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十大重点

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十大重点

一、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十大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龙[1](2021)在《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内外形势,突出发展导向与问题导向,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战略设计与战略要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探索创新特色鲜明、示范引领、契合实际、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和一流发展态势,为其他教育领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思路、方案。

贺祖斌,杨婷婷,陈丹丹,刘微微,周坚和,陈洋,罗惠君,蒲智勇,陈庆文,黄令,潘杰宁,李娜,孔苏,王国亮,郭云卿,何俊生,黄春蕾,王文丽,张颖佳[2](2021)在《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评析——“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盘点”学术沙龙》文中指出2020年,我们梳理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十件大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并擘画教育发展蓝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明确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疫情状态下的在线教学成为常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为研究生培养指明方向;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思想引领;强化体美劳教育,均衡"五育"发展;《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吹响新文科建设开工号,开辟"四新"学科建设新征程;《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发布,中西部高等教育迎来均衡发展新机遇;构建校企合作新型学院,培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公布,明确转设时间表,为应用型高校发展带来新机遇。通过梳理年度十大事件,参与成员对事件进行多方位评析,主持人以学者身份参与讨论、点评和总结,多维度地回顾和呈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凝练和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脉络。

吴小炜[3](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国家的灵魂,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先进品格的必然,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使命的必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百年来,作为推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领导力量和有着高度文化自觉的中国共产党,其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和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前进,并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巨大动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的现实境遇,中国共产党在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面对和解决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需求、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利用好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如何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上的巨大动力作用?这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直面的时代课题。基于此,本论文以“谁来、用什么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及“如何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为研究导向,通过从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进行一般性的理论界定分析及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历程的考察和经验总结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时代境遇、战略意义及问题挑战等的考察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通过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优化路径的分析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具体包括: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概述。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基本理论内容进行界定和把握。界定核心概念及其内涵是研究的基本前提,故此,本章首先通过对“文化”概念的一般性考察,逐步进入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先进文化”概念考察,包括对先进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等的界定,实现对本文核心概念的清晰把握。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一般理论问题进行论述,从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前提、方式、内容、原则四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剖析。最后,从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上进行考察,包括对作为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源头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及重要理论来源的列宁的文化革命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理论基础进行溯源。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初步实现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构建。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展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始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成就及经验,既是新时代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也为新时代更好地引领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基于此,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十八大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历程及其历史经验等进行考察分析。包括对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危机及新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的考察。并在考察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基础上,对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第三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境遇及战略意义。全球化、现代化及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为显着的特征,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代境遇。通过对全球化及其进程中的文化表征、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进程中的文化诉求、社会信息化及其进程中的文化张力的考察和梳理,可以使我们能更加具体和深刻地从当今时代发展的总体特征中把握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与时代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文化建设层面看,对新时代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及实现文化强国等具有重大意义;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对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安全及塑造国际形象等具有重大意义;从党的建设要求层面看,对新时代增强党的文化自觉、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第四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问题挑战。从十八大至今,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包括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弘扬、文化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等。同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主流文化价值认同被弱化和消解的风险依然存在、文化创新转化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及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文化安全构成的威胁、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不够的问题及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挑战等。第五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主要有:通过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实现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化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生成路径;通过深化新时代网络领域的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优化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传播路径;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推进文化产业现代化体系和文化事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认同与转化路径;通过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及制度保障机制,优化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路径。

贺祖斌[4](2020)在《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大要点》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这一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明确了方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要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重点关注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组成、运行产出及发展变革所涉及的不同因素和机制,坚持有机协调与和谐发展的理念,具体做到十大要点: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争取外部支持;保持适度办学规模,追求卓越教育质量;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发展高水平本科教育,强化特色高职教育;巩固公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科研服务协同化;明确发展定位,加强战略规划;树立前瞻性发展理念,突出办学特色;传承独特优势,实现融合式创新发展;厚植本土教育,加强国际化办学。

梁炜莹[5](2020)在《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国内普通中学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体系”。自此,地方和学校选修课逐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各中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当中。这类具备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及具有一定活动课程性质的中学选修课程,俗称为中学特色课程。然而,传统中学对于校园教育空间的设计,仍停留在以国家课程授受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层面内。随着近年来中学特色课程受重视程度的提升和开展规模的逐步扩大,传统的中学教学用房空间愈发无法适应中学特色课程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不断改良的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传统中学校园纷纷针对新开设的特色课程,调整和改造原有的教学用房空间。新建的中学校园,也纷纷针对未来可能开展的特色课程内容,采用更具创新适应性的教育空间设计。针对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教育空间设计,逐渐成为近年来各中学校园教育空间设计的热点。论文在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当前中学特色课程的主流开课类型和授课模式,并提出对应类型课程所需要的空间功能和环境氛围。在问题导向下,论文由整体到局部,从校园总体空间组织、平面功能组织、教学空间单元具体布局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等多个层面,逐层分析针对特色课程开展需求,未来中学校园需要准备怎样的教学空间和教育环境,并通过建筑学的设计手段,去满足功能的需求、营造合适的氛围。论文最后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作为理论的践行和检验,将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并总结设计要点和设计趋势,供未来更多相似的项目参考。

王敏[6](2020)在《基于社会文化智能培育的“新学习议程”研究》文中指出飞速变化的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人类学习方式。为了有效应对信息技术发展给人类个体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开始重视审视教育的功能,着手更新人才培养目标暨教育目标,从社会特征和学习特征方面重新制定人才标准,遴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尤其注重信息技术素养的界定、遴选与培育工作。技术变革的速度与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很难对信息技术进行监督管理,如何预防、纠正和减轻技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教育活动蓬勃发展,成为研究者亟需考虑的问题。既有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界定与遴选均以结果为导向,体现了教育界和工商业界对未来人才及人才培养的期待,但是他们较少考虑如何应对技术的负面效应,这也使得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在界定、遴选和培育工作上存在一些不足。美国系统设计专家巴纳锡指出,教育应该致力于提高人的素质与智慧,他呼吁构建“新学习议程”,希望学习者能够由此习得信息社会所需的各项素养,进而能够有效应对技术给人类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多重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梳理与社会文化智能相关的理论与文献,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现实功用与反思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社会文化智能的产生发展和具体内涵。具体来说,社会文化智能可以分为科技认知、科技态度和科技行为三个维度,主要包括与科技相关的基础知识、判断力、理解力、批判意识、反思意识、主人翁意识、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意识、共同体意识、自我管理、风险管控、重建与创新能力十二项能力。其次,本研究以“社会文化智能”为切入点,通过国际比较和文本细读进一步梳理了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偏重与缺失。研究发现,学界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技术维度,具体包括: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估使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整合信息的能力、分享交流信息的能力,认知维度不太关注高阶理解,不够重视“元能力”,态度维度缺少共情、公平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核心素养”遴选和培育过程中则缺少对核心能力的聚焦,较少强调“关系”。社会文化智能从人的认知结构出发,重视理解与智慧,强调人与外界的关系与互动,为今后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提供了有效思路,“信息技术素养”应该增添科技理解力、可持续发展意识、主人翁意识以及共同体意识;“核心素养”框架应该关注真正核心的能力,强调反思、责任和相应的行动力。面对信息技术变革给教育带来的冲击,研究者们试图围绕“核心素养”重构学习内容、过程与方法,巴纳锡的新学习议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他所说的“新学习议程”尚需加以补充完善,使之更加清晰可行。本研究通过梳理巴纳锡的“新学习议程”,借助“新学习议程”完善“核心素养”,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可行路径。具体来说,在一如既往地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规划着眼于认知过程的横向议程,注重发展人的认知能力,重视数据与信息的挖掘、加工、转化、分享、存储能力,尤其重视理解力培养和智慧提升,从而培养高阶能力;纵向议程方面,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思路,注重培养互动能力,推动人与工具、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能力训练中,又要兼顾同质团体内的互动与异质团体间的互动。

张斌[7](2019)在《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市场属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约占全球啤酒消费量的2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自2013年我国啤酒产量达5061.6万千升的顶点之后,我国啤酒市场的消费需求量达到顶点,啤酒产量开始见顶回落。2018年,我国啤酒产量跌至3812.2万千升,较2017年4401.5万千升下滑13.39%。我国啤酒产业发展至现在已经达到成熟期,啤酒行业前五大品牌(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CR5(行业集中度)超过70%,行业同时也在进行扩张中。据Global Data数据显示,2018年,按销售额计算,百威英博(中国)公司市场排名第一,并以啤酒销售额及销量计算,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类别合计排名第一。在如此剧烈的竞争环境下,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能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改变以往的旧模式,调整营销策略实现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仍然保持逆势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了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和规模最大的百威英博集团的中国公司作为研究案例,探讨了百威英博(中国)公司在内部和外部竞争环境中的营销路径,以及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营销策略及营销模式,为我国本土啤酒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参考。论文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运用了文献参考法、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STP理论、4PS营销理论、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ECIRM战略模型等相关营销理论进行了叙述,然后运用理论模型对中国啤酒市场基本状况和趋势做出分析,重点研究了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环境分析、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在结合PEST分析和企业SWOT分析确定了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策略的调整建议,从品牌、产品、促销、渠道、定价五个方面提出了策略调整建议。最后从组织系统建设、营销管理控制、人力资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策略保障措施。最后,介绍了百威英博(中国)公司的组织效率与企业文化落地确保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模式的成功实施,为中国本土消费品企业、尤其是啤酒企业国际化营销提供借鉴意义。

邱佛梅[8](2019)在《“一体化”导向的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体现“科学法治观”以及法治发展的“中国性”和“时代性”。梳理历史脉络,我国法治建设从早期提出“法治国家”(1997)到建设“法治政府”(2004),再发展为建设“法治社会”(2012),既折射法治中国建设的进步,也从侧面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平衡性与协调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失调、发展失衡。基于“三位一体”法治建设的目标导向和战略部署,以及充分发挥“以评促建”的激励功能,构建评价体系和机制,科学评价和比较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水平,发现存在问题、分析成因,是“三位一体”法治建设的逻辑使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依据“定义法治→量化法治→反思法治”的逻辑思路,融合实证分析与规范论证方法,从比较研究的视角,以“一体化”为目标导向及理论基础,探讨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体系构建和实证结果。首先,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是“三位一体”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对其评价及比较具有强大的现实需求;其次,基于“技术+价值+实效”的分析框架,法制建设、保障机制、心理认同、法治秩序是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基本维度,客观指标、专家评议和公众满意度测量构成主要评价方式;再次,针对G省2017年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法治政府指数为78.30,法治社会指数为68.74,二者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公正司法、社会守法两个维度存在明显短板;最后,尽管影响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水平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源于我国国情和法治建构策略更加强调法治政府建设优先,虽抓住了主要矛盾,但也导致公众法治认同感较低、社会自治发育较慢等问题。由此,加快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应推动法治发展动力机制社会化和完善地方法治建设驱动力,形成“国家—政府—社会”三位一体主体格局,合理调配法治资源与完善法治运行组织,提高社会公众对法治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论文力图有所创新:一是选题。从比较的视角聚焦问题,将立论置于重大现实问题和需求之中,其中法治社会评价及实证为全新的研究领域。二是体系。融入绩效评价理念,体现结果导向和公众满意度导向,科学论证评价维度,实现了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可比性。三是方法。融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运用法治评价领域,进行大样本量的社会调查,开展实证研究。但同时,研究对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逻辑关系论述不足,对评价标准分析较为单薄等。有待进一步探讨。

修南[9](2019)在《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研发 ——以《数控车加工与编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广泛地意识到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素养。因此,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首的国际组织通过制定核心素养框架、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美国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也以“核心素养”为理念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另外,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类型,各国针对其职业的特性颁布了“职业核心素养”的相关文件,美国劳工部发布《获得必须技能秘书委员会报告》,德国颁布《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所以,制定职业核心素养框架,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中职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亦是当前中职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基于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研发的研究背景,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以及“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研发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初步设定了研究内容,选取了合适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中职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本文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中职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框架,包括通用核心素养和职场核心素养两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职业角色、工作胜任和职业理想六个层面。同时,简单地对职业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第三章,中职专业课程标准研发的基本情况。一方面,是现有课程标准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从研发的依据、主体、内容、方式以及作用五个部分展开;另一方面是对现有课程标准的问题分析,同样以研发依据、主体、内容、方式和作用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四章,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研发案例探索。以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研发理念,设计了中职课程标准研发的流程,并以此指导中职专业课程标准的研发工作。以长沙HT学校的原有课程标准为例,重新研发《数控车加工与编程》的课程标准。最后,提出了基于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研发的策略。

陈文明[10](2018)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核心素养已经变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正在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这将成为今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对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科学把握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所处的困境,并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实践做法为切入点,提出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必须牢牢坚持审美教育思想的价值引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等,期望能对解答核心素养“怎样培育学生”这一命题作出富有意义的贡献。

二、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十大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十大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内外形势
二、建设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战略设计
三、建设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主要路径
    (一)“高素质”:向内涵式发展再次加速
    (二)“高颜值”:向高效率发展再次发力
    (三)“高水平”:向引领式发展再次转型
    (四)“高品质”:向可持续发展再次优化

(2)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评析——“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盘点”学术沙龙(论文提纲范文)

一普及化: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推进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二教育评价: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路线图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三在线教学:疫情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四内涵式发展: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五课程思政:全面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六体美劳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七新文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八均衡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新机遇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九产业学院:构建高等学校校企合作的新型学院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十独立学院转设: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再出发
    (一)事件回顾
    (二)集体讨论
    (三)主持人点评
盘点总结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概述
    一、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概念及其理论边界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先进文化”概念解读
    二、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三)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四)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三、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
        (二)列宁的文化革命和建设理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展开
    一、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
        (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危机及文化新出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文化道路的形成与确立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发展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新使命新探索
    二、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启示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境遇及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境遇
        (一)全球化境遇及其进程中的文化表征
        (二)中国现代化境遇及其进程中的文化诉求
        (三)社会信息化境遇及其进程中的文化张力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实现新时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的题中之意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及问题挑战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问题挑战
        (一)主流文化价值认同被弱化和消解的风险依然存在
        (二)文化创新转化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增强
        (四)信息网络化给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带来的冲击挑战
        (五)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等对文化安全依然构成威胁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生成路径,夯实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
        (二)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持与发展
    二、优化传播路径,拓展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空间
        (一)不断深化新时代网络领域文化建设
        (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优化认同与转化路径,深化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效能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心聚魂作用
        (二)积极推进文化事业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现代化建设
    四、优化保障路径,完善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优化人才保障机制
        (二)优化安全保障机制
        (三)优化制度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大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争取外部支持
二、保持适度办学规模,追求卓越教育质量
三、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效益
四、发展高水平本科教育,强化特色高职教育
五、巩固公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
六、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科研服务协同化
七、明确发展定位,加强战略规划
八、树立前瞻性发展理念,突出办学特色
九、传承独特优势,实现融合式创新发展
十、厚植本土教育,加强国际化办学
十一、结语

(5)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1 研究的对象
        1.2.2 研究的范围和边界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的方法
        1.5.2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国内中学特色课程开展需求及对教育空间的适应性要求
    2.1 特色课程的开展趋势与用房需求
        2.1.1 特色课程的开展趋势
        2.1.2 特色课程的用房需求
        2.1.3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相关教学用房的配比要求
        2.1.4 特色课程专用用房设计要求的空白
    2.2 中学特色化教育对教育空间的设计需求
        2.2.1 满足课程授课形式的多元化需求
        2.2.2 教育空间的开放化、灵活性需求
        2.2.3 教育空间组织的高效化需求
        2.2.4 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的设计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学特色课程授课空间的实地调研与分析
    3.1 调研工作内容
    3.2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取
    3.3 调研对象的特色课程设置情况
        3.3.1 调研对象的特色课程开课情况
        3.3.2 调研对象的访谈情况总结
    3.4 特色课程教育空间需求的问卷调研
        3.4.1 问卷调研的内容和对象
        3.4.2 调研问卷的设计
        3.4.3 问卷调研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5 调研对象的教育空间使用现状
        3.5.1 实地调研的基本情况
        3.5.2 实地调研现场情况总结
    3.6 调研总体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校园建筑布局
    4.1 常见的中学校园总体布局
        4.1.1 离散型布局
        4.1.2 串联型布局
        4.1.3 集聚型布局
        4.1.4 垂直复合型布局
    4.2 中学校园常见的单体平面布局及其创新设计
        4.2.1 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2 折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3 中庭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4 合院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5 锯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3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校园建筑布局
        4.3.1 公共空间串联布局缩短走班距离
        4.3.2 营造纵向多元空间提高利用效率
        4.3.3 学习组团平面提供共享空间
        4.3.4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未来校园空间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的教学空间布局
    5.1 从行政班教室到走班教室
        5.1.1 传统普通教室的设计要求
        5.1.2 适应走班功能的教室设计
    5.2 科学技术类教学用房的特色化设计
        5.2.1 传统科学类专用教室的设计要求
        5.2.2 实验教室、辅助用房与办公用房的混合布局
        5.2.3 实验教室的多元化布局
        5.2.4 地理教室的独立设置和特色化设计
        5.2.5 科技教室和科技活动室的功能创新
    5.3 艺术文化类特色课程教学空间设计
        5.3.1 传统艺术文化类专用教室的设计要求
        5.3.2 国学特色课程的教学空间设计
        5.3.3 绘画美术空间和工艺美术空间的分区设计
        5.3.4 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多功能复合
        5.3.5 根据办学条件补充设置乐器教室
    5.4 生活健康类特色课程空间
        5.4.1 传统生活健康类公共教学用房的设计要求
        5.4.2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空间
        5.4.3 生命教育组团空间概念的引入
        5.4.4 阅读特色课的开展空间
    5.5 多功能教学用房的创新设计
        5.5.1 传统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空间的设计要求
        5.5.2 微格教室概念的引入和应用
        5.5.3 调整阶梯教室的起坡位置
        5.5.4 风雨操场的特色设计和多功能运用
        5.5.5 多功能教学用房的开放化设计
    5.6 中学特色课程教学用房的设计要点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模式的教育公共空间氛围营造
    6.1 教育公共空间的特色化设计策略
        6.1.1 门厅、架空层的混合功能利用
        6.1.2 结合公共阶梯的开放空间设计
        6.1.3 学习组团式布局的公共空间设计利用
        6.1.4 模糊教室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边界
        6.1.5 交通空间的装饰设计和扩大利用
        6.1.6 半地下空间、下沉庭院、屋顶平台的利用
        6.1.7 边角空间的利用
    6.2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教育空间氛围营造手法
        6.2.1 校园风格及色彩系统的设计
        6.2.2 校园特色文化空间的打造
        6.2.3 校园特色课程成果的展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未来教育空间设计实践
    7.1 DW学校概念性方案设计
        7.1.1 项目概况及设计需求
        7.1.2 平面布局设计分析
    7.2 SM实验中学“未来学校”教学空间改造设计
        7.2.1 项目概况及设计需求
        7.2.2 特色空间改造设计
    7.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实地调研访谈内容
    附录二 教师问卷内容
    附录三 学生问卷内容
    附录四 实地调研案例现场情况记录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6)基于社会文化智能培育的“新学习议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重要概念界定
        一、文化智能
        二、社会文化智能
        三、信息技术素养
        四、核心素养
        五、新学习议程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巴纳锡相关研究综述
        二、社会文化智能相关文献综述
        三、信息技术素养相关文献综述
        四、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社会文化智能的产生背景、理论渊源与内涵
    第一节 社会文化智能的产生背景
        一、新型社会特征的出现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
        二、教育的感知危机与新学习议程规划
        三、教育教学改革与新时代社会危机的解决
    第二节 社会文化智能的理论渊源
        一、文化智能及其理论模型
        二、文化意识理论与文化理解力
        三、社会文化智能与深度学习理论
    第三节 社会文化智能的具体内涵
        一、社会文化智能的建构逻辑
        二、社会文化智能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章 社会文化智能与新时代素养遴选
    第一节 社会文化智能与核心素养
        一、有效应对信息社会的严峻挑战
        二、为遴选新时代素养提供新视野
        三、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新思路
        四、为培育信息技术素养提供新的切入点
    第二节 信息技术素养的理解误区与解决之道
        一、信息技术素养的国际比较
        二、信息技术素养的理解误区
        三、既有信息技术素养框架的解决之道
    第三节 既有“核心素养”框架的缺失与完善之道
        一、理性与科学思维的危机
        二、既有“核心素养”框架的缺失
        三、既有“核心素养”框架的完善之道
第四章 “新学习议程”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新技术、新工具的迷思
        一、新技术的人文反思
        二、新工具的认知迷思
        三、教育需要妥善处理与技术的关系
    第二节 新学习议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巴纳锡与“新学习议程”
        二、“核心素养”的改善与“新学习议程”的更新
        三、“新学习议程”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第三节 新学习议程与教育的未来
        一、信息技术改变并重构了学习的方式与方法
        二、新的学习生态呼吁培养个体学习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
    2.1 STP理论
    2.2 4PS营销理论
    2.3 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
    2.4 “ECIRM”战略模型
3 中国啤酒市场基本状况与趋势分析
    3.1 中国啤酒行业历史渊源及演进
    3.2 中国啤酒市场基本情况
    3.3 中国啤酒产业链及营销模式
    3.4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趋势
4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3 竞争分析
    4.4 SWOT分析
5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5.1 百威英博集团简介
    5.2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市场营销现状
    5.3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5.4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问题的原因分析
6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的营销策略的调整建议
    6.1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策略调整原则
    6.2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STP分析
    6.3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调整后的营销策略
7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7.1 组织结构建设方面
    7.2 营销控制管理方面
    7.3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7.4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8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过程遇到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8)“一体化”导向的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核心概念
        四、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理论研究
        二、关于法治评价的价值之争与理论研究
        三、关于“三位一体”法治中国建设研究
        四、简要评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体系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体系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方法
        二、实证研究方法
        三、规范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及其比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及其比较的目标导向
        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概念内涵及逻辑关系
        二、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是“三位一体”法治建设根基
    第二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及其比较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及其比较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及其比较研究的科学基础
    第三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实践规律
        一、法治政府评价和法治社会评价的实践探索
        二、法治政府评价和法治社会评价的实践规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体系构建
    第一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法治发展水平评价与法治建设绩效评价的区别
        二、融入绩效理念观测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建设水平
    第二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框架标准
        一、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分析框架
        二、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价值标准
    第三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方法体系
        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二、定量评价中主客观指标互补互证的方法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赋值的方法
    第四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比较
        一、评价指标体系生成的法律依据
        二、法治政府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法治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
        四、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特点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实证比较
    第一节 量化分析:中国G省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建设水平
        一、实证评价条件与案例选择理由
        二、数据来源、评分标准及样本结构
        三、G省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水平的评价结果比较
    第二节 规范分析: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社会建设措施的实施效果比较
        一、法治建设措施指标设定
        二、建设指标实现程度比较
    第三节 比较发现: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社会建设不协调是关键问题
        二、国家的法治进程与建设目标相比仍然有距离
        三、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单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实证结果诠释
    第一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结果落差诠释
        一、理念上更加强调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地位
        二、实践上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早于法治社会建设
        三、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水平的经济影响因素
    第二节 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的结果落差影响
        一、正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体化”目标导向的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路径
    第一节 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机制
        一、推动法治建设动力机制的社会化
        二、完善地方驱动力实现“一体化”法治建设
        三、以评价驱动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第二节 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采用软法与硬法相结合的混合法模式
        二、合理调配法治资源与完善法治运行组织
        三、提高社会公众对法治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四、提高整体法治水平与缩小法治建设差距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研发 ——以《数控车加工与编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经济社会深层次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二、我国大陆关于核心素养及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三、对已有文献的简单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价值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职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业核心素养
        二、课程标准
    第二节 中职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素养的内容构成
        一、职业核心素养之文化基础
        二、职业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
        三、职业核心素养之社会参与
        四、职业核心素养之职业角色
        五、职业核心素养之工作胜任
        六、职业核心素养之职业理想
    第三节 职业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一、课程标准是强化职业核心素养的规定与阐述
        二、课程标准是实现职业核心素养的媒介与途径
第三章 中职专业课程标准研发的现状与问题——以《数控车加工与编程》为例
    第一节 中职专业课程标准研发现状——以湖南省三所学校为例
        一、研发依据
        二、研发主体
        三、研发内容
        四、研发方式
        五、研发作用
    第二节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研发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依据未体现学生中心
        二、研发主体未形成多元研发团队
        三、研发内容未满足职业能力的要求
        四、研发方式未改变对现有课程的依赖
        五、研发作用未能较好的指导教学
第四章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研发——以《数控车加工与编程》为例
    第一节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的研发理念
        一、中职专业课程标准应具有整体性的意蕴
        二、中职专业课程标准应体现情境化的场景
        三、中职专业课程标准应具有深度化的内涵
        四、中职专业课程标准应强调自主化的学习
        五、中职专业课程标准应注重意义化的底蕴
    第二节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的研发路径
        一、谁来研发:多主体的研发团队
        二、如何研发:研发中的注意事项
        三、研发什么:完善课标研发过程
        四、有何作用:扩展课标使用功能
    第三节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研发的中职专业课程标准范例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第四节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研发策略
        一、管理部门层面的研发策略
        二、学校层面的研发策略
        三、企业层面的研发策略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活动探究法
    (四)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主要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一)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定义
        1、素养、核心素养
        2、学科核心素养
        3、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二)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1、学科素养时代性
        2、素养内容综合性
        3、素养培育实践性
    (三)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目标指向的一致性
        2、素养价值的独特性
    (四)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1、新时代育人目标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2、学校建设与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3、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概况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2、南菁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表现情况
        3、南菁教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培育表现
    (三)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现实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学校发展指导思想有偏差
        2、课程资源的拓展开发不足
        3、课堂阵地的功能发挥不够
        4、评价考核的机制单一陈旧
三、优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 美育思想的价值引领——重构审美的师生教育生活
        1、探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美的元素
        2、推动学校教育走向美学境界
    (二) 课程资源的拓展整合——能力品格的活动环节提升
        1、把握德育与思想政治学科的关系
        2、建构南菁自主性德育课程的体系
    (三) 课堂教学的素养渗透——四大素养的教学环节提升
        1、政治认同——在情境体验中培育国家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在议题辨析中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3、法治意识——在案例分析中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4、公共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公共参与能力
    (四) 评价机制的与时俱进——素养本位的评价体系建构
        1、树立核心素养发展本位的评价理念
        2、建立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十大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陈国龙.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1(05)
  • [2]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评析——“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盘点”学术沙龙[J]. 贺祖斌,杨婷婷,陈丹丹,刘微微,周坚和,陈洋,罗惠君,蒲智勇,陈庆文,黄令,潘杰宁,李娜,孔苏,王国亮,郭云卿,何俊生,黄春蕾,王文丽,张颖佳. 高等教育评论, 2021(01)
  •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研究[D]. 吴小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大要点[J]. 贺祖斌. 高校教育管理, 2020(05)
  • [5]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D]. 梁炜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社会文化智能培育的“新学习议程”研究[D]. 王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7]百威英博(中国)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张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8]“一体化”导向的法治政府评价与法治社会评价比较研究[D]. 邱佛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课程标准研发 ——以《数控车加工与编程》为例[D]. 修南.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为例[D]. 陈文明. 苏州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十大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