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2021)在《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条件的改善, 我国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过去十几年中大幅下降, 但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相比, 尚存在一定差距, 这与公众对疫苗接种认知不足、接种人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有关。本共识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临床证据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临床现状及专家临床经验, 就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免疫预防等提出了建议, 为进一步指导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赵永红,李倩,陈雪[2](2021)在《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体现出其重要性。方法在2019年1—12月之间,选择重庆市的两个社区,其中一个社区作为对照组,n=2 836,实施常规预防接种教育模式,另一个社区作为观察组,n=2 768,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对两组接种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价值。结果对照组接种儿童的五种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5.0%以下,观察组接种儿童分的五种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5.0%以上,观察组接种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接种中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体现出接种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概率。
唐冉[3](2020)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指受种者因接种疫苗而遭受人身损害。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属于预防接种损害的下位概念,与其他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区别在于与接种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基于不同的语境,学界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预防接种损害存在不同的认识。医学概念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对应法学概念中的预防接种损害,均属于广义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人身损害严重且接种各方均无过错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政策的制定主要基于免疫功效角度的考量,预防接种行为的法律性质依据免疫政策的不同而具有公法和私法的不同性质。基于接种政策和接免疫功效两个维度对预防接种类型的区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正当性基础不同。公民自我决定权限制和国家连带责任理论仅能为因国家公权力计划或强制进行的接种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损失提供救济正当性。公民自愿进行的接种所致的不良反应损失原则上应由受种者承担,但基于免疫功效视角下“受益者承担风险”和“受益者分担损失”的救济思路,具有群体免疫功效的自愿接种的受种者仍可由获得免疫福利的群体成员分担不良反应的损失,具有个体免疫功效的接种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可由疫苗生产商进行适当补偿。因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旨在实现对非人为风险所导致的受种者损失的分担,受种者的不良反应源于非人为风险,不能归因于任何接种方的过错,因此,难以适用赔偿责任进行救济。学界一般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视为公法和社会法领域研究的问题,但相关救济路径实际上可以是能够进行损失分担的行政补偿或民事补偿。因此,我国《疫苗管理法》第56条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的路径设置具有合理性。基于侧重视角、救济模式和资金来源角度的不同考量,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路径在理论上存在不同的法律法案,应基于免疫功效视角建立专门的救济制度,通过分型救济模式兼顾不同接种政策下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并为具有突出群体免疫功效的接种提供重点性的救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损失分担具有多种资金来源方案,不同方案可以组合适用。域外国家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作为预防接种损害救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并设立无过错补偿制度为发生不良反应的受种者提供救济。基于疫苗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以及接种规范标准和实质标准的分离,接种过错与疫苗缺陷通常存在不同的认定结果。此外,受科学不确定性的影响,接种过错或疫苗缺陷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定亦存在不同标准,由此产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补偿路径与侵权责任路径的适用存在区分障碍。本着有利于受种者补偿、实现损失的公平分担以及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原则,应对预防接种不良反救济与侵权救济路径进行协调。域外国家对预防接种损害救济制度的功能存在侵权责任的补充与侵权责任的替代两种不同定位,须谨慎选择替代功能的制度,避免盲目扩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适用范围。同时,域外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适用存在优先适用和无优先适用两种顺序模式。比较法上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规则设计各异,总体看来均以有效分担受种者损失为目的,救济规则设计并无一定之规,只需符合救济制度的功能定位即可。域外国家通常设立明确、中立的机构受理补偿申请,并明确规定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申请和申诉程序。域外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补偿制度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认定采取宽松标准,最低标准可以是“不能排除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因果关系”,接种与受种者的不良反应之间的不同关联性程度直接影响受种者获得的补偿金数额。域外司法层面的路径协调主要集中在产品责任和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不同工艺的合格疫苗难以存在设计缺陷的可能,但有成立警示缺陷的空间。当存在科学不确定性时,域外国家通常基于概率衡平的认定标准严格认定接种损害因果关系,但亦存在通过事实推定放宽接种损害因果关系的实践。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制度可以为严重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提供补偿,该制度采取了双轨制的救济模式: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属于行政补偿,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的性质应为民事补偿。相较于域外国家多元化功能定位,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功能单一,旨在为接种内在风险导致的损失提供一次性补偿,而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定义中“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立法规定使得实践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司法认定存在过分排除异常反应成立的现象。因此,应以预防接种因果关系作为认定异常反应的核心。基于非免疫规划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路径的民事补偿性,应充分发挥损失分担路径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的补充作用,对具有重大公共免疫价值的应急接种和具有群体免疫效果的替代性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可优先适用保险等具有损失分担功能的路径进行救济。就路径协调而言,当存在科学不确定性时应对接种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认定采取“不能排除”的标准,但不应过分降低接种过错或疫苗缺陷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避免通过侵权路径救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王文畅[4](2020)在《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单位所辖区域2000-2018年免疫规划疫苗和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现状,探讨该区域接种率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巩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比率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本次课题研究。研究内容1、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2、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3、免疫规划疫苗被非免疫规划疫苗替代接种率;4、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比例;5、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接种信息来源某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2000-2018年的接种个案;现场调查资料来源于在接种单位对部分家长的调查。结果:1.纳入本次研究的免疫规划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DPT疫苗、流脑A群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A、C群疫苗和白破疫苗。2000-2008年间,即免疫规划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前阶段,总体水平不高,卡介苗接种率一般位于90%以内,乙肝疫苗接种率位于61%~10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位于55%~1 0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位于55%~100%,麻疹疫苗接种率位于59%~100%,乙脑疫苗接种率位于56%~100%,甲肝疫苗接种率位于15%~100%,流脑A+C疫苗接种率位于8%~100%。2009-2018年扩大免疫规划阶段,卡介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位于91%~97%,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位于74%~9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位于78%~90%,麻疹疫苗接种率位于91%~96%,乙脑疫苗接种率位于75%~94%,甲肝疫苗接种率位于81%~92%,流脑A+C疫苗接种率位于60%~90%。在扩大免疫规划阶段,免疫规划疫苗在我单位辖区实际完成接种任务的仅有卡介苗、乙肝疫苗和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处于1%~94%不等,差异性较大。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扩大免疫规划阶段相较于扩大免疫规划前阶段,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有明显提升。乙肝疫苗的首剂接种率基本处于逐年上升趋势,由研究初期的60%上升,最终稳定在94%,三剂及时接种表现不如首剂,稳定在75%左右;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由研究初期的50%上升至2012年的92%,而后逐渐降低稳定在2018年的88%。及时接种率最高的是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最低的是流脑A、C群疫苗第二次接种时期。替代接种率有替代的疫苗种类包括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C疫苗。总体替代接种率在0%~94%。就目前结果显示,我单位辖区脊髓灰质炎疫苗替代接种率最多,流脑A+C疫苗替代接种率最少。2.本次调查研究还将接种及时率和疫苗相关的接种率做了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卡介苗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大小为r=0.978;乙肝疫苗的首剂及时接种率与3剂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大小为r=0.772;脊灰疫苗3剂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758。DPT疫苗3剂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之间的关联性r=0.804。流脑A群疫苗2剂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60。麻疹类疫苗初种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95;乙脑疫苗8月龄(第一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614;乙脑疫苗18月龄(第二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587;甲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864;流脑A、C群疫苗第一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680;流脑A、C群疫苗第二次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283,P=0.428;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关联性r=0.497,P=0.100。除流脑A、C群疫苗第二剂次和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的关联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免疫规划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与接种率都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联性。3.纳入本次研究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有6种,他们分别是EV71疫苗、Hib类疫苗、肺炎类疫苗、流感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水痘疫苗。接种率排在前三位的是水痘疫苗、Hib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我单位辖区的水痘疫苗接种率一般处于80%左右,Hib疫苗接种率近些年基本处于40%~60%,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基本处于30%~50%,其它疫苗三种疫苗均低于50%,流感类疫苗最低,近年接种率仅为10%。4.单因素结果显示,儿童年龄、胎次、户籍、家庭月收入、家庭对疫苗接种信息了解情况以及疫苗事件的影响情况是影响辖区内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重要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高的家庭是月收入低的家庭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12.206倍;对接种信息比较了解的家庭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是对接种信息不了解家庭的6.552倍。结论与建议:1.基于个案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评估,较客观地反映了接种和记录情况。总体接种率保持上升趋势,多数接种率在90%以上,个别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个别年份低于90%,及时接种率相对更低。建议把基于接种个案进行接种率监测作为必要手段,对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低的原因进行研究,提高和巩固接种率仍是未来免疫规划的重点。。2.十余年间某接种单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总体比例不高,近年还有下滑趋势,作为免疫规划的补充,应积极推广、推荐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尤其是疾病负担较重、免疫规划疫苗没有覆盖预防的疾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3.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家庭月收入、对疫苗接种信息的了解情况是导致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不乐观的重要因素,需要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胡家瑜,孙晓冬[5](2019)在《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发展历程与展望》文中提出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上海市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不断增加,且纳入的疫苗品种、覆盖的人群范围、优化的免疫程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建立健全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系统,不断优化预防控制策略,成功消灭天花和脊髓灰质炎,连续41年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等多数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显着下降。目前仍需清醒面对免疫规划工作诸多挑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转变工作思路、理念和方法,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达到控制和消灭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目的。
刘宇[6](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广东省2005-2016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及时发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以及原因,对疫苗预防疾病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5年5月起,广东省依照WHO的指引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2006-2016年广东省AEFI监测数据中疫苗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了解广东省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改进免疫预防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报告比值比(the Reporting Odds Ratio,ROR)、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the 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和伽马-泊松收缩论方法(the empirical Bayes Gamma-Poisson Shrinker,GPS)4种方法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对2005~2016年广东省报告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反馈数据挖掘技术的检测效果。结果1.广东省2005~2016年AEFI的发生率和分布 12年间.,共报告54092例AEFI个案,2006年至2016年增长率26.82%。广东省126个县区均有AEFI报告,48h内报告报告率95.64%,48h内调查率98.80%。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比为1.95:1;男女性别比为1.48:1;≤ 岁占52.05%,86.25%发生在接种后≤1d内。期间广东省AEFI报告发生率为15.77/100万剂次到193.55/100万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5.40/100万剂次~42.20/100万剂次。2.AEFI的特征 ①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皮疹和无菌性脓肿,严重异常反应发生少见,主要包括热线惊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休克。②非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是7价肺炎疫苗(856.18/100万剂),最低是风疹疫苗(10.73/100万剂);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是23价肺炎疫苗(13.27/100万剂),最低是甲乙肝联合疫苗(0.00/100万剂)。一般反应发生率最高是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588.47/100万剂),最低是风疹疫苗(2.93/100万剂);异常反应发生率最高是7价肺炎疫苗(299.15/100万剂),最低是风疹疫苗(5.85/100万剂)。3.四种数据挖掘技术对异常信号的发现 使用PRR、ROR、BCPNN和GPS对13089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进行分析,按参考阈值,分别发现43、43、29和20个信号,对严重异常反应分析,分别发现27、27、17和11个信号。甲肝(减毒)疫苗和水痘疫苗均发现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信号,信号值较高,甲肝(减毒)疫苗、水痘疫苗异常信号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验证。4.数据挖掘技术判断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效度 以所有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为基线,特定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3倍基线为阳性为标准进行评价。PRR中样本量为43例,AUC=0.88(95%CI:0.75~0.96,P<0.00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1,最佳截断值为>1.88(灵敏度88.46%,特异度82.35%)。ROR样本量为43例,AUC=0.88(95%CI:0.74~0.96,P<0.001),ROC曲线有统计学意义。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1,最佳截断值为>1.89(灵敏度88.46%,特异度82.35%)。BCPNN 中样本量为 29 例,AUC=0.80(95%CI:0.61~0.92,P=0.002)。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9,最佳截断值为>1.57(灵敏度89.47%,特异度 80.0%)。GPS 中样本量为 20 例,AUC=0.75(95%CI:0.51~0.91,P=0.062),ROC曲线无统计学意义。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6,最佳截断值为>3.01(灵敏度56.25%,特异度100.00%)。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敏感和特异地发现AEFI监测系统中的异常信号,PRR、ROR、BCPNN发现信号效果较好。广东省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高,AEFI异常反应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主要发生于低幼年龄组,多价疫苗比单价疫苗不良反应率高。
张晓萍,王光华,张娅秀,袁伟鹏[7](2019)在《2016—2018年张掖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影响甘肃省张掖市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降低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组群抽样方法,全市六县(区)每年调查二分之一的县(区)接种率,每个县(区)选定30个调查单位(村或居委会),每个单位分别随机调查7名适龄儿童,每个年龄组各调查1名儿童,每县共计调查210名适龄儿童。结果 2016—2018年张掖市10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267个接种点、1 698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疫苗建证、建卡率均为100.00%;卡证符合率76.13%,"四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风"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5.3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4.91%、"百白破"第四剂接种率94.89%、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二剂接种率为96.85%、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剂接种率96.91%,"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2.31%,甲肝疫苗接种率96.09%,乙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94.97%、第二针接种率96.50%,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为97.40%、第二针接种率97.30%,A+C流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97.97%、第二针接种率为86.49%,麻疹类疫苗基础免疫及时接种率82.03%、加强免疫及时接种率为84.63%。结论张掖市基础免疫各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加强免疫和扩大免疫新增疫苗个别接种率未达到95%,特别是6岁组儿童"白破"疫苗和A+C流脑疫苗第二剂接种率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接种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卡证相符率较低,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俞顺章,李智[8](2019)在《预防接种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自从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宣传和强调预防接种的重要作用,呼吁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成本效益最大的公共卫生措施,人民应该享有质量可靠的疫苗。上海市开展预防接种历史悠久,成效显着,实践证明预防接种在防控传染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益忠[9](2019)在《宜兴市丁蜀镇家长课堂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行为干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调查宜兴市丁蜀镇儿童预防接种和家长课堂的现状,查找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为制定丁蜀镇预防接种管理策略提供依据。2、通过对参加/未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探讨预防接种及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3、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健康教育形式、内容等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把前来参加儿童家长课堂的儿童家长(参加组)和未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家长(未参加组)作为本次《家长课堂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行为干预效果分析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上述儿童家长的孩子作为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有关预防接种的知识、儿童的接种情况等。本次一共完成了1916份调查问卷,包括参加组儿童家长1413名、未参加组儿童家长503名。对收回的问卷用epidata3.1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采用SPSS18.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方便统计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和行为情况的得分,对问卷中的相关题目进行积分,一共10题,每题1分,总分为10分。为控制可能出现的混杂偏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1、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平均得分为4.58分,未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平均得分为3.25分,未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不高,参加家长课堂及父母教育水平是影响其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2、本地区的儿童基础“五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风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都达到了98%以上,但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的疫苗及时接种率比未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高。是否参加家长课堂是影响预防接种及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1、丁蜀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整体较低,应加强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宣教,普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2、未参加家长课堂儿童的及时接种率低于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工作中需加强对未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的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经常性查漏补种工作,及时为其接种疫苗,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3、是否参加家长课堂是家长认知和接种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预防接种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需要重视此类形式的相关宣教工作,继续宣传家长课堂,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课堂到课率。4、父母教育水平是家长认知的影响因素之一,可结合家长课堂,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宣教,例如在教育水平低的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入户宣教,指导高教育水平的父母充分利用新媒体或APP进行自我学习等。
宁红英[10](2019)在《山东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信任及接种国产疫苗意愿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儿童家长在山东疫苗事件后对国产疫苗的态度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从儿童家长的角度入手,研究儿童家长接触了解山东疫苗事件的途径以及对疫苗事件的了解程度;研究山东疫苗事件后,儿童家长对国产疫苗的态度及进行国产疫苗接种的意愿。并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疫苗事件中儿童家长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科学预防和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对山东疫苗事件的知晓程度、获取山东疫苗事件信息的常用工具和渠道、对疫苗事件的看法和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度和选择国产疫苗接种意向等23个问题。由统一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并统一回收。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2016年4月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进行的一项横断面调查。浙江人口约为6000万,是受疫苗事件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该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首先通过立意抽样在杭州的八个区中选择合作关系较好的的两个区,分别为西湖区和滨江区进行;其次,在所抽取的两个区中随机抽取两所幼儿园和两所社区卫生中心;最后,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两家幼儿园家长和前往两家社区卫生中心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社区卫生中心等候区,对带孩子来打疫苗或体检的0-3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如果父母双方均在场,只邀请其中一位填写问卷。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属不能填写问卷。调查期间,访问了这两个中心共有621名儿童,共收集了有效问卷373份,答复率为60.1%。在幼儿园对4-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由幼儿园老师将装有调查问卷与知情同意书的信封发放给学生,并由学生将信封带回家请父母中一方填写,第二天将问卷与知情同意书带回。如果第二天学生未带回,老师会对未带回学生进行提醒。共收集有效问卷1438份,答复率为95%。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伦理学审查和批准。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核对后,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人数据录入核对。对各个问题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加权频率、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变量间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山东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信任及接种国产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整个统计分析过程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完成。结果:有效应答的1811名家长基本情况如下:性别、年龄:调查对象女性占大多数(71.94%),调查对象年龄31-39岁之间的占多数(71.2%),调查对象孩子的年龄,4-6岁孩子的家长占83.71%,0-3岁孩子的家长占16.29%;教育程度:获得本科学历的受访者最多,占到了 43.73%;其次是大专学历,占总数的24.29%,高中或中专程度的占21.42%,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0.54%;新媒体及网络是此次疫苗事件主要的传播途径,前三位主要是微信(51.6%)、网络论坛(13.8%)、电视(13.7%),报纸(2.6%)、广播(2.7%)较少,QQ的比例也为4.4%;对山东疫苗事件知晓率为100%,有73%的儿童家长搜索过相关报道,34.8%的儿童家长转发过相关报道,其中31.1%通过微信转发。对这次疫苗事件家长用三个词来描述,权重最高的依次是“监管”、“恶劣”、“震惊”、“愤怒”、“责任”。认为“本次事件中的疫苗是有害疫苗”的接近一半,占49.8%;认为“本次事件中的疫苗是劣质疫苗”的占21.6%;认为“本次事件中的疫苗是无害的,但是失效的”占28.7%。40.5%的家长认为“本次事件责任部门”主要是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39.5%的家长认为责任部门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督局,15.7%的家长认为责任部门主要是疫苗生产厂家。59.6%的家长“没有听到过本地防疫站对本次事件相关宣传”,70.4%的儿童家长表示“接受正确、全面的相关信息有难度”,50.9%的儿童家长认为“相关知识不容易理解”。调查发现,只有11.4%的家长在疫苗事件后仍放心和信任国产疫苗,61.1%的家长会继续选择接种国产疫苗。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儿童家长信任和选择国产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儿童家长对国产疫苗信任度的因素有:4-6岁儿童的家长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度较低(or=0.65,95%ci[0.48-0.90]),本科生(or=0.59,95%ci[0.39-0.92])和研究生教育(or=0.44,95%ci[0.26-0.83])比低学力的儿童家长更不可能信任国产疫苗,不相信食品药品监督局(or=0.235,95%ci[0.10-0.53])和疾控中心(or=0.183,95%ci[0.05-0.66])发布信息的儿童家长以及没有参与疫苗相关宣传教育的儿童家长(or=0.403,95%ci[0.30-0.54])更不可能信任国产疫苗。了解疫苗事件全面信息没难度的儿童家长(or=2.870,95%ci[1.72-4.80])以及对疫苗信息和知识都容易理解的儿童家长(or=2.041,95%ci[l.36-3.06])更可能信任国产疫苗。影响儿童家长是否选择使用国产疫苗的因素有:4-6岁儿童的家长(or=0.64,95%ci[0.45-0.90])对国产疫苗选择较少,不相信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信息的儿童家长较不可能选择接种国产疫苗(or=0.394,95%ci[0.27-0.58]),对疫苗信息和知识容易理解的儿童家长更可能选择接种国产疫苗(or=1.603,95%ci[1.17-2.19])。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山东疫苗事件影响深远,调查的杭州儿童家长知晓率为100%,绝大部分儿童家长是通过网络媒体特别是微信了解相关报道,并且这些儿童家长中大部分对这些报道进行了转发。在山东疫苗事件发生后,杭州儿童家长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度较低,只有少数儿童家长在疫苗事件后仍放心和信任国产疫苗,但是在选择是否应用国产疫苗数据,大部分的儿童家长仍会选择使用国产疫苗。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4-6岁儿童的家长、不相信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信息的儿童家长较不可能信任和选择国产疫苗,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的儿童家长、没有参与疫苗相关宣传教育的儿童家长、不相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的儿童家长更不可能信任国产疫苗,而了解此次疫苗正确全面的信息没难度的儿童家长更可能信任国产疫苗,对疫苗信息和知识容易理解的儿童家长更可能信任和选择国产疫苗。因此,卫生行政部门要注重和适应新媒体下的宣传模式,加强社会公众预防接种知识及疫苗相关知识的教育,尽可能减少疫苗相关事件对预防接种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监管部门要吸取教训,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二、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基本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基础概念 |
第一节 预防接种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疫苗及预防接种的含义 |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内涵界定 |
第二节 不同预防接种类型的法律性质 |
一、比较法上的预防接种类型 |
二、我国法律规定的预防接种类型 |
三、类型化视角下预防接种的法律性质 |
第二章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正当性基础 |
一、法律政策影响下的自由与公平 |
二、科学技术影响下的风险平衡 |
第二节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性质探析 |
一、适用赔偿责任的救济空间检视 |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性质 |
三、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的性质——基于《疫苗管理法》第56条的规范分析 |
第三节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法律方案 |
一、救济路径的设计思路 |
二、类型化的救济模式 |
三、损失分担的资金来源 |
第三章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制度分析 |
第一节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路径协调 |
一、救济路径协调的现实需求 |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路径的立法协调 |
第二节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规则展开 |
一、损失补偿的实质性规则 |
二、损失补偿的程序性规则 |
第三节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积极要件认定 |
一、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认定的标准 |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认定的原则 |
第四节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消极要件认定 |
一、无过错责任中的疫苗缺陷认定 |
二、医疗过错责任中接种过错认定 |
三、接种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四章 我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机制的完善 |
第一节 我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现状与不足 |
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范围局限 |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的定位模糊 |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的程序性规则缺位 |
四、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未体现风险分担 |
第二节 我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制度优化 |
一、“无过错补偿”的体系定位与归位 |
二、完善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的程序性规定 |
三、特殊情形中异常反应补偿的方式调整 |
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因果关系认定规则的完善 |
第三节 我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的路径协调 |
一、适当发挥侵权责任的救济作用 |
二、充分适用补充性损失分担路径救济受种者 |
三、明确社会保障的救济的地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相关定义 |
2 研究设计及现场确定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分析 |
7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北京市某单位2000-2018年出生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2 北京市某单位2000-2018年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3 影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2000-2018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 |
2 2000-2018年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 |
3 影响辖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问题与挑战 |
1 大部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仍不能达到95%以上 |
2 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虽然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达到目标 |
3 影响辖区内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因素较多 |
结论和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创新性和局限性 |
1 创新性 |
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发展历程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发展历程 |
2 上海市的免疫规划工作成效 |
2.1 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不断增加,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形成稳固的免疫屏障 |
2.2 建立了完善的免疫规划服务体系,预防接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
2.3 建立健全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系统,不断优化预防控制策略,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显着下降 |
3 上海市的免疫规划展望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广东省2005-2016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历史及现状 |
第1节 国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系统运行情况 |
第2节 国内AEFI监测系统现状 |
第3节 广东省AEFI监测系统发展历程 |
第4节 数据挖掘技术在疫苗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
第5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广东省2005年至2016年AEFI监测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 |
第1节 目的 |
第2节 对象和方法 |
第3节 AEFI监测结果 |
第4节 讨论 |
第5节 结论 |
第三章 数据发掘技术在AEFI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
第1节 目的 |
第2节 对象和方法 |
第3节 结果 |
第4节 讨论 |
第5节 结论 |
第四章 数据挖掘技术的反馈 |
第1节 目的 |
第2节 对象和方法 |
第3节 结果 |
第4节 讨论 |
第5节 结论 |
第五章 全文小结、创新点、不足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1节 全文小结 |
第2节 研究创新点 |
第3节 研究的不足 |
第4节 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7)2016—2018年张掖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内容 |
1.3 调查方法 |
1.4 判断标准 |
1.4.1 基础免疫合格接种 |
1.4.2“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 |
1.4.3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和及时接种 |
1.4.4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 |
1.4.5 卡、证相符判断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
2.2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 |
2.3 扩大免疫新增疫苗合格接种率 |
2.4 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 |
2.5 不合格接种及未接种 |
2.5.1 基础免疫不合格原因及未种数 |
2.5.2 加强免疫不合格原因及未种数 |
2.5.3 新增疫苗不合格原因及未种数 |
2.5.4 未接种 |
3讨论 |
(8)预防接种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重典治乱, 去疴除弊, 确保疫苗安全 |
2 接种疫苗, 预防疾病, 降低残疾和死亡[4-7] |
2.1 乙肝疫苗 |
2.2 麻疹疫苗 |
2.3 子宫颈癌疫苗 |
2.4 腮腺炎疫苗 |
2.5 腹泻疫苗 |
2.6 风疹疫苗 |
2.7 破伤风疫苗 |
3 预防接种在上海市传染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
4 上海市控制传染病面临的挑战和措施 |
4.1 提高计划免疫工作水平 |
4.2 婴幼儿扩大免疫程序 |
5 联合国和WHO要求加强预防接种消灭的几种疾病 |
5.1 脊髓灰质炎 |
5.2 麻疹 |
5.3 甲肝、乙肝和肝癌 |
(9)宜兴市丁蜀镇家长课堂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行为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量的估算和抽样方法 |
2.3 研究设计方案 |
2.4 调查内容和方法 |
2.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2.6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认知得分 |
3.4 预防接种认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3.5 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4.1 预防接种整体认知情况 |
4.2 参加与未参加家长课堂的儿童家长认知情况比较 |
4.3 两组得分分级情况 |
4.4 预防接种认知影响因素 |
4.5 两组儿童接种情况 |
4.6 接种及时率影响因素 |
4.7 本调查的优缺点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表 |
(10)山东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信任及接种国产疫苗意愿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调查对象获取山东疫苗事件的途径 |
3.3 调查对象对山东疫苗事件的看法 |
3.4 调查对象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度及选择接种国产疫苗的意向 |
4 讨论 |
4.1 调查对象获取山东疫苗事件的途径 |
4.2 山东疫苗事件后,家长对国产疫苗的信任程度 |
4.3 山东疫苗事件后,儿童家长选择国产疫苗的影响因素 |
4.4 疫苗事件中的问题改进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点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22)
- [2]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 赵永红,李倩,陈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12)
- [3]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救济机制研究[D]. 唐冉. 吉林大学, 2020(03)
- [4]基于个案对某接种单位2000年-2018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状况分析[D]. 王文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5]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发展历程与展望[J]. 胡家瑜,孙晓冬. 中国卫生资源, 2019(04)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广东省2005-2016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D]. 刘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7]2016—2018年张掖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 张晓萍,王光华,张娅秀,袁伟鹏.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02)
- [8]预防接种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J]. 俞顺章,李智. 上海预防医学, 2019(01)
- [9]宜兴市丁蜀镇家长课堂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行为干预效果分析[D]. 张益忠. 东南大学, 2019(05)
- [10]山东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信任及接种国产疫苗意愿影响的研究[D]. 宁红英. 浙江大学, 2019(03)
标签:百白破论文; 预防接种论文; 山东疫苗事件论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论文; 免疫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