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屈曲45°后骨关节炎的前部负重X线检查

膝关节屈曲45°后骨关节炎的前部负重X线检查

一、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负重X线检查骨关节炎(论文文献综述)

殷可意[1](2021)在《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适应性运动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之一,老年、女姓和肥胖人群是这种渐退化疾病的主要易感群体。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到2020年,寿命增长和老龄化发展已使OA上升为致残的第4大原因。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滑膜关节,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和承受负载过大,发生OA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关节。近几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猛,肥胖患病率逐渐增高,KOA病患数量很可能在未来大幅增加,由此产生的人体功能障碍、残疾,不仅严重妨碍日常生活,还会引发严重心理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均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KOA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其他慢性心血管类疾病,人们通常将KOA视为“衰老的正常现象”,同时缺乏大范围、规范性、跨人群的骨关节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因此,如何立足患者需求,解决疾病负担挑战,让更多的患者获益于规范化治疗,提高骨关节健康状况,改善生活质量,亟待社会各界合力破局。KOA缺乏完全治愈手段,临床干预以缓解关节疼痛,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为重点,其中非药理干预以运动生物力学手段为主,如何调整膝关节内负载是KOA干预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该手段的使用仍旧存在诸多壁垒,例如,缺乏对KOA群体步行时多环节与膝关节运动配合模式的认识,干预研究结果尚不统一,同时这一手段的实施需要严苛的实验环境,在临床领域大范围推广困难重重,是否可利用其他生物力学指标简易推估膝关节负载少有探索。以上均为KOA康复干预与日常管理(包括: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干预方案制订和效果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应用参考。综上,本项目总体研究目的是:以步行为动作任务,老年女性KOA为目标人群,深入探讨KOA群体多步行时适应性运动特征变化,明确KOA群体特有的“适应性调整”模式;确定对膝关节负载变化敏感的相关生物力学因素,建立其相互关系,以期指导制定有力且高效的运动干预模式,从而实现KOA早诊早治、及早干预、治疗策略的个性化和阶梯化目标。研究一具体目的:探究KOA老年女性相较于健康老年女性,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内收力矩变化对邻近髋、踝关节和其他环节(足、骨盆和躯干)运动特征的影响,以期获取对KOA疾病介入较为敏感的多环节生物力学指标。研究方法:受试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受试者的初选(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和年龄),后续通过临床手段——膝关节站立位放射学影像(即X光片:正位片、侧位片)完成KOA的诊断和分期判定(K-L分级),本研究最终纳入KOA受试者15人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5人。设备搭建:在运动科学学院运动技能研究中心实验大厅完成步态分析实验。使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追踪全身反光球运动轨迹,采样频率为100Hz,配合埋入步道中间位置的两块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步行过程中经过测力台时双足地面反作用力,采样频率为1000Hz。数据分析:使用Nexus和Visual 3DTM软件进行后续数据处理与分析。相关指标:1.步态时空参数——步幅、单步长、步宽、步态周期时长和步速;2.运动学——下肢髋、膝、踝关节角度,足前进角,骨盆和躯干侧倾角;3.动力学——下肢髋、膝、踝关节净力矩。研究结果:(1)老年女性KOA受试者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步速显着下降(t=2.129,P=0.04),其他步态时空参数不存在组间差异;(2)老年女性KOA受试者步行过程中髋关节外展角度有所增大,对应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峰值出现时刻的髋关节角度1明显大于对照组(t=4.561,P<0.0001),其余膝、踝额状面内角度不存在显着组间差异;对应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峰值出现时刻的骨盆、躯干侧倾角明显倾向患侧(t=4.396,P=0.0001;t=10.03,P<0.0001),对应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二峰值出现时刻的足前进角表现为外八(t=3.351,P=0.002)、骨盆和躯干侧倾角显着倾向患侧(t=3.028,P=0.0052;t=3.135,P=0.004);(3)支撑末期中对应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二峰值出现时刻的踝关节力矩2(t=17.73,P<0.0001),支撑初期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峰值(t=14.42,P<0.0001),踝关节最大背屈力矩(U=58,P=0.0004)及膝关节最大伸膝力矩(t=2.197,P=0.03)存在显着组间差异。研究二:具体目的:在不同体重KOA老年女性中进一步探究步态时空参数、下肢关节及其他身体环节的运动特征改变,明确KOA老年女性群体步行时特有的“适应性变化”过程;同时利用数学手段建立上述运动调整与膝关节内收力矩的关系,探讨其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受试者:招募及筛选条件同研究一,最终纳入KOA受试者60人,群体中存在体重超标的情况,由于体重也是对膝关节负载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按照我国成人身体质量指数标准,最终将研究二中的受试者分为三组,依次记为BMI(正常),BMI(超重),BMI(肥胖)。数据处理分析及指标:同研究一研究结果:(1)步行过程中,步幅(F=3.951,P=0.02)、单步长(F=3.737,P 0.03)、步速(F=4.851,P=0.01)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BMI(肥胖)组和BMI(正常)组之间。而步宽、步态周期时长不存在任意两者的组间差异;(2)三组KOA受试者中,超重组和肥胖组相较于体重正常组,在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峰值出现时刻,骨盆、躯干侧倾角明显倾向患侧(F=8.449,P=0.0006;F=4.663,P=0.01),在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第二峰值对应时刻,足前进角瞬时值显着增大,表现为更大的外八字(F=5.553,P=0.006;F=11.51,P<0.0001),肥胖组相较于体重正常组,踝关节最大跖屈力矩减小(F=4.620,P=0.013),膝关节垂直胫骨力峰值降低(F=4.644,P=0.0097),髋关节外展力矩峰值随着体重增大,逐级减小(F=6.539,P=0.0334,P=0022)。(3)足前进角、骨盆和躯干侧倾角、步速和BMI值与代表KOA中膝关节负载的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第二峰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BMI、足前进角在膝关节内收力矩双峰值变化中相对贡献较大,其次为躯干、骨盆侧倾角和步速。研究结论:(1)相较于健康老年女性,KOA老年女性增大的膝关节内收力矩引起步速减慢,髋关节支撑初期外展角度增大,踝关节支撑末期外翻力矩增大,足前进角内八程度减小,骨盆和躯干侧倾向患侧等适应性运动特征变化;病程一致的KOA老年女性,随着体重递增,膝关节内收力矩逐级增大,上述适应性变化更加凸显;(2)膝关节内收力矩增大导致步速,足前进角,骨盆和躯干侧倾角产生明显的适应性运动改变。利用上述指标和身体质量指数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快速推估膝关节内收力矩双峰值的大小,易于其在KOA诊断、干预中大范围应用;(3)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体重和足前进角对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的相对影响较大,降低体重,增大足前进角度(外八字)可降低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并作为KOA老年女性群体步态修正方案的普适关注点。

丰瑞兵[2](2021)在《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以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经典理论,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能得以大力推广和应用,充分显示了中医经典理论的巨大魅力与实用性。创伤性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是髋臼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术后的功能与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髋臼骨折继发PTOA疾病进展较缓慢,适用于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手段在髋臼骨折患者尚未出现PTOA之前进行早期预防(“未病先防”)或者已表现出轻度PTOA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延缓其进展(“既病防变”)。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常见中药淫羊藿的提纯物之一,既往研究显示,ICA对PTOA具有防治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创立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利用现代实验技术,旨在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作用机制,为ICA在未来应用于髋臼骨折术后PTOA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第一章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探索髋臼骨折术后继发PTOA的发生率。方法:采用EMRS病例系统查询中部战区总医院2008.01.01~2018.12.31期间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分别采用Kellgren-Lawrence骨关节炎标准(简称:K-L标准)与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髋部骨关节炎标准(简称:ACR标准)对患者的PTOA进行评估,并计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PTOA的发生率。结果:2008.01.01~2018.12.31中部战区总医院共对381例髋臼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据K-L标准和ACR标准分别计算髋臼骨折术后PTOA的发生率为22.22%和26.86%。结论:髋臼骨折治疗技术的提高并未显着降低术后PTOA的发生率,因此,急需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研究有效的中医“治未病”方法及其机理。第二章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目的:建立一种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并验证,为进一步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手段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模型。方法:将成年雄性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模型组(Model组,n=4)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组,n=4)。除Sham组外,其余兔均通过手术造成髋臼后壁骨折。ORIF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Model组在造成骨折后不予以复位固定。所有实验兔于造模后6月(6 month,6m)处死,对各组实验兔左髋关节的大体观、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与Mankin组织学评分分别对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8只兔髋臼骨折模型中,7只(87.5%)为单纯后壁骨折,剩余1只为合并骨折(后壁+横形骨折),所有兔在髋臼骨折后髋关节稳定,并且未见坐骨神经损伤。Sham组和ORIF组实验兔在造模后2周(2 week,2w)内恢复正常步态。而Model组实验兔在造模后2w仍表现出明显跛行,活动受限,造模后6m,Model组实验兔左髋关节在大体观、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均出现明显PTOA表现,ORIF组与之相比,PTOA程度均有一定减轻。三组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ham组相比,Model组与ORIF组的评分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ORIF组评分无显着降低(P>0.05)。三组Mankin组织学评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odel组>ORIF组>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一种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在造模后6m能从大体、X线及病理组织学三个方面出现典型的PTOA表现,并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为采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防治PTOA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动物模型。第三章淫羊藿苷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目的:在第二章建立的模型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早期干预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组)和淫羊藿苷组(ICA组),每组各12只。除Control组与Sham组外,其余兔均通过手术造成髋臼后壁骨折。ORIF组与ICA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Model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不予以复位固定,ICA组在造模后给予淫羊藿苷(60mg/kg/day)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3天(3 day,3d)、3周(3week,3w)、6月(6 month,6m)随机处死各实验兔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处死4只实验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左髋关节液及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分别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左髋关节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NFκB p65、P-IκBα、IKK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分别采用Western blot与RT-PCR检测关节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与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关节软骨组织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与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关节软骨组织的形态学表现。结果:炎症因子(IL-1β、TNF-α)、炎症通路(NF-κB信号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软骨细胞凋亡指数的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造模后3d、3w、6m上述指标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Sham组上述指标在造模后3d、3w、6m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Control组、Model组、ORIF组、ICA组除合成代谢标志物以外其他指标的表达比较均为Model组>ORIF组>ICA组>Control组,合成代谢标志物的两两比较结果相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NF-κB信号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合成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指数组内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比较结果显示,Control组,Sham组上述指标在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Model组、ORIF组、ICA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炎症因子的含量随时间先升后降(3d<6m<3w),NF-κB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均是随时间逐渐上升(3d<3w<6m),而合成代谢标志物的表达随时间逐渐下降(3d>3w>6m)。各组髋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表现比较结果显示,Control组与Sham组在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无明显退变。而Model组、ORIF组、ICA组的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退变均是随时间逐渐加重,其中Model组在造模3d时可见关节表面出现明显损伤破裂痕迹,但是细胞数量、形态,分布、排列无明显异常,造模后3w时,仍可见关节面损伤破裂痕迹,关节表面粗糙不平,软骨层变薄,软骨细胞数量稍减少,分布稍不均、排列稍紊乱,而造模6m时,关节软骨已经看不出明显的关节面结构,软骨组织内出现巨大的囊性改变,软骨细胞形态明显异常,正常形态软骨细胞数量极少,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分布严重不均、排列非常紊乱,出现明显的关节软骨退变。造模后3d、3w时,ORIF组、ICA组与Model组的软骨退变无明显差异,而在造模后6m时,ICA组优于ORIF组,优于Model组。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关节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软骨退变的重要机制之一。采用ICA早期干预可能通过影响关节炎症因子(IL-1β、TNF-α),炎症通路(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起到改善实验兔关节软骨组织的代谢失衡、软骨细胞凋亡,进而减轻实验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软骨退变与PTOA程度。这表明中医“治未病”理论仍然具有其科学性与实用性。第四章淫羊藿苷对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干预机制的体外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淫羊藿苷(ICA)预处理对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human chondrocytes-articular,HC-A)炎症表型的干预机制。方法:对HC-A进行常规复苏、培养、传代,实验中使用1~3代之间的HC-A进行体外实验。采用CCK-8检测ICA对HC-A的最佳作用浓度。空白组(Control组):HC-A中加入正常培养基;模型组(Model组):HC-A中加入含有1ng/ml IL-1β的培养基处理24h;淫羊藿苷组(ICA组)HC-A中加入含有1ng/ml IL-1β+10-9mol/L ICA的培养基处理24h。观察指标包括ICA对IL-1β诱导HC-A炎症表型的炎症介质PGE-2、NO、NF-κB信号通路、软骨细胞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10-15~10-9mol/L ICA对HC-A无明显毒性作用,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其中10-9mol/L ICA作用于HC-A时,细胞活力最佳。经IL-1β处理后,PGE-2、NO、P-NFκB p65、P-IκBα、IKKα、MMP-1、MMP-13的表达水平及HC-A凋亡指数均显着增长,与单纯用IL-1β处理的HC-A相比,加入10-9mol/L ICA预处理后HC-A的PGE-2、NO、P-NFκB p65、P-IκBα、IKKα、MMP-1、MMP-13的表达水平及HC-A凋亡指数均显着降低,Aggrecan、CollagenⅡ的组间比较结果相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IL-1β诱导HC-A模拟PTOA的炎症反应并进行ICA预处理,从细胞水平验证了IC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PGE-2、NO)的过表达,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起到抑制HC-A的代谢失衡及细胞凋亡作用。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ICA早期干预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提供了体外细胞实验证据,也为ICA在未来应用于PTOA的临床防治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侯越[3](2021)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传统功能训练和运动疗法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分析受试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运动疗法康复训练老年对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疼痛、肌肉力量、身体活动能力、预防老年患者再次跌倒发生再次骨折有无积极作用。从而使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更好地恢复前臂功能和手臂功能,降低再受伤风险,以完善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寻找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康复训练,为临床康复提供建议和参考。期望研究结果能为完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受试者自愿为原则,选取天津医院复位室接受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且符合纳入标准患者45例,且进行闭合复位手法的主治医师均为同一位医师。每位患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后签字,将患者分为三组:康复宣教组(空白组)、传统功能训练组(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实验组),每组15人,康复训练的时间为12周。由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出院后患者进行居家练习。康复宣教组(空白组):进行康复宣教。传统功能训练组(对照组):进行天津医院复位室传统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组(实验组):进行运动疗法康复训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康复训练时间在复位后3天开始。在12周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受试者进行三次数据采集和指标测量:复位后3天采集第一次、复位后6周采集第二次、复位后12周采集第三次。收集整理每一次检查评分,内容包括DASH评分、PRWE评分(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腕关节活动度、握力、肘关节屈肌肌力、肘关节伸肌肌力、肩关节外展肌肌力、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Berg平衡量表、VAS评分。实验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受试者基本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对三组受试者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若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事后多重比较分析;若三组受试者实验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再对实验数据进行两两比较;三组受试者实验数据组内比较用Friedman检验,两两比较用Wilcoxon检验,显着水平P<0.05。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45人,其中2名受试者未能完成实验,对照组1人,实验组1人,实际参与实验人数为43人。经统计学检验,三组受试者基本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2.握力:12周后运动疗法组患者握力有显着提高(P<0.05),且肌力显着强于传统功能训练组和康复宣教组(P<0.05)。3.肘关节伸肌肌力(测试肱三头肌):12周后传统功能训练组、运动疗法组肘关节伸肌肌力显着增加(P<0.05),且运动疗法组显着优于传统功能训练组。4.肘关节屈肌肌力(测试肱二头肌):12周后传统功能训练组、运动疗法组肘关节伸肌肌力显着增加(P<0.05),且运动疗法组显着优于传统功能训练组。5.肩关节外展肌肌力:12周后传统功能训练组、运动疗法组肩关节外展肌肌力显着增加(P<0.05),且运动疗法组显着优于传统功能训练组。6.腕关节活动度:12周后三组患者腕关节伸展、屈曲活动度有显着性增加(P<0.05),三组组间腕关节伸展(P=0.000)、前屈活动度(P=0.016)有明显差异。7.腕关节活动度:12周后三组患者腕关节桡偏、尺偏活动度有显着性增加(P<0.05),三组组间腕关节桡偏(P=0.187)无明显差异、尺偏活动度(P=0.003)有明显差异。8.腕关节活动度:12周后三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有明显增加(P<0.05),三组组间前臂旋前(P=0.004)、旋后活动度(P=0.047)有明显差异。9.PRWE评分(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12周后三组患者腕关节PRWE评分(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功能障碍程度显着降低(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有明显差异(P=0.026)。10.DASH评分:12周后三组患者上肢DASH评分功能障碍程度有显着性降低(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显着强于空白组,但两组组间无显着差异(P=0.128)。11.Berg平衡量表:12周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功能障碍程度显着降低(P<0.05),空白组无显着性变化(P=0.560)。三组组间无显着差异(P=0.381)。12.掌倾角:12周后三组患者掌倾角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组间无显着差异(P=0.955)。13.尺偏角:12周后三组患者尺偏角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组间无显着差异(P=0.806)。14.桡骨长度:12周后三组患者桡骨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组间无显着差异(P=0.941)。15.腕部疼痛(VAS)评分:12周后三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显着降低(P<0.05),三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326)。研究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患者进行运动疗法康复训练比进行传统功能训练更加可以增加患者复位后握力、肘关节伸展肌肌力、肘关节屈曲肌肌力、肩关节外展肌肌力、增加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腕关节功能障碍。运动疗法康复训练和传统功能训练比康复宣教在改善患者疼痛、提高上肢活动能力上,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上有积极辅助作用,说明运动疗法康复训练对复位后患者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加大对运动疗法康复训练的关注,建议将运动疗法康复训练纳入到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案中。

黄加鑫,张晶晶,陈曦,吕帅洁,童培建[4](2020)在《运动疼痛诱发试验对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运动疼痛诱发试验对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数据来源于2018年杭州社区KOA健康管理项目,共纳入1 816例符合标准的病例。根据KOA患病情况及程度,分为未患KOA(正常人群组530例),患KOA且Kellgren-Lawrence(KL)分期≤Ⅱ(早期组534例),患KOA且KL>Ⅱ(中晚期组752例)。将启动、蹲起、上下楼梯和做家务4项运动纳入诱发试验,统计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先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结果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并给出相应最佳临界值。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校正年龄、性别两项混杂因素,校正后平衡性检验P>0.05。通过Kappa分析评价运动疼痛诱发试验和X线片诊断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一致性。结果正常人群组、早期组、中晚期组年龄分别为(67.39±7.43)岁、(67.41±9.52)岁、(71.55±9.87)岁,三组性别的分布为男238例,女292例;男209例,女325例;男357例,女395例。正常人群组与早期组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没有异质性(P>0.05),早期组与中晚期组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有异质性(t=-0.034,P<0.05;χ2=8.80,P<0.05)。正常组、早期组、中晚期组启动痛VAS评分为0.16±0.37、2.70±1.69、3.68±2.10,蹲起痛VAS评分为0.42±0.49、2.88±1.44、4.01±2.08,上下楼梯痛VAS评分为0.47±0.50、2.87±1.38、3.82±1.98,做家务痛VAS评分为0.14±0.35、2.15±1.40、3.45±2.09,最严重疼痛VAS评分为0.51±0.50、3.59±1.48、4.68±2.01。正常人群组和早期组在上述疼痛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1;t=-37.25;t=-37.66;t=-32.07;t=-45.41;P<0.05);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前,早期组中晚期组在上述疼痛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t=-10.84;t=-9.56;t=-12.52;t=-10.64;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两者间启动疼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群组和早期组ROC曲线结果显示最严重疼痛的AUC值最高,为0.98,最佳临界值为1分。校正混杂因素后早期组和中晚期组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最严重疼痛的AUC值最高,为0.72,最佳临界值为4分;由于早期组和中晚期组之间ROC曲线的AUC值偏低,使用获得的运动疼痛诱发试验诊断方法与X线片诊断方法对早期和中晚期患者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0.41(P<0.05)。结论运动疼痛诱发试验中最严重的疼痛评分>1分并且≤4分可初步诊断早期KOA,对鉴别正常人群和早期KOA患者的价值高并且近似于X线片检查;对区分早期和中晚期KOA患者的价值中等,与KL分期的一致性中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需完善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李思娜[5](2020)在《宫廷理筋术手法对照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随着老年化加快,以膝骨关节炎为代表的退行性疾病逐渐增多,引起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北京市患病率约为32.2%,其中10.3%患者表现出疼痛、活动受限、年平均就诊12次,年平均直接花费8858元,中医推拿能够有效缓解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疼痛,有助于放松、缓解压力、降低焦虑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中医推拿治疗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方法学质量差及发表偏移等问题,尚不能证明中医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的宫廷理筋术是中医推拿手法的主要流派之一,临床应用与预实验结果显示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缺少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因此,开展设计严谨的RCT试验验证宫廷理筋术手法治疗KOA的有效性、安全性,是提高推拿干预KOA证据强度的必经之路,亦是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入组7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试验组给予宫廷理筋术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与相同的基础治疗,两组患者皆为4周治疗10次,每次治疗18分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健康生活简表(The 12-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12)、30s起立坐下测试、起立行走试验、单腿站立试验,并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课题共纳入73例患者,脱落12例,试验组共有30例、对照组31例完成研究,统计分析如下: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患膝、KL分级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指标比较:①NRS疼痛评分,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604.5,p>0.05);②30s起立坐下测试,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557,p>0.05);③起立行走试验,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625.5,p>0.05);④单腿站立试验,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539.0,p>0.05);⑤WOMAC疼痛维度评分,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654.0,p>0.05);WOMAC僵硬维度评分,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569.0,p>0.05);WOMAC功能维度评分,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159,p>0.05);⑥WOMAC总分,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651.5,p>0.05);⑦SF-12身体健康评分,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716,p>0.05);SF-12精神健康评分,两组基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773,p>0.05);两组基线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4周治疗后指标比较:①NRS疼痛评分,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610,p>0.05);②整体疗效评价,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413,p>0.05);③30s起立坐下测试,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424.5,p>0.05);④起立行走试验,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994,p>0.05);⑤单腿站立试验,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378,p>0.05);⑥WOMAC疼痛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397.5,p>0.05);WOMAC僵硬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407,p>0.05);WOMAC功能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u=454.5,p>0.05);⑦WOMAC总分,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298,p>0.05);⑧SF-12身体健康,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029,p>0.05);SF-12精神健康,4周治疗后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t=-0.436,p>0.05)。4.宫廷理筋术手法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共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与治疗前相比,①WOMAC总分,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4.3[95%CI,0.18.4];P<0.05);②NRS疼痛评分,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2.7[95%CI,1.83.6];P<0.01);③SF-12身体健康,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4.8[95CI,-7.9-1.6];P<0.01);SF-12精神健康,4周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2.3[95%)CI,-6.11.4];P>0.05);④WOMAC疼痛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1.7[95%CI,0.52.9];P<0.01);WOMAC僵硬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0[95%CI,-0.40.4];P>0.05);WOMAC功能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2.6[95%CI,-0.55.8];P>0.05);⑤30s起立坐下测试,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2.5[95%CI,-3.3-1.6];P<0.01);⑥起立行走试验,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1.5[95%CI,0.62.9];P<0.01);⑦单腿站立试验,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6.2[95%CI,-9.4-3.0];P<0.01)。5.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前后指标比较:共有31例患者完成试验,与治疗前相比,①WOMAC总分,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6.2[95%CI,1.311.0];P<0.05);②NRS疼痛评分,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2.3[95%CI,1.33.2];P<0.01);③SF-12身体健康,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3.3[95CI,-5.3-1.2];P<0.01);SF-12精神健康,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5.1[95%CI,-8.6-1.6]);P<0.01);④WOMAC疼痛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1.5[95%CI,0.22.8];P<0.05);WOMAC僵硬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0.2[95%CI,-0.40.7];P>0.05);WOMAC功能维度评分,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4.4[95%CI,0.97.9];P<0.05);⑤30s起立坐下测试,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3.0[95%CI,-4.4-1.6];P<0.01);⑥起立行走试验,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2.9[95%CI,1.64.2];P<0.01);⑦单腿站立试验,4周治疗后存在显着性差异(-6.5[95%CI,-9.8-3.3];P<0.01)。结论:1.宫廷理筋术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生活质量;2.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生活质量;3.两组手法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闫连杰[6](2020)在《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来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中医药防治膝骨关节炎提供具有良好疗效的同时具有低副作用,更加经济的新方法。方法:本研究在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葛院区和仙葫院区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共30例:予以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辩证为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对照组共30例:予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辩证为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疗程为4周。治疗前对2组患者进行VAS疼痛程度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2周后、4周后参照VAS疼痛程度评分表、膝关节WOMAC评分表及中医证候评分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估。利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组内对比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对比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显着。结果:1.完成本次研究总共纳入60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研究过程中无排除及剔除病例,总计完成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部位、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表及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2.VAS疼痛程度评分方面:经比较每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采用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在不同治疗时间之间进行比较均有差异(t=-7.55、-31.04,P=0.00、0.00<0.01),说明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VA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试验组在改善关节疼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3.膝关节WOMAC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疼痛、晨僵及日常活动方面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采用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在疼痛、晨僵及日常活动方面不同治疗时间之间进行比较均有差异(P<0.05),说明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VA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试验组在改善关节疼痛、晨僵及日常活动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在疼痛、晨僵、屈伸不利及舌质方面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在疼痛、晨僵、屈伸不利及舌质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组内比较,在舌质改善方面: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t=0.21,P=0.8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t=2.52,P=0.0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晨僵及屈伸不利均有改善(P<0.01)。5.疾病疗效判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试验组有效率为93.33%。经秩和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症候疗效性评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试验组有效率为96.67%。经秩和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患者中,以气滞血瘀证为本,身痛逐瘀汤加味组方准确,配合仰卧位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仰卧位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端坐位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的运动疗法处方,立题依据充分,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临床方案。2.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在改善VAS疼痛程度评分、WOMAC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3.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4.本次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证明该方案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柯溢杰[7](2020)在《补肾壮筋汤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评价补肾壮筋汤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为其临床运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相关标准的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选择30例为对照组:即予关节松动术+洛索洛芬钠片治疗,另30例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壮筋汤治疗。评价治疗1个疗程(2周)及2个疗程(4周)后患肢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疗效评定、安全性指标观察,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收集的60例病最终终进入统计分析总病例数58例,其中试验组、对照组各29例。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果分析显示: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间VAS评分比较,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以缓解KOA的疼痛,且试验组在疼痛缓解程度上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试验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86%,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有效率100%、控显率58.62%,对照组有效率为100%、控显率20.69%,两组疗效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缓解KOA引起的疼痛、僵硬及关节活动障碍,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两组内治疗2周及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4周的疗效要好于治疗2周,即疗程上2个疗程要优于1个疗程。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试验组有效率96.55%,对照组有效率62.07%,经统计分析,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100%、控显率44.82%,对照组有效率100%控显率20.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可明显改善中医症候,且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中医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组内治疗2周及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上2个疗程要优于1个疗程。结论:补肾壮筋汤联合关节松动术以及单纯运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联用补肾壮筋汤的临床效果更好。

张光乐[8](2020)在《关节融合固定术在犬肩关节及腕关节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现在国民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家里饲养宠物已经成为国民的一种趋势。同时伴随而来是宠物疾病的增多,特别是宠物关节疾病成为影响宠物生活质量的重要因数。随着养宠数量的增多,宠物关节疾病的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随着大家对宠物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宠物疾病的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对疾病治疗不仅要治疗好当下的疾病,还要保证以后宠物的生活质量不受现在疾病的影响。对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的传统治疗方式,容易继发并发症,影响动物的生活质量。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改进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的治疗技术,克服目前手术带来的问题,以提高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证动物的康复,保证宠物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临床上将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分为先天性和非先天性的。先天性的脱位一般建议早期就采用手术治疗,非先天性的脱位大多数是受外力的作用导致创伤性脱位,可以采用保守整复固定术和开创手术固定术。肩关节脱位目前手术方法可以分3种:1.关节囊缝合固定术;2.肌腱互换固定术;3.关节融合固定术。腕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有2种:全腕关节融合固定术和部分腕关节融合固定术。宠物临床上,关节囊缝合固定术和肌腱互换固定术应有比较多,但是这两种技术有复发和并发关节炎的风险。而关节融合固定术国内报道应用比较少,因为手术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对并发症的了解比较少,临床实际应用中缺少可参考的依据。目的:通过对临床上接诊的10例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病例的回顾分析,总结关节融合固定术在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治疗的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等问题。为关节融合固定术在临床中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的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及结果:在2012年-2020年期间,对10例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的犬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采用关节囊缝合术和肌腱互换术,7例采用关节融合术,1例采用保守整复固定术。通过手术病例术后X光线跟踪,以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方面评估关节融合术的疗效。7例病例中,术后都是约10天拆线,5例术后15天左右患肢可以自由行走,术后1个月左右可以做奔跑和跳跃等稍剧烈的运动。2例在15天左右患肢才开始偶然点地运动,经过1个月左右的功能康复训练慢慢开始行走,持续2个月左右才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结论:关节融合固定术在治疗犬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上,有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早期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疗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李卫[9](2019)在《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医是灿烂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试验和探索的智慧结晶。推动中医走向世界,有利于推进中医国际化进程。中医翻译是中医国际化的桥梁,众多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发现,中医术语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中国的哲学、文化思想,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具有一定难度,导致诸多问题,阻碍了中医的传播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本翻译报告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对《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中出现的一些中医术语如何翻译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较合适的译文并总结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中医术语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本翻译实践报告共五个部分对本次翻译实践展开回顾。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翻译背景和项目意义。第二部分说明了译前准备的任务分配、翻译辅助工具、原文描述,第三部分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以及翻译适应选择论,接下来是本报告的主体部分,首先简要说明了中医文本的翻译难点和解决方法,之后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分析了如何处理中医术语以及其他翻译问题,第五部分对翻译项目进行了总结以及不足之处。

蔡国锋[10](2019)在《伸膝装置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生物力学及膝关节运动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使用数字散斑技术及压敏纸技术探讨伸膝装置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运用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和逆向工程技术虚拟建立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研究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后复发性髌骨脱位模型上的髌股关节应力分布特点。探讨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症。对比研究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前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方法]使用昆明医科大学自愿遗体捐赠的8具(共16膝)新鲜冰冻尸体,其中6具(12膝)制作成复发性髌骨脱位模型,随机分为三组:伸膝装置近端重排术组(A组)、伸膝装置远端重排术组(B组)及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组(C组);另取2具(4膝)新鲜冰冻尸体作为正常膝组(D组),在股四头肌腱上施加70N的轴向拉力(A、C组尚在移位后的股内侧肌斜头上施加7N的轴向拉力),分别于膝关节被动屈曲至各典型角度时使用压敏纸测量髌股关节压强;在上述加力方式的基础上,在髌骨中点施加20N外向脱位力量,使用数字散斑技术测量膝关节被动屈曲至各典型角度时髌骨外向水平位移。之后按第一部分标准选取男、女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各1具(共4膝),按照第一部分操作方法,分别在造模前、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手术后将膝关节被动屈曲至各典型角度进行层厚为1.0mm的MRI及CT连续图像资料为基础数据,顺序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软件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BAQUS软件中将已建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后处理,通过定义材料,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计算并分析正常膝关节、手术后复发性髌骨脱位模型上的全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髌骨关节面的应力云图。临床部分,先收集2016年1月-2018年8月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并采用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84例资料。将术前相关评分数据与临床12月时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之后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复发性髌骨脱位并行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患者共32例(32膝)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32例正常人膝关节运动学数据。记录术前和术后12月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组患侧膝关节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术后12月患膝与正常人膝关节运动时6个自由度活动范围及步数、步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膝关节被动屈曲至各典型角度(0°,30°,60°,90°,120°)时髌股关节的压强A、B两组间及C、D两组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与C、D组及B组与C、D组间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膝关节被动屈曲至各典型角度(0°,30°,60°,90°,120°)时髌骨的外向水平位移A、B两组间及C、D两组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A组与C、D组及B组与C、D组间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基于正常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的CT、磁共振图像资料,成功构建了包括内侧髌股韧带及简化后的髌骨外侧支持带在内的完整膝关节三维几何模型及三维有限元模型。(4)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的上述数据与实体生物力学测得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月Lysholm评分较术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2个月Kujula评分较术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根据Insall疗效评定标准:获优57例,良10例,可9例,差8例,优良率为79.8%。(5)术后12月患者的最大伸膝角度较术前减小(P<0.05)、平均步数减小(p<0.05)、平均步长变长(p<0.05)。(6)术后12月患者在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上与术前及正常人无统计学差(p>0.05)。(7)术后12月患者的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及步数、步长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结论](1)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组髌股关节压强最小并最接近于正常髌股关节压强。(2)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组髌骨外向水平位移为最小并最接近于正常值。(3)正常、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手术后复发性髌骨脱位模型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准确地量化膝关节生物力学发生的变化情况。与实体生物力学测试所得结果一致,证实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4)采用膝装置联合重排方法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5)该手术更适合于18岁以下患者,高位髌骨及股骨外侧滑车发育异常对术后12月疗效无影响。(6)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满意的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7)膝关节运动学分析可更加客观的评估膝关节手术前后动态情况,对临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负重X线检查骨关节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负重X线检查骨关节炎(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适应性运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词缩写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一
        1.3.2 研究二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范围
    1.6 名词解释与操作性定义
2 文献综述
    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基本情况概述
        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与发病率
        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
    2.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系统风险指标
        社会人口因素
        基因遗传因素
        肥胖与代谢综合症
        维生素/饮食
        骨密度和骨量
    2.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层面风险指标
        骨与关节形状
        肌肉力量
        关节负载与对线
        职业与运动
        损伤/手术
    2.4 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力学风险指标
    2.5 文献小结
3 研究一 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多环节/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受试者
        3.2.2 实验流程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1 运动学数据处理
        3.3.2 动力学数据处理
        3.3.3 统计学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步态时空参数
        3.4.2 多关节/环节运动学特征
        3.4.3 髋、膝、踝三关节动力学特征
    3.5 讨论与分析
        3.5.1 膝骨关节炎外在步态运动特征变化
        3.5.2 膝骨关节炎关节内部力学特征变化
        3.5.3 膝骨关节炎多环节运动特征的改变
    3.6 小结
4 研究二 不同体重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全身补偿和适应性运动调整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受试者
        4.2.2 实验流程
    4.3 数据采集与解析
        4.3.1 数据采集
        4.3.2 数据解析
        4.3.3 统计学分析
    4.4 研究结果
        4.4.1 步态时空参数
        4.4.2 多环节运动特征
        4.4.3 下肢三关节运动特征
        4.4.4 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峰值与多环节运动变量间的关系
        4.4.5 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二峰值与多环节运动变量间的关系
    4.5 讨论与分析
        4.5.1 不同体重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多环节运动学变化
        4.5.2 不同体重膝骨关节炎患者踝、膝和髋关节运动特征变化
        4.5.3 膝关节内收外力矩峰值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4.6 小结
5 综合讨论与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特色创新之处
    6.3 实践应用与展望
        6.3.1 实践应用
        6.3.2 展望
    6.4 研究局限性
        6.4.1 系统局限性
        6.4.2 研究方案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 Ⅰ:研究一与二 V3D软件中用到的部分计算编码
附件 Ⅱ:VAS 疼痛量表
附件 Ⅲ:K-L(Kellgren-Lawrence) Knee OA 分级量表
附件 Ⅳ:伦理委员会审批表
附件 Ⅴ: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Abbreviation)
前言
    1.髋臼骨折的研究现状
    2.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基础研究现状
    3.PTOA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4.淫羊藿苷治疗PTOA的机制研究进展
    5.中医“治未病”理论对髋臼骨折术后PTOA治疗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研究
    1.研究方法
        1.1.患者检索策略
        1.2.患者纳入、排除标准
        1.3.患者PTOA评价标准与方法
        1.4.观察指标
        1.5.统计方法
    2.结果
        2.1.患者的特征资料
        2.2.患者的PTOA发生率
    3.讨论
        3.1.两组患者特征资料结果比较分析
        3.2.两组患者PTOA发生率结果分析
        3.3.祖国医学对髋臼骨折的认识
        3.4.现代研究对PTOA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3.5.祖国医学对PTO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3.6.本研究的局限性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1.3.分组与造模方法
        1.4.取材方法
        1.5.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
        2.2.大体观比较
        2.3.X线表现及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比较
        2.4.病理组织学表现及Mankin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
    3.讨论
        3.1.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的特点
        3.2.本章建立的PTOA模型与常见PTOA模型的比较
        3.3.兔较其他实验动物在髋臼骨折继发PTOA研究中的优势
        3.4.本章研究的局限性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淫羊藿苷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1.3.分组与造模方法
        1.4.干预方法
        1.5.取材方法
        1.6.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7.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关节液或滑膜组织IL-1β、TNF-α 的含量
        2.2.关节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
        2.3.关节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 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
        2.4.关节软骨组织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
        2.5.软骨细胞凋亡指数
        2.6.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表现
    3.讨论
        3.1.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髋臼骨折继发PTOA治疗的指导意义
        3.2.关节液及滑膜组织IL-1β、TNF-α 的含量比较结果分析
        3.3.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4.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 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5.软骨组织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6.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比较结果分析
        3.7.关节软骨组织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比较结果分析
        3.8.各指标观测时间节点选择依据
        3.9.淫羊藿苷防治PTOA的潜在作用机制
        3.10.本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淫羊藿苷对IL-1β 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干预机制的体外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与仪器
        1.2.人软骨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与鉴定方法
        1.3.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检测方法
        1.4.分组、造模与干预方法
        1.5.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HC-A的鉴定
        2.2.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
        2.3.各组HC-A上清液炎症介质PGE-2、NO的含量比较
        2.4.各组HC-A 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比较
        2.5.各组HC-A分解代谢水平比较
        2.6.各组HC-A合成代谢水平比较
        2.7.各组HC-A凋亡水平比较
    3.讨论
        3.1.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预处理对IL-1β 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
        3.2.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结果分析
        3.3.HC-A上清液的炎症介质PGE-2、NO含量比较结果分析
        3.4.HC-A 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5.HC-A代谢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3.6.HC-A凋亡水平比较结果分析
        3.7.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 综述 创伤性关节炎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传统功能训练和运动疗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和康复研究现状
        1.2.1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概述及治疗
        1.2.2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康复研究现状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选择标准
        2.1.3 分组方法
    2.2 实验方案
    2.3 训练内容
        2.3.1 康复宣教
        2.3.2 术后康复
    2.4 观察与测量指标
        2.4.1 握力测量
        2.4.2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2.4.3 患侧腕关节屈曲角度测量
        2.4.4 肘关节屈肌肌力、伸肌肌力测量
        2.4.5 肩关节外展肌肌力测量
        2.4.6 运动强度控制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1.1 受试者一般情况
        3.1.2 依从性
        3.1.3 握力结果
        3.1.4 肘关节伸肌肌力结果
        3.1.5 肘关节屈肌肌力结果
        3.1.6 肩关节外展肌肌力结果
        3.1.7 腕关节背伸、掌屈活动度结果
        3.1.8 腕关节桡偏、尺偏活动度结果
        3.1.9 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结果
        3.1.10 PRWE评分结果
        3.1.11 DASH评分结果
        3.1.12 Berg评分结果
        3.1.13 掌倾角结果
        3.1.14 尺偏角结果
        3.1.15 桡骨长度结果
        3.1.16 VAS评分结果
        3.1.17 不良事件统计
    3.2 讨论与分析
        3.2.1 握力、肘关节肌肉肌力、肩关节肌肉肌力分析
        3.2.2 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分析
        3.2.3 PRWE评分分析
        3.2.4 DASH评分分析
        3.2.5 Berg评分分析
        3.2.6 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分析
        3.2.7 VAS评分分析
        3.2.8 不良事件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附件
    1.英文缩略词表
    2.Dash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5)宫廷理筋术手法对照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学对KOA的认识
    一、中西医学对KOA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推拿干预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与机制
    一、推拿干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二、推拿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机制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下篇: 临床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计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受试者退出试验标准
    6.中止试验的原则
    7.研究方案
    8.结局指标
    9.不良事件
    10.研究流程
    11.数据管理
    12.统计分析
    13.质量控制
    14.伦理审查
三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
    3.两组患者4周治疗后结局指标比较
    4.宫廷理筋术手法治疗前后结局指标比较
    5.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后结局指标比较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分组方法
        2.6 治疗方案
        2.7 观察指标
        2.8 安全性指标
        2.9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情况比较
    3 疗效性指标观察结果
        3.1 VAS评分
        3.2 膝关节WOMAC评分
        3.3 中医证候评分
        3.4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3.5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4 安全统计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VAS疼痛评分
附录二:膝关节WOMAC评分表
附表三:中医证候评定表
综述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补肾壮筋汤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内容
    1 课题材料
        1.1 补肾壮筋汤
        1.2 洛索洛芬钠片
        1.3 关节松动术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3.3 病情分级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终止研究标准
    8 分组方法
    9 治疗方法
        9.1 对照组
        9.2 试验组
    10 观察指标
        10.1 观察项目
        10.2 疗效性观测
        10.3 疗效标准
        10.4 疗效分析
    11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1.2 两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情况比较
        1.3 两组X线分级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VAS评分比较分析
        2.2 WOMAC评分比较分析
        2.3 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2.4 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分析
        2.5 治疗4周后总疗效比较分析
        2.6 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2.7 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分析
    3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2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3 对补肾壮筋汤的探讨研究
        3.1 组方依据
        3.2 单味药药性及药理研究
    4 对关节松动术的探讨研究
    5 对洛索洛芬钠的探讨研究
    6 试验结果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关节融合固定术在犬肩关节及腕关节脱位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关节融合术治疗犬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
        1.1 关节融合术的研究概述
        1.2 关节融合术对临近关节的影响
        1.3 关节融合术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应用研究
        1.3.1 正常犬的肩关节解剖结构及功能
        1.3.2 肩关节的功能
        1.3.3 肩关节脱位的发病原因及机理
        1.3.4 肩关节脱位的诊断
        1.3.5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1.4 关节融合术治疗腕关节脱位的应用研究
        1.4.1 正常犬的腕关节解剖结构及功能
        1.4.2 腕关节功能
        1.4.3 腕关节脱位的发病原因
        1.4.4 腕关节脱位的诊断
        1.4.5 腕关节脱位的治疗
临床病例研究
    第二章 关节融合固定术在犬肩关节及腕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
        2.1 主要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药品
        2.1.3 主要手术器械和用品
        2.2 诊断
        2.2.1 临床检查
        2.2.2 实验室检查
        2.2.3 诊断结果
        2.3 治疗
        2.3.1 保守治疗
        2.3.2 手术治疗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保守治疗
        2.4.2 手术治疗
        2.5 讨论
        2.5.1 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
        2.5.2 关节脱位治疗方案的选择
        2.5.3 肩关节融合术
        2.5.4 腕关节融合术
        2.6 小结
典型案例介绍
    第三章 肩关节和腕关节脱位案例介绍
        3.1 创伤性肩关节脱位病例
        3.1.1 病例信息
        3.1.2 诊断过程
        3.1.3 .诊断结果
        3.1.4 治疗
        3.2 创伤性腕关节脱位病例
        3.2.1 病例信息
        3.2.2 诊断过程
        3.2.3 诊断结果
        3.2.4 手术治疗过程
        3.2.5 术后管理
        3.2.6 预后
        3.3 讨论
        3.3.1 关节固定术术中注意事项
        3.3.2 关节固定术的术后康复与并发症
        3.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任务概述
    1.1 翻译项目背景
    1.2 翻译项目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任务分配
    2.2 翻译辅助工具
    2.3 原文描述
        2.3.1 主要内容
        2.3.2 原文分析
第三章 翻译指导理论
    3.1 中医术语英译研究论述
    3.2 翻译适应选择论
        3.2.1 翻译过程
        3.2.2 翻译原则
        3.2.3 翻译方法
    3.3 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中医文本的翻译难点与解决方法
    4.2 翻译原则指导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4.3 语言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4.4 交际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4.5 文化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4.6 其他翻译问题和难点
        4.6.1 西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4.6.2 西医文本中的翻译对等问题
        4.6.3 长句的处理
        4.6.4 重复表达
        4.6.5 时态的选择
    4.7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收获和启示
    5.2 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4 翻译原文
附录5 翻译译文

(10)伸膝装置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生物力学及膝关节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数字散斑与压敏纸技术用于复发性髌骨脱位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后的生物力学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复发性髌骨脱位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治疗术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回归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四部分 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膝关节运动学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 藤股关节不稳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髌股关节稳定机制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膝关节屈曲45°后前位负重X线检查骨关节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适应性运动特征研究[D]. 殷可意.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D]. 丰瑞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传统功能训练和运动疗法的比较研究[D]. 侯越. 天津体育学院, 2021(12)
  • [4]运动疼痛诱发试验对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 黄加鑫,张晶晶,陈曦,吕帅洁,童培建. 中华骨科杂志, 2020(23)
  • [5]宫廷理筋术手法对照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李思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6]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闫连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补肾壮筋汤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柯溢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关节融合固定术在犬肩关节及腕关节脱位中的临床应用[D]. 张光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D]. 李卫.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伸膝装置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生物力学及膝关节运动学分析[D]. 蔡国锋.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膝关节屈曲45°后骨关节炎的前部负重X线检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