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党内民主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忠[1](2022)在《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文中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念,既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也是对我国人民民主理论的创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强调人民民主的全程性,即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生活的全域性、民主过程的持续性、民主流程的闭合性。用法律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但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民主政治立法有待完善、促进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有待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民主政治立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化,构建系统完备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马明冲[2](2021)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理性逻辑》文中指出政党建设是政党出于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其组织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制度建设之于政党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依规治党,在自我革命中将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进入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建设为理论逻辑,以"制度完善—制度建设体系化—制度执行严格化"为实践逻辑,以"维护稳定—人民民主—和谐文明—权力公开"为价值逻辑,适应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韩慧[3](2021)在《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的内涵、价值与建设路径》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整体性概念。它是建设法治中国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关键抓手,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政党文明的有效引擎。新时代,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管党治党能力、依法执政能力、依法领导社会治理能力和依法开展党际协商能力,形塑科学合理的党内关系、和谐有效的党政关系、良性互动的党社关系和团结合作的党际关系,成为加强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刘成成[4](2021)在《近年来国内党内民主研究述评》文中指出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嵌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始终。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党内民主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因及党内民主的建设路径等方面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深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需要系统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党内民主研究的相关历程、成果和不足,同时注重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加强对其研究内容、研究视野和研究持续性的探索。
易小倩[5](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立的发展成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苗[6](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监督权保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蔡彬艳[7](2021)在《延安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及其当代启示》文中研究指明
阮志功(NGUYEN CHI CONG)[8](2021)在《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怎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这也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中越两国同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越两党都是在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后才最终成为执政党。从政党制度层面来看,两国的政党体制非常相似,从两国发展的历史背景来看,两党都是在不断地革命斗争当中最终取得执政权,稳固了其在本国的执政地位,中越两党在党的建设和探索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挑战和机遇,并且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与差异。本文旨在研究改革(革新)开放以来中越两国在党建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在多个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发展以及两国探索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点,最后作总结。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难点以及创新点等。第二章相关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建问题的相关论述、改革(革新)开放以来中越党建理论等理论问题;第三章为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对中越两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梳理总结。第四章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大方面分别对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发展进行论述。第五章为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探索与发展的异同分析,分别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监督机构、党内反腐败措施、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对两党的党建探索与发展中的异同点展开论述。第六章为启示,经过前文对中越党建的探索和发展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几点启示,为加强中越两党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王珂[9](2021)在《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民主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人民民主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内涵,主要围绕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是全过程的民主、人民民主的真谛展开;二是关于人民民主的横向比较研究,主要涉及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以及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已有研究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研究和发展的进程,但在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此外,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复合民主尤其是治理民主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民主话语权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也将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葛英儒[10](2021)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党的第一属性是政治性,政党自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理论、政治原则以及严明纪律组织起来的先进政党。在历史变迁和实践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从自发到自觉、从表面到深层、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基本规范和制度体系,不断呈现出系统性、工程性、集成性的鲜明特征。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行中,政治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水平实现了新发展、新跃进。因此,“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命题的提出是基于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而形成,是一个科学的党建研究命题。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体系,是新时代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和不断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是党的政治自觉和制度自信的充分彰显,是管党治党的长效机制。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是一项宏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全党必须从各个方面考量促进党的建设“政治要素”和“制度要素”的共生共长、融合协同,致力于为党的政治建设构建坚实制度保障,并顺利推进建设“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政治规范体系”。本研究遵循“概念阐释—思想资鉴—历史考察—问题分析—逻辑解析—内容构建—实践展开”的研究思路,既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也开展共时性的分析,深入分析和探索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这一新命题、新课题的进一步思考和解答,从制度层面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是围绕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方面和实践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并具有体系化的结构特质。这一制度体系既是从党的政治建设本身出发进行的制度设计,经过历史积累和演进形成了制度基础,又是从科学建构的维度出发形成制度保障,是现实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具有权威性、统领性和稳定性的基本特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作为党的制度体系的主体制度系统,在管党治党中发挥着强制约束功能、持久维护功能、正向激励功能和文化涵育功能。因此,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命题意义重大。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国外执政党治党理政的制度实践和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也为制度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在伟大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自身政治建设及其制度构建,不仅形成了深厚的优良传统,也塑造了科学的制度体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既有新的制度生成,也有对已有制度的创新发展。整体来看,主要围绕民主集中、组织领导、政治纪律、政治生活、监督检查、干部管理等方面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进行构建和发展。应该说,既往一切制度努力为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形成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性的问题,仍需要以严肃、审慎的态度加以应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既不是漫无目的的试错,也不是先入为主的试对,而是要始终遵循内在规律、围绕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实际进行有效梳理、整合和演绎,必须始终坚定方向、坚持原则、筑牢基础,进一步破解现实发展困境和引领实践方向。在内容上,本研究从政治信仰制度、政治领导制度、政治生活制度、政治文化制度、政治能力提升制度等方面对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进行构建和描述,将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具体制度系统完整呈现出来,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在实践上,注重从组织领导、思想引领、动态优化、条件创设等方面综合协力地推进和实施,确保制度体系构建能够顺利推进和达到更高水平,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二、发展党内民主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党内民主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 |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
第一,党的领导。 |
第二,全程性。 |
第三,真实性。 |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方位 |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方民主。 |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成绩及主要问题 |
(一)形成比较完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
第一,现行宪法搭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二,民主政治立法逐步完善。 |
第三,促进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不断健全。 |
第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成效显着。 |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缺乏统筹规划。 |
第二,民主政治立法有待完善。 |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关制度机制有待健全。 |
第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
三、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若干建议 |
(一)加强顶层设计 |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 |
第二,立足中国实际。 |
第三,尊重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 |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 |
第五,坚持突出重点。 |
第六,积极稳妥。 |
(二)加快民主政治立法 |
(三)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机制 |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二,协商民主制度。 |
第三, 基层直接民主制度。 |
第四,完善合宪性审查制度。 |
第五,完善备案审查、清理、立法后评估和执法检查等法律实施机制。 |
(四)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化 |
第一,制定《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准则》。 |
第二,制定《中国共产党选举工作条例》。 |
第三,制定地方党委决策程序。 |
四、结 语 |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理性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 |
二、党的制度建设的实践逻辑 |
(一)“破旧”与“立新”并重,实现制度的整合和完善 |
(二)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微观制度相结合,突出制度建设的体系化 |
(三)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并举,推进党内制度文化的生成 |
三、党的制度建设的价值逻辑 |
(一)“维护稳定”的社会价值逻辑 |
(二)“人民民主”的政治价值逻辑 |
(三)“和谐文明”的文化价值逻辑 |
(四)“权力公开”的伦理价值逻辑 |
(3)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的内涵、价值与建设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的内涵 |
(一)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的承载主体 |
(二)国家法律、党内法规及其延伸义:法治能力的运行依据 |
(三)政党行为与政党政治关系:法治能力的作用向度 |
(四)保障权利、规制权力:法治能力的主旨要求 |
(五)治理:法治能力的运行理路 |
二、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的价值 |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有力抓手 |
(二)发展人民民主的密码锁钥 |
(三)发展社会主义政党文明的有效引擎 |
三、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的建设路径 |
(一)提升依法管党治党能力,形塑科学合理的党内关系 |
(二)提升依法执政能力,形塑和谐有效的党政关系 |
(三)提升依法领导社会治理能力,形塑良性互动的党社关系 |
(四)提升依法开展党际协商能力,形塑团结合作的党际关系 |
结 语 |
(4)近年来国内党内民主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内民主的基本理论问题 |
(一)党内民主概念界定 |
1.“生活形式说”。 |
2.“组织原则说”。 |
3.“历史演进说”。 |
(二)党内民主的构成要素 |
(三)党内民主的特征 |
1. 内部建设视角——党内民主专注于执政党自身建设。 |
2. 外部环境视角——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社会民主联系密切。 |
3. 党员主体视角——党内民主重视保障和发扬党员权利。 |
二、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因 |
(一)执政党内部视角 |
1. 党内民主能够确保党的执政使命最终实现。 |
2. 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提升执政能力的关键。 |
3. 当前党内民主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
4. 党内民主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作用。 |
(二)执政党外部视角 |
1. 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
2. 党内民主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
3. 党内民主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
三、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 |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路径 |
1. 科学总结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 |
2. 严格遵循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原则。 |
3. 注重把握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
4. 合理吸收国外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经验教训。 |
(二)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路径 |
1. 在渐进式改革中发展党内民主。 |
2. 在审议协商中发展党内民主。 |
3. 在上下互动中发展党内民主。 |
四、评价与展望 |
(一)近年来党内民主研究的整体特征 |
1. 研究内容不断扩展。 |
2. 研究深度不断增强。 |
3. 研究视角不断丰富。 |
(二)近年来党内民主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三)未来深化党内民主研究的基本要求 |
(8)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中国共产党建方面的研究 |
1.2.2 关于越南共产党党建方面的研究 |
1.2.3 关于中越党建比较的研究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分析法 |
1.3.3 历史分析法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的难点 |
1.4.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论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改革开放、革新开放 |
2.1.2 党建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建问题的相关论述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建问题的论述 |
2.2.2 列宁关于党建问题的论述 |
2.2.3 毛泽东关于党建问题的论述 |
2.2.4 胡志明关于党建问题的论述 |
2.3 改革(革新)开放以来中越党建理论 |
2.3.1 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 |
2.3.2 越南共产党的党建理论 |
第三章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
3.1.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
3.2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2.1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
3.2.2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
4.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
4.1.1 政治建设 |
4.1.2 思想建设 |
4.1.3 组织建设 |
4.1.4 作风建设 |
4.1.5 纪律建设 |
4.1.6 制度建设 |
4.2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
4.2.1 政治建设 |
4.2.2 思想建设 |
4.2.3 组织建设 |
4.2.4 作风建设 |
4.2.5 纪律建设 |
4.2.6 制度建设 |
第五章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探索与发展的异同分析 |
5.1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探索与发展的相同点 |
5.1.1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共性 |
5.1.2 党内监督机构的共性 |
5.1.3 两党反腐败措施的共性 |
5.1.4 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共性 |
5.2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探索与发展的差异 |
5.2.1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差异 |
5.2.2 党内监督机构的差异 |
5.2.3 党内反腐败措施的差异 |
5.2.4 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差异 |
第六章 研究启示 |
6.1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
6.2 增强忧患意识和时代紧迫感,不断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论 |
6.3 坚持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方针 |
6.4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
6.5 借鉴经验,助推党内监督机构更好履职 |
6.6 坚定反腐决心,重视思想教育,完善法律制度 |
6.7 加强交流,强化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民主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研究 |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1.提出这一论断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 |
2.提出这一论断的重要意义。 |
3.关于这一论断的践行与落实。 |
(二)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 |
1.认识和理解全过程民主。 |
2.全过程民主的优势。 |
3.全过程民主的发展策略。 |
(三)人民民主的真谛 |
二、关于人民民主的横向比较研究 |
(一)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关系 |
1.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必然性。 |
2.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路径和机制。 |
3.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需要引入相关的中介机制。 |
4.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协调互动。 |
(二)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
(三)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 |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差异。 |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
3.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 |
三、研究评价 |
(二)研究展望 |
(10)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概述 |
一、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概念辨析 |
(一)制度、制度化与制度体系 |
(二)党的政治建设与制度建设 |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及其构建的内涵 |
二、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特点、功能和构建意义 |
(一)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主要特点 |
(二)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功能作用 |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构建意义 |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的指导 |
(二)国外执政党治党理政制度实践的借鉴 |
(三)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政治智慧的滋养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历史考察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初构 |
(一)党内权力运行中集中领导制度的建立 |
(二)党员权利实现中党内民主制度的确立 |
(三)党的政治活动中政治纪律规矩的形成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发展 |
(一)党的领导制度的深入发展 |
(二)干部学习制度的系统建设 |
(三)党的纪律制度的持续加强 |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变革 |
(一)党内政治生活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正确坚持和发展 |
(三)党员和党组织政治标准的严格规定 |
(四)党的监督制度及纪律检查体制的改进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创新 |
(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坚持和完善 |
(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重塑和强化 |
(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健全和执行 |
(四)党的选人用人体制的完善和优化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问题审思 |
一、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权威问题 |
(一)党的政治建设权威主体边界模糊 |
(二)党的政治建设权威运行过程失范 |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权威意识欠强 |
二、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动力问题 |
(一)党员参与制度创新实践不够充分 |
(二)落后分子对于制度建设形成阻滞 |
(三)基层党建基础工作推进存在短板 |
三、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要素问题 |
(一)政治建设制度系统发展程度不尽相同 |
(二)政治建设制度体系内部衔接不够通畅 |
(三)政治建设制度相应配套机制尚不健全 |
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条件问题 |
(一)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供给的现实困境 |
(二)党内政治生活非制度化行为的侵扰 |
(三)党的政治建设外部环境的多维影响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遵循 |
一、坚定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方向 |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性的核心指向 |
(二)保持党组织有效性的突出指向 |
(三)增强党员个体先进性的具体指向 |
二、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原则 |
(一)坚持政治强化与科学规范相统一 |
(二)坚持整体推进与系统建构相统一 |
(三)坚持教育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统一 |
(四)坚持现实针对与战略设计相统一 |
三、筑牢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基础 |
(一)发扬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二)把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政治形态跃升 |
(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成熟定型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
一、巩固政治信仰制度 |
(一)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制度 |
(二)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
(三)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制度 |
二、强化政治领导制度 |
(一)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 |
(二)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 |
(三)坚持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领导核心地位的制度 |
三、完善政治生活制度 |
(一)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的制度 |
(二)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制度 |
(三)坚持正确干部选拔和任用使用的制度 |
(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制度 |
(五)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民主监督的制度 |
四、建立政治文化制度 |
(一)建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制度 |
(二)建立坚持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制度 |
(三)建立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制度 |
五、健全政治能力提升制度 |
(一)健全提升广大党员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能力的制度 |
(二)健全提升党员干部把握大局和防范风险能力的制度 |
(三)健全提升各级各类组织政治属性政治功能的制度 |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实践推进 |
一、加强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组织领导 |
(一)坚持党的中央组织顶层设计 |
(二)强化各级各类组织政治责任 |
(三)激发广大基层党员积极参与 |
二、强化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思想引领 |
(一)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
(二)加强制度体系的宣传教育 |
(三)注重制度执行的意识培育 |
三、推进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动态优化 |
(一)科学评估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 |
(二)及时回应政治建设的制度诉求 |
(三)有序推进制度体系的结构调适 |
四、创设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的有利条件 |
(一)营造制度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
(二)积极破解不良制度因素的困扰 |
(三)有效推进与法律体系衔接联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发展党内民主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J]. 李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理性逻辑[J]. 马明冲. 山东社会科学, 2021(10)
- [3]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的内涵、价值与建设路径[J]. 韩慧.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1(03)
- [4]近年来国内党内民主研究述评[J]. 刘成成.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1(04)
- [5]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立的发展成就研究[D]. 易小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监督权保障研究[D]. 黄苗. 兰州大学, 2021
- [7]延安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及其当代启示[D]. 蔡彬艳.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8]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比较研究[D]. 阮志功(NGUYEN CHI CONG).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1)
- [9]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民主研究述评[J]. 王珂.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10]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构建研究[D]. 葛英儒. 兰州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