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延迟显像在腹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18)F-FDG PET延迟显像在腹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一、~(18)F-FDG PET延迟显像对腹部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峰,黄亚男,张雅萍,罗周烨,魏建国[1](2021)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CL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结直肠癌伴肝结节患者的资料,根据结节的病理或随访结果分为转移组25例和良性组10例。35例均行18F-FDG PET/CT肝脏延迟显像和早期全身常规显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显像方法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在延迟和常规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比值、滞留指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CRCLM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显像C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0、80.0%、80.0%、80.0%、90.9%和61.5%,延迟显像分别为0.98、96.0%、100%、97.1%、100%和90.9%,延迟显像对两组患者C指数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显像(Z=2.355,P=0.019)。转移组常规与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SUVmax比值和滞留指数大于良性组(Z=13.87、13.07、13.60、14.70,t=6.91,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04、0.892、0.917、0.764。转移组的SUVmax比值在延迟显像高于常规显像[2.2(2.0,3.1)比1.6(1.3,1.9);Z=7.92,P=0.005]。结论 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内结节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显像。PET/CT延迟显像与常规显像病灶的SUVmax、SUVmax比值、滞留指数诊断CRCLM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延迟显像的SUVmax比值诊断CRCLM较常规显像更具有优势。

杨建峰,黄亚男,张雅萍,罗周烨,魏建国[2](2021)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CL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结直肠癌伴肝结节患者的资料,根据结节的病理或随访结果分为转移组25例和良性组10例。35例均行18F-FDG PET/CT肝脏延迟显像和早期全身常规显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显像方法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在延迟和常规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比值、滞留指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CRCLM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显像C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0、80.0%、80.0%、80.0%、90.9%和61.5%,延迟显像分别为0.98、96.0%、100%、97.1%、100%和90.9%,延迟显像对两组患者C指数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显像(Z=2.355,P=0.019)。转移组常规与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SUVmax比值和滞留指数大于良性组(Z=13.87、13.07、13.60、14.70,t=6.91,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04、0.892、0.917、0.764。转移组的SUVmax比值在延迟显像高于常规显像[2.2(2.0,3.1)比1.6(1.3,1.9);Z=7.92,P=0.005]。结论 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内结节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显像。PET/CT延迟显像与常规显像病灶的SUVmax、SUVmax比值、滞留指数诊断CRCLM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延迟显像的SUVmax比值诊断CRCLM较常规显像更具有优势。

邬心爱,邬永军,王雪梅,王城,王春梅,牛瑞龙[3](2021)在《18F-FDG双时相及18F-FDG联合11C-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18F-FDG联合11C-胆碱(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疑似原发肝占位性病变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龄58~72岁;47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26例患者行18F-FDG联合11C-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分别测量并计算每个病变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肝本底SUVmax、肿瘤SUVmax/肝本底SUVmax比值(T/L)。以病变良恶性为状态变量,分别以18F-FDG、18F-FDG延迟、18F-FDG双时相的SUVmax和18F-FDG、11C-CHO、18F-FDG联合11C-CHO的SUVmax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两两比较,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各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Z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ROC曲线的差异。结果 (1)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47例患者共检出49个病变(其中32个为高代谢病变),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40个为HCC(高分化8个、中低分化32个),9个为良性病变。中低分化HCC的病变SUVmax、肝本底SUVmax和T/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2.53、4.80,均P<0.05);高分化HCC的病变SUVmax和T/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2.62,均P<0.05);良性病变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0.05 )。18F-FDG PET/CT显像分别与其延迟显像、双时相显像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15、2.376,均P<0.05);而延迟显像与双时相显像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2,P>0.05)。(2)18F-FDG联合11C-CHO PET/CT显像:26例患者共检出26个病变(其中18个为高代谢病变),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22个为HCC(高分化9个、中低分化13个),4个为良性病变。高分化HCC的病变SUVmax、肝本底SUVmax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9、6.57,均P<0.001),而T/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5);中低分化HCC的病变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5),肝本底SUVmax、T/L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1、-5.43,均P<0.001);良性病变的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18F-FDG与其联合11C-CHO PET/CT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7,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18F-FDG联合11C-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可分别提高中低及高分化原发性HCC的检出率,对肝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及临床预后判定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雒瑾[4](2021)在《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与腹部增强CT显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和腹部增强CT显像在胰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学特点,评价PET/CT结合腹部增强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期SUVmax、延迟SUVmax、靶本比(TBR)、滞留指数(RI)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3.探讨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胰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4.探讨胰腺癌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与早期显像SUVmax和延迟显像SUVmax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因胰腺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资料,其中26例患者有明确的手术病理结果,40例有其他组织学检查结果,余19例患者有大于6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纳入患者同期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和腹部增强CT显像。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术后病理或其他组织学检查结果及长期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清标志物等综合诊断)的最后临床诊断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PET/CT、腹部增强CT及PET/CT+腹部增强CT联合显像三种显像方法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计算代谢参数早期SUVmax、延迟SUVmax、TBR及RI在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最佳诊断临界值。18F-FDG PET/CT和腹部增强CT诊断胰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及肝转移的符合率。进一步评估胰腺癌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与早期显像SUVmax和延迟显像SUVmax的关系。结果1.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94%、73.91%、87.06%,PET/CT显像判定胰腺占位性质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0.67)。腹部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26%、91.3%、84.71%,增强CT显像判定胰腺占位性质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0.66)。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00%、95.65%、98.82%,PET/CT联合增强CT显像判定胰腺占位性质与“金标准”一致性非常好(k=0.97)。腹部增强CT与联合显像比较,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12.07,P=0.001)。PET/CT与联合显像比较,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有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5.21、4.21,P分别为0.02、0.04)。2.PET/CT判断胰腺癌的早期SUVmax最佳诊断阈值为3.27(曲线下面积0.948),此阈值对应早期SUVmax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88.7%,特异性为91.3%;延迟SUVmax诊断胰腺癌的最佳阈值为4.27(曲线下面积为0.959),此阈值对应延迟SUVmax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88.7%,特异度性为95.7%;TBR判断胰腺癌的最佳阈值为1.59(曲线下面积为0.911),此阈值对应TBR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82.3%,特异性为87.0%;RI判断胰腺癌的最佳阈值为17.54(曲线下面积为0.667),此阈值下RI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56.5%。3.18F-FDG PET/CT对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及肝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0.00%、27.27%、72.73%。腹部增强CT对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及肝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00%、72.72%、59.09%。两者联合诊断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及肝转移符合率分别为95.00%、90.90%、95.45%。4.肿瘤直径<4cm和≥4cm两组患者的早期和延迟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组患者早期与延迟显像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早期、延迟SUVmax与胰腺癌直径呈中等程度相关性(Spearman系数分别为0.599、0.567)结论1.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的影像学检查,且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2.以早期SUVmax3.27,延迟SUVmax4.27作为诊断胰腺癌界值,对应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本研究也发现SUVmax、RI、TBR值为临床胰腺癌诊断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18F-FDG PET/CT对胰腺癌及胰外转移的诊断有更高的灵敏度,尤其对淋巴结和肝转移的评估,增强CT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诊断有很好的灵敏度。两者在胰腺癌临床分期评估方面各具优势。4.胰腺癌病灶直径与早期显像SUVmax和延迟显像SUVmax均有相关性。

赵帅[5](2020)在《68Ga-DOTATOC与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68Ga-DOTATOC在国人正常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目的研究68Ga-DOTATOC在国人体内正常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长海医院行68Ga-DOTATOC PET/CT显像的24例临床怀疑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患者(男13例,女11例,中位年龄50.5岁)PET/CT图像及其他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常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或穿刺病理检查疑诊为NEN但尚未行相关治疗;(2)病理或6个月以上随访资料证实无NEN病灶或病灶单发且直径≤3 cm;(3)主要研究脏器(或组织)及其邻近区域无手术史或病变累及;(4)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一个或多个脏器病变,无适宜大小正常组织可供测量的受检者。受检者经静脉注射该显像剂62.1~173.9 MBq后40~60 min进行PET/CT检查,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医师共同以视觉法分析,并以勾画ROI法测量各脏器SUVmax及SUVmean。脏器间SUVmax及SUVmean的比较,当各组数据均满足正态分布时,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否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体内68Ga-DOTATOC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除集合系统外,以脾脏摄取最高,肝脏、肾上腺、肾皮质、胰腺钩突及垂体摄取明显,腮腺、甲状腺、消化道壁、胰腺(除钩突外)、前列腺及子宫轻度摄取,大脑、小脑、纵隔血池、肺、骨骼肌及骨组织摄取较低。(2)胰头钩突有较明显的生理性摄取,SUVmax与SUVmean分别可达5.56±2.43及4.34±1.85,均显着高于胰腺其他部位;胰尾SUVmax及SUVmean高于胰头除钩突外区域,但与胰体无明显差异;胰头除钩突外区域与胰体摄取无明显差异。(3)部分男性受检者表现为前列腺局部摄取较高,且多对称分布于腺体中央部两侧。(4)不同年龄(≤50岁及>50岁)及不同性别受检者各主要器官放射性分布无明显差异。(5)在注射药物后40~60 min范围内,采集时间间隔≤45 min组受检者较>45min组受检者纵隔血池SUVmax及SUVmean更高(P值分别为0.022及0.015);肝脏SUVmean则以>45min组受检者较≤45 min组受检者高(P=0.020),但SUVmax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75);两组受检者间其余脏器摄取无显着差异。结论68Ga-DOTATOC在国人正常组织器官间的分布存在差异,与68Ga-DOTATATE的分布大致相近,部分生理性摄取较高的器官,尤其是常见NEN原发或转移灶的胰头钩突、垂体、肝脏等,当其存在局限性高摄取灶时须与NEN病灶鉴别。前列腺局部生理性摄取的机制及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在40~60 min范围内,纵隔血池中68Ga-DOTATOC逐渐被清除,而肝脏浓聚有所提升。本研究纳入病例量有限,关于对68Ga-DOTATOC正常摄取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第二部分 68Ga-DOTATOC与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及双期显像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目的研究68Ga-DOTATOC与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及双期显像对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长海医院行68Ga-DOTATOC与18F-FDG PET/CT联合显像,或该院行68Ga-DOTATOC PET/CT并能提供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其他医院18F-FDG PET/CT显像“.DICOM”格式完整数据的临床疑诊原发NEN患者,或NEN根治术后怀疑复发或转移患者。收集患者病史、常规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随访收集患者病理诊断或临床最终诊断。测量所有可疑NEN病灶68Ga-DOTATOC与18F-FDG PET/CT早期及延迟期显像的标准最大摄取值(SUVmax,分别记作SUVG与SUVF),计算肿瘤/本底比值(TBR,分别记作TBRG与TBRF)、SUVG与SUVF比值(GFR)及TBRG与TBRF比值(TBRR),计算两种显像剂在病灶中的滞留指数(RI,分别记作RIG与RIF);绘制上述PET/CT参数诊断NE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最佳诊断阈值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参数诊断效能。分析各参数与NEN病理分级/Ki-67指数的关系。比较早期与延迟期PET/CT参数,分析双期显像诊断效能。结果本部分共纳入患者45例(男24例,女21例,中位年龄51岁),其中疑诊原发NEN患者31例(第1组),NEN术后可疑复发或转移患者14例(第2组)。依据病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第1组确诊NEN患者19例,非NEN患者12例;第2组病理确诊及临床最终诊断NEN复发/转移患者12例,无复发/转移患者2例。病例角度分析,68Ga-DOTATOC PET/CT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77.4%、85.7%、80.0%、5.41 及 0.26,18F-FDG PET/CT 分别为71.0%、57.1%、66.7%、1.66 及 0.51,联合显像分别为 93.5%、50.0%、80.0%、1.87及0.13;病灶角度分析,68Ga-DOTATOC PET/CT上述参数分别为87.4%、84.8%、87.1%、5.77 及 0.15,18F-FDG PET/CT 分别为 52.4%、36.4%、50.5%、0.82 及 1.31,联合显像分别为94.7%、27.3%、86.7%、1.30及0.19;三者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系数在病例与病灶角度分别为0.58、0.27、0.48及0.54、-0.50、0.26。SUVG、TBRG、SUVF、TBRF、GFR、TBRR 的 AUC 分别为 0.869、0.898、0.610、0.643、0.752 及 0.776,截断值分别为 3.525、3.900、2.425、3.515、1.850 及 4.020。病灶长径、SUVF、TBRF与Ki-67指数存在相关性。延迟期显像与早期显像诊断效能相近,NEN 病灶与非 NEN 病灶 RIG分别为-8.0%(-22.9%,9.9%)及-28.1%(-37.5%,-1.8%),RIF分别为 5.3%(-10.6%,40.3%)及 9.2%(-3.2%,30.6%)。结论68Ga-DOTATOC PET/CT对NEN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显像结果与病理或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18F-FDG PET/CT显像参数与NEN病理级别存在显着相关性,对病理活检取材有一定指导意义。联合显像在具备各自显像优势的基础上,可以使敏感度获得一定提升,但特异度下降。延迟后TBR提高可以增强诊断信心,且NEN病灶RIG显着高于非NEN病灶,但延迟显像价值尚待进一步探讨。

周平[6](2020)在《探讨18F-FDG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和意义: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和CT薄层扫描均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但分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分别探讨了PET/CT、CT(computed tomography,CT)薄层扫描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分析其对于SPN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旨在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7月我院因诊断为SPN,同期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和CT薄层扫描检查的104例患者,由三名经验丰富的PET/CT诊断医师(含高年资主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及主任医师一名)阅片,分别分析所有病例的CT薄层扫描、PET/CT以及CT薄层扫描联合PET/CT图像的特征来对SPN进行良恶性判读。通过收集最终病理资料和随访得出所有病例的SPN的良恶性结果。根据SPN的良恶性进行分组,用SPSS19.0软件分别统计CT薄层扫描、PET/CT、CT薄层扫描联合PET/CT对SPN的良恶性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ROC曲线定量分析SUVmax值对良性SPN及恶性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本研究对CT薄层扫描的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在SPN的良恶性组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的104例SPN中,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8例,其中有85例恶性;13例良性。由临床随访证实为良性6例。仅用CT薄层扫描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57.9%,准确率为78.8%;阳性预测值为69.8%;阴性预测值为44.0%。仅用PET/CT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3.6%,准确率为80.7%;阳性预测值为93.0%;阴性预测值为73.6%。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共同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86.5%;阳性预测值为98.8%;阴性预测值为31.5%。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薄层扫描或PET/CT单独诊断。恶性病灶中出现分叶征为90.5%,毛刺征为72.9%,胸膜凹陷征为50.5%,空泡征为32.9%,血管集束征为56.4%。而良性病灶中出现分叶征为52.6%,毛刺征为52.6%,胸膜凹陷征为34.5%,空泡征为21.0%,血管集束征为36.8%。分叶征的出现在良、恶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良性组SPN的SUVmax的平均值为2.9±3.1(范围为0.6-14.4);恶性组SUVmax的平均值为7.038±5.5(范围为0.6-27.6)。恶性结节组的SUVmax值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通过ROC曲线定量分析得出鉴别SPN的良恶性最佳的SUVmax截断值为3.25,诊断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4.2%,曲线下面积AUC=0.805。结论:1、18F-FDG PET/CT显像联合CT薄层扫描比单独PET/CT和单独CT薄层扫描诊断SPN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2、恶性SPN较良性SPN具有更高的SUVmax值,以SUVmax为3.25作为截断值对SPN进行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最高。3、CT薄层扫描中分叶征的对恶性SPN的具有诊断意义。

姚明[7](2020)在《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肺内单发结节诊断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PET/CT与增强CT是诊断肺内单发结节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无论是18F-FDG(18-fluorodexyglucose)PET/CT还是增强CT对肺内单发结节鉴别诊断仍是临床面临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与增强CT对比分析,探讨18F-FDG PET/CT在肺内单发结节中的诊断效能,并探讨二者联合诊断对肺内单发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肺内单发结节的诊断水平。方法:1. 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临床初诊为肺内单发结节的患者189例。纳入标准:(1)经CT证实肺结节直径≥8 mm;(2)检查前未行放疗、化疗及手术等其它治疗。排除标准:(1)亚实性结节或磨玻璃结节;(2)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2.18F-FDG PET/CT显像。患者静脉注射18F-FDG 222~492.1 MBq(6~13.3 m Ci)50~60 min后行PET/CT显像,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当肺结节PET或CT图像定性可疑时,在注射18F-FDG 120 min后行胸部延迟显像,测量病变延迟SUVmax,并计算△SUVmax。3. 增强CT检查。先行肺部CT平扫,注射碘海醇90~120 m L 30 s后行动脉期增强CT扫描。测量肺结节平扫CT值及强化CT值,并计算强化峰值。PET/CT与增强CT两种检查间隔一周内。4. 诊断标准4.1 18F-FDG PET/CT诊断标准:当CT图像上肺结节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支气管征截断征、血管纠集征等恶性征象,PET图像上病变部位可见异常FDG高代谢,或伴△SUVmax升高时,诊断为恶性病变;当CT图像上肺结节呈圆形表面光滑、或有钙化等良性征象,PET图像上病变部位无异常FDG高代谢,或病变可见异常FDG高代谢而△SUVmax无变化或降低时时,诊断为良性病变。4.2 增强CT诊断标准:当CT图像上肺结节有恶性征象,增强扫描强化峰值>15HU时,诊断为恶性病变;当CT图像上肺结节呈良性征象,增强扫描强化峰值≤15HU时,诊断为良性病变。4.3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增强CT诊断标准:(1)当PET/CT显像与增强CT结果一致时,可联合诊断为良性或恶性病变;(2)当PET/CT显像诊断为恶性而增强CT诊断为良性时,联合诊断为良性病变;(3)当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为良性而增强CT诊断为恶性时,联合诊断为良性病变。5.18F-FDG PET/CT、增强CT、联合诊断对肺内单发结节的诊断效能比较。5.1 分别计算PET/CT、增强CT、联合诊断对肺内单发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5.2 对PET/CT显像与增强CT、联合诊断与单独诊断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5.3 按结节长径(L)分为三组:L≤1 cm为A组,1 cm<L≤2 cm为B组,2 cm<L≤3 cm为C组。分别计算三组的18F-FDG PET/CT显像与增强CT对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对比三组PET/CT显像、增强CT对肺内单发恶性结节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5.4 分别计算△SUVmax及强化峰值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最佳阈值。6.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处理与分析。PET/CT显像、增强CT及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的比较采用χ2检验。A、B、C三组的PET/CT显像与增强CT诊断的诊断结果比较采用Fisher精准检验法或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最佳阈值。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189例肺内单发结节中病理证实恶性病变136例,良性病变53例。2.18F-FDG PET/CT、增强CT及联合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97.6%(132/136)、87.5%(119/136)、86.0%(117/136),特异度分别为69.8%(37/53)、67.9%(36/53)、86.8%(46/53),准确性分别为89.4%(169/189)、82.0%(155/189)、86.2%(163/1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132/148)、87.5%(119/136)、94.4%(117/1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37/41)、67.9%(36/53)、70.8%(46/65)。3.18F-FDG PET/CT显像与增强CT比较,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增强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235~8.721,均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44、0.197,均P>0.05)。4.18F-FDG PET/CT显像与增强CT联合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与单独18F-FDG PET/CT显像相比,诊断特异性高,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498~10.686,均P<0.05),;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891~2.326,均P>0.05)。18F-FDG PET/CT显像与增强CT联合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均优于单独增强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5.386,P<0.05),但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111~3.638,均P>0.05)。5.按结节长径不同分组对比,A组(L≤1 cm):18F-FDG PET/CT显像对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与增强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1 cm<L≤2 cm):18F-FDG PET/CT显像对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诊断灵敏度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767,P<0.05);但特异度、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意义(χ2值:0.081、3.663,均P>0.05)。C组(2 cm<L≤3 cm):18F-FDG PET/CT显像对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与增强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125~2.043,均P>0.05)。6. 本组123例进行了延迟显像,本组△SUVmax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最佳阈值为1.58%,灵敏度为95.2%(79/83)、特异度为62.5%(25/40),准确性为84.6%(104/123),阳性预测值84.0%(79/94)、阴性预测值86.2%(25/29)。7. 强化峰值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最佳阈值为14.8HU,灵敏度为73.5%(100/136)、特异度为62.3%(33/53)、准确性70.4%(133/189),阳性预测值84.3%(100/120)、阴性预测值47.8%(33/69)。结论:1.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2.18F-FDG PET/CT显像对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诊断在灵敏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均优于增强CT。结节长径在1~2 cm之间时,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灵敏度高于增强CT。3.18F-FDG PET/CT显像联合增强CT检查是集解剖、代谢与病灶血供多方面信息的综合性影像诊断,对肺内单发恶性结节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与18F-FDG PET/CT相比,联合诊断可提高肺结节诊断特异度。4.本组18F-FDG PET/CT的△SUVmax诊断肺内单发恶性结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增强CT的强化峰值>14.8HU时,诊断对肺恶性结节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唐坤[8](2019)在《18F-FDG PET代谢空间异质性分析在肺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占恶性肿瘤死亡之首。肺癌中主要的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NSCLC约占80%-85%,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预后。恶性肿瘤内具有显着异质性,其所呈现出的生物学异质性常与其细胞或分子学特性有关,如细胞增殖、坏死、纤维化、血流及血管生成的不同、细胞代谢、缺氧及某些特异性受体的表达等。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是葡萄糖类似物,作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像剂其在病灶内摄取的异质性同样与细胞生长方式、血供、缺氧、坏死等因素相关,能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评价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正电子发射型断层与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CT不仅可以提供包括肿瘤大小、形态、质地的信息。同时,PET能从分子水平和图像特征方面提供病灶代谢差异性,其在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中应用的价值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临床上一般以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2.5作为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标准。然而,SUV值不是肺癌特异性诊断指标,其大小受到多因素影响,所以一些良性病灶如结核、隐球菌等肉芽肿性病变的葡萄糖代谢活性较高,其代谢摄取值SUVmax通常大于2.5。若以此为标准,高代谢良性疾病与肺恶性病灶之间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假阳性率大大增加。因此,如何降低PET肺疾病诊断中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已然成为临床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虽然基于良恶性病灶摄取FDG的峰时差异而进行的延迟显像已成为PET图像采集的常规手段,但也具有局限性,其在鉴别肺良恶性病灶中的价值各研究报道不一致。目前已认识到标准的医学影像图像所包含的病灶信息量远多于我们临床的常规应用,只是肉眼分辨能力有限而无法甄别,倘若能从中提取相关特异性的信息则能达到对疾病的真实反映,从而提高诊断效能。18F-FDG PET/CT显像可从分子水平显示肿瘤间或肿瘤内代谢的差异,包括代谢值高低差异、达峰时间差异及代谢空间分布差异等,即PET/CT显像的异质性分析。其差异性通常与肿瘤表型、肿瘤微环境变化等有关。因此通过对PET/CT图像的异质性分析,可以比常规图像更能在分子水平反应肿瘤的真实性,并能获得更多的肿瘤治疗后反应及预后信息,以进一步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内80%、90%肿瘤最大代谢阈值的空间分布具有显着差异性,利用该差异性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较常规方法显着提高,因此我们推测肺恶性肿瘤内代谢分布具有特异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但是,前期的研究仅仅基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局部代谢分布特征,缺乏对大体肺肿瘤及肿瘤整体的代谢空间分布的分析。故此,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拟对NSCLC的代谢异质性分布进行立体空间的整体定量分析计算,以明确肺良恶性病灶内代谢空间分布的差异,寻求其分布规律,并探索其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第一部分研究结果为基础并基于肺良恶性结节生长规律的差异,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拟以简单、易操作的视觉评估分析法对高18F-FDG摄取的肺结节及肿块内的代谢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揭示肺良恶性病灶内的代谢空间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对高代谢肺结节及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临床可行性。本文的第三部分,拟对肺癌患者术前PET/CT显像进行代谢异质性分析并建立代谢异质性参数,分析评价其与肺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信息。第一部分:18F-FDG PET代谢空间异质性定量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目的:1.通过定量分析探讨肺良性病变与NSCLC内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特点;将NSCLC分为转移和无转移组,进一步分析其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的差异;并探讨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定量分析对NSCLC的诊断价值;2.分别以SUVmax值≥2.5、延迟显像滞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0为参数,分析SUVmax、RI以及PET/CT联合分析对NSCLC的诊断价值;3.分析比较上述四种诊断方法对NSCLC的诊断效能,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明确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分析对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我们回顾性研究了367例因肺结节或肿块而接受18F-FDG PET/CT显像患者,其中有134例患者进行延迟了显像。病灶的最终良、恶性诊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和临床随访结果为准。采用软件分别对病灶SUVmax代谢阈值的40%、50%、60%、70%、80%、90%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以同侧肺门角为参照点,测量并计算各代谢阈值ROI边界至同侧肺门角的最大距离。对所得不同代谢阈值的距离值进行直线拟合分析,计算相应直线斜率k值,以k值的绝对值代表病灶的空间异质性,值越大则空间异质性越高,反之亦然。分别计算SUVmax、RI、PET/CT联合诊断及代谢空间异质性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利用Mc Nemar test比较各诊断指标的差异性。绘制各诊断指标的ROC曲线并比较各指标AUC的差异性。结果:367例患者中,恶性252例,良性115例。252例恶性病灶中,无转移者123例,有转移者129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8.06±14.84mm;平均SUVmax值为7.69±5.60。367例患者中行延迟显像的共134例,其中良性病灶延迟显像42例,恶性病灶延迟显像92例。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年龄大,且病灶大小、代谢值较良性组均显着增加(P均<0.001),但延迟显像两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恶性病灶中,转移组SUVmax值较无转移组显着增加(P<0.001),但延迟显像两组R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74)。良、恶性组间SUVmax40%、50%、60%、70%阈值平均代谢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转移与转移组间SUVmax40%、50%、60%、70%、80%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良、恶性病灶不同阈值代谢体积至同侧肺门角的距离(d40%-90%)进行直线拟合。两组斜率k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4002±0.6807、2.2848±1.531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无转移及转移三组斜率k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4002±0.6807、1.8636±0.95169、2.6864±1.8441,说明三组病灶其代谢空间异质性依次增加,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也说明与肺良性病灶比较,肺恶性肿瘤高代谢区更趋向肺门侧分布。以SUVmax值≥2.5为诊断阳性指标,其诊断NSCL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PPV、NPV分别为88.89%、6.96%、63.22%、67.67%、22.22%。以RI>0为诊断阳性指标,其诊断NSCL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PPV、NPV分别为86.96%、19.05%、65.67%、70.18%、40.0%。PET/CT联合诊断NSCL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PPV、NPV分别为93.25%、38.26%、76.02%、76.80%、72.13%。肺良恶性病灶内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具有显着差异,利用该差异对肺良恶性病灶进行鉴别诊断,诊断截断值为1.3553,相应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PPV、NPV分别为72.62%、64.35%、70.03%、81.70%、51.75%。各项诊断指标ROC曲线下AUC分别为:以SUVmax值≥2.5为诊断阳性指标,其AUC为0.474(P=0.693)。以RI>0为诊断阳性指标,其AUC为0.597(P=0.073)。PET/CT联合诊断,其AUC为0.623(P=0.022)。肺良恶性病灶内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参数斜率k诊断的AUC为0.723(P<0.001)。斜率k的诊断AUC明显高于其他三种诊断方法,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肺良、恶性病灶间具有显着差异性,即肺恶性病灶8F-FDG高代谢区更趋向肺门侧分布;2.与传统SUVmax、RI诊断指标相比,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对肺良、恶性病灶诊断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能显着提高诊断特异性;第二部分:18F-FDG PET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对高18F-FDG摄取的不确定性肺结节及肿块的诊断价值目的:1.进一步明确肺良、恶性病灶间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的特点及差异性。2.拟通过视觉分析这一简便、易行的方法评估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对高代谢难定性的肺结节及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研究了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26日301例(186名男性和115名女性;平均年龄61.6±11.2岁;年龄范围21-89岁)接受了FDG PET/CT显像的可疑恶性肺结节或肿块的患者。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的视觉评估:由两名具有10年PET/CT诊断经验的核医学医师独立分析,当两位医师的评分不一致时,将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病变的近端区域定义为近同侧肺门附近的区域,远离同侧肺门的区域定义为远端区域。使用5分制评分标准来分析18F-FDG代谢空间分布特征。病灶得分≤2判定为阴性,得分≥3判定为阳性。用ROC曲线评估SUVmax、RI、PET/CT和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对高代谢难定性的肺结节及肿块的诊断效能。分别计算每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PPV和NPV。Mc Nemar检验用于比较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与其他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通过使用Cohen的kappa系数(κ)确定视觉评分的观察者内变异性。结果:在所有的301个肺结节和肿块中,恶性194个(64.5%),良性107个(35.5%)。病灶的平均最大直径为27.7±13.2 mm(范围8-63 mm)。恶性病灶中,180例(92.8%)评分≥3,表明恶性病变近端区18F-FDG代谢分布显着高于远端区域。良性病灶中,78例(72.9%)评分≤2,表明良性病变近端区18F-FDG代谢分布明显低于远端区。Cohen的kappa系数在两个观察者的视觉评分之间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35。SUVmax、RI、PET/CT及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PPV、NPV分别为100%、0%、64.5%、64.5%、0%;95.3%、26.2%、70.8%、71.2%、78.0%;95.9%、61.7%、83.7%、81.9%、83.7%及92.8%、72.9%、85.7%、86.1%、89.2%。诊断灵敏度方面,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其特异性(72.9%)却显着高于SUVmax(0%)和RI(26.2%)(P均<0.001)。对不同分析方法绘制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SUVmax、RI、PET/CT和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的AUC分别为0.626、0.670、0.788和0.886。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的AUC显着大于SUVmax、RI和PET/CT(P均<0.05)。结论:1.肺良恶性病灶内1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分布具有差异性,肺恶性病灶高代谢趋向肺门侧分布,而肺良性病灶高代谢远向肺门侧分布。2.8F-FDG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操作简单、易行,并能显着提高肺内难定性的高代谢结节及肿块诊断的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诊断分析方法运用于临床。第三部分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肿瘤内代谢异质性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代谢异质性与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T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3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NSCLC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以原发肿瘤病灶的40%容积阈值为基准,分别计算肿瘤内40-90%容积阈值的比值,并通过相关分析以获得相关系数,即为代谢异质性参数(metabolic heterogeneity factor,MHF),MHF值越高,提示异质性越大。通过相关分析探讨肿瘤代谢异质性参数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236个肺原发恶性肿瘤中,按病理类型分组:肺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69例、腺癌(adenocarcinoma,AC)133例、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26例、大细胞肺癌(large cell carcinoma,LCC)8例。各病理类型间MH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611,P=0.000),其中SCC的MHF值与其他病理类型比较显着增高(P<0.01)。未分化、低、中、高分化组间MH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932,P=0.000),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MHF值逐渐增加;T1、T2、T3期组间MHF值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F=11.082,P=0.000),且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MHF值增加。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代谢异质性参数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0,0.03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MHF与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关联(P<0.01)。结论NSCLC的18F-FDG PET代谢异质性与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可用于从分子水平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信息。

李红岩[9](2019)在《肺外结核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分析及临床价值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结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在肺部高发外,可以累及全身其他各个器官、系统。由于结核病在18F-FDG PET/CT显像上常表现为高代谢,经常被误诊为恶性病变,而对疾病的诊疗带来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确诊为肺外结核患者,分析18F-FDG PET/CT在肺外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旨在更好地认识结核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表现,提高应用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经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使用视觉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PET/CT图像病变性质进行判读。统计结核病灶累及部位和全身分布情况,总结18F-FDG PET/CT在肺外结核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优势,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74例肺外结核患者,根据病变累及系统和数量分为三大类型:单系统受累(27.0%)、多系统受累(23.6%)、合并肺内结核(49.4%)。对三组病例SUVmax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2.根据病灶累及部位进行影像学特征分析,具体分为淋巴结结核、胸膜结核、心包结核、腹膜结核、骨关节结核、脏器结核等。(1)淋巴结结核: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大,部分可伴钙化,FDG摄取可高可低,部分呈环形摄取。(2)胸膜结核:大部分胸膜呈弥漫性不规则增厚,部分呈结节或肿块状,FDG摄取多为弥漫性高摄取。(3)心包结核:表现为心包不同程度增厚,心包膜多呈环形弥散高摄取,大部分伴少-大量心包及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4)腹膜结核:肝/脾包膜及壁腹膜多表现为较弥漫均匀性增厚,FDG摄取呈细条状改变;大、小网膜及系膜多呈“污迹样改变”,FDG呈弥漫性高摄取,部分大网膜呈饼样改变。(5)骨关节系统结核:大部分呈溶骨性骨质破坏伴代谢增高,以脊柱结核多见,影像学特征如下:连续椎体受累、椎旁冷脓肿形成、椎间盘受累、骨质破坏区伴死骨或骨碎片。(6)脏器结核:脏器结核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大部分实质性脏器结核(附件、肝脏、胰腺、脾脏、肾上腺、前列腺等)表现为低密度影或等密度影伴代谢增高。颅内结核表现为等或高密度影,伴或不伴代谢异常增高。肠结核多累及回盲部,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变窄。3.本组174例肺外结核患者中,PET/CT显像诊断正确129例,准确性为74.1%,诊断错误45例,误诊率为25.9%。45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肺癌伴转移15例,淋巴瘤12例,卵巢癌4例,淋巴结转移3例,结节病2例,腹膜癌、前列腺癌、骨原发恶性肿瘤、结肠癌、眼眶恶性肿瘤、胸膜恶性肿瘤、胸腺瘤、胰腺癌、肺部真菌感染各1例。结论PET/CT能够全面、无创评估肺外结核患者全身各器官侵犯情况、判断病灶活动性、指导临床选择活检部位,为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廖栩鹤,王荣福,张建华,刘萌,庞小溪[10](2019)在《肿瘤正电子显像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实现一站式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成像,对恶性肿瘤原发灶定位及定性、分期及治疗决策、预后判断、生物靶区勾画、疗效监测及复发再分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全文首先就18F-FDG PET/CT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述,同时与包括CT、MR、超声等在内的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横向对比,最后就其他常见的正电子显像剂(18F-FLT、11C-choline、68Ga-PSMA等)的肿瘤应用进行概述,以期简要的展示PET/CT在肿瘤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前景。

二、~(18)F-FDG PET延迟显像对腹部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F-FDG PET延迟显像对腹部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病灶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PET/CT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的诊断效能
    2.3 两组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病灶FDG摄取参数比较
    2.4 两组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SUVmax参数比较
3 讨论

(2)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病灶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PET/CT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的诊断效能
    2.3 两组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病灶FDG摄取参数比较
    2.4 两组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SUVmax参数比较
3 讨论

(4)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与腹部增强CT显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学及~(18)F-FDG PET/CT 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68Ga-DOTATOC与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68)GA-DOTATOC在国人正常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68)GA-DOTATOC与~(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及双期显像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68)Ga-SSA/~(18)F-FDG PET/CT 联合显像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探讨18F-FDG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设备、药品及方法
    1.3 图像处理及评价方法
    1.4 试验步骤
    1.5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 CT薄层扫描单独诊断SPN良恶性与病理结果比较
    2.3 PET/CT单独诊断SPN良恶性与病理结果比较
    2.4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诊断SPN性质与病理结果比较
    2.5 良、恶性SPN不同周边征象的组间比较
    2.6 良、恶性SPN SUVmax值的组间比较
    2.7 SPN的 SUVmax良恶性诊断截断值的确立
第3章 讨论
    3.1 CT薄层扫描对SPN的诊断价值
    3.2 PET/CT对 SPN的诊断价值
    3.3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对SPN的诊断价值
    3.4 CT薄层扫描、PET/CT分别诊断SPN时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分析
        3.4.1 CT薄层扫描误诊SPN的原因
        3.4.2 PET/CT误诊SPN的原因
    3.5 SPN的CT薄层扫描形态学特征和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3.5.1 分叶征
        3.5.2 毛刺征
        3.5.3 胸膜凹陷征
        3.5.4 血管集束征
        3.5.5 空泡征
    3.6 SUV值在SPN的组间比较分析
    3.7 SPN的 SUVmax良恶性诊断截断值的分析
第4章 结论
第5章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肺内单发结节诊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18F-FDG PET代谢空间异质性分析在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18)F-FDG PET代谢空间异质性定量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18)F-FDG PET代谢空间异质性视觉分析对高18F-FDG摄取的不确定性肺结节及肿块的诊断价值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三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肿瘤内代谢异质性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PET/CT~(18)F-FDG 代谢异质性分析在肺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S)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肺外结核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分析及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病人资料与研究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致谢

(10)肿瘤正电子显像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18F-FDG PET/CT
    1.1原发病灶定位、定性
    1.2分期及治疗决策
    1.3预后判断
    1.4生物靶区勾画
    1.5疗效监测、复发和再分期
2其他正电子显像剂
    2.1其他代谢型正电子显像剂
    2.2结合型正电子显像剂
3小结

四、~(18)F-FDG PET延迟显像对腹部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价值[J]. 杨建峰,黄亚男,张雅萍,罗周烨,魏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12)
  • [2]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价值[J]. 杨建峰,黄亚男,张雅萍,罗周烨,魏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
  • [3]18F-FDG双时相及18F-FDG联合11C-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J]. 邬心爱,邬永军,王雪梅,王城,王春梅,牛瑞龙.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03)
  • [4]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与腹部增强CT显像的对比研究[D]. 雒瑾.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68Ga-DOTATOC与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D]. 赵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探讨18F-FDG PET/CT联合CT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D]. 周平. 南华大学, 2020(01)
  • [7]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肺内单发结节诊断的对比研究[D]. 姚明.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18F-FDG PET代谢空间异质性分析在肺癌中的应用研究[D]. 唐坤. 苏州大学, 2019(06)
  • [9]肺外结核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分析及临床价值探讨[D]. 李红岩.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4)
  • [10]肿瘤正电子显像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前景[J]. 廖栩鹤,王荣福,张建华,刘萌,庞小溪. 肿瘤学杂志, 2019(04)

标签:;  ;  ;  ;  

~(18)F-FDG PET延迟显像在腹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