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菜籽粕中的芥子甙(论文文献综述)
詹琪琪[1](2020)在《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分离及稳定性与抗氧化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西兰花、萝卜籽、芥菜等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及降解产物有抗癌、抗氧化、抑菌等功能。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有毒,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菜籽饼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加强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研究和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菜籽饼的利用价值,还可以为深入开发硫代葡萄糖苷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毒物”提供基础,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基于此,论文以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稳定性及抗氧化性试验。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首先采用传统“脱毒”用得最多的水与乙醇作为溶剂进行对比试验,优选最佳溶剂,再进行超声强化提取。结果表明,水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6:1(mL/g),60℃水浴,每次25 min,提取3次,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的得率为31.044mg/g;乙醇提取菜籽饼的硫代葡萄糖苷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1(mL/g),70%乙醇,80℃水浴,每次30 min,提取4次,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的得率为63.08 mg/g。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进行超声强化提取试验,得到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150 W,液料比4:1(mL/g),70%乙醇,60℃、每次15 min,提取5次,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的得率为62.06 mg/g。可见,超声强化,达相近的得率,可以大大缩短提取时间,为较佳方法。(2)试验采用吸附解吸分离的方法,通过树脂种类、吸附温度、树脂质量与硫代葡萄糖苷的体积比、吸附时间和解吸液种类、树脂质量与解吸液体积比、解吸时间、pH因素进行了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到最优的吸附剂为D201GF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为40℃,树脂质量与硫代葡萄糖苷体积比为1:10(g/mL),吸附时间9 h;最佳解吸条件为:解吸液是1 mol/L NaCl,树脂与解吸液体积比为1:10(g/mL),解吸时间45 min,pH为6。解吸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再冷冻干燥得产物,经测定,硫代葡萄糖苷回收率76%,纯度89%。(3)研究了温度、pH、超声功率和时间、光照对产物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在80℃以下的中性环境稳定性较好,超过80℃以及酸性碱性条件下不稳定;进行超声处理,声功率为200 W时,醇提物和水提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减少了30%50%,而纯化产物在超声功率为300 W时候含量有所减少;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减少;光照也会使醇提物和水提物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减少。(4)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物以及高温、强酸、超声、光照处理的产物做了红外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尽管提取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在高温下减少,但其红外光谱与低温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强酸导致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降低,红外表明C=N、C-O-C等基团发生变化,超声处理后产生了N=C=S特征吸收峰;光照下红外显示与避光无明显变化。对纯化产物以及高温、酸处理的产物采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高温作用下,纯化产物的C-S部分分解,产生了异硫氰基以及氰酸酯化合物;酸处理下,C-S、C-O-C等发生变化,同时产生了异硫氰基。(5)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醇提物、水提物以及纯化产物进行了抗氧化性试验,选择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Fe的还原能力为指标来衡量抗氧化性。结果显示,不管采用哪种抗氧化指标,硫代葡萄糖苷的抗氧化能力都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对DPPH·的清除率,在浓度均为0.3 mg/mL时,醇提物为76.9%,水提物不到60%,纯化产物为68%,而Vc为95%;对·OH的清除,当浓度均为4 mg/mL时,三者分别达到48.5%、75%、91.8%,而Vc接近100%;对Fe的还原力,在浓度为5 mg/mL时,醇提物、水提物均为0.5左右,而纯化产物为1.7,超过Vc(1.2);对ABTS的清除,浓度为0.7 mg/mL时,三者的清除率分别为61.8%、56.3%、97%,而Vc在浓度为0.06 mg/mL时,清除率就达到86%。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对于DPPH·的清除,醇提物最好,而对于·OH、ABTS自由基的清除以及对Fe的还原力,纯化产物最好,除了对Fe的还原力外,醇提物、水提物及纯化产物的抗氧化性均比Vc差。
詹桂兰[2](2013)在《硫甙在肉鸡肠内容物中降解及其对肉鸡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油菜作为主要油料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饼粕,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合理,是优质的饲料资源,但因其含硫甙、芥酸等抗营养因子,在动物生产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我们试图探索硫甙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以期为菜籽饼粕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基础。本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来分析不同产地及品种的菜籽中硫甙的组成及含量;然后选其中硫甙含量高的一种菜籽为研究材料,在体外条件下,探讨其在肉鸡小肠、盲肠液中的降解情况;研究肉鸡摄入大量的硫甙后,硫甙的降解率及其对肉鸡生长、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内容如下:(1)本研究采集了不同产地(主要为甘肃、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不同品种(如天油4号、青杂5号、秦杂油3号等)的菜籽,用HPLC的方法分析其中硫甙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影响菜籽硫甙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在大多数油菜籽中,2-羟基-3-丁烯基硫甙和3-丁烯基硫甙是最主要的组分,主导了总硫甙的含量。(2)设计不同日粮组:处理组A(硫甙酶未灭活菜籽饼日粮)、处理组B(硫甙酶未灭活菜籽饼+抗生素)、处理组C(硫甙酶未灭活菜籽饼+益生素)、处理组D(硫甙酶灭活菜籽饼日粮)、处理组G(无菜籽饼日粮)。取得上述不同处理组的肉鸡小肠和盲肠内容物,分析菜籽中硫甙在不同的肉鸡小肠和盲肠内容物中的降解率,结果表明:胃液消化阶段,无硫甙酶催化条件下,胃蛋白酶的存在对硫甙的降解无影响,硫甙的降解主要是pH为酸性时自发的化学分解,4-甲氧基-3-吲哚甲基硫甙在胃液中较稳定,总硫甙的降解率为20.07%;小肠和盲肠内容物消化阶段,经小肠内容物消化4h后,各处理组总硫甙浓度平均减少了76.71%,经盲肠内容物消化4h后,各处理组总硫甙浓度平均减少了68.34%,说明肉鸡的小肠和盲肠内容物能高效降解硫甙;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不同种硫甙在不同处理组的消化情况差别大,无规律性,从总硫甙来看,盲肠内容物消化阶段,饲喂益生素对硫甙的的降解有加强作用。(3)设计不同的日粮组分:处理组A(硫甙酶未灭活菜籽饼日粮)、处理组B(硫甙酶未灭活菜籽饼+抗生素)、处理组C(硫甙酶未灭活菜籽饼+益生素)、处理组D(硫甙酶灭活菜籽饼日粮)、处理组E(硫甙酶灭活菜籽饼+抗生素)、处理组F(硫甙酶灭活菜籽饼+益生素)、处理组G(无菜籽饼日粮)。从1日龄开始饲喂上述日粮,研究硫甙在肉鸡体内的降解率及其对肉鸡生长、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发现:饲喂含30%菜籽饼日粮对肉鸡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饲喂菜籽饼各组中硫甙酶未灭活的试验组(A、B、C组)与硫甙酶灭活试验组(D、E、F组)相比,生长抑制明显,差异显着(P<0.05);硫甙酶未灭活各处理组(A、B、C组)总硫甙降解率达到了97%以上均显着高于硫甙酶灭活各处理组(D、E、F)的82%(P<0.05),加入抗生素、益生菌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鸡只的靶器官指数(肝指数、肾指数、甲状腺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大,硫甙酶未灭活的各处理组比灭活各处理组略高;饲喂菜籽饼各处理组的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硫甙酶未灭活各处理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灭活各处理组;饲喂菜籽饼还引起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和胆固醇浓度升高和尿酸、甘油三酯浓度下降。结果表明硫甙酶在被动物摄入后仍催化硫甙的分解,且在无硫甙酶摄入的情况下,硫甙在动物体内仍然被大量降解,其产物对动物机体有毒害作用。
兰文菊[3](2012)在《菜籽粕的脱毒工艺及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鸡饲料的研制》文中指出菜籽粕是一种植物蛋白资源,但须脱毒方能用于饲料。杜仲叶富含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多种常规营养成分,还含有自身独有的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如桃叶珊瑚甙、绿原酸等,能替代化学合成的抗生素。本文探讨并优化了菜籽粕的脱毒工艺条件,开展了脱毒废液中植酸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利用试差法配制了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鸡饲料,并用于鸡饲养,初试效果良好,可为杜仲叶和菜籽粕等农林废弃物的高值利用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菜籽粕脱毒工艺的探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甲醇硫酸水体系和乙醇硫酸水体系对菜籽粕脱毒工艺进行优化,并运用综合平衡法分析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甲醇硫酸水体系组成为硫酸:甲醇:水=4:80:16,液固比为8:1,温度为45℃,时间为40min,次数为1次;在此条件下植酸、单宁、硫代葡萄糖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脱除率分别为88.52%、82.43%、92.00%、87.91%和81.65%;乙醇硫酸水体系对菜籽粕进行脱毒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硫酸:乙醇:水=4:80:16,液固比为8:1,温度为45℃,时间为40min,次数为1次。植酸、单宁、硫代葡萄糖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脱除率分别为89.34%、83.57%、91.60%、88.32%和82.71%。结果表明:乙醇硫酸水体系较甲醇硫酸水体系好。(2)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鸡饲料的研制。根据鸡的营养需求和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利用试差法配制得到了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的鸡饲料。检测结果表明:该饲料中的钙、磷和蛋白质的含量能满足鸡成长的需要,还含有黄酮、绿原酸和桃叶珊瑚甙等功能成分及微量元素硒,是一种绿色的富硒饲料。(3)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饲料对鸡肉用性能影响。将上述饲料用于鸡饲养,并对鸡肉的屠宰性能、生化指标、常规指标和功能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脱毒菜籽粕和杜仲叶粉(杜仲素),能降低饵料系数、腹脂肪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提高肌肉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降低肌肉中脂肪和水分含量。(4)菜籽粕脱毒废液中植酸的回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碱沉淀法从菜籽粕脱毒液中回收植酸并考察了植酸的抗氧化活性,包括植酸对猪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及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从菜籽粕脱毒液中回收植酸的较优条件:以NaOH调节溶液pH=8,此条件下得率达92.83%,纯度为45.96%。该植酸对猪油的酸败和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对各种自由基都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其中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IC80分别为4.20μg/mL、1.99μg/mL、8.99μg/mL和302μg/mL,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O2-·>·OH>H2O2>DPPH。除DPPH·外,对其它几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均优于Vc,为该回收植酸应用于天然抗氧化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明明[4](2011)在《菜粕在吉富罗非鱼配合饲料中应用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吉富品系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评价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研究不同菜粕水平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吉富罗非鱼配合饲料中菜粕的使用量,以及在菜粕饲料中添加碘酸钙的使用效果,以期提高菜粕在罗非鱼配合饲料中的使用量,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用15.0%(对照组)、30.0%、45.0%、60.0%、75.0%的菜粕配制五种等氮(粗蛋白质为34.0%)等能(总能为19.2 kJ/g)饲料,饲养吉富罗非鱼幼鱼[初始体重(4.82+0.46)g]10周,考察饲料中不同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60.0%和75.0%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0.0%和45.0%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肝体比、脏体比和成活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吉富罗非鱼全鱼营养成分中,60.0%组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0.0%组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30.0%(P<0.05),各处理组水分和灰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中,45%组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15%组(P<0.05),其他各处理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随着菜粕水平的升高而不断降低,75%组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15%组(P<0.05),其他各处理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水分和灰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吉富罗非鱼肝细胞出现核偏移和空泡变性的数量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逐渐增加,肝脏组织结构受损程度加剧。饲料菜粕水平对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T3+T4、T3/T4无显着性影响(P>0.05)。随着饲料菜粕水平的提高,甘油三酯、T4以及T3+T4有下降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不断升高,且75.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随着菜粕水平的增加而下降,60.0%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菜粕的使用量不宜超过45.0%。2.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考察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30%和60%两个菜粕水平,以及3、6、12mg/kg三个碘梯度随机配制成六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为I1(30%菜粕,3 mg/kg;对照组1),I2(30%菜粕,6mg/kg),I3(30%菜粕,12 mg/kg),I4(60%菜粕,3 mg/kg;对照组2),I5(60%菜粕,6 mg/kg),I6(60%菜粕,12 mg/kg),饲养初始体重为4.37±0.44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10周。结果表明,I4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随着碘水平的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不断增加,12 mg/kg碘水平的增重率显着高于3mg/kg碘水平(P<0.05),6和12mg/kg碘水平的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3mg/kg碘水平(P<0.05);I4组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着低于I1、I2和I3组(P<0.05),与I5和I6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0%菜粕水平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着高于60%菜粕水平;随着碘水平的提高,30%菜粕水平的肝体比呈下降趋势,I3组肝体比显着低于I1组(P<0.05);各处理组间的成活率和脏体比差异不显着(P>0.05)。在全鱼营养成分中,30%菜粕水平的粗蛋白和水分显着低于60%菜粕水平(P<0.05),30%菜粕水平的粗脂肪显着高于60%菜粕水平(P<0.05); 3 mg/kg碘水平的粗脂肪显着高于6和12 mg/kg碘水平(P<0.05),而灰分则显着低于6和12 mg/kg碘水平(P<0.05)。在肌肉营养成分中,I3组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I2组(P<0.05),其他各组无显着性差异,各处理组的粗脂肪、水分和灰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碘水平中,6mg/kg碘水平的粗蛋白含量显着低于3mg/kg碘水平(P<0.05)。不同水平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血清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T3+T4、T3/T4的浓度以及溶菌酶(LZ)、碱性磷酸酶(AL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无显着性影响(P>0.05)。由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可得,30%菜粕水平的肝细胞正常,只有个别肝细胞发生核偏移;随着碘水平的提高,60%菜粕水平肝脏受损状况得到不断改善,由I4组大量空泡变性和核偏移,到I5组空泡变性和核偏移的减少,I6组肝细胞接近正常状态,是最好的证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水平菜粕(60%)饲料中添加碘能够缓解或者消除饲料中毒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肝脏组织结构的不利影响。
黄辉龙,邹晓庭[5](2010)在《菜籽饼(粕)中抗营养因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菜籽饼(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资源,但由于其含有硫代葡萄糖甙等抗营养因子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就菜籽饼(粕)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硫代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芥酸、植酸和单宁等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推进菜籽饼(粕)资源在我国畜牧生产中的充分有效应用。
郭逍遥[6](2007)在《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提取纯化及稳定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芥菜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芥菜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尤其是所富含的硫代葡萄糖苷物质对癌症的防御治疗作用目前更是倍受关注。所以,加强对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研究和利用,开发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仅可以提高芥菜资源的经济价值,而且可以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以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提取纯化最优工艺条件和影响其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为研究重点。为芥菜硫代葡萄糖苷性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十字花科叶用芥菜的综合利用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对十字花科叶用芥菜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初步的测定。结果如下(g/100g,干重):水分含量为7.22,灰分含量为5.10,脂肪含量为3.90,蛋白质含量为6.64,总硫苷含量为23.307μmol/g。2)溶剂法提取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工艺条件的研究:在溶剂法提取过程中,温度、原料粒度、料液比(g/mL)、时间四个主要因素对硫代葡萄糖苷提取量影响的主次顺序分别为:时间>温度>料液比(g/mL)>粒度大小。最佳溶剂法提取方案为:时间20min,温度80℃,原料料液比(g/mL)1:7,粒度大小20目,提取率达到95.02%。3)超声波法提取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工艺条件的研究:在超声提取过程中,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g/mL)和粒度大小四个主要因素对硫代葡萄糖苷提取量影响的主次顺序分别为:超声功率>料液比(g/mL)>超声时间>粒度大小。最优超声提取方案为:超声功率40W,料液比(g/mL)1:7,提取时间15min,原料粒度大小20目,提取率达到88.03%。最后对溶剂法和超声波提取法进行了比较,超声波提取虽然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效率,但是提取效果不太理想。综合考虑,本课题选取溶剂提取法作为从芥菜中提取硫代葡萄糖苷的最佳方法。4)芥菜硫代葡萄糖苷适合用酸性氧化铝填料进行纯化。纯化条件为:上样品量选为4mL,先用150mL蒸馏水洗脱,然后用800mL 0.1mol/mL硝酸钾溶液洗脱,淋洗速度为3mL/min,收集该部分洗脱液,浓缩至近干,得到白色固体。将固体样品溶入150mL无水乙醇中,达到平衡后滤去不溶物,滤液浓缩至近干,然后溶于少量水中,于-50℃下冷冻干燥,得到近似白色的硫苷固体粉末,所得到的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达到396.1704μmol/g。5)芥菜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研究:研究表明芥菜硫代葡萄糖苷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性都差,尤其在酸性条件下更差,在中性条件下稳定性好;在温度小于80℃的条件下较为稳定,当温度大于80℃时,温度对其有较明显的降解作用;Zn2+、Ca2+、Fe3+、Cu2+等金属离子不同程度地对芥菜硫代葡萄糖苷起到分解破坏作用,对芥菜硫代葡萄糖苷样品的分解率分别为:Zn2+为45%左右、Ca2+为28%左右、Fe3+高达90%以上、Cu2+达到90%左右、Na+离子对芥菜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无影响。从总体上考虑,为发挥芥菜硫代葡萄糖苷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更大的应用价值,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应避免Cu2+、Ca2+、Fe2+、Zn2+等金属离子及高温条件对芥菜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不良影响。
韩茂慧[7](2007)在《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的探讨》文中指出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实验等分析方法探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菜籽粕中硫甙含量的各个因素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最佳酶解反应条件为:酶量∶样品量=2∶10,缓冲溶液的pH=7,温度30℃,时间2h;最佳显色反应条件为:氨水-乙醇浓度为20%,温度50℃,时间2h;检出限范围1.4-280μmol/g,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0.39%。
李慧琴[8](2006)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菜籽油中芥子甙》文中研究表明菜籽粕中的芥子甙在盐酸和过量氯化钡存在下定量的水解产生硫酸根离子,本法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硫酸根离子,从而测定出菜籽粕中芥子甙的含量。本法结果与经典的硫酸钡重量法一致,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包宗宏[9](2003)在《含毒油籽双液相浸取和脱溶过程放大的动力学与实验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菜籽和棉籽提取油脂后的粕富含蛋白质,是饲料和食品蛋白质的潜在来源。现行预榨浸出工艺只提取油脂,菜籽和棉籽中的毒素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或棉酚留在粕中,使粕中蛋白质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Rubin等人提出的甲醇-己烷双液相溶剂(TPS)浸取技术可在获取高质量菜油的同时得到无毒饼粕。本课题组把TPS浸取技术移植、改进用于加工中国的高硫甙菜籽和棉籽,菜粕和棉粕均达到饲料标准。 TPS浸取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应用,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本文对TPS浸取含毒油籽(菜籽和棉仁)工艺放大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1 TPS浸取油菜籽的动力学研究 有关TPS浸取油菜籽动力学数据极少且不一致,本文对含碱助剂TPS浸取油菜籽动力学数据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测定。温度范围15~50℃;菜籽破碎质量平均粒径0.32~0.427mm;甲醇相溶剂比4~6ml/g;己烷相溶剂比2~4 ml/g;浸取时间2~210min。研究结果表明: (1)菜籽破碎粒径和浸取温度对菜油和硫甙浸取率的影响明显。粒径越小,浸取速率越快;温度越高,浸取速率越快;浸取时间越长,浸取率越大。 (2)甲醇相溶剂比和己烷相溶剂比对菜籽浸取的影响明显。甲醇相溶剂比越大,硫甙浸取速率越快,浸取率越大。己烷相溶剂比越大,菜油浸取速率越快,浸取率越大。 (3)TPS浸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对TPS浸取菜油和硫甙的传质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菜油和硫甙的液-液-固浸取数学模型。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模型参数与浸出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324个实验点浸取率的计算值与测定值平均绝对偏差在0.01-0.028之间,表明模型良好地描述了TPS浸取行为。用浸出模型计算了操作条件对模型参数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浸出条件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模型计算的菜油和硫甙在固相内扩散系数与浸出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2多级TPS并流浸取油菜籽模拟研究 中国菜籽硫贰含量高,需要在提油后用多级甲醇溶剂洗涤才能达到饲料标准。为简化流程,降低溶剂消耗,本文提出提油与脱毒同时进行的多级TPS并流浸取菜籽流程,并用串级实验进行了模拟,证实并流浸取设想是可行的。主要内容是: (I)操作参数的优选。级数是影响浸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级数越多,浸取效果越好。实验条件下,使用4级浸取即可以达到粕中残油<l .0%、硫贰含量<3。。mol/g的手旨标。己烷相溶剂比对油脂浸取效果有很大影响,在40一50℃,己烷相溶剂比为2较适宜。甲醇相溶剂比对硫贰脱除效果影响很大,甲醇相溶剂比为33较适宜,甲醇相水含量以10v%为宜。 (2)油脂浸出器理论级计算模型的建立。针对TPS并流浸出破碎油菜籽的浸出过程,建立了油脂浸出器理论级计算模型。模型关联了各股物料相对流率、油脂在各流股的相平衡参数,考虑了菜粕对两相溶剂的夹带返混作用,计及了浸取级效率。若己知浸出要求和浸出条件,通过模型计算可求出完成浸出任务所需的浸出器理论级数。若己知浸出结果,通过模型计算可知该浸出器的两相溶剂返混程度和平均级效率。用串级实验测定值对浸出器理论级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根据TPS并流浸出的特性,这种逐级计算模型可用于浸出过程的计算,可估算理论级数、溶剂返混状况和平均级效率,可为工程设计或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数据。3 TPS浸出粕脱溶小试和中试研究 TPS浸出粕脱溶性能研究尚未见报道。根据TPS浸出粕特点,本文提出TPS浸出粕脱溶工艺的选择应采用三步脱溶法:先进行机械挤压预脱溶,再采用两级间接加热设备脱溶至成品。气 (1)小试脱溶实验。机械挤压压强为SMPa左右时,TPS浸出菜粕和棉粕的含溶量可分别降到0.45和0.38 kg/kg干粕。在常压厢式固定床干燥器脱溶时,加热空气流速0.4m/s,料层厚度smln,菜粕在354K下的脱溶速率为7.0 x10’kg/s.m’·,临界湿含量为0.48kg溶剂/kg干粕;棉粕在364K下的脱溶速率为10.5xlo‘kg/5.mZ’,临界湿含量为0.62kg溶剂/kg干粕。 (2)中试脱溶实验。物料在卧式内外加热低速螺旋推进脱溶器(HCD)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运动状况可视为活塞流,可得到脱溶均匀的粕。干粕出料速率与HCD螺旋推进转速呈直线关系,由此可确定HCD的产率。 在常压和脱溶温度低于100℃条件下,用两级HCD串联脱溶可得合格脱溶粕。在第一级脱溶时,只要提供足够的传热面积,可方便地把TPS浸出粕中总溶剂残留量降至170以下。在第二级脱溶时,入HCD棉粕的溶剂含量、脱溶温度、脱溶时间、逆流通过脱溶器的惰性气体流量等操作条件对脱溶后棉粕中的溶剂残留量均有影响,可把TPS棉粕中甲醇和己烷的残留量分别降至1 000和60Om眺g以下。脱溶条件相同时,脱除己烷易于脱除甲醇。因此,可以把甲醇残留量作为棉粕的脱溶控制指标。只要甲醇残留量不超标,己烷残留量就不会超标。 (3)建立HCD传质单元模型。基于HCD内物料平衡、相平衡、动力学方程等提出的HCD传质单元模型,关联了脱溶器的传质单元数和操作条件与脱溶效果之间?
吴新杰,李强生,陈凤祥,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胡宝成[10](2003)在《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对已建立的有关油菜籽 (饼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综合考察其方法原理和实践经验 ,并重点就这些方法中影响硫甙分析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使获得的结果更加可靠。
二、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菜籽粕中的芥子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菜籽粕中的芥子甙(论文提纲范文)
(1)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分离及稳定性与抗氧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硫代葡萄糖苷的概述 |
1.1.1 硫代葡萄糖苷的化学结构以及种类 |
1.1.2 硫代葡萄糖苷在植物中的分布 |
1.2 国内外关于硫代葡萄糖苷的研究现状 |
1.2.1 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及纯化方法 |
1.2.2 硫代葡萄糖苷的测定方法 |
1.2.3 硫代葡萄糖苷的稳定性与降解 |
1.2.4 硫代葡萄糖苷及降解产物的生物学活性 |
1.3 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 |
2.1 引言 |
2.2 试验部分 |
2.2.1 试验原料及仪器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数据处理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硫代葡萄糖苷的水提取 |
2.3.2 硫代葡萄糖苷的乙醇提取 |
2.3.3 超声强化乙醇提取硫代葡萄糖苷 |
2.4 本章小结 |
3 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部分 |
3.2.1 试验原料与仪器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树脂的筛选 |
3.3.2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3.3.3 树脂质量与提取液体积比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3.3.4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3.3.5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3.3.6 解吸液的选择 |
3.3.7 解吸时间对解吸率的影响 |
3.3.8 树脂质量与解吸液体积比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
3.3.9 pH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
3.3.10 吸附法分离硫代葡萄糖苷 |
3.4 本章小结 |
4 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稳定性 |
4.1 引言 |
4.2 试验部分 |
4.2.1 试验原料及仪器 |
4.2.2 硫代葡萄糖苷样品的制备 |
4.2.3 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试验 |
4.2.4 稳定性的测定 |
4.2.5 数据处理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温度对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4.3.2 pH对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4.3.3 时间对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4.3.4 超声功率对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4.3.5 超声时间对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4.3.6 光照对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产物结构表征 |
5.1 引言 |
5.2 试验部分 |
5.2.1 试验原料与仪器 |
5.2.2 试验方法 |
5.2.3 表征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硫代葡萄糖苷提取液和降解产物红外光谱 |
5.3.2 硫代葡萄糖苷纯化产物与降解产物的结构表征 |
5.4 本章小结 |
6 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抗氧化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试验部分 |
6.2.1 试验原料及仪器 |
6.2.2 试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硫代葡萄糖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6.3.2 硫代葡萄糖苷对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6.3.3 硫代葡萄糖苷对Fe还原力作用 |
6.3.4 硫代葡萄糖苷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2)硫甙在肉鸡肠内容物中降解及其对肉鸡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硫代葡萄糖苷的结构、种类及分布 |
2 硫甙酶 |
3 硫甙的降解及其产物 |
3.1 硫甙的酶促降解 |
3.2 硫甙的非酶促降解 |
4 硫甙降解产物的生物活性作用 |
4.1 风味作用 |
4.2 植物防御作用 |
4.3 抗肿瘤作用 |
4.4 抗营养作用 |
5 硫甙的检测方法 |
5.1 间接测定硫甙含量 |
5.2 直接测定硫甙含量 |
6 硫甙在动物体内的降解情况研究进展 |
7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不同产地及品种的菜籽所含硫甙组分及含量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几种单一硫甙保留时间的确定 |
2.2 产地和品种对菜籽和菜粕中单一硫甙及总硫甙含量的影响 |
2.3 产地和品种对菜籽及菜粕所含单一硫甙占总硫甙比例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硫甙在肉鸡小肠、盲肠内容物中的降解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胃蛋白酶对硫甙的降解效果 |
2.2 肉鸡小肠和盲肠内容物对硫甙的降解效果 |
3 讨论 |
3.1 胃蛋白酶对硫甙的降解效果 |
3.2 肉鸡小肠和盲肠内容物对硫甙的降解效果 |
第四章 硫甙在肉鸡体内降解及其对肉鸡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硫甙对肉鸡增重的影响 |
2.2 硫甙酶对硫甙在肉鸡体内降解率的影响 |
2.3 硫甙对肉鸡肝脏、肾脏、甲状腺的影响 |
2.4 硫甙对肉鸡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
2.5 硫甙对肉鸡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硫甙对肉鸡增重的影响 |
3.2 硫甙酶对硫甙在肉鸡体内降解率的影响 |
3.3 硫甙对肉鸡肝脏、肾脏、甲状腺的影响 |
3.4 硫甙对肉鸡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硫甙对肉鸡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
结论 |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菜籽粕的脱毒工艺及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鸡饲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菜籽粕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
1.1.1 菜籽粕的成分 |
1.1.2 菜籽粕脱毒 |
1.1.3 菜籽粕在饲料中应用 |
1.1.4 菜籽粕脱毒废液的综合利用 |
1.2 杜仲在饲料中的应用 |
1.2.1 杜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
1.2.2 杜仲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
1.3 饲料工业的发展状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菜籽粕脱毒工艺探讨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方法 |
2.2.1 菜籽粕的脱毒工艺流程 |
2.2.2 菜籽粕脱毒 |
2.2.3 检测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甲醇硫酸水溶液脱毒效果 |
2.3.2 乙醇硫酸水溶液脱毒效果 |
2.4 小结 |
2.4.1 最佳脱毒体系 |
2.4.2 菜籽粕脱毒的最佳工艺 |
第3章 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鸡用饲料的配制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方法 |
3.2.1 饲料配制方法 |
3.2.2 饲料待测液的制备 |
3.2.3 成分检测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鸡饲料的组成 |
3.3.2 饲料中总黄酮、桃叶珊瑚甙和绿原酸的含量 |
3.3.3 饲料中钙、磷、蛋白质和硒的含量 |
3.4 小结 |
第4章 添加杜仲、菜籽粕鸡饲料对鸡肉用性能影响的初探 |
4.1 仪器与试剂 |
4.2 方法 |
4.2.1 鸡饲养管理 |
4.2.2 鸡肉用性能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平均日增重和饵料系数 |
4.3.2 屠宰测定 |
4.3.3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
4.3.4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
4.3.5 肌肉中总黄酮、桃叶珊瑚甙和绿原酸含量 |
4.4 小结 |
第5章 菜籽粕脱毒废液中植酸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
5.1 仪器与分析 |
5.2 方法 |
5.2.1 菜籽粕脱毒废液中植酸的提取 |
5.2.2 植酸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菜籽粕脱毒液中植酸的提取结果 |
5.3.2 植酸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5.4 小结 |
5.4.1 植酸的制备工艺 |
5.4.2 植酸抗氧化作用 |
第6章 结论 |
6.1 菜籽粕脱毒工艺探讨 |
6.2 饲料中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对鸡肉用性能影响 |
6.3 饲料中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对鸡肉用性能影响 |
6.4 菜籽粕脱毒废液中植酸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7章 创新点与展望 |
7.1 创新点 |
7.2 不足之处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A 缩略词 |
附录 B 饲料、鸡饲养及屠宰相关照片 |
(4)菜粕在吉富罗非鱼配合饲料中应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 饲料蛋白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
1.2 菜粕的营养价值 |
1.3 菜粕中主要毒素和抗营养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
1.4 菜粕中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测定 |
1.4.1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 |
1.4.2 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方法 |
1.4.3 恶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 |
1.4.4 腈化物的测定方法 |
1.4.5 植酸的测定方法 |
1.4.6 单宁的测定方法 |
1.4.7 芥子酸的测定方法 |
1.4.8 芥子碱的测定方法 |
1.5 菜粕中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去除方法 |
1.5.1 物理处理法 |
1.5.2 化学处理法 |
1.5.3 生物法 |
1.5.4 作物育种法 |
1.6 菜粕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肝脏组织结构和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2.2.2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
2.2.3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
2.2.4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2.3.2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体组成的影响 |
2.3.3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
2.3.4 饲料菜粕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结论 |
图版说明 |
第三章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3.2.2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对体组成的影响 |
3.2.3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组织的影响 |
3.2.4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3.3.2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
3.3.3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
3.3.4 不同水平的菜粕添加碘酸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结论 |
图版说明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菜籽饼(粕)中抗营养因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 |
1.1 直接法 |
1.1.1 葡萄糖试纸法 |
1.1.2 氯化钯法 |
1.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
1.1.4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RILC) |
1.2 间接法 |
1.2.1 葡萄糖比色法 |
1.2.2 硫酸根法 |
1.2.3 硫脲紫外分光光度法 |
2 硫甙分解产物的测定 |
2.1 异硫氰酸酯 (ITC) 的测定 |
2.2 OZT的测定 |
2.3 腈化物的测定 |
3 芥酸的测定 |
4 植酸的测定 |
4.1 滴定法 |
4.2 比色法 |
4.2.1 磷钼黄比色法 |
4.2.2 三氯化铁比色法 |
4.3 沉淀法 |
4.4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 |
4.5 高效离子色谱法 |
5 单宁的测定 |
6 结语 |
(6)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提取纯化及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硫代葡萄糖苷的概况 |
1.2.1 硫代葡萄糖苷的结构 |
1.2.2 硫代葡萄糖苷的合成 |
1.2.3 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 |
1.2.4 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功能 |
1.2.5 硫代葡萄糖苷研究的发展史 |
1.2.6 硫代葡萄糖苷研究的现状 |
1.2.7 硫代葡萄糖苷研究的发展趋势 |
1.3 硫代葡萄糖苷的检测方法的研究状况 |
1.3.1 硫代葡萄糖苷的液相色谱测定 |
1.3.2 氯化钯法 |
1.3.3 测定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合物酸解产物来推算其总量 |
1.3.4 测定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合物酶解产物来推算其总量 |
1.3.5 其它方法 |
1.3.6 检测方法优缺点分析 |
1.4 选题的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芥菜中主要组分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章 溶剂法提取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工艺条件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3.3.2 提取温度的选择 |
3.3.3 提取时间的选择 |
3.3.4 料液比(g/mL)的选择 |
3.3.5 粒度大小的选择 |
3.3.6 正交实验和工艺条件的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声波法提取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工艺条件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内容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4.3.2 超声功率的选择 |
4.3.3 超声时间的选择 |
4.3.4 料液比的选择 |
4.3.5 粒度大小的选择 |
4.3.6 超声提取正交实验和工艺条件的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纯化因素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内容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1 淋洗剂的选择 |
5.3.2 淋洗液浓度的选择 |
5.3.3 淋洗速度的选择 |
5.3.4 上样量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加工过程中稳定性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内容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方法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3.1 pH值对芥菜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6.3.2 温度对芥菜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6.3.3 金属离子(Na~+、Cu~(2+),Ca~(2+)、Fe~(3+)、Zn~(2+))对芥菜硫代葡萄糖苷稳定性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小结 |
7.2 后续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菜籽粕的制备 |
1.1.2 芥子酶的制备 |
1.2 实验试剂 |
1.2.1 缓冲溶液的配制 |
1.2.2 氨水-乙醇溶液的制备 (本实验所用氨水的含氨量为18.7%) |
1.2.3 硫脲标准储备液及标准使用液的配制 |
1.3 仪器设备 |
1.4 实验设计 |
1.4.1 单因素试验 |
1.4.2 正交试验 |
1.4.3 吸光度的测定 |
1.4.4 硫脲标准曲线的制作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
2.2 各反应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及结果分析 |
2.2.1 芥子酶用量对酶解的影响 |
2.2.2 酶解温度对酶解的影响 |
2.2.3 酶解时间对酶解的影响 |
2.2.4 酶解过程中pH值对测定的影响 |
2.2.5 显色反应时氨水-乙醇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 |
2.2.6 显色反应温度对测定的影响 |
2.2.7 显色反应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
2.3 各反应条件的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1 酶解反应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2.3.1.1 酶解反应正交结果见表10。 |
2.3.1.2 酶解反应各因素对测定结果显着性影响见表11。 |
2.3.2 显色反应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2.3.2.1 显色反应正交结果见表12。 |
2.3.2.2 显色反应各因素对测定结果显着性影响见表13。 |
2.4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
2.5 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
3 结论 |
(9)含毒油籽双液相浸取和脱溶过程放大的动力学与实验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油菜籽和棉籽的生产与品种特性 |
1.1 我国油菜籽和棉籽的生产量 |
1.2 油菜籽和棉籽的主要成分 |
1.3 菜粕和棉粕中的有毒成分 |
2 油菜籽和棉籽的现行加工方法及其产品特性 |
2.1 工艺特点 |
2.2 产品质量 |
2.3 预榨浸出粕的饲料应用限制 |
2.4 菜粕和棉粕的脱毒处理 |
3 双液相溶剂(TPS)浸取工艺 |
3.1 基本原理 |
3.2 改进的TPS浸取技术 |
3.3 产品质量 |
3.4 工艺问题研究现状 |
4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的 |
4.1 对预榨浸出工艺的反思 |
4.2 对TPS浸出工艺研究的小结 |
4.3 本文拟工作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第三章 分析方法 |
1 菜粕中硫甙含量的测定 |
1.1 测定方法概述 |
1.2 氯化钯法测定硫甙总量 |
2 棉粕中棉酚含量的测定 |
2.1 粕中游离棉酚(FG)的测定 |
2.2 粕中结合棉酚(BG)的测定 |
3 油含量、水含量和挥发物的测定 |
3.1 油含量的测定 |
3.2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
4 菜籽及棉仁的磨碎及粒度分析 |
4.1 菜籽的磨碎及粒度分布 |
4.2 棉仁的磨碎及粒度分布 |
5 粕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
5.1 试剂与仪器 |
5.2 外标样配制 |
5.3 色谱测定 |
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第四章 双液相溶剂浸取油菜籽动力学研究 |
1 油脂浸取过程动力学研究概况 |
1.1 油菜籽的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 |
1.2 油脂浸取的实验方法 |
1.3 油脂的浸出速率与扩散系数 |
1.4 油脂浸取的速率模型 |
1.5 油脂浸取速率模型的局限性 |
1.6 测定TPS浸取菜油和硫甙速率的必要性 |
2 菜油和硫甙同时浸取速率测定 |
2.1 实验方法与材料 |
2.2 结果与讨论 |
3 菜油和硫甙的浸取速率模型 |
3.1 传质过程分析 |
3.2 建立数学模型 |
3.3 模型参数的求取与分析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第五章 双液相溶剂并流浸取油菜籽模拟实验研究 |
1 浸出方式与浸出器的选择 |
1.1 单相溶剂浸出 |
1.2 双液相溶剂(TPS)逆流浸出 |
1.3 TPS并流浸出设想 |
1.4 TPS并流浸取模拟实验内容与目的 |
2 并流浸取模拟实验 |
2.1 实验设计 |
2.2 实验方法与材料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 液相并流液-液-固三相浸出器的理论级模型 |
3.1 建立模型 |
3.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第六章 双液相溶剂浸出粕的脱溶研究 |
1 TPS浸出粕脱溶条件的选择 |
1.1 己烷浸出粕的脱溶设备与工艺条件 |
1.2 TPS浸出粕与己烷浸出粕的差异 |
1.3 脱溶条件对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
1.4 TPS浸出粕脱溶研究概况 |
1.5 TPS浸出粕脱溶研究思路 |
2 TPS浸出粕静态脱除甲醇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3 TPS浸出粕的半中试脱溶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 HCD脱溶器的传质单元模型与应用 |
4.1 传质单元模型的数学推导 |
4.2 传质单元模型的应用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第七章 双液相溶剂浸取含毒油籽的推荐工业流程 |
1 流程说明 |
1.1 设计依据和范围 |
1.2 设计规模 |
1.3 主要设计参数 |
1.4 产品、主要原料、辅助材料规格及数量 |
2 流程叙述 |
2.1 浸出工段 |
2.2 粕脱溶工段 |
2.3 己烷回收工段 |
2.4 甲醇再生工段 |
3 工程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
3.1 主要设备选型 |
3.2 公用工程消耗 |
3.3 三废排放与环保 |
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获得的发明专利 |
(10)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接测定硫甙 |
2 测定解离产物葡萄糖 |
3 测定解离产物硫酸根 |
4 测定解离产物异硫氰酸酯或其衍生物、脱硫硫甙 |
5 展望 |
四、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菜籽粕中的芥子甙(论文参考文献)
- [1]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分离及稳定性与抗氧化性研究[D]. 詹琪琪.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2]硫甙在肉鸡肠内容物中降解及其对肉鸡生长的影响[D]. 詹桂兰.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 [3]菜籽粕的脱毒工艺及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鸡饲料的研制[D]. 兰文菊. 吉首大学, 2012(01)
- [4]菜粕在吉富罗非鱼配合饲料中应用技术的研究[D]. 张明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5]菜籽饼(粕)中抗营养因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黄辉龙,邹晓庭. 中国饲料, 2010(17)
- [6]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提取纯化及稳定性的研究[D]. 郭逍遥. 南昌大学, 2007(06)
- [7]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的探讨[J]. 韩茂慧. 粮油食品科技, 2007(03)
- [8]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菜籽油中芥子甙[J]. 李慧琴. 大众标准化, 2006(S1)
- [9]含毒油籽双液相浸取和脱溶过程放大的动力学与实验模拟[D]. 包宗宏. 南京工业大学, 2003(01)
- [10]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吴新杰,李强生,陈凤祥,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胡宝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