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理“假大空”的绝招(论文文献综述)
王砾雪,纪明明[1](2021)在《公仆三部曲:不辜负豫剧现代戏——贾文龙先生访谈录》文中认为贾文龙,河南豫剧院副院长、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河南省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河南林县人,曾工作、学习于林县豫剧团、濮阳文化艺术学校、濮阳市豫剧团。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等。擅演文武小生、须生,主要代表剧目有《斩御史》《巧县官》《能人百不成》《万金油借牛》《刘邦与萧何》等,而为人们所称道的被誉为"公仆三部曲"的《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是其代表性表演力作。
肖湘湘[2](2019)在《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政务新媒体宣传报道》文中研究指明融媒体时代,传统政务媒体也纷纷走上了改革之路,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融媒体矩阵,分工发展又互联互通,切实转换思维方式和语境语态,真正做到与公众良性沟通互动,让大政方针、突发事件、建设发展、文化活动等通过轻松活泼、大众所能接受的方式传递到千家万户。本文结合近年来政务新媒体的发展,阐述如何让政务新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脱颖而出、服务受众的同时,实现影响力最大化。
施瑞婷[3](2018)在《情感体制视阈下情感社会化话语的嬗变 ——基于一个情感教育栏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代社会情感感受与表达规则失范、社会心态失调等问题层出不穷,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我国几度社会转型的历史实情来看,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变迁都会深层次地影响处于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情感,情感社会化研究便发轫于此。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情感社会化不仅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自身的重要机制,对情感社会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创性地在情感体制的研究视角下,历时性地剖析了我国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情感社会化问题的复杂性、差异性和多变性。通过选取跨越五十年历史的《中国少年报》上“知心姐姐”相关栏目的全样本作为研究材料,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历时性内容分析法,展开纵向和横向的多角度探讨,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理想主义情感体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导性情感体制。在这一情感体制下建构起了一整套“集体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主要特征是情感色调以“勇敢”为主,集体主义情感主旋律突出,情感趋向两极化、片面化,许多情感都被摆在了对立的位置上,目的在于烘托、强化以及反衬集体主义情感。围绕这套话语有着相应的话语实践,重点在于对个体与集体的情感关系的处理。集体主义情感大于一切,家庭功能政治化。对少年儿童与对成年人的情感社会化的期待并无明显分别。具体的情感教育方式首先是自我反省,接着对有益于情感社会化话语的情感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以及采用反衬手法进行强化。对于不符合话语要求的情感,同样采用反衬法凸显其错误性,并利用个体和集体的情感关系,进行集体性的批判以及夸大危害性的后果,直至将其扭转。现实主义情感体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导性情感体制。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腾飞,对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教兴国”战略使认知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中最受重视的内容。与此相应,“集体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式微,理想主义的狂热回归现实主义的理智。在此历史情境下形成的现实主义情感体制建构起了一套“理智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这套情感社会化话语实践的重点,在于处理个体与互动性重要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由于核心家庭在情感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亲情之爱重新回到情感社会化话语中,情感色调以“爱”为主。少年儿童成为情感教育中最受关注的群体,情感教育方式虽种类繁多,但总体呈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被理智对待的情感若是能够促进认知教育的发展,社会化过程就完成了。若还不能,则需经由自省,辅以采取其他的教育方式重复这一过程,进行情感的再社会化。自我主义情感体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主导性情感体制。这种情感体制建构起了一套系统的“快乐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理智至上”的情感社会化话语由于引起许多负面情感而逐渐式微,社会对正面情感的呼吁加强,因此,这种情感体制的情感色调以“快乐”为主。对“快乐人生三句话”及相应的“快乐人生的36个好朋友”的建构,完整地诠释了这套话语的内涵。随着情感逐渐“被看见”,不再依附于其他,情感指涉个体、回归自身。话语实践所处理的主要是个体与自身的情感关系,情感涉及的环境不再局限在日常生活范围内,还涉及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少年儿童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彰显。情感成为情感教育的核心,对于负面情感往往采取“以情育情”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其转化为有益于“快乐人生”的正面情感。如难以转化,则会选择忽视、忍耐、遗忘、向内归因等方式进行排解。若起初体验到的是正面情感,也要经由自我反省,判断其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如不符合,还需通过情感教育进行再社会化,以达成“快乐人生”的目标。三种主导性情感体制之间是一种交叉渐进的关系。随着情感体制的变迁,情感社会化的话语建构及实践亦在不同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为一个时期的情感意涵、情感序列、情感关系以及情感教育等定下基调。情感教育方式从极端化转向人性化,原本受到压制的个体情感日益得到关注,个体与自身的情感关系成为情感社会化话语处理的核心关系,代际关系也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这些都反映出社会的个体化趋势。但是,鉴于我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情感,即便是在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时代,也体现出强烈的试图将情感予以规训的冲动和要求。通过“知心姐姐”形象的创立,促使受众与其产生情感联结,其目的还是为了进行情感教育,强调情感的统一性,强化情感社会化话语。国家意志以及工具理性在每个时期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其对情感规训的影响力,高度简化的情感判断与向内归因的情感教育方式也始终存在。情感社会化话语还具有代际传递效应。研究最后分析了对情感社会化话语的过度内化可能带来的情感问题,指出情感或许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外在结构性因素之外,引发情感体制本身更迭变化的内在推动力,由此探讨了情感体制转向的新趋势。研究最终落脚于对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解,解释这些变迁及其机制是如何通过曲折的历程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境况、生存体验和生活感受的,并试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体与社会两方面提出处理社会情感问题的建议,且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在情感体制视阈下探讨情感社会化问题不仅能够帮助人际沟通与代际间的理解,更有助于将历史照进现实,为洞悉时代的命运与精神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情感社会化是连接看似个体层面的情感与整体层面的社会结构之间的桥梁,唯有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都通过良性循环的方式解决情感问题,才能形成真正的“好社会”。
张谨[4](2018)在《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切入点与助推器》文中提出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切入点与助推器。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序幕。它粉碎了教条主义精神枷锁,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它开启了经济领域拨乱反正,奠定了改革开放根本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热潮。它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突破性发展;它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的形成,标志着第三次思想解放的到来。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境界;它提供了改革开放新思路,促进了改革开放再深化。
高搏[5](2018)在《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后劲不足,使得以原油为代表的资源类产品价格也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油价将长期在低位震荡运行。在油价低迷的新常态下,一方面,石油产业的上游勘探开发业务面临融资困难,有效投资不足,另一方面,主要原油消费国和产业的需求增长有限,石油产业已开启“冰河期”,从而导致作为油服核心板块的钻井业务严重衰退。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油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全球性的运营能力,所以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空间有限,国外油服公司的进入,中国钻井承包商必须转变思路,走出国门,实施海外经营战略。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经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海外经营“深水区”,必须要清醒认识和坚定决心,迎难而上,稳扎稳打,攻坚克难。中国钻井承包商需要充分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全球石油工程服务行业新形势等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国际油服巨头整合步伐加快、成本增加、工作量萎缩、效益下降、资源国法律政治风险不确定性上升、洗钱等犯罪行为频发等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海外业务结构不合理、投资决策不严谨、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等问题,加强潜力市场开拓,优化市场结构,深化公司体制管理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综合竞争实力。本文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对低油价、危机战略理论及国际化经营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梳理,构建了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理论体系;然后阐述了海外钻井市场的现状,并预测了未来趋势;第三,运用竞争战略分析工具,深入剖析了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面临的机会、威胁及优势、劣势,明确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重要价值意义和企业内在动力;第四,以国外综合性跨国油服公司低油价应对策略为范例,分析了国外主要钻井承包商应对低油价措施及对中国钻井承包商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最后,提出了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对策建议。
谢致君[6](2018)在《新常态下佛山市政府完善引资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吸纳投资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和有力支撑,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总量、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容量等多方面都有着显着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新常态,引资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凭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地缘优势、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着名侨乡的人缘优势和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名城和产业强市。本文在上述时代背景下,首先结合国内外对于政府经济职能和政府在引资活动中职能的转变进行了文献综述,交代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其次,对新常态概念和有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分析新常态特征和政府经济职能对引资工作的指导意义;接着从佛山市经济产业发展和引资工作现状出发,分析新常态下佛山市引资实践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然后总结新常态下全国引资活动的特点和佛山市引资政策的现状及趋势,分析佛山市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研究在新常态背景下,政府如何进一步创新引资理念,转变引资职能,优化引资环境,统筹引资政策,增强引资工作综合竞争力,切实提升佛山引资工作质量和效益,在新的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中抓住机遇,实现引资工作新突破。
郭婷婷[7](2018)在《高校课程考试作弊归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X大学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课程考试作为监测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但目前高校考风涣散,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的考试功用,而且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一方面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与学历不相符,同时也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不合格“产品”,严重损害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危害社会公平和诚信。因此,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和权威,严肃考风、端正学风、净化校风,促进课程考试功用的正常发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有效的预防与制止考试作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X大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究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现状和缘由,从而为预防与制止课程考试作弊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除了绪论与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对本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厘清研究对象的内涵;其次对教育公平理论进行阐述,为研究课程考试作弊奠定理论根基。二、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现状扫描。基于X大学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课程考试呈现作弊现象普遍化、作弊方式多样化、作弊时间全程化、作弊行为隐匿化以及作弊动机复杂化的特点。三、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根源聚焦。“透过现象看本质”,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缘由错综复杂,既有来自外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高校自身在道德教育、课程设置、考试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同时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观念认知存在关联。四、预防与制止高校课程考试的对策探究。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外兼修、齐心协力。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形成“不敢作弊”的惩戒机制;其次,加强诚信教育,形成“不能作弊”的防范机制;再次,提升本科教学,形成“不用作弊”的优化机制;最后,加强自身修养,形成“不想作弊”的自律机制。
周晓瑾[8](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提出《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汪蕾[9](2017)在《包拯廉政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文中提出包拯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以其清正廉洁着称于世。在包拯的成长过程和行政实践过程中,深受古代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优秀思想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廉政思想。包拯的廉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求真务实的从政品质的要求,对他人才德兼备、职能相称、戒奢崇俭的为官德行的希冀,对国家在人事录用、财政赋税、军事边防等方面行政机制的建议。包拯的廉政思想在宋朝对文官相对宽待的政治环境下得以产生,并且得到了包括最高统治者及清官群体的支持,该廉政思想以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导向,注重法度和机制建设,特点鲜明。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光辉的一面也不应当被我们现代人所忽视。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紧紧围绕从严治党、依法执政的方针,将我国的廉政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在行政管理领域里,腐败现象频发,官僚体制僵化,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这些行政失范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也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政府的执政效率和执政效果,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兴衰。此外,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政府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化已经是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行政管理思想的转变和革新除了要立足当下实际,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以外,还要注重对我国古代那些行之有效的思想精华加以研究和继承,让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在现代行政管理中发光发热。本文在对包拯廉政思想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研究包拯廉政思想形成的原因,概括包拯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分析,在借鉴包拯廉政思想的基础上,探寻了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原则思路与改进对策。得到的结果主要包括:包拯廉政思想中高度自律的伦理属性对腐败防治工作的启示,明确如何在行政伦理视野下构建防治腐败的伦理体系;包拯廉政思想的民本主义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借鉴,找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所在;包拯廉政思想的宽严并济特色对行政方式创新的启发,探索如何在处理行政事务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管理艺术。通过对包拯廉政思想的积极因素的探索,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服务。
杨志敏[10](2017)在《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文中认为道情戏作为戏曲的一个类别,清初已有剧种形成,是由曲艺道情或皮影道情受当地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影响,以代言体方式搬上舞台的剧种统称。据统计有八仙戏、蓝关戏、渔鼓戏、太康道情戏、晋北道情戏等20种,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道情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宗教文化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典型范式,至今仍活跃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本文在借鉴、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系统搜集资料,结合重点剧种的田野调查,深入考察道情戏现状。打破以往以单一剧种或剧团为主的研究局面,将道情戏系统置于全国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其发展阶段、班社剧目、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及分析。并从文化地理学、宗教学、社会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综合概括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特征。同时结合当下的“非遗”保护热潮,寻求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生存之道,为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
二、治理“假大空”的绝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理“假大空”的绝招(论文提纲范文)
(1)公仆三部曲:不辜负豫剧现代戏——贾文龙先生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传统技艺学以化用 |
二、 三团舞台锤炼精品 |
三、 匠心坚守豫剧特色 |
四、 公仆形象应时顺义 |
(2)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政务新媒体宣传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融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 |
二、高流量产品有没有基本规律 |
1. 选题紧跟热点,与当下大背景相契合。 |
2. 切换用户视角,强化用户思维。 |
3. 体现正能量,走流量更走心。 |
4. 标题击中痛点、痒点。 |
5. 体现良好互动性。 |
三、政务新媒体如何融合与运营 |
1. 转变和创新思维方式。 |
2. 把握突发事件舆情回应的“时度效”。 |
3. 做好自身定位,政务服务精细化。 |
4. 加强与网友互动。 |
5. 建立用户研究中心。 |
(3)情感体制视阈下情感社会化话语的嬗变 ——基于一个情感教育栏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回顾 |
三、研究问题聚焦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材料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章 一个栏目的几个时代 |
一、“我群”与“他者”:主要受众群体的聚焦 |
二、政策与教育: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 |
三、回到情感:情感色调的年代差异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理想主义情感体制下的情感社会化话语 |
一、革命的“理想主义” |
二、“集体至上”的话语建构 |
三、“公而忘私”的情感关系 |
四、“爱憎分明”的情感教育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实主义情感体制下的情感社会化话语 |
一、生存的“现实主义” |
二、“理智至上”的话语建构 |
三、“亲情回归”的情感关系 |
四、“工具理性”的情感教育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自我主义情感体制下的情感社会化话语 |
一、发展的“自我主义” |
二、“快乐至上”的话语建构 |
三、“彰显自我”的情感关系 |
四、“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 |
五、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跨越时期的情感话题 |
一、情感意涵的时代变迁 |
二、“公与私”的消逝与重构 |
三、“男与女”的性别意识 |
四、“贫与富”的对立与感知 |
五、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阶段已发表论文及着作 |
致谢 |
(4)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切入点与助推器(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一次思想解放:真理标准大讨论 |
(一) 粉碎了教条主义精神枷锁,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二) 开启了经济领域拨乱反正, 奠定了改革开放根本基础 |
二、第二次思想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 |
(一) 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 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突破性发展 |
(二) 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 |
三、第三次思想解放: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
(一)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境界 |
(二) 提供了改革开放新思路, 促进了改革开放再深化 |
(5)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
1.5.1 论文结构 |
1.5.2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理论概述 |
2.1 低油价相关论述 |
2.2 危机管理相关理论 |
2.3 国际化战略相关理论 |
2.3.1 垄断优势论 |
2.3.2 市场内部化理论 |
2.3.3 战略管理理论 |
第3章 国际钻井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
3.1 低油价下国际钻井市场现状 |
3.2 国际市场主要钻井承包商简述 |
3.2.1 schlumberger简述 |
3.2.2 halliborton简述 |
3.2.3 Baker Huges简述 |
3.2.4 Weatherford简述 |
3.2.5 长城钻探(GWDC)简述 |
3.2.6 川庆钻探简述 |
3.2.7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述 |
3.2.8 中曼(ZPEC)简述 |
3.2.9 海隆(hilong)简述 |
3.3 国际钻井市场需求复苏 |
3.4 国际钻井市场价格回升 |
第4章 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优劣势分析 |
4.1 中国钻井承包商的海外经营现状 |
4.2 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PEST分析 |
4.2.1 政治因素分析 |
4.2.2 经济因素分析 |
4.2.3 社会因素分析 |
4.2.4 技术因素分析 |
4.3 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SWOT分析 |
第5章 国外主要钻井承包商应对低油价措施及启示 |
5.1 国外主要钻井承包商应对低油价的措施 |
5.1.1 主动降低服务价格,创新一体化服务模式 |
5.1.2 持有充足现金流,大力削减成本开支 |
5.1.3 注重科技创新,以核心技术引领市场方向 |
5.1.4 完善业务链,国际并购进程加快 |
5.1.5 改变传统合同模式,合作共赢 |
5.1.6 通过技术手段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
5.2 国外主要钻井承包商应对低油价的经验及启示 |
第6章 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对策建议 |
6.1 明确海外经营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
6.2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
6.3 完善风控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
6.4 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推进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6.5 合理规划,加强潜力市场开拓,优化市场结构 |
6.6 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
6.7 深化公司体制管理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新常态下佛山市政府完善引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新常态 |
2.1.1 新常态的特征 |
2.1.2 适应新常态基本举措 |
2.1.3 对引资工作的指导意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干预”和“自由主义”交替发展的西方政府经济理论 |
2.2.2 市场失灵 |
2.2.3 政府干预 |
2.2.4 政府干预对引资工作的作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常态下佛山市引资工作现状分析 |
3.1 佛山市情况概述 |
3.1.1 城市概况 |
3.1.2 经济与产业情况 |
3.1.3 工业发展情况 |
3.2 新常态下佛山市引资工作现状 |
3.2.1 引资工作地位更加突出 |
3.2.2 引资注重质、量并举 |
3.2.3 突出科技创新为导向 |
3.2.4 提升政务服务 |
3.2.5 佛山市引资成果 |
3.3 新常态下佛山市政府引资竞争力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3.3 发展机遇 |
3.3.4 面临挑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常态下佛山市政府引资政策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新常态下引资活动特点 |
4.1.1 引资工作进入3.0阶段 |
4.1.2 “互联网+”推动引资工作转型 |
4.1.3 区域发展战略下,引资项目新布局 |
4.1.4 产城融合——“引资”与“引人”并举 |
4.1.5 中央政府集中整治“政策洼地” |
4.2 佛山市政府引资政策现状 |
4.2.1 佛山市加强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 |
4.2.2 佛山市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
4.2.3 佛山市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 |
4.2.4 佛山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机制 |
4.3 新常态下佛山市引资政策存在的问题 |
4.3.1 引资职能有待转变 |
4.3.2 引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4.3.3 引资机制有待完善 |
4.3.4 产业政策精准度有待提高 |
4.3.5 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有待加强 |
4.3.6 城市发展定位有待明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常态下佛山市政府引资政策完善策略 |
5.1 转变引资理念和政府引资职能 |
5.2 优化引资环境 |
5.2.1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
5.2.2 清理规范行业协会收费 |
5.2.3 拓宽融资渠道 |
5.2.4 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
5.2.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5.2.6 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训机制 |
5.2.7 凝聚亲商安商的向心力 |
5.3 统筹各级引资力量 |
5.3.1 进一步发挥市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的统筹作用 |
5.3.2 优化产业扶持政策 |
5.3.3 建立重大引资项目跟踪机制 |
5.3.4 建立项目统筹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 |
5.3.5 弱化镇(街道)引资功能 |
5.4 明确区域发展重点和定位 |
5.4.1 装备制造业 |
5.4.2 战略性新兴产业 |
5.4.3 工业服务业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高校课程考试作弊归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X大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 选题缘由 |
2.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 考试作弊概念的研究 |
2. 课程考试作弊现状的研究 |
3. 课程考试作弊原因的研究 |
4. 防范课程考试作弊的对策研究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分析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访谈法 |
(四) 研究内容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1. 考试 |
2. 课程考试 |
3. 考试作弊 |
4. 课程考试作弊 |
(二) 理论基础 |
二、我国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现状扫描 |
(一) 调查结果分析 |
1. 作弊现象普遍化 |
2. 作弊方式多样化 |
3. 作弊时间全程化 |
4. 作弊行为隐匿化 |
5. 作弊动机复杂化 |
(二) 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危害 |
1. 影响社风 |
2. 影响校风 |
3. 影响学风 |
三、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根源聚焦 |
(一) 社会方面 |
1. 社会诚信下滑,价值观念扭曲 |
2. 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硬性约束 |
(二) 学校层面 |
1. 道德教育欠重视 |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
3. 评价体系欠科学 |
4. 课程考试欠科学 |
5. 考场监管不到位 |
(三) 学生层面 |
1. 观念认知混乱 |
2. 学习目标缺失 |
3. 自制能力薄弱 |
四、预防与制止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对策探讨 |
(一) 健全法律法规,形成“不敢作弊”的惩戒机制 |
(二) 加强诚信教育,形成“不能作弊”的防范机制 |
1. 加强诚信教育 |
2. 强化考试管理 |
(三) 提升本科教学,形成“不用作弊”的优化机制 |
1.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
2. 改革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 |
(四) 加强自身修养,形成“不想作弊”的自律机制 |
1. 明确学习意义,增强学习动力 |
2. 理性看待成绩,认识作弊危害 |
3. 提升自制能力,抵制考试作弊 |
结语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
(一)研究方法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点 |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
一、创刊及发展 |
二、功能地位 |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
一、报道统计概述 |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
一、政治品质 |
二、劳动品质 |
三、道德品质 |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一、数量变化 |
二、英模形象 |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
四、社会效应 |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一、数量变化 |
二、英模形象 |
三、变化原因分析 |
四、社会效应 |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
一、报道数量变化 |
二、形象分析 |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
四、社会效应 |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包拯廉政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1.1 研究工作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研究法 |
1.2.2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
1.2.3 实地调查法 |
1.3 重难点分析 |
1.3.1 对包拯廉政思想的理解和评价 |
1.3.2 对我国当前政治现状的分析 |
1.3.3 将研究成果切实投入到当下的途径探究 |
1.4 着重解决的问题 |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 |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2 包拯廉政思想的形成 |
2.1 包拯廉政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 |
2.2 包拯廉政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
2.3 包拯廉政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3 包拯的廉政思想主要内容 |
3.1 对个人从政品质的要求 |
3.2 对他人廉洁为官的希冀 |
3.3 对国家行政机制的建议 |
4 包拯廉政思想的分析和评价 |
4.1 包拯廉政思想的出发点——“以国为重”的公共利益价值导向 |
4.2 包拯廉政思想三大特点——伦理属性,民本色彩和宽严并济的行政方式 |
4.3 包拯廉政思想中不容忽视的历史局限 |
5 包拯廉政思想的现代启示 |
5.1 包拯廉政思想现代启示的两大立足点 |
5.1.1 以中国的廉政建设现状为必要研究背景 |
5.1.2 以包拯廉政思想的三大特点为主要线索 |
5.2 包拯廉政思想的行政伦理属性对腐败防治工作的启示 |
5.2.1 包拯廉政思想中的行政伦理属性——极高的道德自律精神 |
5.2.2 构建行政伦理在腐败防治工作中至关重要 |
5.2.3 由包拯廉政思想看行政伦理建设视角下腐败防治体系的构建 |
5.3 包拯廉政思想的民本主义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借鉴 |
5.3.1 包拯廉政思想的民本主义色彩 |
5.3.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 |
5.3.3 以民本主义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 |
5.4 包拯廉政思想的宽严并济对行政方式创新的启发 |
5.4.1 宽严并济是包拯廉政思想中的行政方式的亮点 |
5.4.2 创新行政方式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
5.4.3 结合宽严并济,创新行政方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成果清单 |
(10)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及发展历史 |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地理环境 |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空间分布 |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期 |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兴盛期 |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衰落期 |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复兴期 |
第二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班社剧团活动 |
第一节 “胶东半岛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
第二节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
第三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上) |
第四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下) |
第五节 “陇东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
第三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剧目 |
第一节 道情戏的剧目概况 |
第二节 宗教神话剧 |
第三节 孝贤劝善剧 |
第四节 家庭生活剧 |
第五节 社会历史剧 |
第六节 现代戏 |
第四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特征 |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音乐体制 |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唱词衬字 |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帮腔艺术 |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上) |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下) |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舞台艺术 |
第五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品格及功用 |
第一节 宗教品格 |
第二节 民俗品格 |
第三节 乡土品格 |
第四节 艺术功用 |
第六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与保护 |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现状 |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困境 |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及保护 |
结语 |
附录: 道情戏大事记 |
附表一: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统计表(清末—1956年左右) |
附表二: 太康县道情剧团演职人员表 |
附表三: 太康道情戏脚色行当表 |
附表四: 太康道情剧团2012年(1月25—5月5日)演出统计表 |
附表五: 太康道情剧团2010—2011年演出总收入表 |
附表六: 太康道情剧团2011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
附表七: 太康道情剧团2010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
附表八: 太康道情剧团演员代际表 |
附表九: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活动表(清——1950年左右) |
附表十: “山陕中心”班社剧团表(1950-至今) |
附表十一: 临县道情剧团演职情况表 |
附表十二: 陇剧脚色行当表 |
附表十三: 胡家营业余渔鼓戏剧团的脚色行当 |
附表十四: 右玉县道情剧团演员基本情况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治理“假大空”的绝招(论文参考文献)
- [1]公仆三部曲:不辜负豫剧现代戏——贾文龙先生访谈录[J]. 王砾雪,纪明明. 四川戏剧, 2021(07)
- [2]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政务新媒体宣传报道[J]. 肖湘湘. 记者摇篮, 2019(09)
- [3]情感体制视阈下情感社会化话语的嬗变 ——基于一个情感教育栏目的研究[D]. 施瑞婷. 南京大学, 2018(04)
- [4]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切入点与助推器[J]. 张谨. 岭南学刊, 2018(06)
- [5]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管理策略研究[D]. 高搏.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7)
- [6]新常态下佛山市政府完善引资政策研究[D]. 谢致君.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高校课程考试作弊归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X大学的调查[D]. 郭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8]《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9]包拯廉政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D]. 汪蕾.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3)
- [10]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D]. 杨志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