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一、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书云,苏文革[1](2021)在《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情绪状态与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关注病人心理健康,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现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蒋赵琳[2](2017)在《双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研究中药双心汤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2016年1月-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双心汤。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衰症状积分、中医症候积分、Zung抑郁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衰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88.24%)与对照组(58.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76.47%)与对照组(5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ung抑郁评分降低(41.70±9.96)显着优于对照组(58.1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NT-proBNP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大便、尿常规、心肌酶谱、血生化、心电图,胸部X线等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明显改变。结论中药双心汤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用于伴抑郁障碍患者,具有减轻心衰症状,同时明显改善抑郁情绪以及中医临床症候的疗效,对心功能改善亦有一定的作用,体现了中医药临床整体调治的独特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殷建明[3](2008)在《通心贴穴位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深人开展冠心病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本文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通心贴在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及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HCY水平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病例12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为通心贴穴位外贴实验组:每日膻中穴、心腧穴二穴交替使用,每穴贴敷12小时,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A(32例):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对照组B(32例):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次2粒(每粒22.5mg),每天3次,3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C(32例):为通心贴非穴位处外贴对照组。贴药部位选择日月穴旁开3寸,此处无经络循行及穴位分布。每日左右交替贴敷12h,3周为一疗程。全部病例在用药期间基础治疗相同: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灯盏花素针剂0.1g,静脉点滴,每日1次;②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川青注射液0.24g,静脉点滴,每日1次;③中药汤剂口服:(组成:党参20g白术15g茯苓20g黄芪30g桂枝15g制半夏15g仙茅15g仙灵脾10g巴戟天20g田七15g当归10g炙甘草10g),每日水煎取汁200ml,分两次口服。全部病例疗程3周,均由医院营养食堂提供相同配餐。观察治疗前、治疗3周后相关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及血清M-CSF、IL-18、hs-CRP、GMP-140、HCY等的变化。IL-18、M-CSF、GMP-140、HCY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s-CRP采用固相、化学发光免疫量度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SPSS15.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一、疾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三周后总有效例数经卡方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二、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三、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比较P<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四、心电图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B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五、白细胞介素-18变化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B治疗后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变化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B治疗后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七、高敏性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B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八、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变化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B治疗后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九、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B治疗后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B与对照组C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以上各观察项目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P<0.01~P<0.001,对照组B为P<0.001,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对照组C为P<0.05,有显着性差异。以上各观察项目实验组、对照组B与对照组A治疗后比较P<0.01~P<0.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十、安全性监测:各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变化。通心贴组41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轻度皮肤瘙痒(其中1例为过敏体质),无皮疹及皮损,可坚持继续用药,用药3周停药后皮肤瘙痒消失。本实验对通心贴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为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用药)。十一、脱漏及处理共有3例脱漏。其中实验组,对照组A,对照组B各1例。按照原随机数字抄写顺序及分组方法补漏。结论通过对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通心贴具有良好的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及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HCY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通心贴治疗冠心病的现代医学机理之一。通心贴于膻中穴、心腧穴外贴治疗,明显优于通心贴非穴位外贴治疗,对hs-CRP的影响优于麝香保心丸。通心贴穴位外贴治疗在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及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HCY水平等方面作用与麝香保心丸相当。讨论一、通心贴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药作用机理分析(一)病机相合CHD多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胸痹之病机为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热郁等痹阻心脉,心失所养。胸痹心痛虽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然本虚为其根本。胸痹心痛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绝经期以后的妇女,且多数胸痹心痛患者都兼有肾虚的临床表现。多因肾气亏虚日久导致肾阳亏虚,肾阳虚不能温煦心脾,致心阳、脾阳虚损,气化及温煦功能失司,使痰瘀内生,阻滞心脉而发病。肾阳亏虚和心脉瘀阻是胸痹心痛发病的最根本环节。通心贴就是以这一根本病理环节为基础研制而成。(二)方证相投通心贴由细辛20g、制附子15g、肉桂15g、川芎20g、补骨脂15g、冰片0.05g组成。治则:温阳补肾,逐痰活血。主治:肾阳亏虚兼心脉瘀阻证之胸痹心痛。功效:通心贴中制附子温肾暖脾,宣痹通阳;肉桂、补骨脂温肾助阳、镇守相火;细辛驱寒逐痰化饮;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冰片芳香走窜,引药上行。诸药共奏温补肾阳、逐痰活血之功。二、通心贴治疗冠心病的外治作用机理分析本课题选择膻中、心俞二穴外贴。膻中位于任脉,为气之会穴,亦为心包经之募穴。膻中为心之外围,代心行令;心俞为背腧穴,是心气转输、输注之处,心腧穴内应心脏,主治心脏诸证。膻中与心俞一前一后、一阴一阳,俞募相配,疏通经络,理气畅中,二者均为治心疾之要穴。药物透皮吸收作用、穴位刺激与经络传导作用是通心贴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方式。腧穴作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对药物具有储存和放大作用。当药物通过腧穴吸收时,其作用已不仅仅是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者功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相互激发、相互协调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与单纯用药相比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实验组的部分临床疗效优于麝香保心丸对照组,就是一个较好的例证。另外,通心贴穴位外贴的疗效明显优于非穴位外贴的疗效,其原因可能是非穴位外贴治疗只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而穴位外贴治疗除了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外,穴位刺激与经络传导发挥着更为重要的治疗作用。

周端球[4](2000)在《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 70例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心安康合剂 ,对照组 ( 60例 )采用单纯常规疗法。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平均疗程上均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86%和 70 .0 0 % ,P均 <0 .0 5) ;治疗组对心悸、气急、腹胀、水肿、颈静脉怒张、紫绀等症状改善率和心功能各项指标之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心安康合剂可明显地纠正心力衰竭 ,改善心功能 ,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改善血液流变学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二、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临床治疗
    3.1 经方
    3.2 自拟方
4 双心医学模式指导下的本病论治
    4.1 从五脏论治双心
        4.1.1 从心肝论治
        4.1.2 从心脾论治
        4.1.3 从心肾论治
        4.1.4 从心肺论治
    4.2 针刺治疗
    4.3 心理疗法
    4.4 心脏运动康复疗法
5 小 结

(2)双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概况
        1.1 理论定义
        1.2 研究进展
    2.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的西医研究
        2.1 流行病学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概况
    3.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伴抑郁障碍的中医研究
        3.1 理论基础
        3.2 病因病机
        3.3 辨证论治
    4. 总结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两组基线水平比较
        3.1 性别比较
        3.2 年龄比较
        3.3 两组患者心衰病程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分级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分级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衰症状分级比较
    4. 结果
        4.1 两组心衰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4.2 两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比较
        4.3 两组心衰症状积分比较
        4.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4.5 两组Zung抑郁评分比较
        4.6 两组血清NT-proBNP比较
        4.7 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
        4.8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衷中参西
    4. 立方遣药
    5. 研究结果评价
        5.1 心衰症状疗效分析
        5.2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5.3 抑郁症状疗效分析
        5.4 血清NT-proBNP疗效分析
        5.5 左室射血分数(LVEF)疗效分析
    6. 结论
    7. 研究意义
    8. 研究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通心贴穴位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冠心病中医病名及病机概述
        (一) 病名研究
        (二) 病机研究
    二、心与肾的关系研究现状
        (一) 从阴阳五行学说阐明心与肾的关系
        (二) 从藏象学说阐明心与肾的关系
        (三) 导师罗陆一教授从肾论治冠心病的学术观点
    三、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形成
        (一)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炎症学说
        (二)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研究概况
        (三) 白细胞介素-18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研究概况
        (四) 高敏性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研究概况
    四、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与血小板活化
    五、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六、通心贴前期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一) 病例来源
        (二) 治疗范围
        (三) 诊断标准
        (四) 记分标准
        (五) 纳入标准
        (六) 排除标准
        (七) 评价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给药
        (二) 观察指标
        (三) 检测方法
        (四) 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一般资料
    四、研究结果
        (一) 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二)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三) 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四) 心电图疗效比较
        (五) 白细胞介素-18变化比较
        (六)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变化比较
        (七) 高敏性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
        (八) 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变化比较
        (九) 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比较
        (十) 安全性监测
        (十一) 脱漏及处理
第三部分 讨论
    一、通心贴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一) 通心贴临床疗效分析
        (二) 通心贴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分析
        (三) 通心贴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分析
        (四) 通心贴降低HCY水平的作用分析
    二、通心贴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药作用机理分析
        (一) 病机相合
        (二) 方证相投
    三、通心贴治疗冠心病的外治作用机理分析
        (一) 通心贴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
        (二) 选穴原理
        (三) 药物透皮吸收作用
        (四) 穴位刺激与经络传导作用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表
附录二: 综述
附录三: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四: 缩略词表
致谢

四、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J]. 孙书云,苏文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4)
  • [2]双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D]. 蒋赵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 [3]通心贴穴位外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 殷建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4]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周端球.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06)

标签:;  ;  ;  ;  ;  

心安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