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旅游去年恢复好于预期(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行业与区域研究团队,周月秋,殷红,黄旭,郭可为,张静文,王洋,吴敏[1](2021)在《制造业延续高增长 消费复苏好于预期——2021年上半年中观景气观察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基础稳固,三次产业稳健复苏,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3%、6.1%、4.9%。农业持续发挥稳供给、惠民生的作用,粮食安全有保证,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第二产业延续高增长态势,产业结构继续向高技术、低排放转型,装备和高新制造业增速强劲,绿色低碳产业占比提高。第三产业温和回暖,消费、交运、房地产引领增长。下半年,我国主要产业面临疫情点状反弹、自然灾害多发等因素的考验,但经济复苏、信心恢复仍是大势,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民生、对外开放等领域将孕育新模式、新动能、新机遇。
苏欣宇[2](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青旅股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我国各个行业的股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时投资者也面临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初爆发,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了我国的宏观经济,一些行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旅游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它担负着推动消费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任。然而此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影响范围和程度上最大的一次。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为案例进行分析。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旅行社企业,中青旅是中国第一家拥有中央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发展背景、中国第一家完整旅游概念A股上市的旅游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且经营情况稳定,以此为例具有典型代表性。因此通过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青旅股价的影响来反映新冠肺炎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效应的定性和定量相关研究,接着从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角度为后文的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机制分析。其次,介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再从业绩和股价两个维度衡量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及中青旅的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以中青旅及同行业共计27家旅游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tata通过事件研究法和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青旅的股价影响,从总体行业和细分行业对中青旅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探究中青旅股价及其主营业务受冲击的程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中青旅股价存在显着的负面影响,且疫情越严重股价下跌速度越快,冲击效应持续时间较长;(2)国内疫情和行业内的利好消息、投资者情绪恢复以及中青旅的规模优势减少了疫情爆发对中青旅股价负面冲击的作用;(3)新冠肺炎疫情对股市的冲击更多的是源自恐慌情绪下短期且有限的影响,决定股市动向的主要动力是宏观经济环境和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状况。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青旅的旅行社业务和景点业务冲击较大,对酒店业务冲击较小。鉴于此,本文从政府、行业、企业和投资者多角度提出了应对疫情冲击的建议,有助于为构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稳定股市的经济对策,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赵永斌[3](2021)在《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首先弥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双缺口”,发挥了经济增长“催化剂”的作用,然后通过产业关联产生投资带动和乘数效应,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此间,外资通过技术和管理溢出、出口促进、就业吸纳和竞争效应等机制,直接或间接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带来诸多效益。目前,中国已经从政策型开放进入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从重点区域开放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在利用外资方面,进入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内陆地区引进外资,提升利用外资效益,对于支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作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中部省份,经济外向度较低,发展水平不高,如不加强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和经济开放度,势必造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中部“梗阻”。目前,山西省利用外资存在三方面的挑战:一是逆全球化抬头、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引资竞争等因素,导致来晋投资流量有减少的风险;二是中国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区域异质性,使山西省在新时代利用外资面临“马太效应”;三是外商投资的资源型经济路径依赖可能降低利用外资的效益。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利用外资,提升综合效益,变“马太效应”为“后发优势”,成为山西省推动制度型开放,支撑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需要解答的重大命题。而解答此命题,必须首先梳理利用外资的变迁历程、总结规律、评价效益并剖析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才能鉴往知来,解答上述命题。目前,全国层面对内陆资源型地区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研究,也因缺乏对史实的把握而解释力不足。山西省作为内陆资源型地区,内陆区位特征和资源型经济特征决定了其在利用外资上具有独特的逻辑和规律。从这两个特征出发,研究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变迁与效益问题,具有典型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利用外资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山西省利用外资的阶段性主导因素等,将研究时段分为1978-1991年(内陆区位约束下的小规模探索阶段)、1992-2001年(内陆与资源型特征主导易位下的高速流入阶段)、2002-2012年(资源型经济优势强化与服务业快速引资阶段)、2013-2018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双主导的高质量导向引资阶段)四个阶段。其次采用史料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制度分析和归纳演绎等分析方法,对每个阶段利用外资变迁的事实和规律进行梳理总结,评价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并剖析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山西省当下利用外资的内外部环境,提出政策建议,以鉴未来。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如下:一、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事实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较小,但呈现上升趋势,到现阶段已经与其经济规模相适应。外商直接投资自2006年之后成为主要投资方式。港澳台资项目比例始终占有绝对优势;欧美澳等发达国家投资份额先增后减,但高于全国水平。影响外资来源国别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危机、地缘经济等。在投资方式上,外商独资企业比例持续低于全国,营商环境差、交易成本高和资源型行业股权比例限制使然。外商投资行业上,入世之前以工业为主,入世后服务业逐步增加,工业内部“煤焦冶电”等传统领域投资比例经历了“增-减-增”的过程。外商投资区域上,省会太原引资居多,但投资区域协调性逐渐增加,开发区、综改区等渐成主要载体。二、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规律总结(1)资源禀赋是山西省吸引外商投资的独特条件,也是导致山西省引资特征、使用效益与全国不同的根源,直到现阶段,该条件仍是吸引外商来晋投资的主要因素。(2)内陆特征与资源型经济特征在引资主导地位上彼此制衡。内陆特征下,交通成本约束形成了高附加值、非运输成本敏感型引资偏好,而资源型经济发展形成了初级资源产品(低附加值、高运输成本)引资偏好。交通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后者在“资源诅咒”下取得引资主导地位,倾向于降低外资效益,需要政策予以引导和规制。(3)围绕资源型经济的两面(加强优势、补齐短板)不断调整,是山西省利用外资40年政策变迁的主线,导致利用外资的出发点过度聚焦于资源型经济,而忽视其综合效益的释放。(4)外商选择何种方式在晋投资,是其竞争优势内部化成本和经营收益权衡的结果,也是反映山西省市场化程度和营商环境优劣的指标。(5)资本增殖的本性决定了无论是直接外资还是间接外资,盈利性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借用外国贷款用途的盈利性不应被公益性完全覆盖。三、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总体上升,港澳台资的综合效益高于其他外资,主要是在创新和协调两方面具有优势,其他外资则在共享效益上更胜一筹。到现阶段,创新效益和绿色效益是利用外资亟待提升的两个方面。四、关于影响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因素分析(1)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长度不足、创新吸收能力较低,不利于吸收外资的创新溢出;合资企业管理“国内化”降低了外资管理经验的溢出。(2)鼓励外商投资于“煤焦冶电”等资源型、高退出门槛的行业,降低了外资在晋的协调效益,而且这种降低是持续性的。(3)投资行业高碳化和低环境规制,降低外商投资的绿色效益。(4)资源型经济下,资源收益追逐型外资挤出外向型外资;汇率缺口消失下,创汇动机减弱,引进外资的外向度降低,影响外商投资的开放效益。(5)成本敏感型外资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可替代性强,且多投资于低附加值领域,在房地产过热推动土地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外资倾向于削减员工工资,从而降低了收入带动效益。上述因素也是山西省提升利用外资效益的切入点。最后,本文基于上述事实梳理、规律总结和原因分析,结合当下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际、国内、省内环境,从6个方面提出了15条针对性、可行性较高的建议。这6个方面是:(1)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局下,加大绿色外资的引进力度和规模。(2)在RCEP、CIA等新型区域投资贸易协定中,立足关键领域和对象开展精准招商引资。(3)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中,主动承接和引进相对先进和高效益的外资企业。(4)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的煤炭生产布局调整下,既要提升外商投资的协调性,又要在煤炭清洁生产、运输和加工领域发挥外资的绿色效益。(5)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提升外资的创新效益,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引资力度。(6)构建优质引资环境,重引增量更重稳存量,进一步释放既有外资企业的综合效益。
王梦瑶[4](2021)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赴日出游意愿及交通服务需求建模》文中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出境旅游一直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人们较多关注出境旅游带来的积极影响,却忽略了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出境旅游易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的影响。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出境旅游人数也大幅缩减,因此研究新冠疫情影响下旅客的出境旅游行为,对旅游地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刺激出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旅客出游意愿和交通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认为新冠疫情下旅客出游意愿和交通服务需求主要受社会经济属性、疫情造成的影响、赴日出游体验和出境旅游态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初步分析了各因素与出游意愿和交通服务需求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次,为进一步探究各因素与出游意愿间的内在影响机理,以北京市为例,构建了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新冠疫情影响下社会经济属性、疫情造成的影响、赴日出游体验和出境旅游态度等因素对出游意愿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年收入水平高、受疫情影响小、喜欢出游、上次赴日停留时间短和以观光为出游目的的旅客出游意愿的积极性更高,旅游地政府部门可通过采取措施减弱疫情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和加强旅客赴日出游宣传活动等手段来促进旅客赴日出游意愿。最后,以北京市为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MIMIC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交通服务需求的影响机理。以数据为导向,提取了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赴日出游体验和交通服务需求三个潜在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通服务需求因子与影响因子之间以及影响因子内部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旅客对改进的预付费交通IC通行证服务和电子支付(结算)服务最为看重,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赴日出游体验和年龄对交通服务需求有显着影响,且影响效果年龄>疫情造成的影响>赴日出游体验。此外,户主对潜变量疫情造成的影响有显着负向影响,年收入水平、居住地区、职业、家庭规模和家庭组成均对潜变量赴日出游体验有显着影响。旅游地政府需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的旅客,同时可通过加强交通服务的优惠力度来更好地满足旅客交通服务需求。
裴超[5](2021)在《会奖的“风口”——旅游市场回暖让会奖业焕发新活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旅游市场的回暖,会奖业也迎来了复苏。作为会议产业的重要组成,会奖去年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会奖经济一度触底,进而制约了消费经济的增长。会奖业不论对于会议产业的结构整合,还是对旅游产业的外延拓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面对中国国内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步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旅游业开始复苏,旅行社与地接社开始重新接待商旅客户。旅游业的全面复苏较大的刺激了会奖市场,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业在会奖经济的带动下开始迸发新的活力,而火热的市场环境也激发了会奖业的新一轮发展。
张学庆[6](2021)在《消费复苏趋势向好》文中指出从结构看,消费呈K型复苏态势,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高端消费面临通胀、一般消费价格低迷。可能是受收入减少影响,消费复苏较预期缓慢。清明假期消费数据显示,疫情对文旅、电影等服务消费影响仍存。清明期间,国内旅游出行人次达1.02亿,旅游收入为271.7亿元,分别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94.5%和56.7%。而2021年春节国内旅游出行人次与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5.3%和58.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2021)在《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
何素艳[8](2020)在《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科学应对、有效防范我国学校体育中的雾霾风险,研究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问题,引入了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变量,探讨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风险认知概念维度及其测量,调查了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认知、风险沟通和应对行为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现象理论,揭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机制,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措施,以期为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提高研究效度,研究采用了探索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聚敛混合研究设计和嵌套混合研究设计,具体采用了知识图谱方法、访谈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得出如下结论:(1)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概念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概念包括信息告知、宣传平台、信息反馈三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概念包括主观感受、主观评价、理性判断三个维度。(2)研究编制的《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量表》是单维度,即积极应对;《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量表》包含主动获取知识和被动接收信息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量表》包含危害性和恐惧性两个维度,三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推荐标准,可以用来测量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三个变量。(3)雾霾影响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呈现出高雾霾风险认知和弱应对行为,学校呈现出低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4)人口统计学变量是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风险沟通、风险认知、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总体解释力较弱,风险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验和政策监管,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暴露程度和信息传播,应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危害认知、信息传播和行业制度。(5)体育活动雾霾应对知行悖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及现象,主要观点为:在行政干预下,风险沟通能引发积极应对行为;在现实条件限制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雾霾危害共识导致回避应对行为,肤浅的危害认知难以促进参与者的积极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对积极应对行为的影响离不开条件因素的支持。(6)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沟通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沟通正向影响风险认知,风险认知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在风险沟通对应对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学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雾霾风险知识讲授与雾霾信息告知,促进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风险。(7)北方多数地方的雾霾天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存在阈值设置偏高和学校叫停户外体育活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故研究提出雾霾天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的建议,即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分别根据AQI>150、AQI>200、AQI>300阈值标准,达到阈值即刻叫停户外体育活动。(8)总体看,体育活动参与者视角的雾霾应对措施较为有限,有利的场馆环境条件和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是促进参与者个体积极应对雾霾的有力保障。未来研究需要转向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解决雾霾影响后体育教学的补偿问题、体育活动叫停标准问题和学校规范开展风险沟通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政策和制度,如《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以促进参与者个体的雾霾积极应对行为,保障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有序、规范、合理开展。
周莹[9](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赵静[10](2019)在《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旅游业综合性决定了其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远多于其他行业,多方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协调受到学者关注,其中生态旅游、低碳旅游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时有因各方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纠纷、上访、堵路等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笔者思考。现有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关注点多在社区居民权益保障等方面,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为研究对象,围绕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分析、利益冲突、利益博弈等问题展开研究,尝试建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演化博弈分析、统计分析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首先,界定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并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将其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利益冲突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与利益冲突,为建立协调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提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个维度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复制者动态(RD),计算均衡稳定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方策略选择过程及稳定策略。再次,结合演化博弈的结果,分析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状态的影响因素、构建机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模型。最后,在全国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袁家村进行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对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建立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图谱,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分为边缘层、外围层、核心层三类,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三个维度分析行政管理方、服务供给方、旅游消费方核心利益相关者。行政管理方即各方行政管理机构是管理者、调控者、监督者,服务供给方即农村社区居民和旅游经营者是服务提供者、文化传承者,旅游消费方即旅游者是消费者、体验者。第二,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彼此之间存在利益联系与利益冲突。行政管理方的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向服务供给方、旅游消费方提供行政管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保障,获得税收收入和服务支撑。旅游消费方的旅游者消费服务供给方提供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并向行政管理方提供反馈。服务供给方内部,农村社区居民为旅游经营者提供劳动力,获得收入。三方相互联系的同时还存在诸如土地利益、环境利益、经济利益等利益冲突,这些冲突的解决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加以解决。第三,建立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行政管理方选择“介入”策略是实现三方均衡状态的有力保障。行政管理方选择“介入”策略,对服务供给方是否选择“诚信”策略具有显着影响,但对旅游消费方是否选择“支持”策略影响并不突出。在行政管理方“介入”后,督促服务供给方“诚信”经营,最终形成均衡状态。旅游消费方是否选择“支持”策略,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演化趋势产生影响,并不能改变演化结果。第四,构建由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获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利益确认协调机制构成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在袁家村通过实证检验,验证其可协调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具有可行性,对其他乡村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加以指导。本文关于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研究主要学术创新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拓展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维度。结合文献分析构建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图谱,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整合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旅游经营者、农村社区居民、旅游者四方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把控研究整体性。建立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利益冲突模型,有助于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丰度与解释力。第二,提出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与以往研究成果两个主体博弈不同,本文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三方同时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复制者动态(RD),均衡点分析及数值模拟。动态演化博弈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过程,更真实的反映其利益诉求与矛盾冲突,有利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第三,构建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结合统计分析结果,构建由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获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利益确认协调机制组成的多元立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实证检验。解决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保障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乡村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二、我国旅游去年恢复好于预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旅游去年恢复好于预期(论文提纲范文)
(1)制造业延续高增长 消费复苏好于预期——2021年上半年中观景气观察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一产业:夏粮喜获丰收,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 |
二、第二产业:产能恢复结构优化,高新制造增长迅猛 |
(一)能源需求高景气,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 |
(二)装备制造业增长迅猛,高新领域逐渐发力 |
(三)信息通信加快发展,创新应用赋能强劲 |
(四)清洁能源占比提高,绿色转型方兴未艾 |
(五)建筑、纺织增速放缓,汽车制造负增长 |
三、第三产业:消费、地产、交运引领复苏 |
(一)消费修复好于预期,内在动力仍需提升 |
1. 日用品消费是主力军,汽车建材消费拖累增长。 |
2. 线上消费依然稳健,接触型消费开始回温。 |
3. 消费复苏的内生动力仍需加强。 |
(二)房地产运行平稳,降温政策初显效 |
1. 施、竣工面积与投资增长,但土地购置下降。 |
2. 销售规模增速开始放缓。 |
3. 房价控制取得初步效果。 |
(三)航空、陆运大分化,航运、快递高景气 |
1. 航空业分化式复苏。 |
2. 公路铁路迅速复元。 |
3. 航运大增运价攀升。 |
4. 快递行业持续向好。 |
四、下半年展望 |
(一)第一产业:农业景气保持向好,价格趋于稳定 |
(二)第二产业:政策利好工业生产,挑战依然存在 |
(三)第三产业:稳健复苏是主旋律,警惕疫情反弹 |
(2)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青旅股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效应的定性研究 |
1.2.2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效应的定量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理论基础 |
2.1.1 有效市场理论 |
2.1.2 行为金融理论 |
2.2 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机制分析 |
2.2.1 投资者情绪冲击 |
2.2.2 实体经济冲击 |
2.2.3 经济政策冲击 |
3 案例介绍 |
3.1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3.1.1 中青旅基本情况 |
3.1.2 中青旅业务情况 |
3.1.3 中青旅所处的旅游行业情况介绍 |
3.2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和中青旅的冲击效应 |
3.2.1 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简介 |
3.2.2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效应 |
3.2.3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青旅的冲击效应 |
4 案例分析 |
4.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实证分析 |
4.1.1 模型构建与样本选取 |
4.1.2 行业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
4.1.3 中青旅实证结果分析 |
4.2 基于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4.2.1 模型构建与样本选取 |
4.2.2 行业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
4.2.3 中青旅实证结果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相关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标 |
1.1.3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利用外资 |
1.2.2 利用外资效益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利用外资变迁的断代研究与本文的研究阶段划分 |
1.3.2 利用外资效益及机制研究 |
1.3.3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进展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理论基础与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
2.1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一般理论解释 |
2.1.1 发展中国家(地区)利用外资的动因解释 |
2.1.2 外商向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的动因解释 |
2.2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理论特性分析 |
2.2.1 内陆地区资源型省份利用外资动因解释 |
2.2.2 外商向内陆资源型地区投资的动因解释 |
2.3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
2.3.1 评价体系构建依据和思路 |
2.3.2 评价体系构建过程 |
2.3.3 评价体系权重设置和得分计算方法 |
2.4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预评价 |
2.4.1 综合效益预评价 |
2.4.2 综合效益预分解 |
第三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1991 年——内陆区位约束下的小规模探索阶段 |
3.1 1978-199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
3.1.1 国际环境:全球产业转移与后石油危机下的能源投资逻辑 |
3.1.2 国内环境:“双缺口”下的重点区域开放 |
3.1.3 省内环境:消除内陆区位劣势的投资硬环境建设加速 |
3.1.4 政策环境:超国民待遇引资规模导向与山西省的资源型产业产能培育倾向 |
3.2 1978-199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
3.2.1 主要历程:零星引资转向集中引资,随机引资转向能源重化工重点引资 |
3.2.2 总体情况:外资项目数和规模逐渐增大,投资行业快速拓展 |
3.2.3 阶段性问题:内陆劣势和营商环境短板导致引资规模小且资金到位率低 |
3.2.4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资绝对主导和美资占比较大 |
3.2.5 投资形式特征:高交易成本下的合资主导阶段 |
3.2.6 投资行业特征:以轻工业为主并逐渐向能源重化工倾斜 |
3.2.7 投资区域特征:省会太原“一家独大”和地市引资各具优势 |
3.3 1978-1991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
3.3.1 变迁历程: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占主导地位 |
3.3.2 间接利用外资特征:政府主导的开发型引资,兼容公益性和盈利性 |
3.4 1978-199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
3.5 1978-199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
3.5.1 经济规模效益:对新增投资依赖较大且产出不稳定 |
3.5.2 创新效益:外资企业创新水平显着高于内资企业 |
3.5.3 协调效益:“煤焦冶电”四大部门投资比例趋增 |
3.5.4 绿色效益:外资企业碳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 |
3.5.5 开放效益:外向型外资企业引进偏少 |
3.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规模小但工资水平相对高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92-2001 年——内陆与资源型特征主导易位下的高速流入阶段 |
4.1 1992-200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
4.1.1 国际环境:冷战结束、金融危机与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国际资本流向 |
4.1.2 国内环境:改革开放政策稳定性确立与“双缺口”缓解 |
4.1.3 省内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产业转型和国企脱困外资需求量大 |
4.1.4 政策环境:投资规则向WTO并轨的主基调与山西省引资导向嬗变 |
4.2 1992-200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
4.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
4.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澳台资与其他外资的此消彼长 |
4.2.3 投资形式特征:合资比例下降与合作比例上升 |
4.2.4 投资行业特征:投资行业趋向重型化 |
4.2.5 投资区域特征:投资区域协调性增加与开发区引资功能增强 |
4.3 1992-2002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
4.3.1 变迁历程:注重公益性但限制盈利性,引资面向公共产品和工业设备 |
4.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
4.4 1992-200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
4.5 1992-200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
4.5.1 经济规模效益:外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
4.5.2 创新效益:外资企业的创新优势持续扩大 |
4.5.3 协调效益:产出协调性下降,投资继续向“煤焦冶电”集中 |
4.5.4 绿色效益:外资工业的绿色生产水平优势继续扩大 |
4.5.5 开放效益:对经济开放度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 |
4.5.6 共享效益:小规模就业吸纳,高水平工资示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2002-2012 年——资源型经济优势强化与服务业快速引资阶段 |
5.1 2002-2012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
5.1.1 国际环境:利用外资全球竞争加剧与能源价格驱动的煤炭投资旺盛 |
5.1.2 国内环境:吸引外资优势转换和利用外资目标转变 |
5.1.3 省内环境:基础设施改善与资源型经济对外资的“排斥” |
5.1.4 政策环境:开放领域渐广、准入前国民待遇与山西省能源原材料引资导向 |
5.2 2002-2012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
5.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
5.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澳台资与其他外资的此长彼消 |
5.2.3 投资形式特征:各类投资方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
5.2.4 投资行业特征:“煤焦冶电”项目偏多而服务业整体偏少 |
5.2.5 投资区域特征:区域协调性提升但开发区引资不稳定 |
5.3 2002-2012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
5.3.1 变迁历程:援助性国际贷款减少,投资性国际银行商业贷主导 |
5.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
5.4 2002-2012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
5.5 2002-2012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
5.5.1 经济规模效益:外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稳定 |
5.5.2 创新效益:外资创新水平总体较高但内部出现分化 |
5.5.3 协调效益:总体协调下,前期投资重型化导致本阶段产出协调度低 |
5.5.4 绿色效益:外资绿色生产水平继续优于内资但优势开始缩小 |
5.5.5 开放效益:外企在出口总额中的贡献增加但外企的外向度下降 |
5.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能力迅速提高但工资低于平均水平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2013-2018 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双主导的高质量导向引资阶段 |
6.1 2013-2018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
6.1.1 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引资竞争加剧 |
6.1.2 国内环境:经济新常态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构建 |
6.1.3 省内环境:资源型经济转型、营商环境修复和引资便利化条件打造 |
6.1.4 政策环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体系建设与区域开放政策一致性提升 |
6.2 2013-2018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
6.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
6.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既有外商增资和跨国公司国内转移成为重要来源 |
6.2.3 投资方式特征:独资比例提高但仍然较低 |
6.2.4 投资行业特征:资源型经济转型催生独特的行业引资结构 |
6.2.5 投资区域特征:开发区的引资载体功能增强推动外商投资区域协调性增加 |
6.3 2013-2018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
6.3.1 变迁历程:投资性国际商业贷款主导与挖掘山西特色争取援助性贷款 |
6.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
6.4 2013-2018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
6.5 2013-2018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
6.5.1 经济规模效益:港澳台资规模扩张推动外资整体规模提升 |
6.5.2 创新效益:内外资创新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
6.5.3 协调效益:产出相对协调但投资再次开始偏向“煤焦冶电” |
6.5.4 绿色效益:碳生产率保持稳定甚至略有降低 |
6.5.5 开放效益:外资企业的外向度和外贸贡献度同步上升 |
6.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保持稳定,收入带动效益有所好转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
7.1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总结 |
7.2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反思 |
7.3 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新冠疫情影响下赴日出游意愿及交通服务需求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危机事件下出游行为研究现状 |
1.2.2 出游意愿研究现状 |
1.2.3 交通服务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框架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内容 |
1.3.3 论文框架 |
1.4 技术路线 |
2 新冠疫情影响下赴日出游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2.1 旅客出游意愿及交通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2.1.1 出游意愿影响因素 |
2.1.2 旅游地交通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
2.2 新冠疫情影响下赴日出游意愿及交通服务需求调查 |
2.2.1 调查方法确定 |
2.2.2 研究区域 |
2.2.3 问卷内容设计 |
2.2.4 调查实施 |
2.3 本章小结 |
3 新冠疫情影响下赴日出游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3.1 数据质量检验 |
3.2 问卷描述性统计 |
3.2.1 社会经济属性 |
3.2.2 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 |
3.2.3 出境旅游态度 |
3.2.4 赴日出游措施 |
3.2.5 赴日出游体验 |
3.2.6 赴日出游意愿 |
3.2.7 交通服务需求 |
3.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3.3.1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
3.3.2 未来赴日出游意愿相关性分析 |
3.3.3 交通服务需求相关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有序Logistic模型的赴日出游意愿分析 |
4.1 分析思路 |
4.2 有序LOGISTIC模型 |
4.3 旅客赴日出游意愿特征分析 |
4.3.1 社会经济属性 |
4.3.2 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 |
4.3.3 出境旅游态度 |
4.3.4 赴日出游措施 |
4.3.5 赴日出游体验 |
4.4 赴日出游意愿建模 |
4.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4.2 模型构建 |
4.4.3 模型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MIMIC模型的交通服务需求分析 |
5.1 分析思路 |
5.2 理论基础 |
5.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5.2.2 结构方程模型 |
5.2.3 MIMIC模型 |
5.3 信度分析 |
5.4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交通服务需求影响因子分析 |
5.5 旅客交通服务需求建模 |
5.5.1 MIMIC模型框架 |
5.5.2 测量模型 |
5.5.3 MIMIC模型构建 |
5.5.4 MIMIC模型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下北京游客2020年赴日意向调查 |
附录B 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下江苏游客2020年赴日意向调查 |
附录C 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下浙江游客2020年赴日意向调查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会奖的“风口”——旅游市场回暖让会奖业焕发新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经济持续回暖孕育发展环境 |
新发展助力新经济新格局推动新市场 |
经济促进旅游会奖开始布局 |
市场塑造风口会奖旅游逐利 |
编后语 |
未来可期 |
(6)消费复苏趋势向好(论文提纲范文)
还在恢复之中 |
K型复苏 |
财富分化 |
增加储蓄 |
通胀预期抬头 |
(7)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
(一)总体要求。 |
(二)主要预期目标。 |
(三)主要宏观政策取向和重点。 |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
(8)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体育活动风险应对行为与风险认知研究 |
1.2.2 风险沟通研究 |
1.2.3 雾霾风险与体育活动应对研究 |
1.2.4 我国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的考虑 |
1.3 研究的具体问题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假设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方法 |
2.2.2 资料分析方法 |
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编制 |
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
3.1.1 引言 |
3.1.2 研究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讨论 |
3.1.5 小结 |
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量表编制 |
3.2.1 引言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2.4 讨论 |
3.2.5 小结 |
3.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其他题项的编制 |
3.3.1 引言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现状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问卷调查法 |
4.2.2 数理统计法 |
4.2.3 访谈法 |
4.2.4 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调查总体情况 |
4.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 讨论 |
4.4.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总体特征 |
4.4.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
4.4.3 混合研究方法的结果验证 |
4.5 小结 |
5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理论研究 |
5.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实质理论研究 |
5.1.1 引言 |
5.1.2 研究方法 |
5.1.3 结果与分析 |
5.1.4 讨论 |
5.1.5 小结 |
5.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形式理论研究 |
5.2.1 问题的提出 |
5.2.2 研究假设 |
5.2.3 研究方法 |
5.2.4 结果与分析 |
5.2.5 讨论 |
5.2.6 小结 |
5.3 本章小结 |
6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应对措施研究 |
6.1 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研究 |
6.1.1 问题的提出 |
6.1.2 分析方法 |
6.1.3 文本制定存在的问题 |
6.1.4 “叫停”实践存在的问题 |
6.1.5 讨论 |
6.1.6 小结 |
6.2 建议出台《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 |
6.2.1 实践问题 |
6.2.2 具体建议 |
6.3 建议出台《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
6.3.1 实践问题 |
6.3.2 具体建议 |
6.4 自下而上的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实践 |
6.4.1 相关提案 |
6.4.2 提案效果评价 |
6.5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附录Ⅳ |
附录Ⅴ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乡村旅游市场扩大及地位稳步提升 |
1.1.2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领域 |
1.1.3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亟需协调 |
1.2 研究问题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案例地选取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述评 |
2.1 理论基础 |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2 演化博弈理论 |
2.1.3 行动者网络理论 |
2.1.4 社会交换理论 |
2.1.5 公平理论 |
2.2 研究述评 |
2.2.1 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
2.2.2 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 |
2.2.3 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研究述评 |
2.2.4 演化博弈理论在旅游领域应用研究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分析 |
3.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3.1.1 行政管理方 |
3.1.2 服务供给方 |
3.1.3 旅游消费方 |
3.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1 行政管理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2 服务供给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3 旅游消费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3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
3.3.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内部的利益冲突 |
3.3.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演化博弈分析 |
4.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4.1.1 基本假设及相关参数 |
4.1.2 损益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
4.1.3 支付函数分析 |
4.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
4.2.1 期望收益及平均收益分析 |
4.2.2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
4.2.3 均衡点分析 |
4.3 数值模拟 |
4.3.1 突出行政管理方介入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3.2 突出服务供给方诚信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3.3 突出旅游消费方支持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
5.1 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
5.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1.2 研究设计 |
5.1.3 实证检验 |
5.1.4 模型检验及其结果 |
5.2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原则 |
5.2.1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
5.2.2 责权利明晰原则 |
5.2.3 竞争合作适度原则 |
5.3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机理 |
5.3.1 利益协调机制解决负外部性 |
5.3.2 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供需平衡 |
5.3.3 利益协调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
5.3.4 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
5.4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内容 |
5.4.1 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及时高效的沟通机制 |
5.4.2 利益获取协调机制:优势互补的参与机制 |
5.4.3 利益共享协调机制:责权对等的分配机制 |
5.4.4 利益确认协调机制:合理完善的保障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实证分析 |
6.1 袁家村概况 |
6.2 袁家村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
6.2.1 行政管理方 |
6.2.2 服务供给方 |
6.2.3 旅游消费方 |
6.3 袁家村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
6.3.1 行政管理方与服务供给方利益冲突 |
6.3.2 行政管理方与旅游消费方利益冲突 |
6.3.3 服务供给方与旅游消费方利益冲突 |
6.4 袁家村核心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分析 |
6.4.1 模型构建 |
6.4.2 模型分析 |
6.5 袁家村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机制构建 |
6.5.1 利益协调机制 |
6.5.2 利益均衡策略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袁家村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二 :袁家村旅游经营者利益诉求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三 :袁家村居民利益诉求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四 :袁家村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调查问卷 |
附录五 :袁家村居民、经营者旅游影响感知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我国旅游去年恢复好于预期(论文参考文献)
- [1]制造业延续高增长 消费复苏好于预期——2021年上半年中观景气观察及展望[J].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行业与区域研究团队,周月秋,殷红,黄旭,郭可为,张静文,王洋,吴敏. 现代金融导刊, 2021(07)
- [2]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青旅股价的影响研究[D]. 苏欣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D]. 赵永斌. 山西大学, 2021(02)
- [4]新冠疫情影响下赴日出游意愿及交通服务需求建模[D]. 王梦瑶.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5]会奖的“风口”——旅游市场回暖让会奖业焕发新活力[J]. 裴超.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2021(08)
- [6]消费复苏趋势向好[J]. 张学庆. 理财周刊, 2021(04)
- [7]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N].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日报, 2021
- [8]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D]. 何素艳. 山西大学, 2020
- [9]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10]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D]. 赵静. 西北大学, 2019(04)