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土塘泥蟹越冬试验

大棚土塘泥蟹越冬试验

一、青蟹土池大棚越冬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宋光同[1](2017)在《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过程及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因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克氏原螯虾养殖规模的迅速增加,养殖业对优质虾苗需求量与日剧增。传统土池、稻田育苗方式,存在虾苗规格不齐、质量良莠不齐、难捕捞、运输难度大、放养成活率低等问题,常导致养殖失败。为此,本研究采用外观解剖观察、组织学方法以及正交实验、对比实验设计方法,开展了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及人工诱导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外观解剖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组成,卵巢呈“Y”型;卵子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及成熟期卵母细胞4个时相;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期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V期5个时期。卵质内滑面内质网、致密小颗粒物质、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的合成。将卵巢呈黑色、卵黄充满卵母细胞、细胞核消失、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分离等特征作为克氏原螯虾成熟标志。克氏原螯虾个体每年产卵1次,性腺发育不同步,群体每年存在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为9、10月份,一个为4、5月份。2、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不考虑交互作用,选择L9(34)正交表,研究了亲虾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及放养密度4个因素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成活率、抱卵率、产卵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虾规格为35~50g、隐蔽物种类为‘水草+石棉瓦+砖块’、光照度为50~500Lux、亲虾密度为20尾/m2”人工诱导组合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效果。该组合下,亲本虾平均成活率达96.25%、平均抱卵率达85.71%、平均抱卵数达436.6枚/尾。3、选择光照度<100 Lux、切除单侧眼柄、盐度8的盐水3个诱导因素随机组合为7种诱导方式,诱导克氏原螯虾繁殖实验。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亲本虾的成活率差异不显着(p>0.05);光照度<100Lux组、去单侧眼柄组及光照强度<100Lux+切除单侧眼柄组3组的产卵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5~18d,平均抱卵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5倍、2.75倍和2倍。4、选择7组实验饲料,其中基础饲料(对照组,试验饲料1);基础饲料+0.5%维生素C(VC)+0.02%维生素E(VE)+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6%秘鲁鱼油和2%大豆卵磷脂)(实验饲料2);基础饲料+0.5%VC+0.02%VE(实验饲料3);基础饲料+8%HUFA(实验饲料4);基础饲料+0.02%VE(实验饲料5);基础饲料+0.5%VC(实验饲料6);2#青虾全价颗粒饲料(粗蛋白≥30%)(实验饲料7),研究了 7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培育成活率、抱卵率、抱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添加VC、VE及HUFA的饲料2组亲虾的抱卵率和孵化率最高,分别达75%和82.8%,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了 VC和VE的饲料3组的亲虾相对抱卵量最高,每克抱18枚卵;VC、VE和HUFA具有交互作用,能显着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性能。5、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内设的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集约化繁殖、孵化及幼虾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研究。研究表明,亲本虾成活率达73.59%,抱卵率达76.11%,育成规格1~2cm的幼苗2300尾/m2,孵化后亲本虾回捕率达93.7%;体长为1~2cm和2~3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汪洋,严银龙,施永海,朱建明,王建军,刘建忠,刘永士[2](2017)在《中华绒螯蟹河口地区低盐度半生态人工繁育技术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中华绒螯蟹河口地区低盐度半生态人工繁育技术,于20142016年进行了亲蟹挑选、越冬强化培育、促产交配、抱卵蟹孵化、溞状幼体变态发育和大眼幼体淡化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经过一个周期的越冬强化培育、抱卵和孵化,亲蟹越冬成活率在73.6%以上,抱卵率在84.8%以上。选取部分抱卵蟹,经过20多天的幼体培育,20142016年分别育成大眼幼体33.0、29.5、30.5 kg。结果表明,利用天然海水进行河蟹半生态人工繁育是可行的,在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方面有积极意义。

刘泓泉[3](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闫喜武[4](2005)在《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文中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现已经成为重要的养殖动物。本研究从 2002 年 5 月至 2005 年 5 月,对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与生态学、养殖技术与工艺、病害与敌害生物及品种选育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菲律宾蛤仔的繁殖和生长 菲律宾蛤仔大连和莆田群体的生物学零度(BZP)分别为 6.77℃和 10.99℃;有效积温(EAT)分别为 315.21 和 172.79 ℃.d。通过人工促熟,大连群体繁殖期比自然海区提早 1 个月,莆田群体比自然海区提早 5 个月。莆田二龄蛤仔第一次最高产卵量可达 104万粒,大连二龄蛤仔最高产卵量可达 65 万粒,大连蛤仔卵径 66.13±2.40(n = 40),莆田蛤仔卵径 71.88±3.14(n = 40),二者差异显着(P<0.01)。大连二龄蛤仔 D 形幼虫平均 96.13(±5.83)×76.75(±4.46)μm(n = 40);南方二龄蛤仔 D 形幼虫平均 107.63(±5.55)×82.88(±4.22)μm,二者差异显着(P<0.01)。莆田二龄蛤仔幼虫整个浮游期平均日增长 9.63×9.79μm, 大连二龄蛤仔幼虫整个浮游期平均日增长 12.20×12.47μm,后者快于前者(P<0.01)。大连蛤仔在水温 25℃以上条件下,浮游期为 10 天左右,附着规格为 179.9×174.4μm,附着至变态需 8~9 天,变态规格 230.0×220.0μm,相同条件下,莆田蛤仔浮游期仅 56 天,附着至变态只需 45 天,变态规格仅为 196.7×190.8μm。 2.环境因子对蛤仔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 2.1 pH、氨氮 在 pH 为 7.248.69 之间孵化率较高;pH 在 7.91 时变态率最高;稚贝在 pH7.998.45范围内成活率较高;水温 22±0.2℃ , 盐度 27,pH7.86 条件下,氨氮为 11.83mg/l 时,可对孵化率产生明显影响;氨氮对 D 形幼虫的 96hLC50为 7.74mg/l;对 400600μm 稚贝的 96hLC50为 38.11mg/l。 2.2 饵料和幼虫培育密度 金藻和小球藻混合投喂(1:1),幼虫生长和变态与单喂金藻相同,明显优于单独闫喜武 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 博士学位论文 ii投喂小球藻;幼虫培育密度对幼虫生长有显着影响,但对浮游期存活率影响不显着。随着密度增加,幼虫生长明显变慢。 2.3 光照、换水量和海水浊度光照过强会使幼虫生长率和成活率显着降低;浮游期换水量以每天两次,每次 1/2为宜,换水量过小,影响幼虫生长和存活,过大增加劳动强度和能源消耗;在砂滤水中,幼虫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在非砂滤水中,但浮游期成活率差异不显着。 2.4 附着基无附着基采苗和有砂采苗对幼虫变态率影响差异显着,前者可使稚贝变态率提高20~40%;海砂、矿砂和河砂以及粗砂和细砂之间在影响变态率和变态后生长方面差异均不显着。 2.5 重金属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急性毒性实验重金属对菲律宾蛤仔幼体的毒性顺序为:汞>镉>铅>锌>铜>铬。汞对蛤仔 96h的 lD50的浓度为 0.73 mg/l;镉的 48h、96h 的 lD50分别为 5.85、3.66 mg/l;铅对蛤仔 48h、96h 的 LD50分别为 29.511、4.21 mg/l;锌对蛤仔 48h9、6h 的 LD50分别为 79.431、5.43 mg/l;铜对蛤仔 48h、96h 的 LD50分别为 565.98、116.84 mg/l;铬对蛤仔 48h、96h 的 LD50分别为 219.58、148.73 mg/l。估算得到 Hg2+、Cd2+、Pb2+、Zn2+、Cu2+和 Cr6+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036、0.183、0.711、0.772、5.842 和 7.436mg/l。2 种重金属联合毒性,汞、镉对蛤仔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而汞、铬和镉、铬表现为拮抗作用。 3.干露、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同种规格的菲律宾蛤仔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下降;同种温度下,菲律宾蛤仔耐干露能力随着规格的增大而增大,而淡水浸泡则是随规格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处理完的菲律宾蛤仔的生长试验表明:在开始的 7 天内生长缓慢,远不及未处理稚贝的生长速度;7 天后各种规格的稚贝生长明显加快,达到甚至超过未处理稚贝的生长速度;壳长小于 9.5mm 时,干露处理后,稚贝生长速度大于淡水浸泡处理的,壳长大于 9.5mm 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盐度生长试验表明:盐度 25 时生长速度最快,小于25 时随着盐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大于 25 时随着盐度的升高生长速度降低。说明 25是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的最适盐度。 4.大蒜对菲律宾蛤仔卵孵化、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当大蒜汁浓度达到 16×10-6 时,卵的孵化受到显着影响,主要表现是孵化时间延迟;而当大蒜汁浓度达到 32×10-6 时,受精卵不能孵化为正常幼虫。大蒜汁浓度在 2~8×

沈江平,陈汉春,华建权[5](2002)在《青蟹土池大棚越冬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严把越冬青蟹质量关;大棚外雨水不进入越冬池;水温控制在7~10℃,换水控制在20%~50%;换水温差不超过1℃;越冬池水面设置漂浮物;水底设置隐蔽物。

沈江平,陈汉春,陈贤龙[6](1997)在《青蟹水泥池大棚越冬试验》文中研究说明青蟹水泥池大棚越冬试验ANOVERWINTERINGEXPERIMENTOFMUDCRABSCYLLASERRATAINCEMENTSHEDDINGPOOL沈江平(ShenJiangping陈汉春ChenHanchun陈贤龙ChenXianlong)...

刘勇克[7](2009)在《沙底质和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行为习性、成活率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底质和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潜伏行为、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沙底质对三疣梭子蟹潜伏频率的影响研究了体重为(28.0±2.8)g的三疣梭子蟹在不同粒径的沙底质中潜伏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体重为(28.0±2.8)g的三疣梭子蟹在沙粒径范围0.250~0.500mm的底质中,潜沙频率最高,达到了77.92%,然后随沙粒径的增大或者减小潜沙频率逐渐降低;研究了体重为(4.20±0.85)g三疣梭子蟹在沙底质中的日潜伏节律变化,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在6:00到16:00潜沙率最高;20:00到4:00潜沙率最低。根据日周期潜伏时间比例对比分析得出,表明三疣梭子蟹的日潜伏时间与其栖息的底质沙粒径有关,在沙粒径范围0.250~0.500mm的底质潜伏时间最长。2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的影响及应用效益分析研究了玻璃钢瓦、聚乙烯网和以上二者组合的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应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铺设玻璃钢瓦隐蔽物、聚乙烯网片隐蔽物以及上述2种隐蔽物的组合都对蟹的成活率有显着影响(p<0.05),分别为:13.00%、12.50%、12.50%,但对生长的影响不显着,其中铺设玻璃钢瓦隐蔽物能显着提高三疣梭子蟹养殖效益。3隐蔽物结构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研究了隐蔽物之间构成30°、60°、90°、120°角,隐蔽物与池底构成30°、60°、90°夹角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应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隐蔽物垂直于池底并且隐蔽物之间构成30°、60°、90°角能显着提高三疣梭子蟹养殖的成活率(p<0.05),分别为:12.67%、12.83%、14、50%。但对生长规格的影响不显着,隐蔽物之间无夹角或夹角过大对三疣梭子蟹养殖的成活率无显着影响(p﹥0.05)。4隐蔽物在三疣梭子蟹土池养成生产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了在三疣梭子蟹土池养成生产中玻璃钢瓦、聚乙烯网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应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土池养成生产中铺设玻璃钢瓦隐蔽物、聚乙烯网隐蔽物能提高三疣梭子蟹的养成成活率和养殖效益,成活率分别为21.6%、24.8%。

贾磊[8](2008)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7年7月30号至10月30号在山东省乳山市第一对虾养殖场养殖池塘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蟹在养殖90d后开始生殖蜕皮和交配;乳山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在养殖期间雌蟹和雄蟹的腹部形态存在两性差异,雌蟹最宽腹节在生殖蜕皮后由第4腹节变为第5腹节,雄蟹始终为第4腹节;三疣梭子蟹养殖期间,GSI显着增加(P<0.05),HSI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雌蟹的卵巢在交配前已经开始发育,卵黄已经开始积累,交配后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合成旺期,卵黄大量积累;交配前的卵巢脂肪的积累较慢,交配后脂肪积累显着增加,交配后肝胰腺的脂肪含量与卵巢的脂肪含量呈很好的负相关性,在养殖周期内卵巢的蛋白含量始终呈显着增加的趋势,肝胰腺的蛋白含量变化没有规律,与卵巢的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也不明显。2007年1月至3月在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银海水产养殖场连续取样,采用了组织学和生化方法对三疣梭子蟹亲蟹在越冬期间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研究,对越冬期间卵巢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成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亲蟹在越冬期间性腺指数没有显着变化(P>0.05),组织学观察表明越冬期间卵母细胞已经发育成熟,并且在越冬期间形态变化不大。在越冬期间亲蟹卵巢的脂肪含量呈缓慢积累状态,肝胰腺的脂肪含量与卵巢的脂肪含量呈负相关性。亲蟹卵巢的蛋白含量与其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但肝胰腺的蛋白含量呈显着下降趋势,说明在越冬期间亲蟹基本不摄食,为了维持其生存,只能动用其肝胰腺的蛋白。2007年4月至5月在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银海水产养殖场连续取样,采用了组织学和生化方法对三疣梭子蟹亲蟹抱卵期间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研究,对抱卵期间卵巢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成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亲蟹抱卵期间卵巢迅速发育,卵巢指数显着增加(p<0.05),卵母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内经过小生长期、大生长期、近成熟期形成成熟卵母细胞。在抱卵期间亲蟹卵巢的脂肪显着增加(P<0.05),肝胰腺的脂肪含量与卵巢的脂肪含量呈负相关性。亲蟹卵巢的蛋白含量与其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但肝胰腺的蛋白含量与卵巢的蛋白含量相关性不大。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生殖蜕皮后没有交配的三疣梭子蟹雌蟹采用切除右侧眼柄、雌雄蟹混养、雌蟹单性养殖的方法研究其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眼柄切除组的卵巢指数、卵细胞形态、卵巢生化成分含量都达到了交配组水平,混养组和单性组的卵巢指数、卵细胞形态、卵巢生化成分含量没有达到交配组水平,眼柄摘除组、混养组、单性组的肝胰腺指数、肝胰腺生化成分的含量都显着高于交配组,这表明在下没有交配的情况下切除眼柄可以使三疣梭子蟹雌蟹的卵巢发育成熟。

徐国成,马甡,万东善,赵新生,阎斌伦[9](2007)在《三疣梭子蟹池塘笼式吊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解决三疣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中的同类相残、雌雄争偶以及集中上市而价格低迷等问题,2002年,分别在河蟹幼蟹培育池、虾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竹笼吊养及散养对照试验。2003—2004年,利用河蟹幼蟹培育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的笼式吊养生产,养殖面积13.34hm2,收获0.300kg/只以上商品蟹分别为104720.0kg和118625.0kg,商品蟹平均产量分别为7850.1kg/hm2和8892.4kg/hm2,产值分别为628006.00元/hm2和711394.30元/hm2,利润分别为368227.80元/hm2和407940.50元/hm2,年养殖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8%和73%,2004年产量、利润及成活率分别较2002年虾池散养对照试验提高了70%、87%和52%,增收189867.00元/hm2。该项技术利用空闲的河蟹幼蟹培育池,采用笼式吊养全雌梭子蟹,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李大海[10](2007)在《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文中认为论文在对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从生产、市场、技术、政策等多个层面,揭示了海水养殖生产的特殊性,分析了其生产特性与产业发展规律之间的联系。通过构建海水养殖生产模型、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等数理模型,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波动性明显、发展效率低下、环境病害问题突出等现象提供了经济学解释,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建议。论文首先综述了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与现状,对“四次浪潮”中代表品种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分析,发现在海水养殖发展中,除了具有因生产周期较长、市场均衡存在时滞(与农业生产类似)因素引起的周期外,还存在另一种更剧烈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主要地由容量的限制所引发,与养殖规模、密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借鉴养殖容量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论文构建了海水养殖生产模型,提出了海水养殖最优生产理论。将养殖容量进一步细化为短期容量、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经比较发现短期容量大于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而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有可能重合。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应根据可持续容量确定最大养殖规模;但海水养殖经营者会按照经济最优容量确定养殖规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经济最优容量大于可持续容量,将引发过度养殖。模拟显示,如不对海水养殖业进行任何干预,自发产生的过度养殖将使行业发展出现周期性波动,并引起生产效率下降。针对我国“小农式”的海水养殖经营模式,应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论文建立了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由于海水具有流动性,海水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可扩散到周边养殖单元,使相同海域不同养殖者的生产决策相互影响。模型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一个养殖者来说,其最优对策都是扩大养殖规模。海水流动性带来外部性,外部性将导致过度养殖。论文根据海水养殖生产函数推导了海水养殖市场供给函数,并对供给、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发现供给和需求可能出现非均衡波动的情况,即当供、需曲线交点对应的产量大于可持续容量时,在容量限制与外部性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出现价格持续上升与产量持续下降互相强化、最终导致市场供需完全失衡的现象。论文认为,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有可能加剧过度养殖和行业发展波动。在总结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历程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分析了容量限制对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影响。发现除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进步(r型)外,海水养殖业还存在着容量集约型的技术进步(k型)。通过k型技术进步,单位面积海域能够容纳更多的要素投入,增大可持续养殖容量,提高养殖效益。在对对虾、扇贝等品种养殖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其发展初期的技术进步以r型技术进步为主;而当养殖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k型技术进步开始成为技术演化的主要方面。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分析显示,当养殖规模未达到可持续容量时,r型技术进步边际收益较高,而k型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为零;当出现过度养殖时,r型技术进步边际收益迅速下降,而k型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开始增加。论文认为,技术进步是海水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海水养殖业既无法通过自身调节、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实现可持续、有效率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实施适当的行政管理。但是,近30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对海水养殖业发展采取以数量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即把产量、收入等指标的持续增长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目标。论文综述了近20多年来我国政府对海水养殖业管理政策的演变历程,根据海水养殖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了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思路,认为应把控制养殖规模、防止过度养殖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并结合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经验提出了具体措施。

二、青蟹土池大棚越冬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蟹土池大棚越冬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过程及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2 虾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研究
    3 影响克氏原螯虾繁殖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
    4 克氏原螯虾苗种集约化繁育研究进展
引言
    1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过程实验结果
        2.1.1 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系数周年变化特征
        2.1.2 解剖结构及生殖腺组织结构
        2.1.3 卵子发生
        2.1.4 卵巢发育分期
        2.1.5 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超微结构
    2.2 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和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
        2.2.1 亲本虾规格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2.2.2 隐蔽物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2.2.3 光照强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2.2.4 亲本虾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2.3 光照强度、切除单侧眼柄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
    2.4 VC、V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交互作用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
        2.4.1 不同饲料种类对克氏原螯虾亲本虾成活率的影响
        2.4.2 不同饲料种类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
    2.5 克氏原螯虾集约化繁育试验结果
        2.5.1 人工诱导繁殖试验结果
        2.5.2 克氏原螯虾抱卵虾孵化试验结果
        2.5.3 克氏原螯虾幼苗对低温耐受能力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克氏原螯虾卵巢、输卵管结构特点
    3.2 关于克氏原螯虾卵子发生问题
    3.3 关于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分期问题
    3.4 关于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超微结构
    3.5 关于克氏原螯虾产卵问题
    3.6 影响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因子
    3.7 关于光照强度、切除眼柄及盐度的相互作用
    3.8 功能性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
    3.9 克氏原螯虾集约化繁育的可行性
    3.10 低温对克氏原螯虾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中华绒螯蟹河口地区低盐度半生态人工繁育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设施
        1.1.2 亲蟹
    1.2 试验方法
        1.2.1 亲蟹培育
        1.2.2 布苗
        1.2.3 育苗饵料投喂
        1.2.4日常管理
        1.2.5 淡化
2 结果和分析
    2.1 亲蟹和抱卵蟹的培育情况
    2.2 河蟹育苗
3 讨论
    3.1 大规格亲蟹培育
    3.2 育苗水温和盐度
    3.3 饵料投喂
4 结论

(3)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4)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1.1.1 繁殖
        1.1.1.1 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
        1.1.1.2 繁殖周期和性比
        1.1.2 生长发育
        1.1.3 食性和饵料
    第二节 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养殖技术和工艺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选择育种的原理与应用
        1.4.1 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1.4.2 常用的选择方法
        1.4.3 选择育种的基本概念及遗传参数的估计
        1.4.3.1 基本概念
        1.4.3.2 选择极限理论
        1.4.3.3 歧化选择中的反应不对称性
        1.4.4 遗传力估计
        1.4.4.1 广义遗传力
        1.4.4.2 狭义遗传力
        1.4.4.3 现实遗传力
        1.4.4.4 影响遗传力估计的因素
        1.4.5 海洋贝类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杂交和杂种优势
        1.5.1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及相关假说
        1.5.1.1 杂交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
        1.5.1.2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
        1.5.2 海洋贝类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
    第六节 菲律宾蛤仔病害及敌害生物
第二章 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的研究
    第一节 菲律宾蛤仔性腺发育组织学的研究
        2.1.1 引言
        2.1.2 材料与方法
        2.1.2.1 材料
        2.1.2.2 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第二节 不同群体菲律宾蛤仔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
        2.2.1 引言
        2.2.2 材料和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第三节 菲律宾蛤仔受精细胞学研究
        2.3.1 引言
        2.3.2 材料和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第四节 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发育
        2.4.1 卵径大小
        2.4.2 D 形幼虫大小及幼虫生长
        2.4.2.1 D 形幼虫大小
        2.4.2.2 幼虫生长
        2.4.3 附着和变态
        2.4.4 蛤仔生长过程中壳型的变化
        2.4.5.壳长与体重的关系
第三章 养殖生态学
    第一节 pH、氨氮对菲律宾蛤仔幼体发育和生长的影响
        3.1.1 引言
        3.1.2 材料和方法
        3.1.3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幼虫密度、饵料种类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
        3.2.1 引言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第三节 光照、换水量和海水过滤与否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3.3.1 引言
        3.3.2 材料和方法
        3.3.3 结果
        3.3.4 讨论
    第四节 附着基和采苗方法对菲律宾蛤仔变态的影响
        3.4.1 引言
        3.4.2 材料与方法
        3.4.3 结果
        3.4.4 讨论
    第五节 重金属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急性毒性实验
        3.5.1 引言
        3.5.2 材料和方法
        3.5.3 结果
        3.5.4 讨论
        3.5.5 结论
    第六节 干露、淡水浸泡和盐度对菲律宾蛤仔的影响
        3.6.1 引言
        3.6.2 材料与方法
        3.6.3 结果
        3.6.4 讨论
    第七节 大蒜对菲律宾蛤仔卵孵化、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3.7.1 引言
        3.7.2 材料和方法
        3.7.3 结果
        3.7.4 讨论
第四章 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与工艺
    第一节 北方海区菲律宾蛤仔人工促熟及提早繁育技术
        4.1.1 引言
        4.1.2 材料和方法
        4.1.3 结果
        4.1.4 讨论
    第二节 菲律宾蛤仔室内健康苗种规模培育技术
        4.2.1 引言
        4.2.2 材料和方法
        4.2.3 结果
        4.2.4 讨论
    第三节 菲律宾蛤仔土池中间育成技术
        4.3.1 引言
        4.3.2 材料和方法
        4.3.3 结果
        4.3.4 讨论
    第四节 菲律宾蛤仔温室越冬技术及几种中间育成方法比较
        4.4.1 引言
        4.4.2 材料和方法
        4.4.3 结果与讨论
    第五节 黄海北部菲律宾蛤仔海区高效清洁养成技术
        4.5.1 引言
        4.5.2 项目区的自然环境
        4.5.3 滩涂改造和清洁生产
        4.5.4 苗种来源
        4.5.5 放苗时间、方法、密度、规格及区域
        4.5.6 养成期间生长速率
        4.5.7 潮下带养殖
        4.5.8 敌害
        4.5.9 收获
    第六节 北方海区菲律宾蛤仔三段法养殖操作规程
        4.6.1 室内全人工育苗
        4.6.2 稚贝越冬
        4.6.3 中间育成
        4.6.4 海区养成
        4.6.5 收获
        4.6.6 敌害及防治
第五章 菲律宾蛤仔的病害及敌害生物
    第一节 病害
        5.1.1 病毒性疾病
        5.1.2 细菌性疾病
        5.1.3 真菌性疾病
        5.1.4 寄生虫
    第二节 不同生长阶段的敌害生物
        5.2.1 幼体培育阶段
        5.2.2 稚贝室内培育阶段
第六章 选择实验和遗传参数估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七章 群体杂交和家系建立
    第一节 莆田群体和大连群体杂交子一代生物学比较
        7.1.1 引言
        7.1.2 材料和方法
        7.1.3 结果
        7.1.4 讨论
    第二节 菲律宾蛤仔莆田群体不同家系生物学比较
        7.2.1 引言
        7.2.2 材料和方法
        7.2.3 结果
        7.2.4 讨论
第八章 菲律宾蛤仔壳色和壳面花纹家系的纯化和定向选育
    第一节 大连群体不同壳色和壳面花纹菲律宾蛤仔家系建立和子一代生物学比较
        8.1.1 引言
        8.1.2 材料和方法
        8.1.3 结果
        8.1.4 讨论
     第二节 菲律宾蛤仔莆田群体斑马蛤和两道红壳色品系的建立和生长发育比较
        8.2.1 引言
        8.2.2 材料和方法
        8.2.3 结果
        8.2.4 讨论
参考文献
已发表的论文、获得的科研成果和专利
致谢

(7)沙底质和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行为习性、成活率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
    2 三疣梭子蟹的养殖现状
    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底质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蜕壳间隔和潜伏频率的影响
    第一节 沙底质对三疣梭子蟹潜伏行为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沙底质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影响及应用效益分析
    第一节 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的影响及应用效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隐蔽物结构对三疣梭子蟹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1 实验设计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隐蔽物在三疣梭子蟹土池养成生产中的应用实验
        1 实验设计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的研究概述
    1 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点
        1.2 生活习性
        1.3 生长发育
        1.4 繁殖
        1.5 营养成分
    2 三疣梭子蟹的养殖现状
    3 三疣梭子蟹卵巢的发育
    4 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的调控技术
        4.1 神经内分泌调
        4.2 外界环境因子的调控
    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养殖期间三疣梭子蟹卵巢的发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形态学测定
        1.2.2 组织学观察
        1.2.3 水分测定
        1.2.4 生化组成测定
        1.2.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形态学结果
        2.1.1 体重、甲宽、甲长的关系
        2.1.2 形态特征的两性差异
        2.1.3 腹部形态变化
        2.1.4 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
        2.2 养殖期间卵巢的组织学观察
        2.3 水分测定
        2.4 脂肪含量和蛋白含量的测定
    3 讨论
        3.1 养殖期间三疣梭子蟹的形态学变化
        3.2 养殖期间的生化组成变化
第三章 越冬期间三疣梭子蟹雌蟹的卵巢发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取样
        1.2.2 组织学观察
        1.2.3 水分测定
        1.2.4 生化组成测定
        1.2.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
        2.2 越冬期间的卵巢的组织学观察
        2.3 水分测定
        2.4 脂肪含量和蛋白含量的测定
    3 讨论
        3.1 越冬卵期间卵巢的形态学、组织学变化
        3.2 越冬期间的生化组成变化
第四章 抱卵期间三疣梭子蟹卵巢的发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取样
        1.2.2 组织学观察
        1.2.3 水分测定
        1.2.4 生化组成测定
        1.2.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
        2.2 抱卵期间的卵巢的组织学观察
        2.3 水分测定
        2.4 脂肪含量和蛋白含量的测定
    3 讨论
        3.1 抱卵期间卵巢的形态学、组织学变化
        3.2 抱卵期间的生化组成变化
第五章 未交配成熟三疣梭子蟹卵巢的发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取样
        1.2.2 组织学观察
        1.2.3 水分测定
        1.2.4 生化组成测定
        1.2.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
        2.2 组织学观察
        2.3 水分测定
        2.4 脂肪含量和蛋白含量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三疣梭子蟹池塘笼式吊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虾塘、幼蟹培育大棚及水源等条件
    1.3 前期准备工作
        1.3.1 生产设施准备
        1.3.2 幼蟹培育池塘的清淤
        1.3.3 维修、铺设增氧管道、架线吊笼
        1.3.4幼蟹培育池塘的消毒除害与肥水
    1.4 蟹苗的暂养培育与入笼放养
    1.5 养殖管理
        1.5.1 饵料投喂
        1.5.2 水质控制
        1.5.3 检查检测养
        1.5.4换沙、换网与除杂养
        1.5.5 大棚过冬和育肥
        1.5.6 病害防治
    1.6 起捕销售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2年养殖试验
    2.2 2003与2004两年养殖生产投入
    2.3 2003与2004年度养殖生产收获情况
    2.4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3.1 养殖模式与防止残杀
    3.2 越冬育肥上市
    3.3 雌雄混养、分养及全雌养殖
    3.4 尚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3.5 养殖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10)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0.2.1 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研究
        0.2.2 渔业资源经济学的有关研究
        0.2.3 制度和技术经济学的有关研究
    0.3 本文内容和研究方法
    0.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述
    1.1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1.1.1 产量和产值
        1.1.2 养殖面积
        1.1.3 养殖单产
        1.1.4 主要品种
    1.2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
        1.2.1 中国海水养殖的发展阶段
        1.2.2 各海水养殖品种的发展历程
    1.3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特点
        1.3.1 产量高,品种全
        1.3.2 发展速度快,开发强度大
        1.3.3 环境、病害问题突出
2 中国海水养殖“四次浪潮”及发展规律
    2.1 对虾养殖
        2.1.1 对虾生物学概述
        2.1.2 我国对虾养殖发展简史
    2.2 扇贝养殖
        2.2.1 扇贝生物学概述
        2.2.2 我国扇贝养殖发展简史
    2.3 海带养殖
        2.3.1 海带生物学概述
        2.3.2 我国海带养殖发展简史
    2.4 海水鱼类养殖
        2.4.1 养殖海水鱼类概述
        2.4.2 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简史
    2.5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规律
        2.5.1 发展的波动性
        2.5.2 波动的周期性
        2.5.3 一个发展周期的四个阶段
        2.5.4 海水养殖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 基于养殖容量理论的海水养殖生产模型
    3.1 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
    3.2 养殖容量
    3.3 基于养殖容量理论的海水养殖生产模型
        3.3.1 海水养殖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
        3.3.2 封闭式海域的海水养殖的生产函数
        3.3.3 开放式海域的海水养殖生产函数
        3.3.4 短期最大产量和可持续最大产量
        3.3.5 海水养殖的成本曲线、收益曲线及经济最大产量的确定
        3.3.6 过度养殖与海水养殖发展周期
        3.3.7 海水养殖的休作轮养及其意义
    3.4 小农经营模式与过度养殖(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
4 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市场机制
    4.1 多年来主要品种养殖效益的变化情况
        4.1.1 对虾
        4.1.2 扇贝
        4.1.3 海带
    4.2 海水养殖周期性发展中行业利润的变化规律
    4.3 海水养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分析
        4.3.1 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函数
        4.3.2 海水养殖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4.3.3 容量限制下的蛛网模型(动态均衡分析)
    4.4 海水养殖经营效益与规模增长速度相关性假说及实证分析
        4.4.1 海水养殖经营效益与规模增长速度的相关性假说
        4.4.2 关于对虾养殖的实证分析
        4.4.3 关于扇贝和海带养殖的实证分析
5 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特点与机制
    5.1 四次浪潮中的技术演化
        5.1.1 对虾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2 扇贝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3 海带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4 海水鱼类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2 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特点
        5.2.1 技术外生性
        5.2.2 时间分布的非均匀性
        5.2.3 技术演化的路径依赖(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2.4 多方向性和可逆性
    5.3 有关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几个问题
        5.3.1 要素可获得性对技术演化的影响
        5.3.2 容量限制对技术演化的影响(技术演化的两个方向)
        5.3.3 要素相对价格对技术变迁的影响
        5.3.4 养殖风险对技术变迁的影响
6 容量限制、外部性与政府管理
    6.1 我国海水养殖政府管理综述
        6.1.1 政策的演变
        6.1.2 主要管理手段
    6.2 我国部分海水养殖政策效果评价
        6.2.1 以产量为中心的系列政策
        6.2.2 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政策
        6.2.3 产业化政策
    6.3 以环境为中心的海水养殖行政管理及效果评价
        6.3.1 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概述
        6.3.2 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效果评析
        6.3.3 两种管理手段:完善产权与政府直接管理
    6.4 对我国海水养殖行政管理的建议
        6.4.1 转变行政管理思路
        6.4.2 明确行政管理目标
        6.4.3 确定行政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论文附表
附表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青蟹土池大棚越冬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过程及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因子研究[D]. 宋光同.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4)
  • [2]中华绒螯蟹河口地区低盐度半生态人工繁育技术初探[J]. 汪洋,严银龙,施永海,朱建明,王建军,刘建忠,刘永士. 水产科技情报, 2017(01)
  • [3]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4]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 闫喜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04)
  • [5]青蟹土池大棚越冬试验[J]. 沈江平,陈汉春,华建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 [6]青蟹水泥池大棚越冬试验[J]. 沈江平,陈汉春,陈贤龙.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7(02)
  • [7]沙底质和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行为习性、成活率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D]. 刘勇克.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8]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的初步研究[D]. 贾磊.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 [9]三疣梭子蟹池塘笼式吊养技术研究[J]. 徐国成,马甡,万东善,赵新生,阎斌伦.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8)
  • [10]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D]. 李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大棚土塘泥蟹越冬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