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缓解和稳定处理群体性事件

论有效缓解和稳定处理群体性事件

一、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减缓和稳妥处置(论文文献综述)

胡振明[1](2020)在《基层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 ——以山东省P市为例》文中认为基层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承担着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然而,在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意识逐步唤醒并持续强化,群众的政治参与主动性不断增强,群体利益竞争和冲突愈发强烈,导致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这既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又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巨大不良影响。尤其是在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社会形成巨大冲击。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对基层政府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山东省P市三起重大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一起案例为村干部勾结开发商指使社会人员纵火烧死烧伤村民;一起为基层政府部门介入得当,妥善处置近千人的群体性事件;一起由人员跨地区聚集演变为严重暴力违法犯罪事件。通过深度访谈参与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工作人员和涉事群众,归纳总结出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和背景原因,深入分析基层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总结优化出基层政府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处置策略,并创新性的提出提高支部党建质量、激活基层服务精神和慎用警力、及时进行暴力熔断的处置策略。本研究认为,基层群体性事件具有群体利益诉求难以满足、经济诉求与公权力互为交织、行为过激造成事态升级、参与主体逐渐多元以及处置难度不断升级等五个表现特征;基层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存在协调机制不健全且处置主体单一、滥用警力威吓且缺乏暴力熔断、忽视聚焦倾向且舆情掌控被动、息事宁人心态且不能依法处置、基层党建薄弱且难以发挥作用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基层政府工作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为基层政府解决群体性事件总结优化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处置策略:关注群众利益,保证社会公正有序;明确基层执政理念,提高支部党建质量;转变“人治”思想,提升法治和互联网意识;坚持基层“多元共治”,用警慎重果断;做好善后处理,认真总结反思。

石雨馨[2](2019)在《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和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转变以及社会利益格局变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必然就会出现各种诉求表达不到位、正当权利不保障、利益分配不均衡等情况,最终使得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尖锐、不断积累,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包含很多要素,其中社会稳定是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群体性事件频仍不断,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如何完善我国的利益纠纷协调机制,有效防止和消除各类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基层公安机关处置实践的视角出发,通过借鉴已有的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果,结合了现实工作中处置群体性事件全流程,尝试从事前预防、人员稳控、善后处置的角度提出减少同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几率。同时,采用实证分析法对群体性事件主体对象的诉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探求真实影响群体性事件导向的各种因变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能够对症下药,更有成效地展开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对群体性事件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是提出实际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以苏州市为例,对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逐一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结合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对策建议。本文强调,高效快速处置各类型群体性事件,防止矛盾转化,不仅是维护国家稳定、建设社会主义的需求,还是构建平安中国的基础,更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应从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机制建设、加强舆论管控和完善事件处置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创新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升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水平,全力为人民打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生活环境。

吴韶峰[3](2018)在《应急管理视角下城市群体性事件研究 ——以深圳新一佳系列群体性事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继续深化完善,各项改革持续大力开展,我国社会及经济结构均处于深刻且巨大的变革中。利益格局的改变,民众权力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民主法治化逐步走向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随之彰显。特别是最近几年,城市群体性事件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所占百分比逐步上升,涉及的社会面越来越广,涉及人员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城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会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产生较大影响,造成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民生问题以及不稳定因素,在眼下不断深化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政府应急管理视角出发,对当前阶段城市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现状及政府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论述,以深圳新一佳系列群体性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政府应急管理的优化策略。本文主体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城市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以及目前在城市群体性事件方面政府应急管理的现状;第二部分以深圳新一佳系列群体性事件作为案例,对案例及其应急管理过程进行描述和事件成因分析,并以应急管理阶段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其中的问题,并进行评述;第三部分主要依据第二部分的分析和阐述,提出政府应急管理在城市群体性事件预防控制、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准备与预防各阶段的优化策略,以达到减少城市群体性事件的目的。通过本文研究,从应急管理阶段理论角度着手,分析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通过探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规律,与实际情况相比对提出应急管理各阶段的优化建议与对策,从而为城市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做出有益探索。希望在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者对群体性事件规律的认识方面有所裨益,提高基层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水平,继续优化完善有关制度,达到有效预防和防范群体性事件、保障社会稳定的目的。

吴荻菲[4](2018)在《新常态下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演进及政府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新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述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新时代下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内容、方式、动力等正经历根本性、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而劳资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伴随着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正在被不断地重塑。劳动关系问题与其他经济社会问题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发展过程中存在传导性。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在新时代下面临更加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亦由于转型期内劳资矛盾的不断加深而呈现出严峻的态势。本文梳理了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脉络,阐述了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演进过程和特征转变,归纳总结出基于道义经济的国企工人群体性事件、基于权利损害的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基于利益诉求的新生代工人群体性事件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进而总结新常态下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变化,指出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在诉求指向、行动策略、抗争态度、参与主体等方面呈现出的新变化,并从“权利”到“利益”的复合诉求、从“散沙”到“组织”的集体行动、从“激进”到“温和”的理性抗争、从“厂内工人抗争”到“劳工NGO介入”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还创新性地对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从触发机制、动员机制、消解机制来分析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全过程,并对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进行了探索。新时代的背景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应进一步深化,通过源头治理实现“管理”到“共治”的理念创新,推进劳资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社会化和法制化;通过动态监管,提升预警意识,推进劳资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智能化;通过要求对应部门明确责任,健全功能,建立高效负责的应对机制推进劳资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专业化,对在相关领域如何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治理建议。

雷毅[5](2018)在《边境地区涉走私类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以广西2012年“12·7”事件为例》文中提出边境地区受历史因素影响和自然条件限制,向来为我国传统的沿边、沿海走私活动高发地区,在当地各执法部门打击走私执法活动中,经常性地出现规模不等的群体性暴力抗法事件,引起国务院、海关总署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2012年12月7日发生在广西边境地区的群体性事件为相关部门在打击走私执法过程中如何积极预防和及时稳妥处置出现的群体性事件起到了借鉴作用。处置中应当提高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深刻认识,切实加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案建设、处置机制建设,提升处置能力,完善边境地区的社会综合性治理。

苏剑[6](2017)在《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提升研究 ——以武警广西总队“卫士”系列演习为例》文中指出转型发展期的中国,突发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武警部队作为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骨干力量,其处置能力是武警部队高效稳妥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核心因素。近年来,突发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的新特点,对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武警部队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行处置能力的生成途径已逐渐难以满足高效稳妥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要求,需着力完善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提升途径。本文结合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突发群体性事件所呈现的新的特点规律和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的构成,通过对武警广西总队“卫士”系列演习这一处置能力综合演练的实证分析,总结概括了该总队在“卫士”系列演习中处置能力训练的成效,分析了当前部队处置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开展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评估、强化突发群体性事件全过程处置能力的调控与干预、提出提升处置能力的四条新思路等三个完善和提升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建议,以期有效提升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为武警部队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提供借鉴和参考。

罗金华[7](2017)在《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研究 ——以海口市S镇群体性事件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转型期,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经济生活到精神生活,从人际关系到价值观念,无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历着全面而重大的历史变迁。虽然这种变迁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矛盾,甚至冲突。由此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规模越来越大,其表现形式也越来越激烈,有些甚至最终发展成为打、砸、抢、烧等刑事犯罪事件,严重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在我国公安机关成立初期,就被我们党和国家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关不仅担负着社会治安管理、打击刑事犯罪和应急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还承担着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保持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前我国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地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稳妥地处置好各类群体性事件,确保政治、社会、经济稳定,更好地为党委政府服务。正确认识我国群体性事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建议对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基层公安民警的角度,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公安工作的经验和现场处置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经历,深入系统地探讨目前我国社会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类,并探究其成因机制,进而从多角度、全方位来科学、正确地认识群体性事件。而后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角色定位,结合海南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具体概况和不同成因,深入分析海南省公安机关在处置海口市S镇群体性事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基于对案例的分析提出完善海南省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公安机关这一角度出发,对于如何更好地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当前的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并将相关工作机制细化,易于实施。希望本文对海南省各级公安机关提升应对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对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统筹协调共同研究社会公共安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此亦为笔者选题的初衷所在。

赵阳阳[8](2017)在《地方政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与应对机制研究 ——以万安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和谐、稳定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全国人民几千年来共同奋斗的理想目标,而突发性群体事件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使得近年来着力解决突发性群体事件逐渐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基层政府,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其治理能力的强弱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激化、平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基层政府通常过多的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而忽视对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研究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机制,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当前发生在基层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深入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及时发现各类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稳定因素,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目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突发性群体事件概念、类型、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总结归纳,为解决突发性群体事件找到努力的方向。在全面了解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的前提下,充分论述了突发性群体事件预防与应对机制的构成和保障,然后结合W县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分析目前基层政府在应对和处置突发群体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系列举措,从根本上缓解矛盾,减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最后,从组织机构建立、加强信息预警、健全诉求沟通渠道、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司法制度,加强政府与群众的对话和以及现场处置的原则和具体做法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置机制。

余娜[9](2016)在《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农民的土地大规模被征收,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加。根据统计,在我国土地被征收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超过4000万。目前我国政治体制面临改革,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基层组织官本位思想影响,加之土地征收方面的法律法规落后于经济发展等原因的制约,致使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征收转为建设用地后,失地农民的利益被损害,正当权益不被保护,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呈现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爆发,参与人数增多、规模扩大、对立性增强,抗衡方式逐级升级,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对合法权益的诉求日趋激烈等特点。文章将泉州市作为研究的地点,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性案例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分析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及问题,并运用危机管理的理论分别从农村征地相关程序的不规范、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不完善、基层组织控制力弱化、政府信息不公开等五个方面对泉州市失地农民征地拆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探讨,着重分析当前形式下如何处置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借鉴同类型城市舟山和盐城的先进经验,最后提出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建议:依法征收、加强土地补偿费事后监管机制;创新安置、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多渠道治理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坚持政务公开;加强舆论引导、加强事后宣传。

严明杰[10](2014)在《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相互交织,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且影响巨大,破坏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严重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繁荣的不利因素,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压倒一切,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现状进行阐述,探寻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预防和应对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方法和策略。文章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对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对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特征进行陈述。第四部分是对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章节,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构筑立体防控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正确引导舆论等方面提出边疆民族地区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方法和策略。

二、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减缓和稳妥处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减缓和稳妥处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 ——以山东省P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进展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研究评述
    五、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核心概念
        (一)群体性事件
        (二)基层政府
    二、相关理论
        (一)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P市三起典型群体性事件案例
    一、山东省P市简介
    二、山东省 P 市近十年重大群体性事件概况
    三、P市三起典型群体性事件案例
        (一)山东省P市“3·21”征地纵火案事件
        (二)山东省P市重大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
        (三)山东省P市“10.6”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第四章 基层群体性事件的表现特征
    一、群体利益诉求难以满足
    二、经济诉求与公权力互为交织
    三、行为过激造成事态升级
    四、参与主体逐渐多元
    五、处置难度不断升级
第五章 基层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协调机制不健全,处置主体单一
    二、滥用警力威吓,缺乏暴力熔断
    三、忽视群体聚集倾向,舆情掌控被动
    四、息事宁人心态,不能依法处置
    五、基层党建薄弱,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第六章 基层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策略
    一、关注基层群众利益,保证社会公正有序
    二、明确基层政府执政理念,提高支部党建质量
        (一)清晰基层执政理念,明确基层权力清单
        (二)提高支部党建质量,激活基层服务精神
    三、转变“人治”思想,提升法治和互联网意识
        (一)基层政府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
        (二)强化基层政府“互联网”意识思维
    四、坚持基层“多元共治”,用警慎重果断
        (一)坚持基层“多元共治”策略
        (二)慎用警力和暴力熔断原则
    五、做好善后处理,认真总结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对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的研究
        (二) 对参与群体性事件人员的特点研究
        (三) 群体性事件的引发机制研究
        (四) 处置群体性事件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研究
        (五) 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对策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四) 实证分析法
    四、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困难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困难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背景及处置理论依据
    一、群体性事件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
        (一) 构成要素
        (二) 基本特征
    二、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主要发生原因
        (一) 现状
        (二) 宏观层面原因
        (三) 微观层面原因
    三、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依据
        (一) 社会冲突理论
        (二) 集体行动理论
        (三) 风险感知理论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基于案例的分析
    一、典型案例选择原因
        (一) 事件危害性较大
        (二) 事件特征较为突出
    二、案例分析
        (一) 江苏南通“启东”事件
        (二) 山东平度“涉军”事件
    三、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预警机制缺失导致处置过于滞后
        (二) 舆情引导不当影响现场处置进度
        (三) 缺少法律支撑造成处置能力不强
        (四) 跟进手段缺失致使无法迅速处理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预警稳控意识不强
        (二) 舆论导向性不断增强
        (三)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难度增大
        (四) 后续稳控工作不重视
第三章 经验借鉴: 苏州市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开展
    一、预警研判
        (一) 情报搜集
        (二) 研判分析
        (三) 交办督办
        (四) 信息反馈
    二、钝化稳控
        (一) 主动沟通协商
        (二) 开展法制教育
        (三) 重点人员稳控
    三、现场处置
        (一) 迅速掌握事件动态进展状况
        (二) 研究分析事件发生成因
        (三) 全面维持现场秩序和部位安全
        (四) 教育说服群众以防矛盾激化
        (五) 迅速调集警力凸显威慑效果
        (六) 依势采取合适措施稳控局面
    四、后续工作
        (一) 防止事件反复发生
        (二) 依法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
        (三) 合理应对新闻媒介
        (四) 不断提升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
    五、小结
        (一) 情报导稳从无到有
        (二) 合成维稳从有到全
        (三) 人员稳控从全到优
        (四) 处置流程从优到精
第四章 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手段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建设
        (一) 强化情报信息收集机制
        (二)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三) 强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四) 强化群体性事件预案制定机制
    二、加强社会面舆论信息管控
        (一) 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力度
        (二) 主动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信息
        (三) 切实提升舆论引导意识
    三、健全群体性事件处置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 完善人民警察法中关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具体法律
        (二) 畅通群众沟通表达渠道
        (三) 加大对群体性事件中带头闹事人员的控制
    四、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后续跟进工作
        (一) 加强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处置人员培训
        (二) 落实常态化的应急处置演练
        (三) 强化群体性事件的善后跟进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应急管理视角下城市群体性事件研究 ——以深圳新一佳系列群体性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辨析
        二、应急管理阶段理论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市群体性事件现状及政府应急管理现状
    第一节 城市群体性事件现状
    第二节 政府应急管理现状
        一、处置主体
        二、处置流程
第三章 深圳新一佳系列群体性事件案例描述
    第一节 新一佳公司发展历程
    第二节 深圳新一佳系列事件详细发展情况
        一、事件的引发
        二、事件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深圳新一佳系列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表现
        一、预防控制阶段
        二、应急响应阶段
        三、恢复重建阶段
        四、准备和减灾阶段
第四章 深圳新一佳系列群体性事件类型、特征及事件成因分析
    第一节 事件类型
    第二节 事件特征
        一、事件群体性
        二、共同利益性
        三、理性化维权
        四、信息化组织
    第三节 成因分析
        一、宏观背景——社会转型
        二、直接动因——利益受损
        三、心理诱因——社会心理
        四、社会观念
        五、体制原因
第五章 基于阶段理论的新一佳系列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第一节 预防控制阶段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一、预警能力不足
        二、控制能力有限
    第二节 应急响应阶段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一、应急决策能力较弱
        二、处置方式简单粗暴、滥用警力
        三、舆情应对不足
    第三节 恢复重建阶段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一、恢复阶段时限长
        二、诉求随着时间推移始终存在
    第四节 准备与减灾阶段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一、职能与权责界定不明晰
        二、处置方式不够细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经验总结
        二、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的矛盾
第六章 加强和改善城市群体性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的策略选择
    第一节 加强预防监测阶段沟通协调机制建设
        一、构建民众意愿表达及情绪释放的平台
        二、建立完善事前矛盾化解体系
        三、建立社会预警机制
    第二节 加强应急响应阶段处置机制建设
        一、快速反应机制
        二、宣传阵地控制机制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控制机制
        四、建立信息公开和舆论导向的传输渠道
    第三节 加强恢复重建阶段机制建设
        一、民众安抚机制
        二、企业善后办法
        三、建立大型经济主体运行监测机制
    第四节 提高准备与减灾阶段机制建设
        一、提高法治建设与宣传力度
        二、建立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三、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常态下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演进及政府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概念界定及内涵阐释
    1.4 文献综述
        1.4.1 理论视角
        1.4.2 成因分析
        1.4.3 治理方略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演进过程
    2.1 改革开放后基于道义经济的国企工人群体性事件
        2.1.1 国企工人基于道义经济的诉求表达
        2.1.2 下岗工人数量剧增且生存条件恶化
        2.1.3 改制不规范损害国企工人合法权益
    2.2 全球化中基于权利损害的农民工群体性事件
        2.2.1 农民工基于利益损害的诉求表达
        2.2.2 劳资力量不均衡导致严重劳资冲突
        2.2.3 工人主体变更后农民工法律意识觉醒
    2.3 新常态下基于利益诉求的新生代工人群体性事件
        2.3.1 新常态下新生代民工亮相舞台
        2.3.2 新生代工人基于利益的诉求表达
        2.3.3 新生代工人主体特征与利益诉求的关联
第三章 新常态下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转变
    3.1 新指向:从“权利”到“利益”的复合诉求
        3.1.1 权利诉求数量仍然持续增长
        3.1.2 权利诉求内容呈现多样复杂化
        3.1.3 利益诉求开始出现并越发增多
    3.2 新策略:从“散沙”到“组织”的集体行动
        3.2.1 散沙状的组织形态:松散个体聚合
        3.2.2 散沙状的行动方式:偶发突发冲突
        3.2.3 组织者角色出现,工人形成结构性力量
        3.2.4 组织间相互影响,行动体现出样本意义
    3.3 新态度:从“激进”到“温和”的理性抗争
    3.4 新主体:从“厂内工人抗争”到“劳工NGO介入”
        3.4.1 初期建立:直接介入,帮助维权
        3.4.2 赋权工人:法律动员,文化动员
        3.4.3 间接介入:丰富资源,孵化组织
第四章 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
    4.1 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触发机制
    4.2 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动员机制
    4.3 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消解机制
第五章 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
    5.1 源头治理:“管理”到“共治”的理念创新
    5.2 动态监管:预警及研判的意识提升
    5.3 应急处置:高效负责的应对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边境地区涉走私类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以广西2012年“12·7”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12.7”群体性事件简述
    (一) 事件经过
    (二) 处置经验教训
        1. 现场控制、应急处置不力。
        2. 现场指挥、协调不当。
        3. 警力不足, 装备缺乏。
二、边境地区走私类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一) 走私群体阶层的同一性
    (二) 走私群体联络方式网络化
    (三) 走私群体引发事件的高频性
三、边境走私类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
    (一) 深刻认识维护社会稳定重要性
    (二) 推进边境地区反走私综合治理, 发展地方经济, 解决民生问题
    (三) 全面开展法制教育与宣传, 做好群众性基础工作, 提升民众整体素质
    (四) 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相关应急预案, 加强实战实训
    (五) 加强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力量建设、健全各部门之间联动协调机制

(6)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提升研究 ——以武警广西总队“卫士”系列演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2.1.2 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2.2 应急处置能力及其构成
        2.2.1 应急处置的概念
        2.2.2 应急处置能力
        2.2.3 应急处置能力的构成
    2.3 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的构成
        2.3.1 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2.3.2 指挥员指挥决策能力
        2.3.3 处置单元协同联动能力
        2.3.4 单兵实战处置能力
        2.3.5 官兵心理应对能力
第三章 武警广西总队“卫士”系列演习的实施情况
    3.1 “卫士”系列演习实施的基本情况
        3.1.1 演习流程概况
        3.1.2 参演要素情况
        3.1.3 演习重点探究的问题
    3.2 “卫士”系列演习中处置能力训练的实施方式
        3.2.1 关注广西区内热点社会问题设计的演习脚本
        3.2.2 探索“无蓝本”的演习模式
        3.2.3 逐步引入的“红蓝对抗”演训手段
        3.2.4 首长机关网上推演与实兵对抗演训相结合
    3.3 “卫士”系列演习所需的处置能力
        3.3.1 部队反应快速
        3.3.2 指挥员决策精准
        3.3.3 处置单元协同一致
        3.3.4 单兵素质过硬
        3.3.5 处置官兵心理反应积极
第四章 “卫士”系列演习中处置能力训练的成效与不足
    4.1 主要成效
        4.1.1 处置要素间协同联动能力有明显提高
        4.1.2 首长机关处置决策能力有较大提升
        4.1.3 部队机动能力得到检验
        4.1.4 部队处置经验得到一定积累
    4.2 存在不足
        4.2.1 部队反应训练存在缺陷
        4.2.2 实战化训练手段传统且单一
        4.2.3 处置官兵心理训练有所欠缺
第五章 完善和提升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建议
    5.1 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评估
        5.1.1 对突发群体性事件事态的评估
        5.1.2 对处置部队处置能力的评估
    5.2 对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的调控与干预
        5.2.1 对日常战备训练的调控与干预
        5.2.2 对临战准备的调控与干预
        5.2.3 对现场处置行动的调控与干预
        5.2.4 对战后恢复的调控与干预
    5.3 提升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的新思路
        5.3.1 构建全过程动态处置能力建设模型
        5.3.2 引入CBR案例推理技术建立处置预案库
        5.3.3 引入CSF心理训练项目
        5.3.4 建立作战训练数据库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7)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研究 ——以海口市S镇群体性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二、群体性事件概述
    (一)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二)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 具有社会危害性
        2. 群体的扩展性
        3. 参与主体成分的多元性
        4. 具有一定的行为指向和目的性
    (三)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四)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1. 收入差距增大、贫富分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经济原因
        2. 干群关系紧张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3. 合法权益受损、诉求表达不畅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4. 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不足、处置措施失当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5. 舆论引导机制缺位是群体性事件扩大升级的主要原因
    (五) 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
        1. 正确理解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稳定之间的关系
        2. 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实质内涵
        3. 群体性事件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三、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基本原则和角色定位
    (一) 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 注重预防原则
        2. 依靠党委政府服从领导、统一协调原则
        3. 注重教育和疏导原则
        4. 慎重警力和强制性措施原则
        5. 慎用武器警械原则
        6. 依法、果断处置原则
    (二) 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1.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困惑
        2. 准确把握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角色定位
四、海南省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基于海口市S镇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
    (一) 近年来海南省群体性事件的概况
    (二) 海口市S镇群体性事件分析
        1. 事件发生的起因及发展过程
        2. 海口市S镇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
        3. 公安机关在该群体性事件中的处置
    (三) 基于案例分析海南省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中的法律依据不明确
        2. 公安机关在处置工作中角色定位不明确,职能不清晰
        3. 公安机关的基础情报信息不灵、群众基础工作不扎实
        4. 公安机关没有注重舆情管控和群体事件爆发后的相关宣传工作
        5. 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有待提升
五、完善海南省公安机关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
    (一) 建立群体性事件预防工作机制
        1. 建立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工作机制
        2. 强化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信息研判工作机制
        3. 建立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交办督办工作机制
        4. 重点挑头人员的依法规劝工作机制
    (二) 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机制
        1. 建立和完善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对策
        2. 建立公安机关多部门、多警种间处置的现场联动工作机制
        3. 建立积极稳妥的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工作机制
        4. 建立定期通报、责任追究机制
        5. 全面加强维稳处突专业队伍和装备建设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地方政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与应对机制研究 ——以万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工具
        1.3.1 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3.2 方法工具
第2章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概述
    2.1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界定
    2.2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分类
    2.3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点
    2.4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第3章 突发性群体事件预防与应对机制的构成和保障
    3.1 突发性群体事件预防与应对机制的构成
        3.1.1 社会危机预警机制
        3.1.2 群体利益表达机制
        3.1.3 信息沟通与即时反馈机制
        3.1.4 社会不满疏导机制
        3.1.5 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3.1.6 地方政府领导问责机制
    3.2 突发性群体事件预防与应对机制的条件保障
        3.2.1 运行机制
        3.2.2 规章制度
        3.2.3 保障系统
第4章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问题和困境——以W县为例
    4.1 W县近三年部分突发性群体事件回顾
    4.2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4.2.1 预警意识薄弱,倾向重视事后处理
        4.2.2 信息不透明、不公开
        4.2.3 忽视了社会力量在调解中的作用
        4.2.4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4.2.5 地方政府处置地位的弱势化
第5章 突发性群体事件预防和应对措施
    5.1 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
        5.1.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5.1.2 利益纠纷调解机制
        5.1.3 建立民意诉求表达机制
    5.2 建立行之有效的处置机制
        5.2.1 当机立断,快速稳妥处置
        5.2.2 准确定性,维护法律权威
        5.2.3 主动公开,及时发布信息
        5.2.4 调解为先,慎用警力原则
    5.3 实施全面有效的保障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基本概念
    2.1 群体性事件界定
        2.1.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2.1.2 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
    2.2 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
        2.2.1 农民——地方政府
        2.2.2 农民——基层村组织
        2.2.3 农民——开发商
    2.3 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的正确作法
第3章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分析
    3.1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概述
    3.2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
        3.2.1 参与人数众多,规模日趋扩大
        3.2.2 组织化日益明显,对抗性持久
        3.2.3 原因复杂、事态发展具有反复性
        3.2.4 利益诉求合法、具有维权性质
        3.2.5 新媒体成为利益表达的重要途径
    3.3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3.3.1 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
        3.3.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3.3.3 建设用地资源严重浪费
        3.3.4 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力弱化
        3.3.5 政府信息不公开、政务不畅通
第4章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现状
    4.1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作法
        4.1.1 快速反应、领导负责
        4.1.2 对群众区别对待教育、加强宣传
        4.1.3 强化社会监督、主动公开
        4.1.4 提高征地补偿、严查违法行为
    4.2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取得的主要成效
        4.2.1 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
        4.2.2 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升
        4.2.3 政府态度积极主动,信息更加透明
    4.3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预警功能不健全
        4.3.2 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
        4.3.3 基层矛盾未能及时解决
        4.3.4 缺乏必要的事后宣传教育
    4.4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治理观念偏差、重“堵”轻“疏
        4.4.2 处置尺度难以把握
        4.4.3 化解矛盾的机构力量不足、合力未能形成
        4.4.4 信息准确率不高、预警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4.4.5 处置过程以求“稳”为主
第5章 国内经验借鉴和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建议
    5.1 国内经验借鉴
        5.1.1 舟山的先进经验
        5.1.2 盐城的先进经验
        5.1.3 启示
    5.2 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建议
        5.2.1 依法征收、加强土地补偿费事后监管机制
        5.2.2 创新安置、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5.2.3 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多渠道治理机制
        5.2.4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坚持政务公开
        5.2.5 加强舆论引导、加强事后宣传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1. 研究的难点
        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 概念界定
        1. 边疆民族地区的涵义
        2. 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3. 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二) 理论基础
        1. 危机管理理论
        2. 价值累加理论
    (三) 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必要性
        1. 维护中国国家安全
        2. 促进边疆繁荣稳定
        3. 实现民族团结和谐
第二章 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特征
    (一) 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1. 数量上升规模扩大
        2. 影响广泛处置难度大
    (二) 群体性事件特征分析
        1. 突发性
        2. 利益诉求强烈
        3. 社会危害性大
    (三)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特征分析
        1. 民族性较强
        2. 宗教性明显
        3. 国际化趋势渐显
        4. 政治化倾向加剧
第三章 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1. 群众合理利益诉求被忽视
        2. 法律法规政策指导性不强
        3. 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
        4. 事件性质研判不准确
        5. 现场处置不当导致事态失控,滥用警力现象突出
    (二)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有效利益诉求渠道缺乏
        2. 法律法规不健全,应急预案不完善
        3. 科学预警机制缺失
        4. 轻视民族、宗教、文化的交织影响以及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煽动
        5. 部分基层组织涣散无力
        6. 舆论有效引导不足
第四章 应对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策略
    (一) 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建利益共享机制
        1. 建立规范的资源开发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2.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3. 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改造传统产业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
        1. 事前防范机制必须走法制化道路
        2. 事件化解和控制机制要进一步规范
        3. 事后处置机制要进一步完善
    (三) 转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1. 要立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2. 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3. 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四) 构筑立体防控体系,形成科学预警机制
        1.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情报渠道
        2. 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3. 建立健全机构,提早发现问题
    (五) 坚持现场处置第一原则,切实提升应对能力
        1. 快速控制,逐步降温
        2. 寻找契机,直接对话
        3. 妥善处理,慎用警力
    (六)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 增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3. 提升党建文化引领民族文化发展的水平
    (七) 正确引导舆论
        1. 信息公开,把握信息流
        2. 媒体联动,引导影响流
        3. 畅通渠道,遏制噪音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减缓和稳妥处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 ——以山东省P市为例[D]. 胡振明.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2]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和对策[D]. 石雨馨. 苏州大学, 2019(06)
  • [3]应急管理视角下城市群体性事件研究 ——以深圳新一佳系列群体性事件为例[D]. 吴韶峰. 深圳大学, 2018(08)
  • [4]新常态下我国劳资群体性事件演进及政府治理研究[D]. 吴荻菲.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边境地区涉走私类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以广西2012年“12·7”事件为例[J]. 雷毅.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8(02)
  • [6]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提升研究 ——以武警广西总队“卫士”系列演习为例[D]. 苏剑. 广西大学, 2017(07)
  • [7]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研究 ——以海口市S镇群体性事件为例[D]. 罗金华. 海南大学, 2017(10)
  • [8]地方政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与应对机制研究 ——以万安县为例[D]. 赵阳阳. 南昌大学, 2017(02)
  • [9]泉州市征地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研究[D]. 余娜. 华侨大学, 2016(04)
  • [10]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D]. 严明杰. 云南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论有效缓解和稳定处理群体性事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