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机关基础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机关基础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机关基础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马冬冬[1](2021)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治安防控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不断努力改革,纵观我国近些年的政策方针,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我国公安机关承担着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的主要职责,在党中央的文件精神指示下,公安机关在警务工作中大力发展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更多的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建设中来,也因此公众参与在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用机场作为国家经济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治安状况的好坏关乎着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但人员身份复杂、流动性大、数量多等特点加大了民航公安对机场区域治安管理的难度。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我国最早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之一,发展至今拥有非常完备的民航管理体系,对于其出现的治安问题以及治安防控建设的措施对其他机场都拥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梳理总结论文的理论基础,结合个案提升论文的实践价值。首先,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介绍研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简单阐述国内外对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民用机场安全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等理论观点,夯实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治安现状及公众参与治安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因,总结公安机关在加强公众参与机场治安秩序维护方面的做法。最后,基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治安形势和公众参与治安防控建设的现状,提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治安防控建设中促进公众参与的对策。

艾子文[2](2020)在《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人财物流动进一步加大,“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始终居高不下。多发性侵财犯罪是近几年全国公安机关针对多种高发的侵财类犯罪而普遍使用的一个集合概念。其主要表示违法犯罪人员基于非法侵占他人或者公共财产的目的,实施的一系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以及治安管理的犯罪行为,现阶段主要包括盗窃、销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抢夺、诈骗等侵财类犯罪。当前,绺窃、扒窃,盗窃电动车及其配件、盗窃自行车等街头犯罪活动在K市高发频发,电信诈骗手法也不断翻新,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尽管此次探究的K市先后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用于管控、打击此类犯罪,遏止其上升势头,但此类案件一直在高位运行,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该类案件逐步显现出跨区域流窜,高度组织化、规模化,新型犯罪手段叠加等特点,大大提升了侦破此类案件的难度。与此同时,公安机关目前存在着对多发性侵财犯罪重视程度不够、打击不力、防范不严等情况,无法跟随时代变化有效遏制多发性侵财犯罪,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文章通过直面K市公安机关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的薄弱点,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短板,如案件侦办存在敷衍应付、合成作战能力不强、追赃挽损质效不高、大抓大放问题严重、阵地管控存在漏洞和群众防范意识不足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通过翻阅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综合对比K市最近三年多发性侵财犯罪发案情况,结合笔者自身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以协同共治理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和社区警务理论为依托,提出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站位认识着手,以增强合成作战能力、完善创新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为主线,以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提升深挖犯罪能力、强化证据收集固定为依托,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为抓手,严打严防、全力攻坚,力求破解此类难题,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陈钟泽[3](2020)在《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路径研究 ——以杭州市C派出所为例》文中提出本文在梳理社会动员、社会治安治理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理论、动员实践和动员转型变迁等三个方面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剖析,发现以往研究缺乏以派出所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实证调查研究。为此,本文尝试构建“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角,以杭州市C派出所为例,运用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研究法,探索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路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动员面临三大问题。第一,从制度上来看,由于动员制度虚化导致动员主体组织动员能力不足。第二,从机制上来看,由于动员机制失调导致社会治安治理合作效能低下。第三,从日常生活来看,由于动员方式脱嵌民众日常生活导致普通民众参与治安治理意愿不强。面对如上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困境,杭州市C派出所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动员工作。具体来看:第一,健全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动员群众的配套保障制度、健全基层治安治理的社会联动制度;第二,创新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新机制。主要包括建立企业安全防范激励机制、构建提升执法主体权威的督促机制、构建基层民警“传帮带”学习机制;第三,嵌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新路径。主要包括以贴心理性服务吸引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以“非正式”互动交流建立情感联结、推行差异化“趣味宣传”的动员模式。综上,本文尝试构建“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的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模型,对基层派出所开展社会动员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李泽宇[4](2020)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G市查办案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迈入更深层次的发展,当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仍面临着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和挑战,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风险也给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借助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以打破时空、地域限制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加速了当下人、财、物、信息等社会各元素的融通与流动,盘活了分散的社会经济资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资源要素得以有效配置,同时也使人们接收投资理财信息的渠道的途径变得更为便捷,在群众思想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的今天,面对购房、消费服务以及物价指数上行和股市、楼市下行等压力,社会舆论营造的财富攀比与社会阶层分化的焦虑思想,使得大多数群众投资意愿高涨,具有借助财产性收入改善收入结构的利益诉求,为了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很多群众在缺乏相关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投资,最终导致经济犯罪案件特别是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持续爆发,大量群众资金受损,引发了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风险。当部分群众经济利益受损,对社会存在不满情绪却又缺乏正确的表达渠道,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管理和应对存在不足,对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存在法律适用的困难导致追赃挽损率低,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部分群众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极易爆发,从而引发静坐情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由于涉众型的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波及范围广,社会失范导致社会影响恶,并且已经呈现增长态势,不仅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的财产权利,而且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加强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及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因进行分析,科学预防,对症下药,并制定合理对策,逐步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亟需面对并妥善解决的课题。本文将通过对经济犯罪案件向涉众型发展的外部成因和群体性事件容易被诱发的内部成因两方面深入研究,并探讨此类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的事前预警监测、事中预防处置和事后被害人权益救济等有效对策手段,对下一步经济发展进入规范监管为主的政策调整期,政府及办案部门间面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如何更好地建立一套协调联动的预警监测机制,对于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如何制定更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及受害群体如何进行权利救济,有更丰富的学术理论作为支撑的理论意义,真正实现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打击的法律效果与维护稳定的社会效果相统一。

隋从容[5](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公安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的“两大奇迹”,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取得这样的成就,既凝聚着全国公安战线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艰苦努力,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公安工作摆在事关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在汲取国内外公安工作理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顺势而为,在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事业的进程中,对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任务、公安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公安工作主体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回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无论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还是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需要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观照和双向互动中剖析和探讨。为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归纳总结提炼相融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发力的必然结果。发生学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都有其必然的发生基础,也必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等国际国内因素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安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期间,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历史转折时期,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继承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民主法制思想为统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形成了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开创了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新局面。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2年期间,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时期,以依法治国思想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法治化建设,形成了以“讲政治、讲法制、讲服务”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推向一个新高度。第三阶段,2002年至2012年期间,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形成了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蓬勃发展。第四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平安中国思想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更高需求为目标,着重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层面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形成了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使命任务;围绕着“为什么要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围绕着“怎样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方针策略和举措;围绕着“谁来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关于公安工作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回答了公安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关于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维护社会治安要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建设平安中国,回答了公安工作“为什么”的问题。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回答了公安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政治建警,全面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从严治警,依法加强公安队伍纪律规矩意识和正规化建设;素质强警,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回答了公安工作“谁来做”的问题。上述内容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其总体特征是:从生成方式和过程来看,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实践性特征;从内容构成上来看,具有科学性、政治性、法治性特征;从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上来看,具有人民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主要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思想指南;其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思想无论是对公安工作的定性定位问题,还是公安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路线、方针、策略,抑或是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等方面,都对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有所发展,同时,也有效地统筹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就该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持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一根本立足点,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这一根本价值指向,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这一方法论等;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通过强化公安民警的理论信仰,改进公安民警教育方式、强化理论武装,将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转化为公安工作的政策、制度、运行体系,转化为公安干警的需要等手段,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在回答时代之间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正确认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既不能认为它具有历史条件的局限就认为它已过时,弃之不用,也不能认为是终极的理论,而教条僵化,生搬硬套,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尤其是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韩荣芳[6](2020)在《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度,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必须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确保“刀把子”牢牢地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基础。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内联八省,外接俄蒙,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是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重要的聚集地,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和突出的民族特点。“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也是对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做好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制度创新理论为研究框架,选取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公安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公安分局、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公安局、锡林郭勒盟边境管理支队乌拉盖管理区边境管理大队,以及呼伦贝尔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边境管理大队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探讨内蒙古基层公安党建工作在制度创新中的具体实践,对照新时代对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运用制度分析框架,找出目前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机制、科学的方法对加强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的党建工作,从而维护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

王未松[7](2020)在《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结构及治安形势发生深刻变革,单一警种作战已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治安管控需求,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警务模式变革,推动警务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不断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合成作战警务模式。合成作战警务模式突出情报信息的引领作用,有效整合了警种、技术等资源,依托情指一体的扁平化指挥系统,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合成作战警务模式的不断成熟,其作用从单一化变为多元化,从以侦查破案、应急处置为中心扩展到社会治安打、防、管、控的多个维度。同时各地公安机关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的治安管控机制和对策,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比较分析三种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合成作战警务模式及治安管控的相关文献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随后对合成作战警务模式的概念、实践形式、运行机制、构成要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对治安要素的概念、特征展开分析。在以上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开展治安要素管控的必要性和优势。本文对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情报研判、指挥调度、行动机制、资源整合四个方面阐述了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的的总体构想,即完善治安要素管控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模式,随后根据该运行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李涛[8](2020)在《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要围绕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对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要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要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近年来,从社会治安整体的角度而言,各类小案频发但破案率低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社会整体治安状况的认知度与满意度。各类小案的发生虽然不比大案、要案的社会危害性大,但却是最为关系到人民群众贴身利益的案件,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控,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本课题是从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角度进行的初步研究和分析,不同于以往单单针对“破小案”问题的研究,从更加具体且现实的层面揭示这一类案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与推行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的建议。本课题主要从五大方面对“小案侦防”工作进行探讨,第一个方面笔者讨论的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的职能定位。首先从基层派出所职能定位的变化开始谈论,再从职能转变的背景和新要求入手,进而引出对小案定义及与大案对比的分析研讨。第二个方面是对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的全方位探讨,主要从对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的思考以及对于小案特点的分析入手,再从工作开展、立案、打击、基础工作四个角度对小案侦防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个方面讨论的是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首先从信息技术、立体化防控、民警素质能力三个角度对小案侦防工作开展的困境进行初步探讨,再从提升工作水平、工作效能、群众满意度入手介绍小案侦防机制建立的原因。第四个方面是从多方面探讨了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的建设工作,首先从基础工作、合成作战、打防结合、执法标准、队伍素质五个角度讨论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的初步建设,再从三项保障、三个流程、四张网络、三大问题四个角度具体细化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的建设,最后从工作理念、执法主体能力、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三个方面提出筑牢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的思考。第五个方面主要讲的是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的建成意义,从现实意义、民生意义、时代意义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崔明超[9](2020)在《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和丰富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警务治理是社区治理的重心和关键组成,涉及社区多元化主体的差异化利益,同时也需要社区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研究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对于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称“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是指在社会治理共同体框架下,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以社区警务治理活动为载体,公安机关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组织、单位、团体、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的治理共同体。本文采用一个比较分析框架和一个诊断性框架,以济南市为案例,深入研究社区警务治理的基层实践。在比较分析框架中,将其分为特定时期的治理、现阶段常态化治理和非常态化治理三个部分,分别比较了不同环境下多元主体参与警务治理的出发点和协作模式。其中,特定时期聚焦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社区警务出现三个阶段,常态化治理围绕近年济南城乡社区警务治理现状,非常态化治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社区警务治理进行分析。在诊断性分析框架中,通过大量实地调研走访,结合对比不同时期背景与外部政策环境,对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警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失灵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问题源于社区主体参与动力不足、治理方式落后、参与渠道不畅等技术因素,以及参与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等制度因素,并通过五个方面矛盾对失灵原因进行了归纳。针对这些问题,从党建统领、警务牵引、社会协同、社区自治、资源保障、法治支撑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崭新概念,相关实证研究少、案例少,特别是缺少具体可见的“抓手”。警务治理涉及社会治理众多领域环节,是社会治理关键要素之一。本文是从警务治理实践出发,研究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既是对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的细化应用,也是推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刘源泉[10](2020)在《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文中提出政治建警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优良历史传统,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推动从严治警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政治素养的根本性建设。新时代,政治建警的统领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公安机关面临新问题、新要求,如何在思想和实践上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推进政治建警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提升基层公安民警的政治素养和忠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从政治的概念出发,明确了政治建警的含义,并对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适用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其次,在制度变迁视域下,基于不同社会时期制度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建警其政治性的路径依赖,将建国以来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1949-1978年的初始期,1979-1991年的逐步发展期,1992-2012年的加速发展期,2013-2019年的全面发展期。每一阶段政治建警的发展都受到当时政治、法律等环境的影响,其具体的思想理念、制度机制、方式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和内在逻辑。接下来总结了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在抓牢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依法从严治警、坚持从优待警、塑造公安文化六个方面的经验成就。在理论层面进行了对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历程的制度分析,即发展的动力是受到利益因素和对党忠诚及现实使命的推动,发展的方式是以强制性变迁为主的,强制性和诱致性变迁并存的方式,发展的路径是“路径依赖”下的渐进性变迁。再次,分析了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明确了新时代下公安机关基于自身职责使命所提出的的新要求,即坚持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加强公安机关的制度意识、完善政治建警的制度机制、提升政治建警的智能化水平。总结出新时代下基层公安机关推进政治建警的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制度建设存在欠缺、运行机制需要完善、方式方法存在不足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对策建议,一是思想观念上要积极转变;二是制度建设上要逐步完善;三是运行机制上要不断健全;四是方式方法上要主动创新。

二、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机关基础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机关基础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治安防控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民用机场
        二、治安防控
        三、公众参与
        四、社会治安防控与民用机场治安防控的差异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多中心理论
        二、社区警务理论
第三章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治安防控工作现状及公众参与情况的调查
    第一节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治安防控工作现状
        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近年治安形势
        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治安防控基本情况
        三、公众参与治安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众参与治安防控工作的调查
        一、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二、基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调查问卷
        三、 基于调查数据的公众参与情况分析
第四章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众参与治安防控障碍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主要障碍
        一、组织效能发挥不充分
        二、缺乏高效的互动平台
        三、对群众工作的理解不全面
    第二节 公众参与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从公众的角度分析
        二、从公安机关的角度分析
第五章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促进公众参与治安防控的对策
    第一节 科学规划,设立高效合理的公众参与组织指挥机制
        一、强化公众参与治安防控顶层设计
        二、积极探索“警企合作”工作机制
        三、合理使用警民“平安微信群”
        四、提高公安队伍群众工作能力
    第二节 多措并举,打造全面丰富的公众参与方式引导机制
        一、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明确工作思路和依据
        二、以良好沟通技巧为抓手,充分打好引导基础
        三、以宣传为重点,加强公众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节 开拓创新,建立完备可行的公众参与信息反馈机制
        一、结合辖区治安形势,进行多主题走访活动
        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线上交流互动
    第四节 统筹兼顾,健全规范有效的公众参与工作保障机制
        一、建立表彰奖励机制
        二、加强群防群治队伍的培训
        三、完善警民协商制度
    第五节 因地制宜,促进各项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一、将保密规范贯彻始终
        二、充分考量区域管理交错性
        三、结合地区发展趋势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多发性侵财犯罪
        1.盗窃罪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销赃罪)
        3.抢夺罪
        4.诈骗罪
        (二)“打防”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
        (三)社区警务理论
第二章 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现状及特点
    一、案件持续高位运行
    二、案件破案率较低
    三、作案成员多是累惯犯
    四、犯罪“四化”特点日益突出
    五、新型犯罪比重增大
第三章 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件侦办存在敷衍应付
        (二)合成作战能力不强
        (三)追赃挽损质效不高
        (四)大抓大放问题严重
        (五)阵地管控存在漏洞
        (六)群众防范意识不足
    二、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案件重视程度不够
        (二)多警种合成作战机制不完善
        (三)基层警力和犯罪深挖不足
        (四)证据收集固定不到位
        (五)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
        (六)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第四章 提升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效能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切实做到积极主动
    二、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合成作战能力
    三、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加大追赃挽损力度
    四、强化证据收集固定,提高案件侦办质量
    五、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速防控体系建设
    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路径研究 ——以杭州市C派出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2.1 概念界定
        1.2.2 研究方法
    1.3 田野概况
2 文献述评:迈向“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的社会动员框架
    2.1 社会治安治理的社会动员理论探索研究
        2.1.1 理性选择视角下的社会动员
        2.1.2 政治机会视角下的社会动员
        2.1.3 心理情感视角下的社会动员
    2.2 社会治安治理的社会动员实践经验研究
        2.2.1 舆论宣传动员
        2.2.2 激励与惩戒动员
        2.2.3 内化动员
        2.2.4 精英动员
    2.3 社会治安治理的社会动员转型变迁研究
        2.3.1 向合作化方向转型
        2.3.2 向利民化方向转型
        2.3.3 向制度化方向转型
    2.4 文献评价
        2.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4.2 “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社会动员框架的提出
3 杭州市C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动员困境的调查分析
    3.1 动员制度虚化:动员主体组织动员能力不足
        3.1.1 绩效考核制度“重打击、轻基础”导向
        3.1.2 配套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
        3.1.3 基层民警“传帮带”工作制度化建设不足
    3.2 动员机制失调:社会治安治理合作效能低下
        3.2.1 各治安主体整合联动机制不畅
        3.2.2 社会力量参与治安治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3.3 动员方式脱嵌民众日常生活:普通民众参与治安治理意愿不强
        3.3.1 忽视民众“琐碎性”日常生活
        3.3.2 警民互动交流“形式化”
        3.3.3 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分散化”
    3.4 小结
4 “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动员路径
    4.1 健全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制度保障
        4.1.1 加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设
        4.1.2 完善动员群众的配套保障制度
        4.1.3 加强基层民警“传帮带”工作制度化建设
    4.2 创新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新机制
        4.2.1 建立企业安全防范激励机制
        4.2.2 构建提升执法主体权威的督促机制
        4.2.3 健全基层治安治理社会联动机制
    4.3 嵌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新路径
        4.3.1 以贴心理性服务吸引社会大众广泛参与
        4.3.2 以“非正式”互动交流建立情感联结
        4.3.3 推行差异化“趣味宣传”的动员模式
    4.4 小结
5 结论
    5.1 构建“制度—机制—生活”互构视阈下的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动员模型
    5.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G市查办案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涉众型经济犯罪诱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介绍
    2.3 涉众型经济犯罪诱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特征
第三章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外因
    3.1 经济方面:金融政策调整影响因素
    3.2 社会方面: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3.3 立法方面:制度设计滞后影响因素
    3.4 行政方面:职能部门缺位的影响因素
    3.5 司法方面:案件办理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容易爆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因
    4.1 群众的趋利心理导致案件频发
    4.2 群众缺乏理性维权意识,面对损失易产生极端化诉求
第五章 处置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
    5.1 事前预警的对策建议
    5.2 事中处置的对策建议
    5.3 事后救济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问题访谈人员名单
    附录 B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访谈问题提纲
致谢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点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生成逻辑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一) 国际背景:全球化和国际警务改革对公安工作带来新影响
        (二) 国内现实:社会转型对公安工作提出新要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工作的历史实践
        (二)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工作的现实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理论来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安工作的相关理论
        (二) 毛泽东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改革开放起步与全面展开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78年-1992年)
        (一) 在拨乱反正中初步形成
        (二)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走向成熟
        (三) 在党的十三大以后至邓小平南巡讲话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92年-2002年)
        (一) 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二) 党的十五大以后至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走向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02年2012年)
        (一) 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七大这一时期为形成期
        (二) 党的十七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时期为进一步发展期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12年至今)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
        (一)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依然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二) 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和工作大局中公安工作处在很重要的位置
        (三)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使命任务
    二、关于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一)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能动摇
        (二) 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三、关于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
        (一)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二) 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四、关于公安工作的实现路径
        (一)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 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 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增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关于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
        (一) 政治建警:全面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政治过硬
        (二) 从严治警:全面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确保公安队伍纪律作风过硬
        (三) 依法治警:全面推进正规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责任过硬
        (四) 素质强警:积极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本领过硬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总体特征
    一、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继承性
    二、内容构成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法治性
        (一) 严密的科学性特征
        (二) 鲜明的政治性特征
        (三) 强烈的法治性特征
    三、本质属性和价值依归的人民性
        (一) 价值指向的人民性
        (二) 力量源泉的人民性
        (三) 评判标准的人民性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价值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二) 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 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 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
        (三) 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
        (四) 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思想保障
第六章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
    一、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
        (一)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二) 以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
        (三) 以坚持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立足点
        (四) 以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为根本价值指向
        (五) 以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为方法论
    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
        (一) 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
        (二) 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时代之间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
    三、在正确认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
        (一) 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
        (二) 坚持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
        1.2.2 研究评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新时代
        1.3.2 党建工作
        1.3.3 基层公安机关
    1.4 研究的基本构思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重点
        1.4.3 创新之处
        1.4.4 论文的基本框架
2 理论研究框架
    2.1 马克思主义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
    2.2 制度创新理论
        2.2.1 制度创新理论的涵义
        2.2.2 制度创新的主体
        2.2.3 制度创新的动因及条件
    2.3 运用制度创新理论分析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的适用性
3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实证分析
    3.1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主体
    3.2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动力因素
        3.2.1 强制性动力因素
        3.2.2 诱制性动力因素
        3.2.3 其他动力因素
    3.3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路径
        3.3.1 探索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理念
        3.3.2 完善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制度
        3.3.3 创建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机制
        3.3.4 创新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方法
    3.4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意义
        3.4.1 有力地加强了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3.4.2 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公安机关队伍建设
        3.4.3 有力地维护了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
        3.4.4 有力地维护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4 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4.1 新时代对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4.2 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4.2.1 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2.2 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2.3 在机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4.2.4 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5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
    5.1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
        5.1.1 强化“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
        5.1.2 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5.1.3 做好党建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的融合
    5.2 用科学的制度保障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
        5.2.1 增强党员民警的制度意识
        5.2.2 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建设
        5.2.3 进一步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5.3 用科学的机制促进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
        5.3.1 加强选人用人机制建设
        5.3.2 加强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建设
    5.4 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
        5.4.1 推动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
        5.4.2 推动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信息化
        5.4.3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治安管控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研究综述
3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与治安要素
    3.1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概述
        3.1.1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的概念
        3.1.2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的实践形式
        3.1.3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的运行机制
        3.1.4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的构成要素
    3.2 治安要素概述
        3.2.1 治安要素概念释义
        3.2.2 治安要素的特征
    3.3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的必要性
        3.3.1 践行新时代社会治理理念的要求
        3.3.2 应对当前严峻治安形势的要求
        3.3.3 整合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力量的要求
    3.4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的优势
        3.4.1 管控的动态性
        3.4.2 管控的整体性
        3.4.3 管控的实时性
4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的困境
    4.1 情报研判机制方面
        4.1.1 情报部门运行功能偏差
        4.1.2 治安情报研判质量低
    4.2 指挥调度机制方面
        4.2.1 指挥体系架构不完善
        4.2.2 指挥权威有待加强
    4.3 行动机制方面
        4.3.1 内部机制问题
        4.3.2 外部机制问题
    4.4 资源整合方面
        4.4.1 警种合成问题
        4.4.2 数据合成问题
        4.4.3 技术合成问题
        4.4.4 平台合成问题
5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加强治安要素管控的总体构想
    5.1 基本模式—“情指行”一体化
    5.2 “情指行”一体化管控模式的构成要素
        5.2.1 情报研判形成治安要素管控情报
        5.2.2 情指一体畅通治安要素管控指令
        5.2.3 情报导行落实治安要素管控措施
        5.2.4 多维保障维护模式运行
6 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加强治安要素管控的实现路径
    6.1 强化情报引领
        6.1.1 强化情报引领意识
        6.1.2 提升情报研判的精准性
        6.1.3 加强督导考核
    6.2 完善指挥调度体系
        6.2.1 健全组织机构
        6.2.2 提升指挥效能
    6.3 完善行动机制
        6.3.1 完善情报导侦机制
        6.3.2 完善情报导防机制
        6.3.3 完善情报导稳机制
        6.3.4 完善情报导控机制
    6.4 强化多维保障
        6.4.1 强化数据支撑
        6.4.2 强化技术支撑
        6.4.3 强化人才支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新时期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职能定位
    1.1 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职能转变的思考
        1.1.1 职能转变背景
        1.1.2 职能转变对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新要求
    1.2 基层派出所受理小案的理解与分析
        1.2.1 基层派出所受理小案的定义探讨
        1.2.2 侦破大案与小案的对比理解
2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的全方位探讨
    2.1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的思考
        2.1.1 小案侦防定义的理解
        2.1.2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中小案的特点
    2.2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现状
        2.2.1 工作开展不平衡
        2.2.2 立案、侦查工作困难
        2.2.3 基础工作不牢
3、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3.1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的困境
        3.1.1 信息技术对小案侦防工作支撑不到位
        3.1.2 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不完善
        3.1.3 基层派出所民警素质不足及责任落实不到位
    3.2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建立的原因分析
        3.2.1 提升基层派出所工作水平的迫切需要
        3.2.2 提升打击破案质效的迫切需要
        3.2.3 提升群众满意度、安全感的迫切需要
4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的建设工作
    4.1 树立五牢固思想,推进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的建设
        4.1.1 牢固树立“源头管理”意识,进一步突出基础性工作
        4.1.2 牢固树立“打击主业”意识,进一步突出信息化合成作战
        4.1.3 牢固树立“防范在先”的理念,进一步突出打防结合
        4.1.4 切实增强“规范执法”意识,进一步突出执法标准统一
        4.1.5 牢固树立“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突出队伍认识能力提升
    4.2 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推进小案侦防工作机制系统化
        4.2.1 落实“三项保障”,强化工作“零懈怠”
        4.2.2 细化“三个流程”,顺畅渠道“零阻力”
        4.2.3 拉严“四张网络”,挤压犯罪“零死角”
        4.2.4 解决“三大问题”,群众满意“零投诉”
    4.3 立足实际现状,筑牢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
        4.3.1 更新判断,正确认识小案工作
        4.3.2 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执法主体的能力
        4.3.3 夯实基础,坚持传统侦查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5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机制建成的意义探讨
    5.1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机制建成的现实意义
        5.1.1 警力资源的有效使用
        5.1.2 侦查资源的合理分配
    5.2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机制建成的民生意义
        5.2.1 重小案顺应民意
        5.2.2 防小案保民安全
        5.2.3 建机制和谐警民关系
    5.3 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机制建成的时代意义
        5.3.1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主题教育的必然要求
        5.3.2 适应依法行政要求的现实需要
        5.3.3 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社区警务的研究
        1.2.2 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
        1.2.3 关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重点
        1.5.3 难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
        2.1.2 社区治理
        2.1.3 社区警务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社会动员理论
        2.2.3 整体政府理论
    2.3 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分析
第3章 济南市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概况
    3.1 特定时期治理:基于维护巩固政权
        3.1.1 解放前的治理
        3.1.2 改革开放前的治理
        3.1.3 改革开放至社区警务出现前的治理
    3.2 常态化治理:基于社会治安防控
        3.2.1 初期社区警务治理
        3.2.2 现阶段社区警务治理
        3.2.3 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的典型模式
    3.3 非常态化治理: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3.3.1 警务牵头带动社区治理
        3.3.2 警网融合落实精准治理
        3.3.3 警企联动助力复工复产
        3.3.4 警校协作保障返校复学
第4章 济南市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访谈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4.1.1 访谈内容
        4.1.2 访谈对象选取
        4.1.3 访谈分析
    4.2 问题分析
        4.2.1 联动治理机制欠缺
        4.2.2 网格体系建设薄弱
        4.2.3 社区治理乱象突出
        4.2.4 共建共治力量分散
        4.2.5 数据信息共享不足
    4.3 失灵原因分析
        4.3.1 社区急剧扩张与薄弱硬件基础间的矛盾
        4.3.2 社会快速转型与滞后管理机制间的矛盾
        4.3.3 智能发展趋势与传统治理模式间的矛盾
        4.3.4 多方力量需求与较低参与意愿间的矛盾
        4.3.5 规范治理要求与规章制度缺位间的矛盾
第5章 国内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实践与经验
    5.1 山东青岛市“136”治理模式
        5.1.1 总体介绍
        5.1.2 具体做法
        5.1.3 经验分析
    5.2 浙江诸暨市“枫桥经验”
        5.2.1 总体介绍
        5.2.2 具体做法
        5.2.3 经验分析
    5.3 内蒙古包头市民警当“楼长”模式
        5.3.1 总体介绍
        5.3.2 具体做法
        5.3.3 经验分析
    5.4 上海市全民安防机制
        5.4.1 总体介绍
        5.4.2 具体做法
        5.4.3 经验分析
    5.5 江苏无锡市“110”分流非警务类求助警情
        5.5.1 总体介绍
        5.5.2 具体做法
        5.5.3 经验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构建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对策建议
    6.1 党建统领: 健全协作机制
        6.1.1 建好党建载体
        6.1.2 拓宽参与渠道
        6.1.3 党务政务融合
    6.2 警务牵引: 打造联动阵地
        6.2.1 做大公安派出所
        6.2.2 做强社区警务队
        6.2.3 做优社区警务室
    6.3 社会协同:汇聚多元力量
        6.3.1 融合社区干部队伍
        6.3.2 协同社会组织队伍
        6.3.3 建好志愿服务队伍
    6.4 社区自治:激发参与意愿
        6.4.1 推进组织重构
        6.4.2 推进供给改革
        6.4.3 推进机制重塑
    6.5 资源保障:助力共建共享
        6.5.1 数据资源整合
        6.5.2 传统资源下倾
        6.5.3 智慧资源赋能
    6.6 法治支撑:做到规范治理
        6.6.1 推进完善相关立法
        6.6.2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6.3 强化社区法治服务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文献回顾
        1.2.2 研究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新时代
        1.3.2 基层公安机关
        1.3.3 政治建警
    1.4 研究的基本构思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5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理论分析框架
    2.1 制度变迁理论
        2.1.1 制度变迁
        2.1.2 制度变迁的条件
        2.1.3 制度变迁的方式
        2.1.4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
    2.2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政治建警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分析
        2.2.1 必要性分析
        2.2.2 适用性分析
3 建国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经验分析
    3.1 建国以来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发展历程
        3.1.1 1949 -1978年新中国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初始期
        3.1.2 1979 -1991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逐步发展期
        3.1.3 1992 -2012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加速发展期
        3.1.4 2013 -2019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全面发展期
    3.2 建国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经验成就
        3.2.1 抓牢思想教育坚定政治信仰
        3.2.2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政治建警
        3.2.3 依法从严治警净化政治生态
        3.2.4 树立宗旨意识密切警民关系
        3.2.5 坚持从优待警强化职业认同
        3.2.6 塑造公安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3.3 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历程的制度分析
        3.3.1 政治建警的动因
        3.3.2 政治建警的方式
        3.3.3 政治建警的路径
4 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面临的新要求
    4.1 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
    4.2 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要求
        4.2.1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4.2.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4.3 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要求
        4.3.1 坚持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
        4.3.2 加强公安机关的制度意识
        4.3.3 完善政治建警的制度机制
        4.3.4 提升政治建警的智能化水平
    4.4 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存在的问题
        4.4.1 思想观念有待更新
        4.4.2 制度建设存在欠缺
        4.4.3 运行机制需要完善
        4.4.4 方式方法存在不足
5 新时代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对策建议
    5.1 明确思想观念
        5.1.1 增强“四个意识”
        5.1.2 树立“四个自信”
        5.1.3 坚定“两个维护”
    5.2 加强制度建设
        5.2.1 健全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制度
        5.2.2 构建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制度
        5.2.3 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制度
        5.2.4 完善政治建警保障制度
    5.3 健全运行机制
        5.3.1 健全聚焦问题的监督防范机制
        5.3.2 健全规范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
        5.3.3 健全科学明确的主体责任机制
    5.4 创新方式方法
        5.4.1 丰富新媒体技术运用
        5.4.2 借助心理咨询方法
        5.4.3 抓好教育实践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机关基础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治安防控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 马冬冬.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D]. 艾子文. 河南大学, 2020(06)
  • [3]基层派出所社会治安治理的动员路径研究 ——以杭州市C派出所为例[D]. 陈钟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1)
  • [4]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诱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G市查办案件为例[D]. 李泽宇. 暨南大学, 2020(07)
  •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D]. 隋从容. 山东大学, 2020(09)
  • [6]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 韩荣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7]合成作战警务模式下治安要素管控研究[D]. 王未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8]基层派出所小案侦防工作机制初探[D]. 李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9]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D]. 崔明超. 山东大学, 2020(09)
  • [10]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D]. 刘源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机关基础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