“益气”、“补气”等进行检索,纳入中医“清热益气”药物结合西医标准治疗辅助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Manager5.3对筛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进行结局指标评价。主要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次要指标如血脂、C反应蛋白等。2.临床研究采取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黄连人参颗粒剂及中药模拟剂。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糖尿病教育,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经过基础血糖控制,避免使用对肠道菌群有明显影响的降糖药物,干预疗程均为12周,测量患者前后疗效指标、炎症指标及安全指标。疗效指标如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安全指标如肝功、肾功等;炎症指标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等。3.常温取样法采集粪便标本,-80℃冰箱内冻存。对临床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重点分析OTU聚类、物种注释、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LDA Effect Size 差异评分。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5项研究,1440名受试者,结果显示,中医清热益气法合并标准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2.临床研究纳入患者31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结果表明,治疗组黄连-人参“药对”能安全有效降低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但有一定降低趋势;在空腹血糖水平治疗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前后的差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BMI水平的降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能显着减少空腹胰岛素分泌(P=0.02),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P=0.006);对炎症因子CRP的降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对TNF-α、IL-6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3.试验纳入样本31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ZLA、DZA分别指治疗组、对照组服药前,ZLB、DZB指治疗组、对照组服药后。OTU聚类结果显示,ZLB相比ZLA增加新OTU 6个,减少原OTU 12个,DZB相比DZA增加新OTU 16个,减少原OTU 5个。α-多样性箱型图显示,DZB较DZA菌群异质性明显增加,ZLB较ZLA菌群异质性明显减少,ZLA与ZLB组间差异值最大。β-多样性PCA图显示,ZLB较ZLA较为集中,DZB较DZA较为分散。LDA Effect Size分析显示,ZLA与ZLB比较,丰度明显增加的菌群是益生菌Bacilli(杆菌纲)及Lactobacillales(乳酸杆菌目),明显减少的菌属是Ruminiclostridium9(瘤胃梭菌属)、ruminantiumgroup(真杆菌属)、Eubacteriumventriosumgroup(凸腹真杆菌属)、Holdemania(霍尔德曼氏菌属)及Porphyromonadaceae(紫单胞菌科)。Ruminiclostridium9(瘤胃梭菌属)和Eubacteriumventriosumgroup(凸腹真杆菌属)是其中相对丰度最多的两种条件致病菌菌属,治疗后相对丰度的平均数分别为0.01%及0.07%。结论:1.Meta分析结果证明,中医清热益气法合并标准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2.黄连-人参“药对”可有效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BMI及CRP水平。3.黄连-人参“药对”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物种数量、菌群的总丰富度及异质性,降低条件致病菌丰度,增加益生菌丰度。

吴袁元[2](2021)在《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GK大鼠骨骼肌组织IRS-1和Sestrin2/m TOR/S6K1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筛选病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Type 2Diabetes Mellitu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T2DM-IR)住院患者100例。将降糖药物为常规口服降糖药划为西药组;将西药组治疗的基本方案上联用丹蛭降糖胶囊(DJC,0.4g/粒,4粒/次,3次/日)口服的患者划为中药组。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TC、HDL-C、LDL-C)、体重指数(BMI)、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等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2动物实验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体重:190±10g,给予普通饲料;SPF级雄性自发性T2DM(Goto-Kakizaki,GK)大鼠50只,体重180±30g,给予高脂饲料。GK大鼠常规适应性饲养1周,检测随机血糖并选出2次≥16.7mmol/L的GK大鼠,联合病证结合造模方法诱导大鼠T2DM-IR气阴两虚夹瘀模型。根据血糖高低排序编号,将成模后的GK大鼠完全随机分成模型组、DJC高剂量组(DJC-H)、中剂量组(DJC-M)、低剂量组(DJC-L)、西药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组及模型组实验期间予以生理盐水(5ml/kg·d)灌胃,西药组予以二甲双胍(0.1g/kg·d)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分别予以0.99g/kg·d、0.49g/kg·d、0.25g/kg·d灌胃,共灌胃6周。实验期间空白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至实验结束,余五组均喂以高脂饲料。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每2周记录一次体重,每周通过尾静脉采血测量空腹血糖(FBG),干预前后通过眶下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QUICKI。于干预后6周取材,在取材前第三天最后一次给药后,将大鼠禁食12小时。通过尾静脉血测FBG,后通过管饲法给大鼠50%葡萄糖溶液(2.0g/kg),在给予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在大鼠的尾尖采集血样,并测量每个时间点的血糖值,计算各组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取材当天麻醉后取腓肠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腓肠肌组织中Sestrin2、P-m TOR、m TOR、P-S6K1、S6K1、IRS-1的蛋白表达水平。1临床研究结果(1)本课题共计纳入病例100例,中药组52例,西药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DM病程、T2DM家族史、腰围、BMI、CVAI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的FPG、2h PG、Hb A1c、FINS、HOMA-IR组内比较均降低(P<0.01);中药组比西药组的FPG、Hb A1c、FINS、HOMA-IR降低明显(P<0.01);中药组及西药组的QUICKI指数组内比较均上升(P<0.05),且中药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1);(3)治疗后两组的TC、TG组内比较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的HDL-C组内比较均上升(P<0.05),且中药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LDL-C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BMI、CVAI组内比较均降低(P<0.01或P<0.05);中药组比西药组CVAI降低明显(P<0.05),BM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动物实验结果(1)GK大鼠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表现出体重增加,反应缓慢,活动减少,大便秘结,皮毛粗糙,不同组GK大鼠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后上述状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给予DJC-H组改善最为明显。(2)造模后各组GK大鼠较空白组的体重减轻(P<0.05),FBG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DJC-H组干预后体重有所下降(P<0.05),其余组差异不明显(P>0.05);各治疗组大鼠FBG均明显减低(P<0.01),西药组较DJC组FBG减低程度明显,但与DJC-L、DJC-H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与模型组相比,DJC-H组、DJC-M组、西药组干预,都可以明显改善FINS水平(P<0.01),但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DJC-H组、DJC-M组或西药组干预,都可以显着降低HOMA-IR水平(P<0.05或P<0.01),以西药组降低更为显着(P<0.01);DJC-H组、DJC-M组、西药组干预,都可以增加QUICKI水平(P<0.01)。三组对于对大鼠血清FINS水平及QUICKI水平的影响,以西药组改善更为显着,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大鼠餐后各时间点血糖值、AUC减少(P<0.01),西药组AUC下降幅度更为显着(P<0.05)。(4)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TG、TC、HDL-C、LDL-C水平均有所改善,DJC-H组及西药组血清TG、TC、HDL-C、LDL-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DJC-H组降低LDL-C水平更为显着(P<0.01)。(5)与模型组相比,DJC-M组、DJC-H组及西药组干预后IRS-1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各治疗组Sestrin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各治疗组P-m TOR相对表达量均下降明显(P<0.01或P<0.05);DJC-M组、DJC-H组及西药组m TOR、S6K1相对表达量下降明显(P<0.05),DJC-H组及西药组P-S6K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DJC可改善气阴两虚夹瘀型T2DM-IR患者血糖指标,进一步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可发挥调脂及维持体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干预Sestrin2/m TOR/S6K1信号通路,上调Sestrin2,促使P-m TOR蛋白表达降低,进一步使P-S6K1蛋白表达降低,增强IRS-1蛋白表达,达到改善IR的效果。

贾晓蕾,王磊,秦灵灵,吕翠岩,张程斐,刘铜华[3](2020)在《疏肝健脾法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治未病"角度探索疏肝健脾法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选方四逆散及痛泻要方合剂,通过对患者胰岛素相关指标等水平的测定,探索疏肝健脾法对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7周龄KK-Ay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连续给药4周,检测空腹血糖、OGTT、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AUC、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 <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 <0.01),二甲双胍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P <0.05)、AUC(P <0.01)、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 <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 <0.01);中药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比较,也可降低空腹血糖、AUC、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 <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 <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四逆散及痛泻要方合剂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改善糖耐量异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进一步减轻减缓胰岛素抵抗。

杜立娟[4](2020)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辛开苦降、补泻同施、化痰行瘀功效。前期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体外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实验结合体内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半夏泻心汤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与体外实验(MIN6细胞)相结合,观察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Decoction,BX)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过氧叔丁醇(t-butyl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MIN6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高脂饲料饲喂8周后腹腔注射STZ 55mg/kg,持续注射3天进行造模。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组(Con)、模型组(Mod)、二甲双胍组(MET)、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BXL)、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BXM)、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BXH)。连续灌胃7周,每2周监测体重,于给药第0周、3周、7周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 周后取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血脂四项(TC、TG、HDL-C、LDL-C),并取胰腺置于-80℃保存备用。各组小鼠干预7周末测定FBG后,予2g/kg葡萄糖溶液灌胃,分别于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测定血糖值,根据各时间点血糖值绘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曲线,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胰腺HE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胰腺组织匀浆MDA、SOD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2.细胞实验:取对数生长期MIN6细胞,0.25%胰酶消化后加入高糖DMEM培养液,PBS吹打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并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单细胞悬液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半夏泻心汤(0.1、0.5、1、1.5、2.5、5、10mg/ml)孵育12h后进行MTT实验,酶标仪检测OD值,并计算细胞活力以确定半夏泻心汤的浓度范围。细胞贴壁生长后加入半夏泻心汤(0.25、0.5、1mg/ml)预处理细胞12h,药物孵育结束后加入100μM的TBHP孵育2h。TBHP处理结束后弃去孔内液体进行MTT实验,用酶标仪检测OD值,以筛选半夏泻心汤的最终孵育浓度。实验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Con,DMEM高糖培养液)、模型组(Mod,DMEM高糖培养液+TBHP)、半夏泻心汤组(BX,DMEM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的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抑制剂组(BX+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 的半夏泻心汤+LY294002(100μM))、抑制剂组(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LY294002(100μM))。Hoechst 33342法与TUNEL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实验),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胰岛素水平。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SOD、GSH-Px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体重的影响:小鼠自造模成功始,模型组小鼠体重低于其他各组。对照组小鼠体重逐渐增加。至第7周灌胃结束后,对照组小鼠体重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和各药物干预组(P>0.05);模型组小鼠与各药物干预组小鼠之间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2)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灌胃第3周及第7周后,模型组血糖显着高于对照组血糖(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LDL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HDL含量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含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含量显着增加(P<0.05)。(4)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素分泌及HOMA-β指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均有明显提高。(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葡萄糖耐量及AUCOGTT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灌胃葡萄糖前后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OGTT O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狐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OGTT 30min时,各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OGTT 6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开始显着下降(P<0.05)。OGTT 12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UCOGTT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AUCOGTT均有显着下降(P<0.05)。(6)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腺形态的影响(HE染色法):正常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团,胞团大小不一,结构完整、规则、边缘清晰,散布于胰腺腺泡之间,细胞团数量较多,胰岛内β细胞丰富、大小均匀、饱满充盈、排列紧密;而模型组小鼠胰岛细胞团数量减少,胰岛面积萎缩、形态各异不规整、胰岛边缘不清、结构紊乱,胰岛内β细胞肿胀、变形,细胞质染色变浅或呈空泡化现象,核固缩或核缺失现象明显,且部分胰腺外分泌腺腺泡深入胰岛内部;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胰岛及胰岛内细胞数目增加,形态结构有所改善。(7)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8)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提高(P<0.05)。(9)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剂量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2.细胞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毒性的影响:当半夏泻心汤浓度≥2.5 mg/ml时,MIN6细胞活力显着下降。因此,后续实验选择0.25、0.5、1.0 mg/ml 3个浓度进行。(2)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细胞活力显着增加(P<0.05),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BX0.5剂量组细胞活力略高,故最终选择半夏泻心汤0.5 mg/ml剂量组为半夏泻心汤药物干预组。(3)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完整,其细胞核均匀染色。在TBHP刺激后,细胞不规则地固缩并聚集,显示出致密的浓染,细胞核分裂成碎片。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核固缩、致密浓染和细胞碎片减少,细胞形态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可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4)半夏泻心汤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的分泌的影响:模型组MIN6细胞的功能受损,与2.8mM模型组相比,16.7mM模型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未见明显增加(P>0.05)。而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后16.7mM半夏泻心汤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改善了胰岛细胞的功能(P<0.05)。(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及GSH-Px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减少(P<0.05);SOD 及 GSH-Px 含量显着增加(P<0.05)。(6)半夏泻心汤对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而加入PI3K抑制剂后半夏泻心汤提高p-AKT/AKT 比值表达的作用被抵消。结论:1.半夏泻心汤具有显着改善DM小鼠糖脂代谢、胰岛功能、胰腺组织结构损害的作用,可明显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2.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MIN6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MIN6细胞的作用。3.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和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有关。创新点:1.本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可改善DM小鼠和MIN6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为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2.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证实半夏泻心汤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石书龙[5](2020)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布,结合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从而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2.探讨绞股蓝皂苷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式收集纳入本研究的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以及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建立这120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数据库,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的Ward’s method以及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所聚类别证候条目的分布情况,由3名主任医师组成的中医专家组对聚类分析的初始模型进行商讨,结合中医学专业知识、证候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舌脉之表现,来判定其所属中医证型,最后总结、归纳、分析各证型组的临床指标,并进行不同证型组之间的指标比较,以及探讨各证型组中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相关性的敏感指标。2.实验研究: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生理盐水组、脂肪乳组、脂肪乳+绞股蓝皂苷XLIX(Gyp-XLIX)组,通过静脉输注脂肪乳来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结合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来验证Gyp-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实验完成后,留取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并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相关试验,来探讨Gyp-XLIX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1)四诊信息分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频数分布居前十位的症状有:麻木不仁91例(75.83%),口干渴71例(59.17%),乏力70例(58.33%),失眠62例(51.67%),视物模糊57例(47.50%),夜尿频数48例(40.00%),关节刺痛46例(38.33%),头晕43例(35.83%),胸部闷痛42例(35.00%),心悸40例(33.33%);舌象以舌暗红、苔黄腻多见;脉象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弦脉、沉脉、滑脉、数脉、细脉、涩脉、缓脉、微脉、弱脉。(2)聚类分析结果:所聚4类中医证型分别为肝胃郁热证、痰瘀热结证、气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肝胃郁热证35例(29.90%),痰瘀热结证55例(47.00%),气阴亏虚证17例(14.55%),阴阳两虚证10例(8.55%)。另外,有3例患者的中医辨证无法纳入到上述四种证型之中。(3)不同证型组之间的临床指标比较:(1)从各组病程可以看出,肝胃郁热证型组病程最短,与其它三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证型组病程长于痰瘀热结型和气阴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HOMA-IR值最高,与另外三证型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阴阳两虚证型组HOMA-IR值最低,与气阴亏虚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与肝胃郁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BMI、Hb A1c最高,和另外三证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G、LDL水平按肝胃郁热、阴阳两虚、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而CHOL水平则按阴阳两虚、肝胃郁热、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其中,痰瘀热结证型组TG、CHOL、LDL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在肝胃郁热证型组中,TG、LDL与HOMA-IR呈正相关(分别r=0.43,P<0.05;r=0.26,P<0.05)。在痰瘀热结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呈正相关(分别r=0.45,P<0.05;r=0.31,P<0.05;r=0.52,P<0.05;r=0.38,P<0.05;r=0.43,P<0.05)。在气阴亏虚和阴阳两虚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实验研究:(1)与生理盐水输注组相比,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脂肪乳组和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明显地升高。(2)相比于生理盐水输注,脂肪乳输注明显降低了稳态葡萄糖输注率(SSGIR)(P<0.001),表明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然而相对于脂肪乳组,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SSGIR明显地升高(P<0.01),说明Gyp-XLIX能缓解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3)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轻脂肪乳输注引起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307(Ser307)位点磷酸化表达的升高,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位点和蛋白激酶B(Akt)473位点磷酸化表达的降低,表明Gyp-XLIX能够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作用。(4)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弱脂肪乳输注引起的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过表达及其泛素化降解和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表明Gyp-XLIX降低了脂肪乳激发的IκBα/NF-κB信号通路的传递活性。(5)脂肪乳的输注使得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m RNA表达明显地升高,也使得肌肉组织中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 RNA表达显着增加,另外,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肝组织中IL-1β和肌肉组织中IL-6的m RNA表达相对于生理盐水组,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Gyp-XLIX能够明显降低这些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表达的升高。结论:1.临床研究:胰岛素抵抗被公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病理特征,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和导致其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早地针对胰岛素抵抗予以干预和治疗,以防迁延生变。根据我们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划分为肝胃郁热、痰瘀热结、气阴亏虚、阴阳两虚这四大证型,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不一,轻重缓急亦各有差异。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可以大致归纳为早期气机不畅,郁热不解,继则酿痰生瘀,留恋不祛,久之戕害元气,耗气伤阴,终则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我们在临床上既要“宏观辨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舌脉之表现,按照传统中医学基本理论,先确立其相应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微观辨证”,基于患者的临床指标,再结合其体质、病程、发病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实施。2.实验研究:Gyp-XLIX能明显改善脂肪乳静脉输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PI3K/Akt)的破坏,进一步研究发现,Gyp-XLIX的这一有益效应可能与其能够减轻脂肪乳引起的肝脏和肌肉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通过临床部分的研究,我们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作了深入的探讨,为其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的补充和完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若能在传统辨证论治、随证遣药基础之上,适当加用一些具有明确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药物,做到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中西优势互补,可以在临床上相得益彰,进而大大增加临床疗效。通过实验部分的研究,我们初步证实了Gyp-XLIX作为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的可行性,为全面认识中药绞股蓝的药理作用,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刘玉楠[6](2020)在《益气化浊胶囊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预防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化浊胶囊预防性给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一般情况与生长情况、IR水平、糖脂代谢情况、肝脏病理组织形态、血清白脂素(Asprosin)水平的影响,探讨益气化浊胶囊对模型大鼠IR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预防IR、2型糖尿病(T2DM)工作提供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分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2g·kg-1·d-1),益气化浊胶囊高剂量组(2g·kg-1·d-1),益气化浊胶囊中剂量组(1g·kg-1·d-1),益气化浊胶囊低剂量组(0.5g·kg-1·d-1)。其中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以10mL·kg-1·d-1灌胃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按照相应剂量灌胃给药,1日1次,持续8w。给药与造模同时进行,造模方法采用高脂喂养诱导法复制IR模型。实验期间定期动态监测大鼠体重、腹围、身长、摄食量,用快速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水平;8w后计算Lee’s指数,快速血糖仪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不同时间血糖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Asprosin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称量肝脏湿重,计算肝脏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1.体重、身长、腹围、Lee’s指数比较(1)灌胃第5w时,体重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灌胃第6w时,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灌胃第7w时,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灌胃第8w时,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均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2)灌胃第4w时,身长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灌胃第6w时,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灌胃第8w时,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3)灌胃第4w时,腹围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灌胃第6w时,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灌胃第8w时,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均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4)灌胃第8w末时,Lee’s指数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2.FINS、HOMA-IR、ISI水平比较FINS、HOMA-IR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SI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FINS水平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均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HOMA-IR水平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1,P<0.05),ISI水平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均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3.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比较(1)灌胃第4w时,FPG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气化浊高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灌胃0w、8w时,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2)灌胃第8w时,糖负荷0h时血糖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糖负荷0.5h时血糖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均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糖负荷1h时血糖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糖负荷2h时血糖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1,P<0.05)。(3)TG、TC、LDL-C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HDL-C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TG水平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1,P<0.05),LDL-C水平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显着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HDL-C水平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4.肝脏脂肪病变结果比较(1)肝脏湿重、肝脏指数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肝脏湿重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大鼠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1,P<0.05);肝脏指数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大鼠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P<0.05)。(2)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破坏,大多数肝细胞肿胀,肝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病变,胞浆内出现大量的脂肪空泡,部分细胞核被脂肪空泡挤向细胞一侧。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细胞脂肪病变不同程度减轻,其中以二甲双胍组与益气化浊高剂量组减轻明显。5.Asprosin水平比较Asprosin水平模型对照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益气化浊中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1.益气化浊胶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的IR,具体表现为IR水平下降,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及肝脏脂肪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益气化浊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IR的预防作用可能与Asprosin水平降低有关。

韩旭[7](2020)在《2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与管理方法探索》文中指出本研究在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课题“基于精准医疗模式的糖尿病中医防治与管理”(项目任务书编号:首发2016-1-4151)的支持下开展临床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多中心临床研究目的:基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研究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多中心、实验性研究方法,联合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定期回访管理模式,将各中心选取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2型糖尿病受试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中药组予以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受试者血糖、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医证候、体重指数、抗糖尿病西药用量停减情况以及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1.最终纳入统计患者共210例(16例患者脱落),其中中药组103例,对照组10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医证型、主要相关指标等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备可比性。2.最终纳入研究的210例患者中有196例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途径与研究人员沟通、问访,占93.33%,说明应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可行性。3.经治疗24周后,中药组总有效率84.4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34%,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4.经24周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显愈率71.84%、显效率92.3%,对照组中医证候显愈率40.19%、显效率85.06%,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5.经24周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中药组比对照组在降低血糖水平有一定的优势。6.经24周治疗后,两组均能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7.经24周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患者体重指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体重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经24周治疗后,中药组抗糖尿病西药用量停减率36.89%,对照组抗糖尿病西药用量停减率15.89%,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9.经24周治疗后,两组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12导联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检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中成药治疗和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和调节血脂,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抗糖尿病西药用量。在临床应用未见与中成药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说明临床应用中成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这显然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2芪蛭降糖胶囊临床观察目的:基于面谈和微信平台随访模式研究芪蛭降糖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观察受试的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患者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芪蛭降糖胶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予以受试者芪蛭降糖胶囊5粒/次,3次/日,口服,温开水送服。共治疗90天。治疗期间受试者每30天回访一次,共回访3次。每次回访均记录受试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后记录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中医症状积分、西药用药用量、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1.最终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37例受试者主要集中在中年,以男性居多。年龄最小者为31岁,说明2型糖尿病有年轻化发病趋势。体重指数为非正常范围的受试者占总受试者人数的75.7%,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体力活动等方面存在普遍的问题。2.37例受试者中33例通过微信平台与研究者沟通联系,占89.19%,说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及时性、便捷性、高效性的独特优势可进一步优化管理糖尿病患者,值得临床推广。3.37例受试者经90天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有显着降低(P<0.05),提示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改善。4.37例受试者经90天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5.37例受试者经90天治疗后,15例受试者减少降糖西药用量,占40.5%,提示治疗后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降糖西药用量。6.37例受试者经90天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有显着降低(P<0.05),其中在主要症状口干咽燥、乏力倦怠及次要症状气短懒言、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痛有定处、便秘等方面均有显着差异(P<0.01,P<0.05)。提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7.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受试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且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基于面谈和微信平台随访模式运用芪蛭降糖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疗效确切,同时可进一步优化管理T2DM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西医降糖药物。基于以面谈和微信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通信管理模式应用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此治疗管理方案具有可推广性。

牟雷[8](2020)在《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类型以2型糖尿病为主,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可通过高糖损伤血管内皮,刺激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血管重构,从而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西方医学中的“糖尿病”与中医学中的“消渴”相类似,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归纳为消渴病病变范畴。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气阴两虚,络阻血瘀”是贯穿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核心病机,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疗效性。中医学自古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寓防于治。因此运用中医药预防与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性指标及主动脉形态、主动脉中VEGF、TGF-β 1、Collagen-1、VCAM-1、PI3K和Akt蛋白表达和miR-126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冠心通络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推广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PF级条件下喂养65只雄性SD大鼠,用SPSS软件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和动物房饮用水喂养,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高脂乳制+蔗糖水三联法喂养,连续喂养6周后称量体质量,若体质量≥空白组体质量均值+2倍标准差者纳入食源性肥胖大鼠。选择符合食源性肥胖的大鼠予以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STZ 28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组于注射STZ后7天、14天、21天、28天经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连续4次空腹血糖≥11.1mmol/L,且伴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现象者确定为2型糖尿病大鼠。然后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冠心通络方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一共干预12周。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精神状况,如体毛色泽变化情况、摄食量、饮水量情况及活动情况。实验结束后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测量超氧化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测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量尿微量白蛋白和尿酸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及脉动指数。用苏木精-伊红、维多利亚蓝及大体油红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情况,测量主动脉管壁厚度及计算主动脉管壁/腔比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主动脉中miR-126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主动脉VEGF、TGF-β 1、Collagen-1、VCAM-1、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显着增加(P<0.05),体质量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显着减少(P<0.05),体质量显着增加(P<0.05)。(2)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各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均显着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歧化酶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冠心通络方能降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歧化酶(P<0.05)。(3)实验结束后,染色结果可见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不完整,少量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层平滑肌排列紊乱,主动脉管壁厚度增厚,主动脉管壁/腔比值增加(P<0.05);弹性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含量减少;血管壁有红色的脂质沉积。中药组主动脉组织病理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主动脉管壁厚度、主动脉管壁/腔比值降低(P<0.05)。(4)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各组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降低,血管阻力指数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低,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脉动指数改善,血管阻力指数降低(P<0.05)。(5)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主动脉的VEGF、TGF-β 1、Collagen I、VCAM-1蛋白表达升高,PI3K、Akt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VEGF、TGF-β 1、Collagen I、V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I3K、Akt表达升高(P<0.05)。(6)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主动脉的miR-126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miR-126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通络方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主动脉病理损伤及颈动脉超声情况、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与2型糖尿病主动脉血管重构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发挥抑制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主动脉组织中miR-126的表达,从而调控VEGF、VCAM-1、TGF-β 1、Collagen I、PI3K及Akt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李春楠[9](2020)在《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和评价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气阴两虚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spexin(SPX)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新诊断T2DM的作用机制,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并整理符合研究要求的64例气阴两虚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生活指导(饮食+运动)的常规治疗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八味芪丹胶囊(4粒/次,3次/天,口服),观察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血糖血脂指标、胰岛细胞功能及抵抗指数、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血清spexin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等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1.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FPG、2h PG、GA较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GA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显着(P<0.05),两组间FPG、2h P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TG、TC、LDL-C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HDL-C均较前升高(P<0.05),治疗组TG、TC、LDL-C的降低及HDL-C的升高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3.胰岛细胞功能及抵抗指数比较:治疗后两组HOMA-β均较前升高(P<0.01),两组HOMA-IR均较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HOMA-β的升高及HOMA-IR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着(P<0.01)。4.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比较:在2周的治疗时间内,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血清spexin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spexin水平均较前升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的更显着(P<0.01)。6.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气阴两虚型新诊断T2DM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更好的调节糖脂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因子spexin的水平,影响受胰岛素受体介导的spexin基因的表达,从细胞因子途径,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参与糖脂代谢过程,调节代谢紊乱,从而达到治疗新诊断T2DM的目的。通过研究证实八味芪丹胶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桑晶晶[10](2019)在《芪灵方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维持原基线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基础上联合芪灵方前后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糖脂代谢水平、空腹胰岛素、餐后两小时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两小时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关系。2.观察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维持原基线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基础上联合芪灵方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达标情况。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2018-2019年来自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芪灵组34例和安慰剂组34例,在维持原基线治疗及饮食控制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芪灵方颗粒、安慰剂(为含十分之一有效药物成分的颗粒剂),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 FINS)、空腹C肽(C-P)、餐后2h C肽(2h C-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TC、HDL-C及LDL-C的变化,观察并对比两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来评价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BMI、腰围、TG、TC、HDL-C、LDL-C、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两小时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两小时C肽、HOMA-IR、入组前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达标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芪灵组治疗后BMI明显降低(P<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差别(P>0.05),芪灵组BMI比安慰剂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腰围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芪灵组比安慰剂组更能显着减小腰围(P<0.01)。两组治疗后,芪灵组TG、TC、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安慰剂组治疗后TG、TC、LDL-C较前有所下降(P<0.05),HDL-C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异(P>0.05),芪灵组较安慰剂组能进一步降低患者TG、TC、LDL-C水平,升高患者HDL-C水平(P<0.01)。芪灵组治疗后SBP及DBP均明显下降(P<0.01),安慰剂组治疗后SBP、DBP均有所下降(P<0.05),芪灵组可进一步控制患者SBP及DBP水平。两组治疗后Hb A1c均明显下降(P<0.01),芪灵组Hb A1c较安慰剂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两组空腹血糖随时间变化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P<0.01),且芪灵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整体降低幅度较安慰剂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餐后两小时血糖随时间变化明显呈逐渐降低趋势(P<0.01),且芪灵组餐后两小时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治疗后FINS、2h FINS、C-P、2h C-P均显着下降(P<0.01),芪灵组FINS、C-P水平下降幅度较安慰剂组均更为明显(P<0.01),而两组治疗后2h FINS、2h C-P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后LN(HOMA-IR)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芪灵组比安慰剂组更能明显降低患者的LN(HOMA-IR)(P<0.01)。两组治疗后,芪灵组达标的血糖、达标的Hb A1c、达标的BMI、达标的血压、达标的TG、达标的TC、达标的HDL-C、达标的LDL-C的病例数均高于安慰剂组。尤其在血糖、Hb A1c、BMI、血压、TG、TC、HDL-C的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主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均较为显着(P<0.01),两组治疗后口渴多饮、倦怠乏力的主症状及入组后所观察的相关证候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芪灵组在证候总积分上较安慰剂组显着降低(P<0.01)。其中在口渴多饮症状的改善上,芪灵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在倦怠乏力症状的改善上,芪灵组疗效也优于安慰剂组(P<0.05)。芪灵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总有效率为84.84%,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45.45%,芪灵组疗效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1.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维持原基线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基础上联合芪灵方后,可大幅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态,降低患者血糖,控制患者体重,控制患者血压,显着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机体胰岛素抵抗程度,而且在安全性及延缓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方面独具优势。2.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维持原基线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基础上联合芪灵方后,通过益气养阴,健脾化浊,清热泻实之法,而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缓解患者中医证候之功效。3.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并未进一步探讨芪灵方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具体机制,有待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二、消渴安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脂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渴安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病机探讨
        1 《内经》“壮火食气”思想与消渴病火热病机初探
        2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火热伤气”病机的认识
        3 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病机的临床分析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
        1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一 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二 基于清热益气法的黄连-人参“药对”干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受试者筛查
        1.3 技术路线
        1.4 干预措施
        1.5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基线标准
        2.3 疗效指标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三 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流程
        1.2 生物信息分析路线
        1.3 数据质控与优化
        2 结果
        2.1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2.2 OTU聚类及物种注释
        2.3 物种结构分析
        2.4 Alpha多样性分析
        2.5 Beta多样性分析
        2.6 差异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2)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筛选与用药
        2.2 研究内容
        2.3 疗效判定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临床综合疗效评分
        4.3 血糖指标比较
        4.4 FINS、HOMA-IR指数、QUICKI指数比较
        4.5 BMI、CVAI指数比较
        4.6 血脂TG、TC、HDL-C、LDL-C比较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1 一般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模型制作及分组、给药
        2.2 实验取材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4.3 对大鼠FBG的影响
        4.4 对大鼠FINS水平及QUICKI指数的影响
        4.5 对大鼠稳态模型HOMA-IR指数的影响
        4.6 对大鼠OGTT及 AUC的影响
        4.7 对大鼠血清TG、TC、HDL-C、LDL-C的影响
        4.8 对大鼠Sestrin2、P-mTOR/mTOR、P-S6K1/S6K1、IRS-1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T2DM-IR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益气养阴活血法的应用
    2 现代医学对T2DM-IR的机制分析
        2.1 血脂紊乱与IR
        2.2 细胞内功能缺陷与IR
        2.3 氧化应激与IR
    3 现代医学对T2DM-IR的主要治疗方式
        3.1 运动治疗
        3.2 药物治疗
        3.3 减重代谢手术治疗
    4 临床患者选择及动物模型选择
    5 Sestrin2/m TOR/S6K1/IRS-1信号通路与调控T2DM-IR
    6 DJC的理法方药分析
    7 DJC干预T2DM-IR作用机制探讨
        7.1 对糖代谢的影响
        7.2 对脂代谢的影响
        7.3 对实验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7.4 对大鼠骨骼肌组织IRS-1和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改善T2DM-IR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3)疏肝健脾法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
    1.4 方法
        1.4.1 动物分组及饲养方法
        1.4.2 给药
        1.4.3 检测方法
        (1)空腹血糖
        (2)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3)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逆散及痛泻要方合剂对KK-Ay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2.2 四逆散及痛泻要方合剂对KK-Ay小鼠OGTT、AUC的影响
    2.3 四逆散及痛泻要方合剂对KK-Ay小鼠空腹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2.4 四逆散及痛泻要方合剂对KK-Ay小鼠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
3 讨论

(4)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干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的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治疗的认识
        3. 半夏泻心汤保护糖尿病胰岛细胞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综述二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糖尿病的病因
        3.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4.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药物干预
        5. 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模型构建
        6.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二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三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四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5)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聚类分析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四诊信息统计
        3.3 四诊信息聚类分析
        3.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3.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的比较
        3.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FPG、FINS、HOMA-IR的比较
        3.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BMI、Hb A1c的比较
        3.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TG、CHOL、LDL的比较
        3.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的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的相关性
    讨论
        1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小结
        2 西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2.1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之确立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的相关分析
        4.1 不同证型所占比之分析
        4.2 不同证型发病年龄和病程之分析
        4.3 不同证型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重之分析
        4.4 不同证型间相关指标变化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脂肪乳诱发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引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液体的配制
        1.4 动物准备
        1.5 动物造模
        1.6 静脉用药方法
        1.7 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1.9 蛋白免疫印迹
        1.10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动物的一般特征
        2.2 Gyp-XLIX缓解了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2.3 Gyp-XLIX减轻了脂肪乳输注所造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
        2.4 Gyp-XLIX抑制了脂肪乳诱导的NFκB活化
        2.5 Gyp-XLIX调控脂肪乳引起的炎症基因表达
        2.6 mTOR、JNK、ERK蛋白没有参与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 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6)益气化浊胶囊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预防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总论
    1 预防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2 益气化浊胶囊的研究进展
    3 立题依据
    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益气化浊胶囊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预防作用的初步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2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与管理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
        1 源流与病名辨析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辨证论治
        4 中医药治疗
        5 问题与展望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诊断标准及分类
        3 发病机制
        4 治疗策略
        5 小结
前言
第二章 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病例选择
        1.3 分组方法及观察内容
        1.4 疗效判定标准
    2 统计整理
        2.1 资料整理与汇总
        2.2 统计软件及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可比性分析
        3.3 疗效评价
        3.4 不良反应情况
        3.5 安全性指标
    4 讨论
        4.1 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4.2 糖尿病管理现状
        4.3 2型糖尿病管理和疗效分析
第三章 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1 病例来源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
    2 临床研究
        2.1 药物准备
        2.2 临床观察
        2.3 疗效判定指标
        2.4 统计软件及方法
    3 试验设计、结果及分析
        3.1 研究设计
        3.2 结果结论
        3.3 安全性指标
    4 讨论
        4.1 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探讨
        4.2 芪蛭降糖胶囊药物组成分析
        4.3 临床试验结果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8)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1 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
        1.1.2 糖尿病并发症
        1.1.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1.1.4 糖尿病血管重构
        1.1.5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查
        1.1.6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与治疗
    1.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1.2.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名
        1.2.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研究
        1.2.3 中医关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证型研究
        1.2.4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第二章 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结果
        2.4.1 一般情况
        2.4.2 血生化指标
        2.4.3 冠心通络方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颈动脉超声的影响
        2.4.4 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
        2.4.5 主动脉VEGF、TGF-β1、CollagenⅠ、VCAM-1、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
        2.4.6 主动脉miR-126表达情况
    2.5 讨论
        2.5.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5.2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2.5.3 冠心通络方组方分析
        2.5.4 冠心通络方改善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新诊断T2DM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病例标准
        2.6 脱落病例的处理
    3.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案
        3.2.1 基础治疗
        3.2.2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3.2.3 对照组
        3.2.4 治疗组
        3.2.5 疗程
    4.观察内容
        4.1 安全性指标
        4.2 疗效指标
    5.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5.1 中医证候分级评分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5.3 主要试剂盒及仪器设备
    6.统计学处理
观察结果与分析
    1.一般临床资料
    2.治疗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3.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4.治疗前后HOMA-β、HOMA-IR比较
    5.治疗后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6.治疗2周内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
    7.治疗前后血清spexin水平的比较
    8.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9.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10.安全性观察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新诊断T2DM的认识
        1.1 T2DM主要发病机制
        1.2 新诊断T2DM的临床特点
        1.3 T2DM的治疗方法
        1.3.1 生活指导
        1.3.2 口服药物降糖药治疗
        1.3.3 注射降糖药物治疗
    2.胰岛素强化治疗
        2.1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应证
        2.2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优势
        2.3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缺陷
    3.Spexin的相关研究
        3.1 Spexin与 T2DM的关系
        3.2 Spexin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4.中医对T2DM的认识
        4.1 中医关于T2DM的历史源流
        4.2 中医学对T2DM病因的认识
        4.2.1 禀赋不足
        4.2.2 情志失调
        4.2.3 饮食不节
        4.2.4 劳欲过度
        4.3 中医学对T2DM病机的认识
        4.4 中医学对T2DM的治疗
    5.导师对T2DM的病因病机认识
    6.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6.1 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6.2 临床常见中医证型
        6.2.1 气阴两虚型
        6.2.2 脾虚痰湿型
        6.2.3 阴虚血瘀型
        6.2.4 湿热中阻型
    7.八味芪丹胶囊的前期研究
        7.1 八味芪丹胶囊的方药分析
        7.2 八味芪丹胶囊临床研究
        7.2.1 八味芪丹胶囊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7.2.2 八味芪丹胶囊干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
        7.2.3 八味芪丹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7.2.4 八味芪丹胶囊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白内障防治的机制研究
        7.2.5 八味芪丹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制研究
    8.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T2DM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
        8.1 安全性评价
        8.2 对血糖的影响
        8.3 对血脂的影响
        8.4 对HOMA-β、HOMA-IR的影响
        8.5 对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的影响
        8.6 对血清spexin水平的影响
        8.7 对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中药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1.1 胰岛素强化的优势
        1.2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缺点
        1.3 中药在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中医辨证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2.1 气阴两虚型
        2.2 脾虚痰湿型
        2.3 阴虚血瘀型
        2.4 湿热中阻型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芪灵方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剔除与脱落
    1.5 终止实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方案
    2.2 确定样本量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检验指标
        2.4.2 中医证候积分
        2.4.3 中医证候疗效的评定标准
        2.4.4 安全性观测
        2.4.5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两组治疗前后BMI及腰围的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TG、TC、HDL-C及 LDL-C的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SBP及 DBP的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HbA1c的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FPG、2h PG的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FINS、2h FINS、C-P、2h C-P的比较
    3.8 两组治疗前后HOMA-IR的比较
    3.9 两组治疗前后 2 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达标情况的比较
    3.10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1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12 安全性评价
4.分析与讨论
    4.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西医发生机制
        4.1.1 遗传机制
        4.1.2 介导胰岛素抵抗的两种假说
        4.1.3 其他机制
    4.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因病机
    4.3 芪灵方组方原理分析
    4.4 芪灵方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李光伟等提出的临床积分法)
    附录3 中医消渴证候积分

四、消渴安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脂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蒋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D]. 吴袁元.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疏肝健脾法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贾晓蕾,王磊,秦灵灵,吕翠岩,张程斐,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9)
  • [4]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D]. 杜立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D]. 石书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益气化浊胶囊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预防作用的初步研究[D]. 刘玉楠.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7]2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与管理方法探索[D]. 韩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D]. 牟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D]. 李春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芪灵方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 桑晶晶.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消咳安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和血脂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